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为霞尚满天对应诗句(大全5篇)

时间:2023-09-30 作者:紫薇儿最新为霞尚满天对应诗句(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为霞尚满天对应诗句篇一

有一首诗千古流传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创作这首《龟虽寿》时已近暮年。人生短促,时不我待,他怎能不为生命的流逝而感慨!但是,诗人并不悲观失望,诗文以遒劲的笔力,深刻地表达了曹操不甘衰老、不信天命、追求梦想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对比曹操生活的时代,当今的老年人多么幸福!许多老年人将生活演奏成追梦的乐章。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构想, 提倡“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这为老年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们可以通过老年大学实现 “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委高度重视文化养老事业,成立老年大学。这里有明亮舒适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宽敞的活动场地,可以享受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服务,聆听专业教师耐心细致的授课,感受新朋老友亲密无间的同学情谊。

瞧------他们来上学了!就像儿时那样,带着期望,怀着梦想,走近老年大学,一声声“老师好”的问候,仿佛让他们又回到了梦幻般的豆蔻年华。

“上老年大学的感觉真好!”他们说。

课堂上,年过半百的老学员挥毫泼墨、弹琴奏曲、起舞放歌、运动健身……他们忘记了年龄,远离了烦恼,思维时时更新,胸有清泉奔流。老年大学郁郁书香滋润着他们的心田,使他们增长了才智,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身体!

活动中,他们的收获琳琅满目:时事、保健、摄影等各类讲座丰富多彩;观影活动常年不断;离退休职工艺术节、运动会一个个为老年朋友搭建的舞台精彩纷呈;xx大知识竞赛;十佳老人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传递正能量。多姿多彩的活动使他们拓宽了视野、展示了才华、坚定了信念!

他们尽情地用歌舞演绎美,用运动展示美,用书画描绘美,用科技创造美。在老年大学缤纷的大舞台上,他们实现着一个个美丽的中国梦!老骥伏枥当自强,春华秋实创辉煌!

我们老年大学工作人员也有梦:丰富课程设置,加强教学管理,让老年朋友享受优质的教学是我们的梦。提升服务质量,探索服务方式,让老年朋友感受到家的温暖是我们的梦。提高办学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创建示范老年大学是我们的梦。

当我们打开整洁的教室迎接老年朋友上课时,梦就漂浮在温馨的环境中;当我们向老年朋友送上一句问候时,梦就包含在热情的话语中;当我们在寒暑的天气将空调调到适当的温度时,梦就融合在习习的轻风中。。。。。。

老年朋友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脚踏实地谋发展,开拓进取创佳绩,老年大学揭牌运行短短两年成效喜人。xx年招收学员1700人次,班级数77个。组织学员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斐然!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委老年朋友为治江事业奉献了青春,退休后能在老年大学尽情绽放情怀,展示委人的风采,我们倍感欣慰、自豪!老年大学的梦就是关爱老年人的梦,就是促进人水和谐的梦!就是美丽的中国梦!

为霞尚满天对应诗句篇二

莫道桑榆晚 微霞尚满天

我写的这位老人家,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今年70岁。之前我的同事总在我面前提起她,说有一个北京退休的老人,在村里租了一个院子,一个人过的特别开心的和快乐。老人家自己养了几只鸡,她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照顾,和鸡相处的非常默契,已经达到彼此心领神会的地步。她还给一只最宝贝的鸡起名叫“桑赫”。老人家只要叫出这个名字,那个被称之为“桑赫”的母鸡,就会哒哒哒的跑过来,深情的望着自己的主人,像是随时准备待命似的。老人家一叫“到我怀里来吧。”它就听话的依偎在老人的怀里,任凭老人家随意的抚摸;若是老人说:“一边玩会儿去”,它就立刻乖乖的离开老人家怀抱,飞快的寻找自己的玩伴去了。我对这事特别的好奇,就亲自去她家验证。等我看完之后,才知道果不其然,老人家和院子里的几只鸡,相处的不亦乐乎。我不得不信服了,原来总听说狗通人性,只要你对它好,时间久了,会有难以割舍的真挚的情感,但是和鸡能够有如此深的情谊,我还是头一次看到。

因为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雅韵文学社里的一些文友,就偏偏爱好上了舞文弄墨。我愿意把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子,都用文字记录下来,无论是快乐悲伤、还是矛盾纠葛,有文字的记录,就是享受真实的生活。因为看的多了,写的勤了,就让我更加谨言慎行。对生老病死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明白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不折不扣的真理!也明白了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要泰然自若的面对生活中风风雨雨。因为人活着都不易!只要活着就是幸运、就是幸福。因此格外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真情和深情。于丹老师说过“所谓生命不过是向岁月借来一段或长或短的光阴,结下几份或深或浅的俗世缘”!因此我更愿意看到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在时光的尽头努力绽放自己的精彩。

对于这样的一位老人,我早就萌发了一种想写点什么的欲望。我不是把揭露个人的隐私,当作自己写作快乐的人,我是尊重每一个生命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的状态。把这样的生活变成流畅文字,展示生活的多彩,以及多彩背后的真实。尽管生死我们无从选择,但未雨绸缪,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很迫切!该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也许我自己也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但是至少我提前能从别人的生活里,享受到了那种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淡定、快乐与饱满的精神状态!

