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

时间:2023-11-09 作者:灵魂曲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

范文范本可以给我们提供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一

教学目的:

1、认知6和7的组成。

2、通过同学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同学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同学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

一、引入。

昨天俺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俺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俺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同学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俺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四、作业。

48页第1题。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二

经过修改后,本课也能基本完成了任务,而且在练习部分变得有趣些了。

首先让学生运用学习2――5的分解与组成方法进行自主探究6和7的分解与组成,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很快得出结果。从学生的汇报中,了解到学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解的,这点做到了教参中要求渗透的“有序”思想。而且学生能根据分法写出式子。

然后在练习的衔接过度语上,创设了游戏比赛的情景,学生练习的热情高了,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三

3、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且初步学会解决图画信息和文章信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星期六小明坐上口算号列车去乡下奶奶家,来算一算这些口算吧!

4+2=3+2=3+4=2+2=。

6+3=5+1=7+3=4+4=。

2、看图列式ppt出示喂鸡图。

同学们你们看小明正帮奶奶干什么呢地上有几只鸡出示动态小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谁能试着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完整的说出来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板书5+2=7。

师板书7+1=8。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小明又拿来一碗米,请同学们继续看(ppt出示动态图)谁能用“原来···来了···又来了···”完整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5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a生说出题意b你能像他这样说一遍吗c同学们齐读题意。

2、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你会列式吗。

板书5+2+1。

4、师小结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要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个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连加(板书连加)。

5、认识了连加,跟老师一起读算式5加2再加1。

6、这个算式当中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7、5+2+1这里有3个数字,应该先算谁和谁再算谁和谁呢。

8、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活动3【练习】三、知识运用。

1、导学案出示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分组比赛。

7+2+1=3+0+5=。

2、同桌合作摆一摆,一人摆,一人列式计算。

1人拿出8根水彩笔,摆成三部分,另一人根据摆好的图,列出算式并且计算。

3、导学案出示燕子图看懂题意再列式计算。

4、编写连加算式。

活动4【作业】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活动5【导入】拓展延伸。

1、多个数连加的算式1+2+3+4+5+6+7+8+9。

2、()+()+4=9。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四

1、通过观察、比较、摆学具等活动,能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进一步观察方法。

3、初步形成操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谁多谁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教材相关情境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

三、练一练。

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认识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1、看情景图,思考里面会有那些数学问题。

2、汇报问题。

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有几人?老师有几人?

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老师比学生对几人?

3、汇报结果:一共有10人,学生有8人,老师有2人,学生比老师。

多6人,老师比学生少6人等等。

4、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5、指名回答,汇报想法,列出算式:8-2=6。

6、独立完成,汇报:女同学有5人,男同学有3人。列式:5-3=2。

8、相互交流,相互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

1、与同桌合作,拿出学具摆一摆,交流结果,再完成填空。

2、合作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图上信息:图上有7只小鸭,三只大鸭。

提出并解决问题。

一共有几只鸭子?

列式:7+3=10。

3、与同桌交流图意,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有8个小朋友、10把椅子、每人坐一把,还剩几。

总结游戏,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刚才的观察方法来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1、课件出示情景图,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主题图中的情景:下课铃响了,老师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进行课间活动。瞧,他们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数各数,有的在记录,玩得多高兴呀!

2、看看这幅图,老师想到了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猜猜,老师要提什么数学问题?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4、你是怎么知道,学生比老师多6人的呢?

5、要求学生比老师多几人,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6、试一试: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

7、出示问题: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多少人?

小结:这两个问题中,谁比谁多和谁比谁少说法不同,意思都是一样的,所以结果都一样。

8、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1、第1题。

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再完成填空。

2、出示第2题图,引导: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参与学生小组活动,适时给与必要指导。

3、让学生看图,交流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以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训练学生根据情景图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两个不同的问题,体会比较多少的不同表述方法。

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活动。

把椅子?

