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漂流记作文大全(八篇)

时间:2023-05-31 作者:储xy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天目山漂流记篇一

今天,我们一家子决定去久仰的天目山大树王国游玩。

一路上,花草树溪,鸟叫虫鸣。陡峭的石头让我浑身难受,但想到要去天目山的大树王国游玩,我情不自禁的兴高采烈起来。下了车,我就听到一种从没听到过的鸟叫声,我奇怪地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虫子的声音啊?”妈妈仔细一听,对我说:“这是知了的叫声。”爸爸也说:“山上的知了和城里的知了是不一样的。哇,贝贝快看,这儿连蝴蝶都这么大!”我顺着爸爸的指势望去,果然一只很大,很漂亮的蝴蝶出现在我的眼前。哇,我惊呆了!

夏天的天目山非常清凉,手臂上感觉凉丝丝的,空气很清晰,有神清气爽的感觉。

我们终于进入大树王国了。走了一半路,我们就看见所谓的“大树王”了。大树王距今有2019多年的历史,直径有4米多。它大概要三四个成年人才能把它合抱住,妈妈还给我在这棵大树前合影留念。据说乾隆皇帝也在此游玩并挥毫题诗。

又走了一会儿,我看见有一个净水池,旁边放了许多竹木勺。我看见别人用这个竹木勺给双脚冲水,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木勺对着自己的脚冲水,啊,好冰凉,好舒服的清水啊!

我们又看了峭壁突兀,怪石林立的倒挂莲峰,四面峰,银杏的“五代同堂”“子孙满堂”,欣赏了很多珍稀濒危植物;金钱松,香果树,领春木,天目铁木等等。

天目山好玩好看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下次来我一定要细细品味!

天目山漂流记篇二

天目山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吸引了无数名人学士来此观光旅游。他们为天目山留下了不少文艺佳作,如梁代昭明太子的《文选》,唐代李白、白居易的诗,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画,民国郁达夫的散文,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郭仲选等人的墨宝等等。

天目山每年有200余天雾气笼罩,气候独特,故盛产名茶,以天目青顶为代表。另外,天目笋干、天目笋豆等均为老少皆宜的土特产。在天目山的宾馆、饭店还可品尝到水芹菜、白果等有益于人体保健的特色山菜,让你一饱口福。

现在,我们进入自然保护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须知,首先是和进各城市公园一样,“不得折一草一木”。还有一条特殊的就是:“不得在野外抽烟,不得带火种上山。”另外送给大家一句旅游顺口溜:“进山只留下脚印,出山只带去照片。”希望大家能记住并遵守。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的车已抵达禅源寺前,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我们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

禅源寺原本是双清庄址,明洪熙元年(1420_年)由智粤和尚在旧址上修建,并首次剃度弟子,成为佛教活动场所。经过几代禅师经营,粗具规模,却于元末被兵火毁灭。清康熙四年(1665年),玉琳国师重兴道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赐“禅源寺”匾额悬于天王殿。当时香火极盛,后光绪皇帝赐“福佑潜城”额悬于寺中。1941年4月15日,遭日军飞机轰炸,被毁。

各位团友,请看山门。因匾额毁于兵火,现在门扉“禅源寺”三字由著名书法家商向前题写。现在请随我进山门。大家看这棵苍劲的古罗汉松,是300余年前玉琳国师所栽,历尽沧桑,仍生机勃勃。

走过这道门就进了韦驮殿。韦驮菩萨是佛界三十二诸天之首,是护法天神。相传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后乘其不备突然窃取佛牙舍利。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刹那间把罗刹鬼抓获并夺回佛牙舍利。因其能驱除邪魔,保护佛祖佛法,所以成为菩萨。你看,那手中的法器降魔金刚杵,俗称“韦驮鞭”,就有驱魔的作用。天目山是韦驮道场。

天目山漂流记篇三

早晨,我们坐着车子,来到了东天目山。

站在山脚,一阵阵凉风扑面而来,风中还带有几滴水,凉冰冰的。我想:山上一定有瀑布或者小溪,要不哪来这么凉的水呢?强烈的好奇心给了我无尽的力量,山上的楼梯我一步并作两步走,很快就来到了水的来源地——东瀑大峡谷。

呀,又有瀑布又有小溪又有大潭,先说说瀑布吧,用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也不夸张,站在楼梯上,飞泻下来的瀑布,时不时会派几滴水来亲亲我,派几阵风来抚摸我,让我感到阵阵凉意。

再往上走,就看到了一条小溪,溪流淳淳,虽然很浅,但是很清,洗涤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有的甚至高出溪水几十厘米。

往前走了几千米,看到了乌龙潭,传说黑驴阉的和尚骑着驴出去,在这口潭中,突然跃出了一条乌龙,向天空飞去,于是就叫它乌龙潭。乌龙潭的水清清的,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水底的石头也放射着光芒。

看完了水,要来看楼梯了。你一定会说,楼梯有什么好看的,所有楼梯都一样的嘛。错了,东天目山上的楼梯,十分陡峭,走路必须看着地上,不然的话,就要摔跤了,真的是“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呀!