那天下班之后,我顶着太阳,和同事一起来到了老人的家里。我们提前打了电话。因为老人家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一般在村里都是独来独往,我这个同事是流动人口协管员,也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因此和老人家交往的比较多。一个女人在外边生活不容易,尤其是一个老年的女人,要面对生活中随时发生的很多事情,比如自来水坏了、灯泡瘪了、厕所满了等等生活中的小事,都需要自己去解决。这些花钱应该是不难办,但是也要找忠厚老实的人干心里才会踏实,毕竟人生地不熟的。很多问题都有我这个同事给张罗着解决。让她感觉省了不少事。因此在村里,她们之间的关系比一般人要亲近的多。

老人家对于我们的到来,表现了少有的热情。一进门,就看到老人家坐在院子的树荫下的板凳上,怀里抱着心爱的公鸡,目光安定祥和,她轻柔的抚摸着它油亮的羽毛,一头白发,在斑驳的光影中,泛着银光,布满皱纹的脸,写着岁月的沧桑。尽管之前我多少了解过老人的基本情况,但是我觉得远远不够,可是,有些东西触及个人隐私,我也不好随便问,一时间也让我不知道从何说起,我是什么人?凭什么去问别人家的事情?好在她始终温和善意的看着我,让我自在了很多。可能是之前我的同事介绍过我的情况和爱好吧。从她投来的目光中,我感觉到的是鼓励和温暖。我就轻描淡写的打开了话匣子,老人家顺着我的话题娓娓道来那些早已发黄的往事,诉说着那段不平常的岁月。

老人曾经是北京下乡的知青,因为与当地人有了婚姻,就迟迟不能返城。但是这样的婚姻,多少带着点政治色彩。一个城里的姑娘,嫁在农村,除非有了坚不可摧感情,就是年少无知的结果。当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时候,往往是木已成舟!悔之晚矣!老人家属于第二种情况,但是,她要争取自己的幸福,她要得到属于自己的自由!就毅然走出了婚姻的围城,带着一儿一女,返回了城里。开始了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的艰难的生活。这在那个年代,冲破婚姻的牢笼,对于一个女人,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可悲的是命运又一次和老人家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她活泼可爱的儿子,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变成了一个肢体残疾的人!作为母亲的她没有抱怨、没有流泪,而是不离不弃的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如今孩子长大了,女儿嫁人过自己的日子去了,但是很少来看自己的母亲。儿子因为是残疾,婚姻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也不能给母亲多少关心,只要不给母亲找麻烦,就算是老人家的福气了。此刻阳光是如此的明媚,我看着老人家安详的面容,感觉着老人心中的明媚,她依然不断的摩挲着那只乖巧的公鸡,似乎那些恩怨往事都是别人的故事,于我们只有此刻宁静和幸福的时光。

老人家退休之后,为了把房子让给残疾的儿子结婚,回到了农村,租下了几间民房,过起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她深入简出,与世无争,平平静静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和朋友,一个人孤单单的生活,看似悠闲自在,实际那份悠然自得的背后该有多少迫不得已、该有多少鲜为人知的酸楚和泪水、该有多少空虚寂寞后的叹息!老人对自己的宝贝孩子“桑赫”们,倾注了她满腔的柔情,深深的母爱!畜生也和人一样,你对它好,它不会恩将仇报,也会变得温柔体贴、会善解人意、会察言观色,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主人的亲昵和依恋,甚至也不惜放下尊严,努力讨得主人的欢心。这也算是让老人家内心多了许多的安慰!有时候,我就想:看似人比动物聪明,但聪明反被聪明误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惩罚吧。动物头脑简单,却用最简单的方式,对自己的恩人表达着自己最深的谢意。也让我不得不感慨至极!

和老人聊完天,我建议要拍几张简单的生活照,放在空间,老人家欣然同意!她抱着心爱的公鸡,站在她的小菜园的栅栏边,我就用我的手机拍下来老人家最美的一面。最后我要求和老人合影留念,老人也没有拒绝。我深感欣慰。此行就要结束了,但是老人家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她还将继续在这里生活,无论苦与乐,悲与喜,她都会默默承受,坦然面对。但是我不知道,如果有一天,老人家病了,谁来照顾?但愿这是我的多虑。那我就深深祝福这位老人家晚年生活如现在一样和风细雨,快乐从容!

