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乘法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大全12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ZS文王最新乘法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大全12篇)

人生是一座花园,我们需要用心浇灌和精心呵护。在撰写人生总结时,我们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人生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

乘法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篇一

今天的两节课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反思的地方。以下我就陈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发表自己几点浅薄的看法。如果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这节课陈老师很成功的落实了这样几个问题上:

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

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

3、怎样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的写法和读法。

其次,陈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老师根据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利用数学小精灵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同时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理解乘法的意义,陈老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在课的伊始,教师创设游乐园里“飞机图”的情境,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加法算式的书写,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提出“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又一次针对本质特点进行提问,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从过山车的7个2相加,到8个2,9个2,10个2,再到,如果我们全班都去坐过山车,就有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通过写连加算式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繁琐,促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对相同加数的连加产生强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种想创造简便写法的欲望,再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过程。这时陈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同时也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在练习环节,陈老师也颇费苦心,她以挑战的形式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通过写一写、分一分、改一改的练习,既重视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陈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

当然,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此我也想提几点自己觉得疑惑的地方:

1、如何能更好体现乘法的简便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数相同)太繁琐时产生的一种简便运算,因此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陈老师在这节课虽然有所体现,但是学生却感受不够深刻,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呢?如果能够在这里设置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再引出乘法算式,学生或许能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更加透彻。

2、在3+3+3+2=11与前面算式的比较环节,学生感受还不是很强烈。

3、关注学生还不是很到位。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丰满起来,以上都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指正。

乘法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篇二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

我认为杨云丽老师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把“游乐园”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师生互动中提炼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列出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乘法算式。

3、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

文档为doc格式

乘法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篇三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把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进一步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加法和乘法的联系和区别。并加强看图的训练,使学生能用较完整、较规范的语言表述乘法应用题。

2、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乘法应用题的表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理解乘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几组加法算式,看算式,判断是否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再改写。

5+54+3+72+2+2+23+3+3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只有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改写的方法是先找出是几个几相加,再改写成乘法算式。

二、乘法应用题。

1、课件出示苹果图:

观察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每竖排有2个苹果,有4竖排,或每横排有4个苹果,有2横排。

由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你会怎么算?

a、2+2+2+2=8

b、2×4=8

(问:4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2、4、8在这个算式里叫什么?看来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其实就是求几个几相加呢?)

你认为用哪种方法算比较好?为什么?

:像这样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算简便些。

2、课件出示p71、7。

学生独立完成。问:做这两道题,你又有什么发现?

2个3相加和3个2相加,列出的乘法算式相同,结果相同。但加法算式不同,图意也不同。

3、实际应用:

课件出示购物:每只玩具狗5元,买3只一共多少钱?

学生看图,描述乘法应用题,再列式解答。

你还能提出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或周围的事物,说出一些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决。

4、发散练习:p72、3。

观察图,你能收集哪些信息?各是几个几?能列出哪些乘法算式?

树:2个6、6个2、3个4、4个3

人:4个2、8个1

花:5个4

蝴蝶:5个2

板书设计:练习

2个3相加3个2相加

3+3=62+2+2=6

2×3=63×2=6

3×2=62×3=6

文档为doc格式

乘法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篇四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知道乘法的意义。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义,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根据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这个特点,我准备指导学生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具体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在游戏中复习用加法求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复习“少一点枯燥,多些乐趣。

二、引导探究,形成概念。

首先,通过“摆一摆”最喜欢的图形,“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发现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这个特征。然后引导学生利用1分钟写出一个长长的相同加数的算式,当学生对自己写出的长算式充满成就感时,“老师说出能在1秒钟内把这种长长的算式写出来”,这种说法充分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我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将“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将相同的加数合并成一个变成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将相同加数的个数变成乘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因数。在变化中完成了加法到乘法的过渡,并清楚地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到乘法的简便。这样教学重点得以体现,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三、巩固练习

我设计了一些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去练习,及时给学生提供“用武之地”,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拓展应用、全课总结。

以游戏结束,前后呼应,在游戏中发现能用今天学的乘法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很多地方。数学知识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乘法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篇五

施老师的课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那儿童般的语言和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环节设计。本节课的亮点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

在导入阶段,教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

2、在新知的.教学中能突出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乘法的来历,在教学时,施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当学生列出了几个加法算式后,教师出示了4+4+4+4…+4=?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然后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乘法的来历就很明了了。