列式:10-8=2。

1、小组合作,完成调查活动,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全班活动,做游戏。

1、小调查:调查小组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做一做。

2、组织学生做游戏: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想跟谁比就跟谁比。

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老师有2人,学生有8人。男生有3人,女生有5人。

1、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老师比学生少几人?8-2=6。

2、女生比男生多几人?男生比女生少几人?5-3=2。

备注: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五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一、感知规律

1、伸出手张开,问:有几个手指?有几个空档?如果每两个手指间夹一枝笔,能夹几枝笔?(板书:每两个手指间夹一枝笔)

2、请4名男生和4名女生排队,要求:每两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全都排着符合要求吗?怎么办?(排成4男3女)他们是怎么排的,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

交流表示的方法。师:这样的排列方法叫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探索规律

1、出示教学挂图。

(2)这些一一间隔排列有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规律?同桌合作讨论、探究。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名称:两端物体中间物体

(4)归纳出“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三、运用规律

各自解答。交流。

该怎样解决?

2、(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提示:一根木料锯1次,能锯成几段?画图理解。那锯3次能锯几段呢?为什么?

(2)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四、拓展规律

1、把前面表演过的4男4女再次请上台。思考:有什么办法不多加一名男生或者不去掉一名女生,使每相邻两个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围成一圈)归纳:当围成一圈时,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同样多。

提问:为什么桃树也是75棵?

五、总结规律。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六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科书第91页。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卡片。

一、激趣引题

小朋友们在小华的房间中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先出示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巩固旧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都是有一组重复出现的。

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电脑出示数字)那么,后面应怎么摆呢?

(出示图形与数字)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1个图形。

四人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配合出示相应的数字与图形。)

e.谁知道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

f.你能创造出一些像这样的规律吗?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本子上画。

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出来的规律?

投影器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规律。

2.教学例8。

a.大家看,这是小华创造出的规律(电脑出示例8)。

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谁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那么,后面的数是几?为什么?(电脑出示每次增加的5和3,以及后面应填的数。)

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c.你能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一考老师吗?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看谁创造出的规律最好。

学生说出自己创造的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三、巩固深化

1.完成书上第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出示第92页思考题。

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孩子,最先找出规律。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七

2、通过创设运动会的情境过程,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及应用意识。

重点。

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前后位置关系。

难点。

体验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关键。

体验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内容。

1、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想请大家帮个忙,你们愿意吗?

(记住自己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就可以了)。

(小鹿、小松鼠、小兔、小乌龟和小蜗牛)。

(如有人说大象的话就提醒:大象相当于我们的体育老师,他是裁判)。

2、那你们猜一猜谁会跑在最前面呢?为什么?

3、一起来看一看猜的对不对。(播放flash)。

4、谁跑在最前面?(小鹿)。

5、睡在它的后面?(小兔)。

(引导学生说完整:小兔在小鹿的后面)。

6、小兔在小鹿的后面也就是说小鹿在小兔的?(前面)。

7、谁来完整的说一遍?

(小鹿在小兔的前面,小兔在小鹿的后面)。

(让多个学生练习说)。

8、谁在小兔的后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后面)。

那小兔在小松鼠的?(前面)。

完整说(小兔在小松鼠的前面,小松鼠在小兔的后面)。

9、老师都糊涂了,怎么一会小兔在前面,一会小兔又在后面呢?

(因为和小鹿比,小兔在后面,和小松鼠比,小兔在前面)。

11、说一说小松鼠在谁的前面?小松鼠在谁的后面?小乌龟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1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物,同桌两人练习说一说。

2、说一说1号车排第几?5号车在几号车的后面,在几号车的前面?(4、2、3)。

完整的把题再读一遍。

3、书上56页有一道题和它非常相似,你们试着来做一下。

4、照样子,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号车排第几?2号车排第几?3号车在几号车的前面?在几号车的后面……)。

(1)回过头来看一看你的后面同学,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指名练习回答)。

(2)说一说你的前面有哪些同学?后面有哪些同学?

(3)第3竖排起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xx同学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多练习几个同学)。

这辆车是从哪开来的?(火车站),

下一站是?(大连湾)。

我们要去振兴路小学,还有几站?(3站)我们一起来数一下。

如果不去学校了,我们去大连湾,还有几站?(2站)。

去公园?(1站)。

1、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好,老师出一个难题来考考你,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2、小鹿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小动物?(8个)。

怎么算的?(4+3+1=8)。

4表示什么?(小鹿前面有4个小动物)。

3表示什么?(小鹿后面有3个小动物)。

1表示什么?(小鹿)。

3、现在老师前面有2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

(2+3+1=6)。

2、3、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

设计。

前后。

鹿兔鼠龟蜗牛。

12345。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八

整十数的加、减法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将其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教学本节课时要力争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应该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本课的练习设计要注意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习;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总之,我感觉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自主、积级的识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读出喜庆、欢乐的心情。

4、对祖国生日由来的了解,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感情朗读、丰富的想象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大自然中的“果实、枫叶、鸽子、海涛”等共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教学程序: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59个国庆节。板书:国庆节。

2、你知道哪些关于国庆节的资料?

