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华茶文化论文 茶文化心得体会论文(通用6篇)

时间:2023-09-28 作者:灵魂曲2023年中华茶文化论文 茶文化心得体会论文(通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华茶文化论文篇一

茶,是一种滋养身心的饮品,也是一门独特的文化。在中国,茶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入研究了茶的品种、制作工艺及茶具等方面。通过与茶文化的亲密接触,我对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这对我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茶文化教会了我品味生活的艺术。在品茗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到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无论是在繁忙的工作中,还是在闲暇的时光里,喝一杯清香的茶可以让身心得到放松和宁静。在品茗时,我会细细品味茶水的醇厚,感受茶香的融入,领悟其中的微妙之处。品茗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享受,更是锻炼自己心境的修行。通过这种方式,我学会了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平衡,体验到生活的美妙之处。

其次,茶文化教会了我对待事物的耐心。在制茶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的呵护和耐心的等待。无论是采茶、晒茶还是炒茶,都需要时刻保持专注和耐心,这样才能产出优质的茶叶。在制茶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不急于求成,懂得了时间的价值和等待的意义。这种耐心和等待的精神不仅可以应用在制茶过程中,更可以应用在我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通过茶文化的熏陶,我懂得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焦虑,而是保持冷静和耐心,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再次,茶文化教会了我感恩与分享的重要性。传统的茶道强调了与人的交流与分享的重要性。在与好友聚会或家庭聚餐时,品茗成了我们交流感情,分享心得的最佳方式。通过茶文化,我学会了感恩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懂得了分享快乐与困扰的重要性。通过茶文化的传承,我也开始将自己所学和所感与他人分享,希望能够传递茶文化的美好和智慧。

最后,茶文化教会了我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茶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通过茶的品味和制作过程,我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奇妙。在品茶的过程中,我会想象那些平日里难以触及的山间田园,想象着清晨的露水和阳光的照耀。这些感受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大自然,意识到自己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通过茶文化的启示,我也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希望能为保护和传承茶文化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而言之,茶文化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教会了我品味生活,对待事物的耐心,感恩与分享的重要性以及感受大自然的力量。通过茶文化的启迪,我变得更加开朗和乐观,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和真正的价值。我相信,茶文化会继续影响着我,让我拥有更多开拓和修炼自我的机会,让我成为更好的人。茶文化,细品益生活,点燃心灵的智慧之光。

中华茶文化论文篇二

摘要:“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春秋、西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代等都有不少对饮茶的记载。

至唐,唐统治者统一了南北,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饮茶就成了举国上下必不可少的一种风尚。

所谓饮茶必有器,陶瓷茶器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陶瓷茶器象征着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涵,更象征着我们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唐代;茶文化;陶瓷茶器

一、唐代茶文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辉煌的时代: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繁荣安定的社会为茶事的兴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封氏闻见记》说:“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这证明唐代都市多有茶肆,可见唐代饮茶的兴盛之况。

唐代饮茶兴盛与茶圣陆羽的《茶经》也是密不可分的。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茶的专著,体现了陆羽的茶学理论体系。

陆羽在《茶经》中“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系统而详细地介绍了茶的起源、茶叶的采摘工具、制茶、煮茶的用具和方法、饮茶的方法以及茶事的历史记载、茶叶的产区。

“四之器”中的“二十四茶具”是举行茶道的必备之物,只有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才可以省略其中某一部分;其中“五之煮”中“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并对这三种水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六之饮”中“膏薪厄炭非火也,一飞湍雍潦非水也”;可见唐人饮茶对用具用水用火颇为讲究。

使用上品茶,如煎时用水用火不当,则茶味大减,为茶道所不取。

可见陆羽对饮茶活动的热忠,见解详细而生动。

《茶经》亦对唐代茶业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唐代文人热爱饮茶,从茶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文人的饮茶盛况和他们寄托在茶事上的情感。

白居易的《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吟到:“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中华茶文化论文篇三

茶为国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

茶成为一种文化并记于史册传与后世,是与历代文人墨客分不开的。

茶书据《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后,巴蜀诸小国以茶为贡品。

但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是唐代陆羽的《茶经》,书中记述了茶的历史、栽培、采制以及煮茶、用水、品饮等内容。

