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鸟回家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喂小鸟含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10-08 作者:紫薇儿2023年小鸟回家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喂小鸟含反思(实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鸟回家教案及反思篇一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喂小鸟》含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1、能仔细倾听音乐后选择相对应的图片。

2、随着音乐合拍地做鸟飞的动作,并学习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3、大胆创编小鸟学本领时与大风搏斗的动作。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随着音乐合拍地做鸟飞的动作,并学习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活动难点:

大胆创编小鸟学本领时与大风搏斗的动作。

1、已学会唱歌曲

2、小鸟的肉饰每人一个

3、鸟妈妈的头饰

4、音乐

一、以《小鸟飞》音乐进入以森林为背景的活动室。

孩子们,跟着蓓蓓老师一起飞进美丽的树林里去做游戏吧。

二、出示鸟图片,引导幼儿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并分角色演唱。

师:看,这是谁?(鸟妈妈和小鸟)你们猜猜鸟妈妈要去干什么?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什么?(喂小鸟)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

2、学习歌表演。

(1)教师带上鸟妈妈的头饰唱妈妈的部分边做动作,请幼儿欣赏。

师:现在我来做鸟妈妈,唱第一段。小朋友仔细看好我一边唱呀还做了动作。

(2)幼儿创编鸟宝宝的动作。

师:妈妈跳得好看吗?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唱鸟宝宝唱的部分,也要一边唱一边做一些动作,谁编的.动作好,我就发一个小鸟的头饰给他,让他做我的乖宝宝。

(3)教师总结好的动作后,集体练习。

三、出示图片请幼儿听根据图片选择合适的音乐。

1、分别出示鸟妈妈给小鸟喂食的图片、鸟飞的图片和小鸟哭泣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鸟妈妈在干嘛?(喂小鸟)小鸟吃饱了后跟着鸟妈妈去哪了?(飞到天空学本领)小鸟为什么哭呢?(遇到了大风,鸟儿们被吹散了)

2、播放三段音乐请幼儿安静地倾听后分别谈谈自己觉得哪段音乐表现出了哪幅画面。

四、学玩音乐游戏。

1、教师请幼儿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跟着音乐做吃虫子的动作。

提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小鸟吃到好吃的虫子应该对妈妈做什么动作呢?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吃虫子的动作吧,一定要跟着节奏做哦。

2、请幼儿在音乐第三部分的伴奏下鸟宝宝们跟着妈妈去学本领,小鸟跟着妈妈做鸟飞的动作。

师:小鸟们吃饱了后就跟着妈妈一起飞去学本领了,它们是怎飞的呢?请你们跟着妈妈听着音乐一起做各种飞行的动作。

3、播放音乐第四部分,鸟妈妈带着小鸟跟大风搏斗,请幼儿发挥想象改编各种鸟飞的姿势。

师:宝宝们,刮大风了,风儿好大,把大家吹得散开了,我们要勇敢地用各种飞行动作和大风搏斗,坚持飞行。

4、风停了,大家飞回家休息了。

五、集体练习。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与大风搏斗的动作,以及认真跟妈妈学本领的动作。

六、鸟妈妈带着小鸟飞到户外去做游戏。

小鸟回家教案及反思篇二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喂小鸟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初步从情节、远近顺序、色彩上欣赏美术作品《喂小鸟》,感受画面的单纯与简洁以及作品中的生活情趣和温暖的柔情。

2、通过迁移生活中和妈妈在一起的经验,体验作品中的母亲对孩子无限的爱。

3、爱妈妈,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爱与关心。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前期经验: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在和妈妈在一起的事情

幻灯、电脑、电视、mp3。

2、这幅画远处有什么?近处呢?他们会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4、其实,每个妈妈都很爱她们的宝宝。欣赏幻灯。请幼儿仔细观察妈妈和宝宝在一起的时候,她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除了我们人类的妈妈这么爱宝宝之外,动物妈妈们也非常爱他们的宝宝。重点讲解北极熊。

5、我们给米勒的画取个名字。

1、请幼儿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教师将幼儿回答进行提升。

2、这里还有一首说妈妈的歌呢!仔细听一听。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跳。

你也爱妈妈,怎么让妈妈知道呢?

美工区提供一些材料,想做礼物给妈妈的小朋友可以使用。

在教学当中看到幼儿这样快乐,这样活跃,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幼儿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幼儿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小鸟回家教案及反思篇三

1:在教室的自然角里放4盆花;

2:在教室的后墙上贴5个五角星;

3:让幼儿观察教室里有4个窗户;5张桌子。

1:认识数字4、5,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学习按数量分类(5以内)并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只小猫、用数字4表示;5只小老鼠用数字5表示; 按数量分类(5以内)并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字。

2 纸剪小房子4座:上面分别写有数字4和5.

