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要素。下面列举了一些参赛教师提交的教学计划,供大家分享和学习。
优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14篇)篇一
引导语:课文《老人与海鸥》主要讲述了一位老人坚持在昆明的翠湖边喂海鸥的故事。下面是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让我们一起深入地了解这个故事吧!
(1)学习并掌握生字,积累并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
(4)通过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的语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的语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体会作者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1、出示老人塑像图,学生观看。
2、教师引言揭题。
同学们,看到这张图片,你想说什么?
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
这是一座矗立在昆明市翠湖湖畔的老人塑像,人们尊称老人为“海鸥老人”, 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当地的市民自主捐款为他立雕像,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才能让人们主动为他立雕像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1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师板书:老人与海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优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14篇)篇二
教师寄语:
不要让一切都成为回忆。——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课文的8个生字,会正确读写“塑料、饼干、节奏、吉祥”等9个词,能借助学习工具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撮、抑扬顿挫、亲昵、啧啧称赞、旋涡”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浓浓亲情。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教学重难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搜集海鸥老人的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坐落在昆明翠湖公园里的一位老人的雕像,观察图片,我们发现这位老人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一群红嘴鸥在他身边翩跹环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的主人公,齐读课题。(21、老人与海鸥)。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一)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老人的资料。
(二)检查自学,了解大意: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三)同学们都是性情中人,你能带着感情读读这些词语吗?
三、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场景,进行合作学习:
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出来,仔细品味,在小组内说说你的理由,然后在小组内有感情地朗读。
(找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把海鸥当作了亲人,关心照顾?再找找海鸥对老人情义的句子。)。
学生交流,老师点拨。
预设段落一:
1、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到什么?(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生活俭朴,对海鸥无。
私的爱,并总结此处为外貌描写)。
2、师相机动情简介老人,指导朗读。
拓展练习:(同桌之间互说)。
说一说:老人给海鸥们喂食时会亲昵地跟独脚、老沙、公主说些什么?
1、看!它就是受过伤的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
2、出示湖面上的海鸥图片:看!湖面上飞来了带着耀眼的环的老沙,它可是鸥群里的老大哥,经常照顾弟弟妹妹们,老人往往单独把它叫过来喂食,老人亲昵地对它说:公主可是名副其实的大小姐,连吃饭也不紧不慢地,这时老人就假装生气地说:
老人与海鸥之间如此地熟悉与默契,是因为:(齐读)。
所以他们之间形成了一幅世间最美的画卷,老师把课本中的文字改排成了诗歌的形式。(女生读)。
拓展练习:
想一想: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会说些什么呢?
独脚哭着说:
老沙哽咽着说:
公主泣不成声了,说:
四、小结回顾,悟中导行。
五、主题阅读,拓展延伸。
阅读主题语文《感悟生灵》之148页《红狐》。
阅读后思考:小狐狸的知恩图报是否让你感动?你觉得人与动物应该怎样相处?(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mv,在歌声中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升华情感。)。
六、布置作业,回味情深。
在课文18自然段省略号处,展开想象,进行续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14篇)篇三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学生:收集有关。
教师:多媒体课件。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学生字新词,疏通词句。
4、学生了解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自己和小动物间的小故事。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来继续学习第21课《老人与海鸥》。
齐读课题。
1、师:快速地默读课文,在老人与海鸥的故事中,哪个画面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2、指名交流,结合板书。
3、小结:课文就是按这样的顺序记叙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人故事。以后,我们在拿到一篇比较长的文章时,肖老师认为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1、师:孩子们,在这些画面中,让你最意想不到的是哪个画面?(送老人的画面)师:我们来继续默读课文14到19自然段,去看一看在老人的遗像面前,究竟发生了哪些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用横线勾画出来。
2、生默读勾画。
3、指名朗读交流,指导读出感情。
评:读得通顺、流利,但还没有读出感情,再试试。
评:你读得入情入境,令人动容。
评:嗯,带着体会读,才能打动人。
评:你读这段话,有什么体会?能把这种不舍读出来吗?