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就要回家了,我们在瀑布的欢送下回家了。

天目山漂流记篇四

今年夏天,我和妈妈单位的同事一起去爬天目山。天目山有东天目和西天目之分,这座山的山顶有两个火山喷发后留下来的大洞,就像两只水汪汪的眼睛注视着天空,所以被命名为天目山。

从远处看,天目山并不高。我们的旅游车到了山脚下后,就换作了开往景区的小面包车。我们开始登山了,一路上都有一种奇怪的声音在耳边回落。一开始我以为是鸡在叫,可又很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鸡呢?问了妈妈我才知道是山上的知了在叫,可这声音比常见的知了声音显得响亮多了。知了的歌声一路伴随着我们,就像一位不知辛劳的歌手在给我们演唱,声音时而响,时而轻,时而长,时而短,显得抑扬顿挫,可好听呢。

慢慢地,我们走上了树林深处的“健康步道”,所谓的“健康步道”是用木头做成的,它的底下很大,可以让山上的动物们从下面钻过去。木板和树木的颜色一模一样,使这条路和旁边的树木融为一体。

走了好长一段路后,忽然传来了哗哗哗的响声,我加快了脚步,一个大转弯后,我终于看见了,原来是一个大大的瀑布,上面和下面都有喷雾的喷头,让人感觉象在云里头。那水清澈见底,有些水流到了旁边的草地上,有些就落在小草的叶子上,那些水真像晶莹的露珠,好美呀!那瀑布从侧面看就象一条剪不断的布,从下面往上年,多高啊!水流下来溅起了朵朵白色的浪花。

终于到了大树王的脚下。可惜大树王已经死了,皮也掉光了,据说曾经它有十二层楼那么高,可以想象它是多么引人注目呀!

其实天目山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只是我想不起来了,不过,我可真想再去一次呀!

天目山漂流记篇五

清清的水,高高的山,挺拔的树。我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天目山。

久别不见的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我们一大家子相约来天目山游玩。一早来到天目山脚,背上准备好的背包,我们一行人开始登山。

走上一个个台阶,茂密的树林展现在眼前,一棵棵大树挺直腰,晃动着树枝,欢迎我们的到来。“哗哗哗”顺着声音我向前方瞧,一条瀑布随着飞溅的水花进入视线。一路说说笑笑,我们很快来到了五里亭。

突然,听到妈妈喊:“下雨了!”大家听了哈哈大笑:“太阳这么大,哪里有雨呀!”紧接着,大家立刻变脸:“真的有雨。”我也不例外,感觉头上湿湿的,赶紧戴上帽子。往前走了一会儿,我看见地上有亮晶晶的碎片,好奇地捡起来,凉凉的,我正想看个清楚,没了,原来是冰。我大声喊:“这是冰,不是雨!”“那应该是结在树上的冰被太阳一照,融化后,掉下来的。”爸爸说。哦,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是下太阳雨哩!

随着脚步,我们爬得越来越高,砸在头上的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树枝被冰包裹着,大树换上了一件银装。地上也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踩上去“咯吱咯吱”响,向远处看去,一片银装素裹,我仿佛进入了冰雪奇缘中。美归美,不过路可越来越滑,很多树承受不住冰的重量,纷纷折断了腰,挡住了去路。我们想尽办法,又钻又跨,我充分利用个小的优势,顺利钻过了一个个树杈,当然,我们也不忘拍照,在大树王前,我们拍了全家福。

手脚并用向上爬,我们终于来到了开山老殿。听值班人员说上面已经封路,走不了了。这样的情况很少,他在天目山工作十多年,也只有二零零八年见过,这叫冻雨。我们真为自己感到庆幸,觉得爬得虽然辛苦,但也值了。爷爷奶奶们也说是第一次看见。

