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自查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文锋特殊家庭自查报告(大全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特殊家庭自查报告篇一

通江县计划生育协会:
为进一步落实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就医“绿色通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个全覆盖”工作,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服务工作做实做细。按县统一部署,我镇扎实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就医绿色通道“三个全覆盖”落实情况自查。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结合实际、因户施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自查工作有力有序进行。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施见面调查,联系人制度落实情况以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知晓率、联系次数为主要内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签订服务协议、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为主要内容,就医绿色通道以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发放优先优惠凭证、明确优先优惠服务为主要内容。同时,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及其他方面一并进行调查记录。




此次自查工作通过入户调查、走访谈心的方式,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扶助关怀力度,提升扶助关怀工作水平,全力推进、完善、巩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工作,做到应扶尽扶、精准帮扶、亲情关爱、责任到人。

特殊家庭自查报告篇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卫健委关于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三个全覆盖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扶持和关怀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医疗绿色通道和家庭医生合同服务三个全覆盖,细化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信息档案,现就推进、完善和巩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工作报告如下:
第一,指导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xi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按照上级的决策部署,围绕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即独生子女残疾、死亡家庭)突出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制度,切实落实各项扶助关怀政策措施,做到全力以赴、精准帮助、家庭关怀、责任到人。
第二,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是纳入计划生育特殊扶助制度的独生子女残疾或死亡家庭的夫妇。三个全覆盖,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联系人制度、医疗绿色通道和家庭医生合同制服务。
第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联系人制度的实施,搭建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沟通的桥梁。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室关于实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等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认真核实每个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情况,建立基于双岗联系人的联系人制度,完善信息档案,落实联系人责任,建立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沟通的渠道。第一,建立双岗联系人制度。确定一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和一名村(居)委会干部作为帮助每个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双岗联系人。二是细化联系人的工作流程。每个联系人都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联系方式、服务内容和交接程序。每周通过访问、电话或网络与联系人沟通一次,每月访问一次,尤其是在联系人的生日和重大节日期间,通过访问联系人进行慰问和关怀。联系对象发生事故,
病、受灾、亡故等重大情况时,联系人及时上门,帮助排忧解难。三是落实联系人责任。明确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畅通沟通渠道,切实履行职责,及时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困难和问题,及时了解掌握联系对象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利益诉求,宣传相关政策、疏导化解矛盾,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联系对象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四是建立完善信息档案。认真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录入、数据维护以及信息档案使用。摸清底数,掌握他们得生存状况及需求,记录帮扶情况。联系对象基本信息和联系人帮扶情况要动态更新,并进行电子备份和管理,全县累计录入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33人。
(二)提供优先便捷医疗,畅通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按照国家、省、州关于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制度相关要求,改革创新,发挥自身优势,畅通就医“绿色通道”,切实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优先便利医疗服务。一是明确各部门责任。各乡镇卫生计生办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服务政策落到实处。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对“绿色通道”工作落实开展监督指导,切实帮助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解决就医方面的实际困难。二是提供优先便利医疗服务。1、我县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定点医院是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县妇计中心,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持《县特殊家庭优先医疗服务证》就医时,在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予以优先,并免收普通门诊诊察费。2、明确施行手术等医疗服务的签字程序。医疗机构在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如无法取得患者本人意见又无法取得患者家属或者关系人意见时,经主治医师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实施。3、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需住院时,凭《县特殊家庭优先医疗服务证》,由签约医生主动与定点医院联系,优先安排床位。行动不便的患者由定点医院帮助联系120转运。患者住院期间,定点医院要结合患者实际,提供必要的个性化帮助;出院时,定点医院要与签约医生对接,指导签约医生做好出院后相关服务工作。
(三)亲情关爱服务,切实履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责任。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作为重点对象,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服务程序,拓宽服务内容,让计生特殊家庭成员感受到亲情关爱。一是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基层计划生育组织网络的作用,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宣传和组织发动,使有意愿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应签尽签。此外,将夫妻在49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也重点列入家庭医生签约范围,实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二是切实履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责任。基层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签约对象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每月上门问诊一次,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每周上门问诊或者电话问诊一次,为有慢病或者重大疾病的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建立特别档案,在需要时及时为患者联系转诊、急诊、急救及住院、出院等快捷便利服务。

