读苏东坡传有感(大全5篇)

时间:2023-10-05 作者:QJ墨客读苏东坡传有感(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苏东坡传有感篇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此潇洒豪迈的词句,是出自大文豪,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诗人苏东坡的笔下。可我一直对苏东坡知之甚少,直到读了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这本书,才更多的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是我最敬佩最欣赏的一点却是他的积极乐观的性格。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他表现出了乐观豁达的态度与积极向上的精神。

苏东坡有一身浩然之气,王安石变法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写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充分展现了苏东坡的政治哲学,也表现出他个人的气度风格与机智。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他并没有怨天尤人或者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贬官。

苏东坡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但他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一切,明明被贬官了,可是苏东坡却是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像他的诗词一样大气磅礴。细读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还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些诗句,都是苏东坡乐观态度的体现。

比如被贬官到惠州,惠州在当时是片荒凉的地带,可是他却不觉得悲哀,反而乐在其中,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名句。他随遇而安,修建苏堤,研制中药,救助百姓,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并被贬,但是心怀坦荡,从不怨天尤人的态度,真是令我十分敬佩。

看《苏东坡传》给我带来最大的启示与感悟就是遇到困难,我们要向苏东坡那样,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只要不断努力,相信总会战胜困难,迎来光明!

读苏东坡传有感篇二

很同意林语堂的观点:“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林语堂喜欢苏东坡,未必我就不能够再接着喜欢。而且他写这本书的根本目的,也是让更多的人喜欢苏东坡自由自在的灵魂和平和宽宥的态度。

读林语堂著的这本《苏东坡传》时,我是怀着欢喜的。以为苏东坡的那句“放眼天下竟无一个不好之人”的话可甚合我,我看人向来是只看优点,而只看到一点缺点的,从东坡居士这里我可以为自己的智商和眼光找回一些自信。

我一直以为,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观上的享受,更是合卷之后的回味与思考。更高一层的意义是,我肯定这是一本好书,但具体好在哪里,却无法一言以蔽之,需要时时拿出来翻动,使主角的灵魂不时地浮现出来,给我们以营养。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给我的印象就是如此。

苏东坡的文字一定落有本人甚至更久远的历史的痕迹,而林语堂也必定会在苏东坡的身上落上林氏思想的痕迹,翻译者张振玉当然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思想,因此我手中的这本《苏东坡传》至少融合了三位名家的思想精华在里面。这三位名家共同打造出来的苏东坡,更具有时代的特点,更具备亲和性和适用性。

读过《苏东坡传》之后,我最强烈的感受便是:时代的痕迹太轻了,甚至可以忽略。精神的力量太大了,这巨大力量的控制权完全在于我们自己。每个人的一生一世都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而我们所遇到的挫折与不幸,如果放远了看,只是自身的一种感觉而矣。这种感觉可以糟糕可以美妙,完全在于我们的味觉。

苏东坡最为可爱的原因也在于他的感觉异于常人,他合乎天性,自然朴素,没有成熟世故的老练,却有着遇到不平之事不吐不快的爽直,有着遭到报复能够永远谈笑风生的坦荡性格,他把每一处流放地都当成家来热爱,使得他的敌人因为总是看不到他的痛苦而痛苦万分。一个强大的人是不需要仇恨的,仇恨只是无能者的表现,苏东坡是当然的强者,他的这种强大来自于灵魂和精神。

苏东坡的惊世才华固然来自他的博闻广记,但我以为更多的是大自然给了他宽阔的胸怀和无穷的灵感。只有在山野里,大树下,脱掉了官服赤着膀子睡在躺椅上时,才是苏东坡最为本真的时刻。他乐于回归这样的本真,他的敌人也总是用流放这样可爱的报复方式使得苏东坡顺利达到自己内心的安宁。虽然流放的岁月过于漫长和频繁也使得苏东坡会产生安定生活被随时打破的担心,使他所赚不多的薪水总是在各个流放地安家落户时花个精光,以至于偶尔会受到饥肠辘辘的困扰,但苏东坡不以为然,他永远能够活在当下,并给自己正确的定位。他总是在与人民的交往中,在山林的游荡中,寻找到不竭的灵感。他的诗文之所以美妙,完全是因为他的心里全是美妙。正可谓“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听到而成声,目看到而成色”。