1引题:让幼儿唱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

2老师为幼儿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小工匠报恩》:小工匠到森林里去砍木头,结果被蛇咬伤了,一群小动物救了,他看到小动物们的房子都破了,为了报恩,他决定给每种小动物都盖一座漂亮的房子,用来报答小动物们对他的救命之恩。

3老师一一出示小动物挂图(4幅),并引导幼儿数出每张图上动物的数量;再出示剪纸房子引导幼儿认识数字4、5,接下来让幼儿看图连线。

4 延伸;小朋友庅今天表现的都可棒了,不但认识了数字4和5,而且知道了几只小动物就用数字几表示,那老师再问问你们,我们班里哪些物品可以用数字4和5表示的?老师引导幼儿回答。

这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认识数字4、5,理解数字4、5的实际意义;通过点数,让幼儿给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整节课用故事贯穿:有认识数字、点数、按每类物品匹配相应的数,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环环相扣,把整个班的学习气氛都带动起来了,并且都掌握了。

不足之处:这节课练习的少了,幼儿没有得到充分练习;老师刚开始讲课时有点紧张。

小鸟回家教案及反思篇四

幼儿中班数学《会变的小鸟》教案(附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会变的小鸟”是四个人集体备课的一个美术活动,第一次讨论备课时,教师们说为孩子准备好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如圆形(鸟的头)、椭圆形(鸟的身体)、半圆形(鸟的两个翅膀)、三角形(鸟的尾巴)。这样准备,对孩子来说操作起来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困难,也没有很大的挑战(就是摆图形的各个造型)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要剪出这么多的几何图形,工作量肯定很大,两个很大的弊端。于是,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的讨论:在纸上画出鸟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幼儿人数进行复印,教学过程中,让幼儿进行涂色和剪下来,再进行拼图和粘贴。这样做了,幼儿剪、涂色、拼图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应该来说幼儿肯定喜欢,也在这时减轻了教师的`准备,把美丽的过程送给幼儿来完成。反复地思索了两个不同的讨论过程和结果,我突发奇想,其实想得再周全一点,两种准备过程都把幼儿的能力框住和约束了,怎样充分地启动幼儿自身所拥有的能力,让他们在自主、自乐的情况下,把过程进行得更加完美,我想到了让幼儿自己来设计鸟的各种组成部分。

活动目标

1、学习折纸的技能,发展幼儿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能力。

2、了解鸟儿各种各样的姿势,学会折纸。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学会折纸的方法,体会共同创作一幅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幼儿能折叠出各种姿势的小鸟。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正方形纸若干,胶水。

活动过程

二、出示图片:大树。

2、小鸟喜欢在什么地方玩呢?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鸟飞翔。

3、小鸟喜欢吃什么呀?(害虫)小鸟是我们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4、小朋友们,在看看小鸟是什么样子的呢?(脑袋、身体、翅膀、尾巴是像什么图形?)

三、师示范折叠“一只鸟”。

2、教师示范折叠小鸟:

1)一张正方形纸,先是顶对角对折一次,出现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3)还差鸟儿的头,把顶点的一角再向下折一个小三角形来,做小鸟的头嘴巴。

3、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动手做制作。

小朋友们在课桌上拿起自己喜欢的颜色的纸,跟老师一起动手做一做。

4.小朋友自己动手来尝试着做一做各种不同姿势的小鸟来,并且把自己做的小鸟贴在我们的那棵孤独的树朋友上,让我们的树朋友不再孤单吧。让我们教室到处都是美丽的小鸟吧。师巡视指导,注意把身体的各部分紧挨在一起。

四、展示活动。请小朋友到教室里参观,看看谁贴的小鸟最漂亮,你觉得它哪里漂亮呢?师给创作较好的幼儿颁奖。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和小鸟们一起外面去玩耍吧!

教学反思

多从孩子的角度和能力出发,准备充足和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已有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表达,并能在模仿制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造,这就是美术要获得的一种提高。我想,在本次活动中,我做到了,虽然准备的过程中,我思考得更多,思索着行动和准备,但看着孩子们那样尽情地表达着,快乐于美术活动之中,我心满意足了。

小鸟回家教案及反思篇五

1、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认识不同的家。

2、感受模仿活动的乐趣。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区分小动物的家。

各种小动物图片,背景图。

一、请小动物来做客

(价值分析:学学小动物的动作,对小动物有亲近感)

1、出示小动物,学学它们的动作,互相问好

2、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做模仿动作。

小结:天上飞的小鸟,水里游的小鱼,草地上跑的小羊都来了,真热闹。

二、去小动物家做客

(价值分析:知道不同的动物,家也在不同的地方)

出示背景:看看、认认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小鸟的家在哪里?小鱼的家在哪里?小鸡的家在哪里?等。

幼儿自主交流

小结:原来不同的动物他们的家也是不同的。

三、送小动物回家

(价值分析:为迷路的小动物找家,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根据老师指示送小动物回家。

如:送小鱼回家,幼儿就学小鱼,一边模仿小鱼游一边回到小河的家里去。

2、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还有哪些动物,他们的家在哪里?

活动以游戏为主,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幼儿的兴趣十分高,但是幼儿的动作比较单一,在活动中应该引导幼儿多想出一些动作。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场景,幼儿很快将动物与场景对应起来,为后面游戏做了铺垫。小动物的住处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还不是很熟悉,但通过说一说,找一找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家。由于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所以采用动一动的教学形式能够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