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

时间:2023-11-16 作者:FS文字使者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安排教学活动的计划,对于教学的有序进行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在教学实践中验证过的教学计划,可以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一

(1)使学生理解方程概念,感受方程思想。

(2)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一、创设情景,抽象数学模式。

1、出示实物天平。

(实物天平比较小,用屏幕上的天平来模拟实验。)。

(说明两边的重量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关系。)。

用式子描述重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一场篮球比赛,红、蓝两队打得还挺激烈的,你能来描述两队的情况吗?

用式子表示两队比分的关系。

用式子来表示比分的三种关系。

4、创设四个情景。

(1)每个情景中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能用关系式清晰地来描述吗?

二、引导分类,概括方程概念。

刚才我们对情景的描述得到了很多式子。

2801001204x25+x=7022y+720=1050。

1、学生尝试第一次分类。

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1)看是否是等式。

(2)看是否含有未知数。

……。

2、学生尝试第二次分类。

得到四组不同的式子。

3、描述每一组的特征。

4、引导概括方程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三、抓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本质。

1、演示动态平衡。有等量关系,能用方程表示。

2、出示情景(没有等量关系,不能用方程表示。)。

出示情景120元正好买2个玩具企鹅。(有等量关系,能用方程表示)。

3、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四、联系实际,应用与拓展。

1、周老师从无锡到徐州来上课。

(1)线段图。

(2)我乘火车从无锡站开出,每小时行x千米,7小时到达徐州站。无锡站到徐州站的铁路长525千米。

(3)到了徐州站,我买了3枝圆珠笔,每枝x元,付出20元,找回2元。

2、情景图。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台北队获得了x枚金牌,中国队获得了32枚,日本队获得y枚。男孩说:“中国台北队金牌数的16倍正好等于中国队的金牌数。”女孩说:“日本队的金牌数等于中国台北队的8倍。”

3、开放题。

小芳集邮共260张,小明集邮共300张。怎样才能使两人的集邮张数一样多?(用方程表示)。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概念的形成应具有更大的涵盖面、影响力和迁移性,由此通过自我理解、生成、连接,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本课《方程的意义》的教学设计,基于对数学概念及概念教学的再把握,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这是我们的尝试,也是一种思考和探索。

整体的把握:

数学概念不仅是局部的,而且是全局的;不仅是静态的,而且是动态的;不仅是学科的,而且是儿童的。所以对方程概念及其教学应从多个层面加以把握:

形式层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关系的一种)。这是一种静态的结论。

发现层面——经历方程模式的生成过程,它来源于现实又回到现实,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来表示。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直观具体层面——举出正例或反例。

直觉层面——一种数学的意识、一种方程的感觉。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力的认知结构(其中包含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和经验结构)。

目标的把握:

经历从现实问题到方程概念建立的过程,(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特定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渗透方程思想的三个方面:设立未知量,将其当作已知数,参与到问题中事实的表达;建立等量关系,用方程表示(方程是说明两件事情是等价的);区别未知量与己知量,只要经过运算,就可用已知数表示未知量。

过程的把握:

统揽全局基础上的局部聚集,突出“知识胚胎”的生成。学生的认识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整体式推进的。各个部分知识的拼装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有生命的知识,只有胚胎式的整体推进才能领略到知识生命的意蕴。所以概念教学须克服原有的分割式、部分式教学,突出“知识胚胎”的生成。传统教学注重从部分到整体,形成一个结构。现代教学应更重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形成更有意义和活力的结构。

本课方程概念的教学,力图围绕目标形成一个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方程思想的整体结构,在其后的教学中再对方程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化,形成所谓同心圆结构的知识生成模型,这是儿童认识的规律,也许可以解决数学教学中知识太“散”的问题。

经历“问题情景——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全过程。从“问题情景——数学模型”展开数学化和结构化的过程。再从“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展开结合现实寻找意义的过程。方程整体概念生成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目标的各个部分协调地组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数学的意识和方程的观念。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二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概念的形成应具有更大的涵盖面、影响力和迁移性,由此通过自我理解、生成、连接,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本课《方程的意义》的教学设计,基于对数学概念及概念教学的再把握,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这是我们的尝试,也是一种思考和探索。

整体的把握:

数学概念不仅是局部的,而且是全局的;不仅是静态的.,而且是动态的;不仅是学科的,而且是儿童的。所以对方程概念及其教学应从多个层面加以把握:

形式层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关系的一种)。这是一种静态的结论。

发现层面——经历方程模式的生成过程,它来源于现实又回到现实,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来表示。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直观具体层面——举出正例或反例。

直觉层面——一种数学的意识、一种方程的感觉。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力的认知结构(其中包含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和经验结构)。

目标的把握:

经历从现实问题到方程概念建立的过程,(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特定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渗透方程思想的三个方面:设立未知量,将其当作已知数,参与到问题中事实的表达;建立等量关系,用方程表示(方程是说明两件事情是等价的);区别未知量与己知量,只要经过运算,就可用已知数表示未知量。

过程的把握:

统揽全局基础上的局部聚集,突出“知识胚胎”的生成。学生的认识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整体式推进的。各个部分知识的拼装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有生命的知识,只有胚胎式的整体推进才能领略到知识生命的意蕴。所以概念教学须克服原有的分割式、部分式教学,突出“知识胚胎”的生成。传统教学注重从部分到整体,形成一个结构。现代教学应更重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形成更有意义和活力的结构。

本课方程概念的教学,力图围绕目标形成一个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方程思想的整体结构,在其后的教学中再对方程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化,形成所谓同心圆结构的知识生成模型,这是儿童认识的规律,也许可以解决数学教学中知识太“散”的问题。

经历“问题情景——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全过程。从“问题情景——数学模型”展开数学化和结构化的过程。再从“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展开结合现实寻找意义的过程。方程整体概念生成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目标的各个部分协调地组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数学的意识和方程的观念。

参考文献:

(2)林永伟、叶立军编著.《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第65页.方程产生历史的启示意义。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三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及生活经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增强符号感.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概念教学本来就比较抽象,而且方程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又有别于学生一贯的算术思路,因此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知方程的'意义,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尽量直观化,生活化,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同时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过程.经历从具体-----抽象------应用的认知过程.

:课件,天平,实物若干等。

课前准备:利用学具(简易天平)感受天平平衡的原理.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这组概念。

教学准备:简易天平、法码、水笔、橡皮泥、纸条、白纸、磁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干什么?你们喜欢玩吗?喜欢的`请举手?

这么多人喜欢玩,老师想问这么多同学中有人玩过玩过跷跷板吗?玩过的请举手,谁来说说玩跷跷板时是怎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回答)。

当两边的距离相等,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二、新授。

1、玩一玩。

谁想上来玩?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用水笔板书:20+20<50)。

再在左边放一个1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平衡了)。

看来我们还可以用式子来表示天平的平衡情况,你们想不想亲自来玩一玩?

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哪个小组把自己所写的式子拿上来展示出来。

(有不一样的都可以拿上来)。

2、分类。

你们对这些式子满意吗?

谁来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1、如果学生中有“是否含有未知数”(板书:含有未知数)“是否是等式”(板书:等式)这两类的指名上黑板分,其余的口头交流。

2、把学生写的式子分成两堆,让学生分]。

师:你能把这一种再分成两类吗?怎么分?指名板演。

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揭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象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这也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

3、理解概念。

练习: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学生在本子上写一个。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见过方程吗,在哪见过?(学生展示交流)。

4、巩固概念。

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式子,它们是方程吗?(用手势表示,随机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通过这几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

(2)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

一个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比较辨析。

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老师说,方程一定是等式。对吗?(结合板书交流)。

等式也一定是方程。(结合板书交流)。

也就是说: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方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吗?

例如画图或者别的方式,小组合作,试一试。(用水笔画在白纸上,字要写得大些)。

三、巩固。

师:同学们的图非常形象地表示出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1、这些图你能用方程来表示吗?

师:这里还有一些有关我们学校的信息,谁来读一读。

3、新的谢桥中心小学,是苏州市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小学之一。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3幢教学楼的建筑面积一共约为19500平方米,平均每幢为c平方米,其它建筑面积为m平方米。你能选择其中一些信息列出方程来吗?(同桌交流)。

四、小结。

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有什么想对老师说的吗?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五

二,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及生活经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增强符号感.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概念教学本来就比较抽象,而且方程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又有别于学生一贯的算术思路,因此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知方程的意义,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尽量直观化,生活化,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同时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过程.经历从具体-----抽象------应用的认知过程.

