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板,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人特长和潜力。通过参与志愿者招募活动,我领悟到了志愿者的精神和意义,心得体会是对这次志愿者活动的感悟和总结。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一
我有幸参观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莫高窟。这座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石窟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珍品,也是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厚兴趣的缘由之一。在参观莫高窟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下面,我将从艺术价值、宗教意义、历史价值、保护意识以及个人体验这五个方面,来表达我对莫高窟参观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莫高窟对于艺术价值的贡献是无法被忽视的。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些石窟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千姿百态的佛像而闻名于世。在莫高窟内,无论是宏伟庄严的宝穴之殿,还是诸佛诸菩萨的雕塑,都展示着中国古代艺术的卓越成就。每一尊佛像都饱含了艺术家们的心血和智慧,无论是细腻的雕刻工艺,还是栩栩如生的表情都让人叹为观止。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珍品。
其次,莫高窟给人们带来了宗教意义的启示。作为佛教的圣地,莫高窟内的佛像代表着佛教信仰和文化的精髓。在这些佛像前,我感受到了宁静与安宁的力量。佛像们所传达的智慧和慈悲,让人们找到了内心的平和和力量,使人产生对生活的重新思考和启发。莫高窟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也是人们心灵追求的异象。
莫高窟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这些石窟建造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之间,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洗礼。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衰,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信仰和艺术,也见证了人们与自然、与宇宙相互关系的变迁。莫高窟的历史价值与其文化价值密不可分,通过参观莫高窟,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的演变。
保护莫高窟的意义也十分重大。莫高窟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破坏。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修复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保护莫高窟和其他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贡献。
最后,我个人的参观体验也是难以忘怀的。莫高窟的壮丽景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欣赏着每一尊佛像的细节,聆听着导游的解说,感受着莫高窟的宁静和神秘。这次参观使我更加热爱中国文化,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和脆弱。我坚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保护,我们才能将这些宝贵的遗产留给后世。
总之,参观莫高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宗教意义、历史价值、保护意识以及个人体验,都让我对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莫高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遗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去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遗产,以便将其传递给后代,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感受到莫高窟带来的艺术享受和心灵启迪。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二
莫高窟位于中国的甘肃省,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在这里,我有幸欣赏到了许多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神秘的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游览莫高窟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壁画背后蕴藏的文化与智慧,也对佛教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是我关于莫高窟壁画的心得体会。
首先,莫高窟壁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面对这些千年眷恋,我感受到了古代艺术家的辛勤努力和崇高的情感。通过精巧的线条和细腻的色彩,壁画中人物们的面容仿佛栩栩如生,在我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壁画中的形象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和宗教信仰,更表现了人文关怀和智慧的内涵。每一幅壁画都搜集着艺术家对世界的感悟和对道德伦理的思考,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代艺术的力量和智慧的魅力。
其次,莫高窟壁画也反映了古代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是一个鲜明的历史记号,而莫高窟壁画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壁画中的佛陀形象和佛教故事代表着佛教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看壁画可以看到诸如慈悲、智慧、忍辱和空性等佛教思想,这些思想贯穿其中,引人反思。同时,这些壁画也是古代艺术家对佛教经文的精神创作,通过艺术形式将佛教理念传递给人们,使得佛教艺术在中国得到独特发展。
再次,莫高窟壁画给我带来了内心的宁静与启迪。当我置身于壁画所创造的神秘氛围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壁画中的佛陀形象和修行者们的姿态使我沉浸在千年的宗教世界之中,平静了内心的喧嚣与纷扰。面对壁画中的佛教故事,我分别领悟到了慈悲、智慧、忍辱和警醒的意义。这些教导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启迪,我不禁思考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汲取智慧和内在的宁静,从而追求更高的境界。