3、在练习中突破难点。

施老师设计的练习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尤其是后面的第4题,每竖行合作写算式时,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活跃的去做题。而老师在学生的反馈中也引导学生注意先想想是几个几,然后再列式,第六小题的判断题中,涉及到了有加数不同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了不同的加数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只是时间关系,要是再让学生说一说就更好了。

建议:1、在乘法的引入环节上。施老师引导大家列出了很多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算式,然后又出示了几个算式去观察是几个几,最后由4+4+4+4…+4=?引出了可以写成一个比较短的算式,从而介绍乘法。我觉得可以列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后,直接就介绍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再说说这是几个几,可以写成几乘几,这样会节省出后面练习的时间。

2、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体现的不太明显。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没有太多的体现。

3、在语言上要多强调是几个几相加,不要光说是几个几。

文档为doc格式

乘法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篇六

今天的两节课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反思的地方。以下我就陈xx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发表自己几点浅薄的看法。如果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这节课陈老师很成功的落实了这样几个问题上:

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

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

3、怎样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的写法和读法。

其次,陈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老师根据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利用数学小精灵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同时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理解乘法的意义,陈老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在课的伊始,教师创设游乐园里“飞机图”的情境,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加法算式的书写,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提出“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又一次针对本质特点进行提问,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从过山车的7个2相加,到8个2,9个2,10个2,再到,如果我们全班都去坐过山车,就有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通过写连加算式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繁琐,促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对相同加数的连加产生强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种想创造简便写法的欲望,再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过程。这时陈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同时也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在练习环节,陈老师也颇费苦心,她以挑战的形式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通过写一写、分一分、改一改的练习,既重视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陈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

1、如何能更好体现乘法的简便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数相同)太繁琐时产生的一种简便运算,因此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陈老师在这节课虽然有所体现,但是学生却感受不够深刻,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呢?如果能够在这里设置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再引出乘法算式,学生或许能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更加透彻。

2、在3+3+3+2=11与前面算式的比较环节,学生感受还不是很强烈。

3、关注学生还不是很到位。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丰满起来,以上都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指正。

乘法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篇七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为解决相关乘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乘法的教学园地中,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

基于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对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经历乘法形式的过程中,培养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接受知识,锻炼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问引导探式的教法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这些教法,能够让学生掌握对比认识、由分析到综合的抽象、概括的方法,以及合作交流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亲近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小朋友喜爱的米老鼠邀请森林里的小动物到家里做客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在问题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数。

这时老师继续课件演示并提问:你们看来了多少小动物呢?能用算式表示吗?(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帮助米老鼠数数朋友的人数,捕捉孩子们喜欢的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然后以同桌为单位学生讨论后回答。但是学生说的算式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加数不同,另一种是加数相同。

(2)举例设疑,感知概括几个几。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这里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相同加数相加的实际问题很普遍。同时引导学生从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不同等角度去看待问题,学会“几个几相加”的表达方式。比如:鞋子是一双一双地数,一双就是两只,三双鞋子多少只?就要把3个2相加。

(3)在困惑中创造,认识乘法意义。

如果想知道这些小动物一共有多少只脚怎么办?一只动物四只脚,难道一个四一个四的加吗?那样要写多长的算式呀!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愿望,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利用媒体讲述“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发明创造乘法的过程”拔乱反正引出乘法并介绍乘法的写和读、认识乘号。

(4)认识乘法意义。

学生经历了的创造过程,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写乘法算式)

再让学生将所举生活中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并说出各自表示的意义。这样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4、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令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这一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学生的回忆,不仅反馈本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知情共融。

恰当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减少注意活动中意志成份的参与,能够有效吸引和保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初,由于学生刚入教室,学生情绪尚未稳定,甚至还沉浸于课间的欢声笑语和趣味活动之中,急需将注意转移到教师的教学上来。所以我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画面刺激学生感官,使其产生兴趣,较好的维持了注意。其次,在教学重难点时,我通过多媒体辅助,创设学生的感知过程。比如,先让学生书写加法算式,再观察找到相同点,从而得出简便算法,最后介绍乘法的读、写和认识乘号。学生课堂练习,传统的方法是请几个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的学生在座位上练习,但座位上的学生,往往不是自己做而是看别人做,这样实际上的效果是很不理想的,而使用了视频展示台之后,就可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还可以采用交互式教学,从而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活动时间,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乘法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篇八