六,教学准备:课件,天平,实物若干等。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利用学具(简易天平)感受天平平衡的原理.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建立表象。

1.认识天平.

2.同学们通过课前的实际操作你发现要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天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

3.用式子表示所观察到的情景:。

情景一:导入等式。

(1)天平左边放一个300克和一个150克的橙子,天平的右边放一个450克的菠萝。

300+150=450。

(2)天平左边放四盒250克的牛奶,右边放一盒1000克的牛奶。

250+250+250+250=1000。

或250×4=1000。

情景二:从不平衡到平衡引出不等式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

在杯子里面加入一些水,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要使天平平衡,可以怎么做。

情景三:看图列等式。

(1)。

x+y=250。

(2)。

536+a=600。

直观认识天平。

回忆课前操作实况理解平衡原理。

观察情景图,先用语言描述天平所处的状态,再用式子表示。

观察课件显示的情景图,小组合作交流用等式表示所看到的天平所处的状态。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通过课前“玩学具”已建立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的质量相等的印象,通过天平的平衡原理引入等式是为下一步认识方程作好必要的铺垫,同时通过天平的直观性又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通过学生的观察以及对情景的描述并用等式表示,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符号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六

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第53页、第54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借助生活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感受方程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准确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方程模型,然后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达,理解方程的意义。

理解方程的意义,即方程两边代数式所表达的两件事情是等价的。

1.师:(出示一台天平)请看,这是一台天平,在什么情况下天平会保持平衡呢?

提问: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吗?(100+100=200或100×2=100)你怎么想到了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天平的平衡呢?(引导学生说出:这里的100+100表示的是天平左盘食物的质量,200表示的是天平右盘砝码的质量,正因为它们的质量相等,天平才会平衡,如果学生说成:食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教师也给予肯定,然后问:现在已经知道这两袋食物的质量都是100克,砝码的质量是200克,那么上面的式子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2.(出示两小袋食品)将左盘的食物换成两袋30克的食物,天平还是平衡的吗?为什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不平衡吗?(30+30200)咱们班谁喜欢喝牛奶?你喝吧!问:这盒牛奶被喝掉多少克了?再问:这盒牛奶现在的质量可以怎么表示?(275-x)克。

3.再将这盒喝过的牛奶放在天平的左盘,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可以怎么表示?写一写!点名汇报,(切忌一问一答!当学生答出一种情况,老师随机问这种情况表示的是什么情况)

(对不是方程的式子,一定要学生从本质上解释为什么不是方程)

课件出示(配以录音):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很多以前用算术方法解起来很难的问题,用方程能轻而易举地解出来。

动态平衡是为了加深对方程本质的理解判断题中对不是方程的式子的合理解释,进一步明晰了方程的表现形式有别于其他等式、不等式或代数式,为了让学生感知方程的多样性,防止学生把未知数狭隘地理解为一个或者狭隘地理解为z,在这一题里设计了有两个未知数的,也设计了含有未知数a、y的。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七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2.会读比、写比、知道比的各个部分名称。

3.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沟通比与倍数、分数(百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

一、初步理解比是一种关系。

1、引入比。

(1)问题:一个摸球游戏,在盒子里要放黄球和红球两种球,要求黄球和。

红球按4比1,应该怎么放?

方案1:黄球4个,红球1个。

方案2:黄球8个,红球2个。

讨论:8个对2个应该是8:2,为什么也可以说成4:1,你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1个看作1份,4个就是4份,2个红球也可以看作1份,黄球有这样的4份,所以是4:1。黄球个数是红球个数的4倍。方案3:红球12个、白球3个;红球16个、白球4个;。。。。。。

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都是4:1?

(2)红球和黄球的比呢?

(3)小结:黄球个数除以红球个数等于4,黄球除以红球等于1/4。两个。

数的比其实就是两个数相除,4:1就是4除以1,1:4就是1除以4。

2、认识比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中间象冒号的叫做“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后面叫做比的“后项”。

1、出示羊毛衫图。

(1)讨论:从这个2:3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2:3是羊毛和兔毛的比,那么,3:2是谁和谁的比?

2、出示新生儿图。

(1)讨论:这里的1:4是什么意思?

交流:1:4是指新生儿的头长是身长的1/4,身长是头长的4倍。

(2)如果新生儿的头长是10厘米,那么身长是多少?头长是15厘米呢?

新生儿的头长是1米呢?