最后,莫高窟壁画教会了我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这些千年壁画的存在,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更保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同时,这些壁画也是当代人们了解古代历史、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游览莫高窟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才能被后代子孙欣赏到,才能让更多的人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总体而言,莫高窟壁画给予我丰富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机会。壁画的精美,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启迪都使我受益匪浅。我觉得自己在这次旅行中不仅收获了文化的眷恋,更深入了解了佛教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此次莫高窟之行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也是我心灵的一次独特洗礼。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三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游览莫高窟,令我深受震撼,体验到千年文化的厚重和艺术的魅力。下面我将从历史感受、艺术欣赏、文化传承、人文关怀和旅行感悟五个方面,分享我对莫高窟的心得体会。
历史感受: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莫高窟见证了中国与其他亚欧大陆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走进莫高窟内,我仿佛时光倒流,感受到了当时佛教文化的辉煌。观察壁画上的细节,如服饰、建筑、器物等,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和演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和独特之处。
艺术欣赏:莫高窟壁画是世界上现存最大、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样式最多样化、内容最丰富的壁画之一。我对于这些壁画的艺术品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以前对壁画一直只停留在觉得“漂亮”的层面上,但游览莫高窟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层次的艺术魅力。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神态各异,画面构图精妙巧妙,给人以深深的抚慰和感动。这些壁画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一种精神信仰的表达和传播,它们彰显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文化传承:莫高窟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欣赏和敬仰,更是为了将佛教文化传承下去。莫高窟内的壁画和石刻碑文,记录了佛教的发展史和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这些文化遗产将几千年来的佛教思想和艺术理念传承下来,使得莫高窟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我深深感受到了莫高窟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人文关怀:莫高窟的保存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许多壁画面临着天气侵蚀、空气污染、游客过多等因素的威胁。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管理者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限制游客人数、加强环境保护和定期进行修复。我深感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身作则,努力传承和保护我们的文化。
旅行感悟:游览莫高窟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除了能欣赏到宏伟的壁画和感受到深刻的文化内涵之外,我还学到了一些旅行的重要经验。首先,时间安排非常重要,因为游览莫高窟需要时间较长,所以要提前做好合理的规划。其次,要注意文化尊重,不能随意触碰壁画和石刻,要尊重文化遗产及其传统。最后,要珍视这次宝贵的旅行机会,不仅仅是为了旅游而旅游,更要用心去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
莫高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也是佛教文化的瑰宝。游览莫高窟,我收获颇丰。我深感历史的厚重和独特,对壁画的艺术品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深切体会到了莫高窟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保护责任。莫高窟的旅行不仅仅是一次寻找美的旅行,更是一次对文化的探索和对自我人生的思考。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四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的敦煌市境内,是一个以佛教艺术石窟为主的古代艺术奇观。这个被誉为“东方的伊斯帕汉卡”的宝库,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我有幸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亲身体验了莫高窟,这个文化遗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我愿意分享我对莫高窟的突出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心灵的震撼体验。
首先,莫高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千姿百态的佛教造像而著名。在这些石窟中,我看到了壁画、浮雕和雕塑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它们以其独特的细腻和精湛的创作技巧令人叹为观止。在这些作品中,佛教的主题和哲学思想得到了充分表达,同时还展现了当地文化与历史的独特魅力。每个石窟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氛围,从富丽堂皇的皇家佛教堂到平凡朴素的民间风情,莫高窟用它的独特之处打动着每一个参观者的心灵。
其次,莫高窟作为一个佛教圣地,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据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是一个重要的佛教修行地和学术研究中心。在这里,佛教的哲学思想得到深入传播和研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观莫高窟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佛教文化的精髓,以及佛教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这一切都使得我对佛教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莫高窟给我带来了一种心灵的震撼和启迪。当我走进那些暗淡的石窟,看着壁画中那些虔诚神秘的佛像时,我的心灵仿佛被一股朴素的力量所触动。佛教的智慧和慈悲在这些作品中得以真实而鲜明地展现,使我体会到了一种宁静、豁达和人生的价值。莫高窟的艺术作品是人类智慧与信仰的结晶,它们通过静谧的美感和深刻的内涵给予了我内心的力量和慰藉。
