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

时间:2023-11-11 作者:紫薇儿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

在教学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教学成功和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教学工作总结实例,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一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教师对课标、教材、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独立备课能力,我校于20xx.12.22至20xx.1.6组织了围绕“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主题,同时渗透学科思想的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活动。

此次活动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技能培养为主旨,为全体教师铺设施展才华的舞台,引导教师加大课堂教学研讨力度,密切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科和学科核心素养。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二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接下来就跟着本站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教学设计学习心得总结吧。

在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中,常常会听到你的课备得如何?……,

教案。

写得怎样?……;最终,无论你的课堂教学效果怎样,都会说到你的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的得与失、说到你这节课准备得充分与不充分。

在言谈中有好多老师、有相当一部份有多年教学经历的老师都认为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即是备好了课(笔者曾在不经意中作过调查与统计)。到底是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就是备好了课还是否?笔者认为否!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者要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备课历来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去备课,才能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是需要我们探讨和研究的新问题。而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即教案设计,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属于备课中的主项:备过程;所以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并不能等同于备课。

一、主题教案调研(文末要注明教案出处)。

2、比较相同主题但不同设计方法的教案,分析其各自的优劣。

3、从学科教学法角度考虑如何进行某学科或某类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

4、综合以上调研分析,提出你所设计教学方案的初步设想。

二、运用教学设计系列表格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方案。

运用教材《教学过程设计》中提供的《课程教学设计表格》、《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系列表格进行针对一个教学单元的课程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设计。(或者采用最新版本的《教学设计系列表格》)。

三、根据教案设计,制作配套的课堂演示软件或相关软件。

根据教案设计,制作配套的课堂演示软件或相关软件,同时也便于通过。

课件。

直观评价你的课堂教学设计效果。课件的示范和评价方法如下:

1、在教案设计实践中自觉体会、反思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

2、在你的教案设计中,系统方法如何体现?

3、在你的教案设计中,教学内容处理是否恰当?如何检验?

4、在你的教案设计中,运用了哪些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5、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学习者分析是否充分?并如何影响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处理?

b、备课的方法与形式。

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备课呢?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以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虑,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音乐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一节课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般来说教学方面落实教材安排的思考练习内容就可以了,因为那是经过专家研究的一种精心编排,自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必要去展开,去拔高。应该首先确定本课元素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的方法准确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规法,二是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教师要想多说也不行,只能做导演。

三、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和网状学习。

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较丰富的学习活动。

四、课前预案与课中记录、调适及课后反思相结合。

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加教学中的记录、调适加教学后的反思。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此时,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预案调适的原则,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老师既不能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能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诸如如何解决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如何扩大交流、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扩大教师间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较宏观的问题,也可反思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突发事情的处理机智、某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等微观问题。这种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教师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自己、备能力培养等,达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学方法要“活”,讲课要“精”,传授知识要“准”,教学效果要“高”的目的。备好教材的第一步是掌握各科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熟悉中学各科教材的目的和任务。这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其次就是剖析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抓住教材的知识结构,确定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案。深刻地剖析、妥善地处理每堂课教学内容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基本功,是运用“少、精、活”教学原则,发展学生智能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弄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又是什么知识的基础?第二,知识结构分几个层次?哪些是重点、难点和关键?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和关键?第三,本节教材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怎样培养?多方面进行认真思考、反复研磨。只有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准确地分析教材重点,要在精读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全面剖析。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搞清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较准确地分析教材的重点。教师要正确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所谓难点是指学生不容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教师要设法解决这些难点,扫清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才能使其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除了正确地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外,还应该确定教材的关键点。所谓教材的关键点是指教材中对于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能起作用的部分内容。解决了关键点就能一通百通,事半功倍。备好学生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讲一节课要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备课要注意上、中、下三类学生。以中等学生为主要对象,设法在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要一刀切,要因材施教,使上等学生学得多一点,好一点,对后进学生要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这就需要在课前周密设计,细致安排。做到既统一要求,又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备好方法就是依据课堂教学固有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若不选择好的方法,就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南宋时期朱熹所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所以备好方法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选择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和任务选择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方法;根据教学设备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灵活性、启发性。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与实习法以及自学法和发现法等等。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自学,逐渐培养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掌握探索科学知识的一把金钥匙,这是比什么都更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备好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每一节课除了传授知识外,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培养什么能力要心中有数,培养能力的措施要明确。只有如此,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只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培养创造性开拓人才才有希望。“备好自己”也是备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教学效果的好坏,因素很多,但教师的情绪、态度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应对教育有一颗赤诚的心,有光荣感和责任心,对学生要满腔热情。在教学行为举止方面落落大方,感情充沛,语言清晰。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的质量、课程的落实。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把握教学设计的重点?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这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次“领雁工程”的教学设计课的探讨,我获益匪浅,在此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立足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别就更大,教师在教师设计时,就要考虑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而不单单是考虑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进度。比如在引人各种方程的教学时,我们可能都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各种方程,然后引入方程概念,但是如果在创设情境时设计的问题过高,就会影响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偏移难点,而且会影响教学进度。

二、挖掘教材。

例:已知方程3x+2y=10。

(1)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2)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

对本例题(1)中的变形是已经学习过的整式变形,对于变形的结果就是学生今后要学习的一次函数解析式。而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刚好体现了一次函数由无数个对应点组成的关系,这也是两者之间的一个联系,也是这两者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把握课堂。

学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但学生的情况教师不可能都会事先预计好,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上课即时表现,做出合理的处理。比如在有些举实际例子时,教师就要好好分析学生所举的例子。如:在分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学生举例:气球从一个平面吹成一个球体。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知识还不深入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辨析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当堂的分析,假如这是教师要是没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活,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比如一起讨论,上网查询,暂时搁置等。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地调节教学设计。

在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中,常常会听到你的课备得如何?……,教案写得怎样?……;最终,无论你的课堂教学效果怎样,都会说到你的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的得与失、说到你这节课准备得充分与不充分。在言谈中有好多老师、有相当一部份有多年教学经历的老师都认为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即是备好了课(笔者曾在不经意中作过调查与统计)。到底是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就是备好了课还是否?笔者认为否!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者要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备课历来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去备课,才能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是需要我们探讨和研究的新问题。而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即教案设计,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属于备课中的主项:备过程;所以我认为教学设计并不能等同于备课。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三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的质量、课程的落实。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把握教学设计的重点?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这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次“领雁工程”的教学设计课的探讨,我获益匪浅,在此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立足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别就更大,教师在教师设计时,就要考虑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而不单单是考虑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进度。比如在引人各种方程的教学时,我们可能都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各种方程,然后引入方程概念,但是如果在创设情境时设计的问题过高,就会影响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偏移难点,而且会影响教学进度。

