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

时间:2023-11-22 作者:MJ笔神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

调研报告的撰写需要注重客观性和中立性,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观点的干扰。以下是一些经典调研报告的摘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调研报告写作的思路和方向。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一

为扎实推进油坊村美好乡村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邱发〔xxx2〕26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油坊”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中心村庄建设为重点,以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二、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家园。

1、生态宜居村庄美。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中心村道路、电力、绿化、供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配套设施应在建房前由建设方按照批准过的规划实施到位,确保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2、兴业富民生活美。农业产业水平大幅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文明和谐乡风美。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基本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群众反响最强烈、事关群众利益最直接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规划先行。注重与宅基地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众兴集镇镇总体规划的充分衔接,强化规划设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落地,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3、注重特色。要结合村组实际精心设计载体,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彰显村庄特色。

4、合力共建。与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整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四、方法步骤。

1、组织领导。为加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抓好统筹协调和服务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工作任务是加强村民与施工企业的沟通协调,主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议事会、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等相关会议,参与村民与施工企业签订的房屋代建协议,推选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等相应工作组织和机构,监督规划执行、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服务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相应组织发挥作用。

2、严格程序。坚持规划先行,制作的规划设计要群众认可,村支两委同意,镇党委政府审核,县规委会审批,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坚持一户一宅。由本村群众申请,村支两委审查,镇政府审核,县政府审批,由村支两委见证农户与施工企业签订代建协议。坚持建管并重。施工企业按照规划设计和代建协议组织安全文明施工,严禁未批先建,严禁建无主房,严禁不按规划施工,严禁外村群众申请建房,严禁小产权房开发。

3、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真正使美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

4、严肃责任。美好乡村建设要充分准备,要有广泛的民意基础,要严格依法依规办事。若存在违法违规建设,将依法查处,并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责任。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二

美丽创建是和美乡村建设的细胞工程,也是全面打造“花满”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根据区委安排,区妇联按照“建设美丽乡村·做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主动作为强化担当,凝聚基层妇女力量全力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引领广大妇女当好美丽实践者,以“小家美”促“乡村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现代化和美乡村。

区妇联先后走访了、等乡镇(街道)的部分村(社区),通过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摸底了解我区乡村开展美丽创建的现状、主要做法,分析梳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总结归纳了几点建议。

一、美丽创建现状。

自开展美丽创建以来,该项工作已在xx个乡镇(xx街道)全面铺开,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方力量一年多的努力,全区“美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美丽创建达标户x户,示范户x户,创建局面已初步形成,“美丽”创建点已经成为“美丽乡村”的风景线,有力地推进了和美乡村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品质。

二、美丽创建存在问题。

对标先进地区的做法与成效,“美丽”创建工作还存在各地推进速度和效果不一等问题,与工作预期还有一定距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宣传发动工作还不够全面深入,宣传载体欠缺,宣传活动较少,宣传发动大部分停留在会议部署上,群众对此项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不高,“党建+”作用不明显,党员、村民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从走访情况看,多数进度落后的乡镇均未对美丽创建进行全面宣传和专项部署,村两委、党员未带头对自家进行环境整治与提档改造。

一方面,相关成员单位没有形成合力抓落实,停留在文件下发、会议动员等层面,对创建工作的调研、指导较少,对创建工作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与小城镇环境整治、精品村秀美村建设等工作缺乏有机结合,农户违章搭建、拆后整改不力现象仍有发生,“六乱”整治、四边三化、门前五包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美丽创建阻力增加。

各地推进速度和效果差距明显,部分乡镇对此重视不够,党委政府主抓力度不够,存在没有召开动员部署会、把工作单单交给妇联干部去做从而抓落实存在难度等情况。对照2019年下发的目标任务,截至x月底,总创建数完成全年计划的%,示范户创建只完成全面计划的%,xx个乡镇(街道)中仅有2个乡镇完成创建进度,另有5个乡镇只完成了全年任务的%左右,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虽然区妇联每月对创建情况开展不定期检查,对创建进度实行定期通报,但受到考核关联力度不大、奖补资金到位较慢等因素影响,使得各乡镇(街道)创建积极性不高、激励性不强,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导致已通过验收的部分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持巩固。

三、美丽创建建议与思考。

一是通过在报刊、发布等平台开设专栏,选登“美丽”优秀图片,宣传美丽知识,讲述美丽故事;二是积极发挥区妇联“婺女之声”微信公众号及婺彩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发布各地动态、典型经验等内容展示“美丽”成效;三是依托村社“妇女之家”,通过入户发放活动宣传资料,led屏显示宣传标语,引导广大妇女主动参与“美丽”创建;四是借助、“督查组”、“”、xx镇妇女网格化志愿者等地方队伍,以编唱“美丽”

三句半。

道情小品和快板等形式,号召广大妇女动手治理自家小环境美化xx大家庭;五是邀请本土的园林专家开展美化培训,既有理论加ppt的讲座,又有到不同类型农户现场示范指导,倡导扮美文明生活理念。

把美丽创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积极构建纵向“联动”、横向“联合”、全线“联通”的工作格局。一是充分发挥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各级妇联组织联动作用,坚持“创建美丽妇联执委先行”,实现“区指导、镇督导、村主导”的纵向“联动”;二是主动整合资源,加强与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等单位部门的对接,定期开展下乡指导检查,立足“花满美化家园”主题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绿化美化创意指导员队伍和专家指导团作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小城镇建设、“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形成“分片联系、分类整治、分层帮扶”的横向“联合”;三是通过协调农村金融机构、电信、邮政、农业、文化等部门给予农户资金信贷、通信优惠、苗木赠送、文化入户等奖励政策,实现“借力借势、互促互进”的全线“联通”。

一是积极组建村级环境巡查队、创建先锋队等队伍,以党员、干部、妇联执委为先锋引领,带头改造房前屋后空地,美化各家小院,提升村居环境,推动形成一人带一宅、一宅带一组、一组带一村的良好格局;二是开展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街道)创评活动,引导家庭和妇女开展内外、沿屋道路清洁、植绿美化,打造沿线美化示范带;三是建立完善目标考核、汇报交流、检查评比、奖惩激励等制度,结合每月通报,及时晾晒各地创建成绩单,对先进者实行适当奖励,对落后者予以通报批评,通过定期分组联片入村实地指导,召开推进会等举措加大推进力度;四是充分发掘村庄个性,打造有景观、有特色、有文化、有做法的“一村一品”美丽样板区块,抓好示范村评比和长效管理机制。

丰富内涵抓提质,

做好美丽创建延伸文章。

一是坚持环境和发展并重,推动美化环境、发展经济、建设乡风文明良性循环,推动发挥妇女作用和促进妇女发展有机结合,把美丽创建与“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绿色家庭、“好家风”家庭等评选活动结合起来,把“环境美”作为评选重要条件,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二是多举措培育乡村美丽经济,启动实施“助力乡村旅游促进巾帼创业三年行动计划”,认定一批巾帼示范民宿、乡村旅游巾帼文明岗,寻找一批乡村旅游业“最美”女主人、培训一批乡村旅游女性从业人员;三是注重人文历史传承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将打造与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文化遗迹相结合,例如xx镇xx村婺派古建筑、xx乡xx村落、xx乡xx村;将打造与家风、家训传承相结合,例如xx乡xx村家风家训特色xx街区、xx镇x村x氏家训,以此丰富美丽创建的文化内涵;同时,将美丽创建与乡村旅游、民宿经营、观光采摘等农旅产业相结合,与访古、休闲、养生等健康产业相结合,做美梯田花海、秀美南山、桂花飘香、茶花争妍等风景线,以此挖掘生态之美,彰显产业之特。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三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安排和县政协工作计划,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县政协主席陈新宏、副主席史衍岭带领部分政协常委、委员,会同有关县直部门和镇街,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访问群众、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视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广大群众的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我县从开始,在继续深化和拓展、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重点培育、示范带动、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力争通过三年的“连片整治、滚动打造”,到20末实现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90%的村庄达到“三化”环境整洁村标准,40%的村庄达到“四好”生态文明乡村标准,10%的村庄达到“五美”美丽乡村标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县在大力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抓好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还同步实施了绿化亮化、路网硬化、村村亮、公共交通、文化惠民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集中打造了4大示范片区,农村环境得到了质的飞跃,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今年,又提出以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示范村建设为引领,提速推进户户通、街街亮、村村净、家家美、处处绿“五个全覆盖”,聚力突破坑塘整治、片区创建、污水处理、集中供暖、广场拓展“五个新突破”,扎实深化“十大创评活动”,不断完善机制、提升标准、强化举措,全面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层次和水平。

(一)、健全组织,落实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了工作的推进机制,成立了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计划,搞好综合协调、督查考核。围绕“五大工程”分别成立五个推进组,每个推进组均由副县级领导干部牵头负责,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好任务分解、工程推进和检查指导。根据任务编制建设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目标,狠抓工作落实。美丽乡村建设,镇街是实施主体,村(居)是创建主体。各镇街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对各级确定重点建设的示范村、重点村,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强工作力量,确保如期完成创建任务。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全县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内容,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考核,作为划拨“以奖代补”资金的重要依据。对未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年度工作任务的镇街、村居,当年度的农村工作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督导检查,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排名、半年观摩、年终总评制度,确保如期完成建设目标和任务。

(二)、规划在先,明晰目标任务。制订出台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金乡县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创评活动”推进“家家美”的实施意见》、《金乡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区(示范村)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金乡县20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20金乡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并且参考浙江省相关市、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组织人员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美丽乡村的建设主题、总体要求、建设格局、建设时序及原则性、指导性的标准。创建镇街、村也对照有关文件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将其他各类专项规划有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创建任务。镇街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详细规划,充分考虑与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各职能部门规划、各专项规划的衔接,明确工作重点、组织保障、实施步骤等,注重沿路、沿河、沿风景区一体规划,突出当地特色。试点村(居)编制美丽乡村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保护村庄生态环境、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塑造村庄风貌特色、提升产业特色为前提,明确每个单体项目的具体安排和规划设计。规划编制完毕后报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规划部门牵头评审。

(三)、落实保障,强化政策支撑。首先,出台了奖补扶持政策。县财政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集中投入,重点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拿出专项奖补资金对美丽乡村建设、大绿化攻坚会战和城乡环卫一体化进行奖补。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政策,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生态文明村通过达标验收后,县财政将按照每个生态文明村6万元的标准予以奖补。各镇街打造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在通过达标验收后,除羊山镇和胡集镇两个示范片区外,县财政将按照每村30万元的标准予以奖补。今年拟安排胡集(大义)、鱼山进行“市级绿化示范镇”创建,凡通过市里验收的县里每镇补助50万元。继续对农村进村道路和村内主要街道每公里21万元、对小街巷每平方米3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其次,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实行整体策划、分口包装,加大了与上级部门的项目对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尤其是省市的“连片治理”、“一事一议”、乡村旅游、改水改厕、城乡环卫一体化等资金。三是强化市场运作。抢抓棚改、治污、河湖治理等政策机遇,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四是强化部门联动。进一步健全结对帮扶、包村联户机制,实行“周调度、月督查、季观摩”推进机制,凡成员单位部门争取的和在全县范围内重点推广实施的奖补政策、扶持资金、建设项目,均优先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四)、突出重点,建设初显成效。以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大工程”为重点,尤其是突出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建设。今年又重点围绕“五个全覆盖”、“五个新突破”、“十大创评活动”进行打造,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差别大幅度缩小。“户户通”全覆盖: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实施村庄街巷硬化“户户通”拓展工程、乡村公路提升工程,建立“向上争一点、财政补一点、村居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年计划奖补约6000万元,年计划奖补3000万元,全面完成“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目前,2015年任务的433个行政村达到了户户通要求完成了建设任务。“村村净”全覆盖: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将镇村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及处理委托给专业公司负责。全县共配备保洁人员1532名、设置垃圾桶23000个、三立方垃圾箱242只、快速保洁车13辆、皮卡车13辆、三轮车1373辆、洒水车6辆、清扫车6辆、垃圾清运车辆35辆,垃圾收集量增加到420吨/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处处绿”全覆盖:持续开展大绿化攻坚会战不动摇,全党动员、全员参战,大搞乡村绿化、水系绿化、庭院绿化,做到无水不映绿、无路不荫绿、无村不掩绿,保证绿化增量同过去相比实现倍增。今明两年,将全部完成全县4个绿化示范镇和2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6个生态文明村、237个环境整洁村的'镇村绿化任务。“家家美”全覆盖:出台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创评活动”推进“家家美”的实施意见》,以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为主题,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十大创评活动”,积极引导各基层单位以及农村家庭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环境观和卫生观,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为建设生活舒适、环境优良、生态宜人的美丽乡村做出积极贡献。“街街亮”工程正在推进中。坑塘治理工作:2015年全县先后完成了环境整洁村545个村庄981处坑塘的现状调查,并对每个治理坑塘建立了电子档案,进行了典型设计、样板打造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县981处坑塘已全部治理完毕。示范片区建设:为抓点连线成面,扩大示范效应,集中主要精力和优势力量,突出区域建设重点,2015年着力进行胡集、羊山两个示范片区建设工作。利用省市政策,投资1800余万元,完成了羊山片区8个集中连片示范村的建设。胡集镇片区在投入300万元升级提升7个村的基础上,又投入资金350万元,新建了张堂、仇寺两个村。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需着力加以解决:

(一)要素制约有待进一步突破。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和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且由于规划定位较高,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基础配套等工程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在除向上申报项目,争取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外,其余部分主要靠县级财政及镇村投入,由于我县财政实力有限,而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个别镇街反映因为整治村多、整治任务重,资金配套压力较大,只好“看菜吃饭”、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而基层和群众要求加快建设的愿望又很迫切,由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项目实施推进难度较大。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程,在目前的规划中很少突出各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特色,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存在“千村一面”现象。由于涵盖面广,整治类别多、现状复杂、受制因素多,包含规划、交通、建筑、林业、水利、环卫、文化、旅游等诸多内容,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工程建设推进难度较大。此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需要镇村、施工方进行配套和先行垫付,待项目完工验收合格后以“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补,结算周期较长、手续较为繁琐,镇街、施工方往往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配套项目资金和进行先期垫付。