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必须先突破“几个几”,因此我们备课组探讨出这样的探秘单:用画图方法表示4个3,再列式表示,还能怎样列式表示?学生在填写探秘单时经历了一个建构乘法模型的过程:先通过画图形成图形表征——列算式同数连加算式表征——乘法含义的表述。课堂当中谢老师利用探秘单精心设计以下几个环节达到课堂的有效性:

1、这幅图能表示4个3吗?简简单单地一个问题引出一组3个,有4组,也就是有4个3,让优等生带动中下学生获取4个3。

2、两次对比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更深刻地理解乘法的含义。第一次对比4个3,3+3+3+3=12,4×3=12,问:乘法算式中的4和3表示什么意思?理解3是相同加数,4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第二次对比3个4,4+4+4=12,3×4=12,问:为什么乘法算式中只有一个4,而加法中有这么多4,理解3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通过这两次对比提炼出乘法含义的本质。

3、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我有两个困惑: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6

1、利用好玩的生活情境,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课堂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情境游乐园入手,直接把学生松散的心紧紧抓牢。通过让学生观察游乐园中活动项目,发掘数学信息,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

2、师生互动交流,共同体验乘法意义

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打开了,争着回答黑板上几个加法算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展示着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的'利用学生的发言小结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对乘法的读写法作了明确的点拨示范,给了学生很好的榜样作用。

3、练习形式丰富多彩,及时巩固了乘法的意义

练习的形式有看图填空、判断(我来当小老师),方式有动手摆学具、抢答、小组比赛等,通过多种练习手段,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全方位的巩固了乘法的意义。

4、课堂中对学生的复述、分析能力方面训练到位

建议:

1、在得出乘法意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如4+4+…。+4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解决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

2、练习题中可以适当的进行拓展,比如利用5+5+5+6可以写成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3、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评,教师的评价比较欠缺。

乘法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篇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

我认为杨云丽老师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把“游乐园”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师生互动中提炼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列出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乘法算式。

3、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

8

老师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我探究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从俞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布局上来看,我认为是比较完整的。上课一开始,俞老师让学生们动手,用小棒摆一摆,摆成几堆,并用加法算式表示出一共用了几根小棒,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摆放若干小棒,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这说明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这里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相同加数相加的实际问题很普遍。同时引导学生从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不同等角度去看待问题,学会“几个几相加”的表达方式。

在引出乘法的时候,教师用一双手有10个指头,同桌共有多少个手指?就要把2个10相加,接着如果一小组同学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就要把5个10相加,最后引出“如果要把全班小朋友的手指都加起来,要加多少个10,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样呢?”这个问题。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非常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愿望,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但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有些心急,没有当学生体会到加法算式的麻烦就已经迫不急待地介绍乘法,我认为这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课堂教学最后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教室,举出能用乘法算式计算的例子,这一环节本应该是本堂课的升华及亮点,但由于教师没有引导好,导至学生不能很好地发现教室里存在着的数学信息。其实如果教师能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那么相信学生能发现更多的信息,创造出课堂上的亮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老师根据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利用数学小精灵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同时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理解乘法的意义,陈老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在课的伊始,教师创设游乐园里“飞机图”的情境,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加法算式的书写,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提出“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又一次针对本质特点进行提问,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从过山车的7个2相加,到8个2,9个2,10个2,再到,如果我们全班都去坐过山车,就有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通过写连加算式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繁琐,促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对相同加数的连加产生强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种想创造简便写法的欲望,再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过程。这时陈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同时也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在练习环节,陈老师也颇费苦心,她以挑战的形式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通过写一写、分一分、改一改的练习,既重视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陈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

当然,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此我也想提几点自己觉得疑惑的地方:

1、如何能更好体现乘法的简便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数相同)太繁琐时产生的一种简便运算,因此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陈老师在这节课虽然有所体现,但是学生却感受不够深刻,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呢?如果能够在这里设置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再引出乘法算式,学生或许能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更加透彻。

2、在3+3+3+2=11与前面算式的比较环节,学生感受还不是很强烈。

3、关注学生还不是很到位。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丰满起来,以上都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指正。

乘法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篇十

1: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3: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这一节课,我从四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3、合理练习,强化新知