最后,莫高窟也是一个值得保护的宝贵遗产。古老的石窟受到了时间和自然力量的侵蚀,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威胁。现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修复莫高窟,包括限制游客人数、控制环境温湿度等。这些努力值得赞赏,但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保护莫高窟的行列中来,为后人留下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莫高窟是一个富有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地方。在这个古老的艺术奇观中,我感受到了佛教智慧的博大精深,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同时也为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感到担忧。莫高窟的体验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希望未来更多的人可以有机会观摩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感受到这座石窟所传递出的文化魅力和人文关怀。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五
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我曾有幸深入莫高窟参观,这次的经历让我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展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佛教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在莫高窟的参观体会。
首先,莫高窟的雄伟壮丽之美让我感到震撼。当我踏入莫高窟的大门时,眼前是一个宏大的石窟群,高达30多米的佛塔巍然矗立,让人无法不感叹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在莫高窟内部,壁画和雕塑以其精细和逼真让我叹为观止。佛像、菩萨、神仙们栩栩如生,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壁画中的眼睛,那是善恶、生死、轮回的化身。莫高窟的艺术之美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也给人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感觉。
其次,莫高窟展示了佛教的智慧和教义。佛教是一种修行的宗教,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深刻地反映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其中,最著名的是千手千眼观音。佛像身上有一千只手臂、一千只眼睛,寓意着观音菩萨能同时伸出援手,救助一切有苦受难的众生。这个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思考自己是否能如此无私地付出。
第三,莫高窟也反映了历史和文化的变迁。莫高窟建于公元4世纪,经历了1400多年的风雨洗礼。从早期的彩绘壁画到后期的石雕造像,莫高窟艺术风格逐渐演变。每一幅壁画和雕塑都是一个文化的瑰宝,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不仅令人赞叹,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四,莫高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令我深受启发。由于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影响,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遭受了严重的损坏和腐蚀。为了保护这一文化遗产,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遮阳布、控制湿度和温度、修复壁画等。这些工作都需要耐心和细致的精神,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莫高窟的保护工作使我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也让我在保护环境和文化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最后,莫高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佛陀说过:“生命如梦,苦乐无常”,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莫高窟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生与死、善与恶、因果报应,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莫高窟给予了我对生活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也激发了我对美的追求和内心的平静。
综上所述,莫高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体会。它的壁画和雕塑艺术精湛,反映了佛教的智慧和教义;莫高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让我深受启发,意识到文化遗产的宝贵;莫高窟也让我有了对生命和未来的新认识。莫高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亲身走进莫高窟,品味其中的魅力,感受人类智慧的奇迹。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六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世界上最大、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许多人都慕名而来,感受这座古老艺术瑰宝所带来的震撼与感动。我有幸能够身临其境,参观了莫高窟,深深地被其中的艺术与文化所打动。在这次旅行中,我对莫高窟产生了许多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莫高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莫高窟是中国壁画艺术的瑰宝,这里保存着丰富的佛教壁画和石窟造像。当我步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绚丽多彩的壁画。这些壁画绘制精致,色彩鲜艳,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莫高窟壁画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了丰富多样的题材,不仅有佛像和宗教场景,还有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的描绘,体现了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和文化。莫高窟的壁画艺术不仅美轮美奂,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才能。
其次,莫高窟让我感受到了佛教的深邃和宁静。莫高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瑰宝,这里有360多个洞窟,保存了大约4.5万平方米的壁画,供奉着大量的佛像。每一个洞窟都仿佛是一个宗教的殿堂,散发着神圣的气息。而且,莫高窟保存了大量的经文和佛教法器,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佛教的深邃和宁静。在莫高窟的每一个角落,我都仿佛可以与佛教文化对话,内心得到了一种安宁与启迪。