(三)后续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落实。虽然目前我县实行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对农村地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有了专项资金保证,但只涵盖了保洁这一项,对于绿化、坑塘、路灯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的养护等支出则不在保障范畴,只能由村级自行承担。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后,增加了许多景观和公共基础设施,村级相应增加了大量养护开支,而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又有限,如果长效管理经费不能很好地解决,村级将背上沉重的包袱。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后续长效管理不及时跟进的话,就会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象,将带来很多问题和负面效应,美丽乡村建设已有的成果将前功尽弃。

(四)产业培植力度有待加强。近几年来,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村庄面貌进一步美化,农村群众的生活观念和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在产业发展上,农村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引进力度还不够,农村产业的发展没有取得质的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尚缺乏持续有力的产业支撑。如何因地制宜指导各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发挥好产业基础、地域优势等,发展“一村一品一特色”,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五)建设缺少主动性。部分干部群众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模糊,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工作较被动。有的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行为,群众只是配合,存在“等、靠、要”等依赖思想,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和发挥。还有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房屋是我的,我想在哪建、想怎么建就怎么建,谁也动不了、管不了我的一亩三分地,农民认识有待提高。也有的群众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涉及猪圈、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等个人财产时,难以积极配合极大地影响了工程进度。

三、几点建议。

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战略目标任务,建议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宣传引导,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因此,要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县级顶层设计理念、治污理念和上级有关政策文件精神,深入广大农村干部、人民群众,积极采纳村民、党员代表的合理意见,既要保证村庄规划的真正受益者是广大村民,且能够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用效益激励村民积极参与规划建设中来。要利用多种方式,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努力使村民从“要我美丽”向“我要美丽”转变;要培育乡村文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人的塑造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与乡村建设大马车“并驾齐驱、双轮驱动”。使广大农村居民能够了解和理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强化村民自治作用,引导广大农村居民积极、主动、全面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维护,自觉维护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二)、进一步拓宽渠道,多途径破解资金难题。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一是县、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以奖代补额度,确保各项配套资金落实,我县财力有限,要整合有关部门涉农资金,做到“多个源头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渠道出水”,集中投入,发挥集成优势,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二是要按照建设目标整合资源,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申报各类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入机制,通过“一事一议”、村企结对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社会捐资等方式,集聚更多的资源、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现代休闲农业,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三)、突出彰显特色,注重保持农村原生态风貌。美丽乡村建设要尊重自然之美,充分发挥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生态修复、改良和保护等措施,使乡村重现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要注重发掘各村不同的生态、人文等特色,培育个性之美,实现“一村一景”,每个村都能展现自己独特的韵味,而不是建设成千村一面。积极保护乡土资源,深挖文化底蕴,留存乡风民俗,突出体现农村文化特色,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品质内涵。

(四)、加强软环境建设,着力培育农村文化。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美化等外在美,也要注重乡风文明等内在美。要着眼于提升农民群众素质,大力倡导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破除农村陋习,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新农村精神风貌。要着眼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周末大舞台等农村文化活动,把群众热衷参与的文体活动深入推进。同时,要注重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继承发扬,使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

(五)、注重保持建设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对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河道保洁要建立健全各项管护规章制度,落实专项经费和责任主体,切实加强管理和维护,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六)、加大产业支撑,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在规划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的同时,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发展,充分发挥规划对推动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立足区域、产业、环境、资源等基础,强化辐射带动,深挖产业发展潜力,坚持“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实现整治建设与产业推进完美结合,保持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有持续生命力。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四

乡村休闲旅游理论:

城市人都在做着“返乡”的梦。

都市人,都很向往乡村自然的慢生活,向往乡野趣味,休闲式旅游市场是将来的关注重点。

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产”体验,让一大批周边城市的都市上班族流连忘返。

现代城市人对休闲乡村的渴望,包括田园绿色景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有机健康食品、朴实的民风、适当参与体力劳动等。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休闲资源70%集中在乡村。

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全域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以景点的要求来建设农村。美丽乡村的公共配套服务程度和城市是一样的。农民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没差别,而农村却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居所。

通过对浙江省桐庐县县城及4个村庄的考察,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上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供辽宁学习参考。

(一)结合旅游的全域乡村布局。

我国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进入到休闲旅游时代。而桐庐正是通过休闲乡村游成功实现美丽乡村梦。

结合全县城乡统筹发展,将县域内183个美丽乡村统筹规划,特别是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路线组织上,将美丽村庄贯穿在旅游线路中,如慢行绿道线路等。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来到农村,品味其美丽乡村,感受慢调生活。

(二)整洁舒适的优美乡村环境。

1、基础设施。

安全饮用水。普及了自来水。

垃圾收集。实现了密集的定点收集和初步分类。

村庄道路及附属设施。主要交通道路采用黑色路面,并施划白色道路标线。所有道路上的架空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路面采用当地乡土材料。

2、绿化景观。

将村庄重要节点和沿路闲置地块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建设,使村庄的流动空间处处成为精致的景点。尤其注重村庄的绿化建设,对原有大树进行保护,并以之为中心形成开敞绿地。景观建设中注重使用本地材料。

3、房屋整治。

对破旧房屋进行了修缮治理,并不是全部拆除。对有历史回忆的老建筑进行了保留和重新利用。在修缮中对山墙、屋顶等有地方特色的符号进行强化。完整保留了村庄的肌理和形态,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原汁原味地保留老味道,与“土”零距离。

(三)随处可寻的旧居故土乡愁。

保留和恢复了可以串起童年老家记忆的生活场景和故居。如遍布村庄的蓄水池,在恢复洁净后可以洗菜洗衣,还有老树,旧居等。所有能勾起故乡情的元素都得以保留,突出农村生活的原汁原味和原生态。

(四)善良淳朴的乡土人情风俗。

美丽乡村的更可贵之处,在于保留了文化传统和乡风民俗。乡村休闲游格外吸引都市人的“秘密”,在于它能通过“对乡村既有文化的深度开发”,把简单的采摘、吃农家饭,升级为一种与时尚元素融合的个性休闲味道。大都市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生活让人心灵疲惫,而以乡村风土人情打造的慢城,让都市人有一个一到这里,就能自然慢下来的去处。

(五)完善健全的长效管理体制。

如何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可持续发展?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经验。

建设过程中的经验:

一是坚持普惠、特色、效益三原则。

普惠就是全覆盖,使美丽乡村从盆景变成满园春色。工作的切入点选择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改水、改厕、改路、改房等。使农村具备基础生活条件,基础的通信设施,基础的公共服务。

特色是根据每一个村不同的产业特色、山水特质、饮食习惯、农村风情等等来规划,使得每个村每个地方都具魅力和吸引力。

效益,就是投入要有效益,建设要有效性。把美丽乡村的建设跟它最后的经营结合起来,把美丽作为内在的支撑力和未来的后续力。

二是发挥村民或者村的主体作用。

强调发挥村民或者村的主体作用,同时把村民素质的提高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进行。

三是村村都有规划员。

为进一步提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针对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中存在县级规划监管人员不足、乡镇规划执行监督不够、村庄规划监管缺位等现状,组建“村级规划员”队伍,并实现“三级管理有保障,规划监督全覆盖”。

三、辽宁“宜居城镇、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的思路。

(一)、“宜居城镇”建设的规划体系及内容。

1、“宜居城镇”镇(乡)域规划。

选择县域内发展条件和现状基础较好的城镇进行示范建设规划,对示范城镇的总体规划进行核查,确保城镇建设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对城镇规划已过时效或编制时期过久已不适应城镇发展需要的要进行规划的修编。

对镇域内村庄发展潜力普遍较好的乡镇要加大镇村体系规划的深度,以全覆盖的全域规划替代镇村体系规划。

2、编制“宜居城镇”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镇区绿地系统的规划从全镇整体景观格局出发,结合原有的自然景观进行布局。在镇区规划范围以内,建成区以外,主要以生态农田、滨水绿化、林地及花卉基地为主,营造外围连续且不规则的绿色生态背景,使镇区镶嵌在绿色基质之中,有利于将外围的自然田园风光和新鲜空气引入镇区。

在建成区范围内,均衡布局块状绿地,包括公园绿地、居住小区游园绿地、

街头绿地和专用绿地等,形成遍布镇区的绿地斑块系统。

沿主要道路和渠道两侧规划5~10米宽的绿带,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镇区绿色廊道,这些线性廊道交织成网状,把镇区孤立的.绿地斑块与外围的绿色基质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串珠式的绿色空间体系。

重点打造一条贯穿镇区景观慢行绿道系统。

3、“宜居城镇”重点街路城市设计。

对重点街路的街景立面进行整治,对商业广告牌匾,建筑色彩,路灯,室外家具,铺装,沿路绿化,交通设施等界面进行设计。

4、“宜居城镇”重要景观节点设计。

选择乡镇主要出入口、市民中心广场、重要公建前广场、历史故居周边等开敞空间进行精致地设计与建设,形成名片和亮点。

5、“宜居城镇”镇区内“美丽村庄”设计。

按美丽村庄的标准,选择镇区内的村庄进行建设,形成“宜居城镇”内城乡完美和谐的布局形态。

以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为基础,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农村独特的自然风景资源优势,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新农村。

1、县域“美丽乡村”村庄布局规划。

选择县域内可以形成一条乡村旅游线路的村庄群进行示范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生态长廊。将全县的所有村庄进行相应的布局,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和宜旅则旅的原则,孵化工业经济强村、农业特色强村和休闲旅游强村,在规划上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在起点上就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保证领导班子能够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

完善建设连接广大农村地区的公路系统,使得乘车行驶在公路上,犹如穿行在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廊中,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

2、“美丽乡村”村域自然风光规划。

村域内的农田大地景观及村庄与田野互相辉应的美景是乡村独特的资源,这种自然风光给人进入村庄前第一印象,需要进行沿路风光的整治规划,使美丽乡村镶嵌在周边美好的自然环境之中。

3、“美丽乡村”整洁村庄规划。

在村庄整治改水、改气、改厕、改路的前期成果上,对村庄主要道路进行景观化建设。尤其是对道路路面,边沟,绿化,路灯等,进行精致的设计与建设。

彻底清除村庄公共空间的脏乱差现象。对所有的空地,闲置边角空间,进行见缝插针的绿化,不留死角。并对村入口,主干路沿线,主要广场,古树,旧居,坑塘水系地段及绿化节点进行重点详细设计,形成一条可游可赏的纯步行绿化景观廊道。

以朴实农庄风格对农房进行美化整治,拆除破旧危房及违建。

对农庄院落按关东风情进行整治,对宅前入户门周边,围墙,庭院进行每户逐一的设计,采用农家风格的材料和形式。

4、“美丽乡村”山水乡愁规划。

每一个村庄都有浓郁的色彩,充分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挖掘农村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打造特色美丽村庄。

建设中选用当地乡土材料,突出原生态,原汁原味。呈现出东北农村关东风情特有的野味、土味、农味、鲜味。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五

我们青干班二组全体学员一行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xx县石塘镇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整体印象。

1、目标定位准确。

石塘镇立足本镇实际,提出了“美丽石塘、养生胜地”的新目标,既契合全县的发展思路,又充分考虑了镇情特色,为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科学的、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2、整体规划有序。

区划调整后,石塘镇党委政府及时对全镇的村庄建设进行了重新规划,确定了“一心两带三区块”的总体布局。整个规划起点很高,既分层次实施,保证了有序推进,又突出了各村的特色。

3、建设规模大气。

全镇累计整合各项资金1500万元,专项用于“山水童话乡村”建设,全镇就有18个村建设实施,真正体现了大投资、大手笔、大成效。

4、产业文化融合。

与产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石塘镇小顺村的石文化、高畲村的畲家文化、桑岭村的汀州客家古建筑文化等,全面提升丰富了美丽乡村的实质与内涵。

5、组织措施有力。

实行童话乡村建设项目领导负责制,与镇干部年度目标考核、村干部报酬相挂钩,实行建设进度周通报制,并进一步发挥村干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等。

二、横纵对比分析。

首先,从乡镇角度看。拿石塘镇与龙南乡对比,两个乡镇既有区别又有共通之处,相比较而言,石塘镇基础好,建设规模大、建设进度快、建设成效好,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其次,从县市角度看。xx县抓住“山水童话乡村”主题,注重特色化、品牌化、系统化、项目化、有序化。xx市注重规划编制、彰显特色、资源整合和项目报备,两县市均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这个主题,各有侧重,各有特色。

第三,从全省角度看,不论从建设规模、建设品位、美丽程度上与发达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都有较大的差距。

通过对比,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1、村小布局散。大量人口外出、社会效益值低等,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资金缺口大。丽水经济欠发达,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差,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低,本级补助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美丽乡村建设需求。

3、美丽不持久。部分村受条件制约,易出现建后无人管理现象,只是一时之美丽,很难持久。

三、几点想法。

(一)什么是美丽乡村。

丽水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每个村均能达到省里提出的“四美三宜”要求,所以,要立足实际,找到自己的单项美丽点,找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1、准确定位。受基础条件、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不能一味想着怎样做大,一夜之间就改头换面,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发挥出最大效益。

2、分类指导。要对不同类型的村庄进行具体分析、分类指导,有重点、有梯度、有选择,将资源、资金进行整合,确保集中建设一批、成功一批、见效一批。

3、产业结合。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增收了,才有更多的精力把乡村建设的更美。

4、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是基础、建设时载体、文化是灵魂。我们要把历史名人树起来,趣闻典故挖出来,古村旧貌整出来,山水资源靓出来,民俗山歌唱出来,努力将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具备特色文化的精品村。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六

为了深入了解我乡美好乡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我乡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寻找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近期,乡党委政府组成美好乡村建设专题调研组,深入各村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

自全乡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后,各村十分重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都成立了相关机构、出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各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建设标准,为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打下了基础。但从对9个村的调研情况看,各村工作进展不一、相差较大。除**村已全面完成规划设计,并整合部分资金,按设计要求全面开工建设外,其他8个村都没有完成规划设计,各项工作进展缓慢。