4、指导总结,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

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因此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呈现教科书第44页的游乐场情景挂图,目的是想通过这张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图中每种游乐活动的人数,并算出小火车、过山车、观览车上各有多少人?学生看见这张图后兴致很高一下子就完成了老师交代的任务,回答出:小火车有3+3+3+3=12人,过山车上有2+2+2+2+2+2=12人,观览车上有4+4+4+4+4=20人。(教师同时板书)

2: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环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根据这个宗旨我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分小组摆图形游戏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喜欢什么就摆什么,如小松树,小伞、三角形、五角星,小房子等。

2、小组交流:

(1)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你摆了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2)讨论后,老师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图形展示出来,要求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然后叫学生进行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进行观察后,得出结论他们的加数都相同。图形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观察以上三个加法算式的特点。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认识乘法

这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

(1)首先我讲解“乘法的含义”,出示一个加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由于有了刚才观察的结果做铺垫,学生很快说出这个加法算式的加数相同。

通过观看加法算式演变成乘法算式的过程,教师稍加指导,使学生知道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还有加一种表示方式,从而引出“乘法”并把“乘法”板书在黑板上,同时指出5×4表示4个5,读作:5乘4。此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加法算式中只有5,为什么到乘法中却多了一个4,并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一遍演变过程,学生立刻得出结论,乘法算式中的5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相同的加数,这里的4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接着演示另外两个例子来巩固学生得出的结论,经过这样一番演示,本课的难点就轻而易举地被攻破了。

(2)刚才我们知道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除了用加法算式表示,还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通过这样的过渡,以3+3+3+3+3+3=18为例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我先让学生说一说3×6的含义(学生回答:表示6个3),那6个3连加的和等于多少(18)。既然3×6是由加法算式3+3+3+3+3+3改写成的,那么3×6应该等于多少呢?学生很自然地说出18,接着教师立刻教学生这个算式读作:3乘6等于18。同时告诉学生这个算式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把前后两个数互换,写作6×3=18,读作6乘3等于18。并通过动画演示认识乘法算式中第一个数叫做因数,中间的符号叫做乘号,第二个数也叫因数,以及最后的结果叫做积。利用这个动画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很快地就掌握了乘法的读写。

4、改写算式,巩固新知

a:首先我叫学生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b:接着我板书几个练习,让学生分别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马上发现乘法算式比加法算式更简便,并告诉学生以后遇到这类题目都可以用乘法表示。

四: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发现图上每一群跳绳的人数是一样的。

2、要求学生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列出乘法算式。(图上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中去。通过这个练习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五: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能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乘法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篇十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为解决相关乘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乘法的教学园地中,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

基于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对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经历乘法形式的过程中,培养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接受知识,锻炼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问引导探式的教法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这些教法,能够让学生掌握对比认识、由分析到综合的抽象、概括的方法,以及合作交流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亲近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小朋友喜爱的米老鼠邀请森林里的小动物到家里做客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在问题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数。

这时老师继续课件演示并提问:你们看来了多少小动物呢?能用算式表示吗?(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帮助米老鼠数数朋友的人数,捕捉孩子们喜欢的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然后以同桌为单位学生讨论后回答。但是学生说的算式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加数不同,另一种是加数相同。

(2)举例设疑,感知概括几个几。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这里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相同加数相加的实际问题很普遍。同时引导学生从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不同等角度去看待问题,学会“几个几相加”的表达方式。比如:鞋子是一双一双地数,一双就是两只,三双鞋子多少只?就要把3个2相加。

(3)在困惑中创造,认识乘法意义。

如果想知道这些小动物一共有多少只脚怎么办?一只动物四只脚,难道一个四一个四的加吗?那样要写多长的算式呀!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愿望,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利用媒体讲述“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发明创造乘法的过程”拔乱反正引出乘法并介绍乘法的写和读、认识乘号。

(4)认识乘法意义。

学生经历了的创造过程,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写乘法算式)

再让学生将所举生活中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并说出各自表示的意义。这样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4、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令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这一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学生的回忆,不仅反馈本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知情共融。