我们的社会即将进入老龄化,每一个人都将慢慢老去。晚年生活如何安排?值得我们每一个去思考。人是群居动物,我想没有一个人愿意孤单的生活,寂寞的离开,亲人的陪伴与安抚,给孤独的心灵多少支撑和安慰!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孤单的面对未来的生活。我们不能把太多的要求强加给如今的独生子女的他们。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整、自我放弃、自我疗养,让孝与不孝,都随风而去,像我文中的老人一样,安安静静、无欲无求,与自然的山水、温和的小宠物相依相伴,快乐走向我们生命的终点。若是遇到无法预知的意外,那就听天由命,顺其自然吧。当然,我们也期待国家出台更好的政策,以确保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让民心安定,社会和谐。

曹翠梅||北京

为霞尚满天对应诗句篇三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我叫***,是***********的离休干部,今年72岁了。离休以后,我人不服老,热心从事社区和社会公益事业。从开始,我在家人的支持下,创办了龙福宫老人院,7年以来,共入住老人700多人次,并无偿终生包养8名特困老人,安置下岗职工580多人次。我做的一点工作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评价,我先后多次被评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市老干部局《枫叶正红》和《天津老干部》杂志刊登了我的事迹,天津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也播出了对我的采访,9月,我还曾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助老工程四周年工作会议。与此同时,我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离休以后的所做所感。

我是在1989年办理的离休手续。本来,离休后的生活应当是安逸悠闲的,在家里买菜做饭、种花养草、读书看报,拾起久已荒疏的个人兴趣爱好等等,就象许多老人一样,会过的轻松愉快。但是我总觉得这样的生活还缺少点什么。英国文学家肖伯纳的一句话:“六十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我很欣赏这句话,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是在年老以后还壮心不已,做出了很多奇迹。虽然我不能和他们相比,但自己的身体还好,精力也很充沛,也应当象他们学习,为大家、为社会做点什么,生活才会更有意义。

可是做点什么呢?首先,我把目光投向了所在的社区。九十年代初,物业管理还是一个陌生词汇,我所居住的居民小区处处事事无人过问,那叫一个脏、乱、差,简直成了一个“三不管”,我想,就从这里入手吧。于是,我找出清洁工具,带上手套,先从打扫楼道卫生开始干起。我们这个楼门一共六层,每层三户,共十八户人家,当时刚刚通煤气和暖气,许多人都把换下来的炉子、劈柴、蜂窝煤堆在楼道里,你占一块,我占一块,中间过人的空间被挤占的很小,真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我怎么清扫也不见利索。我想,不搞“愚公移山”,环境永远改善不了。于是,我利用每月查水电费的机会,和邻居们进行交流,号召大家把杂物清理掉。有一些人很通情达理,很快就把自家的东西清整走了,可有的人借口“东西还有用”,就是不清理。正在这时,我们旁边一栋楼夜里着了火,其中一家三口,父母全被烟熏窒息而死,仅有孩子一人逃脱,事后经查火灾原因,就是烟头引燃楼道内堆积的杂物造成的。我以这一惨痛的教训为例向大家宣传,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在事实面前许多邻居都行动起来,把自家的东西都清走了。但有一位住在一楼的70多岁的老太太仍然不搬自己放在楼道里的铺板,她还振振有辞说:“什么隐患不隐患,给我金条也不换。”原来她的两个女儿在外地,回来探亲都要搭铺。面对她的执拗态度,我们楼上的一个小伙子忍不住了,他借来一辆三轮车把老太太的东西都要拉走扔掉,老太太不干,跳着脚和小伙子吵起来,我一看,这样也不行,把老太太拉到屋里劝她消了气,然后苦口婆心的给她讲道理,老太太看我这么诚恳,讲话也在理,说我也知道把铺板堆在楼里不是个事,但我就一个人,家里东西满满的,搬也搬不动。我一看老太太的思想有松动,就叫人把铺板从三轮车上卸下来,把老太太家里的东西重新归置了一番,在阳台门背后钉了一个钉子,把铺板栓到那里,问题迎刃而解。小伙子和老太太也互致歉意,以后,还成了互相照应的好邻居。楼道宽敞了,我和住在六楼热心肠的佟姐两个人每天坚持打扫楼道卫生,无需过多的语言,我们的举动打动了大伙,许多人也搭把手干起来。在一个星期天,我们邻里相约,把楼道墙壁粉刷了一遍,长期堵塞的垃圾道也通畅了,真正搞了一场“楼道革命”。第二个星期天,我们又相约把楼前的小花园打扫了一遍,大家都说,第一次发现原来我们的小区也挺美的,真要感谢您带了个好头啊。我说,别光夸我,没有大家的劳动,我一个人哪干得了这么快?功劳是大家的,不过,要保持下去,贵在坚持啊。大家纷纷点头称是。为了保持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我自己花钱买来纸笔,写成保护环境卫生注意事项的通知贴在每一层楼道,提醒大家随时注意保护环境。一天,我从外面买菜回来,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小花园里拔刚栽种不久的小树。我毫不犹豫地上前制止,有个调皮的孩子不服气地说,这是拔苗助长,你管得着吗?听了真让人哭笑不得,我耐心给他们讲了小树成长的过程,又讲了要保持环境,搞好绿化的道理,我说:小朋友从小就要懂得这些道理,才能象小树一样长大成材,否则,就会长歪了。听了这些话,那个孩子惭愧地低下了头,我拍拍他的头,说有错改了就好。我和孩子们一起把小树扶正,又培了土,浇了水。以后,我又和孩子们经常一起照顾花园的草木,渐渐地,小花园枝叶繁茂,鲜花盛开,成了居民们钟爱的去处。时间长了,周围别的楼的居民也知道了我,许多素不相识的人见了我都主动打招呼。夏天纳凉时,大家都爱凑到我旁边聊天,有的对我爱管闲事的行为表示敬佩,有的提出很好的建议,还有些夫妻、邻里不和睦的人主动向我倒苦水,我都给予耐心的倾听、劝解和安慰,起到了促进团结的作用。我还经常利用自己爱收集小窍门的嗜好向大家传授有关生活常识,什么一水多用啦、如何灭蝇啦、怎样健身啦等等,大家都听的津津有味,都说,现在小区缺不了吕大娘了。我听了,心里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对我人生价值的一种肯定。

