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温柔雨

爱国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情感,贯穿于我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献身。以下是一些爱国主题的实践活动推荐,希望能激发大家对祖国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一

我们买了好几种不同口味的粽子。我边香甜地吃,边问妈妈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妈妈说,粽子是端午节的重头戏,这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为人耿直、忠诚。因为楚王相信奸臣的话,就把屈原革了职,在楚国灭亡时,屈原放声大哭,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吃忠臣屈原的身体,就包了粽子扔到河里。以后就流传下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听了,心里一阵发酸,望着滔滔的松花江水,我仿佛看到了“难酬蹈水亦英雄”的屈大夫,真是“风萧萧兮江水寒,贤士一去兮不复还”。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二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跟坏人同流合污,他为了激起楚国人的爱国热枕,抱石投江,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所以每年的五月五日,老百姓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向祖国汇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始终不改变自己的节操,敢于斗争,“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也就是说,只要是我所热爱的,我所追求的真理,那么纵使让我死上九回,死上多次我也绝不后悔,那怕把我五马分尸我也绝不改变,正是他的这种九死不悔的精神激励我们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们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跟小皇帝似的,骄生惯养,吃不得一点苦,学习上遇到困难也是知难而退,而不是知难而进,所以学习得不到提高,我们要学习屈原的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学好真本领,长大后报效我们的祖国。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三

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臵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美政”是屈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介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从诗中来看,主要是指使楚国独立富强,并走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道路。这一理想是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其本质就是反对楚国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为了实现理想,诗人针对楚国种种流弊,旗臶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即不分贵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依法办事。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实行改革,除去弊政。这一主张如能施行,将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楚国政治肌体上的毒瘤、烂疮,使衰老的楚国变得更更健康,更茁壮,从而走上国富民强的康庄大国之道。

诗人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戚之讴歌兮,齐恒闻以该辅。”历史上这些昏君都善于搜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导制了盛世景象的出现。相反,那些嫉贤妒能的昏君,如殷纣王荒淫残暴,迫害忠良,使一代贤臣,“比干菹醢”;吴王夫差昏庸无能,不辨忠奸,使一代忠臣,“武子逢殃”。而这些毁灭人才者,也毁掉了强国富民之基石,最终落得个亡国祸身的不幸结局。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国运之兴衰系于贤才。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只有举贤授能才能不国安邦,富国强民。现实中的楚国要改变贫弱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住的垄断,效法兴国圣君不拘身份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只有这样,楚国才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为有贤可举,有能可授,屈原深谋远虑,有计划地在楚国展开了培养各种人才的事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未雨绸缪,诗人滋兰树蕙,其目的“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即希望培育的人才能在楚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担当起富国强民之重任。为了国事,诗人呕心沥血,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上下求索。诗人招贤纳士,为己求贤,还是为楚国政治前途作打算。

战国时代,各诸侯先后在各国变法图强。变法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当时,楚国政坛由旧贵族把持,旧贵族统治实际上是“背法度而心治”。为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屈原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法治国。为此,诗人在位时,做了一系列“明法之嫌疑”,的工作,楚国国力也随之有所起色。怀王初期,楚与齐秦称雄,怀王任合纵长等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好景不长,屈原依法治国的措施损害到了群小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诽谤。楚群他因“无度弗察”,即没有法治思想而受蒙信谗,遂疏远了屈原。忠臣远逝,小人当道。他们在楚国的违法乱纪行径遭到了正直诗人严厉斥责:“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小人花言巧语,蛊惑世人,为谋取恩宠荣禄,不惜违背法度,变更正确的治国之道。小人的胡作非为,将诗人当初心血换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楚国陷入了“阴阳易位”的倾覆绝境。屈原冒死进谏,希楚国统治者以史为鉴,效法禹、汤、文武、周公等贤名之君,勤恳依法治国。“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历史上这些先贤知人善任,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与此相反,启、异、尧、桀、纣等昏君,荒淫残暴,法度不行,最终亡国祸身。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表明:治国需法治,在法度废弛的国家,为政者心昏愦,国家也必覆亡。屈原在楚国高扬法治大旗,其目的是在楚国除弊去害,铲出“众蹀而日进”,“美超远而逾迈”这些丑陋事物生存的环境,使楚国走上正常发展的历史轨道。

诗人始终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如能实施,必使老气横秋的楚国脱胎换骨,涣发出咄咄逼人的青春锐气。然在愚昧保守落后的楚国,无人赏识“怀谨握玉”的诗人,他们残酷地将诗人逐出了政治舞台中心,将诗人治国安邦的“美政”蓝图扼杀于襁袍之中。诗人被毁,楚国政治舞台上最后一丝明亮的春色也就荡然无存,这是诗人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尽管诗人为理想屡蒙谗遭毁,但任矢志不移,其行动所昭示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窥一斑。

二、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诗人所行,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却因在楚国实施“美政”理想,而无辜蒙冤,遭谗被谪。但诗人并未因此屈服邪恶,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与那此为害楚国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在这场善恶之争、美丑之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再次展示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险隘”的绝境。诗人忧心如焚,痛恨小人祸国殃民的乱政行径,并反复申诉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诗人喜好的佩饰、奇服、长铗等是诗人高洁人格的投影,是诗人“长当浊世,自处清流”的物证。诗人一心向善,一心求美,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勤勉自修,以高洁品性向邪恶世俗挑战。诗人虽身陷穷途,但誓不与邪佞为伍,“苟余情其以练要兮,长亦何伤!”“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诗人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社会里,不苟合取容,保持芬芳不变,再现了诗人独立不迁的人格和高标的气节。对那些经不住个人得失考验的变节者,诗人甚是痛心,“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夫众芳。”“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兮?”屈原指斥变节者经不住诱惑,走上了从俗、媚俗之路,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小人。诗人鄙薄他们,谴责他们,他情愿效法前贤,做一个处困苦茕独不悔的死节之臣,“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誓死不与世俗小人妥协投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不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残酷的现实没能使屈原低头,誓与群小斗争到底,“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出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诗性批判精神与清醒执著的价值取向、人生择择。

诗人披肝沥胆,为国效忠。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祖国始终不渝,在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羽折翎落,滴着鲜血,仍然苦苦挣扎,表现出被遗弃而不沉沦,蒙谣涿而不自毁的坚贞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死不屈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三、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尚书》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左传》中载有师旷根据人民利害发表的政见,“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视,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又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此话无疑给当时那些残暴之君敲响了警钟,要他们正视人民、善待人民。这正如逢滑对陈怀公所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是给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历史的借鉴,即以民为本,才会国运昌盛,否则天下不会太平。屈原作为当时社会一名孤独的清醒者,对时局有卓越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深暗此理。在其诗中也提到了民本思想,“皇天无私兮,览民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阐述了为政者必须顺乎民心才能坐稳江山,才能“存君兴国”,为此,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哀叹民生遭遇的艰难!屈原的朴素的民本思想是寻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接近儒家思想范畴。

爱国忧君,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诗人倾其一生,以国事为重。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力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仍不弃“存君兴国”之志,把个人得失臵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诗人身处江湖,心挂国君,将个人生命融汇于国事中。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共同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梦,“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蒙尘舍垢,仍不灭报国之志,其他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鲜明、坚贞!