之后,茶的专著中较著名的有: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苏庭《十六汤品》,宋朝蔡君谟《茶录》、赵佶《大观茶论》、熊蕃《宣和北苑贡录》、赵汝砺《北苑茶录》、黄儒《品茶要录》,明朝钱椿年《制茶新谱》、田艺衡《煮泉小品》、许次纾《茶疏》、屠隆《茶笺》。

清以后的茶书就不计其数了。

茶联茶联常悬于茶室或茶店,着力宣扬茶功茶效,以广招徕。

如:“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泉香好解相如渴,火侯闲评东坡诗。”“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佳肴无肉亦可,稚淡离我难成。”等等。

茶诗自古诗家多茶客。

唐诗人姚合曾不惜以诗乞茶:“不将钱买将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东坡居士则将新茶喻为美女,吟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千古绝响;到了元代诗人刘秉忠笔下,更是一语道破诗家爱茶的真谛:“铁色皱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好一个“含英咀美入诗肠”,难怪代代诗人对茶情有独钟。

茶画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墓葬中,有一幅敬茶仕女帛画,反映了汉代皇室贵族已有茶饮,足见茶韵融入画意由来已远。

我国历来都有茶画名作,如唐代的《调琴啜茗图卷》;宋代钱选的《卢仝烹茶图》,刘松年的《斗茶图》;明代唐伯虎的《事茗图》,沈周的《醉茗图》、《虎丘对茶坐图》;清代薛怀的《山窗清洪图》,都形象地记录了茶事史料,可以说笔笔渗茶墨之情,幅幅香溢诗画之中。

茶令茶令和酒令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茶友陆士修、张荐等,就曾将茶令组成了为人传诵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陆)。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张)。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李)。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

流华净肌骨,疏渝涤心原(颜)。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僧)。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陆)。”这一茶令堪称茶文化的佳品。

近年台湾还流传一种新的茶令“返返拳”,可知茶令至今不衰。

茶肴茶肴,是指加进茶叶一同制作的肴馔。

茶肴之多,岂止是“五香茶叶蛋”。

试看今日广东的“茶香鸡”(用乌龙茶),浙江的“龙井鱼片”、“龙井虾仁”,南京的“香炸云雾”,安徽的“云雾肉”、“毛峰熏鲥鱼”,江西的“云雾石鸡”,四川的“樟茶鸭”,河北承德的“茶烧猪肉”,香港的“武夷茶皇鸽”等等。

茶谜茶谜,是茶农、茶商和饮茶爱好者在寻常生活中生动形象的升华,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延伸。

最早的茶谜很可能是古代谜家撷取唐代诗人张九龄《感遇》中的“草木有本心”诗句配制的“茶”字谜。

在现代,借助灯谜来弘扬祖国茶文化,更为人们喜闻乐猜。

如“山中无老虎”(猜茶名“猴魁”);“嫩香值千金”(猜茶名“莫干黄芽”);“人间草木知多少”(猜茶具“茶几”)等等,这不仅丰富了茶谜的内容,而且也为茶文化增添了声色。

茶礼“客来敬茶”是我国人民好客的传统与礼俗。

以茶代礼古已有之,至今不少地方颇有情趣。

苏南一带过年,有用两颗金橘泡“元宝茶”敬客的习俗,象征吉祥如意;赣北修水一带,有用芝麻、黄豆、生姜、桂花、爆米等为佐料泡“果茶”敬客之俗,若茶中佐料品种越多,表示对客越尊敬。

中华茶文化论文篇四

茶文化作为中国的瑰宝,源远流长,为世人所称道。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品味。对于我来说,茶文化是一门崇高而深入的艺术,经过长期的研究和体验,我对这一文化传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茶文化教会了我静心和平静。每当我站在茶座之上,看着水蒸气缓缓升起,闻着清香四溢的茶叶,我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那一刻,我仿佛与时间和空间隔离开来,只专注于对待茶叶的态度。通过沏茶的过程,我学会了怀着爱心和耐心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抛弃喧嚣和浮躁,让内心回归平静。

其次,茶文化让我懂得了传统与现代的平衡。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并不意味着它仅仅是过去的产物。茶文化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赋予了茶更多的意义和价值。在茶道中,我学会了接受传统的教导与经验,但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创新和尝试。我相信,只有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茶文化才能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第三,在茶文化中,我学会了尊重自然和尊重人。茶文化教会了我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感恩。每一片茶叶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与地球的生命息息相关。茶座之中,我学会了珍视这些宝贵的馈赠,并且通过喝茶的过程,让自然更深地融入生活中。此外,茶文化也教会了我尊重他人。茶道讲究起身、传茶、道谢、收茶,这一过程中,互相尊重才能使得茶道更加完美。在茶文化中,我学会了与人平等相处,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选择。