我儿孙满堂,生活是幸福的。但我发现社会上有些老人或是鳏寡孤独,或是儿女不在身边,生活也没人照顾,我总想,是否也应当为他们做点什么,让他们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的一天,我翻阅报纸的时候,一篇“全社会要关爱老人”的报道引起了我的共鸣。是啊,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靠过去家庭养老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国外的经验已经表明,社会集体养老是促进家庭和社会稳定的最终解决途径。于是,我萌生了创办老人院的想法,就与孩子们协商,开始,他们都不同意,说:您都干了一辈子了,现在生活无忧,受那个累干什么?侍侯老人是多麻烦的事啊,又挣不了什么钱,弄不好受累还不讨好。我毫不气馁,天天给他们讲道理,我的韧劲终于打动了他们,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儿子还主动表示,可以给我帮忙。说干就干,我跑东找西,开始筹措。首先是老人院的选址,当时恰巧发现了在河北区宜白路旁有一栋空闲的三层小楼,经过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房主,经过协商一锤定音。我们全家筹措了20万元对房屋进行了装修改造,添置了必要的家具、设备,招收了服务人员。开业前,我说,应当给老人院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吧。儿子想了想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应当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叫龙福宫老年公寓吧。97年春天,经过筹备龙福宫老年公寓正式挂牌服务。为了办出特色,我们首先为老人建立了包括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特长爱好等内容的个人档案,发放了平安卡。公寓里专设两个大厅,定期组织老人们开展唱歌、跳舞、读报、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日常生活方面,做到预定菜谱,一日三餐不重样,特殊口味,特殊安排,我们的住房分为单人间和双人间,浴池、洗衣房、食堂等设施一应俱全,实行24小时跟踪服务,并推出了休闲娱乐为一体、养老送终一条龙的服务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逐步完善了规章制度,使入住的老人吃的可心,住的满意。龙福宫的名声渐渐响了,不仅本市老人踊跃入住,还吸引了外地人。开业不久,就有一位家在沈阳的70多岁的于老太太入住养老,她在沈阳和北京挑了不少地方,都没有满意,到我们这里来看了三次,最终决定入住。她说:这里不但生活环境好,服务也很到位。老人刚到天津有一种新鲜感,总想到处走走。有一次走的远了,迷了路,被民警送了回来。这件事给我们提了醒,我们想出了随身携带名片的方法,上面印上老人院的地址、电话,这样再有情况就不怕了。