二、挖掘教材。

例:已知方程3x+2y=10。

(1)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2)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

对本例题(1)中的变形是已经学习过的整式变形,对于变形的结果就是学生今后要学习的一次函数解析式。而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刚好体现了一次函数由无数个对应点组成的关系,这也是两者之间的一个联系,也是这两者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把握课堂。

学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但学生的情况教师不可能都会事先预计好,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上课即时表现,做出合理的处理。比如在有些举实际例子时,教师就要好好分析学生所举的例子。如:在分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学生举例:气球从一个平面吹成一个球体。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知识还不深入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辨析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当堂的分析,假如这是教师要是没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活,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比如一起讨论,上网查询,暂时搁置等。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地调节教学设计。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四

今天上午我们学习了主题教学单元设计,通过学习讨论,我明白了什么是主题单元设计,及其编写中要注意的问题。下午,老师给我们讲了思维导图的制作及运用,演示了mindmanger软件的使用,我自己练习制作了思维导图课件《人体的生长发育》。

一、“主题单元设计”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设计。“主题单元设计”一般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设计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定能达到很好的尊重和展现。

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要做到:

1、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整体把握教材。

2、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遵循由主导到主学,坚持自主发展原则。

3、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坚持开放的、活动的、具有探究性教学原则。

4、精心设计单元活动主题,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5、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6、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还要妥善解决单元主题的相对独立性和教材内容系统性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教学目标的整体性。2.注意教学目标的灵活性。3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二、对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问题,我学习者认为:

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具有的认知、情感、社会等特征都将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

(一)学习者分析的主要内容。

1.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

2.学生者的一般特征。

学生者的一般特征,是指他们具有与具体学科内容无关,但影响其学习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生活经验等内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以此作为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等工作的依据。

3.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学习风格涉及的方面很多,常表现为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学习倾向。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等因素变化而变化。同时,学习风格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独特性。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五

本课教学内容为《信息技术》第三册(冀教版)第十课《下雪了》,本课知识目标是要求学生综合使用flash引导线和影片剪辑元件制作下雪情境的简单动画,是在学习了制作单一的曲线运动的基础上的深入学习。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已有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掌握了逐帧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会制作使用影片剪辑元件以及运用引导线制作简单动画等能力技能。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flash引导线和影片剪辑元件的知识。

2、会应用引导线和影片剪辑元件的知识自主学习、自主创作《下雪

了》的动画。

3、充分利用专题站,独立操作电脑、动手实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及网络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参与、尝试、综合使用引导线和影片剪辑元件制作出有关下雪情

境的简单动画片。

2、会合作、能分享、积极体验作品制作成功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和欣赏,让学生学会创作美。

2、形成有兴趣积极尝试、探究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互帮互助,提高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3、养成理解别人,尊重、欣赏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的优良品质。

重点:1、巩固引导线的使用。

2、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学习、自主创作的能力。

难点:运用引导线制作更多飘落的雪花。

1、谈话激趣导入,让学生有学的欲望

教学时以谈话导入,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同时通过送给学生礼物,让学生看到桌面飘雪,兴趣大增,此时对制作“下雪了”的动画,学生自然也兴趣浓厚。

2、集思讨论,拓展思维,突破难点

在制作前,让学生看“下雪了”的动画,思考制作动画所需元素,从而对动画的层数及每层安排的.内容作到心中有数,再思考并交流如何制作出更多雪花飘落的效果,通过交流,学生集思广益,发散了思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难点。

3、利用专题站,让学生的学习更自主、自主创作的兴趣更浓厚

在对动画有了一定思路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利用专题站制作动画,这样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尽量照顾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们共同参与,合作学习,在扎实所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个性思维,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4、媒体设计思路

专题站是本课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里面提供了动画所需素材以及多个雪花飘落的不同制作方法的演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习,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们共同参与,合作学习,自主创作,从而达到教学目标。通过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极域),让学生欣赏作品以及评价作品,充分地培养其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和欣赏,让学生学会创作美。

1、打开极域电子教室

2、专题站、桌面飘雪程序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同学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每个季节都有值得我们喜欢的地方,比如:春天万物的萌发,夏天阳光的灿烂,秋天果实的收获,冬天漫天的飘雪,这些都是我们喜欢的,今天老师就送给你们一样和冬雪有关的礼物,想看吗?请双击打开桌面上的礼物。(桌面飘雪)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

3、其实在前几天咱们这里也下了场雪,漫天飘雪,的确很美,这节课咱们就一起用flash来制作一个下雪的动画场景,先请大家把礼物这个窗口关掉。好,让我们共同走进我们的专题站——下雪了(出示课题)。

二、教师点拨指导、学生交流讨论

1、网站的首页就有一个用flash制作的作品,描绘的是下雪了,雪花在天空中飞舞,远处的山峦披上了白色的外衣,小雪人高兴地站在雪地里??漂亮吧?想做吗?做之前要回答我们的老朋友丹尼的几个问题。要仔细听。

2、丹尼的问题:

[在这个动画中需要制作什么动作呢?(雪花飘落)]

3、你们会做一片雪花飘落吗?下面就请大家试着制作一片雪花飘落,看看谁制作的雪花最先飘起来。

4、做后由一名同学演示。

5、教师小结:大家做得不错,在做的时候用了什么知识呢?(引导线)对,做一片雪花飘落和我们前两节课做海上日出方法相似,需要用到引导线制作。

讨论出制作雪花飘落的不同方法:

(1)添加更多图层,分别制作。(一层做一个雪花沿引导线运动,有多少个雪花就做多少个引导线)

(2)将一片雪花飘落做成元件,然后多次拖动元件到场景。

(3)从场景里直接做一片雪花飘落,再编辑雪花元件,添加多个雪花。 (说明:前两种方法通过大家的讨论基本能说出来,如果第三种方法,也就是课本上的方法,说不出来就由教师演示说明。)

6、教师总结并提出要求。

同学们,制作雪花飘落,方法有多种,可以选择你认为简单或你喜欢的方法操作,但无论用哪种方法制作都要经过不断的调试,才能更完美。

下面就请大家在专题站的帮助下来制作这样一个下雪的动画场景,网站中的“设计一点通”告诉你制作的总体思路,如果你在制作中遇到困难就进入“友情提示”,里面有制作的方法及演示,能为你提供帮助,“图片资源”里为大家准备了所需的素材,不要忘记:课本也是你们的学习工具,老师和其他同学都是你的帮手。好,大胆操作吧!