从对全乡9个村的调研情况来看,市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村作为乡政府驻地村和交通干道沿线村立足于农业,以大棚草莓和花卉苗木种植为产业特色,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示范带动提升为重点,以农村清洁工程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加大投入和创新工作机制为保障,打造成为“优美、富裕、和谐、幸福”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乡村。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大棚蔬菜、大棚草莓等特色产业,建成了**村东岗蔬菜基地和东下郢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成立了**村联合湖草莓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群众走上了经营高效农业之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30万元新修1500米长防渗渠;投入资金45万元硬化了1公里长6米宽的主干道;投入资金35万元硬化了1公里长3.5米宽的村内通道路;投入资金8.8万元对10户危房户进行了改造;投入资金118.8万元对198户农房进行了改造;投入资金40万元修建了2座集镇公厕;投入资金100万元新建了垃圾填埋场;投入资金1.1万元修建垃圾收集池10个;投入资金24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投入资金20万元对农户进行了四旁绿化1万棵;投入资金3000万元启动建设35000多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广场;投入资金40万元改造小街小巷2015平方米;投入资金30万元新修了下水道800米;投入资金60万元对20150平方米的街道进行了立面整治;投入资金8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乡综合文化站,完成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投入资金124.6万元,新建农贸市场2276平方米。其他8个村正在规划申报之中,并做了许多相应的准备工作,预计我乡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全面完成。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问题。农民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多数农民没有把自己当作是美好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是“上面要干啥就干啥”。

二是土地调整问题。中心村庄规划用地,特别是偏远村民组异地搬迁建房用地,靠农民一家一户自行调整,无法解决。

三是资金投入问题。资金问题是我乡9个村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共性问题,也是根本问题。美好乡村建设,无论是基础建设、绿化种植,还是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等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各村经济基础和地理位置不同,在资金整合力度上各村也有所不同。示范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乡、村两级及农民自身筹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村级除了上级补助的资金外,还需要大量投入,但有些群众投不起,有些群众投得起但不愿投入。

四是规划实施问题。在村庄布点规划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村庄、田地等,部分农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为美好农村建设带来一定阻力,影响了美好农村建设进程。

五是经验不足的问题。在美好乡村建设这项新兴工作面前,部分领导干部及群众显得很拘束,不知该如何着手,从何做起没有方向感,没有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方面也略显欠缺,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的问题。

六是群众文明习惯的问题。看风水建房的`习俗造成民宅参差不齐的遍布在村庄中;畜禽放养造成动物垃圾污染;不良卫生习惯造成生活垃圾污染,以上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群众文明习惯的养成。

四、几点建议。

1、多方整合,解决美好乡村建设资金难。

与危房改造相结合,解决困难户旧房改造资金短缺问题,实现白墙灰瓦;与水利项目相结合,加强河道整治力度,做到水秀;与文化阵地建设相结合,建设文化或体育广场,提高群众精神生活;与道路建设项目相结合,拓宽中新村庄主干道,推进道路“硬化”工程;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大招商力度,吸引企业投资农家乐或休闲度假村项目,增添美好乡村的活力。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重点投入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做到资金投放一处、建设成功一处、示范带动一片。

2、大力宣传,解决美好乡村建设群众支持难。

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广泛宣传了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和给农民带来的益处,并率领理事会成员和部分村民到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参观,转变群众观念,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为美好乡村建设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七

苏州在全省率先基本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并全面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为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提升村庄建设水平更好地彰显农村特色、培育致富产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苏州市委、市政府于7月全面部署开展美丽镇村建设努力打造生态优美、设施配套、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的美丽村庄。当前苏州市美丽村庄建设工作正在快速、稳步、有序地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以下特点:

1、目标明确,推进有序。

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点面兼顾,层次清楚。主要分为美丽村庄示范点创建、星级康居乡村提升和生活污水治理三个层面。20,以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全市选择了71个有一定条件和基础的村开展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就是三年内力争创建100个有产业特色的美丽村庄示范点(含年开展试点的71个),提升1000个基础设施配套的星级康居乡村。20,为切实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标准不高的问题,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意见》,以每年不少于1000个村庄10万农户的速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重点村、特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到,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2、规划科学,分类指导。

苏州市在村庄布点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一方面从尊重村庄既有现状,保护山水田园风光出发,将上一轮1268个保留村目标扩展为5000个左右。一方面坚持按不同村庄类型和资源禀赋进行分类指导。划定的“一般村”,必须按“三整治、一保障”(整治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疏浚村庄河道,保障农民群众基础生活需求)标准搞好村庄整治,不搞重复建设;划定的“重点村”,必须按“六整治、六提升”标准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康居乡村”;划定的“特色村”,探索挖掘历史文化、培育特色产业、完善旅游设施,创建“美丽村庄示范点”。尤其是重点村和特色村,必须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生产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规划和三星级“康居乡村”整治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公厕、绿化、停车场、小游园、社区服务分中心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序与要求。

3、突出重点,加大投入。

苏州市积极探索国家、集体、农户和社会共同参与村庄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模式,建立财政分级负担机制,根据不同项目性质明确不同投入主体。市级财政重点支持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2013年开展试点的71个示范村庄,市级财政根据打造标准,分档次奖补5240万元,加上其它项目支持,市级扶持资金共计近7000万元。20试点的市级重点村庄,市级财政每村奖补200万,每年10个,三年30个;1000多个规划保留村庄“康居乡村”建设,市级部门给予业务指导和服务,达到创建标准的,市委市政府给予命名表彰。年开始每年1000个规划保留村庄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全市三年计划投入60亿元,市级财政计划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对各区的补助和各市的奖励。吴中区区镇两级财政计划投资40多亿元,完成全区109个特色村、408个重点村、421个无撤并计划一般村和540个自然村污水处理的建设任务,2015年当年计划投资8亿元,其中区财政安排4亿元专项资金。该区还对区内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采取由区统一扎口、统一与相关部门洽谈等办法,使各项建设费用下降约20%。

4、产业融合,致富农民。

针对农村休闲游普遍存在体验项目单一、难以持续吸引游客、农民无法享受更多增值收益等问题,苏州市在镇村布局规划中明确了产业主导,倡导发展六次产业,以就地就近解决农民就业为目标,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条件和保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依托综合性农业园区,以企业化理念推动家庭农场集团式发展,以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的形态,形成可复制的“六次产业”新模式。农民全程参与生产、加工以及营销、旅游三大环节,农民增收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园区因地制宜规划设立由家庭农场经营的种养区域,并推行项目、技术、资金、销售等服务。整合资源,统一开展亲子游、采摘游、婚纱摄影等营销服务,为农场持续吸引游客,解决单个农场休闲游粘合力不强等问题。通过在居民区设专卖店,进餐饮店、企业批量营销等途径,为家庭农场打通销售渠道,农民在全产业链中获得增值收益空间。

5、机制健全,推进有力。

市美丽村庄建设办公室组织市住建、市容市政、水务、农委等成员单位建立联合督查和验收制度,加强工作力量,加大工作协调和指导。各地、各部门围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提升”建设目标,加强配合,细化任务,周密布置工作计划,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政府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利(水务)局,凡推进过程中出现困难矛盾,立即召开联席会议,梳理问题原因,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工作得到扎实推进。

当前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已进入由点到面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按照既定目标,江宁、高淳两区必须全面完成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任务,市级示范村累计须达100个。学习借鉴苏州经验,建议突出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近几年,南京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数量虽有较大提升,但建设标准还较低,覆盖面还不高,污水仍是影响农村环境的重中之中。建议学习苏州经验,结合“十三五”规划安排,制定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总体方案,用几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实现规划布点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二是统筹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区为单位,对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并与相关建设单位打包协商,以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标准、降低建设成本。三是加快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在抓好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同时,着手研究面上农村环境整治的提档升级,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八

这几年,南昌市人大常委会特别关注民生工程,将其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视察,对全市新农村建设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现综述如下:

南昌市周边县区,乡镇政府80个,行政村1181个,自然村9525个,农村总户数60万户,农村人口260万。近几年来,我市按照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一、主要做法。

1、突出村镇规划,建设生态家园。突出抓好村庄产业发展、村民建房、村组道路、给排水、绿化以及各种线路管网的规划,严格把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关。一是积极编制规划。全市所有的乡镇和行政村都编制了村镇建设规划,并有2252个自然村完成了村庄规划。安义县推行了村镇规划、环境保洁“两个全覆盖”,设计近120种风格各异的房屋建筑式样供农民自主选择。新建区每年由财政拨出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编制,聘请具有较高资质的设计单位到村组进行规划编制,保证规划质量。南昌县完成了171个试点村规划工作和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黄马“两江”生态农业走廊的建设规划。进贤县聘请三支有资质的专业规划设计队伍与试点村实行双向对接,供村组自由选择。在具体实施村组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各地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三个尊重”、“三个保护”。即坚持编制规划实行专业队伍、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与“三结合”;坚持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尊重村民群众的意见;坚持保护农村历史文脉、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真正使新农村建设体现自然风貌、乡土风情、田园风光。二是大力宣传规划。采取召开村民大会、组织村民代表参观、张贴宣传标语、布置宣传长廊、将村组规划图表制作上墙等形式,引导村民了解规划、认识规划、遵守规划。全市669个试点村整治建设,都认真按照村庄规划要求实施。三是严格执行规划。各地把村镇规划作为农村村镇建设的“法规”来执行,把村镇规划“全覆盖”的要求落到实处。安义县严格实行村庄规划由乡镇党委书记审批把关制,对公路沿线新建住宅则由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把关,有效地避免了农村乱搭乱建、未批先建、无证乱建等违规行为。湾里区把新农村建设同旅游风景区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村庄规划和村民建房由分管区长一支笔审批,确保了村镇规划的严格规范执行。

2、突出产业培植,提升经济实力。突出抓好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引导试点村发展特色产业。新建县对农民发展新产业实行财政资金重点扶助,涌现了联圩乡湾上新基的网箱养殖、乐化镇大坪的千亩大棚蔬菜基地、樵舍镇波汾村的规模养猪、生米镇朱岗老屋的藠头种植加工等一批特色产业村。进贤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水果、山茶等特色种植,养鸽、养蟹等特色养殖,建筑施工、钢结构、医疗器械、文具用品等特色产业。安义县大力引导试点村发展蔬菜水果产业,发展塑钢产业,引导农民完善产、销、加工一条龙服务,使本县塑钢产品达到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农民增收创造了重要平台,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南昌县专门安排1000万元创业基金,帮助和扶持广大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畜禽水产、农家乐等特色产业。

3、突出环境整治,塑造农村社区。重点抓好“三化(划)三改”,即:村庄规划、环境美化、生态绿化,改水、改厕、改路。在试点村整治建设进程中,完成村庄道路水泥硬化1390公里,改建自来水34600户,为试点村33700户农户改建了水冲厕,为519个试点村修建了下水道,新建沼气池1700余座,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200户,维修房屋10000多幢,526个试点村开通了有线电视,595个试点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建设村组宣传长廊607个,399个试点村建设了村民文化活动室,264个试点村购置了体育健身器材、修建了休闲小广场,为536个试点村植树39.4万株,整治山塘门塘410口,建立村级“五个之家”118个,197个试点村配齐了村组卫生所。669个试点村中有420个村发展起了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以及农家乐、旅游度假等“一村一品”产业,全市试点村改水、改厕、改路率三项指标均超过了省里要求的95%或90%。试点村生态绿化建设,通过整治村塘门塘、植树造林、建设农民休闲健身广场和保护历史文脉、疏理畅通村组水系等举措,真正体现了田园风光、乡土风情、自然风貌。各地还根据财力状况,因地制宜地推进了试点村有线电视、广播、电话、互联网、沼气、太阳能的推广和普及。使试点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文明程度大为提升。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各试点村还建立了村庄环境保洁长效机制,设立了村庄环境保洁员,添置了环境保洁设施,对公共设施、环境卫生、集体事务实行社区化管理,通过整治建设,成为了房屋建设规范有序、环境卫生整治干净、生态环境山青水秀的农村新社区。

二、几点体会。

1、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关键,统筹考虑关系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试点建设抓住要领、防止偏差。一是抓好村镇规划。坚持把搞好规划作为试点村整治建设首要的工作来抓,做到整治建设事先编制规划,整治建设中严格执行规划,整治建设后继续维护规划,实行村镇规划全覆盖。二是抓好产业发展。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力保障。只有农民富裕了,才有真正意义的新农村;只有发展富民产业,农民增收致富有了保障,才可以支撑真正意义的新农村。坚持把培植“一村一品”产业特色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市669个试点60%以上都有了主导特色产业。三是抓好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乡风,是实现农民群众和睦相处和农村社会协调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在试点建设中,坚持把建设和完善农村文体活动设施,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农村乡土文化和文明健康向上的乡风作为大事来抓,建设村民文化墙、村民文化活动室、组建农民剧团、开展农民健身体育活动等,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四是抓好民主管理。在新农村试点中,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让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事务的管理,扩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还干部以清白,让村民得明白,进一步密切了基层干部群众的相互关系,有效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新农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在凝聚各种建设项目和力量上下功夫。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工程量大,所需资金量大,需要规划、拆迁、整治、改造的项目繁多,光靠少数人干是不行的。必须争取方方面面的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共同推进。一是要争取领导重视。市、县、乡各级在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中,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依靠领导重视,形成工作氛围,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声势和工作合力,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二是要争取社会支持。各地通过召开村民群众代表会、在外人士座谈会以及组织开展各种对口帮扶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三是要争取群众参与。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建设要求,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特别是发挥村民理事会教育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重大作用,调动广大村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做到新农村试点建不建、怎么建,都由群众说了算。引导村民配合和参与整治建设,自觉拆除违章搭建、捐资捐款、投工投劳,共同搞好试点村建设。

总之,新农村建设要切实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认真按照省里关于“五新一好”即: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创建好班子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产业发展特色化、村镇建设生态化、农民素质技能化、生产经营合作化、村落管理社区化,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提升乡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农村文明和谐程度”。注重在新农村试点整治建设中,看环境综合整治的效果,看特色产业培育的效果,看社会事业发展的效果,看管理水平提高的效果,看集中连线成片的效果,看规模展示的预期效果。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九