为了办好老人院,我给自己定下了工作准则,那就是全心全意做好公益事业,认认真真办好每一件事情。通过我们细心、周到的服务,用真心实感打动人,用乐观精神鼓舞人,用文娱生活陶冶人,用昂扬斗志激励人,使所有入住老年公寓的人都感受到人生的快乐。我们公寓的老人们,上至90多岁,下至60多岁,各行各业都有,为了照顾好他们,我对服务工作严格要求,在招收每一名服务人员的`时候,都要亲自给他们讲解如何关爱老人、如何服务老人,经过业务培训,有了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才能上岗。对于入住的老人,我们则千方百计给他们提供优质服务。除了日常开展的活动以外,我们还根据老人们的愿望和要求组织他们开展特别活动,金秋时节,我们组织大家到新修的金街、新拓宽的马路、新澄清的五河去游览观光,为这些平时不出门的老人们带上轮椅、便盆和医药箱,让他们看到津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到了重阳节和春节,组织他们换上节日盛装,准备下丰盛可口的饭菜,并表演文艺节目,老人们一个个乐得合不上嘴。他们都拿老人院当做自己的家了。有的子女在节假日想把老人接回去团圆,可70多岁的郭大爷说,这儿吃的好,玩得好,每天多热闹,我才不回去呢;有一对老夫妻6个儿女都在外地,一年也见不到几回面,入住以后逢人就说,我们可不离开这儿,这里的服务员比儿女都亲啊!

对于一些重病在身的老人我们更是精心护理。一位叫秦朋的老人,由于病情严重,住进了四中心医院,治疗了很长时间,医院通知家属,别浪费医疗费了,赶紧回家准备后事。家属没有精力照顾了,把人送到我们这里,接是不接?当时我心里也没底。面对着家属急切而又希冀的目光,我想,我们办养老院的宗旨就是为老人提供关爱,向秦朋这样的老人不是更需要我们的温暖吗?于是,我们还是把他收了进来。为了照顾他,我们制定了一个严格的特殊护理方案:要求做到“精心、耐心、细心。”在饮食上,将特殊配置的、富含营养的菜谱用专门的小型搅拌机打成流食,用吸管导入,每天做到少食多餐;在起居上,每两个小时给他翻一次身,遇到他大小便失禁,就及时擦洗,预备几套衣服和被褥进行更换,这么多年也没有得过褥疮;在治疗上,我们每周请大夫给他检查一次,遵医嘱派专人进行护理。经过我们全院各方面精心护理,已经成为植物人的秦朋,经过一个冬夏,奇迹般地活过来了,病情也稳定了。现在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觉,在我们喊他名字的时候,有时甚至可以睁开眼笑笑,我们和家属对他清醒的希望越来越大了。

还有一位74岁的孙大爷由于脑血栓后遗症,头脑不清,经常情绪不稳定,摔盆打碗是常事,闹得全家不得安宁。入住以后,我们的服务员针对他的情况,经常与他聊天,给他讲故事,他的情绪不稳定时,就问他,“你会用英语数数吗?”他就会“one、two、three。。。”地数起来,一直可以数到十,骄傲的心情就会使他平静多了。开始时孙大爷的几个兄弟认为住老人院是儿女不孝,而且会受罪,但通过明察暗访,他们全家打消了疑虑,说没想到,你们照顾的这么好,我们再也不用操心了。今年春天,孙大爷久病不治,终于去世了。他的孩子哭着拉着我的手说:“龙福宫没让我们老爷子受罪,您真是活菩萨啊!”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原来50多张床位已经不够用了,我们全家又把儿子结婚用的30万元全都拿出来,创办了第二家分院。截止目前,我们已在南开、河西和蓟县陆续创办了三所分院,共计470多个床位。

老人院开办这几年,我感到,有的老人有经济收入,入住没什么问题。可还有一些老人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交不上服务费,这些人更值得我们去关爱和帮助。因此,在99年国际老人年到来之际,我们响应全国助老办的号召,提出无偿终生包养10名特困老人,经过各级老龄委的推选,有8名老人入住龙福宫,我们从本来很微薄的收入中拿出钱来承担他们全部吃、穿、住、行、医疗和民事代理事宜。80多岁的关奶奶激动的说,我苦了一辈子,没想到还能尝到生活的甜头,过去真不想活了,现在真要好好活下去。武清县老龄委推荐来的杨大爷一辈子没有成家,原来在农村生活的比较艰难。入住半年后得了鼻梗阻,我们及时把他送到医院,仅住院手术费就花了4000多元,终于治愈。他激动万分,出院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这条命是老人院给的。为了照顾好他,我们在饮食、住宿和娱乐等方面都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有感触地说:“我现在享的是一辈子连想也不敢想的福,你们待我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这几年,花在8位包养老人身上的生活费、医疗费总计已近27万元,有的人说,本来养老院就不赚钱,你这样还不赔到底?我说,人不能光为钱活着,我看到老人们健康快乐,心里就满足了,这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啊。

