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大全(12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文锋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各种教育活动的一种规划书面材料。教学计划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安排和控制的材料,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大全(12篇)篇一

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把道德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上,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生活中资源,将生活中的素材整合为教学资源,才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打造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理念。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3、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照课程要求,安排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我们一起长大”、“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我喜欢的学校”四个主题。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大全(12篇)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指导,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为主,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意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使孩子们形成开朗自信大方宽容有爱心,有理想,有目标的合格小学生。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浅显的认识,养成了的好的习惯,社会生活范围的,认识社会和品德的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学生乐于本课程的学习,能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发展自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道德判别能力,为成长为具备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懂得规则、法律社会公共生活的意义。

3、尝试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的判断和选择。

4、学生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方法:

1、把握课程,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多种教学活动,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学生已经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有机起来,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大全(12篇)篇三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本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去感受、体验理解家人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爱;学校老师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无私的爱;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给予的关爱。由于现阶段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只知道受爱,不知道爱人,在家不知道爱父母,在学校不知道爱老师和同学,在社会上不知道爱他人。因此,本单元努力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不应当只会接受父母的爱,他人的爱,还应当学会爱父母,爱他人。

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本单元的主题思想重在让学生认识自己,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有不同,意识到自己和同学在班级中有不同的作用,懂得在与同学和他人的交往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

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的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的观察,认识各行各业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感受到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以及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依存关系,从而树立尊重各行业劳动者的态度,并对他们怀有感激之心。

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

本单元力求让儿童掌握有意义的知识为出发点,改变过去把学知识与儿童生活脱节的状况,让儿童知识技能的掌握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课程中的知识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有用的和有意义的。

“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等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

1 1、家人的爱(第一单元)

1 2活动天地:为家人做事

1 3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1 4活动天地:有话大家说

1 5 3、来自社会的爱

1 6听听老师的心里话

1 7清明节

18 1、不一样的你我他(第二单元)

19我们一起来作画

1 10 2、换个角度想一想

1 11五一国际劳动节

1 12 3、分享快乐

113 1、我们的生活需要谁(第三单元)

14 2、阿姨叔叔辛苦了

1 15端午节

1 16 3、说声谢谢

1 17 1、学看平面图

1 18 2、校外探路

1 19 3、出行的学

1 20期末复习考试

1

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大全(12篇)篇四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有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碰到的道德问题做出准确的判定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朴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详细措施: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大全(12篇)篇五

一、单元目标态度:通过学生对自己优点、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体验,使他们学习如何可观地分析、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力:通过了解、认识自己的体验,培养学生分析、反省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能力,欣赏和尊重别人的能力,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初步懂得怎样爱护、珍惜自己的名誉。知识:通过人事自己的体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活动中初步懂得怎样爱护和珍惜自己的名誉。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认识自己的性格、有事、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建立起自尊、自爱和自信。

三、教学难点: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正确认识自己。

四、单元内容1.认识我自己2.我的兴趣特长3.爱护自己的名誉*4.我在进步。

五、单元课时:14课时。

六、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懂得做人要自尊与自爱,珍惜自己的名誉等,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教学时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生活中的感受、体验为切入点,力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自己、认识自己。

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大全(12篇)篇六

1、《品德与社会》的内容规范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生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这种主题式框架是各国设计综合课时常采用的,也被称为“同心圆扩大”的框架。

2、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将同学的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将形成新的经验作为学习的目标。

3、依照综合主题的方式出现课程内容。为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有机整合各门课程内容的构建思路,内容规范的各局部和各条均不是依照学科体系和知识点出现的。每一条规范中,都尽可能地体现出知识学习,情感态度和行为能力养成融为一体的课程理念。

4、倡议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意义。只有根据具体的同学背景、区域、学校特点和条件,将多种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5、体现以同学为主体的改革思想。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内容规范基本上采用了主体表述的方式,并以行为化的表述出现。

二、教材设计思路。

1、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展开,每一个人都在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中谋求生长和发展,自我、自然和社会在每一个人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三对关系。其核心是儿童,偏重与儿童发展的课程设计则关注儿童的身心特征,设计出的课程符合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充沛贯彻了儿童设计课程的理念。

2、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设计的健康平安地生活,积极愉快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品德与社会是集思品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于一身的课程,这四种教育需要在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中有明确而具体的反映。健康平安地生活偏重反映了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偏重反映了社会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偏重地反映了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三、教学理念和建议。