三、学生通过专题站探索学习、自主创作

1、学生学习制作。

2、展示作品,交流如何制作的。

教师:先停下来,做完的同学谁能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说说你认为他做的怎么样。(学生、教师评议)

4、没做完的同学继续做完,完成的同学可以浏览专题网站中的其他栏目或者帮助其他同学完成作品。

5、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完了,你们想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吗,请大家测试自己的影片,把动画展示给同学们, 你们可以下位随意浏览,然后选出喜欢的作品。

6、谁来说说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已经较好的完成了任务,在学习中大家能够努力探索,部分同学们的作品比较有创意,很好。个别同学雪花的紧密、大小和背景的位置等还需要再进一步调整。

下面咱们轻松一下,玩个小游戏:比眼力找不同,看谁找得快,找得准。哪幅图更好些?那下节课咱们就来继续完善动画并制作雪人眨眼睛,课下留个小作业,思考如何制作雪人眨眼睛。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六

1. 能根据注释读懂诗句,了解诗歌的大意。

2.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背诵《观书有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赞美书的名言警句。

学生:课前查阅《观书有感》的资料及朱熹和狄金森的简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介绍作者,引入课文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喜欢读书,他们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对书的赞美。今天我们将一同领略古诗和现代诗的'不同魅力。一首是——(生)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一首是——(生)美国女作家狄金森的《神奇的书》。

二、 初读解词义,诗句脉络清

1. 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 抽读正音。注意“亩”“徘徊”“渠”的读音。

3. 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运用工具书、诵读、联系上下诗句、看注释等)。

4. 运用喜欢的方法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先小组再全班汇报。师生重点交流“鉴”“徘徊”“渠”等字词。

5.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一鉴开:像一面打开的镜子。(比喻)

徘徊:来回移动。(动作理解)

渠:它,水塘。

清如许:如此清澈。

6.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7.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哪些景物。(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三、设疑品诗句,寓意跃纸上

2.发挥想象,理解释疑。诗人身处何地?在做什么?(当时诗人在读书,有一个地方看不明白,看到了池塘边的景色后恍然大悟,就写下了《观书有感》这首诗。)看到了什么景色?(看到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天光和云影倒映在水面上,在水中闪耀浮动。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所以池塘里的水才这么清。)恍然大悟,悟到了什么?(诗人是想说明一个道理,要想知识渊博,就必须多读书。要像源头活水不断充实。)

四、 想象促朗读,寄情于诗间

1.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一遍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学生结合对诗的理解复述。

3. 师:让我们边想着这美丽的景象,边吟诵这首诗。

五、 话锋一扭转,现代话神奇一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美的境界和读书融合,让我们再去感受书的神奇。

1. 初读课文,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

2. 自主交流,体会书的神奇,谈一谈你对每一小节诗的理解。

3. 激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4. 有感情地朗读。

六、 对比诗中意,悟出真道理

1. 谈谈学了这两首诗的感受。

2. 有感情地朗读。

3. 背诵《观书有感》。

附:板书设计诗两首观书有感神奇的书

宋朱熹美狄金森

共同点:写书

不同点:前者古诗,后者现代诗,各自感受也不尽相同。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七

旱台中心学校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总结 旱台中心学校开展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以来,广大教师十分重视、纷纷响应,共收到各科教学设计60余篇。我们欣喜地发现无论是语文、数学教学设计,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设计,均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说明近几年来我中心学校教师队伍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长足发展,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收到广大教师的教学设计之后,教务处非常重视,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的运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评阅,并收集整理。 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在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此我们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的运用等方面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只有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过程,也才能使教学实践活动更为有效。新课程改变了过去过于重视知识目标的做法,强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绝大多数教学设计中,老师们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角度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这说明老师们的经验观也已发生变化,由培养掌握大量知识的人才转变为培养在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知识目标,大家设计时基本上能做到得心应手,对于知识的各个层次(如知道、了解、理解、掌握等)掌握得也十分恰当。但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总体感觉较为空洞,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例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多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教育”等描述。这些目标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到哪一节课似乎也都说得过去,当然也就无法体现某部分内容的特色。

事实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知识目标,由于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设计时也比较容易确定。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则与老师们所采用的教学过程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先制定初步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对目标进行修正,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更为完善,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各位老师考虑的重点。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在此部分的设计均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有些老师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充分体现了老师们的创造能力。综合分析来稿,可以发现大家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等。我们对教学过程设计中师生活动的时间进行了粗略估计,发现大约有50%左右的时间被用于学生活动。

(2)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许多老师遵循科学探究的思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进而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或调查研究方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践,在学生获取相应资料后,再对资料进入深入分析,获得相应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采用这种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利发展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 多媒体的应用

从收集教学设计来看,几乎所有老师都使用了多媒体,在有些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多媒体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甚至有代替其他呈现方式的趋势。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用幻灯片呈现有关资料

在教学设计中,有许多老师将资料用多媒体进行呈现,主要有阅读材料、例题、讨论纲要、习题等。采用这种呈现方式,可以减少老师阅读以及学生记录的时间,从而能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等活动,更有利于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

(2)用幻灯片代替板书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值得进行推广。但是,对于不少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呈现板书的做法,我们不太支持。因为板书不仅可以反映课堂教学的重点及核心,可以反映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整体的印象,也有利于进行课堂总结。若用多媒体代替,由于内容分散于各个幻灯片之中,且幻灯片的内容经常变化,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学习内容,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课堂学习已经结束,但学生却无法回忆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尤其要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多媒体只是促进教学的一种工具,它的使用必须为教学过程服务,必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不可为了体现现代技术的优势而过度使用,更不可完全取代板书等重要呈现方式。

总之,通过组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多数老师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对于我们在总结中提到的一些观点,若大家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给予适当的思考,应该可以使大家的设计更为完善,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附加:

观目标中,多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教育”等描述。这些目标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到哪一节课似乎也都说得过去,当然也就无法体现某部分内容的特色。