在老人院的形势越来越好之际,我做出了一生中又一个重大而庄严的决定:申请加入党组织。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也曾想提出入党申请,但年轻的时候由于受家庭出身的影响,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后来上了岁数,我就灰心了。这些年来,通过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巨变,通过自己亲身的经历,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认识,我们老人院的老人们都说,要不是赶上共产党时代,我们这些人都不知死到哪里去了。这使我的感触颇深。近些年,我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对党的十六大文件和新党章的学习,更深刻体会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伟大和正确,我感到,自己帮助老人们做了一点事情,就是通过身体力行去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党的政策、党的号召转化为实际行动,为老人们带去党和政府的关爱,使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温暖,使他们和我们一样享受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在这种思想的激励下,20我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公司党委对此非常重视,肯定了我的要求,并派专人和我谈心,给我讲解有关党的知识,帮助我进一步增强对党的认识。我也认真坚持理论学习,递交思想汇报。,经过支部大会讨论,我终于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些年,我以自己的行动体验到这句诗的美妙含义。虽然古语云:人过七十古来稀,但看到这么多老人和我一样打破这个界限,生活的安康幸福,我的心里就甜滋滋的。现在我要以更加努力的工作为老人们服务,履行自己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辉煌灿烂。

为霞尚满天对应诗句篇四

我写的这位老人家,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今年70岁。之前我的同事总在我面前提起她,说有一个北京退休的老人,在村里租了一个院子,一个人过的特别开心的和快乐。老人家自己养了几只鸡,她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照顾,和鸡相处的非常默契,已经达到彼此心领神会的地步。她还给一只最宝贝的鸡起名叫“桑赫”。老人家只要叫出这个名字,那个被称之为“桑赫”的母鸡,就会哒哒哒的跑过来,深情的望着自己的主人,像是随时准备待命似的。老人家一叫“到我怀里来吧。”它就听话的依偎在老人的怀里,任凭老人家随意的抚摸;若是老人说:“一边玩会儿去”,它就立刻乖乖的离开老人家怀抱,飞快的寻找自己的玩伴去了。我对这事特别的好奇,就亲自去她家验证。等我看完之后,才知道果不其然,老人家和院子里的几只鸡,相处的不亦乐乎。我不得不信服了,原来总听说狗通人性,只要你对它好,时间久了,会有难以割舍的真挚的情感,但是和鸡能够有如此深的情谊,我还是头一次看到。

因为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雅韵文学社里的一些文友,就偏偏爱好上了舞文弄墨。我愿意把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子,都用文字记录下来,无论是快乐悲伤、还是矛盾纠葛,有文字的记录,就是享受真实的生活。因为看的多了,写的勤了,就让我更加谨言慎行。对生老病死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明白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不折不扣的真理!也明白了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要泰然自若的面对生活中风风雨雨。因为人活着都不易!只要活着就是幸运、就是幸福。因此格外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真情和深情。于丹老师说过“所谓生命不过是向岁月借来一段或长或短的光阴,结下几份或深或浅的俗世缘”!因此我更愿意看到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在时光的尽头努力绽放自己的精彩。

对于这样的一位老人,我早就萌发了一种想写点什么的欲望。我不是把揭露个人的隐私,当作自己写作快乐的人,我是尊重每一个生命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的状态。把这样的生活变成流畅文字,展示生活的多彩,以及多彩背后的真实。尽管生死我们无从选择,但未雨绸缪,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很迫切!该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也许我自己也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但是至少我提前能从别人的生活里,享受到了那种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淡定、快乐与饱满的精神状态!

那天下班之后,我顶着太阳,和同事一起来到了老人的家里。我们提前打了电话。因为老人家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一般在村里都是独来独往,我这个同事是流动人口协管员,也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因此和老人家交往的比较多。一个女人在外边生活不容易,尤其是一个老年的女人,要面对生活中随时发生的很多事情,比如自来水坏了、灯泡瘪了、厕所满了等等生活中的小事,都需要自己去解决。这些花钱应该是不难办,但是也要找忠厚老实的人干心里才会踏实,毕竟人生地不熟的。很多问题都有我这个同事给张罗着解决。让她感觉省了不少事。因此在村里,她们之间的关系比一般人要亲近的多。

老人家对于我们的到来,表现了少有的热情。一进门,就看到老人家坐在院子的树荫下的板凳上,怀里抱着心爱的公鸡,目光安定祥和,她轻柔的抚摸着它油亮的羽毛,一头白发,在斑驳的光影中,泛着银光,布满皱纹的脸,写着岁月的沧桑。尽管之前我多少了解过老人的基本情况,但是我觉得远远不够,可是,有些东西触及个人隐私,我也不好随便问,一时间也让我不知道从何说起,我是什么人?凭什么去问别人家的事情?好在她始终温和善意的看着我,让我自在了很多。可能是之前我的同事介绍过我的情况和爱好吧。从她投来的目光中,我感觉到的是鼓励和温暖。我就轻描淡写的打开了话匣子,老人家顺着我的话题娓娓道来那些早已发黄的往事,诉说着那段不平常的岁月。