除此之外,莫高窟也让我深刻地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莫高窟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遗产,既承载了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融合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莫高窟中的壁画和造像,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在莫高窟的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灿烂,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此外,莫高窟也让我意识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经过了1600多年的风雨侵蚀,如今仍然保持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千年文化。这得益于人们对莫高窟的长期保护和修复。参观莫高窟时,我看到了许多修复工作的痕迹,也听到了工作人员解说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这使我更加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社会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负责,为了将这些珍贵的文化传承给后代。
莫高窟之行,让我陶醉于艺术的海洋,领略到佛教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这段旅行不仅是我的一次心灵之旅,也是对美和智慧的一次无与伦比的追寻。莫高窟的瑰宝将永远留存在我的心中,激励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更加努力保护历史遗产,传承文明的火炬。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七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陈,你们就叫我陈导吧!你们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门,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样的吗?听我慢慢道来。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部,距城约25公里,洞若观火窟开在鸣沙山东的断崖上。
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游客们,洞窟数目达到492个,塑像2000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厘米。
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画总面积为45000平方米,若将所有壁画排列起来,就有30公里长。
如果说是莫高窟使的敦煌闻名全球的话,那么,使得莫高窟闻名的就首推这些壁画,是旅游时的参观重点。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
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各党路过此地,忽然见到金光闪耀,似有千佛显现,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
消息传开后,商旅纷纷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
这样一直延续到元代,经历1000多年。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最重点的文物保护。
好了,现在我介绍到这儿,请大家漫步欣赏。
不能乱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画上乱涂乱画,要保护文物。
谢谢!
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敦煌旅游,欢迎来到莫高窟。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
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
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
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
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
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
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 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
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
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
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
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
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朽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
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
各位朋友:
你们好。
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
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
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
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
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
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
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 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
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
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
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八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陈,你们就叫我陈导吧!你们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门,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样的吗?听我慢慢道来。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部,距城约25公里,洞若观火窟开在鸣沙山东的断崖上。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游客们,洞窟数目达到492个,塑像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厘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画总面积为45000平方米,若将所有壁画排列起来,就有30公里长。如果说是莫高窟使的敦煌闻名全球的话,那么,使得莫高窟闻名的就首推这些壁画,是旅游时的参观重点。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最重点的文物保护。
好了,现在我介绍到这儿,请大家漫步欣赏。不能乱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画上乱涂乱画,要保护文物。
谢谢!
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敦煌旅游,欢迎来到莫高窟。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
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
