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风险排查报告(实用5篇)

时间:2023-09-28 作者:琉璃案件风险排查报告(实用5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案件风险排查报告篇一

经排查,我科确定无危房存在,无安全隐患。

本科现用供电系统所有线路经检查,未发现老化及破损现象,连接处未发现虚接、漏电现象,科室和个人无乱拉乱接现象,杜绝了危险的发生。

我科排水系统运行正常,排水通畅。

我科现有医用负压吸引器1台、红外线乳腺扫描仪1台,b超1台,阴道镜1台,经检查均能正常工作,并由专人保管和使用,无安全隐患。

本科无毒、麻药品。

行政、医疗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并保持通讯设施畅通无阻。做到对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理,确保安全信息畅通。

案件风险排查报告篇二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省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有关情况的通报》、省卫建委《关于开展重点医疗机院感防控风险隐患大排査的通知》及州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汲取省是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经验教训,我县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县卫生执法大队对我县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院感工作进行了风险排查,并形成问题台账,及时整改,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工作专班。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为进一步牢固树立医疗机构底线思维,切实做到“院内零感染”目标,结合我县疫情防控工作实际情况及前期院感监督检查情况,成立了以局机关分管领导为组长,全体卫生执法大队人员为成员的“县院感风险排查工作小组”,对我县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22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院感防控工作检查。

(二)明确排查重点,加大排查力度。重点对二级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共下达监督意见书4份,要求限期整改医疗机构1家。同时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进行自查,自查共计发现存在问题3处。

在医疗机构院感风险排查及各医疗卫生单位自查中发现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院感防控意识减弱。随着防疫工作时间的拉长,许多医护人员存在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二是陪护制度落实不到位。就诊及住院患者陪护制度未落实,未严格按照“一患一陪一证”要求落实陪护制度,传染病感染风险增大。三是医疗废物在线管理工作未开展。医疗废物是医疗机构院感工作的重要组成,我县二级医疗机构未能按要求采购相关设备,完成系统对接及医疗废物在线管理工作。四是发热哨点存在院感风险。县妇计中心发热哨点未严格落实三区两通道等全封闭就诊流程。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县将加大医疗机构管理。一是做好“外放输入、内防反弹”的同时,要求医疗机构加强院内感染工作管理力度,加强重点科室、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院感防控力度,严格执行预检分诊、首诊负责、探视和陪护制度;二是加强卫生监督频次,增强医疗机构及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加强院感排查问题回头看,督促问题单位落实问题整改,最大限度降低潜在院感风险。四是加强医疗废物在线监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切实有序推行“互联网+医废监管”,切实落实医废在线监管工作,保障医废在线监管工作准确高效。五是督促县妇计中心加紧时间完成医院改建工作,落实“三区两通道”院感防控工作要求。

案件风险排查报告篇三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安全风险排查整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60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确保事故隐患的及时排查和整改,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清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县卫生健康局、县公安局联合对县医疗机构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排查,通过排查,落实整改,有效提高了医疗机构职工的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意识,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的排查和整治,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安全防范制度建设情况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县各医疗机构制定了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方案与考核标准,健全完善了各项医疗管理制度职责。医疗质量管理按照管理方案和考核标准的要求,定期深入科室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核心制度的落实,检查结果以质量分的形式与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挂钩,有效地促进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县各医疗机构制定医疗风险防范措施、医疗安全与医疗风险管理体系和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监管,做好药械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置工作。并加强医务人员医学伦理教育和增强法律观念的培训。

县各医疗机构通过召开职工大会的形式,对全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并与各科室有关人员签定安全责任书。加强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举办了“医疗质量安全”等培训。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与考核。

县各医疗机构在外墙设立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防范知识宣传栏20余个,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应急通道等处张贴消防防火标志60余张,让医疗机构干部职工和群众能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明确、通畅有序疏散人群。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了医疗机构职工对消防器材(如应急照明、消防栓、灭火器等)的使用及实操能力。

(二)涉医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情况1.落实医疗安全监管职责。

县各医疗机构明确医疗安全岗位职责,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建立重大医疗纠纷预管机制,制定突发纠纷事件等的应急处置预案及时有效处置医疗纠纷。加强了内部治安防范。

(1)医疗业务方面的风险隐患。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无论是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患沟通等都是易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医务人员业务培训,使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认真落实病情告知制度,采取适宜技术,避免过度治疗、过度检查,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保证医疗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努力减少医疗医患矛盾和纠纷。