2、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值得进行推广。但是,对于不少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呈现板书的做法,我们不太支持。因为板书不仅可以反映课堂教学的重点及核心,可以反映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整体的印象,也有利于进行课堂总结。若用多媒体代替,由于内容分散于各个幻灯片之中,且幻灯片的内容经常变化,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学习内容,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课堂学习已经结束,但学生却无法回忆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学校开展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以来,广大教师十分重视、纷纷响应,共收到各科教学设计40余篇。我们欣喜地发现无论是语文、数学教学设计,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设计,均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说明近几年来我中心学校教师队伍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长足发展,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收到广大教师的教学设计之后,教务处非常重视,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的运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评阅,并收集整理。 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在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此我们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的运用等方面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只有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过程,也才能使教学实践活动更为有效。新课程改变了过去过于重视知识目标的做法,强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绝大多数教学设计中,老师们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角度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这说明老师们的经验观也已发生变化,由培养掌握大量知识的人才转变为培养在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知识目标,大家设计时基本上能做到得心应手,对于知识的各个层次(如知道、了解、理解、掌握等)掌握得也十分恰当。但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总体感觉较为空洞,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例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多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教育”等描述。这些目标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到哪一节课似乎也都说得过去,当然也就无法体现某部分内容的特色。

事实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知识目标,由于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设计时也比较容易确定。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则与老师们所采用的教学过程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先制定初步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对目标进行修正,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更为完善,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各位老师考虑的重点。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在此部分的设计均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有些老师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充分体现了老师们的创造能力。综合分析来稿,可以发现大家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大家普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主要体现为学生活动的大量增加,增加学生的讨论活动、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等。我们对教学过程设计中师生活动的时间进行了粗略估计,发现大约有50%左右的时间被用于学生活动。

(2)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许多老师遵循科学探究的思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进而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或调查研究方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践,在学生获取相应资料后,再对资料进入深入分析,获得相应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采用这种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利发展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 多媒体的应用

从收集教学设计来看,几乎所有老师都使用了多媒体,在有些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多媒体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甚至有代替其他呈现方式的趋势。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用幻灯片呈现有关资料

在教学设计中,有许多老师将资料用多媒体进行呈现,主要有阅读材料、例题、讨论纲要、习题等。采用这种呈现方式,可以减少老师阅读以及学生记录的时间,从而能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等活动,更有利于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

(2)用幻灯片代替板书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值得进行推广。但是,对于不少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呈现板书的做法,我们不太支持。因为板书不仅可以反映课堂教学的重点及核心,可以反映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整体的印象,也有利于进行课堂总结。若用多媒体代替,由于内容分散于各个幻灯片之中,且幻灯片的内容经常变化,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学习内容,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课堂学习已经结束,但学生却无法回忆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尤其要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多媒体只是促进教学的一种工具,它的使用必须为教学过程服务,必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不可为了体现现代技术的优势而过度使用,更不可完全取代板书等重要呈现方式。

总之,通过组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多数老师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对于我们在总结中提到的一些观点,若大家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给予适当的思考,应该可以使大家的设计更为完善,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自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和《化学教学》编辑部开展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以来,广大老师十分重视、纷纷响应。编辑部收到来自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征文200余篇。我们欣喜地发现:这次来稿的范围之广、质量之高是编辑部举办的数次活动中最好的一次。无论是新课程实验区的教师,还是其他地区的教师,在征文中均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说明近几年来我国中学化学教师队伍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长足发展,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收到广大教师的征文之后,编辑部非常重视,组织专家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实验设计及信息技术的使等多个角度对论文进行了评阅,评出了各类奖项,并专门发行增刊刊登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品,以飨广大读者。

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化学新课程,以便在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此我们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实验设计、信息技术的使用等方面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只有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过程,也才能使教学实践活动更为有效。新课程改变了过去过于重视知识目标的做法,强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绝大多数征文中,老师们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角度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这说明老师们的经验观也已发生变化,由培养掌握大量知识的人才转变为培养在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知识目标,大家设计时基本上能做到得心应手,对于知识的各个层次(如知道、了解、理解、掌握等)掌握得也十分恰当。但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总体感觉较为空洞,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例如,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等类似的描述多次出现。再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多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教育”等描述。这些目标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到哪一节课似乎也都说得过去,当然也就无法体现某部分内容的特色。

事实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知识目标,由于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设计时也比较容易确定。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则与老师们所采用的教学过程有很大关系。例如,对于同一知识内容,若通过实验活动来实现,就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能力等;若通过提供资料的形式来实现,其目标也就变成了发展学生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先制定初步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对目标进行修正,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更为完善,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各位老师考虑的重点。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在此部分的设计均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有些老师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充分体现了老师们的创造能力。综合分析来稿,可以发现大家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大家普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主要体现为学生活动的大量增加,如改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增加学生的讨论活动、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等。我们对教学过程设计中师生活动的时间进行了粗略估计,发现大约有70%左右的时间被用于学生活动。

(2)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许多老师遵循科学探究的思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进而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或调查研究方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践,在学生获取相应资料后,再对资料进入深入分析,获得相应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采用这种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利发展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体现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们普遍注重体现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为在帮助学生获取相应知识的同时,介绍该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促使学生明白化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当然,老师们对于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也十分关注,通过对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等的介绍,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的意识。

(4)突出化学史的作用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化学史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时补充与此有关的历史资料,更有老师按照化学发展的历史来设计教学过程。例如一位老师在设计苯的教学方案的时候,首先介绍苯是如何发现的,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当时对苯的实验来确定苯的分子式,进而提出关于苯的结构的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凯库勒确定苯分子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苯的环状结构。

老师能否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遗憾的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很少看到这些设计。也就是说,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中缺少对学生活动可能出现的情况的判断,也缺少对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再如,有些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引入了大量的体现化学与社会联系以及化学史的资料,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介绍这些资料,很少引导学生去分析,使得这些资料就像课堂教学的“补丁”,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促进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冲淡对主要内容的学习,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需要对影响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作比较全面的思考。我们应突出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地位,但绝对不能弱化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以及在学生活动出现困难时作出恰当的引导;既要注重精选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又要注意将学习资料有效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既能通过资料认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又能通过资料来更好地学习科学的知识,获取科学的方法,发展科学的态度。

3. 实验设计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化学实验在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们对这句话的认识应该说非常深刻,最主要的体现是在教学设计中实验活动的大量增加,不仅完成教材中所规定的实验,还补充了大量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的实验。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八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迎来了设计素描课,迎来了我们的王老师。王老师在保存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思想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艺术设计与表现能力,并教导我们艺术作品必须有思想,有内涵,有冲击力,画面完整。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工业设计这一专业的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对设计素描的训练,深有感触。

首先我们开始的是对结构素描的训练,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化了我对素描的理解。它包含了多种对比,教会我学会去观察。例如整体地观察,概括地看,联系地看…….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全面地去观察物体,更具体理解物体的结构。