如果常人所认为的坎坷与磨难在苏东坡的眼中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那么还有什么可以使得这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难过呢?只有真情。他爱他的亲人们,他会为与弟弟子由的分手而伤感得夜夜失眠,会为爱妾朝云的离世而难过得痛哭失声。他因为心地的善良而见不得百姓流离失所……所以苏东坡的文字是用来书写真情的,是用来为百姓疾呼的,受到大家的热爱也是自然的。

林语堂在谈到苏东坡的书法与绘画成就时,提到了节奏与率动,他的观点是书法与绘画中的美,来源于自然界动物在运动过程中的爆发反映,这样透彻的讲解,非常有利于我们欣赏中国的书画艺术。而我以为书法和绘画之美,更源自纯真自然,一个心存杂念的人的手下,是没有佳作产生的,文字也是如此。

读苏东坡传有感篇三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苏东坡传》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想要去了解一个人,而这感觉是在听了樊登老师为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一书的解读,像是脑海中缺失了一块,而这块缺失正需要“苏东坡”来补缺。

正如樊登老师所说的国人是谁不知道苏东坡的吧,大师学者自不必说,幼儿孩童也能来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使是不识字的也会知道有道“东坡肉”吧。

现代教育教学中重视的“家庭教育”,倡导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等理念,在苏轼的家中完美的体现了出来。苏轼的父亲苏洵在儿子出生前是没有读书识字的,但就是这样的一位父亲以身作则不仅教育出了苏轼苏辙这两个极其优秀的儿子,与其子并称为“三苏”,更是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有三席之地。同时苏轼的母亲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对苏氏两兄弟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苏洵的妻子教儿子读《范滂传》,小东坡就问道:“母亲,我长大后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母亲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是啊,对于孩子的教育鼓励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在苏家有个完美的体现,也应该就是这样父慈母爱的环境,才会造就出苏轼那多才多艺,天真纯朴的性格吧。

林语堂先生说:要了解一个已经死去一千多年的人,并不困难。而我们要了解苏东坡最直接有效的便是他的诗了。丙辰中秋,欢饮大醉后,东坡想念子由,才会有后世晚辈,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我个人则更喜欢《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豁达。用”兄友弟恭”来形容子瞻子由两兄弟是再贴切不过了,进入仕途,东坡去陕西上任,弟弟苏辙一路相送,即便东坡先生在作古前还交待儿子说,他的墓志铭由子由来写,而苏洵和妻子的愿望也是希望他们两兄弟如此这般相互扶持的吧。所以才会给儿子们取名“轼”、“辙”。

钢铁硬汉心中也会有自己的'一份“绕指柔”而感情细腻的东坡先生一道《江城子》让我们切身感受了一把“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茫然和“相顾无言,惟有泪两行”的思念,王弗小姐是幸福的,因为她嫁给了苏东坡,而在苏家做个下人,也是幸福的。因为“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自己雷鸣,敲门都不应,依仗听江声“,自己被关在门外不仅没有暴怒,反而觉的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能听到夜晚的江声,这就是苏东坡。

一个人的修养与适应能力,往往在逆境中更能有完美的体现,苏东坡被幽居苦寒之地黄川,环境特别差,可环境没有压倒他,不仅自己自足,下地种田,更是写下了大量的诗作。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包括二度被贬至岭南,还乐观的说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和苏东坡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人们也是幸福的,因为有苏东坡的诗给了他们希望与生存下去的勇气。

活在当下的我们更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幸识得“苏东坡”。

读苏东坡传有感篇四

宋代是淹没在历史中的一个朝代。原来对于宋朝的了解,只知道开封有个包青天,以及唐诗宋词中宋词的温柔婉约,还有读书时学过一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于苏东坡只记得有个菜名叫东坡肉。

林语堂自称苏东坡转世,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自然感觉不同,换一种说法,也许林语堂眼中苏东坡的一生就是自己的一生。

读完本书,跟随苏东坡的人生轨迹,对宋朝有了大致的.了解。那是一个相对开明的时代,文化昌盛,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以至北宋灭亡后江南的富庶又支撑了南宋150年。但苏东坡生活在北宋将要灭亡的时代,战乱纷纷,人民游离失所,政治改革(王安石变法失败),注定了苏东坡悲苦的一生。

人在这世上得不到生存,得不到尊严,再强大的文化都是无根之萍,镜中月、水中花。在那种命如草芥、朝不保夕的时代,需要苏东坡的洒脱和开悟,豪迈与豁达,淡定与操守。

苏东坡的伟大之处在于:面对苦难,他完美结合了儒、释、道三家,即中国人的三个信仰,儒家的积极人生,佛教的淡泊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