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
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
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
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
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
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
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
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
19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朽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
19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九
莫高窟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瑰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壁画石窟受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和损毁。近年来,莫高窟保护工程已经启动,许多专业修复师傅参与其中,努力将莫高窟的壁画保护传承下去。本文就莫高窟修复工程中的体会进行介绍。
第二段:正文。
莫高窟壁画修复工作极为复杂,需要特别的技术和大量的耐心。修复师傅们要在贴块、补纹、重塑等各个方面都细心入微,精益求精。在修复过程中,我也加入其中,成为了魔高窟修复团队的一员。在修复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了解壁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修复它们。
第三段:技术难点。
在莫高窟的壁画修复中,最困难的技术难点是色彩恢复和补纹重现。莫高窟由于长期失修,导致不少壁画已经失去了原有色彩,部分已经模糊不清,所以修复师傅们在修复时要运用高超的技术,恢复出壁画原来的色彩和图案,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莫高窟壁画的文化价值。
第四段:情感体验。
在修复操作和温馨体验之间,我们修复师傅更加注重人与文物的情感交流。很多壁画都保存的有其他珍品,比如帽子,针织衫,扇子等等,这些似乎平常的物品也记录着那个时代式样和人的情感。这也许是我最喜欢的一点,当我们手握画笔,抚摸绢布,是时候想象我们所面向的是这样的一座壁画:色彩斑斓,图案精美,生动的描绘着当时的生活和风俗,中间还有那些细节,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感叹这个古老的文化艺术的魅力。
第五段:结束语。
总之,莫高窟修复过程颇有心血,无论技术还是文化历史的传承,都是我们修复师傅的责任所在。修复莫高窟的壁画不仅代表着历史的承载,也代表了文化的传承。作为修复工作的参与者,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精髓。在未来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中,我们仍将继续努力,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
在甘肃敦煌市的沙漠中,有一处独特的文化遗产——莫高窟。莫高窟是一个被称为中国佛教瑰宝的石窟寺庙群,集中地展示了近千年的佛教雕刻艺术与壁画艺术,自从入选UNESCO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此寻找心灵的净化和文化的享受,我也是其中之一。
第二段:感受。
莫高窟总面积1600个平方米,洞窟内又有242个洞窟、492个小洞。这些洞窟内壁上的佛像、故事、写生、艺术等丰富的内容完全让我震撼到了。每一个洞窟内都有不同的通道和姿态的佛陀,在墙壁上不断诉说着佛教的故事,仿佛这些洞窟中都包藏着一个个佛教的宗教宇宙。而这个宇宙是如此的美丽、庄严、智慧而神秘,是我们所追求的敬畏与学习。在莫高窟独特的氛围下,品味着每一块浮雕,看着每一壁壁画,我感受到了宗教、文化、艺术与人自身的完美结合。这些反射出人性的思考、对宗教的尊重、对文化不断传承与创新的精神正是我们每个人探索世界与人生的动力源泉。
第三段:文化启示。
旅游莫高窟,不但是一次美丽的人文旅游,更是一次启发灵魂的文化之旅。在观看石窟中蕴含的佛教文化、艺术文化之余,不仅能够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更能体会到历史的厚重和人类文化的伟大。万物本源追求与我们亲密相关,像是绕不开的连接,而佛教文化所蟠盘的敬畏、慈悲、宽容等也形成了我们民族文化与信仰的重要部分,值得我们去发掘和传承。
第四段:建议与思考。
对于旅游莫高窟的游客而言,除了欣赏莫高窟文化遗产之外,我们应该尽可能去了解更多背后所承载的,穿越历史的文化与人文价值。同时,游客也需要充分尊重佛教文化,并察觉到自身旅游行为的影响,维护莫高窟的保护环境与秩序,保证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源源不断地让后代人继承与欣赏。
第五段:总结。
莫高窟的文化、艺术、佛教、壁画、历史,每一个元素都让我难以忘怀。这个旅途充满了激动和惊喜,所见所闻也让我不断反思自己的内心与信仰,为人生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与思考。旅游不仅是用眼睛看的,更是用心感受的,我们只有真正地去听、看、思考,才能真正获得完美的旅游体验,莫高窟这个中国用户的教堂,也许就是大自然造物所深圳的生命魂魄,也许就是你的内心所向。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敦煌旅游,欢迎来到莫高窟。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0xx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
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20xx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二
前言:
莫高窟是中国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不仅拥有非常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同时也是旅游者心目中的热门景点。本篇文章旨在分享对莫高窟旅游的个人心得体会,希望给准备前往莫高窟旅游的朋友提供些许参考和帮助。
第一段:前往莫高窟的路程。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乃至附近的张掖市,对于一个身在北方的旅游者来说,前往敦煌的路程可谓既漫长又繁琐。我记得当初我是从北京乘坐动车前往敦煌,全程耗时近20个小时。但是当我在沙漠中看到了那片如同石头梁的山丘时,我的心情却是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感动。
第二段:莫高窟文化的震撼与艺术之美。
莫高窟寺庙内有735个洞穴和45万平方米的石窟壁面,保存了492个洞窟2495处佛教造像和45000平方米的壁画。这些洞窟和壁画是中国独到的文化遗产,也是全球艺术史上的珍宝。在洞穴中,许多精美的壁画、雕像、浮雕展示了我国古代雕塑、绘画、书法艺术的历程,每个细节都令人叹为观止。而每个洞穴中的佛像也各有特色,从面部表情到肢体动作,无不表现出各自的神韵。
第三段:参观的重要细节。
参观莫高窟的过程有些许的细节需要注意,比如说穿着要符合规定,不能露出肩膀和膝盖;另外,镜头、自拍杆等都是不允许的,游客要携带相机请事先申请免费的拍照牌;另外,洞内空气稀薄,建议游客不要长时间在洞内停留,以免氧气不足。参观莫高窟时最好找当地的导游带领,这样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
第四段:当地风俗和美食。
敦煌市的气候干燥,夜晚清凉宜人。夜晚的敦煌城和细沙河畔会有一些漂亮的音乐喷泉以及光影秀,并且有些莫高窟洞窟也在夜晚开放,游客可以感受到全新的别样清幽风味。敦煌市的美食多样化,除了当地特色小吃沙县小吃,还有红烧鲇鱼、五种炒菜和羊肉汤等美食。