财政投入不足,扶助关怀体系建立不完善,宣传不到位,部门协同机制不完善。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部署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建立起“三个全覆盖”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覆盖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目标人群。要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各自责任、遵照安排部署、切实推进工作,并且要发挥优势,在抓好现有政策落地的基础上出台更加符合本地实际的帮扶措施,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严格管理,细化流程。各乡镇要出台“三个全覆盖”工作细则,细化服务内容,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建立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台账,如实记录工作过程,认真分析扶助对象的困难诉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每月将更新、交接等相关情况备案并逐级上报。乡卫计办将联系人名册及工作台账要在5月底前报县卫计局。
(三)完善考核,强化监督。县卫健局将“三个全覆盖”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定具体考核细则,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将“三个全覆盖”工作落到实处。

特殊家庭自查报告篇三

省卫生健康委:
按照省卫健委《关于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自查工作的通知》(陕卫办人口函[2020]442号)精神,我市围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便利医疗服务组织开展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目前,我市共有计划生育特殊家庭404户560人(失独339户469人、伤残65户91人),其中49岁以上371户512人(失独306户421人、伤残65户91人)。我市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广泛开展关怀关爱活动,每年开展特殊家庭奖扶工作专项督查,确保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便利医疗服务和扶贫政策落实落细,连续多年零上访,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的通知》要求,我市建立了特殊家庭“多对一”联系人制度,建立工作台账,每户计生特殊家庭均有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作为帮扶联系人,落实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流程,通过登门走访、电话联络或者网络沟通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及时了解掌握联系对象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利益诉求,宣传相关政策、疏导化解矛盾,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联系对象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广泛开展关怀关爱活动,在一些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各级卫健部门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不在家的也要通过电话慰问,确保关爱关怀不漏户,不漏人。宝塔区开展了以“我为失独家庭过生日”“端午粽情”等为主题的系列关怀关爱活动,拓宽了服务渠道,丰富了服务内容。认真按照《延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办公室关于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信息档案的通知》(延市卫计办发〔2016〕36号),建立完善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信息基本情况表、联系人制度落实情况表、扶助关怀情况统计表、特殊家庭基本情况统计表及电子档案,做到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创新帮扶模式,动员基层计生协会员、志愿者、爱心人士、村医等与计生特殊家庭成员开展结对帮扶。发挥社会组织优势,借助连心家园、暖心家园等载体,以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帮扶活动。

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作为重点对象,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服务程序,拓宽服务内容,让计生特殊家庭成员感受到亲情关爱。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将特殊家庭成员作为签约服务重点对象,优先签约、优先服务,实现应签尽签。根据特殊家庭成员不同情况,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履行签约服务责任,按照协议,乡镇卫生院定期为特殊家庭成员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及健康管理服务。拓宽服务内涵,为慢病或重大疾病的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建立特别档案,在需要时及时为患者联系转诊、急诊、急救及住院、出院等快捷便利服务,为特殊家庭成员提供预约诊疗、慢病随访等服务。