第四,茶文化启迪了我的审美和情趣。品茗,不仅仅是品味一种饮品,更是品味一种生活的艺术。茶文化教会了我用心欣赏事物的美,用喉领略富有层次的口感。通过不同种类的茶叶,我领略到了不同的滋味和品质。品茗让我对美的感知更加敏锐,并且激发了我对美的追求。在茶文化中,我的生活更加富有层次与品味,我学会了用心感受每一个细微的美好。

最后,在茶文化中,我也收获了体验生活的智慧。茶道是一门细腻且独特的艺术,它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体验才能把握好每一个细节。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我对生活中的细节更加关注,在琐碎之中发现惊喜。茶道教会了我懂得放慢脚步,用心去品味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总之,茶文化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启迪和感悟。它让我在心灵上找到了安静与宁静,让我学会了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教会了我尊重自然和尊重人。茶文化在审美和情趣方面启发了我的灵感,同时也让我收获了体验生活的智慧。茶文化是我生活中美好的一部分,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奇妙与丰富。

中华茶文化论文篇五

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喝茶更是一种享受和修养的过程。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对茶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使我对茶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体会。茶文化的魅力不仅仅是在于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更在于它往人们生活中注入了一股淡淡的宁静和美好。以下是我对茶文化的心得体会。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精神的寄托。在茶文化中,茶具有独特的仪式感,从冲茶的一瞬间开始,整个过程就需要环环相扣的步骤和精心的操作。无论是选取合适的茶叶,还是烧开水的温度和时间,都需要经过细致的调整。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体验到一种身心放松的感觉,仿佛一切琐事都被抛到了脑后。茶文化教会了我专注和耐心,让我学会了将一份平淡的心态带入生活之中。

茶文化的魅力还体现在茶的品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上。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普遍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而茶作为一种天然的饮品,既滋润了人体的每一个细胞,又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从古往今,茶叶都被誉为“天地之神农”,具有清心润肺、解渴除火的功效。喝茶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清除体内自由基等,对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学习茶的功效,我更加认识到茶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也更加愿意将茶作为饮品的首选。

与此同时,茶文化也注重社交交流和人情味的体现。茶是一种凝聚人心的饮品,也是一种传递情感的载体。在中国,茶和交流是不可分割的。无论是与家人共品一壶香茗,还是与朋友之间的茶话会,茶文化都能够使人们的心更近了一步。喝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机畅谈人生、分享快乐,增进友谊和感情,从而促进亲情、友情的升华。在我和朋友们的茶话会上,我们常常相互交流一些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这使我更加珍惜和感激茶文化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

茶文化承载了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茶文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品味,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通过学习和了解茶文化,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茶文化教会了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让我对中华文化拥有了更坚定的信仰。在茶的海洋里,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坚守,同时也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和自豪。

总结一下,茶文化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从茶文化中,我体会到人生的无奈和坚守,感悟到健康和人情味的重要性,更加珍惜和感激茶文化带给我们的静谧与美好。茶文化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向世界展示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爱上茶,感受茶文化的深邃与美妙。茶文化的魅力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成为我们心灵的寄托,更是我们和世界交流的桥梁。

中华茶文化论文篇六

摘要:汉中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产茶胜地,有着品质上乘的汉中绿茶,独具魅力的秦巴茶艺、汉茶茶礼,丰富多彩的茶风习俗等独特的茶文化。

旅游部门应更新观念,重视汉中茶文化旅游开发,打造一批生态茶园旅游品牌,积极营造茶文化氛围,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开拓汉中茶文化旅游市场,加强汉中茶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工作,使汉中茶文化旅游创造出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汉中;茶文化旅游;开发

21世纪是休闲的时代,体验的时代,人们的出游选择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审美体验。

各种以文化为特色开展的旅游活动顺应了这一市场,正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联姻,是以茶为核心的物质功能、社会风向、文学艺术风韵的有机汇总,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体系。

汉中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研究汉中茶文化并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促进汉中旅游业的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汉中茶文化资源