从最简单的几何体,通过观察与思考可以切割成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几何体,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几何体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塑造形象,这样会更加准确,而且进一步将复杂的物体的组成部分的比例量出来,这样物体会更规范。我们便会对所画的几何体的理解更深刻。设计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同是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画素描是通过“再现”对象的具象描绘来反映意识形态的创作;而设计素描是“再造”,是通过计划和想象而进行的审美创造。绘画素描强调画面的整体性,要求大脑对客观对象进行判断、分析以达到对象与表现结果的一致性。设计素描则强调将收集、贮存的“局部”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后组合成新的整体的造型活动。绘画素描着重于对所绘内容的表现效果以传达对现实的感受,过多地投入了作者的情感因素和展示情怀;设计素描是以绘画素描为基础利用其绘画规律并借助于其表现手段来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设计意图,着重于对物形及设计思想的结合来使“观众”产生新的感受。设计素描的画面内容不是对生活的“模仿”而是依据作者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和头脑中不同的理念综合形成画面的形象处理。依据画面自身构成因素与作者的构成理念相结合而进行的一种艺术处理。设计素描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所有的学习内容与研究都是为将来的设计提供基本的方式方法及制作手段的拓展来进行的。让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作时不墨守陈规自由创作出新颖独特、美观的作品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素描基础较为扎实地学生在进行设计创意训练时,能够较好地、生动地、艺术地表现设计意图;而素描基础不是太扎实地学生就不能很有效地将自己的创意有效地表达出来,这就说明传统绘画素描的观察、分析客观物象的思维方法,手与脑的协调性上,对画面的控制能力和审美意识还是起着一定的作用。这就说明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观察方式、表现形式等方面,既对传统素描予以继承,同时又有别于传统素描。设计素描侧重于全方位的观察,包括平面形观察、立体观察、横断面(剖面)观察以及运动观察,并且强调从结构到材质,借助理性思维能力创造新造型的技能表达。传统素描提倡“看”,设计素描强调“用”。目的的不同造成了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我们学的是工业设计,现在我们在设计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作品形式的空间感差,二是作品缺乏想象力。两个问题都影响到作品的深度和质量,两者的病根都源自素描基础的训练和认识不足。

其作品必然是平板的,不可能具有深度感和运动感。我们目前的状况正是这样,专业学生或者说专业教师对素描和所谓“平面设计”有误解,他们只热忠于从事相对简单的平面变形,很少能创作出具有空间难度的设计作品,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没有真正解决素描的透视问题。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九

通过学校组织的优秀教案学习活动,我有幸观看了我校三位老师的优秀教案,认真阅读了各位老师书写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对于今后自己教案的书写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自身备课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这些优秀的教案,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态度认真,能够始终如一地对待教案的本身。封面设计风格独特,有的还配上了精致的简笔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文字书写、简笔画等教师应该具备的其他基本功。教师只有在基本功扎实,态度认真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准备。

二、优秀教案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体现了理论与现实的密切关联,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把生活跟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体现出这一点,在教案中更应该体现出这一点。

1、要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2、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重点突出,详细讲解;

3、强调讲课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说、多议、多练、多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都能在教案上有所体现,把课堂能够新生成的东西都能在课前预设到,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学生。

三、老师的教案课后反思很认真,也很真实,有的甚至在整个单元复习授课后还进行了单元整体反思,结合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指出教学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同时提出了如何改进的设想。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授课有个自我反省和提高,而且对整个单元的总体有所回顾,对今后教学做了更有效的延伸与拓展。我们每位教师如果都能这样进行整体性反思,必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能够写好教案,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充分显示了教师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好的态度更决定了一切。今后,我还需要向这些优秀教案学习,使自己在写作教案过程中提高、成长。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十

这段时间,我参加了《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教学设计课例研修活动。通过第一阶段“三次修改教学设计”的研修,我觉得自己有两点感触、一点疑惑和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重新认识课例研修。

通过对“课例研修”的学习和实践,我明白了什么是“课例研修”,也逐渐领悟到“课例研修”的意义。“课例研修”是一种重要的行动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进行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探索有效教学的成因,探寻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三优化”“三统一”的实践策略。使我逐渐认识到:课例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研究形式,她的价值并不是让我们去探寻普遍规律的教育认识,而是在此过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让我们的教学更加优化,而且把教师作为研究的主导者,教师在反复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自主、创新精神,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有力地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认识、课标的解读、备课能力。

二、转变教学设计观念。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有效地设计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教学内容分析要关注数学本质,整体把握数学内容,将数学学通学透,数学才会更简单。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多给学生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数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既包括对一节课的设计,也包括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关注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注重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三、疑惑。

四、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设计同样离不开实践,实践才能检验结果成败。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三次设计如果从一开始就用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反思设计,修改设计,再实践,在反思修改,才能使自己的设计更符合学情,达到有效的目的,这才是最优化的教学设计。

这学期我有幸研修培训,我深刻感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让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的好老师。通过这次培训,我更明确了做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理想,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更感受了不同风格名师的风采,他们深刻、睿智、幽默的言谈不时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悟,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这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同时,欣赏导师们精彩的简报,阅读学友们优秀的文章,思考大家发起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是受益非浅。整个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 同时又仿佛是一剂“兴奋剂”,给了我无限的工作激情和留下了太多的思索!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体会:

一、践行师德规范,展现人格魅力。

帮助;当课堂秩序混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该就教学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反思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原谅他,帮他找出原因,促使他按时完成,使孩子充分体验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耐心一点,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去跟孩子交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能达到我们育人的目的。我们体验到,教师只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工夫,当好人师,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切为了学生”。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什么呢?来自渊博的学识、精彩的课堂,就像韩老师说的教师上课要有激情,幽默生动,教学设计要精巧别致,语言要抑扬顿挫、有感染力。在这方面我感触颇深,我的课堂教学也有缺陷,有时上课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非常的死板。我缺乏的正是韩老师讲的这些,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与学生的交流碰撞,老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启迪学生智慧,展开互动研讨,开发创新思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格是教师的最高学位,“无德何以为师”真是至理名言。

《向胜峰教学设计研修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十一

这学期就在20xx年的腊月里结束了,迎面而来的是中国人盼望许久的中国奥运年,在这新旧交替的日子里,中国人习惯回顾上一年的风风雨雨,描绘来年的无限风景;在这新旧交替的日子里,我总感觉20xx年是不断给予感动的一年,这一年里我将经历与我相密切联系的两件大事:一是高三20xx年高考,这件事是我的主要工作,我担任高三的历史教学,我要负责任;二是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登场,这是中国人百年期望的大事,身为中国公民的我必须关注。这些是多么激励人的事啊!有了前进的热情,自然不能缺失经验教训作为前进的指明灯。

