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心得体会六篇文章(三篇)

时间:2023-05-23 作者:储xy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心得体会文章篇一

校本教研是一个新事物,其内在规律与发展特点还有待探讨,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校本教研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着眼于学校的整规划和发展,以学校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而开展的教学研究。它着重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试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应该突出“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本”的原则。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取得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化,主要包括理论素养专业化、学科知识专业化、教学实践专业化等方面;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系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教育界面临的一大课题。目前,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由于受条件限制,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受到制约;同时,教师教育制度、教育科学的改进与发展等都是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尚处于中、低水平,这必将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教师的发展只能在学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对自己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加强校本教研正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一方面,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不断成长,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型的教师;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具体问题,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同时使课程研发的能力得到提高,使教师无序的、散乱的教学经验上升到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更好地实施校本教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使教师的专业化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走“科研兴校,科研强师”之路,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培养出一批批专家型的、研究型的教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以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心得体会文章篇二

很多农村幼儿家长人为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的教育,认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老师将孩子照看好,保证安全就行了,将幼儿教师看成“高级保姆”。还有家长以孩子在幼儿园会认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作为评价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唯一标准,导致幼儿园教师形成“填鸭式教学”,“小学化”、“学科化”现象严重,从而阻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辛苦而细致、具体的,既要在幼儿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还要让孩子获得全面的发展。高中、初中、小学可以以学分、以升学率、以排名等方式论教师的工作实绩,有硬性的指标衡量老师的工作,然而幼儿园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相对隐性些。因此,很多幼儿教师哀叹“累死了不好看”。导致幼儿教师没有专业化成长的动力。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多是初中毕业后经过三年的职前培训后直接就职的中专生,特别是近几年,很多幼师生是考大学无望,升高中无门的学生,基本的文化素养较低。而后续的培训往往理论和文化知识教多,培训的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工作的需要,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因此在工作中无法得心应手。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有很多农村幼儿园的园长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观念不能跟上幼教改革形式,还有一部分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流动性大,这些幼儿园的园长对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没有作长远的规划,功利性强,只追求眼前的短期效益和利益,不愿花经费和精力、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因此也就谈不上有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心得体会文章篇三

;

摘 要: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大量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人员进入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如何做好自身专业发展是决定他们保教质量的关键,他们应该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方面主动地发展。

关键词: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是指正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又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中等教育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目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成为我国很多地方幼儿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

学前教育工作专业性很强,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等特点。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要想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必须重视自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的发展,通过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实现从非幼儿教师到幼儿教师的转变,从教学新手到专业型教师的升华。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一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基础知识;二是具有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三是具备幼儿教育教学技能。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注意通过适当途径拓展自己有关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学理论、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儿童游戏理论、有关政策法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有关理论、幼儿教育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思潮、幼儿园管理理论等。

(一)在职接受学前教育专业学历教育

我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等法规政策都鼓励非学前教育专业人员获得幼儿教师资格,从事幼教工作。但是学前教育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既不是“哄娃娃”的事情,也不能“小学化”地进行工作。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成人高考获得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或者专科的学籍以函授或者夜大学等方式系统地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也可以在国家开放大学以自学考试的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只有主动掌握扎实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幼教工作才更具有专业性。笔者在深入幼儿园调研、听课、指导实习中发现,在幼儿语言领域与科学领域的教学中,没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往往不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语言课与科学课的教育,而是在语言课中进行了小学化的拼音和10以内的数字加减法教学。若教师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就会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也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其是否形成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所以学历教育能否帮助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掌握专业知识往往取决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的价值追求以及专业发展的主动积极性。

(二)主动参加专业培训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非学历专业培训主要包括园本培训、地方中心幼儿园培训、富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的引领、同伴互助、地方高校专业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在职继续教育形式。非学历专业培训是提高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中园本培训是最有效的专业培训方式。园本培训是指“为保障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幼儿园发起组织,幼儿教师、专家等共同构建的园本培训的运行方式和规则体系”[1]。通过园本培训,促进幼儿教师相互学习讨论,共同提高。

现在,很多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在任职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就职后获得参加培训的机会也非常少,导致这部分幼儿教师的综合专业素养偏低。当务之急就是幼儿园一定要做好在岗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就园本培训而言,目前,一些幼儿园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管理,不注重对不同年龄段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进行差异化培训,园本培训成了走过场,很难对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工作带来促进作用。因此,对这些幼儿园来说,建立起完善的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园本培训机制,是促进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适应幼教工作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教师的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2]“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学机智、反思评价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3]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跳舞、唱歌、绘画、多媒体运用、课件制作、手工、与幼儿交往、幼儿诉求的处理、钢琴、常见游戏的玩法、普通话以及其他技能,也包括幼儿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幼儿教育活动的反思能力以及其他能力。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是幼儿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提升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来说,自主学习、参加培训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幼儿音乐教育能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很多方面都需要教师会弹唱、伴奏。一首儿歌或者一个故事都有可能需要教师的音乐展示。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一般在任教之前没有得到过正规的音乐知识学习与训练,音乐基础不一定好,甚至不少人对音乐理论和音乐知识一无所知,自身音乐技能没有得到训练,自身音乐能力也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导致音乐教学能力不高。因此,幼儿园应根据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开设不同课程、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如专题化培训以及不同样式的工作培训。音乐技能薄弱的教师,可参与音樂方面业务能力培训班,时常练,主动学。音乐技能较强的教师,可适当加强音乐教育理论以及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指出的是,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一定要重视儿歌的表演能力的提升。