说明新生儿的头长是有一定范围的。一般新生儿的身高在40到60之间。

(3)讨论:(指名以为学生)这位学生的头长与身长的比是:4吗?那么。

你估计大概是多呢?也就是说这个1:4是特指新生儿的。

3、举例。

1、出示:我坐飞机从杭州出发到成都,飞行的路程大约上1800千米,大约飞行了3小时。

(1)你看出了什么?

交流:飞机飞行的速度是1800÷3=600千米/小时。

1800:3,这是路程和时间的比。

(2)我们以前学的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其实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结果就是速度。我们称它为“比值”,这里的600千米就是这个比的比值。

2、出示:嘉兴的特产是五方斋的粽子,花20元可以买4个。

讨论:你看到比了吗?

交流:总价和单价的比是20:4=5元/个。这里的比值就是单价。

四、总结提升。

1、总结。

(1)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说说什么是比?

(2)比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很多知识有联系,你能说说吗?

2、应用。(机动)。

(1)出示:地球储水量中,淡水与海水的比是4:141。

从杭州坐火车到成都,路程约是2480千米,需要行驶41小时。

今年流行16:9的宽频数字电视。

最新统计显示:我们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约为119:100。

(2)说说你看懂了什么意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八

1、借助计数器,掌握小数的数位。

2、根据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能理解数位顺序表上的计数单位,以及进率关系。

3、结合具体情境,能抽象出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内容,并能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

课件、计数器。

(课件出示)1、填空。

3写成小数是10。

表示()写成小数是()100。

表示()写成小数是()表示()。

2、读一读下面一段话中的小数。

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是80千米/时,约为米/秒。

师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要来研究小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三))。

出示计数器,师问:这个计数器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小结并引导学生拨数:同学们的观察都非常仔细,??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都是小数的数位。小数点的左边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右边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那你们能在这个计数器上拨出“”吗?学生尝试在计数器上拨数,师指名上台演示。

课件出示拨数情况,引导学生认识:

师提问:小数点右边第2个“2”在百分位上,它表示2个。

师追问:说得很有道理,那最后一个“2”在什么位置,表示多少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最后一个“2”在千分位上,表示2个1,也可以表示2个1000。

师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小数点左边两个2分别表示多少?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汇报。

课件出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介绍数位名称及对应的计数单位: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小数点右边第四位是万分位,计数单位是万分之一();

相同点: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师强调:小数的半数单位也是“满十进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6页“看一看,说一说”的图片,进而发现:10个元是1元;10个元是元,再次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是“满十进1”。

引导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2、出示教材第7页“试一试”情境二:涂一涂,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涂色,并汇报:和0一样大。

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运用我们学过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相关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和0一样大?师归纳小结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下面的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九

(一)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

米尺、彩带、磁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学生交流想法。

教师。

总结。

: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

教师:3分米,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样表示呢?小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分享学生的思考过程。

教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每组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1个数字,这样的小数,就称为一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练习:用小数怎么表示?呢?0.5怎样用分数表示?

参考答案:0.9,0.6。

2.认识两位小数。

1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小数呢?4厘米呢?8厘米呢?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合作交流。

教师:观察每组中的分数和小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学生2:小数点的右面都有2个数字。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都非常正确。类似刚刚学习的一位小数,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2个数字的小数就称为两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想出两位小数和什么样的小数有关,有意识地促进迁移,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师:结合我们刚才对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认识,自选两位以上的小数进行研究,完成表格。

学生先独立研究,再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教师:通过你的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发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比如: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一份就是1毫米,也就是米,写成小数就是0.001米。

学生2:三位小数就表示千分之几。

教师:其他同学还有谁也研究了三位小数的意义?谁愿意也来说一说?

学生预设:我选择的小数是0.023,也是一个三位小数,可用分数表示为千分之二十三。

学生:四位小数表示万分之几,五位小数表示十万分之几。

学生1:我认为分母是10、100、1000、10000等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4.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对〝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直观认识,独立探究三位小数、四位小数、五位小数……表示的意义,最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突破了重难点,同时也渗透了小数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第33页做一做。

2.第36页练习九第1题。

3.填空:

