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150字通用(8篇)

时间:2023-05-12 作者:储xy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一

1、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如“洛”等。

2、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诗歌史的地位。

3、理解把握本课的思想主题。

4、感受和学习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怀。

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诗歌史的地位;理解把握本课的思想主题。

感受和学习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提出读不懂的语句。(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不读d,还:读hun,不读hi。)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

“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

这句诗讲了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

这句诗意思是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这句话讲了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这句诗讲了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四、内容分析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

3、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

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4、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课堂复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六、课后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二

公元763年,唐朝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持续了7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老百姓们在外漂泊不定的生活终于可以结束了。消息很快传遍了倖州。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三

教材分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话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把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末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做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还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陆游、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他爱国诗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2、《示儿》,可从陆游临终遗愿导入  课题,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体会这位爱国诗人遗嘱的感人之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先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在这个基础上来读课文,对杜甫的“喜欲狂”可能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3、这两首诗,还是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可让学生参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例如《示儿》,可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从“悲”字学生可能体会到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从后一句中可能体会到诗人对收复失地寄予的无限希望。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

4、这两首诗明白如话,却感情饱满深厚,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这一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到。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啊!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激动、欢喜,不仅仅是自己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时,可在学完两首诗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让他们体会悲之切和喜之狂表达了相同的爱国之情。可让学生补充朗读几首两位诗人的其他爱国诗篇,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的《归雁》和《月夜》,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思。

词语注释

示儿:告诉自己的儿子。示,告知。

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意思是什么都不存在。

但:只。同:统一。

九州:中国的代称。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无忘:不要忘记。“无”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翁,父亲。

剑外:剑门关以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蓟北:指现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闻:刚刚听到。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这里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词语积累

一、近义词

初闻——忽闻   无忘——勿忘   放歌——高歌

却看——再看   即—就

二、反义词

无忘——忘掉   不见——只见   悲——喜   无——有

三、多音、多义字

难句解析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两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两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诗人身在樟州,心已回到故乡。“即从”“便下”“穿”“向”这些富于时间紧促性和行为跳跃性的词语联系起来,势如飘风。

课后题解

思考·练习2

(1)但悲:只感到悲伤;九州同:全中国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妻子:妻子和孩子;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再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思考·练习3

不同。《示儿》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表达了因祖国由战乱到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文章结构

《示儿》是七言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讲究对仗。

全文翻译

《示儿》:人死去原知道万事皆空,只悲痛没亲见南北一统。南宋大军哪天北伐将中原平定,祭祀莫忘把喜讯告诉你父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忽然听说唐朝的军队收复了蓟北,刚听到这消息时我的眼泪湿透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白日里我要喝着酒放声歌唱,春天美好的景物伴随我回家。立即就要从巴峡穿过巫峡,穿过襄阳,回到洛阳。

学习要点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文章导读

这两首古诗抒发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示儿》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诗人听到官军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胜利消息后,十分欢快,便写下了这首爱国的诗篇。

中心思想

《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第 1 2 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四

师(吟诵):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生鼓掌)

师:这首诗叫什么名字?作者是谁?老师刚才的吟诵怎么样?

李秋华:这首诗名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杜甫。

王娟:老师吟诵得非常棒!

师:棒在哪里?老师非常喜欢听大家表扬。许晴云。

许晴云:谢谢老师。老师表达出了杜甫听说官军收付蓟北后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师:能不能具体谈一下?

许晴云:我查过资料,当时因为安史之乱的暴发,杜甫带着全家整天逃难,一路上吃饭和安全都成问题,现在忽然得到官军收复蓟北,也就是叛军基本被消灭的消息,当然非常高兴。老师刚才就表达出了这种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武学青:老师朗诵得好,不过如果我来读的话会更好。

师(做拱手状):愿闻其详。

武学青:谢谢老师,谢谢大家。我朗诵的时候会一边快步走一边挥舞着胳膊,最好还要被什么东西绊一下,摔个仰八叉。

(生笑)

师:那么请你给大家朗诵一遍。

(武学青按照刚才说的方式激情朗诵)

师(再次做拱手状):这位高才吐字清晰,感情真挚,动作表情活灵活现,真把杜甫演活了,佩服佩服。因为提前已经将这首诗背会,所以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吟诵,如果如果你认为自己吟得好还可以请同桌欣赏欣赏。

(生自由吟诵,同桌互相鉴赏)