诗人爱国,他热情地讴歌了那些为捍卫国家疆土,人民幸福而战死的楚军将士。在这场酷烈的战斗中,楚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最后慷慨赴死,再现了南楚民族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刚强性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悲壮的诗句,颇似两宋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屈原歌颂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捐躯行径,目的是激励人们洗雪国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思。

屈原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灾多难的楚国。“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屈原明白,岁月不待人。他老耽在黑暗楚国只会空耗光阴,只有被毁折的命运。屈原要想得到知音,要想两美必合,矩所同,要想推行匡救,改造时弊的“美政”,唯有离开楚国一途。诗人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于是振作起来,坚定信心,驰骋想像,重上云霄,神游四方,蒙生了“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但这一意向又与诗人忠贞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那沉淀于诗人心中有爱国感情千丝万缕,束缚得诗人寸步难行。怀乡恋国,情真意切,将诗人去国意向粉碎得干干净净。屈原离不开楚国,纵然楚国让他愁肠百结。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诗人生死不渝效忠楚国,这在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不泛其人的人材大流动的战国时代,在奉行“好鸟择枝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为立身处事原则的战国,在崇尚功利富贵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楚国抛弃了诗人,诗人却言不离不开楚国,这是为何也?南宋洪迈祖指出,屈原“徘徊而不忍离去”的根本原因乃“忧国也”。诗人进亦忧,退亦忧,其爱国感情是何等地坚贞,纯洁,崇高啊!

四、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探讨。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有其时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时代,社会充满着进取的、批判的精神。屈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敢干斗争,决不妥协,上下求索的批判和进取态度,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进程。弱国为抵抗强国入侵,掀起了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残死较量中,一些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屈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楚国西北边强秦的崛起,楚国渐渐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楚国的国家前途的民族命运受到了严重威胁。而楚国统治者依旧沉缅于日酣宴饮的享乐中,束手无策。大敌当前,屈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楚国灭亡的措施。在保守思想与改革思想的猛烈冲撞中,屈原主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悲惨遭遇,臵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欲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楚国的现状,“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楚国重新走向富强。“沧海横流处,方显英雄本色。”正是战国后期波涛汹涌的时代“沧海”,才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从内因来说,在于诗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进步的世界观决定其有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长诗《天问》中,诗人仰天长问,对自然和人类历史探究天道。从诗人对古代关于自然的神话和传说的诘难和质疑中,表明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索,对古代信仰的怀疑,显示出一种大胆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诗人在对夏、商、周三代所以兴,所以亡的回顾和反思中,对其治乱兴亡缘故表示质疑。诗人企图通过探寻历史兴亡之故,为楚国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让楚国在车真颠马覆之路紧急止步,重新走上兴国之路。诗人问天问地,问历代沧桑人事。这都是由诗人所具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决定的,再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还与诗人出身经历紧密相联。诗人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但因为家族地位的衰落,他本人已从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诗人在《九章〃惜诵》这说:“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于贫贱。”这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诗人虽出身于贫贱,但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干,即《史记〃屈原列传》所说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跻身于楚国政治舞台。“入则与王图议政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诗人身为高阳苗裔,天潢贵胄,想在楚国大有作为,振兴楚国于混乱中。诗人虽壮志未伸,但对楚国的耿耿中心至死不变,再现乱世忠臣的忠贞。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一代诗魂陨落了,其形骸早已化着尘土,荣归大地怀抱了。但其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它早已成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着千秋子民爱我中华,并为之富强而奋斗不息。

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臵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美政”是屈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介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从诗中来看,主要是指使楚国独立富强,并走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道路。这一理想是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其本质就是反对楚国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为了实现理想,诗人针对楚国种种流弊,旗臶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即不分贵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依法办事。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实行改革,除去弊政。这一主张如能施行,将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楚国政治肌体上的毒瘤、烂疮,使衰老的楚国变得更更健康,更茁壮,从而走上国富民强的康庄大国之道。

诗人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戚之讴歌兮,齐恒闻以该辅。”历史上这些昏君都善于搜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导制了盛世景象的出现。相反,那些嫉贤妒能的昏君,如殷纣王荒淫残暴,迫害忠良,使一代贤臣,“比干菹醢”;吴王夫差昏庸无能,不辨忠奸,使一代忠臣,“武子逢殃”。而这些毁灭人才者,也毁掉了强国富民之基石,最终落得个亡国祸身的不幸结局。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国运之兴衰系于贤才。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只有举贤授能才能不国安邦,富国强民。现实中的楚国要改变贫弱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住的垄断,效法兴国圣君不拘身份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只有这样,楚国才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为有贤可举,有能可授,屈原深谋远虑,有计划地在楚国展开了培养各种人才的事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未雨绸缪,诗人滋兰树蕙,其目的“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即希望培育的人才能在楚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担当起富国强民之重任。为了国事,诗人呕心沥血,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上下求索。诗人招贤纳士,为己求贤,还是为楚国政治前途作打算。