回忆这欢庆的场面,真是激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欢庆国庆的小诗--出示课题:欢庆。

3、指名读。

4、我们除了说欢庆国庆,大家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还可以说欢庆什么?(说话练习)。

5、现在,我们来写好“欢庆”两字,伸出手,与老师一起写(生书空,师板演)。

7、交流评讲学生写的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及间架结构)。

二、初读课文。

1、下面我们先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查看一下生字表。(放出声音读,小朋友们读书的声音最好听了)2、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教学,估计是多音字“乐”及旗帜。(根据学情进行生字教学)。

3、再次读课文,肯定比上一次好,

3、读好了,就读给同桌听,读正确了,你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你的同桌,或者冲他笑一笑。

三、研读前四行。

过渡:读书不但要读通,读顺课文,而且还要学会思考。

1、快速的自读课文,拿起笔,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四人小组讨论讨论看能不能自己解决。其实呀,既能提出问题,又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人应该是最能干的,看谁最能干。

2、交流:汇报一下刚才在小组里解决问题的情况,你们组解决了哪些问题。

3、哪些问题是小组内解决不了的。

4、同学们,课文的前面4句,每一句话都是欢庆国庆节的一幅图,同桌再研究研究,怎么读才能读的更好,自己练练,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练几遍。

如:5、交流(以下环节不分顺序,按学情出发进行教学)。

自己去读读诗的前四行,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呢,给自己打上一个小问号。

预设:燃烧的火把,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扶一把,结合图片做巧妙地引导,图文结合,使理解,悟情有机融合。

四、研读后四行。

1、在节日里,欢庆的场面、庆祝的形式肯定还有很多很多,把你看到的或者是你想庆祝的,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你所描绘的欢庆场面。

2、如:天安们广场焕然一心、城市的夜景真美丽、天空亮起五彩的礼花、……小结:看到祖国大地美如画,到处都是欢乐,都是一片喜庆,同学们,我们的祖国59年来,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作为祖国妈妈的孩子,你们自不自豪,骄不骄傲,那一起来读读后面的四行,把你的自豪骄傲的语气,把对祖国妈妈的崇敬之情读出来。

总结:同学们,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十月一日,是个闪闪发光的日子,让我们怀着对祖国妈妈的爱戴之情,把全文连起来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背诵课文,书写生字。

2、交流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开一个小小的朗诵会)。

3、做随堂练习。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0”,能正确读、写“0”。

2、联系实际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0”。

3、掌握0的排数,能正确完成看图写数、读数和排数练习。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0”的读、写及排数、写数。

教学难点:

理解“0”的含义、“0”的写数和排数。

教学准备:

课件、红花、数字卡片、头饰和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唱一唱。

出示课件,播放儿歌《数字歌》。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9像勺子能吃饭。

0像鸡蛋做蛋糕。

2、认一认。

出示数字,分别点学生认读数字1~9,边读边写出数字。

3、说一说。

(1)只小兔。

(2)()只小熊。

(3)()只小鸟。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0。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小鸟一只只地飞走了,天上还剩下几只鸟呢?”

学生分别回答“5、4、3、2、1”。

当鸟全部飞走时,教师问“还剩下几只鸟呢?”

引导学生回答“天上没有鸟了”。

一只鸟都没有了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出示数字“0”。

2、导读“0”。

引导学生分小组读“0”,边读边用手跟着老师书空写“0”。

3、理解“0”。

(1)四只小鸟飞走了,(没有小鸟了)树上还有“0”只小鸟;。

(2)小白兔把胡萝卜吃完了,(没有胡萝卜了)还有“0”个胡萝卜;。

(3)四个气球飞走了,(没有气球了)还有“0”个气球。

什么都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

4、演示“0”。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扮演蝴蝶,另两个小组读数、写数。

5、写写“0”。

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0”,分小组比赛,看哪个组写得又快又好。

6、说说“0”。

(1)引导学生观察:“0像鸡蛋做蛋糕”。

(2)学生想一想:你还知道有哪些像0的物体呢?