师:现在哪位小杜甫有信心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请大家注意表情、语气、动作和节奏,朗诵完之后还要向大家传授自己的诀窍。

麻晓蕙(吟诵后说):这首诗我之所以朗诵得这么好(生笑)是因为我跟爷爷学过古诗的读法。这是一首七言诗,七言诗的每句话都是七个字,我爷爷说前两个要连读,第三第四个字连读,第五第六个字连读,第七个字单独读。

刘真:老师早就讲过了,老师还讲过可以前两个字连读,第三第四个字连读,第五个字单独读,最后两个字连读。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小麻,真羡慕你有一位这么有学问的爷爷。同学们,小麻的读法叫二二二一法,刘真的读法叫二二一二法。大家在朗读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诗文和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两种读法。

(板书:掌握节奏 二二二一 二二一二)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露一手?有请刘芮。

刘芮(吟诵后说):我觉得麻晓蕙和刘真读得都很好,不过读诗最重要的是抓住诗的思想感情。我吟诵的时候就抓住了作者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和一些关键词语来读的。

马明明(突然插话):愿闻高论。(模仿老师慌乱地向刘芮拱手示意)

(生笑)

刘芮(一本正经拱手作答):不敢不敢。我主要是抓住了“忽闻、愁何在、漫卷、欲狂、放歌、好、即从、便下”这几个词。

师:刘芮同学说得不错。

刘朝歌:还有一个“穿”字。对不起老师,我没有举手。

师:没关系,你说得非常好。和刘芮一样好。同学们,正像刘芮同学所说的那样,一首师要想吟诵得好不光要掌握诗的一般节奏,更重要的是必须真正理解诗意,并抓住最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这样才能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来。(板书:抓关键词忽闻、愁何在、漫卷、欲狂、放歌、好、即从、穿、便下)

师:那么找出关键词后应该怎么读呢?

廖雯:用轻快的语气读,因为轻快的语气可以表现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张凯:关键词应该重读,只有重读才能表现出作者的激动心情。

刘苗苗:我认为廖雯和张凯说的都有道理,不过最好是将他们的意见综合起来,用又急切又响亮,不是不是,用又急切又重的语气读,就像我爸爸那次彩票中奖时说话一样。

(师带头为三位同学热烈鼓掌,并与生共同吟诵全诗)

唱出诗歌原有的味道来

师:何谓诗歌?诗者歌也,歌者诗也。我们现在学的大部分古诗在古代都是配乐歌唱的,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古诗在当时都是歌词。

武学青:周杰伦的《蜗牛》现在都变成课文了。

麻晓蕙:是不是读着很像诗?

师:那本来就是一首诗。谁会唱?

(生纷乱地各自敞开喉咙唱歌)

师:那么现在谁能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谱上曲子唱一唱呢?

(刘真在争得老师同意后开唱)

师:喔,刘真真聪明,知道借用《虞美人》的现成调子,不过是不是太凄凉了点?与本诗的情感不符。

(冯君生开唱)

师:冯先生(生笑)用的是《大中国》的调子,嗯,不错,够喜庆!表扬!

(众生忍耐不住,纷纷私下开唱)

师:谁能全完用自己编的调子唱?未经允许盗用别人的调子是侵犯知识产权的哟!

(生各显其能,放声高歌)

诗意翻译中的别样风采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吟诵这首诗,给大家2分钟时间,自由吟诵。

(师生自由吟诵,然后齐声吟诵)

第三,编写剧本,题目自拟,根据诗意合理设置人物,尽可能仅用人物对话就能充分地表现诗意。

(生各自埋头创作,10分钟后开始展示)

李秋华:我采用的是连环画形式,请大家多提意见。(在老师帮助下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

许晴云:李秋华的文字说明很好,就是画得不太像,把人都画成妖怪了。

(生笑)

师:李秋华没有专门学过绘画,大家重点看他的画有没有完整真实地表达出诗意。

(生七嘴八舌地评论,仍然揪住李秋华的绘画水平不放)

李秋华:谢谢大家,谢谢老师。我主要是抓住了“漫卷,涕泪、纵酒、穿”四个关键词画的。画的不好,请多包涵。

(师带头鼓掌)