战国时代,各诸侯先后在各国变法图强。变法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当时,楚国政坛由旧贵族把持,旧贵族统治实际上是“背法度而心治”。为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屈原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法治国。为此,诗人在位时,做了一系列“明法之嫌疑”,的工作,楚国国力也随之有所起色。怀王初期,楚与齐秦称雄,怀王任合纵长等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好景不长,屈原依法治国的措施损害到了群小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诽谤。楚群他因“无度弗察”,即没有法治思想而受蒙信谗,遂疏远了屈原。忠臣远逝,小人当道。他们在楚国的违法乱纪行径遭到了正直诗人严厉斥责:“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小人花言巧语,蛊惑世人,为谋取恩宠荣禄,不惜违背法度,变更正确的治国之道。小人的胡作非为,将诗人当初心血换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楚国陷入了“阴阳易位”的倾覆绝境。屈原冒死进谏,希楚国统治者以史为鉴,效法禹、汤、文武、周公等贤名之君,勤恳依法治国。“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历史上这些先贤知人善任,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与此相反,启、异、尧、桀、纣等昏君,荒淫残暴,法度不行,最终亡国祸身。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表明:治国需法治,在法度废弛的国家,为政者心昏愦,国家也必覆亡。屈原在楚国高扬法治大旗,其目的是在楚国除弊去害,铲出“众蹀而日进”,“美超远而逾迈”这些丑陋事物生存的环境,使楚国走上正常发展的历史轨道。

诗人始终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如能实施,必使老气横秋的楚国脱胎换骨,涣发出咄咄逼人的青春锐气。然在愚昧保守落后的楚国,无人赏识“怀谨握玉”的诗人,他们残酷地将诗人逐出了政治舞台中心,将诗人治国安邦的“美政”蓝图扼杀于襁袍之中。诗人被毁,楚国政治舞台上最后一丝明亮的春色也就荡然无存,这是诗人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尽管诗人为理想屡蒙谗遭毁,但任矢志不移,其行动所昭示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窥一斑。

二、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诗人所行,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却因在楚国实施“美政”理想,而无辜蒙冤,遭谗被谪。但诗人并未因此屈服邪恶,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与那此为害楚国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在这场善恶之争、美丑之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再次展示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险隘”的绝境。诗人忧心如焚,痛恨小人祸国殃民的乱政行径,并反复申诉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诗人喜好的佩饰、奇服、长铗等是诗人高洁人格的投影,是诗人“长当浊世,自处清流”的物证。诗人一心向善,一心求美,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勤勉自修,以高洁品性向邪恶世俗挑战。诗人虽身陷穷途,但誓不与邪佞为伍,“苟余情其以练要兮,长亦何伤!”“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诗人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社会里,不苟合取容,保持芬芳不变,再现了诗人独立不迁的人格和高标的气节。对那些经不住个人得失考验的变节者,诗人甚是痛心,“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夫众芳。”“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兮?”屈原指斥变节者经不住诱惑,走上了从俗、媚俗之路,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小人。诗人鄙薄他们,谴责他们,他情愿效法前贤,做一个处困苦茕独不悔的死节之臣,“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誓死不与世俗小人妥协投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不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残酷的现实没能使屈原低头,誓与群小斗争到底,“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出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诗性批判精神与清醒执著的价值取向、人生择择。

诗人披肝沥胆,为国效忠。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祖国始终不渝,在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羽折翎落,滴着鲜血,仍然苦苦挣扎,表现出被遗弃而不沉沦,蒙谣涿而不自毁的坚贞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死不屈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三、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尚书》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左传》中载有师旷根据人民利害发表的政见,“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视,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又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此话无疑给当时那些残暴之君敲响了警钟,要他们正视人民、善待人民。这正如逢滑对陈怀公所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是给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历史的借鉴,即以民为本,才会国运昌盛,否则天下不会太平。屈原作为当时社会一名孤独的清醒者,对时局有卓越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深暗此理。在其诗中也提到了民本思想,“皇天无私兮,览民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阐述了为政者必须顺乎民心才能坐稳江山,才能“存君兴国”,为此,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哀叹民生遭遇的艰难!屈原的朴素的民本思想是寻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接近儒家思想范畴。

爱国忧君,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诗人倾其一生,以国事为重。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力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仍不弃“存君兴国”之志,把个人得失臵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诗人身处江湖,心挂国君,将个人生命融汇于国事中。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共同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梦,“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蒙尘舍垢,仍不灭报国之志,其他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鲜明、坚贞!

诗人爱国,他热情地讴歌了那些为捍卫国家疆土,人民幸福而战死的楚军将士。在这场酷烈的战斗中,楚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最后慷慨赴死,再现了南楚民族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刚强性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悲壮的诗句,颇似两宋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屈原歌颂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捐躯行径,目的是激励人们洗雪国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思。

屈原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灾多难的楚国。“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屈原明白,岁月不待人。他老耽在黑暗楚国只会空耗光阴,只有被毁折的命运。屈原要想得到知音,要想两美必合,矩所同,要想推行匡救,改造时弊的“美政”,唯有离开楚国一途。诗人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于是振作起来,坚定信心,驰骋想像,重上云霄,神游四方,蒙生了“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但这一意向又与诗人忠贞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那沉淀于诗人心中有爱国感情千丝万缕,束缚得诗人寸步难行。怀乡恋国,情真意切,将诗人去国意向粉碎得干干净净。屈原离不开楚国,纵然楚国让他愁肠百结。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诗人生死不渝效忠楚国,这在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不泛其人的人材大流动的战国时代,在奉行“好鸟择枝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为立身处事原则的战国,在崇尚功利富贵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楚国抛弃了诗人,诗人却言不离不开楚国,这是为何也?南宋洪迈祖指出,屈原“徘徊而不忍离去”的根本原因乃“忧国也”。诗人进亦忧,退亦忧,其爱国感情是何等地坚贞,纯洁,崇高啊!

四、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探讨。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有其时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时代,社会充满着进取的、批判的精神。屈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敢干斗争,决不妥协,上下求索的批判和进取态度,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进程。弱国为抵抗强国入侵,掀起了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残死较量中,一些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屈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楚国西北边强秦的崛起,楚国渐渐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楚国的国家前途的民族命运受到了严重威胁。而楚国统治者依旧沉缅于日酣宴饮的享乐中,束手无策。大敌当前,屈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楚国灭亡的措施。在保守思想与改革思想的猛烈冲撞中,屈原主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悲惨遭遇,臵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欲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楚国的现状,“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楚国重新走向富强。“沧海横流处,方显英雄本色。”正是战国后期波涛汹涌的时代“沧海”,才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从内因来说,在于诗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进步的世界观决定其有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长诗《天问》中,诗人仰天长问,对自然和人类历史探究天道。从诗人对古代关于自然的神话和传说的诘难和质疑中,表明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索,对古代信仰的怀疑,显示出一种大胆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诗人在对夏、商、周三代所以兴,所以亡的回顾和反思中,对其治乱兴亡缘故表示质疑。诗人企图通过探寻历史兴亡之故,为楚国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让楚国在车真颠马覆之路紧急止步,重新走上兴国之路。诗人问天问地,问历代沧桑人事。这都是由诗人所具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决定的,再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还与诗人出身经历紧密相联。诗人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但因为家族地位的衰落,他本人已从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诗人在《九章〃惜诵》这说:“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于贫贱。”这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诗人虽出身于贫贱,但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干,即《史记〃屈原列传》所说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跻身于楚国政治舞台。“入则与王图议政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诗人身为高阳苗裔,天潢贵胄,想在楚国大有作为,振兴楚国于混乱中。诗人虽壮志未伸,但对楚国的耿耿中心至死不变,再现乱世忠臣的忠贞。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一代诗魂陨落了,其形骸早已化着尘土,荣归大地怀抱了。但其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它早已成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着千秋子民爱我中华,并为之富强而奋斗不息。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四