0.6里面有6个();再增加()个0.1就等于1。

0.25里面有()个0.01。

32个0.001是();32个0.01是();32个0.1是()。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让学生汇报答案,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在对比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有意识地结合生活实际表达知识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根据小数意义理解生活中常见的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那么,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2.介绍对小数发展具有杰出贡献的两位数学家。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最后通过课外延伸向学生介绍与小数发展相关的数学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十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6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五的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例1呈现的是“小明”房间连同阳台的平面图。教材在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列出乘法算式后,要求先估算再计算。这里的估算既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更是为了给接下来探索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算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让学生初步估算乘积以后,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算式的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素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素分别乘10,得到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再乘10,即乘100。由此,要得到原来的乘积,应该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

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继续利用利用例题的情境,求平面图中的阳台面积。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示继续呈现了计算的思考过程,但把其中的关键步骤留给了学生填空,并在填空的基础上完成了计算,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发现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练一练”第1题针对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关键环节,让学生根据因数中的小数位数直接在乘积中点上小数点。第2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刚刚学习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1、出示小明房间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我们就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谁会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2、揭示课题:

师:这里的计算结果与我们开始估计的结果可符合?说明同学们估计得准不准?

请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注意纠正错误。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在书上改正,谁愿意上来展示,展台展示。四、在回顾与反思中提升经验,渗透转化的策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6×2.8=10.08(平方米)2.8×1.15=3.22(平方米)3.61.15×2.8×2.82889207223010.083.220答:房间的面积有10.08平方米。答:阳台的面积是3.22平方米。[作业布置]练习十五第1、3题。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十一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课堂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反比例量的规律,概括成反比例量的特征。努力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究。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1、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用字母怎样表示正比例关系?

2、判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时间一定,行驶的路程和速度。

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

3、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什么条件下,两种量成正比例?

4、导入新课:

如果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两种量又存在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学生口答,相互补充。

1、出示例3的表格(略)。

学生填表。

2、小组讨论:

(1)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2)你能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吗?

(3)猜一猜,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

学生初步概括反比例的意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填表。

思考题中所提出的问题。

组织交流,再次感知成反比例的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x×y=k(一定)。

揭示板书课题。

学生填表。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初步概括。

相互补充与完善。

独立填表。

交流汇报。

学生概括。

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练习十三第6题。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7题。

先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再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理由。

4、练习十三第8题。

先填表,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判断,明确: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不成反比例。

5、思考:

100÷x=y,那么x和y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6、同桌学生相互出题,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说一说。

填一填,议一议。

讨论。

相互出题解答。

评价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体验获取获取知识的过程。

3.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感受数学的区位和快乐,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国歌:

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你们知道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国旗呢?

校园升旗仪。

3、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1)呈现信息: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4、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2)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3)通过计算,发现它们的比值都相等,解释说明我国国旗法规定:任何一面国旗的长宽之比都是3:2。,这是对国旗的尊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认识比例,理解含义。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1)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国旗长和宽,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

并板书:

2.4∶1.6=3/2。

60∶40=3/2(2)引导写出:指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板书:2.4∶1.6=60∶40(3)指着这些等式说:“在数学中,像这样的等式就叫做比例(4)学生尝试说说什么叫比例。

(5)共同归纳,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2、探讨一:判断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引导)。

3、探讨二: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吗?(小组讨论)。

学生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

巩固应用。

课本做一做(1)选择两题。(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四)拓展练习(课件演示):

1、猜一猜并填空,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120:6=():2。

2、生活中的比例。

b、分别写出上午、下午时间与路程的比,求出比值,看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四、

总结。

评价。

1、课件出示:你说我说大家说,说你说我说大家。(前一句偏重是说收获,后一句是互相评价,当然包括评价老师。)。

2、课件出示老师的话:我为你们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和感动!期待你们更好的表现!

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比例,并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会自己根据数据组比例,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真是掌握了不少的知识,继续加油哦!板书设计: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1.6=3/2。

60:40=3/2。

2.4:1.6=60:40。

教学反思:

比例这部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与分数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对应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本节课,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自主性原则,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计算、比较等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习激情。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这节课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歌曲情境引入;二生活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四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充分发扬自主。

二、活用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这节课中在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找比组成比例,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同样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也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也可以组成比例,课题中通过“你还能找出其它的比例吗?”的提问,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十三

1、教学设计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备课息息相关。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与学研究活动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学设计的好坏与课堂教学的效果息息相关。