王盈盈:我写的是小说。不过有点短,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王盈盈(一遍在投影仪上打出原稿,一遍大声念):今天家里又断粮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一遍低头走着一边在心里嘀咕。突然前面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连忙前去观看。只见人们都喜气洋洋的围在一起,大声议论着什么。什么?官军收复蓟北了?耶!太好了!太好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几乎蹦了起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在衣服上。连忙跑回家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一进家门,只见妻子为没有米做饭发愁呢!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回老家回老家!官军收复蓟北了!我们可以回河南老家了!”说完连忙手忙脚乱地收拾桌子上的书,激动得都快发狂了。我一面大声唱着歌一面让妻子给自己拿酒喝,大好的春光正好伴随自己回家乡,心里怎么不着急呢?得赶快去订船票,坐着轻快的小船,从巴峡飞快地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就直奔洛阳。真是太棒了!

刘芮:王盈盈对诗意理解得很好,就是细节描写太少了,如果我写的话一定把全家人激动的情景写得详细一些。

刘苗苗:应该将杜甫心里怎么想的再写得详细一些。

(生大笑,课堂在笑声和自由的吟诵声中结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五

1.了解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

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齐读。

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3.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板书:杜甫)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对,他是一位的爱国诗人,他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激情创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

二、初读,读通顺

1.配乐范读。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再读,明诗意

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一位同学把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2.交流:(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

(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板书:明诗意)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四、细读,悟诗情

(一)从哪里看出“喜欲狂”?

过渡:诗人欣喜若狂呀!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1.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

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三峡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

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4.指名读。

(二)为什么会“喜极而泣”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2.学生谈理解。

3.诗人这样欣喜若狂仅仅是因为个人吗?(板书:爱国)

4.这其中也包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看课件,齐读。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

五、古诗拓展

2.出示《春望》。

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4.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六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古今部分词义的不同。

2、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4、拓展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课题读得真好)你对大诗人杜甫有多少了解?(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杜甫)

2、(课件出示杜甫的图像)师: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人格高尚,诗意精湛,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

4、这样渴望八年了。忽然,传来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喜讯。这一喜讯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读(生读题)

二、读题,解读题意

1、河南河北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了解指的是黄河两岸)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喜讯。)

2、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把胜利的喜讯告诉前来听课的老师吧!(齐读诗题)

三、初读,弄懂诗意。

1、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整首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不明白的打上问号。

2、生自由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随机教学:读准生词“即”“妻子”,了解意思;出示“卷“的两种读音及意思,选择这句诗中“漫卷”的正确读音。

(2)再指名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试着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来。

(3)齐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生提出质疑的地方,师相机理解词义:剑外 蓟北 巴峡 巫峡 襄阳洛阳(找出这些地名,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它们所处的省份。)(课件出示地理位置)

5、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不要看资料)

四、品读,感悟诗情

1、师:古诗读了几遍,你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写这首诗时是什么心情?诗中哪个词直接告诉了你?(板书:喜欲狂)

3、指导朗读“喜欲狂”。

4、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一找,诗中哪些字词令你感受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5、汇报交流:

a.“初闻涕泪满衣裳”。

(1)这是什么样的泪?(激动、高兴)

( 2 )请你带着这种情绪读一读。

(3)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晚年去看看。(出示课件)

(4)又是一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诗人站在街头看着曾经繁华的长安城,如今已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出示《春望》,配乐读。

(5)诗小结:本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儿的鸣叫也感到揪心。当时,诗人流的是什么样的泪?(伤心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的痛苦的泪,别离的泪,思乡的泪)

(6)这样痛苦,伤心了8年,终于盼来了这个喜讯,这怎能不让人喜极而泣啊,读(生齐读这句)

b.“却看妻子愁何在”。

(1)妻子和孩子曾经有怎样的忧愁?(为衣食而愁,为居无定所而愁,为贫困流离而愁,为生命时常受到威胁而愁)

( 2 )想象:诗人听到喜讯后会怎样告诉家人呢?

(3)过渡:听到喜讯后的家人一扫愁云,看到此情此景,诗人又是怎样的呢?(生:“漫卷诗书喜欲狂”)

(4)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是“喜欲狂”啊!齐读这两句。

c.“白日放歌须纵酒”。

(1)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是“喜欲狂”了。因为诗人听到(生:“剑外忽传收蓟北”),想象马上就要(生:“青春作伴好还乡”),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千杯万盏也不醉”。

( 2)男生们,端起酒杯与杜甫一起放声歌唱,尽情喝酒吧(男生唱: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女生们,你们也端起自己的酒杯,加入这支快乐的队伍吧!(唱)

d.体会最后两行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诗人太高兴了,高兴得刚听到这个喜讯就想好了回家的路线。谁来说说诗人将要从哪出发,经过哪些地方,最终目的地在哪?(借助课件了解行走路线)

( 2)地图上看起来就几个厘米,但实际上那是千里之遥啊!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峻岭,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飞机,同学们,猜猜这一路可能走多久?多么漫长的一条路啊!