(一)全面掌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协助同学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丰富同学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同学已有的经验,结合同学实际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起探究学习主题,不时丰富和发展同学的生活经验,使同学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同学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同学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同学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沛的空间。注意引导同学从自身的世界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同学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和时鼓励同学的各种尝试和有发明性的考虑,引导同学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空虚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同学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同学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和时丰富、空虚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实际性和亲近感。

(五)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同学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同学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同学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发明条件让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活动设计。

我在生长:1、开展“把各种有趣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身的感想”等活动。设计自身的学习时间表。2、结合实例,举行把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收入自身的锦囊的活动。3、试着每天把自身的新发现记下来。4、建立自身的学习档案。

我与家庭:1、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辛苦劳累,选择一些自身可以承当的家务劳动,坚持去做。2、学会认识平安标志,维护自身。3、模拟情境,和同学、老师一起演习生活中遇到过危险时应该怎样自护自救。看谁反应快,方法多。4、建立自身的平安卡。

我与同学:1、为自身最要好的朋友和最喜欢的朋友设计小卡片,向他表达你的情谊。2、可以讲述同学们互相关心的事例和自身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学中常出现的磨擦和抵触,设置情景,讨论解决的方法。3、把你和朋友之间难忘的事情记录下来,把你们的纪念物收藏起来,让友情的芳香留在你们的记忆里。

我的家乡:1、想方法解开这些谜,找到这些“看不见的手”,了解他们是怎样工作的。2、协助铅笔和米粒找到“妈妈”,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说说找妈妈的感想。3、家乡的打工者带着技术、资金回来了,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打算,试着说说你的想法。给在外地打工的亲人写一封信。4、采访身边的打工者,写下自身的采访记录。5、寻找身边的做出了一定成果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身制作一张“状元榜”。

我与社会: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去了解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特色食品。2、选择你喜欢的可行的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各民族的服饰特点。3、了解一些民族的保守节日、特别的庆祝方式和来历,把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一起交流。

五、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一)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同学自我评价、同学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本课程倡议的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表示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2、描述性评语。在与同学进行充沛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同学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示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同学巩固进步,修正缺乏,继续努力。

3、同学自评。教师引导和协助同学对自身在学习中的表示与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4、同学互评。同学依据一定的规范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协助同学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5、作品评价。将同学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发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一起进行研讨。

6、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同学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五、教学进度布置。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13.1—3.7。

23.8—3.14。

33.15—3.21。

43.22—3.28。

53.29—4.4。

64.5—4.11。

74.12—4.18。

84.19—4.25。

94.26—5.2。

五.一劳动节。

105.3—5.9。

期中检测。

115.10—5.16。

125.17—5.23。

135.24—5.30。

145.31—6.6。

156.7—6.13。

166.14—6.20。

176.21—6.27。

186.28—7.4。

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大全(12篇)篇七

教学目标:

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通过交流感受家人疼爱、令人难忘的事培养学生对家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家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里有我们最亲的人,师拿出自己全家的合影给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

3·找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亲人?

小结:同学们,家对于我们每一个同学来说是最熟悉的地方,讲起来有说不完的话,你的家,我的家,我们人人都有自己的家。出示课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二)交流感受。

(2)下面让我们共同看一看他们在自己家庭中的感受。

从这些同学的言谈话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家庭,但是他们都时刻感受着家人的疼爱,我想在你们成长过程中也有许许多多同学起来介绍家人疼爱你、令你难忘的事·(先同桌讨论再单个同学起来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里的喜和乐。

2、知道家人操心和烦恼的事。

3、赞美家人的辛勤劳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每个家庭都有许多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我家的故事”。教师出示课题:我家的故事。

二、说一说家庭趣事。

2、学生讲述家庭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三、赞一赞家人的辛勤劳动。

1、教师请一名学生讲述故事“爷爷的一张照片”

2、师:不同的家庭包括不同的家庭成员,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为社会和家庭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3、学生写一篇小作文,赞一赞家人的辛勤劳动,并以他们为荣。

四、幸福家庭的含义。

2、说说你的家庭生活。

五、讨论什么是幸福家庭。

1、学生对“评议角”中的内容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说“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吃的、穿的都不用愁,这样的家庭生活就是幸福、美满吗?”组织辩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孩子认识家庭,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2、知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认识自己的社会关系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3、培养孩子关爱家人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认识自己的家庭,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认识自己的社会关系。难点:懂得家庭中亲属关系的称谓。

教学准备。

图片;学生准备:家庭照片一张;一张画有大树的画。

教学过程。

一、介绍自己的家。

二、画画我的家庭树1、谈话: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个家庭,是你天天生活着的小家庭,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大家庭呢!除了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我们还有许多亲戚!比如我家的亲戚有外婆、等等。那你有哪些亲戚?(指名学生自由说一说)。

2、谈话:看来我们的家庭成员很多,就像一棵大树那么茂盛,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这个大家庭称作“家庭树”了。今天我们说来画画我们的“家庭树”(出示课题)。

学生上演示台展示,并介绍家庭树。请别的学生给他点评一下。

3、同学们,你们来看看我的家庭树是什么样的?