(2)药品方面的风险隐患。

药品是群众诊疗中重要的治疗手段,易引发医患纠纷的重要方面。对此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就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进行了专题培训和考核,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严格执行《处方管理方法》,通过定期抽查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处方点评,对不合格的处方和病历,按照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当事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加大了对处方和医嘱用药管理,保证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减少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医疗事故风险隐患。

(3)医疗服务方面的风险隐患。

开设急诊病人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和检查结果限时报告制,门诊实行导医导诊服务,确保患者就医有序、方便、快捷。

(4)开展排查,摸排线索。

通过日常检查、接收群众情况反映、接受医疗机构职工举报等多渠道摸排问题线索情况,暂时尚未发现涉黑涉恶等相关问题线索。

(三)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情况1.医疗机构自行开展专项检查,成立消防安全巡查小组。建立定时巡查和定期防火检查制度,结合各项专项隐患防范措施,突出对医疗机构部门的新装修、翻新、扩建、重点部位(如氧房、电房、仓库等危险地方)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对压力容器管道、锅炉、特种设备、电梯、车辆等生产设备均要求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定时检查,落实责任,对查处存在的问题,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始终保持“及时排查、有效预防”的高压态势。

2.对易燃易爆物品、医用放射性物质、有毒生物制剂等危险物质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及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教育,落实责任。使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时,能及时开展救援工作。

并在重要部门(如保安室、急诊、住院病房等)配备防护设备。

(四)警医联动机制情况县卫生健康局和县公安局已联合开展对县各医疗机构督查;

县公安局在督查过程中,认真指导、监督了医疗机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开展;

目前未发现医疗机构周边存在乱点整治情况。

(一)目前有部份医疗机构科室人员对突发事件风险认识不够,在学习、培训、演练等环节中不够积极主动。

(二)有关处理突发事件的制度、措施、物资的配备还不够完善、充足。

(三)部分医疗机构监控设备、防爆装备、在建工地管理、疫情防控措施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坚持目标管理考评制度。县各医疗机构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与改进的专题考评会,分别对医疗、护理、医技、院感、门急诊、药事、行政后勤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考评,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很难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考核的实效,不能流于形式。

2.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

严格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将工作做细,不能应付。要进一步加大医疗机构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让每个医务人员都要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做好个人控制环节。

3.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查物资的配备情况,合理分配物质;

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疫情防控要求规范管理;

严格规范在建工地住建和职业健康方面的管理。

在后期的工作中,县卫生健康局和县公安局将联合进一步提高县各医疗机构突发事件风险防范意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各种配套设施,加强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培训力度,严把好各个关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从源头上抓起,从制度上落实,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新机制,不断推出新对策,逐步健全完善医院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管理的长效机制。

案件风险排查报告篇四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安全风险排查整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60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确保事故隐患的及时排查和整改,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清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县卫生健康局、县公安局联合对县医疗机构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排查,通过排查,落实整改,有效提高了医疗机构职工的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意识,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的排查和整治,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安全防范制度建设情况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县各医疗机构制定了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方案与考核标准,健全完善了各项医疗管理制度职责。医疗质量管理按照管理方案和考核标准的要求,定期深入科室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核心制度的落实,检查结果以质量分的形式与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挂钩,有效地促进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县各医疗机构制定医疗风险防范措施、医疗安全与医疗风险管理体系和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监管,做好药械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置工作。并加强医务人员医学伦理教育和增强法律观念的培训。

县各医疗机构通过召开职工大会的形式,对全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并与各科室有关人员签定安全责任书。加强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举办了“医疗质量安全”等培训。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与考核。

县各医疗机构在外墙设立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防范知识宣传栏20余个,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应急通道等处张贴消防防火标志60余张,让医疗机构干部职工和群众能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明确、通畅有序疏散人群。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了医疗机构职工对消防器材(如应急照明、消防栓、灭火器等)的使用及实操能力。

(二)涉医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情况1.落实医疗安全监管职责。

县各医疗机构明确医疗安全岗位职责,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建立重大医疗纠纷预管机制,制定突发纠纷事件等的应急处置预案及时有效处置医疗纠纷。加强了内部治安防范。

(1)医疗业务方面的风险隐患。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无论是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患沟通等都是易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医务人员业务培训,使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认真落实病情告知制度,采取适宜技术,避免过度治疗、过度检查,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保证医疗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努力减少医疗医患矛盾和纠纷。