老人曾经是北京下乡的知青,因为与当地人有了婚姻,就迟迟不能返城。但是这样的婚姻,多少带着点政治色彩。一个城里的姑娘,嫁在农村,除非有了坚不可摧感情,就是年少无知的结果。当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时候,往往是木已成舟!悔之晚矣!老人家属于第二种情况,但是,她要争取自己的幸福,她要得到属于自己的自由!就毅然走出了婚姻的围城,带着一儿一女,返回了城里。开始了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的艰难的生活。这在那个年代,冲破婚姻的牢笼,对于一个女人,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可悲的是命运又一次和老人家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她活泼可爱的儿子,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变成了一个肢体残疾的人!作为母亲的她没有抱怨、没有流泪,而是不离不弃的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如今孩子长大了,女儿嫁人过自己的日子去了,但是很少来看自己的母亲。儿子因为是残疾,婚姻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也不能给母亲多少关心,只要不给母亲找麻烦,就算是老人家的福气了。此刻阳光是如此的明媚,我看着老人家安详的面容,感觉着老人心中的明媚,她依然不断的摩挲着那只乖巧的公鸡,似乎那些恩怨往事都是别人的故事,于我们只有此刻宁静和幸福的时光。

老人家退休之后,为了把房子让给残疾的儿子结婚,回到了农村,租下了几间民房,过起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她深入简出,与世无争,平平静静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和朋友,一个人孤单单的生活,看似悠闲自在,实际那份悠然自得的背后该有多少迫不得已、该有多少鲜为人知的酸楚和泪水、该有多少空虚寂寞后的叹息!老人对自己的宝贝孩子“桑赫”们,倾注了她满腔的柔情,深深的母爱!畜生也和人一样,你对它好,它不会恩将仇报,也会变得温柔体贴、会善解人意、会察言观色,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主人的亲昵和依恋,甚至也不惜放下尊严,努力讨得主人的欢心。这也算是让老人家内心多了许多的安慰!有时候,我就想:看似人比动物聪明,但聪明反被聪明误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惩罚吧。动物头脑简单,却用最简单的方式,对自己的恩人表达着自己最深的谢意。也让我不得不感慨至极!

和老人聊完天,我建议要拍几张简单的生活照,放在空间,老人家欣然同意!她抱着心爱的公鸡,站在她的小菜园的栅栏边,我就用我的手机拍下来老人家最美的一面。最后我要求和老人合影留念,老人也没有拒绝。我深感欣慰。此行就要结束了,但是老人家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她还将继续在这里生活,无论苦与乐,悲与喜,她都会默默承受,坦然面对。但是我不知道,如果有一天,老人家病了,谁来照顾?但愿这是我的多虑。那我就深深祝福这位老人家晚年生活如现在一样和风细雨,快乐从容!

我们的社会即将进入老龄化,每一个人都将慢慢老去。晚年生活如何安排?值得我们每一个去思考。人是群居动物,我想没有一个人愿意孤单的生活,寂寞的离开,亲人的陪伴与安抚,给孤独的心灵多少支撑和安慰!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孤单的面对未来的生活。我们不能把太多的要求强加给如今的独生子女的他们。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整、自我放弃、自我疗养,让孝与不孝,都随风而去,像我文中的老人一样,安安静静、无欲无求,与自然的山水、温和的小宠物相依相伴,快乐走向我们生命的终点。若是遇到无法预知的意外,那就听天由命,顺其自然吧。当然,我们也期待国家出台更好的政策,以确保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让民心安定,社会和谐。

曹翠梅||北京

为霞尚满天对应诗句篇五

生逢盛世,退休不再标志着暮年的开始,而是生命的另一段崭新的展示。

随着医疗发达和经济飞跃,现在的退休人员大都身体健康、经济富裕、理念新潮。老年人追求各种生活乐趣,已蔚然成为一种时尚。有的报考各类老年大学,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课目学习深造。有的组团环游世界。有的冬赴海南夏居冰城候鸟式的旅居养老。他(她)们熹微晨练、闲步踏青、捕景摄影、砚田挥毫、放喉高歌、激情舞蹈……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老人富裕、充实、幸福的晚年。

我和我老伴的退休生涯同样过得既幸福、充实,又同时富有显明的个人特色。由于晚婚晚育,我们的人生升级较晚。退休了才当上外公、外婆。我们的小外孙由于早产,出生时相当瘦弱,母乳分泌少,不够哺育。只能人工抚养。而女儿、女婿的工作都很忙,因此小外孙的养育成了家庭的大难题。