这么多的称谓写在一团了,有点乱。下面我们一起来理一理。你能有什么好方法把他们的关系理出来。(生自由回答)我也有个好主意,我们可以把爸爸这边的亲戚归为一类,妈妈这边的亲戚也归作一类这样是不是很清楚。

(1)师生共同理一理爸爸这方的亲戚,填一填家庭树。(2)小组合作理一理妈妈这边的亲戚。(3)反馈,全班交流。

三、对儿歌,认识亲属称谓。

1、下面老师要进行一个小测验,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把他们的关系搞清楚了。(多媒体出示)。

爸爸的爸爸叫。

伯伯的妻子叫。

爸爸的妈妈叫。

伯伯的孩子叫。

爸爸的兄弟叫。

姑姑的丈夫叫。

爸爸的姐姐叫。

·姑姑的孩子叫。

·(1)师生合作:谁愿意接受我的挑战?师: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生:爸爸的爸爸叫爷爷。(指名同学挑战)(2)同桌间相互考一考(抽几组试一试)2、对儿歌。

这个连起来还可以当儿歌来念。(师示范)。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对儿歌游戏,由一、二组问,三、四组答。(交换)3、你能像刚才一样,把妈妈的这边的亲戚编入儿歌吗?同桌试编,反馈。

妈妈的妈妈叫,妈妈的叫,妈妈的爸爸叫。妈妈的叫。

四、体会家人之间的亲情。

1、用一句话说说爸爸、妈妈的容貌和性格特征。

2、对照照片,说说自己哪部分像妈妈、哪部分像爸爸。

3、用生活小事说说自己的性格哪部分像妈妈、哪部分像爸爸。

4、我们得到父母的遗传,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你最想对父母说句什么话?写一写。

5、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知道其他家庭成员的容貌和性格特征吗?最想对他们说句什么话?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把最想对家人说的当面说一说,也记录下他们最想对你说的话。

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大全(12篇)篇八

本学期我任教三(1)班的品德与社会课,通过了解,三(1)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总会有几个学生顽皮,组织纪律涣散。虽说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但孩子们接受的品德教育和常规教育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学校,这就需要老师能耐心地指导,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和常规教育,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督促学生改正缺点。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将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劳动、手工和活动课程等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它包括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但主导价值是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碰到的道德问题做出准确的判定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朴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讨论和交流,大胆发言。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使用电教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思品教学质量。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第一周我的自画像2课时。

第二周别人眼中的我1课时。

第三周心中有阳光1课时。

第四周温馨的港湾1课时。

第五、六周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1课时。

第七周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1课时。

第七周说说我们的学校1课时。

第八周校园里的发现1课时。

第九周给学校画张“地图1课时。

第九周在学校工作的人们2课时。

第十周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2课时。

第十一周看地图,找家乡2课时。

第十二周家乡的山和水2课时。

第十三周我的家乡变了样2课时。

第十三周家乡明天更美好1课时第十附近我喜欢过年1课时。

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大全(12篇)篇九

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主题,即:“我的家”,“我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我在生活中长大”,“我和规则交朋友”。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尽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第一周 第7页 第二周 第13页

第三周 18页 第四周 22页

第五周 26页 第七周 33页

第八周 37页 第九周 42页

第十周 47页 十一周 54页

十二周 58页 十三周 63页

十四周 69页 十五周 74页

十六周 78页 十七周 83页

十八周 期末复习

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大全(12篇)篇十

一、主题目标:

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2、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二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6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活动三:

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活动一。

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活动二这也是爱。

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第二课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难点: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

3、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1)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2)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课件出示图片:钱是这样赚来得)。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

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3、同桌互说,指名说。(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一)我们可以怎样做。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二)我们是怎样做的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5、教师评价:你很有诚意,老师相信你,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

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3、表彰激励。

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

1)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

2)发“孝敬”章。

四、

总结。

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第三课来自社会的爱。

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

2.教师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

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

4.让学生课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板书:来自社会的爱。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1)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3)展示调查结果: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4)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5)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社会的爱。

(6)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7)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8)看图提问: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9)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

(三)课后拓展。

1.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

2.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

(四)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初步知道自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2.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五)总结: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

第二单元。

第一课不一样的你我他。

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观察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二、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意识到每个人各有特点。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三、教学难点: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四、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一些可以分类的东西。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我的自画像。

一、导入:

古人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生活中的你我他该如何相处?友好相帮呢?