(3)可在这里诗人却想得如此轻松,说得这样简单,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生:归心似箭),这与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4)谁来读读这两句。(语速要稍快)

(5)是啊,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心里,故乡就在眼前, 洛阳就在眼前。(生齐读)

(注:a-----d部分学生对诗句的品悟要随机教学)

五、整理,叙说故事

1.师:同学们,都说杜甫“百年歌自若,未见有知音”,我觉得今天你们都是杜甫的知音。如果把刚才你们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那将是一篇叙事抒情文。可诗呢,浓缩的都是精华,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下面请你们根据刚才的理解、品悟,再适当加些合理的想象,用第一人称,练习说说诗意,把它叙述成一个小故事。

3、生练习后指名说说。(有时间师就总结写法)

4、师引读:于是我心里一激动,随口吟出:(出示整首诗)

六、再读,升华情感

1.诗人喜欲狂了,我们也喜欲狂了,而所有的喜悦都是因为(生:“剑外忽传收蓟北”),听到这个喜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为什么会如此高兴,这喜极而泣的“涕泪”中包含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到杜甫为人民、为国家而高兴,体会他的爱国之心)(板书:爱国)

2.师:诗人的这一份爱国情怀激动着我的心,我相信同样也激动着你的心。因为他忧也为国,喜也为国啊!读(出示整首诗配乐朗读)

3.练习背诵。

七、积累,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师总结:杜甫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流传下来的也很多。这些诗内容丰富,但又明白如话,而且还洋溢着诗人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可以说是动地歌吟,感动千古。《丽人行》:描述的是杨贵妃姐妹骄奢淫逸的生活,反映了君王的昏庸,朝廷的腐败;《兵车行》是杜甫名篇,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三吏”“三别”:均是描述安史之乱时期朝廷征召军士,百姓骨肉分离的悲惨场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得到亲友的资助,在成都西郊外盖起了一草堂,后为秋风所破。许多孩子扯下茅草,耻笑杜甫。杜甫百感交集,写下这首诗。在诗中,诗人描写了本身的痛苦,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杜甫这种炽热地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读者的心灵。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相关的诗文读一读,以后开展一次“杜甫诗文交流会”,你一定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七

1.会读写两个生字“涕”、“洛”;

2.能说出诗中重点词及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3.指导朗读、背颂本诗,初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4.学习本诗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本诗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是:体会本诗最后两句中四个地名联用的妙处。

二、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循序渐进引导法,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学生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的大意,通过学生质疑,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清楚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以“喜”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明析本诗的结构,了解本诗的写作方法,并在最后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朗读。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自主的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三、说教学程序

我的课堂结构是:导入了解背景──“五”读明意悟情──仿照试写片段──课后诗会延伸。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有意义学习条件之一—学习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对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就必须具备古诗的时代背景,诗人的情感品性等知识基础。所以古诗在导入教学时让学生清楚诗的时代背景非常重要。本课的导入首先是播放凄凉的音乐,创设出一种悲伤的情境,然后再朗颂屏幕上展示的学生刚学过的杜甫的诗--《春望》。通过朗颂让学生体会到“安史之乱”给国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了解诗人和诗人当时痛恨战乱的悲愤情感。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安史之乱”平定后,诗人杜甫狂喜的心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因此让学生以“读”为基础,在读中理解本诗的大意,在读中感悟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非常有益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五”次读。第一次读的任务是扫清障碍,即能本诗中的字全认识,能写本诗中的两个生字,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法,教师只负责其后的检查。(课件展示两个生字的字形、读音及组词)。第二次读的任务是弄清诗意,分三步:第一步是结合注释初步弄清诗意;第二步是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指导进一步弄清诗意;(课件展示重点词的意思)。第三步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本诗。第三次读的任务是析清本诗的结构。教学时,我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探讨:1.通过读本诗,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喜)2.从诗人的哪些行为上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每句诗的行为用四个字概括)3.诗人为谁而喜?4.本诗中的最后两句写的是什么?四个地名连用是否显得重复累赘?(课件依次展示四个问题的答案,形成板书。)。第四次读的任务是悟出情感,在回答了“诗人为谁而喜?”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读本诗感悟诗人的情感已是水到渠成,无半点矫揉造作之感。第五次读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本诗,本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播放多媒体范读材料,供学生鉴赏、效仿。同时教师提出自己的朗读观点,从而引出学生自己有个性的情感朗读。(课件播放范读,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创设的情景中朗读古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在学完本诗之后仿照本诗的写作方法,即通过由写事件到写行为再到写想象来表现自己喜悦或者痛苦心情的方法,进行片段练习非常重要。我设计了“成功了”和“我惨了”两个题目让学生练笔。(课件展示题目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根据这点要求,我在课后设计了一次杜甫诗会语文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课后去搜集杜甫的诗和杜甫的材料,再择时进行交流。