2、怎么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什么内容&怎么设计。

教学设计要想真的有效果,第一不要从网上下载别人的教学设计,可以参考,但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移植也要内化,教学设计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给自己看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教学设计只是反应老师的教学流程,但没有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空洞的。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要结合课标、学科改革意见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要抓住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和本质,切记照搬照抄,然后根据核心部分给予学生适度的提升。教学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如果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认知有所了解,然后针对学生的认知设计教学,对后面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叶圣陶。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学的指导,老师要给学生创立一个长期训练的教学生态环境,让学生的学生能力有所提高,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语文学科教学要更多体现文化,教育得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能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老师的责任在于唤醒,而不在于告诉。

从知识到智慧中间有一段距离,就是学生的体验。从体验中感悟,形成自己的智慧,老师告诉学生很容易,不要轻易告诉学生,通过课程,培养一种素养。要注意素养的提升。老师想要告诉学生一个知识点很容易,自主。自主、合作、探究,探究的前提是自主,学生的潜能无限,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翻转课堂、学习杜郎口让学生学会自主,当学生哪天离开老师也能自主学习,用老师教授的方法去解决很多问题,由自主变为自觉,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则要积极的去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给学生们空间去让他们呈现自己预先学到的东西,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及时调整。

课程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要面面俱到,不要贪多,要抓住核心的东西重点突破。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十四

1、使学生认识比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的读写方法,理解和认识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幻灯片。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引入新课。

三、巩固联系。

四、作业。

1、口答(幻灯出示两道除法到分数,两道分数到除法的换算题)。

引入新课。

2、出示两道文字题。

(1)3千米是5千米的几分之几?

(2)8吨是4吨的几倍?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两种类型同意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

1、学生用十分钟自习书本52到53页。

2、问:通过自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3、小组内互相说,解决问题。

4、教师请个别同学说,然后师生一起探讨、研究。

5、幻灯出示例1、例2,让学生解答,以便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6、说明相关注意点。如:单位、比值、名称、写法、读法......

1、书本53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1、2。

练习十二3、4、5。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32至33页“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2、掌握组成比例的必要条件和方法。

3、会运用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检验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能用两种形式写比例。

4、在比例意义的学习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5、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能正确组成比例;教学关键:会运用比例的意义检验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比有关的知识——比例。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复习有关比的一些知识。

2、学生回忆:什么是比值?怎么求一个比的比值?

3、计算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6:10和9:156:4和:0.6:0.2和:20:5和1:4师:观察以上几组比中有没有比值相等的比?如果有请找出来。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6:10=9:156:4=:)。

(二)探究比例的意义出示例1插图。

师:同学们,看这四副图,你们发现了吗?在不同的场合国旗的大小一样吗?(不一样)。

师:请同学们写出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并计算出比值。

121312133414。

(每面国旗宽和长的比;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每两面国旗的宽之比等。)。

这些比能组成比例吗?学生写比,并写出比例。

1、思考:比例由几个比组成?任意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2、判断练习:

(1)、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1∶5和3∶1210∶20和30∶60(2)、判断下面每个式子是不是比例,为什么?10∶11„„„„„„„„„„„()8∶10=0.8„„„„„„„„„()7∶14<28∶14„„„„„„„()。

3、写出两个比值是3的比,并组成比例。

4、比例是由比组成的,小组同学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小结: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是一个式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是一个等式。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课(通用16篇)篇十六

方程的意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直观地、合情地获得一些结果。学会用图形思考、想象问题,能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认识数学。

本节课我根据盲生因视觉障碍,对事物缺少整体感知,不能准确地理解抽象的数学观念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直观创设情境,恰当地构造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关系具体化,调动学生的直观思维;让学生经历观察、感知、思考、猜想、验证、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实现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转变。

方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从未知数只是结果到未知数参加运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一次提升;也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代数思想,是思维的一次飞跃。代数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思想",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感知、思考、猜想、验证、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方程模型的思想,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3.分类分层教学,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玩具天平塑料香蕉小袋子多媒体课件、盲文及低视力卡片。

1.认识天平。

同学们认识天平吗?知道天平是干什么用的吗?(称质量、比较物体的质量)那天平是根据什么来称量或者比较物体的质量?(平衡)让学生用玩具天平来感知一下平衡(低视生看,老师协助全盲生用手慢慢向上托,直到手掌触到物体)。

低视力生看大屏幕,根据自己看到的画面,帮助全盲生把实物挂起来(天平左面有60克和40克的香蕉,右面有100克的香蕉)。

天平此时的状态怎么样哪?(低视力生观察,全盲生感知。)天平平衡说明什么?(左右两边质量相等)。

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吗?