(一)茶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的产茶胜地。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史钩沉,能不忆汉中?汉中是我国北方茶区中最优良的茶叶适生地,常年良好的生态环境被公认是地球上同经纬度地带中最适合人类生活、也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

而汉茶种植历史悠久,始于战国,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供养地。

汉中茶叶创造过历史的辉煌,盛极一时并影响深远。

中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书《华阳国志》中记载,约在公元前12世纪,古巴国的人们把茶叶作为地方特产敬献给周天子武王,贡品茶“形似月亮,紧压成团”,名曰“西乡月团”,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贡茶之一。

“西乡月团”大约产自今天汉中市的镇巴、西乡县一带。

大巴山产茶,在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开篇即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唐代的朝廷即以汉茶赐贡。

宋代“汉中买茶,熙河易马”,茶马互市,更为繁荣。

汉中因茶赋而成为大宋王朝同成都、开封并列的三大财源城市之一。

明代每年以“汉中茶三万担易边马三万匹……”汉中茶叶成为当时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

(二)品质上乘的汉中绿茶。

“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的自然地理优势和生长环境使汉中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形美、保健”五大特点。

“汉中是我国罕见的高香茶区”,而且是洁净、卫生的全天然有机茶产区。

茶叶中普遍富含有机锌和有机硒,同时汉中茶没有污染。

全市所有的茶叶不经任何技术处理,经中茶所测定,全属无公害茶叶,90%以上达到或超过绿色食品的a级和aa级标准。

美国有机食品专家对汉中茶区的生态进行了实地考察后,给出的评估结果为“金”级。

据中国有关茶叶科研机构测定,汉中名茶氨基酸含量达4%左右,咖啡碱达4.5%左右,茶多酚达40%左右,水浸出物达46%以上,有较好的品质表现。

(三)独具魅力的秦巴茶艺、汉茶茶礼。

“尽揽春色品茗时,茶香笑迎客做伴”,汉中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为宗旨,收集、整理、发掘古朴浓郁的品饮方式及饮茶习俗,加以创新利用,开发出古朴而又不失现代的茶艺表演艺术。

西乡的“秦巴茶艺”,通过动态的冲泡以及表演者服饰的配合与古筝音乐意境的烘托,将秦巴茶艺的大气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茶艺表演的汉茶茶礼,展现出了汉朝时代的礼仪和茶文化风情。

茶道表演将盛唐宫廷茶道用现代茶道的形式表现了当代的礼茶理念。

茶技精湛,动作娴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四)汉中民间的茶风习俗。

解放前后,汉中地区的茶馆设备都很简单,仅有桌凳、火炉、水壶和茶具,但店家招待茶客十分殷勤,语言谦和,态度和蔼,使人有一种回家的亲切之感。

近几年来,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茶馆新增添棋类、纸牌、画报、书刊、音乐电视节目。

有些还邀请乡土艺人弹琴说书,活跃了茶人的文化生活。

这类茶艺馆,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茶俗,增添了客人的雅兴,深受人们欢迎。

在乡村集镇,一家一户也是个茶馆,不仅自己养成了喝茶的习惯,还形成了“客来先敬茶”的习俗语。

客人登门,茶水当先,为客沏泡名茶,连茶具也很讲究,一般都要做到开水洗烫消毒。

献茶时双手捧杯,轻递轻放,亲切招呼,颇有茶礼。

过去关门制茶唯恐“独门绝艺”被人学去,如今聚集一起亮绝艺现场“斗茶”。

巴山深处著名茶乡西乡县罗镇数千名茶农聚集一起“斗茶”,进行采制茶比赛。

只见穿着醒目红、黄、粉色浅色衣服的茶女们,臂挎竹篮穿行在青翠的茶山,她们唱着采茶歌熟练地采茶。

茶女们采摘的都是一芽二叶鲜叶,随后由制茶历史都在以上的“老把式”登台亮相,进行鲜叶杀青、揉捻、初干、复干和足干这些制茶流程,角逐茶叶采制能手。

随着“斗茶”比赛的开展,该镇茶农们也出现了争学科技、大斗茶艺的热潮。

二、汉中茶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一)更新观念,重视汉中茶文化旅游开发。

旅游业作为一种文化经济,只有深入发掘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地文化品位,树立市场品牌,才能提高旅游者的消费档次,形成效益型增长。