我们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肩负起两重责任。一重是社会责任。一重是家庭责任。我们的社会责任已完成了。现在家庭在召唤我们,我们毅然挑起了抚养小外孙的责任。小外孙刚两个月时,我们就把他抱回了自己家,独力养育他。

我们一边大量阅读科学育婴的书籍资料,一边一丝不笱地付之实践。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小外孙的各项身体指标在每次检查中都达标。养育整三年,竟没因病上过一次医院。周边的人都夸我们的小外孙健康、聪明、活泼、懂礼貌。才三岁,就认字逾两千,还能组词,说出近义词、反义词。已会自己进行简单阅读。

有一天,他一个人拿张报纸聚精会神地在看。他妈问他,你在干什么?他说,我在看报呀。他妈不信,你都会看懂报纸啦?那你给我讲讲报上写了些什么?那天他看的是篇讲一个小伙子帮一对母女追赶公共汽车追回遗留在车上物品的故事。小家伙竟然将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何事,结果怎样?复述得相当完整清晰。给了全家人一个莫大的惊喜。

他还在多领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他能根据车子的标牌识别出几十种车辆的品牌,报出产地、国籍。有一次,他在小区发现一辆他并不熟知的车辆。当时,车主正在洗车。他跑上前问道:“叔叔,你这是什么车呀?车主告诉他这是英菲尼迪。”小家伙围着车子转来转去,不肯离去,观察半天又问:“叔叔,你这是新版的吧?”车主笑死了,惊叹:怎么会有这么聪明的'小孩。我的车还真是新版的。小家伙这才释然,肯随我们离开。那车主对我们说:“这孩子将来不好说嘞!一定要好好地培养、培养。”

其实,我们历来不主张送学龄前的小孩去参加什么兴趣班、加强班。进行拔苗助长式的培养。我们主张给他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但看到小外孙那么健康聪明,受到别人由衷的赞扬,我们的心头还是充满了自豪感。觉得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所付出的艰辛得到了最大的回报。养育外孙,从小处说,是我们尽了家庭责任。从大处说,也是为国家培养和储备了一个高素质的劳动生力军。这样的退休生活同样幸福,有价值。

小外孙三周岁,回到他父母身边读幼儿园去了。家里就剩我和老伴两人安渡晚年。我们根据增进健康,活出精彩的理念,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把晚年生活的主旋律设计成文化养老,具体的内容是徒步健走和阅读写作。

我们订了《小说月报》《北京文学》《南方周末》《都市快报》等多种报刊杂志,随时进行碎阅读。每天,我俩沿着钱塘江,早晚两次步行五公里,进行快步健身。待到身出微汗,便缓步江畔,互相交流阅读的心得。回忆我们在黑龙江兵团的那些青葱岁月。想念着那里的人和事,并以此为素材创作小说和散文。轮流执笔,激烈讨论,不断修改。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创作了几十个短篇小说、两部中篇小说和若干散文。我们把这些作品发到网上、投寄期刊、参加文学赛事……其实,我们倒不是为发表而投寄、而参赛。我们只是放飞希望,有个念想、保持心态的年轻。

然而,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有努力就会有成就。我们的一篇短篇小说在2014年,参加中国小说学会举办的“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征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作品编辑成书。另一个短篇小说在中国小说学会、江苏省作协举办的冯梦龙杯新三言短篇小说大赛中获三等奖。又有一篇小说在浙江省作家协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浙江)廉政故事大奖赛中获二等奖。此外,还有作品获首届觅涯文学奖、第二届执手杯全国网络联合大赛第十名。特别让我们高兴的是,我们跟据自己在北大荒的生活经历而创作的一个短篇小说《马倌马奎》,在大东北全国征文大赛的几千篇参赛征文中胜出入围,最终获优秀奖。

我们先后有许多作品发表在《今古传奇》《华东文学》《巴州文化》《执手季刊》《芙蓉国文汇》等刊物。先后被聘为中华文学签约作家,西部文学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江山网签约作家,江山之星,中国互联网专职作家,执手认证作家,中国老年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在江山网、西北、执手天涯网、五星、觅涯网、人人等纯站发表了数十篇小说、散文。每天查阅全国各地文友对我们文章的点评,和他们探讨修改意见,使得平平常常的生活变得那么饶有兴味。我们还把这些作品自己编辑成册,分寄给荒友、同学、亲朋,请他们阅读。由于写的内容有生活原型,大家感到熟悉而亲切,纷纷给予好评。大家通过邮件传递,互相交流意见,沟通看法,探讨人生,发掘生命的意义。我们这样的文化养老的生活模式也得到了亲朋好友们的一致肯定和效仿。

真所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