在开山老殿,我们休息了会,吃了些零食,咨询了路况。立刻兵分两路,一队原路返回去开车,一队向龙凤尖出发。

龙凤尖的路上除了遇到一个地方被大树挡住外,其余都还好走。一路走来,一路美景,冰的世界,百看不厌。

来到了公路,路边的`大树,一棵棵有礼貌地弯着腰,挂满了漂亮的银条条,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我伸出手,从树上掰下一根银条,放进嘴里,冰冰的,一下子就化开了。我又掰下一根,让妈妈也尝尝冰冰的滋味儿,还有爷爷奶奶们。看向远处的山峰,一座座层叠着,披着一层雪白的轻纱,再看看身旁的“圣诞树”,真是美不胜收。

坐上来接的车辆,我们恋恋不舍地结束了这次美妙的旅程。

天目山漂流记篇六

在巴比松度假庄园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打算到天目山漂流。

车子开到天目山溪涧时,我们被清澈的溪水深深地吸引了。只见溪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微风吹过,水面上泛着细细的波纹,渐渐荡漾开去,那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爸爸提议:“我们不去漂流了,直接去趟水吧。”我们说:“好啊!好啊!”于是,我们脱掉鞋子,挽起裤腿,迫不及待地冲入了溪水中。

溪水凉凉的,一丝丝地侵入肌肤,舒服极了。我和弟弟干脆脱了衣服,把整个身体都浸入了水中,打起水仗来了,欢歌笑语在水面上。

更为奇妙的是溪水中的石头奇形异状,色彩也与众不同。有椭圆的,大的像恐龙蛋,小的如鹌鹑蛋;有乳白色的,像贝壳一样,……这些都是流水长期冲蚀形成的,世间万物真的很奇妙啊!

回来的路上,我们捡了不少石头,以作收藏。

天目山漂流记篇七

今年暑假里,我和妈妈去天目山旅游。

在天目山上,我看扫到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比如四面峰、大树王、孝子池、倒挂莲花等。我最喜爱的是倒挂莲花。

倒挂莲花粗略看就像五根手指头。其中的大拇指特别短。倒挂莲花有八十米高,你猛一看还以为是如来佛掌呢。

听了这些,一定有人会问不是像五根手指头,怎么说是倒挂莲花呢?好,现在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传说古时候有个和尚,平时诵经易打瞌睡,心想,这孤峰四周凌空,落壁千丈,心悬胆提,不易打盹,就爬到这悬崖顶端去坐禅诵经。他终日默然枯坐,疲惫下坠,山峰倒转,托住和尚。此峰由此得名。

那么倒挂莲花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其实既简单又艰难。说简单呢,这是因为它只是因为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说艰难呢,这是因为它是经过上万年的地壳运动才能形成,时间非常长!

听了倒挂莲花的这些介绍,你应该对倒挂莲花有所了解了吧。希望你也去天目山,到时亲眼领略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吧!

天目山漂流记篇八

各位团友,我们进山门就可欣赏到“鸳鸯树”景点。请大家看。这是两棵银杏树,盘缠在一起。请注意,一棵树的枝丫平展,另一棵的枝丫竖直些,前者为雌性,后者为雄性。因雌雄两棵黏连在一起,故取名“鸳鸯树”,即“夫妻树”。这在全世界也是少见的。这两棵树的树龄都在150年以上,按此算来,它俩不仅是“青梅竹马”,而且按西方人的标准可三次拿到“金婚”奖了。

请大家在这桥上稍留片刻。看,前面这个双亭连体的亭就是一里亭,我们所站的桥称为仰止桥,故亭又有一名叫仰止亭。大家再来看亭柱上这副对联:“密林巨幕藏幽径,飞练欢歌下翠岗。”现在我们进亭中稍事休息后再登山。古人有诗说:“一里溪山一个亭,芒鞋踏断几层青。泉源更在云深处,不到高头莫计程。”接下去就是上三里亭。

各位团友,我们不知不觉已到了三里亭。它又名倚翠亭,缘自亭后这青翠如黛、四季如春的翠微峰。大家往亭前的小溪走,往上可看见石崖上镌刻有“飞银溅玉”四字。

现在,我们已来到半山腰,这右边的巨石就是山腰石,而往上看到的那亭子就是五里亭,又名如斯亭,取意于孔子《论语》中的句子“逝者如斯夫”。在亭柱上有一联:“照水飞檐嗟逝者,参天古木护危亭。”请大家看亭后这株大柳杉,据测定,材积72. 63立方米,在全山存活的大树中排行第二,人们称它为“二大王”。朋友们,我们在这里休息片刻后去观看“子孙满堂”。