恰当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减少注意活动中意志成份的参与,能够有效吸引和保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初,由于学生刚入教室,学生情绪尚未稳定,甚至还沉浸于课间的欢声笑语和趣味活动之中,急需将注意转移到教师的教学上来。所以我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画面刺激学生感官,使其产生兴趣,较好的维持了注意。其次,在教学重难点时,我通过多媒体辅助,创设学生的感知过程。比如,先让学生书写加法算式,再观察找到相同点,从而得出简便算法,最后介绍乘法的读、写和认识乘号。学生课堂练习,传统的方法是请几个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的学生在座位上练习,但座位上的学生,往往不是自己做而是看别人做,这样实际上的效果是很不理想的,而使用了视频展示台之后,就可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还可以采用交互式教学,从而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活动时间,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乘法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篇十二

刘老师设计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通过学生特感兴趣的游乐园情景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比较、发现算式共同特点,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体会有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时还用加法算式特别麻烦,从而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最后巩固练习。

就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零碎,每个大环节设计意图都很好,如果能把每个大环节整合一下,把问题集中在一个问题,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完成,就不要老师领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了,比如情境图可以综合成一个情境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肯定会说出其中一种游乐活动,“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有5架小飞机”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小飞机上共做了几个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其他的问题就可以直接放给学生,“你还能发现其他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这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或者直接回答(放给学生并不一定是小组合作),学生应该能模仿刚才的例子提出其他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应该就是乘法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有加法算式简单的变成了乘法算式,要提升到----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就可以用乘法算式,在这个环节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说一说,加深印象,比如,7×4表示什么,为什么用5×4?提出类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所以说,在引导学生列出连加算式时,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加法算式的特点,总结归纳出这些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然后分别说一说其他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如果学生直接列出乘法算式,老师应该紧接着问: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的解释也可以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然后紧接着让其他学生也来说一说,最后再比较乘法算式和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发现,意图是通过比较观察体会乘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要比用加法简便,在学生能想到乘法算式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再回到100节小火车能乘多少人,什么悬念。

刘老师一直在强调“几个几相加的和,几是这个相同加数,有几个就乘几。”我认为不需要,因为新课标要求不再区分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前后位置。只要学生会分析是几个几相加了,那么没必要非得强调是“5×3”中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最后应该提升到,有几个几就用乘法,不需要再结合加法算式,在具体情境中就能体现,比如,有三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能做6人,一共能做几人?就可以直接列式:3×6=18(架)。刘老师的板书设计特别好,字写得好,而且清晰能够很明确的表示出这节课的重难点。

刘老师的语言特别丰富,教态自然大方,值得学习,如果讲课时能走到学生中间那就更有亲和力了,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阅读的国旗下演讲稿(模板8篇)

    大学生演讲稿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既要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要注重语言的准确度和流畅度。下面是一些演讲与口才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于这一技能的独到见解和理

    2023年餐饮消费安全承诺书(优质6篇)

    辩论不仅仅是为了争论的胜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见识的人才。在进行辩论前,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辩论的规则和要求,这

    2023年中国女排精神 学习中国女排精神日记(优质9篇)

    安全事故,举步难挪;安全防范,未雨绸缪。安全标语的编写要思维灵活,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只有正确使用安全标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

    最新除法教案三年级(汇总13篇)

    高一教案是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材料,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这些大班教案范例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育理念。除法教案三年级篇一1、通过分糖的活动

    餐饮半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通用8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重要文件。少先队工作总结范文中的思路和结构,可以供大家借鉴和参考,提高写作水平。餐饮半年度工作总

    最新空间祝福朋友的留言短(优质8篇)

    公益事业不仅给予受助者实实在在的帮助,也能够让参与者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成长。做公益不只是做一次或者两次,我们应该建立长期的公益意识和责任感,持之以恒地参与公益活动

    托班班务工作总结(大全8篇)

    工作总结的重要性及背景介绍学生工作总结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托班班务工作总结篇一本班是中二班,共有幼儿31人,其中男孩1

    2023年房屋拍卖申请书 申请评估拍卖申请书(模板18篇)

    助学金申请书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申请获取经济支持来完成学业。阅读优秀的转专业申请书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水平。房屋拍卖申请书篇一被

    初三家长会主持词开场白和结束语(实用8篇)

    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文章时,要注意避免一切可能引发民族矛盾和分裂的言论和行为。民族团结典型案例——云南民族团结多元文化共融。

    2023年端午节祝福父母语 端午节祝福父母(通用17篇)

    通过致辞致谢,我们可以向众人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情,同时展示自己的礼貌和谦虚。致辞致谢要注意语言简练明了,富有感染力,用感人的话语和真情实意来打动他人的心。在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