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泊船瓜洲教学实录名师 泊船瓜洲课堂教学实录(优秀5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紫薇儿2023年泊船瓜洲教学实录名师 泊船瓜洲课堂教学实录(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名师篇一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启发想象,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动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复习了旧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有感情的背诵把学生引入到了学诗的情境当中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学习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给出方法。这样设计实际是给出了学生的学路。同时,也渗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学统一起来。通过学法的运用,促进小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在理解诗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办法。先扶学前两句,“读诗句----解字词-----串讲诗意----体会两句话的作用”。为配合诗意的理解。教师板书,目的是在学法上“教”学生,使其掌握方法为其智力经验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学三、四句,并以汇报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板书)

通过对学习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为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放在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上。

这一过程,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最后,让学生动笔,完成以下的巩固练习。避免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通过练习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接收信息反馈。

总体上讲,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诗句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积极创设情境,进行学法指导。

3、抓住重点剖析,进行扎实的训练。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名师篇二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意思,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情感,把握炼字的好处。

教学过程 :

一、 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 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给你们准备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1.书读得很准确。不过,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今天,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精读感悟

(一)读题

1.“泊”“瓜洲”什么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b.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板画地名位置(师――京口,生――瓜洲;怎么知道的?)

(2)“间”“一水”指什么?并让学生改变句子表达方式(把、被字句)

(3)“钟山”(生板画)与诗人有什么关系?“数重山”什么意思?

(4)让学生说说第二行诗句的意思

(5)齐读一二两行,再说说第一二两行写了什么?

(6)体会感情

(靠家近),应该(应该还)看看,用这一种心情来读好前两行诗。(练读――指名读――再练习――指名――齐读)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又绿”什么意思? 说诗句意思,并体会诗句的意思

这句诗写出诗人怎样?(离家久)

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更应还)

(2)意会“绿”字

(到、过、入、满、来、拂、碧)

b.比较中体会讲诗人用字的准确性(“绿”字化静为动,画龙点睛,体现江南的美)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词语?(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还会想到哪些诗句?(与春天有关的诗句)

c.推敲:我也炼一炼

选词填空:

旺 浓 闹 红杏枝头( )

动 拂 翻 皱 起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3)朗读并评价(边读边想象)

(4)说第四行诗句的意思并改变句式。(!?)

(5)“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为什么?

(圆月代表团聚,体会到什么?思念家乡)(拓展:李白《静夜思》及苏轼的词)

(6)角色转变,体会感情

是啊,诗人身在异乡,遥望着故乡,可能也想起了许多诗词曲赋,他的思乡之情会更加地(急切)(思家切)。让我们怀着想念家乡的感情朗读后两行诗。

(7)第一二行诗说靠家近应该还,第三行诗说离家久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么说?(思家切何时还)

(8)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不能还?)师生根据搜查的资料介绍原因。

(二)情景交融,走个来回

全诗从哪些字词中反映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的?(一水间、只、数重山、又绿、何时)

(三)指导读背,释放感情

(1)划节奏,注意读出韵味与感情

(2)读诗比赛(想象并设身处地地进行朗读)

五、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一幅作品(或书法、或绘画……)

3.课后收集思念家乡的诗

4.推荐阅读《登飞来峰》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名师篇三

生:好!

师:你们先来出诗的上句,我来对诗的下句。

生1:停车座爱枫林晚,——

师: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2:小荷才露尖尖角,——

师: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3:两岸猿声啼不住,——

师:???你们太厉害了,谁来帮帮我?

生4: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你们积累的古诗真多,现在我来出诗的上句,你们对诗的下句,好吗?

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1: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真棒!孤帆远影碧空尽,——

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真是对答如流呀!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真好!这句诗诗哪首诗的名句,还记得吗?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咱们一起来背背好吗?

师生同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知道吗?

生1: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生2: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感情。

师:说的很好!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经典诗文里,有写亲情的,有写友情的,有写景物的,还有写思乡情的,等等。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学习《泊船瓜洲》这首古诗,看看这首古诗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师: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上两遍,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读得字正腔圆。

生:自由读古诗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古诗,读错一个音。

生1:黑白相间

生2:间隔、间苗、间断、间谍

师:你的积累真丰富,一口气说出了四个词语!我们读古诗,不但要把音读准,还要尽可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你们试试!