这里是第二个野银杏自然景观“子孙满堂”。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的单种植物,其根茎部有极强的萌芽能力,所以大家看到的这株银杏树,周围团簇丛生着许多小树。有兴趣的可下去点个数,共有多少个“子孙”?银杏全身都是宝,除了大家知道的白果子外,它的叶子可制作珍贵的药材,树体是优质木材。

好,前方我们看到的大石,就是钟楼石。据西天目山志载:元朝,高僧志彰禅师以四海为家,八方化缘,募青铜万余斤,冶炼成一口巨钟悬于此石顶,并建钟楼。其钟声可远传十华里。再请大家往叉路口右行去看伏虎瀑。伏虎瀑因为有一石蹲踞如卧虎,水自岩上下泻成瀑而得名。瀑布落差40余米,大雨过后,瀑宽可达8米,非常壮观。唐代章孝标有《天目瀑布》一诗:“秋河溢长空,天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为了方便游客观景,建有观瀑台。

团友们,这道急转弯,被称作“竹杠岭”。它的名称还有个来历呢!古时候,寺院在山顶,烧香拜佛的香客中,那些大家闺秀、少奶奶们,哪能吃得起这等苦,只有坐轿子上山。轿夫们抬到这里的时候,往往会向她们索钱敲竹杠,因此得名。

各位团友,咬咬牙,这段路挺过去就可轻松点了。别被轿夫吓倒,其实走过前面的七里亭,路就平坦些了。

七里亭又名眠牛亭,亭后那块磐石像一头伏睡在地的大牛,人称眠牛石。相传,元代高峰禅师初次入山,登到岩石下,无法攀登,忽听上面牛叫,他鼓足勇气拼命攀崖上山,却不见有牛。他四处寻找,远远地看见一头牛伏在那里睡着了,走近一看,方知是石。高峰因此知有佛祖指点,大喜,就在上面不远处的狮子口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终修得正果。而此石也就得名“眠牛石”。

各位团友,到了前面叉路口请往左走。

好了,大家请往这边看。眼睛、耳朵、鼻子,再加上这张大嘴,酷似张口大吼、欲腾空而去的狮子。所以,这里叫“狮子口”。狮子口原是高峰禅师结庐修禅之地。当时,高峰禅师倚松结庐,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高峰禅师于1295年作辞众偈日:“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高峰圆寂后,其弟子在狮子口建高塔,名重云塔。1985年,在狮子口东面三关亭旧址建亭。亭倚千丈岩而建,往下看深不见底,是天目山险奇绝处。

各位团友,我们再去看看东汉张道陵的旧庐——张公舍。

东汉初年,张良的第七世后代为避祸,几经迁转,来到天目山。他们依山筑舍,结草为庐,得子张道陵,即张良第八世孙。张道陵从小聪颖,博学多才,像他先祖一样,喜好黄老之学,在山上修道,后迁居江西龙虎山合九天神丹。岩下有张公洞(亦名真空洞),为张道陵的隐室,洞西崖下有“丹池”,即张道陵的炼丹之处。

各位团友,下面就去参观“大树王”。这颗树在宋代就叫它“千秋树”。清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二上天目山。他第一次来天目山看见此树时,啧啧称奇,他说:“朕游过天下名山,未见过如此大树。”于是就解下玉带围量,边量边说:“大!大!这颗柳杉也可称王。”从此,“大树王”名扬四方。而善男信女们传说此树有灵气,其皮能作灵丹妙药,于是四方男女老少都来剥皮,千刀万剐,此树一命呜呼。树虽已枯死近半个世纪,但其铁骨铮铮,仍屹立不倒。

经实测,“大树王”现高26.5米,胸径2.33米,材积42.9立方米。而它的众多弟妹们都已后来居上,最大单株材积已达75.42立方米,充分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中的“大”。

介绍完大树王,我们继续往上登,去参观一下开山老殿。

开山老殿原是元代江南名刹,所在地海拔1089米,距禅源寺3250米,是全山的中心地带。元代高峰禅师弟子中峰、断崖在这里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寺院,名狮子正宗禅寺。当时的皇帝仁宗还御赐了匾额,并由大学士赵孟颊奉旨撰写碑记。当年这里香火极盛,名扬邻国高丽、日本、印度。“上天目,谒中峰”成了各国高僧的时尚。据史料记载,元代来天目山拜师学法,后回国开创寺院的就达20余位。当年传入日本的天目山茶道、天目木叶盏、银杏种子,至今仍有遗物可寻。如今来天目山参观考察天目山茶道的日本国人士仍络绎不绝。狮子正宗禅寺几度毁弃,又几度复兴,直至清康熙年间,移额至禅源寺,这一代名刹也就渐趋衰落。