第五段:总结。
莫高窟是一颗闪光的明珠,它凝聚了中国古代智慧和中华文化的魅力,数千年来承载着大量历史、艺术价值。虽然莫高窟的前往路程有些许繁琐,但是当你一步一步走到这里的时候,心情和收获都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如果你爱好文化艺术,莫高窟会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希望每个来莫高窟旅游的游客都能够珍惜这种难得的旅程,并真正感受到它的震撼力和美好。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三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我有幸参观了莫高窟,深深被其中的壁画和佛像所震撼,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更深刻的体会。在这次的参观中,我对莫高窟的壁画的艺术价值、佛教文化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莫高窟的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这些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者和艺术爱好者。在莫高窟的参观中,我被壁画中的绘画技巧和题材的广泛性所震撼。无论是表现生活场景的俗世壁画,还是描述佛教故事的宗教壁画,都流露出古人高超的艺术功底和智慧。饱含细腻情感的笔触和丰富多样的色彩运用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采。
其次,莫高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莫高窟中的壁画和佛像揭示了古代中国人的信仰和向往。通过对壁画的观察,我了解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和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壁画中所描绘的佛陀形象充满慈悲与智慧,令人感受到平静与和谐的氛围。佛教信仰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高窟的壁画以其丰富的宗教符号和深邃的哲理为观者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和思考佛教文化的机会。
最后,保护莫高窟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瑰宝和人类的财富,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莫高窟是一座刻满岁月印记的石窟,曾经历过战乱和自然灾害的摧残。如今,通过保护工作,我们得以一窥这些古代艺术的奇迹。学习和了解莫高窟的文化遗产,有助于培养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同时也提醒我们保护和继承文化的重要性。
总之,参观莫高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壁画的艺术价值、佛教文化的体现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都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作为每个人,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应该在文化的传承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只有通过了解和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四
1、2号墓室内饰有精美彩绘壁画,以高逸图、降真图、寄锦图、颂经图等为代表。画面布局较好,用笔简练流畅,纤毫入微。特别是画面中众多盛装女子,无论从神态还是服饰都可窥见唐和五代遗风,充分展现了辽初绘画艺术的'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及学术价值。
罕苏木墓群中的耶律羽之墓结构精细考究,以琉璃砖作为建筑装饰材料,金壁辉煌,局部饰有彩绘壁画;墓中出土大量的金银器、瓷器等精美文物,总数达300余件。墓中还出土一方近千字的楷书墓志,字口勾金,记述了耶律羽之属皇族近支的显耀世系及其生平事迹,极具文献价值,对研究辽代早期契丹族历史有重要意义。此外,墓地还发现了用大型实用车具殉葬的现象。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五
莫高窟是我国一处闻名于世的古代艺术宝库,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山,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明珠”。我有幸前往莫高窟一游,并深入了解了其中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不禁闪过许多感慨与体会,深深地被莫高窟所展现的历史与艺术之美所折服。下面,我将结合莫高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表现,总结出我对莫高窟的心得体会。
在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后,我对莫高窟的驻留时间与规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被誉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见证。莫高窟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当时各个朝代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繁荣。莫高窟的规模也非常庞大,共有735个洞窟,壁画数量高达四万余幅,雕塑数量达七千余尊。这些数字让我对莫高窟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其传承与保护工作有了更高的期待。
莫高窟中的壁画是我最为着迷的部分。壁画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很高的表现力,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在莫高窟的壁画中,我看到了佛教故事的描绘、宫廷舞姿的展现、历史人物的传承等等。每幅壁画都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丝绸之路上。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不可复制和代替的价值。
与壁画相比,莫高窟的雕塑更加立体而直接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追求。莫高窟的雕塑以佛教造像为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我在莫高窟中见到了卧佛、立佛、菩萨、天王等各种形象,每一尊雕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神圣的象征意义。在欣赏这些雕塑的同时,我不禁被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所震撼。他们凭借着有限的工具和材料,创造出了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表现出了中国古代艺术在雕塑领域的独特魅力。
除了艺术表现形式外,莫高窟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到包括佛教、道教、儒家等多种宗教与文化交融的痕迹。这些作品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表达,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通过了解这些作品,我发现了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文化内涵让我对莫高窟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视和热爱我们的文化遗产。