生:摇头晃脑读古诗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节奏感不强。

师:同学们,想要把古诗读得有韵味,其实是有窍门的,读时,一声和二声的音拖长读,三声和四声的音读得短一些,这样长短相间,诗的节奏感就出来了,你们试试!

生:有韵味地读诗

师:谁再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得可真好!大家一起来读!

师:请大家默读古诗,借助下面的注释,想想诗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师:谁来说说诗的前两行的大概意思。

生:京口和瓜洲仅一江只隔,而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数重山。

师:说得很到位!在这两行诗中有三个地名,能在简图上标示出来吗?(师在黑板上画长江简图,并大概标注三个地名的位置)

一生在黑板上标注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1:瓜洲应该在上面,京口在下面

师:为什么?

生:注释中说瓜洲在长江的北面,上北下南,所以瓜洲在上面,京口在下面。

师:你会从书中找原因,非常会学习!看着这幅简图再说说前两行诗的大意。

师:同学们,在你们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

一部分学生说近,一部分学生说远

师:你来说说近的原因

生1:我通过“一水”知道,那么宽的长江在作者看来仅仅是一道水罢了,所以他离家近,并且他想家。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来体会,并且体会得很深刻

生2:我还通过“只隔”一词体会到诗人离家近,就是仅仅隔着几座山。

师:那认为远的同学能不能说说理由呢?

生:长江那么宽,山路那么难走,再说古代交通又不便,所以说很远。

生:作者他特别想念他的家乡,家乡就在他的心里装着,所以实际距离再远,可在作者看来都很近。

师:你设身处地在为作者想,你体会到了他想家的情,真好!

生:我觉得作者他想家,想亲人

师:是呀!通过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行诗诗!

师:后两行的大意是什么?

生: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

学生用语言描绘眼中和耳中的春天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遥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家乡的亲人,诗人他怎能不问——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诗人就这么想着,望着,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一丝丝甜蜜的回忆又掠过心头,一处处揪心的场景弥漫在胸中。同学们,诗人在家乡会度过哪些难忘的时光,你们能想到吗?请用“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的日子,诗人在干什么,感受是什么”来写诗人在家乡生活的一处场景。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师:谁先来汇报一下?

生1: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诗人和家人一起去郊游,他们是多么幸福!

师:你是一个用心感受生活的孩子!

生2: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诗人和家人坐在庭院里,一边赏月,一边聊天,生活是多么美好!

师:团团圆圆一家亲,多么温馨的画面!

生3:我仿佛看到了那是雨后初晴的一天,诗人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泛舟湖上,饮酒品诗,是多么的惬意!

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

生(男):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和朋友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吗?

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

生(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生1:我想问:诗人你那么舍不得离开家,为什么还要离开呢?

生2:诗人他为什么要离开家?

师:相信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疑问,老师准备了一段资料,相信同学们读过之后就会明白。(出示幻灯片)

资料: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领导变法。变法对富国强兵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守旧派的反对。1074年,王安石无奈辞去宰相职务,任江宁知府。1075年2月,宋神宗再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神宗都不批准。这年春天,迫于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

师: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明白什么了?

生1:诗人他被逼无奈才离开了家,所以他特别不愿离开家

生2:诗人他极不情愿离开了家,他其实不想去当宰相

生3:诗人是身不由己的,皇帝的话他不敢不听

生1: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身不由己离家而去,只有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2: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被逼无奈离家而去,只能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3: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恋恋不舍离家而去,发自肺腑地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全体: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有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诗人对家乡无限的留恋之情!

生2:诗人思念家乡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生3:诗人是多么想家,舍不得亲人!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体悟诗人的心!大家一起来朗诵这首诗!

生声情并茂地朗诵

师:能背诵下来吗?

生背诵

师:同学们,自古以来,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有好多,老师在这收集了一些,大家一起来读读!