7、排排“0”。

012345678910。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数一数,写一写。

2、读出尺子中的各数。

3、填数。

13579。

四、联系实际,拓展教学。

1、生活中的“0”无时不在,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分别读出数字。

2、想一想,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0”的物体呢?

五、练习。

1、书写“0”。

2、找一找与“0”有关的事物。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能从6和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另一些组成。

2、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序地操作学具,写出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学生有序地说出6和7的分与合。

教学准备:学具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学生说出2、3、4、5的分与合。

2、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2-5各数的组成,今天我们来学习6和7的组成。

二、新知探索。

1、教学6的组成。

(1)人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看图想一想:6只气球第一个小朋友是怎样拿的?

我们就可以说:6可以分成5和1,5和1合成6,还可以怎样说呢?引导学生说出一种很快说出另外一种。

(2)思考:6个气球还可以怎样拿呢?让学生同位先说一说,再观察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交流另外的组成,人板书6的分与合,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2、教学“试一试”7的组成。

(1)请每个学生拿出7个圆片,把7个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同位相互合作。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及时说出分的那一种的两种说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小组交流。在学生叙述无序的情况下,人及时引导,并板书出结果,让学生观察特点。

(2)观察后回答:我们只要记住哪三组就可以了?

(3)请小朋友依次说出7的几种组成,用7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7的形式说。

3、引导学生把36页书中的空白填上去,同位交流,看写的是否有序,并读一读熟记。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用线连一连,再用语言来叙述一遍,巩固6的组成。

2、“想想做做”2。

学生同位合作交流,把两个数合起来是7的用线连起来,并叙述一下,巩固7的组成。

3、“想想做做”3。

学生用对口令的形式完成,让学生多说。然后再师生对口令,让学生熟练掌握6和7的组成。

4、“想想做做”4。

先引导学生看图,弄清题意,找出蟹身上三数之间的关系,掌握规律后再完成填空。

5、“想想做做”5。

(1)引导学生寻找木头的排列规律。

(2)学生交流反馈,哪两层的木头合起来是6根?哪两层的木头合起来是7根?巩固6和7的组成。

(3)学生操作认识:

让学生用粉笔来堆一堆体验一下,并回家发现一些家中木头的摆放规律。

四、课堂小结。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新知识,个别进行辅导。

五、作业。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十二

1.理解并掌握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并迅速地计算连减应用题.

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比较思想.

3.看图口编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

教学难点。

提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复习题.

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思考、回答:这道题要求的“还剩多少张”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张数?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前面学习的应用题,都是把复习题的第一个条件改变成两个条件,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变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现在,这道应用题前两个条件不变,我们在第二个条件后加上一个条件,看看变成什么样的应用题,该怎样解答.

2.教学例3.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初步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问题入手对复习题和例3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知道:虽然两道题都是求“还剩多少张?”,但复习题给出了两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所以求出做完纸花后剩下的张数,也就回答了最后问题,只需一步计算;例3给出了三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由此可知,从30张彩色纸中用了两次,求最后剩下的张数,显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计算两步.

(4)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学生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指名看线段图说明题意.

(5)利用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解答应用题.

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知道:由题中的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做完纸花后还有多少张彩色纸.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教师随即在线段图的对应部分标出:

板书: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学生看图思考:根据条件怎样求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第一步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引导学生思考:这19张回答的是不是题中的问题?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从总数30张中做纸花、做小旗用去两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张是从30张中用去一次即做纸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而不是最后的问题.

学生看图思考:做小旗用的9张彩色纸是从哪部分中用去的?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板书:(2)还剩多少张?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19-9=10(张)。

答:还剩10张.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十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9页,例题、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五第14题。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教材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教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体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学情分析: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旧知识性的对比,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学生在学习中,应该能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和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3、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一天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相关数据和家中一个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选一名学生做主持人,统计全班喜欢的各项运动的人数。(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直接出。

示条形统计图,如右。

图。)板书课题统。

计,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

1、学生观察并讨论。

(1)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

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2、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出示扇形统计图,如右图。讲述:这个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人数,其它各部分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根据直观观察,发表见解)学生根据信息同桌互提问题,互答。

4、回顾知识生成,并通过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读出很多数学数学信息。)。

5、多媒体投影出示做一做,如下图。

(1)学生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2)根据题意自主计算,选五名学生分别板演五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三、解决问题,展示提升。

1、多媒体投影出示练习二十五第13题,如下图。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完成这三道题。