为切实解决特殊家庭在就医方面的困难,我市先后下发了《关于开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的通知》(延市人口发〔2015〕4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便利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延市卫计发〔2018〕15号),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响应,发挥自身优势,畅通就医绿色通道,为特殊家庭提供更加优先便利医疗服务。为全市计生特殊家庭办理发放了“陕西省计划生育家庭方便就医卡”,明确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管民营医院为特殊家庭就医定点医院,县(区)级人民医院为县级定点医院。各定点医院开设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和窗口,计生特殊家庭成员挂号、缴费、检查、取药、住院“五项优先”政策基本得到落实。10月29日,我委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市级定点医院对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标识、就医引导服务、“五个优先”等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落实了定点医院的工作任务,理顺医院内部工作流程。为进一步将就医优先便利政策落到实处,我市对全市“陕西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方便就医卡”持卡情况进行了统计,根据实际情况,在全市明确计划生育奖扶证也可作为享受“绿色就医通道”的凭证。不断加强就医服务,要求定点医院安排医务社工或志愿者,为特殊家庭成员提供就医引导、陪诊等服务,实施紧急救治。特殊家庭成员在做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如无法取得患者本人意见又无法取得患者家属或者关系人意见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批准,必须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将建档立卡贫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纳入“先诊疗后付费”范围,严格落实健康扶贫相关政策,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我们将以此次自查为契机,深刻认识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奖扶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得力措施,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多方关怀”的工作模式。继续完善落实“多对一”联系人制度,深入开展以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为重点社会关怀活动,增加医疗服务项目,妥善解决养老安置和生活照料,落实殡葬救助制度,切实解决特殊家庭在生活、就医、养老等方面的困难,做好特殊家庭维稳工作,继续保持零上访。


特殊家庭自查报告篇四

为贯彻落实江油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开展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等“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做好我镇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以下简称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经镇政府研究,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以落实好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便利医疗服务“三个全覆盖”为重点,压实责任,精准帮扶,提高扶助关怀工作水平,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实现三个100%即:落实双岗联系人制度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落实优先便利医疗服务100%。

户籍在我镇辖区内、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特殊家庭成员。

(一)完善联系人制度。为每一位特殊家庭成员确定一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

和一名村(居)委会干部作为帮扶“双岗”联系人,并建立联系台账。

1.明确帮扶关系。联系人要及时通过面对面方式,与特殊家庭成员建立初次联系,明确联系方式和帮扶职责。联系人有变动时,应当做好交接并通知特殊家庭成员,确保帮扶关系无缝衔接。

2.建立电子档案。各村要有专人负责采集核实特殊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生活状态、主要困难等情况,为特殊家庭成员建立电子帮扶档案,如有情况变化要及时上报,实时更新、动态管理,信息准确率必须达到100%。

3.经常联系慰问。各帮扶人要经常通过登门走访、电话联络、网络沟通等多种方式,与特殊家庭成员保持经常性联系,以适当方式进行慰问,当特殊家庭成员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或问题时,协调有关办公室、中心和单位给予必要帮助。特别要注意维稳工作。

4、创新帮扶模式。各村组织动员计生协会员、志愿者等,发挥社会组织优势,在特扶家庭农业生产、成员生病住院等特殊时间,给予实质的帮助。

5、发放“爱心服务卡”。请各村计生工作负责人于8月14日前到社会事务办领取“爱心服务卡”,并于8月31日前完成发放工作。

(二)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卫生院要为每位特殊家庭成员签约一名家庭医生,建立联系台账,明确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1.保证重点签约。将特殊家庭成员作为签约服务重点对象优先签约、优先服务,实现应签尽签.根据特殊家庭成员不同情况,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健康意识,提高特殊家庭成员健康素养水平。

2.提供约定服务。按照服务协议,为特殊家庭成员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重点关注特殊家庭成员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卫生服务,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确定优先内容。特殊家庭成员持《江油市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爱心服务卡》在协议医院普通门诊就诊时,医院为其开通优先便利就医“绿色通道”,提供“两免四优先”服务,即:免普通门诊挂号费、免一般诊疗费、优先检查、优先取药、优先住院、优先缴费等优先便利服务。

(三)落实政策。对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特殊家庭要严格落实健康扶贫相关政策,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细化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责任,精准到户,精准到人,要按照“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的原则,妥善解决特殊家庭的困难和诉求。确保取得实效,此项工作将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特殊家庭自查报告篇五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卫健委关于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三个全覆盖”工作相关要求,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就医“绿色通道”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个全覆盖”工作,细化完善计生特殊家庭信息档案,现就推进、完善、巩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工作报告如下:

以党的十九大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上级的决策部署,围绕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突出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制度,切实落实各项扶助关怀政策措施,做到应扶尽扶、精准帮扶、亲情关爱、责任到人。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即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的家庭的夫妻。“三个全覆盖”,即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联系人制度、就医“绿色通道”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联系人制度落实,搭建起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沟通的桥梁。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开展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等“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认真核查核实每一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情况,建立起以“双岗”联系人为基础的联系人制度,完善信息档案,落实联系人责任,建立起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沟通的渠道。一是建立“双岗”联系人制度。为每一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确定了一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和一名村(居)委会干部作为帮扶“双岗”联系人。二是细化联系人工作流程。每一位联系人都建立起工作台账,明确联系方式、服务内容以及交接程序。每周与联系对象通过登门走访、电话联络或者网络沟通一次,每月登门走访一次,特别是在联系对象生日、重大节日期间,通过登门走访,以联系对象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慰问关怀。联系对象发生意外、重病、受灾、亡故等重大情况时,联系人及时上门,帮助排忧解难。三是落实联系人责任。明确联系人的联系方式,畅通沟通渠道,切实履行职责,及时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困难和问题,及时了解掌握联系对象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利益诉求,宣传相关政策、疏导化解矛盾,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联系对象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四是建立完善信息档案。认真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录入、数据维护以及信息档案使用。摸清底数,掌握他们得生存状况及需求,记录帮扶情况。联系对象基本信息和联系人帮扶情况要动态更新,并进行电子备份和管理,全县累计录入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33人。

(二)提供优先便捷医疗,畅通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按照国家、省、州关于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制度相关要求,改革创新,发挥自身优势,畅通就医“绿色通道”,切实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优先便利医疗服务。一是明确各部门责任。各乡镇卫生计生办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服务政策落到实处。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对“绿色通道”工作落实开展监督指导,切实帮助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解决就医方面的实际困难。二是提供优先便利医疗服务。1、我县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定点医院是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县妇计中心,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持《县特殊家庭优先医疗服务证》就医时,在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予以优先,并免收普通门诊诊察费。2、明确施行手术等医疗服务的签字程序。医疗机构在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如无法取得患者本人意见又无法取得患者家属或者关系人意见时,经主治医师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实施。3、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需住院时,凭《县特殊家庭优先医疗服务证》,由签约医生主动与定点医院联系,优先安排床位。行动不便的患者由定点医院帮助联系120转运。患者住院期间,定点医院要结合患者实际,提供必要的个性化帮助;出院时,定点医院要与签约医生对接,指导签约医生做好出院后相关服务工作。

(三)亲情关爱服务,切实履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责任。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作为重点对象,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服务程序,拓宽服务内容,让计生特殊家庭成员感受到亲情关爱。一是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基层计划生育组织网络的作用,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宣传和组织发动,使有意愿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应签尽签。此外,将夫妻在49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也重点列入家庭医生签约范围,实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二是切实履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责任。基层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签约对象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每月上门问诊一次,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每周上门问诊或者电话问诊一次,为有慢病或者重大疾病的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建立特别档案,在需要时及时为患者联系转诊、急诊、急救及住院、出院等快捷便利服务。

财政投入不足,扶助关怀体系建立不完善,宣传不到位,部门协同机制不完善。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部署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建立起“三个全覆盖”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覆盖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目标人群。要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各自责任、遵照安排部署、切实推进工作,并且要发挥优势,在抓好现有政策落地的基础上出台更加符合本地实际的帮扶措施,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严格管理,细化流程。各乡镇要出台“三个全覆盖”工作细则,细化服务内容,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建立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台账,如实记录工作过程,认真分析扶助对象的困难诉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每月将更新、交接等相关情况备案并逐级上报。乡卫计办将联系人名册及工作台账要在5月底前报县卫计局。

(三)完善考核,强化监督。县卫健局将“三个全覆盖”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定具体考核细则,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将“三个全覆盖”工作落到实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