“节分难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是为纪念屈原而写下的。端午节也是因为屈原而流传于世的。包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特有的习俗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是因为当时捞救投泊罗江而死的屈原所传承下来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不再只是单纯为纪念屈原而举行的了。它演变成了一项最富激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的运动。赛龙舟这项具有纪念意义的运动,不仅突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还成为了国际性的赛事,得到了新的发展。

包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纪念意义。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芦苇叶在外围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当然,粽子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地区,就会包出不同的粽子。虽然形状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虽然风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着老百姓对屈原这位伟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可是,心中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也在逐渐减弱。端午节和众多的中国传统佳节一样,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之说不只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个,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虽是众说纷纭,却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与魅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端午节在我国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的积淀,从而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内涵。

其次,端午节还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与心愿。如果说端午节是因为传说而显得更加动人,那浸透在端午节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则让它散发出永恒的魅力。传说可以动人,而情更加感人!

节日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于挖掘和弘扬,有时我们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我们的社会,应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传统文化绝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词,而应该成为新时代我们引以为豪、为傲的民族瑰宝。

端午节的感想。

今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奶奶就叫我吃早餐了,早餐有粽子、大蒜、鸡蛋······听奶奶说中午还有一顿丰盛的酒宴。哦,原来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的节日,始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他为了纪念我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爱国诗人屈原。那是正是七雄争霸的时候,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人们用粽子和赛龙舟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我要向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端午节感受。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豆沙馅的,蜜枣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妈妈将糯米洗了,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压就紧了,拿出馅儿按入米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撕开叶片,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

端午节的早晨,妈妈要去买那些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今天,每家每户的门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实,悬挂艾草,还可以驱虫蚁。用完餐,妈妈会烧那艾草给我们洗洗,听说它有去寒湿消炎等作用。这时候,满屋都是淡淡的药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轻气爽。

在端午这天,必定是要赛龙舟的,可是爸爸说我们这已经好久没划了。于是他给我们讲往年的龙舟竞渡。“端阳的下午,小孩们都穿上新衣服,佩带“香囊”和“蛋兜子”,高高兴兴地跟着大人们观看龙舟竞渡。他们都会挤去码头或者河边,掌声,呐喊,尖叫,口哨,锣鼓让你听不见你自己在说什么。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龙舟让你目眩神移。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没有亲眼目睹的人是没有办法体味当中的激动和振奋的。”

在这天,人们可以放肆地欢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过年一样担心明年,也不用考虑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个平民的节日,一个没有约束的日子。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五

端午节要来了,我们纪念屈原。

但我们纪念的应该是诗人屈原,而不是爱国者屈原。屈原是伟大诗人,但不是真正的爱国者。因为屈原所爱的“国”是楚国,楚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严格地说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爱一个省怎么叫爱国呢?爱国那就要爱周天下。虽然周室既衰,尾大不掉,但这也不是不爱天下,只爱一个诸侯国的'理由。

或许有人说,屈原是想让楚国强大起来后统一中国,这种说法显然是一种臆测,屈原的诗文里没有流露统一天下的心迹,史书也无记载。司马迁也只说他是“睠怀楚国,系心怀王”,是楚国的忠臣。可见屈原并没有心系天下的雄心壮志。

鲁迅先生对屈原爱国也并不认可。他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盛赞屈原的诗,“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并认为“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之上”,但对屈原爱国之事,则只字不提,只说他是“睠怀宗国”。“宗”子用得极妙,把周天下和诸侯国区分开来。这说明,在屈原爱国这个问题上,鲁迅是相当清醒的。

如果硬是要说战国时期的爱国者,我看应该是秦国的一些国君和大臣。是他们在周室大势已去,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下,胸怀天下之大志,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使得华夏一统。他们所爱的绝不是仅仅是秦国,而是天下,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六

我们学过一篇文章,名叫《狼牙山五壮士》,描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事。

当时,班长马宝玉率领着四位战士胜利的完成了阻击敌人的艰巨任务,并且顺利的帮助掩护人民群众和主力转移!这五位壮士无视个人安危将敌人引到狼牙山,以身殉国,为祖国,为人民光荣牺牲了!他们喊着壮烈的口号“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的英雄乐章。

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一想起那壮烈的口号,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想起他们坚定的决定让我震撼。想到自己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甚至有时就随便放弃了!而五位壮士为民族的和平,克服了千难万险,赴汤蹈火,如果我和他们来比,我只是那一个不起眼的沙子!

正是像他们一样的英雄人物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写到这我又想起曾经学过的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如王二小、黄继光、刘胡兰......。

王二小为了让群众们快点转移,不怕牺牲的精神,把敌人引到八路军的埋伏点,被敌人残忍的杀害了,那时的王小二年仅13岁!