文家乡背靠太浮山,对建设美丽乡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全乡上下以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为目标,以产业培育、村庄建设、环境保护、乡风文明为重点,按照“四美一化”建设标准,着力把文家建设成有山有水却无工业污染的美丽乡村。

一、坚定打造生态之乡的理念不变。

虽然目前我乡已成功创评为省级生态建设示范乡镇,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把目标盯住国家级,争取国家生态项目建设的.投入。今年,全乡要争取有3—5个村争创级省级生态建设示范村。在这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以绿色gdp为指引,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培育高效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避免引进重污染、高能耗的项目,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作为生态立乡的根本。

二、建好一批基础服务设施的目标不变。

乡村两级积极向上向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完成了一批民生项目工程建设,雅林农贸市场的新建及归市、雅林街道的硬化、亮化、五道通组公路的全部硬化、文家村通组公路硬化、枯藤溪桥的新建、大观、岩溪安全饮水工程,今年乡党委政府要重点解决文家店马路市场问题,完成文家店农贸市场建设。各村要以通组公路硬化、堰塘整修、沟渠清淤为重点,确定一批项目,全力推进实施,继续开展安全饮水工程,为文家百姓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服务环境。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十

根据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安排,按照人大张海琴主任摸清情况、查摆问题、提出建议、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3月28日至30日,在黄霄飞副主任带领下,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的形式,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黑里河、甸子、一肯中、大双庙、热水、存金沟、八里罕、三座店8个镇乡街,40余个行政村,分别召开了村干部、乡镇主要负责人等参加的交流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宣传发动不到位,教育引导不普及。

一是县直各部门认识有待提高,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不明确。按照县委实施方案要求,各部门虽然也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但由于没有系统规划,与镇乡街缺少有效沟通,联动配合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二是各镇乡街的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氛围不浓,宣传过于简单,仅仅只是打一个横幅,写几条标语,有的镇乡街根本没有任何宣传手段,没有形成高度重视的大环境、大氛围。个别镇乡街不重视教育引导,只是一味强调群众素质的问题,缺少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方法。三是群众认识有待提高,有些群众不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政策,错误认为目前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府行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存在“镇乡干部着急上火、村干部束手无策、老百姓冷眼旁观”现象。很多群众在涉及自身利益时不支持、不配合,开口要钱、伸手拿钱,不给钱不谈事,对于镇乡村安排的任务或“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二)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工作整体推进迟缓。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存在偏差,导致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农民的主体作用严重“错位”;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度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主动性没有得到较好的调动和发挥,导致政府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导者,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设者。二是镇乡街干部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不全面,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标准认识比较单一。各镇乡街不同程度存在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位不高、重视不够,系统研究不够、协调推进不够、整体突破不够。有的镇乡街存在阶段任务意识,不亲自上手,不持续用力,持久战精神不足,存在等待观望现象。三是一些村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真心实意地为群众着想,工作不主动,或者是缺乏办实事的能力。甸子镇马架子村、存金沟乡草沟门村、小城子镇宁南村、大城子镇鸡冠山等村环境整治行动快、成效明显,与镇乡街以及村干部领导能力强、能够有效化解矛盾、有号召力密不可分。

(三)整体建设没规划,工作机制不到位。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没有整体规划,存在着一种形式大于需求现象,不能确保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建设模式雷同,风格凌乱,主题不突出。二是没有充分考虑美丽乡村建设的多元性,建设内涵不深入。没有认真思考自然环境、文化积淀、产业元素等因素,不能体现各村不同特色。三是存在重表象轻实质现象,设计标准低,缺乏形象提升。比如立面改造,就像“涂脂抹粉”,美观不足,土气有余。四是存在覆盖程度不均及发展不平衡现象。受整合资金有限、任务紧、开工晚、环境等综合因素制约以及群众自身发展不足的影响,公路沿线发展建设成效明显,一些边远村庄项目难以覆盖或发展进度缓慢,有边缘化现象。五是部分镇乡村重突击整治、轻长期管理,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农民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等长效自治机制尚未建立。

(四)乡村建设亟待规范,环境整治刻不容缓。

一是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塑料袋、农膜等引发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污水直排,垃圾乱倒,柴草乱堆,胶袋乱飞,乱搭乱建,路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垃圾随处可见,小溪小河成为垃圾处理场。二是人畜混居,禽畜放养,粪便随处堆积,“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治理赶不上污染速度”的现象相当普遍。三是统筹规划不够,建设秩序较乱。建设滞后,监管不够,多数村庄没有具体的规划方案,各类建设处于无序状态,致使大批农村建房挤占道路、河道等公共设施和资源。四是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矛盾凸显,产业发展产生大量垃圾,清理难度大。如大城子镇的设施农业产生的秧子垃圾、八里罕镇的养牛业产生的粪便等。五是村庄内道路拥挤、布局零乱,只见新屋,不见新村现象较为普遍。“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垒建的花墙内部称为老百姓的自然牛圈、驴圈、秸秆堆积场、废品收集处。通过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最直接、最紧迫、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五)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乡风文明培育。

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面铺开,农村居住条件、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提高和改善,但村民的素质培养、文化建设滞后,文明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脏乱差问题仍然突出,垃圾随处乱丢、污水随意排放、生活陋习随处可见。二是陈规陋习依然存在,赌博搓麻盛行(每村的超市门前都摆放着麻将桌)、婚嫁彩礼漫天要价、红白事大操大办、家庭矛盾、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三是价值取向发生错位,邻里纠纷反目、子女不赡养老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农民自私自利,在涉及自家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时,以种种理由拖延或阻挠工作开展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通过与群众交谈,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政府及干部缺乏必要的信任,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和等靠思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各镇乡教育引导农民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规划、措施和手段。

(六)资金整合难度大,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是基础建设、环境整治,还是长效管护等,都需持续投入配套资金。“资金从何而来?”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要素瓶颈,表现在:一是县直各部门项目资金不能有效整合,镇乡财力有限,村子一般又没有集体收入,筹资渠道单一,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较少。甸子镇采取的“镇补村集户筹”经费保障机制、“政府组织、村组实施、村民主体”三者互动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二是除个别村有特色产业外,绝大多数村都因地理位置、自然、人才条件原因,找不到发展路子,产业单一趋同,没特色没规模没竞争力。三是土地流转形式单一,机制不完善,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不顺畅,制约了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影响了农村种养殖业规模发展(八里罕养牛业规模化发展)。四是人才紧缺,镇乡街缺少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专职干部,镇乡街干部流失较严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还比较缺乏。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营造浓厚建设氛围。

一是各镇乡街要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打持久战。完善组织架构,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合力攻坚。在政策制定、工作推动、人员配备、财政投入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程。二是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加强与各职能部门配合,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促进重点项目早日启动、快速推进,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是要组织驻村干部入户开展大宣讲、大走访、大动员活动,广泛动员和引导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让广大群众从多角度、多渠道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倾听并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美丽乡村建设由干部引导为主转向农民群众参与为主,形成上下联动,群策群力的工作局面。铁东街道每周五下午开展为期1小时环境卫生“全民动手日”活动,组织社区职工、党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网格员、居民、志愿者,集中整治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乱张贴、乱堆放等问题,提高了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参与积极性与认同感。四是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载体。充分利用新闻媒介、村务公开、宣传橱窗、宣传图册和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因人而异抓教育,因地制宜做宣传,因势利导求深化,营造“人人知晓、户户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浓厚氛围。让农民群众意识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意识到自身才是最终受益者。五是各镇乡街要成立自己的督察督办组织,调剂充实工作力量,抓好综合协调和具体推进工作。对于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村委要加大跟踪督办问责力度,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科学编制乡村规划。

建设美丽乡村,关乎全县人民福祉。各镇乡街要充分领会县委县政府巩固扩大“十个全覆盖”工程成果,深入推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自治区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精神实质。立足当地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实际,科学制定具有持续性、针对性规划建设方案。一是注重全域规划理念,深刻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层次内涵,把农业产业发展、村庄管理实施体系纳入规划的核心内容。统筹精品点、精品线和精品区块布局,着眼长远,以人为本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村民真实需求。着眼于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要求,整合资源力量,确定建设模式,着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急需的现实问题。不搞一刀切、模式化,创造性地为一些自然村搞好规划设计,力求做到一村一方案。三是组织相关规划人员,通过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尊重历史传承,尊重发展基础,把合理布局、环境秀美、百姓宜居、生活富美作为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长远发展的根本,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四是突出经济基础、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等特色要素,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明确村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避免无序化发展。统筹考虑绿地覆盖、水系治理、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功能配套等多种因素,坚持让乡村回归乡村,努力实现规划的全覆盖。五是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排定重点项目和建设时序,实施项目化推进,在打造乡村形态美、生态美同时,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生活更加美好。

(三)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多元资金保障。

1、在走访过程中,我们看不到农民自己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身影,都是村委会出资招聘的临时整治队伍或者村干部自己动手,有的村民甚至因个人利益得到损害而与村干部谈条件或吵架。发生以上现象,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的主体地位淡化,政府没有把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力交给农民,没有让农民意识到美丽乡村建设是自己的事情,导致出现群众不愿出力-政府和村级组织包办-群众更不愿出力的恶性循环。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动力是让农民群众唱主角,要相信农民,依靠农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切实依法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真正依靠广大农民自身力量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共创美好幸福新家园。一是各镇乡街、村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浓厚的建设氛围。二要加强典型示范,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先进村组和先进人物,组织农民代表实地考察、参观学习,让农民成为建设的主体,形成学习先进、带头参与的良好氛围。三要构建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建设法治乡村,注重德治教化,深化村民自治,使美丽乡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2、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离不开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要建立“农民筹资筹劳、政府以奖代补、部门项目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要注重财政引领,设置专项资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整合、以奖代补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投入。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部门活力,有效整合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三要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能人大户、企业、外资等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四要积极培育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自我造血,并最终用于本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投资。五要深入进村入户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多种形式,发动村民出资献力、投工投劳,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四)强化产业深度支撑,增强生态建设动力。

美丽乡村需要有美丽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美丽乡村建设只有与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才能提供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一是培育精品农业,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推进土地流转,突破用地瓶颈,发展规模经营。加快优势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推进专业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将美丽“姿本”变为“资本”,兴起美丽产业。三是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挖掘和释放各镇乡街资源优势,利用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民族特色和乡村文化,发展农产品采摘、农家乐体验等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和旅游路线,制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打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烈的乡村旅游产业,真正做到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四是培育经营主体,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空间。积极探索农民培育新机制新模式,着力培养适应农村产业升级需求、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五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融合,推进秸秆粉化、粪便沼气化等节能低碳的农村能源建设,把农业废弃物转化成为资源和财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既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又促进农民增收。

(五)建章立制建管并重,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涉及农村整体环境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综合性变革的革命,需要建立起一系列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让乡村之美“永不凋谢”。一要加强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日常督促检查等制度,建管并重,持续跟进。强化督促检查考核,形成完善的巡查考核工作机制,提高村庄日常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一肯中乡的定期督查制度以及实施的划片网格管理,使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形成了时时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良好工作局面。二要建立相对稳定专业的管护队伍,加强培训,明确标准和要求,提高管护人员的责任感、素质、能力水平,做到运行有序、管理到位,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长效化轨道。三要优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集、清运、回收处理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办法,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统筹规划,合理选址,科学设计垃圾填埋场。对已建成垃圾填埋场的村,进行规范指导、完善处理设施,从而达到卫生环保要求。一肯中乡为各村配备卫生垃圾箱240个、建垃圾池50个、垃圾房28个,各村全部配有垃圾填埋点,为全乡环境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要加大监督和奖惩力度。签订“门前三包、院内达标”责任书,根据本地实际完善《村规民约》、《卫生公约》等约束机制,增强村民的契约自治意识、法治意识,为推进乡村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农村环境执法大队,加大对乱堆乱放垃圾,违反村规民约等行为的曝光与惩戒力度。如五化镇安装了摄像头,成立了环境执法大队,配备执法车,处理了多起垃圾违规事件。五要加大组织引导力度,组建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妇女联合会、村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真正使群众成为实施主体和管理主体。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建立健全村民自建自管等行之有效的美丽乡村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等长效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保鲜”注入不竭动力。六要注重改变农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转变生活观念、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引领他们摒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约束和引导村民改陋习、树新风。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发展为村风民俗优化的精神工程,让农民群众真正享受现代文明。

(六)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要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以民风乡风家风建设为抓手,以卓越成就扮靓宁城。一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注重深入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延续传统乡村文脉,保持鲜明的生态乡村特色,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品质内涵。二要培育弘扬新时期乡贤文化,荟萃“先贤”传人、深入发掘德高望重或年轻有为的“今贤”,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大力培育和传播乡贤文化。三要积极顺应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加大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力度,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统筹文化惠民工程,创建乡村文化大舞台,积极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因素,广泛开展多姿多彩、富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村文化,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农村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四要大力宣传思想道德建设规范,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实践养成。弘扬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和家睦邻、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五要逐步引入现代文明生活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倡导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爱、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好家风好家训”主题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营造美丽乡村文明和谐新风尚。六要合理调解农村多种利益关系,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有序引导农民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等潜在不稳定困素。有效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七要研究制定可具操作性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建立硬性考核指标,实行责任倒逼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目标考核体系。尽快出台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完善投入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机制、考核激励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定期组织督促检查,及时通报,纠正偏差,构建美丽乡村建设绿色通道。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意义深远,责任重大。通过调研,我们深刻体会到,农民是乡村的主人,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政府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倾听民生,体现民意,把建设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交给农民,切不可以大包大揽取代群众的主体地位。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梯度建设培育的较长过程,各镇乡街、村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事求是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十一

我们青干班二组全体学员一行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xx县石塘镇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石塘镇立足本镇实际,提出了“美丽石塘、养生胜地”的新目标,既契合全县的发展思路,又充分考虑了镇情特色,为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科学的、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区划调整后,石塘镇党委政府及时对全镇的村庄建设进行了重新规划,确定了“一心两带三区块”的总体布局。整个规划起点很高,既分层次实施,保证了有序推进,又突出了各村的特色。