评:作者几次写到了“扑”?换成“飞”怎么样?谁来读一读?你从这个“扑”字中体会到什么?再读。
4、孩子们,看到这一幅幅让人意想不到的画面,你觉得这个“送”这还可以换成什么?(思,念,想,爱……)。
5、可是今天,代替老人再次来到翠湖边的只有这张无声的照片了(出示课件,配乐),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心爱的海鸥。当我们把老人的遗像放到翠湖畔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出示课件)请你读这句——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师:我们非常惊异,赶忙为海鸥们让出一片空地,请你读这句——。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师: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这些与他相伴了不知多少个冬日的“儿女”,请你读这句——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师: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一起读——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1、在老人与海鸥之间还会有哪些幸福相处的画面呢?请你发挥想象,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2、推荐阅读《军犬黑子》。
优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14篇)篇四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的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冲击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同时,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开放的、宽松的教学场中进行自主言说,自主表达。本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两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动物与世界》,看过吗?说说看有什么感受?
(出示课件,展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图片。)。
2、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1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谁知道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
课件: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样。
3、这段话与文中的句子有一个地方不一样,看谁发现了。
4、“对海鸥就像亲人样”与“和海鸥就像亲人样”有区别吗?
5、课文分几部分吗?每部分又分别讲什么呢?用简单的小标题概。
优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14篇)篇五
1、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使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
搜集海鸥老人的资料。
一、引课。
1、出示海鸥老人的图片做简单介绍。
2、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快速的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中分为几部分,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
2、学生汇报:
(1)分文两部分第一部分老人关爱海鸥,第二部分是海鸥送别老人。
过渡:在这两幅画面中让你意想不到的画面是哪一幅?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14—1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另你意想不到的语句,读后谈感受在旁边坐简单的批注。
2、学生汇报。
(1)出示句子:一群海鸥突然飞起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什么大事。
学生谈体会指导朗读。
(2)出示句子:海鸥们扇动翅膀……瞻仰遗容的亲属重点理解急速、瞻仰、遗容。
(3)出示句子:海鸥纷纷落地……白翼天使。
a、谈体会。
b、理解“肃立不动”
c、出示图片练习说话。
他们肃立不动,低头沉思,似乎为老人___________。
似乎为老人___________。
似乎为老人___________。
d、指导朗读。
出示:当我们不得不去……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a、理解两个扑。
b、鸣叫中说些什么?
c、创设情景、指导读。
过渡:如果你是在场的一位你最想问什么?
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
四、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从朋友口中知道了老人的那些消息。
(1)学习第二自然段。
(2)三个“褪色”中你读懂了什么?
(3)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
过渡:就在老人与海欧的爱中情中包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你看到了哪一幅。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你看到了什么?
(2)男女分角色读老人和海鸥的动作。
(4)感受着浓浓的情。
过渡:在这和谐的画面中还有我与老人的一段对话。
3、学习4—9段。
(1)小组内分角色读想怎样才能读好。
(2)小组成员展示读。
(3)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
4、学习10—11段。
(1)读懂了什么?
(2)想想老人谈海鸥的神情。
(3)联系上下文体会生动的眼神中流露出怎样的情。
5、学习12段。
(1)指名读。读出了什么?