参观莫高窟是一次精神与艺术的洗礼,让我对中国古代艺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感受。莫高窟展现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的价值让人叹为观止。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同时,参观莫高窟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和创作的艰辛。艺术是人类灵魂的表达和精神的追求,它赋予我们力量和希望,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六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坐落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处鸣沙山的悬崖上。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莫高窟壁画的。
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陈,你们就叫我陈导吧!你们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门,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样的吗?听我慢慢道来。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部,距城约25公里,洞若观火窟开在鸣沙山东的断崖上。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游客们,洞窟数目达到492个,塑像20xx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厘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画总面积为45000平方米,若将所有壁画排列起来,就有30公里长。如果说是莫高窟使的敦煌闻名全球的话,那么,使得莫高窟闻名的就首推这些壁画,是旅游时的参观重点。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各党路过此地,忽然见到金光闪耀,似有千佛显现,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消息传开后,商旅纷纷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这样一直延续到元代,经历1000多年。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最重点的文物保护。
好了,现在我介绍到这儿,请大家漫步欣赏。不能乱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画上乱涂乱画,要保护文物。
谢谢!
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敦煌旅游,欢迎来到莫高窟。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0xx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
国学。
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
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20xx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
各位朋友: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0xx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优质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案例17篇)篇十七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瑰宝。游览莫高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心得体会。
首先,莫高窟的石窟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精髓和卓越成就。我被壁画上千姿百态的佛像所吸引,每一尊佛像都栩栩如生,面容慈悲,表情庄严。这些佛像的神态形象以及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不仅展示出古代艺术家的造诣和智慧,更让人感受到了佛教所倡导的宽容和仁爱的精神。另外,壁画中描绘的佛教故事和生活场景,让我仿佛穿越时光,亲身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信仰的执着和追求。莫高窟的壁画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中国古代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莫高窟的保存和保护工作让我深受触动。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每个石窟的入口处,都有专门的人员引导游客参观,并要求我们要爱护文物,不得触摸和刻画石窟。这种严密的保护措施让我深感中国政府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同时,莫高窟保存完好的原始面貌也让我深受鼓舞,这得益于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长期坚持和努力。参观莫高窟,我体会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更意识到自己要积极参与其中,为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也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和体会。莫高窟位于戈壁沙漠边缘,周围是一片荒凉和孤寂。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让我对当初甘肃古代人民在这片荒芜之地上修建莫高窟的辛劳和勇敢深感敬意。同时,莫高窟周围的戈壁沙漠景色与石窟内壁画的主题相互呼应,使得整个莫高窟的参观之旅更有味道、更有意义。在游览莫高窟的过程中,我不仅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体验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最后,莫高窟所蕴含的艺术和宗教价值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莫高窟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佛教的圣地之一。佛教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倡导的宽容和慈悲精神也可以帮助我们在当今社会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指引。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式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游客。莫高窟的存在不仅令人敬畏,更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源。
总之,参观莫高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心得体会。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文化遗产保护、地理位置和艺术宗教价值都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和思考。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有了更积极的态度。通过莫高窟之行,我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