诗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师:同学们,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大家课下可以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词;同学们也可以给远方的亲人写封信,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师: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下课!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名师篇四

张广祥主页、中国语文名网“语文素材”小学语文教案专页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启发想象,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动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复习了旧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有感情的背诵把学生引入到了学诗的情境当中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学习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给出方法。这样设计实际是给出了学生的学路。同时,也渗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学统一起来。通过学法的运用,促进小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在理解诗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办法。先扶学前两句,“读诗句----解字词-----串讲诗意----体会两句话的作用”。为配合诗意的理解。教师板书,目的是在学法上“教”学生,使其掌握方法为其智力经验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学三、四句,并以汇报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板书)

通过对学习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为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放在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上。

这一过程,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最后,让学生动笔,完成以下的巩固练习。避免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通过练习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接收信息反馈。

总体上讲,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诗句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积极创设情境,进行学法指导。

3、抓住重点剖析,进行扎实的训练。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名师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有一种情感,让人魂牵梦绕,有一份眷恋,令人难以释怀,那就是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王维的眼中,乡愁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在李白的笔下,乡愁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牵挂,那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诗篇《泊船瓜洲》。

2、剖题:正确、流利地读题目。

泊:停靠。多音字。

瓜洲:长江北岸,和京口(今镇江)隔江相对。

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及王安石当时的处境,相信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一定有帮助。

3、幻灯片出示。

4、请同学们读四遍古诗,前两遍争取把生字、多音字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把诗念通顺,注意停顿。

5、请生读,点评;我们不但要读得正确、有节奏,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谁来试一试?我想,大家在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后会读得更有韵味。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1、自由诵读全诗,齐读,通过对诗歌初步朗诵,感悟:这首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能感知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思念家乡)

2、能把思念家乡的情感放进去再读《泊船瓜洲》吗?个别读、齐读。

3、作者为什么在这儿思念家乡?看看注解,试着想象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合作交流)

4、师提问,看看你们对诗的大概意思掌握了多少。

1)写了几个地名?(京口、瓜洲、钟山)

2)它们之间相距远吗?(不远,一水、只隔)

3)能试用简笔画画一画吗?

“间”是什么意思?(隔开)

隔开了哪两个地方?(京口、瓜洲)

瓜洲在长江北岸,京口在哪儿呢?(南岸)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

(一水间,仅隔一条长江)

简笔画画出位置。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钟山又在哪里呢?

“钟山”与“京口”隔着数重山。(只,说明距离近)

从简笔画中看出瓜洲与钟山相隔远吗?(并不远)

品读这两句,读出距离近。(重读,一、只)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者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家乡近在咫尺,他是否就准备回家乡了?(不准备)。从哪句诗中得知?(明月何时照我还?)

“还”是什么意思?回到家乡。

作者身在瓜洲,心在哪里?(家乡)在南京。

如果“我”是王安石,能告诉我,你们在我的家乡看到什么吗?

生:花红柳绿,莺歌燕舞 ,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孩子们在门外草地玩耍,采摘野花,一家人围坐一起,喝酒聊天。

皎洁的月光,亲人望着圆圆的月亮,盼望他回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鸳。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啊,这一切美景,尽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中,这句诗中哪个字把这一切概括得淋漓尽致?(绿)说“绿”的典故,再次齐读本句。

一个“绿”字,年复一年,染遍千山万水,染遍游子思乡之情,江南一幅万里画卷,亦被这春风染出灵气,使我们看到满眼绿色,荡漾的春水,灿烂的桃花,小桥流水人家……作者思念的仅仅是江南的春色吗?还会思念家乡的亲人、朋友、学生练说。

再次,齐读本句。

齐读,男女生分读。

完整解读诗意。

拓展阅读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国台湾作家,乡愁诗人,与南京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最新设计与制作委托协议(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

    最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标语 安全文明施工标语有哪些(模板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

    接亲保证书搞笑版(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

    2023年企业反担保合同(优秀5篇)

    随着法律观念的日渐普及,我们用到合同的地方越来越多,正常情况下,签订合同必须经过规定的方式。拟定合同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

    最新校园特色建设方案(模板5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

    最新学校医务室的工作计划 学校医务室工作计划(模板5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情况的变化。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

    初中政治珍惜新起点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最新小班综合活动美丽的手帕教案反思(大全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

    2023年承诺书简单版通用

    为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实现20__年安全环保工作目标,根据签订的年度《安全环保责任书》要求,本人愿向本单位第一责任人做出郑重承诺:一、严格遵守本单位及上级有关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