(2)理解“企盼”
五、拓展练习说话。
六、总结。
老人与海鸥在互相祝福着,老人走了,带着鸥群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对海鸥的那份情和爱,人与人相处需要付出真情,同样对动物相处,你付出了,也会得到回报的。
七、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与本文有关的内容读一读。如《军犬黑子》。
八、板书。
海鸥送别老人。
优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14篇)篇六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读课文。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作为单元的开篇之作,我反复把课文读了几遍,课文写的是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充满深厚情谊的感人故事。教师一定用好这个例子帮助学生学习语言、体验情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想法开始更加独特,他们也具备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思维的深度和宽度都还不够,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不仅要会学习,更要会理解,会运用。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预习学会本课生字、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3.学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前两个目标是侧重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工具性目标,后面两个目标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文性目标,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难点是体会课文是怎样真实、具体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
以上目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的情感,揣摩写作方法。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做一个课外阅读的交流汇报。我今天重点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教学重难点。
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教学ppt写作所需要的音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学习导读,明确爱的主题。
布置学习任务:自读导读内容,思考1.本单元的学习的主题是什么?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自读导读内容,思考汇报:
1、(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2、(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堂教学一定要渗透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学习每组课文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读导读的内容,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
二、听写词语,引发爱的思考。
1.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塑料、褪色、饼干、节奏、乐谱、吉祥、抑扬顿挫、相依相随”。
3.大屏幕显示,集体评改,提出要注意的字。
4.提问:
(1)在这些词语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
(2)“相依相随”什么意思?
(3)谁和谁相依?谁和谁相随?哪一部分写的是“相依”,哪一部分写的是“相随”?
读题。
听写。
订正。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学生找到“相依相随”)。
(2))理解“相依相随”的意思。
(3)学生弄清楚:老人和海鸥相依,海鸥和老人相随。1-13自然段写的是“相依”,14自然段到最后写的是“相随”。
听写是对学生预习课文的检查,落实了第一个目标,而且突出了新课标提出的对写字的强调。同时借助最能体现老人与海鸥深厚情谊的关键词语“相依相随”,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弄清课文大意。
三、品读句段,感悟爱的深情。
布置学习任务:1.默读课文1-13自然段。
3.写上批注。
4.小组交流。
5.汇报。
6.有感情的朗读,用读来表达自己感受。
7.体会写法: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写具体的?
完成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1-13自然段。
3.写上批注。
4.小组交流。
5.汇报。
6.有感情的朗读,用读来表达自己感受。
7.体会写法: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写具体的?
这个环节的学习,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是这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一定要顺学而导,把关键的句段出示在大屏幕上,比如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9自然段等,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读出情感。同时及时补充老人的相关资料,添补学生对老人理解的空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为海鸥着想的爱。在品读句段的同时引导学生揣摩写法。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可以发现,通过动作描写(3、4自然段),语言描写(5、6、7、8、11、12自然段),神态描写(8、10、12自然段),外貌描写(2自然段),把老人对海鸥的情谊写得感人肺腑。适时让学生上来板书他们总结的方法。
四、想象写话,升华爱的情感。
四、想象写话,升华爱的情感: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配乐想象写一段话: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想象,这十多年来,他经历了什么?在狂风中,在暴雨中,在皑皑白雪中,在生病的时候……你看到的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画面将是怎样的?请用一段话写出你看到的故事。
学生写话。
交流汇报。
课堂练笔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布置作业,延伸爱的内涵。