全镇累计整合各项资金1500万元,专项用于“山水童话乡村”建设,20xx年全镇就有18个村建设实施,真正体现了大投资、大手笔、大成效。

与产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石塘镇小顺村的石文化、高畲村的畲家文化、桑岭村的汀州客家古建筑文化等,全面提升丰富了美丽乡村的实质与内涵。

实行童话乡村建设项目领导负责制,与镇干部年度目标考核、村干部报酬相挂钩,实行建设进度周通报制,并进一步发挥村干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等。

首先,从乡镇角度看。拿石塘镇与龙南乡对比,两个乡镇既有区别又有共通之处,相比较而言,石塘镇基础好,建设规模大、建设进度快、建设成效好,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其次,从县市角度看。xx县抓住“山水童话乡村”主题,注重特色化、品牌化、系统化、项目化、有序化。xx市注重规划编制、彰显特色、资源整合和项目报备,两县市均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这个主题,各有侧重,各有特色。

第三,从全省角度看,不论从建设规模、建设品位、美丽程度上与发达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都有较大的差距。

通过对比,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1、村小布局散。大量人口外出、社会效益值低等,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资金缺口大。丽水经济欠发达,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差,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低,本级补助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美丽乡村建设需求。

3、美丽不持久。部分村受条件制约,易出现建后无人管理现象,只是一时之美丽,很难持久。

丽水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每个村均能达到省里提出的“四美三宜”要求,所以,要立足实际,找到自己的单项美丽点,找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1、准确定位。受基础条件、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不能一味想着怎样做大,一夜之间就改头换面,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发挥出最大效益。

2、分类指导。要对不同类型的村庄进行具体分析、分类指导,有重点、有梯度、有选择,将资源、资金进行整合,确保集中建设一批、成功一批、见效一批。

3、产业结合。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增收了,才有更多的精力把乡村建设的更美。

4、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是基础、建设时载体、文化是灵魂。我们要把历史名人树起来,趣闻典故挖出来,古村旧貌整出来,山水资源靓出来,民俗山歌唱出来,努力将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具备特色文化的精品村。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十二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推动陶瓷企业到县陶瓷工业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从2013年起,县将每年对各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奖给xx万元,考核为不达标的示范村县将给予通报批评。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十三

近期,县政协组织调研组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了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池河镇青岗、三和集镇尚庄、定城镇宫集、西卅店镇高潮新村等省级示范点建设和西卅店镇集镇建成区整治情况,听取了县美丽办现场介绍和综合汇报,并就相关工作开展了座谈讨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规划实施了“7521”工程(高标准建设好20xx年度7个省级中心村;20xx年度建设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二龙回族乡、仓镇回民村2个民族风情镇村,完成1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环境整治和11个县级中心村建设任务,打造1条“百里美丽乡村示范带”)。初步实现了由往年的“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的战略转换。通过上下努力,20xx年度7个省级中心村应建112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准备迎接省级验收;20xx年度乡镇建成区整治和中心村建设成效初显,投入4000多万元招标组建了专业保洁公司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完成了20xx年1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主干道沿线的遮阳棚和违法建筑拆除任务,198个建设项目已完工40个,5个省级中心村拟建95个项目已完工34个,11个市级中心村全面开展了垃圾治理、卫生改厕、房前户后环境整治、饮水安全、道路通畅等工作;启动了20xx年度17个美丽乡村示范点项目选定和申报工作,其中9个乡镇和5个省级中心村总规和建成区规划已编制完成。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对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美”目标还有较大距离。虽然20xx年度中心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20xx年度的前期建设工作比较落后,各乡镇、各部门不同程度存在思想重视不够、项目开工滞后、建设进度缓慢、脏乱差现象突出和产业发展缺位等共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美丽乡村建设宣传不够,没有形成高度重视的大环境,认识上存在偏差。县直各部门认识不高,与乡镇缺少有效沟通,联动配合作用发挥不够,对点帮扶成效不佳。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了解不足,错误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府行为,依然存在“上热下冷”“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很多群众在涉及自身利益时不支持、不配合,开口要钱、伸手拿钱,不给钱不谈事,对乡镇村安排的任务或“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少数乡镇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全面,把美丽乡村建设当成一般工作来开展,工作被动应付,前期当甩手掌柜或等待观望,后期匆忙慌乱,造成工作脱节和落后局面。

(二)规划引领不够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全县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各地的特性,编制完整、长远的规划,明确建设目标。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已开展多年,县委县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方案和指导性意见,今年初,各乡镇又编制了乡村建设规划,但乡镇规划也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科学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乡镇驻地建设缺少通盘考虑,没有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元素,乡村特色性不够。部分项目建设规划频繁变更,存在规划建设脱节和“边干边看”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乡镇驻地沿街背巷整治雨污分流及水电管线规划布局不合理。

(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基础。目前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普遍存在重视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等生活方面的建设和重点沿线村庄美化、环境治理等生态方面建设的现象,对如何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提升新型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业产业培育、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则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大多数乡村还没有支柱产业,现有的产业规模小,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业专业合作社松散,农民增收效果不佳。

(四)体制机制有待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全县一盘棋统筹,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齐力管护和长期投入。当前美丽乡村建设涉及职能部门较多,各部门涉农项目安排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难以有效衔接,导致资源、力量难以整合。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集中连片环境整治、污水处理设施、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各乡镇配备了保洁公司,但是由于管护机制不健全,农民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等长效自治机制尚未建立,且对保洁人员履职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多数中心村杂草、垃圾较多,乱搭乱建、乱拉乱挂现象十分普遍。

建设美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造福百姓的最大民生工程,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准确把握上级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再加压、再发力,大干快干全力推进。

(一)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现阶段我县的中心工作,要抢时间,抓进度,举全县之力,打好攻坚。一是加大宣传,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新闻媒介、村务公开、宣传橱窗、宣传图册和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人人知晓、户户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氛围,让农民群众意识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真正的惠民工程,并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二是部门履责,做好服务。相关部门要与乡镇多沟通、多协调,主动对接,并经常深入乡镇指导帮助开展工作,排忧解难,分担压力。三是提高认识,精准发力。乡镇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在当前第一要务的位置,党政一把手要熟悉流程,把握重点,围绕省住建厅《导则》和《省考核验收办法》标准,及时补差补缺,亲力亲为抓落实。

(二)注重规划实效,确保按规执行。创建美丽乡村需要有科学规划作指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项目谋划,切合实际做好规划设计。一是把合理布局、环境秀美、百姓宜居、生活富美作为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长远发展的根本,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注重全域规划理念,把农业产业发展、村庄管理实施体系纳入规划的核心内容,多征求本地专家、乡镇干部和当地村民的意见,不搞一刀切、模式化,同时避免无序化发展。三是按照衔接配套的要求,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等,努力实现各项规划的无缝对接,做到严格按规划建设。

(三)科学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一是培育精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引导农民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加快优势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推进专业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兴起美丽产业。三是强化激励引导,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空间。制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促进产业大户、农产品合作社、招商引资项目向美丽乡村示范点集中。

(四)健全工作机制,提升建管水平。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一是坚持持续投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财政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二是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整合项目,将各项涉农工程整合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去,做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投的良好氛围。三是提升村民素质,统筹治理环境工作。要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组织引导村里制定好村规民约,不断提升村民素质,规范村民行为。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防止“脏乱差”和乱搭乱建反弹。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十四

———记富裕县忠厚乡农乐村党支部的先进事迹。

农乐村坐落于富裕县忠厚乡北部,北临讷河,东接依安,全村共有3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339户,1495人,有党员23名。全村实有耕地12,910亩。集体积累已达到450万元,早已步入全县经济强村行列。几年来,村党支部认真履行“任职一届,致富一方”的责任,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03年以来,农乐村先后获得“县级党风廉正建设先进集体”、“市级先进党支部”、“市级文明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抓经济,求真务实。

1994年5月,农乐村党支部新班子上任。当时摆在支部一斑人面前最大难题就是一个“穷”字!老百姓只靠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单一,年年种大豆、玉米,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而且村里还背有50多万元高息抬款的债务包袱。

面临“山重水复”的现状,村党支部一斑人认识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经过反复研究,村党支部确定了“理财、治乱、抓经济”的工作思路。

村党支部把抓经济的关键放在村级经济管理上。在村级费用管理上,坚持一只笔理财。不该花的一分不花,不该批的坚决不批,彻底清理了乱批条子、乱赊帐、乱用工、乱派车的不正当现象;在村级集体资源管理上,加大了黑地清查力度。对村里每个农户的承包地进行了详细丈量,同时,治理了乱开荒、乱挖沙石和乱种地等违法现象。由于支部一斑人工作认真负责,敢于碰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收回了多年不上帐的黑地1100亩,没收私开荒地400余亩。几年来,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

村党支部把抓经济的重点放在发展特色经济上。从1999年到现在,已初步形成了大菇娘基地,并为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建起苗圃两处,总面积430亩,五年来,实现纯收入23。5万元。在为村集体创收的同时,每年可节省植树资金15,000余元。

村党支部把抓经济的中心放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村党支部一斑人深深意识到,光靠单一的种植业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需要,必须靠两条腿走路,一是走农牧业并举的路子。因此村党支部大力响应县、乡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户发展奶牛业。通过积极争取,2002年,农乐村被县委确定为奶牛基点村。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养牛搞示范。通过他们的带动,使大部分农户纷纷走上养牛致富路。另一方面,协调金融部门扩大贷款规模。几年来,共为农户解决奶牛贷款280万元,并组织群众到安达、哈尔滨等地帮助购进优质奶牛208头。截至目前,全村奶牛存栏达到456头,日交商品奶3.1吨。二是“要致富,搞劳务”,村支部组织并培训了多余劳动力,搞劳务输出,近几年来,共向外输出劳务人员138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村党支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分不开的,更是班子全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

带队伍,勤政为民。

要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就必须建设一只勤政为民、群众拥护的队伍。村党支部书记矫信田常说:“虽然我们村已经没有外债了,但和牧业乡镇的兄弟村相比,我们已落后一大截儿,再不加快步伐,只能越落越远。群众认识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干部必须受点累,要领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去年秋季,青贮搞收贮大会战,村党支部书记矫信田、村委会主任邱贵良带领着全班人马在青贮现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睡一铺炕,摸爬滚打一干就是二十多天,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建起了忠厚乡第一个青贮公司。

他们不光是领着群众发展生产,还带头维护群众的利益,处处关心群众的生活,为群众办好事、解决难事。村党支部为解决农民出门难、买牛难的问题,多次由村里出钱派人领着农民到海拉尔、双城购牛;为支持群众养牛,他们多次把信用社的同志请到家门口,为农民办贷款;村里几年来还多次资助贫困户子女上学,仅今年新学期开学,就拿出4千元,资助3名贫困户子女上学。

针对个别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漂浮、为群众服务意识不够的实际,村党支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如要求党员干部“走进农户家门,说出心里话,帮想发家路,搭好致富桥”,每次村干部入户都带笔记本,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求,能当面答复和解决的,马上给予答复和解决;解决不了的,记下来,反馈给支部,由组织协调解决。再如,积极组织开展了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党员示范区活动,即掌握好一门技术、上一个致富项目、帮扶一个群众。通过这些措施,初步实现了村两委成员“实用技术学得好,勤劳致富干得好,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目标,从而带动出了一支勤政为民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员干部队伍。

两手抓,创建世纪文明村。

在群众致富的同时,村支部着重提高自己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他们就像过日子的家长一样,总在思索这样的问题:“吃饱了,穿暖了,还得干点啥?”这几年,村支部决定把“还得干点啥”纳入工作日程。2001年4月,农乐村先后召开了“两委”班子会和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反复研究讨论,最后通过了农乐村历史上最完备、最现代、也最能体现农乐村老百姓精神面貌的村规民约。村党支部还趁热打铁,积极开展了争创“十星级的”文明户、“五好家庭”活动。通过定期评比、请乡领导为高星级户挂牌添星和兑现奖励政策等方式,调动了老百姓参与创评活动的积极性。现在,全村共有“十星级”文明户67户,“五好家庭”86户。村支部善于用民主的、法律的、人性的手段处理事务,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来信来访工作。村上设立了“民事小法庭”,有事都到村上解决。几年来,打架斗饿殴的、游手好闲的、婆媳不和的、虐待老人的基本没有了无理上访、越级上访的没有了,计划生育过去在农乐村是老大难问题,现在计划生育率达到100%,全村共有60多户只有一个女孩并且符合生育二胎标准的,妇女主任手头的生育指标一大把,却没有一个要指标的。

“扫干净屋子,才能招待客人”,是农乐村干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提高村民文明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村域环境,过去,农乐村的村屯路同其他村比是好的,但也还存在死角死面。今年6月,为了达到文明村标准,村支部研究决定:家家自修门前路,自挖门前沟,自建门前桥,公共路段由村上负责,有弯取直,有坑添平,统一垫沙子。前后花了半个月时间,共整修道路7条,4,500延长米,现在下雨天也可以穿着拖鞋上街了。每年春天,村上都发动群众出义务工,在新整修路两旁栽花种草,在红花绿草的掩映下,一排排崭新的砖瓦房,让别人根本看不出是来到农村。村支部还在2000年制定了“农乐村绿化五年实施纲要”。不但在成块农田边上栽上杨树,还在村屯主干路两旁栽上了风景柳。自2000年以来,全村共植树56,000多棵,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目前,农乐村的自来水入户率100%,住房砖瓦化75%,电话入户率达到52%。有线电视户户通,农乐村老百姓的日子过起来了,而且越过越像样,越过越有层次,越过越追求质量,村党支部的工作不仅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同时也获得了乡党委的认可。无论是放眼已经过上“富裕小康”生活的今天,还是展望更好的明天,农乐村的老百姓都有理由把眼光放得更远,步子迈得更大,因为村里有个“牢记宗旨,服务百姓”的好党支部,农乐村的金疙瘩早晚会堆成一座璀璨夺目的金山。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十五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本文是关于关于县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学习。