2、完成后小组选题汇报。(小组汇报时可让学生从板书汇报和多媒体投影展示汇报中任选一种方式进行展示和讲述。)。

四、总结概括,拓展应用。

1、回扣目标谈话: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说一说你觉得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2、根据课前收集到的信息,在组内交流,教师可选择几个同学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进行展示。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3、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统计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教学后记:

在统计教学中,学生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有一些基本认识。但学生没学扇形,却要学习扇形统计图,这就要老师居高临下,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基于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圆的知识。但是,学生对于扇形的知识尚属于空白,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从扇形的感性认识入手组织教学。

首先,我带领学生复习我们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让他们回忆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

接着,我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扇形统计图,让学生紧扣学习目标学习本课内容。并把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分割成几部分来完成。

1、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中总数与各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寻找直观的数学信息。

3、训练学生根据直观信息互问互答,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感性认识。

4、通过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深刻理解扇形统计图。

5、新知生成后,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五13题),从而检测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更加坚信,娴熟的知识储备和教材体系的熟练程度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对于教材版本不断更换和教材不断修订的教育现状,我们教师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有备无患。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知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逐步培养同学数学考虑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复习铺垫。

1、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2、师:小组全体小朋友一起努力,赢得了本场竞赛的第一球。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研讨10的加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师:你们想自身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48页,试着填一填。

交流:请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师:小朋友的方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10的加减法的3组题。10的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身学习吗?(板书课题)。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抛10个花片,根据正反面的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2)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效果。

师逐步得到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激励:小朋友们真行,你们通过自身抛花片,学会了所有10的加减法题。都给自身一个五角星。

4)同学上黑板归类整理,即时记忆。

四、轻松一刻。

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xxx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五、巩固深化。

1、10加几。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1)同做,师出“8”生出“2”等等。

2)同桌互做。

2、10减几。

师: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要来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六、提高题。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十五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科书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2、前、后。

学生交流。(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同学互相看看,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找找看。

要求学生摸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

师:认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来活动活动,好吗?

先请同学看屏幕上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再让学生学着做。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你的左、右都有哪些同学呢?

4、相向左、右。

学生交流,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看屏幕(楼梯图),这是什么?学校要求同学上、下楼梯要靠哪一边?(右边)。这里有两个小朋友,一个要上楼梯,一个要下楼梯,上楼梯要靠右行,应是靠哪边?你能帮他找找吗?(出示箭头)这个小朋友要下楼梯,他靠右行了吗?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靠右行呢?又应靠哪边呢?两个同学要同时上、下楼梯,你们看他们都靠右行了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避免相撞。)平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

师:老师带来一些水果,想利用今天所学知识来摆一摆(苹果、梨、香蕉、草莓、葡萄)。

按要求摆在桌上。先放苹果,在苹果右边摆上葡萄,在苹果左边摆上香蕉,在香蕉左边摆上梨子,在葡萄右边摆上草莓。

师:一共摆上几种水果?从左往右数,香蕉排在第几个?从右往左呢?

师小结:同一种水果,从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要说清楚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

师:葡萄摆在苹果的上面,香蕉摆在苹果的下面,草莓摆在梨子的右边。

师:小朋友看看桌面上有哪些学具?(让1名学生说)。你能利用今天所学上、下、前、后、左、右来整理吗?怎么摆就怎么说。

展示摆的结果。(请3位同学介绍。)。

师:文具摆放有一定位置,有助于学习,平时,小朋友整理过房间吗?你能帮助图上这位小朋友整理吗?整理之前我们来认识这些生活用具,它是……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上、下、前、后、左、右把它摆在合适的位置,同桌商量,看哪一小组摆放最妙。(交流。)。

老师认为各个小组都有特色,你们回家后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整理呢?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左、右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坐在汽车上,汽车是向左拐,还是向右拐呢,你要懂得判断,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个例子说说吗?学会了上、下、前、后、左、右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十六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方法。

2、会运用这个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60÷8÷71800÷3÷6480÷6÷8720÷9÷8。

560÷561800÷18480÷(6×8)720÷(9×8)。

2、简便方法计算。

3、动手做。

24个圆片平均分成2组,再把每组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体会连续等分:可以分了再分,也可以先求出两次一共分成多少份,然后一次分完。)。

4、引入新课:除法的运算性质。

5、出示目标(见学习目标)。

二、自互学习:(出示例3)。

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1、指名读题。

2、(出示学习指导)。

(1)根据题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计算。

(2)试一试,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如果有困难,可以与书进行交流。

(3)对比一下,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能用语言概括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吗?