教学,乃教与学,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师与生的交流,这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专业。我认为艺术创造过程更多的是个人的才与情的显现和表达,是人与物或与自己的交流,而教与学是双向的、互动的,是活生生的人与人的交流,蕴涵太多的变数。所以教学更需要专业的驾驭能力,这里的专业可是有两层意思,一是知识的专业,二是交流的专业。知识的专业,教师需要有一个自成体系的学识,有了这个体系方有可能让自己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最好能通某个领域的历史,像政治史、经济史、文学史、民族史、国别史、国际关系史等等。有了这个体系,你的知识智慧将源源不断。交流的专业,就是要知道和娴熟运用与活人进行沟通或引导活人成长的规律和技能,如果不懂得这个的话,教与学都不能真正实现,我们知道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有满腹经纶者因为不懂与别人交流的规律和技能导致误人子弟的事,那可是遗憾的事、可悲的事。这是我本学期来对教与学的又一次思考和心得,是我进一步前行的理论支持。在教学技能成长方面,我常常与同一个教研组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和请教,走进这些老师的课堂,认真听每一堂课,欣赏这些老师的教学亮点。积极并且认真参与各种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和学科竞赛,在活动中思考自己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以别人为镜为师。在这个过程里我不断感到教学工作给我的推动力,只有自己不停地探求才能保证教学的新鲜活力。在我的课堂上,我坚持我的课堂我引导。针对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班级特点,首先我引导学生养成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方法。其次,指导学生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历史的能力。第三,保证课堂有序、宽松、和谐。第四,注意课堂上学生的有效反应。第五,多与学生谈论历史与现实,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并不是闲谈无用的知识。课堂是师生交流和教学的主要时段,一定要做到有效。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单元检测方面,我力求做到这几点:

一、课后作业能巩固课堂所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适当延伸,例如:课后作业:如果你是唐朝的商人,请介绍你一天的经商故事。要求把唐朝的商业元素都用在故事里。

二、单元检测能测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十二

总结一:

为了促进我校教学工作的规范,深化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本学期教务处对任课老师的教案进行了检查。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班级实际,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并书写在自己的教案本上,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

所写的课时教案目标突出,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一定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2.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内容规范、项目齐全、重难点突出,还体现了学习方法,学习形式多样性,课后练习具有实效性的特点。

3.多数老师不仅能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教科目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还能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教学。

4.一年级三位语文老师的教案都分拼音、课文两本,体现启蒙特色;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的教案体现注重写字的指导,高年级的语文老师的教案注重词句、阅读的训练;xx等老师的教案图文并茂;xx等老师的教案在重要、特殊的地方用红笔标记;文等英语老师的教案几乎全英文;xx等老师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案备写中能看到课件、图片、动画等字眼。

等年轻教师的教案详细,xxx等老教师的教案也详实。

6.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部分老师课后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方法,能及时写在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好,使下次备课更加完美,较有效地达到了反思的目的。

如,黄老师写的《9.欢庆》一课的教学反思:“学生对本课的生字掌握的.不够好,这几个字:"旗、洁、祖"错得较多,下节课要加强纠正指导。

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有的老师有时文字书写比较潦草,建议今后在书写上尽量用正楷字,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2.教学流程设计时最好能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课题研究等。

3.老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理解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教学设计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5.教学过程中尽量增加一些利于实际教学操作的有趣味性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这点应该引起全体老师的重视,。

6.教学反思要避免粗浅、形式化,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写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写出改进措施及从中受到的启发或启迪,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

7、尽量少照抄教案书籍,备课时多备教材,备学生,努力将课程标准、教材研究和学生实际结合,以求得教学时能达到最佳效果。

8、新授课的备课重要,建议加强对练习课和试卷讲评课的备课上课的探讨。

以上是我校教案检查的大体情况。

教案反映老师的教学态度,希望在大家不断钻研教学的同时,认真编写教案。

总结二: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功在课前,效在课上

(一)抓住备课,满盘皆活

1、备课质量影响课堂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向45分钟要质量。

而上好课,首要是备好课,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正所谓抓住备课,满盘皆活。

所以应在备课、优化课堂设计上下苦功,课前勤一点,课上“懒”一点,总体上会用较少的劳动投入取得较大的教学效果。

2、备课是专业成长之桥

备课中,教学设计能力既是一种综合教学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

备课是一种学习、提升和修炼的过程,是一种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抒发情感的过程,它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

3、优化备课是最现实的校本研修

备课、说课、听课、上公开课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也是教研的精华。

尤其是备课,它无须加重我们的负担,它是教研,也是工作。

使我们做中研,研中做,相得益彰。

(二)备课做到“二备”

1、研读教材

备课除按常规要求之外,在备知识时,要抓住四点,即新知识点,新旧知识连接点、兴奋点、创新点。

这四“点”,在备课时要有预见、有对策。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验证、修改、总结和积累。

长此以往,备课就会越来越细、越来越精,心中越有数,上课时就能做到轻车熟路。

研读教材不可简单地泛泛而读,应边读、边想、边画、边问、边记,把读、想、画、问结合起来。

钻研揭示语和旁注,它既是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教材、突出重点、发散难点的教法指导,又是启发学生分析思考掌握知识要领的学法指导。

2、超越文本

使用好教参:课程标准、教材、教参是教学中的三件法宝,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

借鉴好报刊:各具特色的教学报刊很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资料的可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很强,是我们备课和业务进修的“活水”。

活用好经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大都是来自于教学一线,不仅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更主要是这些经验针对性强、操作性强。

(三)教学设计

当前,许多教师的教学仍然是“涛声依旧”,与其说课堂没有突破,不如说没有教学设计上的突破,教学设计是教师练功的平台,是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之桥。

教学设计应体现:

1、规划性。

课堂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做一个规划。

如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

2、前瞻性。

在做教学总体设计时,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的行为可能引起学生的反应,依据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借助于想象拟出操作蓝图。

3、创造性。

教学设计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去设计独特的具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优化教学目标与内容

备课第一位的是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如果说教学内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那么教学目标则决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

仅仅知道教学内容,而不清楚教学目标,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千重要,万重要,理解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理解教材就没法。

要搞好教学首先要注重吃透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教什么?”“选什么?”“教什么最好?”“主题是什么?”“教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方法?”、教材离学生越近发挥作用越好。