四、说板书设计

本板书既清楚的反映了本诗的结构,又突出了本诗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板书提示,学生能很容易回忆本课的教学内容,背颂本诗。

五、说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

为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本诗时我到中央电教资源库下载了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内容有文字材料:古诗《春望》、杜甫简介、诗及诗义、板书设计等;图片材料有:杜甫画像;音频材料有:《听松》等音乐、范读;视频材料有:描述诗意的动画。本课件展示了本诗中非常关键的文字材料,色彩搭配合理,重点醒目,让学生既受到了教师语言的听觉刺激,又受到了屏幕色彩符号的视觉刺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这些关键材料的理解与记忆。图片材料:杜甫的画像,虽然不一定真实,但学生通过观察杜甫矍烁的精神和坚定的双眼,便可体会到他的朗朗正气和忠贞爱国之情,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音频材料主要用于配乐朗读,创设有感情朗读的有效情境。视频材料有利于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容易理解本诗的诗意,有助于学生记忆,也有助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八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二册第课《古诗词四首》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下面我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根据对教材的粗浅认识,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古诗;

2、自学自悟,理解故事含义,体会古今词义的不同;

3、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4、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古诗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和学习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怀,理解把握本课的思想主题是本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首先引领学生:与诗人对话。在课前,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大量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到本诗的写作背景,再到诗人的其他作品,以及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诗人诗作的评价。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重要的是这样在学习这首古诗时学生才能体会诗人那种流离漂泊生活的悲苦;在谈话导入,理解诗题,了解作者之后,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反复诵读,体会古今词义的不同,串词成句,串句成篇,理解古诗,体会诗人闻喜讯时悲喜交集、欣喜若狂的复杂心情;通过交流,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为了激活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激发情感,我进行了情境创设,如运用电教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在音乐,画面的烘托下拉近时代距离,刺激学生的感观,从而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当年身处的艰苦环境。由此引导学生走近诗人,走进诗人生活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课外诗歌的延伸整合加深对诗人流离之悲、闻讯之喜的体会感悟;链接诗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情之深,爱之切;引导学生涵咏诗篇,体味诗人丰富的情感,与诗人同悲同喜,加深理解和感悟。总之,对话、感悟、迁移、运用的教学策略,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教学中由学生的初读,到老师的引读,再到学生的感悟吟诵这一系列的读诗过程都意在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当然,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赋予诗歌生命,触发学生的情感。如配乐朗读,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心灵更加贴近诗歌贴近诗人,情由心生,有感而发。同时对学生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这样,变着法子让学生读,学生在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古诗教学也要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古诗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关于本课板书,我这样设计:在黑板上方正中书写诗题及作者。下方以“喜欲狂”这个情感线索为中心,四周分别是“喜欲狂”的各种表现:涕泪交加、漫卷诗书、放歌纵酒、归心似箭,后面用箭头指示课文的中心思想:爱国,并用红色粉笔标示,更加醒目。这样既简明扼要的突出了古诗的大致内容,又点明了中心,揭示了古诗的思想内涵,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河南我的家乡作文400字(模板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河南我

    最新河南我的家乡作文350字通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河南我的家乡作文300字(实用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

    河南家乡的作文六百字优秀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

    2023年河南家乡的作文400 河南家乡的作文600字实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2023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200字10篇(大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300字(优秀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成功的一件事作文450字三篇(优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

    成功的一件事作文500字(优秀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最新成功的一件事作文400字汇总(四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