看完这些故事,我真觉得热血沸腾,让内心充满崇高的敬意,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多少战士们经过千辛万苦,与敌人殊死搏斗才换来的!因此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用最优秀的表现,长大报效祖国,这才是对革命烈士最好的纪念!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七

校园里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纸,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着屈原。-------唱歌,跳舞,剪纸,黑板报,大幅展板来纪念屈原。

站在屈原的肖像前,仿佛屈原就在身边,就在我的手指间,他的气息,他的温度环绕着我。‘‘屈原你死了吗。”我无声的问。“是,我死了,早在多年前就死了”“想念屈原校园里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纸,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着屈原。-------唱歌,跳舞,剪纸,黑板报,大幅展板来纪念屈原。站在屈原的肖像前,仿佛屈原就在身边,就在我的手指间,他的气息,他的温度环绕着我。

‘‘屈原你死了吗。”我无声的问。“是,我死了,早在2000多年前就死了”“那为什么我感觉你已经穿透了我的`身心?”我又继续问。“那是因为我的灵魂,我的思想进入了你的身体,震撼着你‘’他说“屈原,你知道吗,我很想有你这样的朋友,总感觉自己很孤零”。“你周围没有朋友吗?”“有,但都没有您这样的品德,情操”。“可是,我怎么能成为你的朋友呢?我是2000多年前的人啊。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八

(看到这个题目时,颇觉可笑。想起最近读的书里的话:屈原为什么非死不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是否且心安理得,荷尔德林为什么非疯不可,卡夫卡是否找到了真实可靠的信念……如何回答呢?让陶渊明和荷尔德林对话?让曹雪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争辩?现实总是现实,屈原终究死了,而我也迫于现实不得不下笔。)。

如果屈原不死。他或许和渔夫一样泛舟万顷之上,欣赏月出于东山之上的恬淡,经历侣鱼虾而友麋鹿的自然,体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遗世独立,“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或许,也会时而想起从前的自己,从前的梦想,从前的楚国。那眸子里的色彩,或许也是难以摆脱一两分的感慨与痛苦,折射出些许却又深沉的无奈与悲伤。这当是所有寄情山水,故作逍遥的道家隐士的.群象:“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心肠牵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眼冷看穿!”

如果屈原不死,那是何等折磨!他焉能忘却曾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誓言,他怎能背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话语,他如何面对他父亲“肇赐余以佳名”的殷殷期望。一日肠九折,曲尽愁不断。梦中楚民啼,醒后枕泪寒。或许便如此在无可奈何的悲伤与强作笑颜的无奈中度过余生。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九

今天是端午节,早上六点,我和妈妈骑自行车来到龙潭桥下。呵!来往的人群川流不息,熙熙攘攘,买卖的,叫唱的,热闹极了。有卖花的,有卖衣服的,有卖水果的……我发现一种象芹菜一样的绿油油的植物,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问问那位阿姨。”“阿姨,这是什么?”“是艾蒿。”“能干什么?”“驱邪,习俗嘛!到了端午节大家都买艾蒿,5毛钱一把!”我来了两把,顺着人群走着走着。我又看到了一种植物,叫香朴。浑身香味,能防蚊子。长长的,犹如一根长竹子,随着风摇摇摆摆好看极了。我买了4根,1毛钱1根可便宜了。旁边小朋友的脖子上都挂着五颜六色的小荷包。戴着五彩线,荷包和五彩线是吉祥之物,能给人们带来平安与幸福。

我们又买了好几种不同口味的粽子。我边香甜地吃,边问妈妈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妈妈说,粽子是端午节的重头戏,这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为人耿直、忠诚。因为楚王相信奸臣的话,就把屈原革了职,在楚国灭亡时,屈原放声大哭,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吃忠臣屈原的身体,就包了粽子扔到河里。以后就流传下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听了,心里一阵发酸,望着滔滔的松花江水,我仿佛看到了“难酬蹈水亦英雄”的屈大夫,真是“风萧萧兮江水寒,贤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个端午节让我增长了不多知识,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知道了艾蒿、荷包和香朴的含义,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屈原大夫忠贞与高洁的品格。他慷慨赴死,视死如归,在楚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坦然睡去,睡整张汩罗江的河床。我感觉,他虽然死了,但他几千年了,仍然活着,因为他的血系中有一条长江的支流。他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我要向他学习,向他致敬,但我要做一个能忍辱负重的、策略灵活的爱国者。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十

不知不觉的又是怀念屈原的日子。

采一把艾香抱一包粽子。

艾香浓浓的勾起我对你的爱。

粽子鼓鼓囊囊的包裹着。

我对你深深的情。

远去的是一个节日。

留下的是记忆的爱。

一年又一年。

不变的是一个端午节。

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思念。

五千年的历史随着我的思念远去。

远去的不是历史。

而是一个民族魂。

一种不屈不挠民族精神。

端午节想你。

我把一首诗歌鸣唱。

我把一个故事传诵。

有水的地方就有古乐龙舟。

有人地方就有醉人的艾香。

就有甜蜜的粽子。

你一口我一口。

甜了我饱了你远离了他。

屈子颂。

掬一捧汨罗水,

她甘甜清凉,

溢满粽香。

生生不息的龙子龙孙,

聚拢在端午时光,

祭奠不朽的屈子,

到处是凝泪的面庞。

手捧滚烫的角粽,

包进去的是一腔悲壮!

掬一捧汨罗水,

她醇如琼浆;。

柔似雄黄,

那是诗人屈子留下的华美篇章。

刚直不阿的屈子,

忧国忧民的屈子,

你的眼里充满了悲伤,

你的《离骚》演奏出唯美绝唱;。

你的《天问》和《橘颂》,

你的《九歌》与《九章》,

都是文学史上非凡的标榜!

奔流不息的汨罗江,

在中华大地上荡气回肠,

深吟浅唱的汨罗江,

你接纳了数不清的角粽,

你承载了道不尽的画舫,

不知道,

你能否让屈子的心,

不再哀伤?

拿起笔吧,

让屈子的情感穿越时空,

引领我们奔向希望,

在诗人的节日里,

尽情张显诗的力量!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十一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农历五月初五的日子越来越近,端午节即将到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各式各样的节日风俗必不可少,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洗药浴、放纸鸢……吃的玩的不尽相同、五花八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端午佳节之时,不仅要参与风俗之中,更要体悟端午风俗蕴含的“从政之道”,从而得到人生启迪。

从“赛龙舟”中体悟比学赶超。“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每年端午时节,在中国南方地区,赛龙舟的风俗活动尤为激烈,几十人组成一只龙舟队伍,在江河中相互赶超、决一胜负,鼓声、桨声、水声、欢呼声汇成一片,赛龙舟最能感受到拼搏的精气神,不到终点永不言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时刻保持“比学赶超”的精神,才能不断成长,把工作做得更好。要立足岗位“比”,在同行业中比工作质量、工作成效、工作方法;要对标先进“学”,善于从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举措中汲取力量,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要鼓足干劲“赶”,对标先进找准差距后,就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迎头赶上;要加足马力“超”,成为岗位上的标兵,别人学习的榜样。