二、画自画像。

1、课前活动。

(1)、每一位学生自主为自己设计和创造一幅“自画像”,不要标出名字、照片或可以被辨识地特征。写上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自己最骄傲的事情以及生活体验等。

(2)、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3)、学生悄悄的将自己的画像交给老师。

2、活动中:(1)、老师进行自画像陈列。(2)学生猜猜画的是谁?(3)、用笔写出名字。(4)、谜底揭晓活动后:

(4)、能否在每位同学的自画像上,找出他们的特征?

小结:教师展示手中的小物品,总结说,花有别样红,人有形形色色,物品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地方,也有闪光点,在一起学习应互相帮助。

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大全(12篇)篇十一

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话说社区”,“生我养我的地方”,“东西南北中”,“人类共同的家园”。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1.初步了解社区的组织机构及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小家和“大家”的互动关系。初步懂得人们的生活规则、国家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生活事例、有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尽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三年级的思品与社会的教学计划大全(12篇)篇十二

探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

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目标。

通过本册教材的教学,使学生知道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的思想感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

创造,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做事要有责任心以及做人要诚实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科。

学、爱集体的好思想,教育学生养成在学习上认真、踏实,不怕困难,在游戏、活动中守规。

则、讲安全,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不欺侮弱小,对外宾热情大方,有礼貌和不乱花钱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0人。本班学生活动性强,所以在纪律方。

面还有待加强教育。总的来说,学生荣誉感较强,对班级的事情较关心。个别同学由于家人的宠爱,遇事斤斤计较,心理素质差,动不动掉眼泪,请家长出马,还须加强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10课,按德育目标分为3个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进行集体生活教育;第二单元是学习更上一层楼;第三单元热爱家乡教育;第四单元家乡的变化。

本册教材是在二年级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知识面的逐步。

扩大,道德认识水平的逐年提高的实际,进一步加强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使他们。

逐步知道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同时,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等方面的教育。

本册教材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及道德认识的特点,课文坚持图文并茂,以。

具体形象,浅显易懂的故事为主体,把思想教育寓于故事之中,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努力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周次课次教学内容备注。

1-----2第一课学会合作。

3------4第二课当意见不一致时。

5------6第三课诚信是金。

7------8第四课我是学习的主人9------10国庆节。

11----12第五课我和好友交朋友。

13----13第六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15-----16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

17-----18第八课说说家乡的故事。

19-----20第九课我的发现与担心。

相关范文推荐

    购买机械合作协议书(优秀18篇)

    合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和付出,只有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达到整体的成功。请大家浏览下面的合作案例,了解一些值得注意的合作经验和教训。联系电话:13507

    心理策划案活动方案范文(16篇)

    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策划方案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和行动方向。以下策划方案范文展示了不同层次和复杂度的策划案例,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为贯彻落实国家22部

    我的榜样小学(汇总13篇)

    写一篇优秀作文,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语言基础,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请大家欣赏一篇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创作的勇气。周子轩是我们班的

    小学生优学生事迹材料(专业18篇)

    事迹材料可以体现个体或集体的价值观、品质和品行,激发他人的学习和进取的动力。以下是一些事迹材料的写作指导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驴和马读后感(汇总14篇)

    读后感是通过书中的情节、人物和作者的写作手法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灵感与启示。最近,我读了高尔

    应急员个人年度总结(实用12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下面的个人总结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人在总结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给我们提

    工程造价造价员求职简历大全(13篇)

    编写个人简历需要我们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地总结,准确地反映出个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技能特长。见下文是一些成功求职者的个人简历样本,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灵感。

    建筑劳务公司承包合同范文(19篇)

    在承包合同中,双方明确规定了工作内容、工期和报酬等重要条款,以确保合同履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如果你对承包合同的格式和内容感到困惑,以下是一些已经经过验证的范文可

    管理岗培训心得体会参考(专业17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浪费的定义在企业中更为广泛,比如返工的浪费,为

    家乡小河初中(通用19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写一篇优秀的作文能够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借助一些优秀作文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写出一篇出色的作文。春天,花草都发出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