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关键的是要能把课堂激活;怎样才能把课堂教学激活,重要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在备课中对课程资源的巧妙开发和利用。

所以要备好课除了要研读教材外,还要根据教材去找素材。

当然,素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准备了很多内容,不能一下子都塞给学生,素材需要进行梳理取舍加工整合。

只有素材根据自己的语言或者教学风格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扬弃,整合才有效。

在讲课时力求把握特点,突出重点,克服弱点,让学生获得真知。

对教材的把握应明确四度:“宽度、深度、难度、温度”。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巧妙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简与繁、易与难、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决定一节课的成与败。

当前我们在备课中的教学设计是不容乐观的,甚至是令人堪忧的。

我们普遍不重视教学设计,即使有些教师重视教学设计,也不得法。

(6)个性化编写教案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正确对待传统教学方法好的经验:(1)注意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2)要系统化传授知识,精心处理重难点;(3)运用边讲边问启发学生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4)精心组织练习,小步快进,当堂反馈校正,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存在问题:(1)习惯从概念出发,而不是从问题出发,注意结论和识忆,而忽视对知识发生过程和思维方法的探究;(2)过分强调教师主宰作用,基本上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缺乏对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的尊重与关怀;(3)未注意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动手实验与学生已有的认识经验紧密联系。

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态度就是要扬其长、避其短,这是选择教学方法首先要遵循的原则。

改进教学策略东方不亮西方亮。

当运用一种教学方法难以奏效时,是否想过改变一下思路,换一种教学方式。

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也许会让你的教学活动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而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

这样能出奇制胜,常教常新。

(四)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管理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上课只是布置学习内容及要求,然后严格督促,严格检查,严格验收,及时反馈并提出改正要求,不让一个学生蒙混过关,其结果是,这种简单枯燥的、并不受看好的方式,一学期下来,教学成绩竟比其他教学班高出很多,所学的知识量也比其他班多出好很多。

这里且不说这种方法是不是科学,要不要推广,但是其结果是发人深省的。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十三

由我校中学理科教研中心组织开展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专题试验于正式开题,起动试验,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试验的基本情况。

根据课题组总的计划安排,该课题试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第一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课堂教学中(包括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等)进行小型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并建立起初步的教学模式。

(二)第二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课外进行专题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如怎样联系本地实际确定专题,探索研究的形式和方法。

(三)第三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四)第四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初中物理课内外综合优化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功能和作用。

二、实验的基本做法。

明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形成积极主动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进行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其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确定科学的评价原则和内容。

我们在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时遵循了下列原则:一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二是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三是重视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四是重视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其中最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一一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由于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所以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等都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3.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评价内容的需要,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内容是多元和综合的,那么对应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也应注重多样化,尤其强调过程性评价。实践证明只有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纸笔测试、观察法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全面、有效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综合应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三、实验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意识增强,如有的同学能探究设计家庭合适的提水设备;有的同学能自行设计、改进自家的炉灶,以提高热效率节约燃料等。特别是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课外实践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十四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习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六,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习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走出“静听”,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就像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脉搏的跳动,能够及时预测学生情绪的波动,能够巧妙调整课堂的气氛,把师生的沟通上升为一种艺术。教师的“倾听”,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倾听教师,二是倾听学生。学生倾听的质量是“和谐互动”的重要保证。

七,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平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十五

摘要:通过探究式教学,一是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能根据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需要,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二是提高了教师研究学法的热情和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研究每节课教什么,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三是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没有具有探究精神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的,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积极主动地探究。四是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评价正文:

由我校中学理科教研中心组织开展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专题试验于正式开题,起动试验,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试验的基本情况。

根据课题组总的计划安排,该课题试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第一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课堂教学中(包括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等)进行小型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并建立起初步的教学模式。

(二)第二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课外进行专题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如怎样联系本地实际确定专题,探索研究的形式和方法。

(三)第三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四)第四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初中物理课内外综合优化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功能和作用。

二、实验的基本做法。

(一)明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形成积极主动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进行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其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确定科学的评价原则和内容。

我们在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时遵循了下列原则:一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二是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三是重视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四是重视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其中最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一一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由于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所以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等都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3.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评价内容的需要,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内容是多元和综合的,那么对应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也应注重多样化,尤其强调过程性评价。实践证明只有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纸笔测试、观察法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全面、有效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综合应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三、实验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意识增强,如有的同学能探究设计家庭合适的提水设备;有的同学能自行设计、改进自家的炉灶,以提高热效率节约燃料等。特别是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课外实践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十六

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夯实教师业务能力,督促教师教学创新,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展示教师魅力,提升教师素养,我校开展教师“强基础促创新展魅力提素养”系列活动之现场教学设计竞赛。全体教师参加竞赛活动,共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品德、科学8个学科。

竞赛课题由校教导处统一选定,学校只提供课本,不允许参考任何资料和手机搜索。教学设计要求符合教学实践,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采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自主创新、注重实效。比赛现场,每一位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紧扣新课标要求,根据学段的不同,精心地撰写教学设计。赛后,教导处组织评委进行了教学设计评审,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供老师们分享、学习。不达标的直接重新设计。

在优秀的教学设计中,李秋贤老师的学情分析到位。李曼老师的字词扎实有效。邱晓静老师的朗读指导精确,胡燕老师的作业设计有特色,白小倩老师能从学生自身的心理出发,设计教学环节。王倩老师的导入引人入胜。

这是教师在完全脱离教参书及相关辅导资料下独立完成教学设计的大检验,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大演练,是教师快速专业成长的手段。全面优化和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素养高的教师队伍,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十七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习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习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走出"静听",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就像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脉搏的跳动,能够及时预测学生情绪的波动,能够巧妙调整课堂的气氛,把师生的沟通上升为一种艺术。教师的"倾听",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倾听教师,二是倾听学生。学生倾听的质量是"和谐互动"的重要保证。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平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十八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章,写出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简要说明等)以及完成本节课的课件制作。

选手最后提交教学设计的电子版、课件。文件夹名称为抽签号+姓名+学校,如:1号李白(××中学)。

叶子下面。

包利民。

故乡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些树了。它们就那样站在每一户人家的周围,都是浓荫笼罩,整个村子都隐藏在密密匝匝的绿色之中。那些杨树、榆树还有槐树,已不知生长了多少年,将遒劲的枝丫横伸出来,如一支支有力的臂膀,呵护着一方的水土。