1.你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2.布置课后收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诗句、名言、故事。
交流汇报。
2.课后收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诗句、名言、故事。
“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教好语文,除了用教科书,还要大力推进儿童阅读,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相依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相随。
(本课板书设计,以老人与海鸥的情感为主,以文章写法为辅,突出了文章重点与难点,简单明了。)。
教学资源。
教学评价。
优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14篇)篇七
《老人与海鸥》一课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翠湖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课前交流:
同学们,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在看的时候,思考:在这些图片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其实,动物和人一样也有着自己特有的爱憎与情感。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的真情。
[设计意图]。
由于本篇文章意在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及动物对人的回报。所以在课前交流的这一环节中,我有意识到搜索了一些能够体现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既让学生的心情在欢乐地氛围中得以放松,又让学生对这一课文学习主体有所认识,也为课堂中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铺垫。而于这个环节所要体现的主要思想是:让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让学生对于文本所要涉及的内容略有接触,至于大体所提到的:学生表达是否得当,描述是否具体的要求都是不高的,我们的目的,仅止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文的乐趣,当然在这个环节中,不失时机地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那当然不也失为一种良好地语文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老人与海鸥的什么事?在作者所写的这些事中,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让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预习收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
根据我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的理解和五六年级学习能力实际的了解,我有目的把预习放在课前,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预习的时候,还要在小组内共同解决本课生字的认读、课文内容的预习。所以课堂之上,就不再引导着学生来学习生字,而只是从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上体现预习情况的检查。
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将相关语句划一划。
[设计意图]。
本篇文章所在的单元内的训练重点就是继续训练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根据学生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内容再加之课文篇幅太长的实际情况,课堂上我安排学生快速浏览的环节,既体现对课文内容上的整体把握,又体现学生读书能力的一种限时训练,而不动笔墨不读书,更是应该成为高年级学生读书时应具有的良好习惯,鉴于学生的特点,这里是对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提供了一种借鉴,是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用~~~~将相关语句划一划。
二、研读深入,突破难点。
整体说一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学生说到哪,或读到相关句子时,让学生简短地说一说自己的读书体会,这种体会可以是浅显的,但必须是真实的。
穿着:
[设计意图]。
步行送餐:
(1)老人喂海鸥连公共汽车都舍不得坐啊,谁来读?(2—3生读)。
(3)你怎么理解“只为了”?一个“赶”字,让你看到了什么?
(4)10多年了,老人一直这样,说明老人已经把海鸥当成了——。
(5)是啊,10多年了,老人已经和海鸥结下了亲人的般的感情,让我们一起读:
[设计意图]。
这虽然是短短的一个句子,却是来,老人对海鸥深情热爱的一种体现,在处理这个句子时,想本着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通过自读知晓课文的内容,通过重点词句把握句子内涵,通过情境诵读再现当时场面。
喂海鸥:
(1)同样是给海鸥送餐,老人和游人有哪些不同呢?请大家放开声读读下面两段的文字。
(2)老人是怎样喂海鸥的?和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3)来,老人一直这样用心的喂着海鸥,所以每当老人很小心地放下饼干丁,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立刻说明什么?还说明什么?体会着再读。
[设计意图]。
老人喂海鸥是本课中的一个细节描写,为了让学生从这个细节中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主要采用让学生对比老人与游人的不同及个别重点词语的体会来实现,而其中角色的转换:假如你就是飞翔鸥群中的一员,翠湖湖畔的游人那么多,你们为什么不飞向他们,只向老人飞来呢?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好。这种好,恰恰又通过学生不同时段的朗读得以流露。
谈海鸥:
(1)10多年了,老人就是这样精心地喂着海鸥,和别人谈起海鸥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合作着读一读10—12段。
(2)你从老人企盼的眼神中又读出了什么?你还从这一部分的其他文字中,读出了什么?(特别是老人的语言)。
[设计意图]。
老人对海鸥的爱无所不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声呼唤无不体现,这3个自然段的处理,则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引领学生感受到老人对海鸥们那所不在的爱。
海鸥的告别:
2.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一到冬天,老人每天都来。可是有一天老人却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有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拖着病体来了。在喂海鸥的时候,他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边走边放,而是坐在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形。这3天,老人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着来看海鸥了。没想到这一看就成了永别……从此,翠湖湖畔再也看不到这位衣着简朴、与海鸥相依相伴的老人……当海鸥们知道这一切后,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结合着读书体会自由说。
(1)此时此刻海鸥的叫声与姿态与往常大不一样,说明他们已经发现-----也就是说老人也与往常相比也大不一样,谁来说一说,他到底哪不一样?老人再也不能(……)再也不能(……)。
一个深爱自己的老人去世了,这是件多么让人伤心的事啊,谁来读(多读)。
多么感人的场面啊,让我们合作着再读…。
[设计意图]。
课文的14—16自然段是课文情感升华的地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处理这一部分时,老师想着把学生带入既定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品读和感悟,感受海鸥身上所体现的灵性和对老人的深情。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
一篇课文的出现,是想让学生学什么?明白什么是一定的。可是这种知识的获取却又是不定的,这个环节的处理就是想着学生通过这一平民塑像的塑立自己获取思想教育点。
优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14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学习老人保护动物的高贵品质。
4.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鸟,它们有的名字很好听,有的羽毛很漂亮,有的歌声很动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跟鸟有关,这种鸟叫海鸥。你了解海鸥吗?(是一种海鸟,喜欢在海边或湖边生活,喜欢吃鱼,成群结队在海面上飞行,场面很壮观。)。
2.师展示海鸥图片,这就是海鸥。
3.今天我们要学习是课文是“老人和海鸥”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词语:先来认识课文中的几个词语,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确。(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3、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一位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照顾海鸥,他去世后海鸥围者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不肯离去。)。
三、再读课文,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一)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到令你感动的地方划一划。
(二)交流。
a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甲:从三个“褪色”中我体会到老人生活并不富裕,但他还是坚持给海鸥送吃的。读句子。
乙:老人把钱用来给海鸥买饼干丁,舍不得买新衣服。(你也读)。
师:是啊,老人有一颗善待海鸥的心。齐读。
b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师:从“只为了”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甲:老人很爱海鸥。老人不是为了欣赏风景,也不是为了名利,只是为了照顾海鸥。(读句子)。
师:你觉得这样读行吗?”读好“只为了”(再指生读)。
乙:他的背驼了,天天步行二十余里去喂海鸥,一定很辛苦。
(补充材料: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丙:我很惊异,老人对海鸥的爱这样深,这样无私。(读句子)。
2、.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简朴、勤俭,无私的爱,所以作者能够很容易从人群中找出那位老人。)一起读第2自然段。
3、出示老人图片,介绍老人的情况。
(吴庆恒,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10余年里,他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喂养着向他儿女一样的海鸥们)。
(三)再读读课文3-13自然段,你还从哪儿看出老人对海鸥的爱,边读边划一划。
(四)交流。
c“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生:我觉得老人与海鸥很熟悉,只要老人撮嘴呼唤,海鸥就会立即飞来和老人做伴。
师:非常熟悉,老人一呼,海鸥就马上应声而来。
指名读第1、2句。
师:老人的呼唤是一呼百应,联系上下文,老人的呼唤和一般人还有什么不同?
生:“老沙、公主……”从海鸥的名字看出老人与海鸥很熟悉,还给它们取了名字,说明老人与海鸥相处了很长的时间。
师: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自己的子女;每一只海鸥都有自己的名字。还有谁再读这句话,读出你的体会。指名读。
师:读到这儿,你还读出了什么不同?
生:海鸥非常信任老人,因为你看,海鸥几下子就把饼干扫得干干净净。
师生合作读前两句。
说说“有声有色”什么意思?声?色?(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这个驼了背老人在翠湖边,顺着栏杆放饼干丁的样子。
生:我看到这一切好像是一首会动的音符。
师:从你的谈话中老师仿佛看到了这画面。谁来读,把我们也带到美丽的翠湖边?
师:多么动人的画面啊!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一起来读这一段。
d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1、“生动”在这里怎么理解?(精神,了解海鸥,谈起海鸥很精神的样子。
2、都谈了什么?(海鸥重情意,心细)。
读老人的话前半句。“歇落了五次”你体会到什么?
3、“生动”还有自豪的意思。读老人的话后半句。
4、为什么说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
海鸥是人类的忠实朋友。对舰船来说,一旦在航行中遇到不测,沉船失事,海鸥会马上集成大群,在失事舰船上空大声吼叫,以引导救援舰船来援救。
海鸥还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预报员”。因为海鸥爱在礁石附近飞鸣觅食,因此,航船可以安全地绕过海上暗礁。”。
5、白鸥飞出带诗来?