(5)试着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

自学时间5分钟。

3、学生自学(学生对照学习指导,自学,并完成学习指导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4、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三、精讲要点。

1、小组汇报。

2、解决各小组中在自学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

3、小结:除法的运算性质。

4、练习:教材p43做一做,指名板演。

四、当堂检测。

1、判断。

(2)100÷(25×4)=100÷25×4。

(3)400÷(40×25)=400÷40÷25。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200÷25÷4÷25÷8350÷14。

3、有1440个玩具,每24个装一盒,每6盒装一箱,一共要装多少箱?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十七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同学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能够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培养数学考虑的能力。

3、使同学在学习中感受到乐于助人和懂得谦让的优秀品质,促进同学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同学熟练的计算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师出示动物图片。

生逐次协助找朋友并说出数的组成,教师逐次板演小动物的图片。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十八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左右。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左右吗?哪是左,哪是右?

1.学生:左右手;左右眼;我写字的手是右手.……。

2.引入课题:你们说的真好,说明你们对左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左右.

教师板书:左右。

(二)在游戏中初步认识左右。

教师: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1.游戏(师说生做)。

(1)请举起你的左手,右手。

(2)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指名做:举左手、右手、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

(3)快请你们看一看挨着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教师提问:不知你们看出没有,这个同学怎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呢?

二、活动二:动手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左右)。

(一)情境引入。

今天,一些同学要去看电影,他们准备带上一些水果,我们快看看他们都带了哪些水果,并把水果摆整齐.(小组拿出水果图片)。

(二)老师说,小组合作摆.

1.中间摆一个梨,梨的左边摆一个苹果,梨的右边摆一个草莓,在这三个水果的最右边摆一根香蕉.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1。

2.桃子摆在从左数的第二个.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2。

(2)观察这五个水果的左右的位置,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3.把糖摆在梨的左边(体验不同的摆法)。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3。

(2)出示图片:水果图片4。

(3)出示图片:水果图片5。

4.讨论:为什么这三种摆法都对?

(三)练习。

1.教师:观察你座位的左边都有谁?右边都有谁?

2.自由活动。

还有一块饼干,请你们把饼干摆个位置,摆好后说一说饼干的位置在哪.

三、活动三:在生活中进一步认识左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一)出示图片:找朋友。

1.教师:我们帮同学们整理好水果,准备出发了,可是一检查还少小明没有来,于是。

就派小刚去请,但小刚却忘记小明家是几号房间了,只知道是在一上楼的左边,我们快帮助小刚找一找吧!

2.集体反馈。

3.拍一拍、想一想。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左右,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2)拍手游戏。

小组两人相对,用自己的右手拍对方同学的右手,用自己的左手拍对方同学的左手.

(3)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4.做一做,动动脑。

(1)教师:认识左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出示图片:练习3。

(3)小结:由于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

下楼时,都要向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按次序走.

(4)出示图片:练习4。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你们喜欢这节课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左右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体会吧!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上、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歌词。

冰板、冰板,冰冰板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骨碌骨碌锤,骨碌骨碌叉,骨碌骨碌一个还剩三,看谁能得大红花.

游戏过程。

1.教师介绍拍手游戏的歌词,并教会学生.

2.要求学生根据歌词加上手上的动作.

3.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分组进行表演.

4.选出最好的一组作为班级课间休息的游戏.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十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第二段。

投影、生字卡片。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2)指名读。

(3)小结。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齐读四、五句。

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指名读古诗。

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指导朗读。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二.朗读训练。

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同桌互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三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点:

看一幅图写出三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出示以下复习题。

(1)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2)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9。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讲解:10+3和3+10的意义一样,所以只写一个就可以了。

2、汤姆:我还有一个计数器,想考考大家,如果顺利通过就和我一起去吉利家吃蛋糕。个位和十位各拨一个珠子,表示数字几?再在个位上放2个珠子。

3、小结:小朋友会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真聪明。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生日晚会开始了,可还有几把筷子没数好,出示78页做一做1题。

2、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糖,咦,糖下面还有个算式,你会填吗?完成做一做2题。

四、齐唱生日歌,祝汤姆生日快乐。

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通用21篇)篇二十一

1.认识10个生字和一个偏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妈妈与孩子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补充资料,让学生感受小蜗牛一课四季的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体会各个季节的美丽。