从“莲心粽”中体悟清正廉洁。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美食之一,肉粽、蛋黄粽、绿豆粽……品种丰富味道鲜美,但在粽子大军中,莲心粽不得不说。莲心粽食材简单,就是将莲子放在浸泡好的糯米之中,用粽叶包裹上,蒸熟即可,莲心粽因为其清香微甜,味道独特,得到众多食客的好评。糯米和莲子都是白色的,干干净净、洁白无瑕,好比是从政为官的第一原则——清清白白。“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党员干部要有“莲(廉)心粽”的品质,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操守,始终坚守干净做人的道德底线,始终以为政清廉而取信于民,不该拿的不拿,不该碰的不碰,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坚决不摸廉洁的“高压线”,保证党的肌体健康。

从“洗药浴”中体悟祛病强身。“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风俗,很多地方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寓意祛除疾病,洗去晦气,带来好运。党员干部“洗药浴”可以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但要达到祛病强身效果就必须多管齐下。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强化理论学习,把党章、党规当成“必修课”“终身课”,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将理论学习同实践相结合。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补足思想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样才不会得“软骨病”。要不断锤炼过硬本领,往基层一线、艰苦偏远、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走,在经历风雨中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练就干事创业的十八般武艺。

从“避五毒”中体悟慎友为伍。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因此,每逢端午民间就有“避五毒”风俗,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避五毒”这个风俗让笔者联想到了,在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路途上,总是有不法商人、不法分子等“五毒”企图用金银细软、钱财美色的“病毒”来侵害党员干部,稍不注意就会被引入歧途,干出违法乱纪的事。从许多典型案例来看,很多党员干部都是被所为的“朋友”拉下水,所以,党员干部在与人交往中一定要“慎友”,对那些三观不正、有着不可告人目的的要避而远之,要交好友、交益友、交诤友,切忌把朋友关系异化为酒肉关系、金钱关系和交换关系。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十二

今天是端午节,早上六点,我和妈妈骑自行车来到龙潭桥下.呵!来往的人群川流不息,熙熙攘攘,买卖的,叫唱的,热闹极了。有卖花的,有卖衣服的,有卖水果的......。我发现一种象芹菜一样的绿油油的植物,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问问那位阿姨。”“阿姨,这是什么?”“是艾蒿。”“能干什么?”“驱邪,习俗嘛!到了端午节大家都买艾蒿,5毛钱一把!”我来了两把,顺着人群走着走着。我又看到了一种植物,叫香朴。浑身香味,能防蚊子。长长的,犹如一根长竹子,随着风摇摇摆摆好看极了。我买了4根,1毛钱1根可便宜了。旁边小朋友的脖子上都挂着五颜六色的小荷包。戴着五彩线,荷包和五彩线是吉祥之物,能给人们带来平安与幸福。

我们又买了好几种不同口味的粽子。我边香甜地吃,边问妈妈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妈妈说,粽子是端午节的重头戏,这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为人耿直、忠诚。因为楚王相信奸臣的话,就把屈原革了职,在楚国灭亡时,屈原放声大哭,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吃忠臣屈原的身体,就包了粽子扔到河里。以后就流传下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听了,心里一阵发酸,望着滔滔的'松花江水,我仿佛看到了“难酬蹈水亦英雄”的屈大夫,真是“风萧萧兮江水寒,贤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个端午节让我增长了不多知识,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知道了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十三

我最敬佩的名人是爱国诗人——屈原,他是一位文学造诣相当高的诗人,而且十分爱国。

出生于公元前三四三年,也是我国的战国时代,屈原诞生于当时楚国,屈原从小就很聪明,记忆力特别强,加上父母为他请最好的老师,让她受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不但知识渊博,才华更是出众。

二十六岁那年,他开始跟随楚怀王,一开始仕途顺逐,可惜其他同事的忌妒和排挤,而遭到放逐。放逐在外的屈原,心仍向朝廷,抑郁不得志,加上忧国忧民的情怀,使他上跳汨罗江寻死得绝路。

这两次的放逐,对屈原来说,实在很大的打击。不过,经过这两次的放逐,使他有机会由宫廷走向民间,深入了解民生困苦。而他振兴国家的心愿,也更为迫切,虽然屈原知道自己没有招回宫的希望,他怀是满怀对国家的热爱,时时刻刻关怀国家的安危。他常常利用诗歌的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感,只希望能唤醒当政的人,力图振作、挽救国家、改善百姓的`生活,而这些诗歌后来都被收入《楚辞》总集里。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诗人屈原。他遇到困难时,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受到一些挫折,我一定要像屈原学习,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放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十四

祖国之大,国土万疆。祖国大地上,崇山峻岭,烟雨水乡,也有鲜花绿草,宜人芬芳。我们有幸在这美好的河山中,阅尽浮华或是平淡,度过辉煌或是安然的一生。

我们在祖**亲的怀抱里成长,等年少力壮,拭去她的鬓白,拂去历史的尘埃,肩负起我们应当的重量。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梦想!是我们青春洒下的辉煌!

回望历史长河,了解那些振奋人心的爱国事迹;打开属于烈士的书卷,从万千爱国豪杰身上学习高贵的品质;品读一本爱国书籍,感味着高尚精神的真谛。

人类在亘远的时间长河中扮演了太多虚假或是功利的角色,有太多人在浮华面前迷失了自我。可是!在某一个无须约定的时刻,你会因看到国旗徐徐升起而肃然起敬,会因听到国歌奏响而轻声跟着哼鸣,会因得知受难同胞得到官兵救援后,感到心头出现一股强烈的火焰在不息地燃烧。那正是爱国心在发作,那正是爱国魂在昂扬!

你是否记得上一次,你看到外交部对于领土主权铿锵有力的发言时的热血澎湃,你是否记得上一次看到中国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击败外国对手时的大声叫好,是否还记得,看到中国以强者的姿态站在国际世界时的无比自豪。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剪影,都是我们爱国心和爱国魂最真实的体现!

但在热血沸腾之后,有一个问题,值得所有人去深思。我们已经多久没有用心感受那爱国精神的真谛了?!有人会认为那是一张薄纸!那是无用的空谈!那是国家大事与自己无关!

可正是它,让无数革命义士抛头颅洒热血;正是它,我们才可能获得现在生活的安宁;正是爱国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在无数艰苦岁月中生生不息。

爱国应融为我们的灵魂,化作我们的梦想。人生如大海汪洋,只有爱国作桨,才能不断远航;生命之路绵长,只有斗志昂扬,才能义气方刚;我们这些青年学子们,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贯彻爱国的真谛才能使我们的祖国不断变强!我们,在坐的所有人,只有不带功利性地,用心去爱国,才能为国家热血满腔,振国兴邦!