为了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汉中必须大力发展融自然风光、地方文化于一体,强调参与性、知识性的特色旅游产品。

茶文化旅游可让游人在美的享受与游的乐趣中,学习和体味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感受“礼让、友谊、亲和”的中国茶德,起到教育国人,促进茶文化复苏与繁荣,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作用。

游人在对茶文化的了解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赏茶、爱茶的心理,客观上起到了培育茶和茶文化旅游消费者的作用。

以茶文化旅游为龙头,可以带动茶文化旅游沿线景观、景点、茶商品购买、茶会娱乐和茶旅住宿的兴旺,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汉中旅游管理部门及业界应该抓住这一良好机遇,转变对茶文化旅游不够重视的观念,顺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汉中茶文化旅游事业。

(二)打造生态茶园旅游品牌,开展茶乡生态游。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气候温润,产茶历史久远,种茶地域广泛,茶园规模空前,深受游客青睐,选择条件适宜之地,如西乡、勉县、宁强、南郑等地,发展茶乡山水生态游。

建议有关部门大力将发展茶园产业与旅游联姻,共同引导开发一些茶园观光游项目,集采茶、制茶、品茶、茶艺表演、茶园观光等于一体,让游客在欣赏汉中茶园独特美景的同时,更好地去领略汉中茶文化的魅力。

西乡县以发展生态茶园为依托,开辟了茶园观光旅游线路,大力发展茶园农家乐,开发出品茶、观光、娱乐、健身等多种旅游项目。

同时,还成立了县茶叶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茶艺表演班,专门培养茶艺表演人才,为西乡乃至汉中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较好地实现了“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双赢局面,为汉中进一步打造更多的生态茶园旅游品牌树立了榜样。

(三)积极营造茶文化氛围,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开拓汉中茶文化旅游市场。

“中国陕西(汉中)首届茶业茶文化节”,随处可见宣传汉中茶文化的图片和信息,社会反响非常好。

建议将营造茶文化氛围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

比如,可以在出入汉中的交通要道旁悬挂大型广告牌,宣传汉中茶文化;在城市的商场、车站、广场等行人密集处安装电子显示屏,讲解汉中茶文化;与央视或其他新闻媒体、出版社等合作,推介汉中茶文化。

同时,要将类似“茶文化节”的节庆活动一直办下去,因为现在的节庆活动已与发展旅游密不可分,节庆活动已成为宣传旅游、招徕游客的又一特殊平台。

特别是汉中茶叶协会将汉中几大名茶整合后打出“汉中仙毫”的品牌并成功推出,使得汉中茶业走出了盆地,走向了全国,也使得汉中成了众多游客关注和向往的地方。

(四)加强汉中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工作。

购物是旅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汉中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注重茶商品开发研究工作,茶商品从狭义上说是指各种品牌的茶叶;从广义上讲是指以茶为龙头的包括茶具、茶食、茶画、茶书法、茶工艺品、茶旅游纪念品等涵盖茶文化各个方面的旅游商品。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茶文化商品的研究开发工作,成立专门机构设计开发文化内涵、品味较高的旅游商品。

如,在茶叶包装上可以根据茶叶产地,在盒子表面印上当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图片及简介,比如:勉县定军茗眉茶盒上可印武侯墓和武侯祠,西乡午子仙毫茶盒上可介绍午子山,南郑汉水银梭茶盒上可印南湖、红寺湖,宁强雀舌茶盒上可介绍青木川古镇等。

另外,还应根据汉中客源市场的特殊性,推出一些特别品牌包装盒。

如,汉中的两汉三国文化和“东方红宝石――朱”常常引得日本和他国友人前来品味和观赏,因此,可以在茶盒表面增印上日文或英文,在方便游客的同时,更好地宣传汉中茶文化和旅游,也为早日把汉中旅游推出国门积蓄力量。

目前,汉中拟建造一座集茶商品贸易、茶精品展示、茶文化交流、茶信息传播、茶科技研究,休闲、旅游、娱乐、会议于一体的西北最大的'汉中茶城,以此来提升汉中城市品位。

此项目的完成将会填补汉中无大型旅游购物点的空白,从而大大提升汉中旅游品位,促进汉中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汝百乐,徐友.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7.

[2]王玲.中国茶文化[m].中国书店,1993.12.

[3]史延廷.振兴茶叶的关键所在是发展茶文化旅游.中国旅游报,.2.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