在那树影之下,是矮矮的屋檐,屋檐下,是曾经年轻的父母。干完了一天的农活,父亲坐在树下抽烟,那一点火光很快点亮了满天的星星。母亲却是在一旁洗衣服,仿佛有着洗不完的衣服,那个陈年的大木盆,那双手舞动其中,揉碎了满天的星光月色,揉走了那些美丽的年华,也把对家的一片挚爱,一点点地揉进了岁月之中。

那么多的日子,就在枝枝叶叶间悄然流走。有些人长大了,有些人却老了,走了;不变的,仿佛只有那些树,重复着年年岁岁的秋黄春绿。依然记得儿时,在漫漫的夜里,在母亲的怀抱里,听那些叶子沙沙地响,母亲会说:“起风了,明早会凉!”或者在炎炎的烈日下,躲进那一处阴凉,看着母亲在树下依然挥汗如雨。

多少年过去,当我从那些树的包围中走出,走进钢筋水泥的都市,见惯了钢筋水泥般的无情与冰冷,却没有让心上生起层层的茧。我的心仍在保持着童年的温度,那不是一种软弱或脆弱,就像那些记忆中的树一般,不坚硬却坚韧,不棱角分明却充满生机。这是故乡所给我的传承,那些树就长在我的心里。

如今的家,上不依天,下不着地,再没有了当年踏实的感觉。楼上楼下都有人在生息,心也如悬浮于半空,无依无着。家的周围很难看到一棵像样的树,那些被精心修剪过的,不是真正的树,它们不能恣意生长,只是一种景致,一种生命的畸型。忽然就怀念起高大树木中矮矮的屋檐来,那里所盛装的温暖与眷恋,这个家中永远都不会有。那低矮的屋檐,在我的生命中,高出了万仞的摩天大厦。

有一个夜里,母亲从遥远的家乡打来电话,只为了告诉我,她看了我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明天降温,别忘了多穿衣服。那个寒冷的夜里,感觉到了久违的温暖。忽然觉得,现在的这个家,也是在一片树荫之中。而父亲母亲,就是那两株树,他们的臂膀如树枝般横伸千里,依然为我挡风遮雨,给我呵护。他们的爱就如那些永不疲倦的叶子,风来时沙沙作响给我提醒;落雨时为我挡雨;没有风雨的时候,便为我献上一份清凉。安睡在他们的庇护之中,无烦无忧,好人好梦。

是的,不管十年百年,无论千里万里,我的家都永远在那些叶子底下,在那份爱的温暖之中。生命中亲情的树永远站立,于是有了力量,有了希望,有了无尽的感恩与感谢。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本文按时间顺序以叶子下面父母的爱为线索选取了两个场景:小时候在故乡,长大后在城市。但都体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语言形象生动、隽永含蓄。

1、理清本文线索,领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通过教学,会赏析优美的语言,体会象征的写法。

1、理清本文线索,领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1、赏析优美的语言.

2、能选取朴素的小事来表现人物性格。

一、导入:

由朱自清《背影》导入,让学生回忆,在情感上酝酿。

二、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写了哪两个时段?写了父母亲的什么事?

(父亲在树影下休息,母亲仍在劳作的`场景;写了母亲从农村打电话告诉我天气变凉的事)。

三、再读课文、概括父母特点。

句式:

父母亲是————的人,由——————看出。

四、赏析语言,体会感情。

例:那双手舞动其中,揉碎了满天的星光月色,揉走了那些美丽的年华,也把对家的一片挚爱,一点点地揉进了岁月之中。

(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地写出岁月的流逝,母亲对家的日复一日地辛劳付出与关爱。)。

1、那些杨树、榆树还有槐树,已不知生长了多少年,将遒劲的枝丫横伸出来,如一支支有力的臂膀,呵护着一方的水土。

2、在母亲的怀抱里,听那些叶子沙沙地响,母亲会说:“起风了,明早会凉!”或者在炎炎的烈日下,躲进那一处阴凉,看着母亲在树下依然挥汗如雨。

3、而父亲母亲,就是那两株树,他们的臂膀如树枝般横伸千里,依然为我挡风遮雨,给我呵护。他们的爱就如那些永不疲倦的叶子,风来时沙沙作响给我提醒;落雨时为我挡雨;没有风雨的时候,便为我献上一份清凉。

五、读出作者对父母的感情,对城市、农村的态度。

对父母的感恩与感谢,

对农村生活的怀念。

对城市生活的含蓄的否定。

六、读出自己。

写表现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一个片段。

七、总结归纳。

1、象征手法,“叶子下面”象征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2、通过细节表现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爱。

3、以父母的爱为线索写了“小时候”“如今”两个时段,清晰明了。

1、《乡愁》。

2、《台阶》。

九、作业。

1、摘抄优美语句。

2、读上述两篇文章,简要写写感受。

设计简要说明。

1、旨在培养学生能体会父母的辛劳、关爱,从而学会感恩。

2、希望本课的语言、选材能给学生启发,进而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十九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二十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习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六,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习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走出"静听",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就像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脉搏的跳动,能够及时预测学生情绪的波动,能够巧妙调整课堂的气氛,把师生的沟通上升为一种艺术。教师的"倾听",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倾听教师,二是倾听学生。学生倾听的质量是"和谐互动"的重要保证。

七,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平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2023年教学设计总结(模板21篇)篇二十一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记关于教学工作的讲话。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相关范文推荐

    最热参观木垒县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20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以下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河南博物院是我国现有重要的文物收藏基

    最优自愿到校申请书(通用17篇)

    写更多申请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调整,以确保自己的申请符合最新的要求和趋势。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领域和申请对象,

    最新保育员个人计划(汇总18篇)

    范文范本可以引发我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语言风格和文体形式。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那作为保育员

    最热大学社团活动总结(汇总20篇)

    在活动总结中,我们可以分享和交流活动的感受和体会,增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活动总结】参加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我很想写一篇活动总结来回顾和总结

    专业倾听学生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得到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康复进修心得体会一句话范文(19篇)

    心得体会是整理和归纳自己在某个领域中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下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好例子,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

    热门老年体验服的心得体会(汇总12篇)

    3.心得体会是对自身经验和感受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接下来是一些行业内的专家对于某个问题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验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最新上门医疗协议书范文(13篇)

    合同协议的签署具有法律效力,各方必须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查看以下合同协议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合同的约束力和法律效力。为保证广大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享受城

    最优医务人员监察法的心得体会大全(13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概括和总结使得文字更加简明扼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心得体会,小编整理了一些典型的范文供参考。随着新冠肺炎疫

    精选确保监管安全心得体会范文(20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自我思考和总结的方式,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找到自己的优缺点。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思路和灵感。监狱的安全是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