按照年度工作安排,近期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就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冷水、仓上、西营、茅坪、中厂、构扒等6个镇及15个村,通过走访、座谈、听汇报、实地查看等形式,重点了解我县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一年来的成效和问题。在每个被调研的镇,组织召开了由党代表、人民代表、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还组织召开了有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参研委员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就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又组织驻白市政协委员赴汉阴县实地考察调研美丽乡村建设。现根据调研的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20xx年6月,县委、政府印发了推进美丽乡村工作方案,全县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镇、各部门按照方案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乡村面貌深刻变化。走进11135示范村,整齐的楼房、平整的街道、漂亮的路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各式各样的文化健身设施、幸福健康的居民生活,处处都展现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

二是卫生环境整体向好。美丽乡村工作开展以来,县财政按人均10元标准补贴镇级环卫经费,镇级卫生经费困难的局面有所缓解。各镇垃圾车、垃圾池、垃圾箱的数量快速增长,保洁员队伍不断壮大,镇村垃圾收集清运工作逐步规范。通过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从严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全县群众环卫意识不断增强,镇容村貌今非昔比。

三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项目争取力度不断加大,全市15个两场(厂)建设项目,我县就有8个。构扒、中厂两处垃圾压缩转运站已完成站房建设,机械设备已进入购置程序;构扒镇污水处理主管网已完成铺设,分管网正在抓紧实施;茅坪、冷水的污水处理厂以及茅坪、冷水、西营的垃圾填埋场,初步设计审查已经完成。其中冷水污水处理厂的配套工程跨河大桥已经完工。全县通过实施两场(厂)建设、文体广场建设、道路硬化工程、美化亮化工程等措施,集镇功能不断完备,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亟需在以后的工作中克服和解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一)统筹规划不够,乡村建设亟待规范。

全县11135规划区域的建设较规整。而在面上,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依法管理、系统管用的手段和措施,农户自建房及圈厕建设等,随心所欲的现象较严重。再加之,路桥、河堤、公厕、活动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也有不尽合理和不够协调的地方,甚至还存在浪费投资的情况。因此,统筹规划,势在必行。

(二)工作方案不完善,体制机制运行不畅。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是去年6月份出台的。调研组认为,当时的本意是侧重推动环境卫生整治。而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是今年4月29日颁布的,从20xx年6月1日开始实施。用新的标准来衡量我县去年的方案,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建设标准,都需要进行大的调整和补充。同时,原《方案》确定的运行机制也不太顺畅,把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双创办,而省市美村办都设在农业部门,上下沟通协调工作多有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进展不平衡,抓点示范力度不够。

从实地调研情况看,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整体推进依然缓慢。按照抓点示范、有序推进的原则,县上确定了1个示范镇和3个示范村。而这些示范点,建设思路还不够清晰,建设进度还不够明显,尚未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有些部门还不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更谈不上工作安排和措施;有些镇村等靠要的思想依然严重,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较差,工作进展缓慢,工作成效不突出。调研组认为,虽然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长期的疲软乏力、行动迟缓,难免会贻误时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宣传发动不到位,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县上还没有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召开过专题动员会,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思路、建设内容、目标任务宣传的不够到位。目前,点上的工作,才刚刚起步;面上的工作还处于准备阶段。应该说,从上到下,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一是部门认识有待提高。按照方案的要求,部门虽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由于没有系统规划,工作目标不明确,县上又没有对这方面工作进行督办考核,就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整体工作而言,不客气地讲,比较盲目,甚至有些打乱仗。二是镇上认识有待提高。镇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线组织者,但有些镇村却当了甩手掌柜。对美丽乡村建设主动谋划的少,只是盲目要项目,没有很好地规划发展前景。三是群众的认识有待提高。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而很多群众只一味地盼望着政府能加大投资,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五)项目实施缓慢,基础设施严重短缺。

交通道路建设需求仍很大。由于缺乏项目支持,后续推动艰难乏力;垃圾填埋场由于前期规划、用地审批等原因都未动工,加之地方配套资金尚无着落,项目进展前景堪忧;垃圾中转站虽已建成,但后续运转维护、人员经费等问题尚未落实;部分镇的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但目前只能满足于集镇污水收集,沿线居民接入主管网的二、三级管网建设问题尚未解决,生活污水直排现象仍然很突出。在调研中还发现,各集镇及重点村急缺的五场(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集贸市场、文体广场、公用停车场)一厕(公共厕所)建设,极度缺乏项目支撑,成为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瓶颈。

(六)环境卫生有死角,常态化措施需加强。

在调研中发现,镇政府驻地集镇、11135示范村的环境卫生普遍见好。但偏远村组、背街小巷、临街河道的脏乱差局面仍然严重。污水直排、垃圾乱扔、柴草乱堆、乱搭乱建、随处停车等现象随处可见;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的各种线缆像蜘蛛网一样缠绕着各个集镇,成为各个集镇脸面上的黄褐斑,影响整体美感。

(一)强化规划引领,推进统筹发展。

一要总揽全局,科学规划。应全县一盘棋统筹考虑乡村布局和规划,做到城乡一套图,整体一幅画,力戒多头规划、重复建设。建议县上从各单位抽调相关专业人员,组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队伍,对全县113个村的建设格局进行初步规划。并在县内组织好评审,然后将初规印发各职能部门。在规划中要体现保护山水环境、彰显传统文化,展示乡村风貌,突出地域特色的原则,要把山、水、田、林、路、房屋、公厕、畜禽圈舍、给排水设施、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布局、文化旅游等等一并考虑。既要考虑财力问题,又不能受财力绑架。重点要兼顾地域风情、故土乡愁、生活习惯、功能布局、生态环保、整体效果,把规划一次搞到位。至于有些事,现在没钱做,可以等有钱了再做;短期做不了,可以分步实施。特别要重视对房屋的规划。对楼层、外观、朝向、建筑材料、建设风格要有明确、细致的限制和规定,禁止随心所欲、破坏环境、乱搭乱建。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初规的布局,逐步进行项目编报、争取和实施。这样,既能充分展示乡村建设美丽所在,又能规避挪用项目资金的风险,还能有效避免重复投资的问题发生。

二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具体讲应做好五个结合:一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继续和提升,不是另起炉灶。因此,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既要避免千人一面,又要避免大拆大建。要体现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准确定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战略思维;二要和民生事业结合起来。在规划中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和道路硬化、五场(厂)一厕建设、医疗卫生、幼儿教育、老年关怀等民生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体现民生为本的原则;三要和发展产业、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让群众富起来,应在规划中体现产业布局、创业就业,让群众得实惠,切实增强幸福感;四要和特色旅游结合起来。中厂镇的经验可以推广。全县具备条件的村都应把打造特色旅游村作为一项主要目标来规划。让当地群众不光自己住的舒服,还能推进旅游、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五要和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要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项目打入全县十三五规划的大盘子,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的项目支撑。

(二)强化安排部署,严格督办考核。

一要调整和修订《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建议县上按照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中所涉及的内容和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精神,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尽早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要尽早召开推进会议,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安排部署。要加大项目捆绑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快示范点的建设速度,提高示范点的建设质量,尽早产生示范效果。三要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建议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整到县农业局,以便与省市对口接轨,更方便协调沟通和工作联系;同时,建议调整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涉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所有部门全部纳入领导小组。四要加强督办考核力度。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办法,强化考核和督办,将美丽乡村建设的每一项任务都落到实处。

(三)强化责任意识,注重协调配合。

一要主动谋划,积极作为。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美丽乡村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主动谋划美丽乡村建设。各镇要主动寻找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要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方向准,提前调研和思考乡村建设新格局,为全县整体规划当好先行官。二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县所有部门和镇村的密切配合,尤其忌讳推诿扯皮、拆台设障。各镇各部门要从全县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出发,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尽早形成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

(四)强化项目整合,完善基础设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如果没有项目支撑,单靠尚未脱贫的白河群众和捉襟见肘的吃饭财政,美丽乡村建设就无从谈起。目前急需的项目是道路硬化和集镇五场(厂)一厕等集镇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项目规划,协调搞好项目对接,最大限度地多争取项目、争取大项目,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的项目支撑。县上要加大对各类项目的统筹整合力度,把更多的项目用在示范点上,尽早建成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为今后的建设积累经验。

(五)强化环境监管,改善人居环境。

一要严把环评关。凡是不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部署和生态立县、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战略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二要强化环保执法。对污水直排、饮用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矿山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建筑垃圾污染等,在加强监测的同时,要加大处罚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改善人居环境。三要加大江河水生态监管力度。积极推动汉江断面监测体系建设,加大水生物保护力度。对毒鱼、电鱼、炸鱼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四要强化农村建房监管。要进一步加大对开山改河、乱搭乱建等肆意破坏环境行为的整治力度,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六)强化宣传发动,推进乡风文明。

没有全县群众的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让群众知道什么是美丽乡村建设,他们的具体任务是什么,使他们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自觉地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的事业中来。同时,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农村健康向上的乡土文化建设力度,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推进团结友爱、孝亲敬老、移风易俗、诚信守法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上,使广大群众的文明素养得到切实提高,进一步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七)强化综合整治,建立长效机制。

环境卫生整治一抓就灵,一放就松,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全县上下要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经常拿在手上,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能有松懈和厌战思想。一要扩大整治范围。重点要把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的线缆布局纳入整治范围,督促他们尽早规范,解决各种线缆满天飞问题。二要完善体制机制。县上要进一步完善督办考核办法,加大督办考核力度。镇上要建立健全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常年抓、抓常年。三要舍得经费投入。在现有经费保障的基础上,逐年要有增量。尤其要保证垃圾池、垃圾车、垃圾箱和保洁人员费用支出,维护卫生保洁系统正常运转。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十六

1.重新村概况。

重新村解放前原名为安徽省xx县,解放后更名为安徽省xx县重新村,在成立人民公社时命名为安徽省xx县安平人民公社重新村生产大队。随时代的发展与体制改革划为安徽省xx县安平乡重新村,2005年实行了拆乡并镇,安平乡划为安徽省xx县胥坝乡重新村。重新村位于胥坝乡中部,东隔小夹江眺望本县西联乡,南与本乡长杨村接壤,西邻本乡新洲村,北连本乡文兴村,全村占地总长4.6里。重新村距离胥坝乡政府9公里,距离安平渡口12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06亩,水面600多亩,总人口2252人,678户,其中外出务工人员653人,留守儿童21人,空巢老人36人,5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党员数38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2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2个,土地流转大户3名。两个民营企业,商业网点12家,卫生所1个,保洁员4个。2010年人均纯收入7442元。

2.基层组织建设。

村两委班子首先从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财务制度都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做到照章办事。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班子的政治思想,作风建设,形成了坚强的战斗集体。为达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主要思想的目的,村党支部首先从自身做起,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按照学习制度要求,组织好村组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十七大”会议精神,等理论学习。开好支部班子民主生活会,抓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树立正气,严肃党纪,在民主生活会上作好自我剖析,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要求党员做好先锋模范作用。并注重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从而大大增强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带领村民发展村级经济,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最重要的组织保证。为了鼓励支持农民多参加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里设置了“农家书屋”、“妇女之家”、“党员活动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等场所,这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近年来我村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优秀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步奖”。

3.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

要做到“有能人办事”,首先要做到“有钱办事”,村里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都需要资金,只有发展好本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资金,才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才有说服力和战斗力。我村党支部和村委在县林业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号召广大村民群众在近200亩的村集体沙包地进行指数造林,现已成林,预计价值60多万元。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江心洲出租的形式,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经过近几年的积累,我村现拥有固定资产办公室两幛330平方米,有经济积累资金近10万元。我村土地肥沃,目前以种植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为主,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养殖,水产,果林园地不断拓展,生态环境优美。尽快带领全村人民建设小康社会,是该村支部班子的工作重点。村支部充分认识到要想致富的基础上发展好经济,就要充分发挥全村群众利用农村的优势,提倡科技兴农,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在抓好粮、油、棉生产上,该支部积极做好带头宣传作用,抓好良种推广,科学种田工作,使大灾之年农业总产仍增加。现全村实现土地流转70%,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村两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加强农业,依靠科技,发展多种经营”路子。使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掌握一定的适用技术。村干部和党员要求每人掌握两门以上的农业实用技术。村两委积极邀请农技人员到村给村民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农业、林业、种养殖业、畜牧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多种致富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村两委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村两委认真落实,积极配合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工作,在我村改造中低产田160亩,提高耕地质量。2009年在乡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多万元,其中村经济开支18万元,修建3.7公里“组组通”道路和1.1公里的“户户通”道路,对2公里的机耕路进行硬化。使村容面貌焕然一新,解决了人民群众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2010年实施的1.2公里的“户户通”道路及42盏路灯亮化工程更给群众带来了方便,美化了环境。新农村建设已实施改厕450户,沼气35户,户户通182户,组组通3.6公里(已全覆盖),机耕路1.7公里。今年村完成了桥涵配套建设工程,十月份旧村改造也要竣工。这次工作的完成,绿化、道路硬化、小区下水道建设,小区公共健身场所等都将建成,我村面貌会有更大的改观。

5.积极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作为难度大的计划生育工作,重新村也一样完成在全乡工作的前列。有的村对人口出生不敢汇报,或不敢指家带路,甚至连妇检通知都不敢去送,怕受到打击报复而扮演不光彩的角色。然而在我村,手术及时率、持证生育率、妇检率均超过指标要求。这些都是村党支部成员作好了带头人的结果。为开创计生工作新局面,村党支部一是首先从自身做起,树好榜样带好头,特别要求村两委班子做好家人身边人,亲戚朋友的思想动员工作。二是要求村两委成员积极深入各家各户去走访,交谈,了解详细情况,取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三是及时如实的向乡计生部门汇报出生,死亡,结婚等计生基本情况,同时积极配合镇计生工作队在村里开展好计生工作。到目前为止,我村育龄妇女691人,已婚妇女501人,从2010年10月份到现在共出生婴儿12人。目前无超生户和密生户。

6.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近年来,村两委一直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及时调整村信息员和巡逻队伍,将一些正义感强,敢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青年人充实到队伍中。一方面对劣迹人员盯准看牢;另一方面坚持开展夜间巡逻。我村综治工作由村两委亲自抓,成立了相应组织,所有会议及时召开,矛盾排查,调处扎实开展,确保我村综治工作多年来被评为先进集体。