预设:40+60=10060+40=100(板书)。

像这样含有等号的式子我们叫它等式。

3、让学生再说几个等式。

1.理解不相等。

如果把左边40克的香蕉拿下去了,天平会怎样?(预设:左边轻,右边重。)。

此时天平的状态又怎样哪?(不平衡。)低视生观察,全盲生感知。

让学生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预设:60<100,10060。

刚才相等的式子叫等式,这样不相等的呢?(预设:不等式,或不知道。)。

2、让学生再说几个不等式。

1、猜想:如果把一个袋子放到天平的左边,天平会怎么样?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2、交流。(预设:左边重,右边轻;右边重,左边轻;一样重。)。

3、验证:低视力生协助全盲生操作验证(教师协助)。

1、谈话:看来这一个小小的天平帮我们记录了这么多的数学现象,现在我把天平藏起来了(把玩具天平收起来)。

还有天平吗?(预设:没有。)。

你心中的天平还有没有?(有)。

2、出示课件:

3、低视力生看大屏幕,并叙述图意。

5、让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预设:5x=800)并让学生说一说5x表示的意思。(预设:5x是5个苹果的质量)。

6、说一说:5个苹果的质量为什么用5x来表示?(预设:因为一个苹果的质量不知道,可以用x表示,5个苹果的质量就用5x来表示。)。

7、评价:真了不起,会用字母来表示不知道的数量,这个未知的数量也可以参与到我们的运算中来解决问题。

1、一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卡片,给刚才的式子分类。并思考分类标准。

2、学生交流(预设:

1、按是否是等式来分。

2、是否含有字母来分。

3、还有学生把60+x=100,5x=800单分一类)。

3、教师揭示:象60+x=100,5x=800就是方程。

4、让学生根据这两个式子的特点说一说什么叫方程?

5、教师点题: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1、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如果方程是一个大圆,方程应该是什么?(预设:一个小圆,在大圆中)。

刚才我们认识了方程,你能判断什么是方程吗?

1.应用概念,判断方程。

判断下面的式子是否是方程。(提问c类学生)。

x+515+5=202x+31036-x=9×32.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提问b类学生)。

(5)课件出示:(提问a、b类学生)。

教法同上。

(6)课件出示:(提问a类学生)。

(7)先让低视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9)评价:真棒!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参与到运算中,找到了图中的等量关系。

总结提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

(2)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编一个关于方程的数学故事。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第八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方程概念,感受方程思想。(2)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与学校联谊活动策划书(优秀17篇)

    活动策划需要对活动的目的、参与者、内容、时间、场地等方面进行详细而全面地考虑和安排。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希望能够启发您的活动策划思路。201x,我们与

    高中化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专业17篇)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前准备教学所需的教材和教具等。掌握好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

    医院护工总结报告(优质16篇)

    报告是一种对特定主题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向人们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数据。现在我们需要写一份报告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

    商品买卖合同(热门18篇)

    买卖需要双方的合作和信任,同时也需要法律和规则的保障,以保障交易的公平和安全。一位商人在市场上买卖股票,通过精准的市场分析和决策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这个案例告诉我

    大一学生会干事工作计划书(热门24篇)

    学生会工作计划的制定不仅是学生会成员的责任,也是学生会为全体学生谋福祉的重要举措。欢迎大家阅读以下学生会工作计划的实践心得和总结,共同进步。针对大二下学年工作计

    县妇联年终工作总结(专业19篇)

    写月工作总结可以有效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个月的工作做好准备。小编在网上搜索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作为中国拥有最完善组织机构和最

    海沈村的实践报告(实用17篇)

    实践报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容和结构,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实践过程和成果。实践报告能够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对于求职和升学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

    高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详细范文(20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以下是一些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的精选,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高一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在我送

    委托销售合同书(实用13篇)

    销售合同的签署是商业合作关系中的重要环节,它规定了双方的权益和义务。销售合同的范文中包含了合同的主要条款,供大家参考起草。委托销售在销售行业是很常见的,那么对于

    挂牌转让申请书范文(13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转让的情况,比如房屋、车辆的转让等。转让过程中,沟通和协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立合作关系的技巧和建议。________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