朗读课文,以及识记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讲给大人听。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1课时。

一、趣味导课。

1.播放视频《蜗牛和黄鹂》。

2.同学们,你们首歌曲里唱的是哪两个小动物吗?(蜗牛和黄鹂鸟)。

3.对了,可爱的小蜗牛,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今天老师将带领给大家来学习一个小蜗牛的故事。

(板书课题)14.小蜗牛(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全、变。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住手、孩子、好玩、好吧、发芽、绿芽、爬行、好呀、不久、回来、全部、变化。

4.看图猜一猜。

下面几幅图里都是什么?你能够在图画的帮助下,猜出下面加点的字是什么字吗?加油,相信你一定能猜出来。(蜗牛、发芽、草莓、蘑菇)。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感受小蜗牛的故事。

三、精读领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1)课件出示第一段,生自己朗读这一段,找出蜗牛家与树林的距离。

(2)感知“旁边”,并用“旁边”进行造句练习,感知词义。

()的旁边坐着的是()。

()的旁边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妈妈对小蜗牛说的话。

(“孩子,到小树木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2)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文中找出来。

(3)小树发芽。春天还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自由交流,可做适当提醒。

(冰雪融化、燕子回归、小草发芽……)。

(4)有感情地读读第二段,感受春天的美丽。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感悟“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读的时候语速要慢,“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读出小蜗牛的慢。)。

(2)出示,小蜗牛对妈妈说的.话,“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3)同学们读读看,小蜗牛看到的这些景象是哪个季节的?为什么?(从文中找出来)。

(4)通过“长满”叶子,地上草莓,感悟夏季特点。

(5)展开联想,我们的夏天还是什么样子的。(生自由交流)。

4.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出示,小蜗牛对妈妈说的话,“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2)同学们读读看,小蜗牛看到的这些景象是哪个季节的?为什么?(从文中找出来)。

(3)通过树叶“全变黄”,地上长蘑菇,感悟秋季特点。

(4)展开联想,我们的秋天还是什么样子的。(生自由交流)。

5.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1)出示,小蜗牛对妈妈说的话,“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2)同学们读读看,小蜗牛看到的这些景象是哪个季节的?为什么?(从文中找出来)。

(3)通过树叶“全掉了”,地上盖着雪,感悟冬季特点。

(4)展开联想,我们的冬季还是什么样子的。(生自由交流)。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变化。

7.指导书写“对、妈、全、回”

(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说说笔画位置。

(2)师范写生字。

(3)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8.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小蜗牛用它慢慢的足迹,给我们展现出了美丽的四季景象,希望我们能留心观察身边的事务,感受美丽的季节。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知道了一年四季的美丽和变化。

(2)喜欢小蜗牛,并能感受到身边季节特点。

2.课堂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年有_____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季节的景色都很美。

(2)我会填。

春天来了,小树()了。

夏天来了,小树()了叶子。

秋天来了,小树的叶子全()了。

冬天来了,小树的叶子全()了。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22篇)

    综合实践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体现,可以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和成长。下面是一些综合实践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

    中国经典童话读后感(通用24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不仅可以巩固和记忆所读内容,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感恩教育大班幼儿的教案及反思范文(21篇)

    教师在编写大班教案时,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教案不仅是教学的有力辅助工具,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活动目标:1、知道在大街上行走

    统计局竞聘演讲稿(热门20篇)

    统计是一种根据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概括的方法,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统计分析实例,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和探讨吧。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微格教学的体会(模板2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作心得体会时有所帮助和启发。通过这三轮的微格训练

    禁毒社工工作总结计划(专业13篇)

    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态度、效率和职业素养的一次检验和提高。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思路和灵感。仔细贯彻落实部署开展禁毒会议精

    离退休支部工作总结(热门14篇)

    月工作总结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接下来是一些优秀员工的月工作总结,他们在工作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和经验,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

    局清廉机关建设工作情况汇报(通用20篇)

    工作汇报是一种对自己工作能力和成长的自我审视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汇报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为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中央和

    小学生建设美丽家乡心得体会(精选17篇)

    我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发现了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分享他人的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家是人生的港湾,美

    人寿保险信托合同(热门15篇)

    保险合同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涉及到双方在理赔、保费支付等方面的权益关系。以下是关于保险合同的一些范例,供大家参考。请大家注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