7.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为了让群众放心满意,村里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由书记挂帅,村主任主抓,村会计具体负责,同时经村民代表大会推选成立了由7人组成的村级管理民主理财小组和5人组成民主监督小组,对村里的账务账目,集体资产的经营情况,低保、新农保,惠农资金的发放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全部实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关系,也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打实基础。这得到了群众的.满意和信任,我村被评为xx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示范村。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经济方面。

由于农村目前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仍然不高。我们要了解农村经济和土地的性质,善于发展创新,搞特色经济。特色经济搞好了,可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鼓励资产大户发展特色经济,例如可以利用现有的百亩龙塘资源建垂钓中心或者发展旅游业等。从而带动服务餐饮业的发展。鼓励大学生毕业回家乡深造创业,从而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样把年轻人都吸引回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就不再孤单,重新村会是一片热闹喜气的场面。

2.教育卫生方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重新村目前还没有学校,村民反映小孩上学很不方便,从一年级开始就得到安平小学读书,这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烦恼。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尽一切努力把孩子的教育实现好,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给孩子们配备优秀的教师。现在是一个科教兴国的时代,人才的培养尤其关键,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我们要投入大的力度。例如:可以建一个寄宿制学校或者开通到学校的班车。此外,村里只有一个卫生所,给群众看病也带来极大的不便,农村的医疗设施也要不断改善。

3.交通方面。

重新村由于隔江,等轮渡不方便,所以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农民不敢大规模种植蔬菜,因为无法与外界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另外,交通不便,晚上有人突发疾病无法立即到医院,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例如:可以让轮渡晚上也过渡,或者增加轮渡的过渡频率。

以上是我对在将近一个月对农村村情民意的一些总结和建议,有不足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通过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对农村有了更新的认识,对农民群众有了更深的感情,农民的纯朴,真诚令我感动。我真诚的希望他们早一天过上衣食无忧,欢乐融融的团圆生活。我自己也要不断的努力,用知识充实自己,更多的为人民服务。

这次调研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要感谢各级领导的支持鼓励;要感谢村两委的热心帮助;要感谢农民群众的真诚信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尽自己的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多做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十七

人类社会进人21世纪,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热点问题。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时,更加期望着有一个优美的生存环境及和谐的生产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共同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环境问题得到各级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关注,已逐步得到改善,然而,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却是明显滞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日益受到威胁。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改变村容村貌,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面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xx年从7月到11月,我们对袁州区寨下镇的横塘、沙江、大宇、带塘、长乐、新桃、圆岭等行政村进行了多次环境卫生状况调研,这些村庄都是基层行政所在地,都有村支委和村长,最大的村集中居住几千人,如横塘村,小的村庄也集中居住着几百口人,如带塘村。我们发现这些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脏、乱、杂、臭。

1、赃。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既没有实行分类收集,更谈不上回收利用。走进村庄,不管是大路还是小路,或者是穿村而过的公路,到处都可以看到零星散落的鸡粪、狗便、牛屎等脏臭物;有些较为偏避的路,行走都得多长上一只眼,稍不小心,一脚踏在牛屎上,准让你摔个仰面朝天。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拉极更随意倾倒,微风过处,尘土飞扬,塑料薄膜漫天飞舞,让你无处躲藏。

2、乱。首先是房屋建筑很乱,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经济收入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农村,有了钱当然首先就想盖房。这些新建的住宅,也许是由于各自的宅基地是祖传的,也许是村里缺乏统一规划,总之,就是随意随地,横七竖八,犬牙交错,不分东西南北,杂乱无章。其次就是柴草、猪粪、牛粪的堆放,随意随地,非常散乱,有些柴草紧靠房屋堆放,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碰上小孩玩火,后果不堪设想。猪粪、牛粪作为一种农家肥料,有的就堆放在厨房的窗子下,这就不仅是难看,而且也严重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

3、杂。首先是人畜杂居。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在这些村落基本上都是鸡犬与人同行,它们四处活动,与人争道,随意乱窜,随地拉洒。小孩坐在堂屋吃东西,大人如果不在旁边保护,鸡和狗就会毫不客气地与他们争吃。孩子急得哇哇大哭,这是极为常见的事。村落鸡鸭屠宰粪便残物,随处可见,小吃摊点更是污染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极为普遍,污染极其严重。环境卫生设施几乎是空白。既没有垃圾池,更没有垃圾桶之类的东西。

4、臭。如果是在夏天走进村庄,用臭气熏天来描写,是既不过分也非夸张,由于地上随处都可以看到鸡粪、狗屎、牛便等脏物,经过太阳一晒,臭气满天飞散,其味确实难闻。更甚者,有的农民竟会利用两幢房屋之间的空隙搭建猪圈,而农民往往又习惯把厨房建在自己的房屋后面,于是就常会出现厨房与猪圈紧靠,有些人猪圈内又设有厕所,此地此景此味,不用述说也可想而知了。

5、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森林面积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特别严重,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人为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开发森林资源,然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补进;森林面积的减少,土壤变得松散,雨水下来,泥土冲进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四处泛滥,席卷着地面的各种垃圾,形成污染;而这些河流,往往就是我们城市河流的源头。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农村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过度重视经济指标,忽视了环境保护,因此对农村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城市环境问题得到重视,而农村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对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大量城市垃圾向农村的转移等问题已给农村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此外由于管理体系不畅、资金来源不足、扶持措施不力、治理模式不适等原因,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数亿农村人口生存环境恶化,健康受到危害,且纠纷频发,成为社会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因素。

1、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于在这种脏、乱、杂、臭的环境中生活,环境卫生意识非常差,领导又只把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放在城市,忽视了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的环保问题。农民难以接受到环保知识、政策、法律的学习教育,对环保了解甚少,自我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就更差。

2、乡镇工作重视不够。在乡镇工作中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就目前来看乡镇几乎是无心去关怀农村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在领导的心目中“排不上队,挂不上号”,把它放在经济发展之外。

3、宣传教育不到位。对农村环境污染宣传教育在乡镇工作中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是空白。我们对相关乡镇领导采访时,他们觉得:一是市县级政府经济的划拨大少,即使想治理环境污染也是杯水车薪,无能无力。二是农民的环保意识太差,他们对现有状况习以为常,教育工作太费力。三是乡镇工作太繁,无暇顾及等。对行政村采访时,他们觉得现在的村民很难管,叫他们干点活,就要报酬,而村里的钱又太少,想做也只能是望洋兴叹。采访相关农民,5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我们的调查感到疑惑,觉得自己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生活,已经习以为常,不会有什么问题。40-50岁的中年人,对这种状况虽然有不满意的情绪,但也是觉得无能无力。

人类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环境污染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气体,影响呼吸,影响健康;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其中致使农村环境恶化一个重要原因是涉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与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的公共产品供给几乎是一片空白。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一定会成为制约农村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环境、政府管制与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在高度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下,如何处理好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对以后开展农村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这对当地政府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1、“白色污染”的危害有:视觉危害,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村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2、潜在危害: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在地面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现在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对人体的健康极为不利。

4、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可谓是废水、废渣四处奔流,污染环境,污染水源。这就不仅是在污染农村,同时也在污染城市,因为城市的饮水源头都在农村,因为农村河流大多是城市水源地。

通过调查的我了解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既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也不是一个村庄,一个地方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虽然家乡现在在的环境状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据调查,环境污染是极为普遍地存在广大农村。我们发现政府也并不是没有进行环境保护的工作: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也向老百姓宣传环境保护,以期提高人们的环境白虎意识等,目前来说只是力度不够。不过,我们也相信在政府的努力下,作为这片土地主人的人们,就更应该努力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爱护它,保护它,从手上的事做起,不乱扔、乱折、乱吐;从身边的是做起,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成美好的家园。

1、加强环境立法。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明确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尽管考虑不够,但还是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2、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城乡分治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国家把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强化扶持力度,建立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政府应对农村和规模以上的企业污染治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规模以上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对贷款贴息等。

4、探索科学的治理模式,提高农村污染治理效率。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不同于城市、工业企业的污染,不能简单的套用其污染治理模式,要在其治理模式上加以改革创新,以适应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进而提高污染治理的成功率。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农村,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政府的投入,特别是财经的划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光靠政府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牢记心中,青山绿水一定会到来。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十八

建设美丽乡村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美好乡村建设。

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党的xx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内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各地正在开展形式多样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我市美丽建设的总目标下,美丽乡村建设当是题中之义。

根据市委工作安排,带着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近期组织相关单位先后到国内美丽乡村建设比较成功的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浙江桐庐县狄蒲村、环溪村,南京江宁区大塘金村、世凹自然村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形成初步思路。

什么是美丽乡村?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或正式的概念。但是,从美丽乡村发展方向和实践过程来看,美丽乡村就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其集中体现在五个“美”的建设上:一是环境之美,规划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绿化美化,公共服务日臻完善、自然生态有效保护,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宜人。二是风尚之美,家庭和睦、民风淳朴,文明有礼、移风易俗,崇德向善、守望相助,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村风民俗。三是人文之美,文化繁荣、底蕴深厚,耕读传家、以文化人,充满乡土气息,富于时代精神,使农民群众享有健康的精神世界、建设农村各具特色的精神家园。四是秩序之美,学法用法、遵纪守法,民主法制、村务公开,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社会有效治理,维护公平正义,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五是创业之美,吃苦耐劳、勤劳致富,勇于创新、诚信经营,刻苦钻研技术、推进产业升级,集体经济发展、有钱办事理事,拥有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各地具体的建设做法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重视规划设计。规划是纲,纲举目张。只有高标准规划设计,才能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和高标准。在建设之前,每个村庄都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规划院所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对发展目标定位、村庄形态、建设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反复论证。有的规划非常详细,小到一条小溪、一段古道,都有具体的规划或设计,达到了精雕细琢的程度。比如桐庐县的狄蒲村,一个牛棚经过精心设计,竟然变身为一个时尚的咖啡屋,既保留了村庄的印痕,又增加了村庄的美感,颇具创意。

二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要先行,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如果美丽乡村还是和传统农村一样,鸡窝牛圈,污水横流,道路泥泞,电线交错,是谈不上美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主要是路、水、厕和旧房。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整治和改造,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美丽乡村之美丽要义。每个村庄都把基础建设特别是在水、路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三是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建设美丽乡村根本目的是为了农民群众,必须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生活,不搞大拆大建,不逼迫农民上楼,不拿土地。

作文。

章与民争利。同时,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所有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没有一个是通过大拆大建来建设的,都是因势利导,以人为本,使农村群众的利益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护。在桐庐环溪村我们看到,有高大气派的现代建筑,也有旧房老屋,相互映衬,别具风格。郝堂村在建设中,则提出了“尊重农民小日子”的理念,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点。只有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他们有的是利用生态资源、有的是利用文化资源,有的则是无中生有“打造”资源,但最终都形成了自己的村庄特色和支撑村庄发展的特色经济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达到山村有山村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魅力。

五是重视文化的保留传承。文化是魂,是一个村庄的精气神,没有文化的村庄终行将不远。对于文化的认知、保护、运用,所考察的这几个村庄做得非常到位。他们通过保护古建遗存、挖掘历史文化等途径,放大地域文化符号,赋予了村庄鲜明的文化特色,增添了村庄内涵和魅力。在狄蒲村申屠氏祠堂展示的农耕器具和生活物品所反映的农耕文化让人印象深刻,甚至他们根据民间传说,不惜在村子主干道上修一座坟茔来传承弘扬宗族文化。

通过对国内几个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考察学习,由衷感到,建设美丽乡村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几年通过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路网工程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但是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农村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农村日益式微的趋势没有好转。虽然有的农民搬进了社区,住进了楼房,但是他们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未来生活的保障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前几天,总理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指出,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其他的一切都要为人服务,推进城镇化意不在“地”,不在“楼”,而在“人”,新型城镇化核心是写好“人”字,说到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要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带动力,建设美丽乡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使山水乡恋与城市文明融为一体,让亿万农民共享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

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的保留传承。美丽乡村建设如果说“物”的建设是硬杠杠,那么文化则是乡村的软指标。农村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是多元的、厚重的,构建起了中华文明的华丽殿堂。农村文化有哪些?概括来说就是农耕文化、家族文化、风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特别是家族或家的文化,对人们影响最大。自古以来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构建社会、管理国家、治理天下,因此在农村“家”文化对农民有着更大的意义。老百姓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土窝”。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把农民的小家呵护好。正如总理所指出的,“家”是文化的根,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很珍视家的观念。而纵观几个建设比较成功的几个美丽乡村,他们就非常注重对家的保护。村庄建起了新居,为什么颓废衷败的老房旧居不拆掉?为什么狄蒲的申屠氏祠堂历经风雨而依然保存完好?为什么郝堂村依山就势建房而不强求农民集中居住?说到底,就是看到并尊重了农民对家园、家庭的珍惜和浓重情结。

美丽乡村建设,无论从哪个方面讲,符合中央要求,契合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顺应群众期盼,是解决好当前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发展问题的有效抓手。其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现象。所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改造,对于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特别久居城市的人们,长期面对城市生活的逼仄、喧嚣,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农村的生活,非常渴望让心灵得到平复,灵魂得以安放,身心得到放松。这就为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游、农家乐等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由此,也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生产方式改变带动生活方式的改变,真正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三是保证发展持续性。党的xx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布局。而美丽乡村契合整体发展目标和思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一个有效的载体和抓手。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的几个村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全面持续性发展。

我市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对几个村庄的考察学习,对比借鉴,我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基础好、潜力大、前景广阔的特点。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议选择一个各项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为试点,先行打造,形成经验之后,再全市铺开。目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尽快建立一个市级领导组织,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由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电力等单位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同时要加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为各项建设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较重,资金投入较大,在财政给予支持的前提下,建议对建设任务进行分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向上争取整合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投入和工作合力。在所考察的几个村庄当中,都是在当地政府强力支持下推进的,这也是克服建设资金来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是高标规划,打造亮点。按照生活宜居、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总要求,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精心规划村庄建设方案和建设定位。特别是对农村文化,要高度重视,认真保护,深入挖掘,做好传承。建议由市里牵头,尽快启动相关规划设计,依托村庄自身的特色或优势,打造美丽乡村的亮点和品牌。