(二)幼儿舞蹈教育能力的发展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幼儿舞蹈是幼儿在音乐伴奏下,以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的活动,是发展幼儿动作,培养和训练节奏感,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教学活动,良好的舞蹈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4]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舞蹈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它可以帮助幼儿正确地理解、认识世界;有助于幼儿协调肢体、陶冶情操;有助于幼儿分析、处理问题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提高幼儿对节奏的整体感知,是细致、耐心、长期的工作。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应清楚认识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既不同于舞蹈专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又有别于业余舞蹈教学。因为学前教育舞蹈不可能教授的太难,这就成为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技能的核心。在歌曲的选择和舞蹈的编排上教师应充分结合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出简便大方,既能达到教育目的,又易于幼儿接受的舞蹈教育方式。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要想舞蹈教育得心应手,必须认真补习,提升这一专业技能。

(三)幼儿美术教育技能的发展

在美术教育中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最初的启蒙者,能否设计、组织好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幼儿教师虽然并不是专业性很强的美术家,但一定要做个懂行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师。幼儿美术教育能否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主要在于教师,这就需要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创造意识,从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开始,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美术素质。同时,还要培育科学、系统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专业情意具体表现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和专业性向。”[6]教师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发展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教师专业情意直接决定教师愿不愿意“教”的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的很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应具备亲近社会、施利他人和关爱幼儿的专业情操。然而,现实中一些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缺失,主要表现为:(一)对幼教工作敷衍了事,认为幼教工作简单,不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不认真组织幼儿的常规和游戏活动;不按时完成教案,对幼儿的情绪变化和生活状况不闻、不问、不思考、不研究;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低下,语言粗俗,有时还对幼儿大声呵斥,有些幼儿教师甚至在工作中穿着不得体。(二)利用工作便利谋取个人利益,接受幼儿家长邀请吃饭,收受礼品。(三)不关爱幼儿。由于幼教工作的复杂性,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个别教师难免会感到厌烦,也必然会导致她们对幼儿失去爱心,甚至不少幼儿教师把工作中的压力转移到幼儿身上,面对幼儿的一丁点儿过错,态度粗暴、生硬,给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伤害。每个幼儿的心灵都很脆弱,所以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合理、亲切,是否能提起幼儿的积极性。如果与幼儿交谈时面带微笑,语言亲切,那么幼儿就会很大胆地与教师一起游戏一起分享他的想法,很乐意与教师沟通,幼儿就会变得积极、乐观,相反,如果教师总是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就会给幼儿一种距离感,让幼儿不敢靠近,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变得内向、孤僻、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会阻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不能给幼儿的心灵世界蒙上一层阴霾,不能毁了他们美好的童年,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情意发展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社会的监督、支持,还需要幼儿家长的配合,尤其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以先进的科学理念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要时常与身边品德高尚的优秀幼儿教师交流学习,以此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并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献身幼教事业的崇高理想;要干一行爱一行,做到敬业乐业,坚守诚信理念,培养信用精神,不断学习进步。

总之,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地方高校、幼儿园、其他幼教机构也应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出现的这一个特殊群体的专业发展与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心得体会文章篇四

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论得到提升,观念得到转变,我深感肩上压力的沉重,更感责任的重大。我要不断地思索,不停的探讨,永不停止的实践,把自己的工作落到实处。

1、学习精神。知识经济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新课程改革的上场,不得不促使教师们参加到学习中来,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勤奋地钻研,要使自己的观念能够与世界教育发展同步。

2、敬业精神。教师要把办好教育作为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做,做好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并能够与时俱进,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3、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向学生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不仅要教会学生们怎样学习,更要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人。教师承担着培养各种能力、塑造完美人格等许多重任。因此,教师的工作是没有止境,也无法用尺寸计量的。他们必须具备一种特殊的精神,默默无闻的劳动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教学的热爱,源于看到学生成长的喜悦,并由此感到个人生活的充实和价值。

4、创新精神。教育改革是学校的生命之所在,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创新,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新课程倡导“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理念。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钻研教材中,尽量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图像和幻灯片,以最佳的情景、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使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

课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每教完一节课后,教师记下本课的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心得体会文章篇五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1、创设情境要为教学服务

恰当的教学情景创设,不仅为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而且会成为他们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动力,因此,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时尚而缴尽脑汁,捏造教学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生活气息不要喧宾夺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的为联系而联系,或牵强附会,有的不加选择,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气息浓郁了,但数学思维的培养缺失了。

我认为,数学生活虽然与生活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的联系生活,对于数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难以数学化一样,如果数学教学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学习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来为生活服务,也可以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但不能走失数学本身。

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就应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教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指引"和"抱着"想到,"引"与"抱"采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样。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心得体会文章篇六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目前高中物理教育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我们高中物理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以新的目光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到: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知识的学习,优化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促进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拓展;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的观摩和研讨,提升教师对物理课程的理解水平以及实施能力。

古人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想这也是学生学习物理这门课程的唯一准则,特别是刚接触物理的高一新生。

物理学科,说白一点可以解释为“万物之理”,但是这些事物的道理是要求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去认识和理解,而不是老师以解说员的身份把一条一条的理论叙述给学生听,那样学生完全是在知道理论而不是在理解接受理论。现在的学生在旧的教学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无形的被旧的学习理念所误导,认为老师在上面讲是天经地义的,我们作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在下面专心的听,这样就可以进行一堂成功的课。

在这种学习心理的影响下,一些学生逐渐的觉得我在课堂上要是有自己的意见就是捣乱,就是影响课堂秩序,有自己的观点也不敢发表,有不同于书本上的理解也不敢随便的说出,老师说的话和书本上写的,不管自己理不理解,也不管他为什么,一定是对的,长此以往有相当的学生就在学习物理这门课程上迷失了方向,觉得学物理就是解题,会做题目会背理论公式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学习物理过程中的探究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因此渐渐的对物理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到后来越学越烦。做为本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悲哀,因此针对新教材,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者更应当把扼杀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方法给彻底的抛弃。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