我们身体里流淌着的,是和亿万人民同样的血脉,是奔腾不息的蜿蜒大江。

我在国旗之下,举起右手向着鲜血般的太阳!爱国心!青春梦!中国梦!梦为!土疆!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十五

夏意渐浓、粽叶飘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如期而至。节日意味着一种仪式感,能为平平常常的日子增添一些喜庆和色彩。中国传统节日由于凝聚着极具民族和地域特点的主流价值和文化内涵,更有着其他节日不可替代的分量。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其众多起源说法中,以纪念屈原影响最广最深。两千多年前,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悲愤交加,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他“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爱国主义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勇气,与《离骚》《天问》等诗篇一样不朽,可与日月争光。且随着光阴流转,历久弥新、代代相传,成为端午节最具生命力和特色的文化标识。

以往,端午节人们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佩香包等风俗,表达对爱国志士的追思与崇敬。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的地区已开始把端午的活动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通过“云上端午”“云上赛龙舟”等直播形式,将端午浓厚的文化氛围传递给全国网友。无论是线下开展民俗活动也好,线上直播云端过节也好,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让荟萃人文理念和厚重家国情怀的端午文化,拥有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而能够唤醒人们共同的历史记忆,引导大家在精神层面感悟家国情怀、传承民族情感。

作为端午文化最为核心的价值内涵,爱国主义已在不断沉淀和继往开来中,成为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情感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无论是战火硝烟中奔走救国的仁人志士,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平凡百姓,还是在改革大潮中乘风破浪的弄潮儿们,在不同的时代,都有无数的中华儿女将忠勇、仁义与不屈诠释得淋漓尽致。

爱国主义精神需要传承,行动即最好的注脚。在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逆行出征、不计生死的白衣战士,看到了舍小家为大家、危难之际显身手的全民担当,看到了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在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随着时代变迁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并在应对新的挑战与危机时凝聚起更为磅礴的力量。

榴花忽已繁,端午粽生香。在时间上,端午节代表的是夏季的某一天,但其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却一直在延续,润物无声。让我们在感受端午带来的粽香与精神愉悦的同时,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汲取持续前行力量,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征程中乘风破浪!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十六

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演讲稿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演讲稿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纪念屈原爱国精神端午节演讲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每年都要过各种各样的节日,有些节日的确是可过可不过,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千万不能遗忘,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也有它独特的过程,比如说,清明节就需要祭奠自己以及逝去的亲人朋友;中秋节就需要一家团圆,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吃月饼,一起赏月;大家知道最近要过哪个传统节日了吗?那就是端午节,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看龙舟等等,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节日,我先在此祝大家端午节安康了!

可能有人就会有疑问了,你们可以在中秋节跟朋友说中秋节快乐,但是端午节这天可千万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啊,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投江的日子,如果大家对端午节的来历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在此我就不细说了,这个经典的故事还是留给大家自己去探索去揣摩吧。但是我可以简单的跟大家说一下,爱国诗人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被战争淹没,自己却无能为力,含恨跳入了江中,为了纪念屈原这种爱国的精神,所以才有了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在端午节绝对会做的两件事就是赛龙舟、以及吃粽子。这又有什么说法呢,其实都是有缘由的,因为当时屈原跳去江中,百姓们当然就不希望这么一个好人就这么死了,就争先恐后的划船去救他,后来不仅没救到,甚至连遗体都没打捞到,这就演变成了现在的赛龙舟,而粽子在古时候是叫角黍的,最初的粽子也是不是用叶子包着的,而是竹筒,为了河中的鱼虾不吃屈原的遗体,就想着用“筒粽”先喂饱他们,后来才慢慢的演变成用叶子包着的,这点大家都不知道吧?因为我比较喜欢听故事,这都是我爸爸告诉我的。

不知道大家都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干嘛呢,我和家里人每年都是一样的安排,上午全家人一起早早的到了江边去占好位置,就为了看赛龙舟,我会在那个时候突然能理解爸爸为什么那么喜欢看足球比赛,因为真的好刺激,龙舟上的所有人都团结一直,动作一致,在鼓手的打击节奏下,朝着目标前进,那样的场景真的非常的壮观,当然也有很多意见不合,一起练习时间不长的龙舟翻船的现象也有,我也是有幸见过一次。下午的时候我们就能吃到粽子了,香香糯糯的特别好吃,我喜欢端午节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能吃到粽子,在其他时间可吃不到,妈妈只会在这天辛苦下而已,其他时间再怎么叫她也不会煮。

不管大家喜欢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还是肉粽子,我希望大家都能在吃粽子的同时怀念一下爱国诗人屈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十七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马上就要到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在列强环视的状况下,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依旧墨守陈规,没有改革的锐志,在国力方面远远地被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面对连年的战争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采取的办法是偏安一隅,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会珍惜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

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扫净了自雅片战争之后弥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阴霾,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地哀叹,眼角间流下难以掩饰的泪水,一滴滴那么晶莹,发出多么柔弱的泪光,苍白的脸色中,勾住过往,遥望蓝天长长地哀叹一声,无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诗歌,歌声响彻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义”。

悲哀的声音中,表达了你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你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表达了你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哀怜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声,可“伯乐”却不知在何处,你的一腔热血只能演变成满腹悲愤。你无奈,发出千叹万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泪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

你,就是这一跃。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而泪流满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概不已。

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不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你的爱国精神。

从你殉身的那一日,“赛龙舟”便出现了,和“吃粽子”一起成为端午节的特色,和你一起成为中国的传说。为了什么呢?为了纪念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缅怀你的爱国精神!

一本《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拥有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华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

我为你而骄傲,又为你而悲哀。骄傲的是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时代的背景让你的才华无法施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这样的“主”啊!

今天,我们仍然过着这,为的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端午节——让我们一起缅怀屈原》。

暮色苍远,心绪蜿蜒,有谁在演讲时刻注视着你?

麦子金黄,演讲艾草幽香,有谁在时刻聆听演讲着你的呼吸?

冷艳的孤寂、凄切清冷的时光,在炙烤演讲着你滴血的心。

迷失的渔火,重演讲新点燃你对未来的期盼。

端午是竹叶的色彩,端午是艾草的青涩,端午是屈原的祭日,端午是人们永远的牵挂!