四是强化考评,激发动力。围绕年度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党政干部绩效考核之中,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和动力。

五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大家看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移风易俗,提升农村文明素养,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保障。

建设美丽乡村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县委、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外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及村庄作为试点,推进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基于*镇*村比较好的交通区位、生态基础、环境基础、产业特色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把*村作为全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进行重点打造。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居住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对提升景区形象,在全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示范和带动意义。

*村位于*镇西南部10公里处,淮河南岸,紧临312国道,西距县城4公里,东接*镇**村,西连**乡**村;南与**省**市接壤;北与**村隔淮河相望。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总面积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85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村共427户,总人口1607人。农民纯收入6300元。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43名。*村是省级优秀基层党支部,并被评为市级文明新村,2019年被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9年被定为省级生态文明村,新农村建设获得了省政府表彰,2019年被市文明委评为全市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

一是区域性政策优势明显。*村所在的*县属于**省“三山一滩”扶贫攻坚区域,是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这让*村容易享受到相应政策的扶持,有利于*村建设生态村,建设美丽乡村,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二是生态优势突出。*村总面积4.5万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该村是河南省级生态村,气候宜人,景观优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多种作物生长。淮河源主干河道自东至西贯穿全村,一年四季河水不断,水草丰富,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湿地。境内有笔架山旅游风景区、祖师顶道观名胜旅游地。独特地理条件下的生态、气候、植被等,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山水相生、植被相连的生态系统,山绿天蓝水清,自然生态优势突出。

三是产业基础优势突出。传统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有茶叶、花卉苗木、板栗、中药材和养殖业等,目前已形成了万亩木瓜基地、千亩茶叶种植基地、花卉苗木繁育基地、猕猴桃繁育基地等四大生态基地。此外,*村利用其卧山滨水近城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游、景点游,带动旅游及饮食业的发展,拥有“农家乐”40多家,年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

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村隔淮河与g312相邻,距离*县城5公里距离,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五是领导重视优势突出。*村是*县的3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之一,2019年被评为全市“十大特色村庄”,项目建设受到了南阳市及*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就该项目的规划、建设、施工组织等方面进行指导。*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专门成立了*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指挥部,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好示范工作。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健全、坚强有力,干群关系融洽,在申报项目上,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征求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并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力量和主力军。

*村美丽乡村建设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及需求,贯穿传统村落的保护,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突出旅游带动的发展思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村庄。根据*村生态山水资源,将整个村域划分为生态休闲旅游区、新村新貌提升区、户外健身野营区、花卉苗木种植区。通过四区发展,把资源优势变为优势资源,走出一条营造环境、发展旅游、带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和居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一是以苗木花卉种植业为主,培育特色产业。二是以道教文化和山水文化为依托,开发山水宗教旅游,在*村内规划建设特色小吃一条街,兴建“农家乐”家庭食堂100个,重点宣传推介烤全羊、炖鱼、老鸭汤、山野菜等特色菜和特色商品,以及糙米(未精加工的米)饭、锅贴馍、凉面、萝卜丝闷饭等主食。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道路建设、桥涵工程,绿化亮化工程,给排水、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公厕建设工程等10个项目。

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是房屋整治改造、塘堰整治等2个项目。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是*村文化广场项目、旅游服务广场项目、村民广场等3项工程。

目前,*大桥已建成通车。8公里环村路已全部完成沙石方铺垫,其中2公里铺完柏油,2公里完成水泥硬化。道路绿化面积2019平方米,打造两处可视绿化景观20亩。以徽派建筑为主,完成10户农村房屋改造。完成5口塘堰清淤整修加固。新建公厕5所,完成改厕200户。新建文化广场1处。

*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概算1346万元,资金来源包括:省级补助资金62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8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77万元,整合资金460万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专门成立了*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指挥部,要求县直各部门积极主动去完成各项工作,配好建设。*镇成立了*村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在县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领导下,以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为重心,制定了详细的。

工作计划。

做好工程协调、衔接工作监督督促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工。

二是加强部门协调。一要建立健全县相关部门及乡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资金和政策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和政策的集聚效应,县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计划对接、规划衔接、项目配套”的要求,加强沟通交流,精心组织施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二要加强监管,对内严格要求,对外宣传到位。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主动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和服务,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服务质量。

三是加快资金筹措。一是争取上级奖补资金,集中建设,建出精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市、县要足额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配套资金;三是整合各专项资金,加强部门衔接与协作,集中使用资金;四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平台作用,引导农民、村集体和社会及个人捐赠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对于整合专项资金,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单独账户,单独核算,确保整合专项资金的利用。

四是严格招标采购。工程项目全部按照招投标法的要求,实行招标采购。首先进行项目的组织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认真设计,对于必须招标进行设计的项目,选择有资质的单位,有水平的专家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工作。其次对工程建设的招投标,严格按照工程项目招标要求,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要求实施,严格按照发布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组织评标、中标的程序进行。

五是加强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组织项目建设,发改委、农业局、财政局、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实行全程质量监管,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执行工程质量终身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主要负责人、参建单位的领导和主要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组长为第一责任人。

六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格审批手续,严禁挪用和挤占。项目实施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项目资金管理,做好项目资金的领拨、支出原始凭证归集、审核、报帐等工作。

一是建设资金不足。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在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了省、市、县财政资金支持,其余部分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我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

二是村庄规划有待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但规划中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还有待加强,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

三是认识不深。部分干部群众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强调村庄美化、硬化、亮化、等硬件的多,强调乡风文明的少。有的群众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涉及厕所、房前屋后的环境等问题时,总是拖进度;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等方面缺乏力度,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尚未形成。

四是建设标准有待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推进不到位。

1、因地制宜、完善规划。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村美丽乡村规划结合村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我县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并逐步引导农民建房向集中居住点集中。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结合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二是激发部门活力。深入开展县直部门结对帮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联系部门要积极参与*村的建设工作,全力为该村提供物质和财力支持。三是整合各项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民创业增收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四是开展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五是发挥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一点,鼓励在外经商、工作或亲属捐赠一点,支持家乡建设。

3、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

责任书。

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三是适时出台村保洁员的保障办法。按照财政拨一点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筹措保洁员工资确保队伍的稳定。

4、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村庄整治新旧照片对比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

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19篇)篇十九

1.强化组织领导,办规范有序的少年宫。为加强少年宫建设、运行和管理,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检查督办;制定下发了《**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施方案》,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纳入相关责任单位工作目标考核和文明单位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文明办牵头、教育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投入机制。按照政府投资、社会捐助、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多种渠道筹措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运行资金。目前,全区共整合投入建设资金100余万元,已建成的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全部实现了有牌子、有设施、有活动。三是健全师资保障机制。全面加强辅导教师培训,提高学校教师一专多能的基本素质,推行特长教师的多校互聘,实行跨校教师走教,努力实现师资配置共享。积极整合利用各种社会公益性资源,吸纳五老人员、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等担任辅导员,进一步充实了师资力量,丰富了授课内容。四是健全运行机制。以教育部门为主体,建立了一整套少年宫运行制度,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和辅导员岗位职责,规范了活动的程序、内容和标准,出台了辅导员管理、教学管理、痕迹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要求各少年宫就近、就需、就时安排未成年人参加活动,确保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2.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办有特色的少年宫。结合全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民族风情浓郁,以围鼓唢呐土家摆手舞白族仗鼓舞桑植民歌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实际,坚持从娃娃抓起,把各类别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作为少年宫校外辅导员,开设传统项目课程,培养孩子们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认知、兴趣和爱好。在**中心学校乡村少年宫,以穿民服、唱民歌、跳民舞、学民乐、习民俗为主线,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聘请李发成、向左海等当地民间老艺人进校园为学生传授围鼓、唢呐技艺,做到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受到校园00后们的追捧。学校少年围鼓队多次代表学校和镇政府参加各级各类汇报演出,取得不错成绩。学校还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查阅大量乡志资料,走访**及附近当地多位德高望众之民间艺人,选取了其中60余首围鼓词牌,精心修订编印《围鼓校本教材》,让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着实火起来。近年来,**区致力于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确立传统文化立校、民间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打造一校一品精品化校园,办有特色的乡村学校少年宫。**中心学校少年宫的围鼓唢呐、协合乡中心学校少年宫的国学教育、**中心学校少年宫的稻草龙等非遗项目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3.建设一宫两阵地,办有活力的少年宫。按照整合资源、一宫两阵地的建设思路,充分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把少年宫的活动阵地从学校延伸到乡镇文化站,利用文化站的图书、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体育活动场所、非遗传习所等资源,极大地丰富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内容、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一方面,乡镇文化站资源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另一方面,在寒暑假期间,文化站为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和留守儿童举办民族器乐、土家刺绣等培训,并组织文艺展演、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此外,整合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社会力量捐赠的物资设备,充实了少年宫活动所需的电脑等设备器材。通过资源整合、阵地延伸和活动拓展,形成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并重、学期与假期衔接、学校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相沟通的育人新空间,促进了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4.开展综合评价,办促进全面发展的少年宫。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对学生从学科知识、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课外活动、兴趣特长、劳动技能等方面提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坚持学生自评、教师评、学校评和区教育行政部门全面分析的三评一分析办法,每学期末组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评价,有效避免了重分数轻德育、重文化成绩轻能力培养等现象。5.坚持抓小抓早,办立德树人的少年宫。育人先育德,育人必先抓小抓早,从娃娃抓起。**区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阵地,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做到实践育人、以德育人。充分发挥少年宫活动最接地气、覆盖面广、灵活多样的优势,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与普遍性和广泛性有机结合起来,把树立未成年人的远大理想和满足现实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节水、节电、节粮美德少年评选、道德讲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的节日敬老尊老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五心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感受乐趣、培养能力。

二、经验和启示。

1.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乡村学校少年宫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和学生兴趣爱好,精心设计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吸引办强的德、智、体、美、劳主题兴趣活动小组,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有项目。并充分利用学校课余时间、周末和寒暑假免费开放,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多样化的课外活动空间,让广大农村未成年人体会到了课余生活的乐趣,不再沉迷于游戏、网吧,或三五成群无事生非,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2.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区在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优势,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开办的土家刺绣、民族乐器、民族歌舞等兴趣小组,成为了少年宫参与人数最多、效果最好的活动项目。少年宫聘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本地民间艺人担任校外辅导员,既有效解决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找到了传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寓教于乐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3.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丰富农村未成年人课余生活的重要舞台。据调查,大部分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枯燥乏味,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做作业、看电视、干农活成了农村未成年人课余生活主流。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开放时间为平日放学后、节假日和寒暑假,活动项目丰富多彩,而且适合未成年人口味,这让农村未成年人娱有去处,并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了兴趣特长,享受到充实快乐的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健康。4.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乡村学校少年宫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结合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要求,通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培养高尚道德品质。同时,通过持续深入的开展活动,使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有实在、可行的阵地和载体,让农村未成年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践行者。

三、困难和问题。

**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为:1.建设经费不足。标准少年宫建设数量明显不够,目前**区得到中央、省、市项目资金支持建设的标准少年宫仅有6所,无法满足广大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需求。2.运转经费不足。有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通过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虽然把阵地建起了,但运转经费不足,因此活动开展不是很经常。3.师资力量不足。部分乡村学校少年宫因地理位置偏僻,校内有特长的师资缺乏,聘请校外辅导员较困难,因此课程设置较简单,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四、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彩票公益金项目支持力度。建议中央、省的项目多向有需求又有热情的地区倾斜,特别是向落后地区倾斜,让彩票公益金项目真正成为扶贫工程、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办受学生、家长、教师欢迎的乡村学校少年宫。

2.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建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各级各部门要将落地到学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合理配置到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中,使资源配置发挥效益最大化,解决偏远乡村学校少年宫资源匮乏问题。

3.继续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使乡村学校少年宫真正发挥作用。目前,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建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考核评比机制,将每年获得中央和省项目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次考核,按照考核成绩发放不同的运行经费,在各乡村学校少年宫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建议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细化标准,组织各类评选展示活动,对成绩特别突出的优秀少年宫、优秀特色项目、优秀辅导员、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对少年宫的优秀成果、特殊才艺进行展示,表彰和发掘乡村特长苗子,提高乡村学校少年宫办学的积极性。

相关范文推荐

    逃课离校检讨书(优秀14篇)

    5.写检讨书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撰写的检讨书范文,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银行信贷业务年终总结范文(13篇)

    总结范文是一个综合性写作任务,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知识点。这些总结范文是经过精心筛选和归纳的,凝练了各个领域的精华经验和教训,非常值得参考。

    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方案设计(通用17篇)

    活动方案的编写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活动的流程和安排,提高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提供更好的活动方案,我们收集了一些成功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

    中班年级组工作总结(通用17篇)

    进行月工作总结可以梳理整个月份的工作台账,为下个月制定工作计划提供参考。接下来是一些写得非常出色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

    我明白个道理(优秀16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深入思考和精心组织语言,用准确、生动的叙述表达自己观点和思想的一种文体,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写一篇优秀作文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清晰的逻辑

    两会精神学习思想汇报(通用16篇)

    思想汇报作为一种书面表达形式,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学习成果,更能够培养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下面是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可以帮助大家写出高质量的思想汇报。

    新教师暑期师德培训心得体会(热门14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分享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的重要方式。在下面的培训心得体会中,你将读到一些令人深思的话语和有趣的见解,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灵感。

    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模板15篇)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和解决问题。在做决策时,我们应该注重综合思考。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综合的健康养生知识和方法,帮助大家保持身体健康。

    行政人员离职报告大全(19篇)

    行政工作需要具备保密意识和处理机密信息的能力,确保组织的安全和利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工作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尊敬的xx人力资源部:您好!由于个人职业

    酒店服务年终总结个人(热门21篇)

    个人总结是对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进步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方式。下面是一些成功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总结的最终目的是得出经验,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