(2)药品方面的风险隐患。

药品是群众诊疗中重要的治疗手段,易引发医患纠纷的重要方面。对此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就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进行了专题培训和考核,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严格执行《处方管理方法》,通过定期抽查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处方点评,对不合格的处方和病历,按照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当事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加大了对处方和医嘱用药管理,保证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减少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医疗事故风险隐患。

(3)医疗服务方面的风险隐患。

开设急诊病人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和检查结果限时报告制,门诊实行导医导诊服务,确保患者就医有序、方便、快捷。

(4)开展排查,摸排线索。

通过日常检查、接收群众情况反映、接受医疗机构职工举报等多渠道摸排问题线索情况,暂时尚未发现涉黑涉恶等相关问题线索。

(三)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情况1.医疗机构自行开展专项检查,成立消防安全巡查小组。建立定时巡查和定期防火检查制度,结合各项专项隐患防范措施,突出对医疗机构部门的新装修、翻新、扩建、重点部位(如氧房、电房、仓库等危险地方)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对压力容器管道、锅炉、特种设备、电梯、车辆等生产设备均要求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定时检查,落实责任,对查处存在的问题,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始终保持“及时排查、有效预防”的高压态势。

2.对易燃易爆物品、医用放射性物质、有毒生物制剂等危险物质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及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教育,落实责任。使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时,能及时开展救援工作。

并在重要部门(如保安室、急诊、住院病房等)配备防护设备。

(四)警医联动机制情况县卫生健康局和县公安局已联合开展对县各医疗机构督查;

县公安局在督查过程中,认真指导、监督了医疗机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开展;

目前未发现医疗机构周边存在乱点整治情况。

(一)目前有部份医疗机构科室人员对突发事件风险认识不够,在学习、培训、演练等环节中不够积极主动。

(二)有关处理突发事件的制度、措施、物资的配备还不够完善、充足。

(三)部分医疗机构监控设备、防爆装备、在建工地管理、疫情防控措施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坚持目标管理考评制度。县各医疗机构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与改进的专题考评会,分别对医疗、护理、医技、院感、门急诊、药事、行政后勤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考评,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很难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考核的实效,不能流于形式。

2.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

严格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将工作做细,不能应付。要进一步加大医疗机构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让每个医务人员都要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做好个人控制环节。

3.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查物资的配备情况,合理分配物质;

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疫情防控要求规范管理;

严格规范在建工地住建和职业健康方面的管理。

在后期的工作中,县卫生健康局和县公安局将联合进一步提高县各医疗机构突发事件风险防范意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各种配套设施,加强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培训力度,严把好各个关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从源头上抓起,从制度上落实,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新机制,不断推出新对策,逐步健全完善医院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管理的长效机制。

案件风险排查报告篇五

(一)我院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院科两级责任制,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制定了与医疗安全质量相关的各项医疗管理职责制度。建立了每月定期召开科主任医疗安全质量管理例会、每季度定期召开中层干部医疗安全质量管理例会,医疗安全质量管理由科室自查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检查相接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深入科室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核心制度的落实,检查结果以质量分的形式与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挂钩,有效地促进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二)加强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通过召开大会和领导下科室参加晨会及建立医院微信平台的形式,对全员进行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并与各科室有关人员签定安全责任书。加强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举办了“医疗质量安全”等培训。安全检查检查结束后,院质量控制科及时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找出核心问题和整改措施,然后召开科长、护士长、业务骨干会议进行质量讲评,有效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

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与考核,按照年初制定的院内医学继续教育培训考核计划,定期进行“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参考率、合格率务达95%以上。

(三)健立了“传染病管理小组”、“药事委员会”、“院内感染管理小组”、“抗菌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配备有兼职传染病、药品不良反应及死亡病例的网络直报人员。并建立了“不良事件采集制度”和“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制度”。

(一)某些医疗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够的地方:

个别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有时不能很好的落实,病例讨论还有应付的情况。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不健全。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的想象:

个别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用时间过长。

(三)住院病历书写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病程记录中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内容分析少,有的象记流水帐。

2、存在知情同意书漏签字、自费用药未签知情同意书。

(一)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胡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的培训,认真组织学习《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二)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胡落实,特别是核心制度的落实。

1、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制度,特别是核心制度的落实。

2、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3、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

4、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5、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管理。

(三)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责任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