端午,白日,枕着艾草做梦。

我的胃里,一个蜜枣的棕子,正试图和古代息息相通。

三千年前的棕子不是太甜,是太苦,需要用汩罗江的水来解苦。

但滔滔江水太远,救不了近渴。

就是今天,一个声音告诉我,我是屈原的孩子。

我的笔应该和屈原的血脉相连。

但是我怎么也写不出。

一只棕子如何香飘十里。

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飘浮。

笛声悠远,麦子饱满,汩罗江边,先生那愁苦悲愤的面容,记忆犹新。

兴楚无望,为保高洁,你愤然跳入汩罗江。

你那悲壮的一跃。

让泪流满面的诗句,飘散成绵延千年的梅雨,淋湿了后人的思念。

滔滔江水化作奔涌的激流,你大笔一挥,《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

而你独自踏浪而去,让好多记忆日渐冷却,只留下一圈圈涟漪,荡漾成五月的一个风俗。

至今还依然震撼着世人的心灵。

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

它向世人所传达的,是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风格。

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它向世人所阐述的,是一个勇士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伟大壮举。

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鞠躬)。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节日是生活给予人们的馈赠,因为在翘首等待的过程中充满了惊喜,所有的准备也都是甜蜜的。端午节的前几天,是最有气氛的。勤劳的人们格外忙碌和欢快,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粽叶的清香,这就是幸福的生活吧。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每当到了这段时期,青年桡手们都意气风发,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

鼓声响起,他们动作整齐划一,坚实的肌肉随着动作一起一伏,额上布满汗珠兀自反射着太阳的光辉,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平静无波的塘河上来去如飞。

看到此场景,我不禁想到:战国时,楚王宠信奸臣,屈原仗义直言,却被革职流放。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

悲愤之下,他抱着一块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湖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百舸争游,蔚为壮观。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中,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体不被吞噬。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

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我们应当学习他的爱国、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

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

“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尊敬旳各位老师、亲爱旳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ji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000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

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十八

粽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和箬叶等,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裹粽子。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除了大嚼粽子之软糯香甜外,也应体会裹粽子过程中蕴含着的人生三味。

我们要学习“浸糯米”精神,注重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裹粽子需先浸糯米,只有让糯米充分吸收水分,这样在煮粽子的时候里面的糯米才不会因为膨胀而爆裂出来。这就好比我们在工作中,必先强化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沉浸式”强化理论学习,充分吸取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坚持落细落小,制定学习教育计划表,通过自主学、集中学、研讨学、实地学等方式,做到原原本本学、延伸拓展学、结合实际学,确保研深学透,切实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我们要学习“洗粽叶”精神,捋清工作脉络,做到实干担当。裹粽子前必先清洗粽叶,粽叶需一张一张地洗,拿干净的布条沿着一张一张的粽叶纹路轻轻擦,从粽叶的头清洗到尾,这个过程需要十分耐心细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众多困难挑战。值此关键时刻,我们要响应国家号召,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干实事,从“洗粽叶”做起,捋清工作脉络,掌握基本规律,在大事上泾渭分明,小节上从严把握,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担当精神,关键时刻冲得出、顶得上,当好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关键因素。

我们要学习“裹粽子”精神,从严自我要求,绷劲纪律之弦。在裹粽子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用粽叶包裹住糯米后,要用粽绳缠绕几圈,最后打个结,确保包好的粽子不漏米,这样在煮粽子的时候才不会散开。用“裹粽子”精神指导工作,就是要求我们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强化纪律意识,做到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勤政为民,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决反对和抵制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最新继承屈原的爱国精神(通用19篇)篇十九

佩着长剑,通过千年后的奈何桥。

挨家挨户收集顶礼与膜拜。

粽子绽香,雄黄酒飘香。

醉醺醺的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劫数。

万万没想到当年的怀石一跳。

就跳出了一个端午。

跳出了一个万民朝拜的节日。

楚怀王何在,顷襄王何在,郑袖们何在。

而我一个徘徊郁闷的诗人。

却与龙舟同在,香囊同在。

与岁月同在,与日月星辰同在。

哀民生之多艰者。

为民请命者,为之上下求索者。

百姓怀念他。就是死了。

也放在心中永远地给予祭奠。

端午情怀文/梦羽云袖。

六月里,朝霞映染的今天。

艾叶包裹着甜甜的心愿。

倾听糯米相连的情意。

暖暖的祝福。

缩短了时空的距离。

思念啊。

染红天边的云霞。

一缕粽香飘到你的心上。

只想,只想。

快乐暖着守望的目光。

甜蜜。

绕着相知韵清。

只想,只想。

将这份温馨。

洒满关爱的天空。

芬芳里携起谊水情长。

只想,只想。

就这样守着一池碧水。

用淡雅清秀的莲香润笔。

和你一起,和你一起。

舞墨飞花。

让灵魂。

在波光灵动的纯净里。

自由吟哦。

捧起一缕兰香。

滴翠成章。

听生命在我们的诗歌里。

幸福的歌唱。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四年级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热门17篇)

    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出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如果你正在编写工作计划书但不知道从何入手,不妨参考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最新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分析调查报告(优秀16篇)

    撰写情况报告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客观和中立地呈现情况,并提供恰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在下面的情况报告范文中,你会找到一些不同领域和情况下的写作示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最新林业系统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汇总21篇)

    月工作总结帮助我们审视自己在这个月内的工作成果,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给大家一些

    2023年小学语文眼睛教案(实用14篇)

    小学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学教案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经验。

    最新遵纪守法三分钟演讲稿(热门20篇)

    三分钟,用来思考,用来凝聚思维,也可以用来创造艺术。三分钟,帮你学习一门外语的基础词汇和语法,开拓跨文化交流的视野。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大家好!今天

    2023年初中八年级水浒传读后感范文(20篇)

    读完一本书,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真谛和内涵。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023年春节前安全自查自纠报告(汇总17篇)

    通过写自查报告,我们可以反思过去,展望未来,进一步规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目标。以下是一些自查报告的评选标准和要求,我们可以参考这些标准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质量。

    2023年寒假春节调查报告(热门21篇)

    调查报告的语言应简洁明了,结构清晰,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使其能够有效把握报告的要点和信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和方法,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些典型

    2023年建筑材料调查报告论文(专业17篇)

    调查报告要具备客观性和严谨性,不能受到个人主观意识的干扰。如果你对调查报告写作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实用调查报告样例。通过对建材市场的调查,

    2023年创新成就未来(优质17篇)

    优秀作文清晰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作者的真诚与热情。小编为大家汇总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