这世间的苦难,需要精神力量的慰藉,需要诗词的灵性,需要大智慧、大毅力,对抗这自然的恶劣和命运的无奈。

看过苦难的历史,才发现生活在和平时代是多么幸运,先民们筚路蓝缕、可歌可泣、可悲可叹,才有了现代的物质文明,才了追求自我的生存基础,我想我们应更珍惜这种机会。

人生如光阴之逆旅,不求能达到什么成就(都是成功学忽悠的),只求不辜负这光阴,要活得自在,活得精彩,活出自己的意义。

读苏东坡传有感篇五

忙碌中偷得一丝清闲,断断续续“啃完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这本书中偏僻生字太多,东坡居士的古诗词文,读之不太明白所以然,捧之又心生敬畏,品之才恍然明白,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他对亡妻王弗的无限思念,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他任杭州太守时,对自己亲自设计并实施完成西湖改造的成果珍视,那可以浅吟低唱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寄托了他对弟弟子由的牵肠挂肚……苏东坡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多灾多难,但丝毫不影响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坚韧与豁达。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他有幸福的童年,美满的家庭,孝敬的儿郎。他出生在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仁宗一朝,政治清明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经济文化繁荣,科技发达,加之苏轼出身中产之家,所以他的童年很幸福,虽然父亲功名晚成,母亲却知书达礼,时常教诲他们人生哲理。苏轼十八岁娶王弗小姐为妻,一生三任妻子,他一生的成就和美名都离不开三任妻子的默默支持。王弗是进士之女,和苏轼算门当户对,他们虽是“父母之命”的婚姻,却很幸福。据说王小姐可以帮丈夫辨认官途中的至交和损友,因此,王弗小姐去世多年,苏仍念念不忘,为其写下经典惦念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之后的王润之是其中年伴侣,王朝云则是其晚年依靠。苏轼一生四个儿子,小儿未满周岁夭折,儿子们都很孝顺,特别是老大苏迈在父亲被贬到蛮荒之地——海南岛时,相伴数年,膝下孝敬。

苏轼的家庭幸福美满,但仕途却坎坷多舛。21岁中“进士”,40岁之前官途还算平顺,他一心为民,受百姓爱戴,但其出众的才华时不时遭政敌忌惮。43岁左右,在李定为首的政敌弹劾中入狱,后来被贬黄州。一生共贬三次,后两次皆因政敌章惇复相位。章惇此人阴险狡诈,两人之前曾是好友,共同游山玩水,苏轼曾戏称“章惇胆子很大,以后会杀人的”,章惇复相位之后先把苏轼贬到惠州,后又贬到更不适宜居住的海南岛。好在苏轼有一个无比乐观的心态,无论身在何处,他都可以随性而居,与鸿儒谈笑,与贫农并肩,所以他交友广泛,粉丝众多,是北宋时期彻彻底底的公众人物。

苏轼一生兴趣爱好也很多,流放之时,他自己制墨,造酒,习瑜伽术,和朝云共谈“长寿仙丹”,写医学笔记等,这些都算是他的副业。在他为官期间,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为贫下中农找寻生机,他修建西湖,苏堤上的“三潭印月”更是自然美的表现。他心系百姓,以民为重,修建工程,引水灌溉,荒年平定物价,丰年充盈物资。在他为官之时,各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他总是竭尽所能护一方百姓安宁。

“予一半烟火谋生活,许一半诗意得清欢”坚定信念而不随波逐流,柴米油盐而不忘诗和远方,在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中,提笔挥洒诗情画意。愿我们都能习得苏轼的这份心境,历经浮沉,褪去的是浮躁,留下的是淡然,逆境中不妄自菲薄,顺境中显自己本色,愿我们都能获得人间清醒,风来不惊,雨来不惧。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水浒传读书心得(模板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全民安全教育日班会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

    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考工作计划(优质5篇)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 幼小衔接教师培训心得(精选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

    最新五一小主持人台词 小学生庆五一主持词开场白分钟(实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高中同学聚会邀请函(精选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广玉兰教案苏教版六年级(精选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2023年以青春和读书为发言稿(优质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

    2023年新员工培训标语八字(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2023年业务员工作的年终总结(实用5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