为方便游客,现在此开辟一茶室,提供当地名茶天目青顶,供游人解渴。天目青顶又名天目云雾茶,是浙江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天目山千米上下的峰岗,该茶叶色翠、质厚、香永、味醇,早在明代就被列为贡品。下面,就请大家在这里休息片刻,喝杯茶。稍后,我们将到野银杏第三个自然景观——“五世同堂”参观。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来到“五世同堂”景点,大家请看最大这株树,弯曲盘绕,似一条苍龙升腾欲飞。这是世界银杏之祖。现在它在这里也已经五代同堂了,“儿孙”算来已有20多株。1989年,美国著名的树木学专家彼德·特里迪斯来此考察野银杏物种后,对西天目山的野银杏“是世界银杏之祖”深信不疑。这是天目山“古”的典型代表。

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崖前,这几株直冲云霄的树就是金钱松。它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树皮如金钱豹皮,故名。其中最北面这株,据1983年测定高达56米,现在还在不断地往上长,人称“冲天树”。这是全国同类树种中最高的一株。这就是天日山森林景观中的“高”。

各位团友,现在到倒挂莲花峰去游览。

朋友们,请大家往上看,这就是“一线天”,共171级台阶。上了这一线天就是倒挂莲花峰了。请大家注意,这里登山的要求是“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倒挂莲花峰。它古为“西方庵”,又称莲花台。相传元代高峰禅师曾在这峰上坐禅三天三夜,疲惫不堪,下坠。这时山峰倒转,托住禅师。莲花台旁石峰耸立,五石分峙,各自高撑,状似莲花,因此得名。这峰顶的亭就称为莲花亭。电影《李时珍》就曾在此拍摄采药外景。据史料记载,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曾来天目山作深入调查。天目山有药用植物1200余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有800余种。这也体现了“多”。

现在请大家再往上登,因台阶陡峭,请大家扶着栏杆走。

大家再往岩石上看,这株松树,虽小巧玲珑,却已经历了三百个春秋,饱经风霜雪雨的洗礼,仍屹立于这崖顶,扎根于岩缝。

明代慎蒙赞四面峰是“深、壑、幽、寂、奇、丽’’六者兼而有之,是“天目第一奇绝处也”。1934年,我国当代画家、艺术大师徐悲鸿带中央美院学生来天目山实习,就曾在此写生作画,《天目秋色》墨宝至今留存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这里还是《烽火千里行》和《周在浙江》等电影的外景拍摄场地。

好,到此,开山老殿景区的景点已游览完毕。我们先回到开山老殿,稍作休息后,上仙人顶。

【仙人顶景区】

“仙人顶”是西天目山的顶峰,海拔1506米。古人诗云:“天目三千丈,东南第一峰。”一般的山峰顶上大多是一片光秃或林木丛生。而西天目山仙人顶却是褐色石条,横卧直竖,且能在天气晴朗的日子,一目千里,看到钱塘江。在那里看云海,观日出,更是美不胜收。据山上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仙人顶观et出,往往会看到从云海中跳出一轮红日,映射着一片云海,似一条绯红的地毯。在上仙人顶的路上还有景点“太白吟诗石”。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登山。请大家抬头看前方,仙人顶已到。那一幢幢的房屋是气象站的工作场所。1956年,在此建成气象站,每天向南京气象站提供气象信息,并与世界气象组织联网。大家随我往西边小路走。你们看这株藤本植物,名叫扶芳藤。它还曾出访美国,作为封面照素材被登在《阿诺德》杂志上呢。再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仙人锯板”。大家请看这一条条石板棱角分明,是不是像用锯子锯过的呢?大家一定已看到这“可观”二字。其实,这原本是“天下奇观’’四个字。建气象站时,被炸断一截,成了“可观”。在这里可早观日出,暮赏晚霞,雨看云海,确实“可观”。

各位团友,今天的景点介绍已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贵州导游词开场白模板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

    贵州导游词实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

    保险公司工作总结精辟7篇(优质)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

    保险公司工作总结个人7篇(优秀)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

    2023年彩虹作文字 彩虹作文三年级汇总(三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

    最新天目山漂流作文字(三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天目山漂流作文字优质(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

    2023年西游记写作作文共多少字优质(九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

    2023年西游记写作作文共有多少回 西游记该9篇(汇总)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

    西游记写篇作文6篇(大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