6、师小结:老人那生动的眼睛无不在告诉我们:老人与海鸥像亲人一样。
e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1、“企盼”是什么意思?(希望,盼望)。
这是一种多么热切的心情啊!
2、指生读12段。
3、师:老人的眼睛里流露出对海鸥的眷念,与海鸥朝夕相处的企盼。这是一位多么慈祥的老人啊!
4、齐读。
四、拓展:
1、文中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句子,抄一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生抄,交流,并说说为什么抄这句?
3、总结下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人爱海鸥的心,爱海鸥的情深深的印在我们脑海里,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优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14篇)篇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谊。
2、揣摩作者是如何将海鸥对老人的真挚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大家都知道海鸥一般生活在海边,可有这么一群鸥鸟,却留恋云南昆明的翠湖公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大家来看(课件出示)。
2、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幅照片的情景(翻飞盘旋眼花缭乱)。
4、在你的头脑中,“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慈祥头发苍白驼背)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和海鸥一起相伴了十多年。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度课文,想一想作者在描写老人和海鸥的故事时,都描写了哪些画面。
2、交流,教师板书(喂唤谈送)。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理清了课文的顺序,这样读书叫“推敲”)。
3、结合黑板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一个老人和海鸥相伴十几年,当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鸣叫、送行)。
4、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阅读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重要信息,这样就可以把长课文读短)根据大家的理解,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老人喂、换、谈海鸥,第二部分就写海鸥送老人。
三、品读感悟。
1、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象不到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意想不到的事?请大家画出有关的句子,仔细读读,并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小组同学交流。
(1)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海鸥们急速的扇动着翅膀……。
(3)它们肃立不动……。
(4)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两个“扑”的理解,换成“扇”对比读。
多么意想不到的四幅画面,可是今天代替老人的只有这幅照片。(配乐朗读四句话)。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意想不到的事,我们就应该走进老人的生前,交流词语,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的关爱。
3、讲述故事,加深体会。
老人是昆明化工厂的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真名叫吴庆恒,1995元每月才只有308元的退休工资,一个馒头一碗稀饭一点咸菜就是他的一顿美餐,他从来不舍得做5毛钱的公交车走到哪里都坚持走路,他只抽出2毛钱买金沙江香烟。据说老人去世后,人们清点他的遗物,发现他最值钱的家当也只是6个鸡蛋,而那也是他准备给海鸥的饼干丁配料)。
5、老人与海鸥相处十多年,一定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发生,你能想象一下吗?把它写下来。
四、感情升华。
同学们,每一种生命都是美丽的,而更美丽的事生命之间的互相关爱。在海鸥的心里一定永远记住这位普通的老人,在我们也永远记住这位平凡的老人和这群懂得感恩的海鸥。
优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14篇)篇十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人和海鸥之间充满深厚情义的感人故事。有一位老人每到冬季来临就到昆明的翠湖之畔去喂到那里越冬的红嘴鸥,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有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激发他们保护动物、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整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读,自悟。提出两个大问题让学生去谈体会。
1、老人去世后,海鸥和老人之间最使你感动的语句是哪些?
正在这时,一位女生站了起来,一脸担忧的说:老师,老人现在在天堂里一定很难过?孩子们满脸疑惑的看着她。我问:为什么呢?她气愤地说到:老人生前都没有去过海鸥生活的滇池,他一直以为他的孩子们生活的很幸福,生活的环境很美,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看过现在的滇池,那里已经被游人乱扔垃圾,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老人能不难过吗?能不担心吗?她默默地坐了下去。其他的孩子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惊讶,很伤心,有的孩子说应该保护环境;有的孩子说我们可以给旅游局的叔叔阿姨写封信;有的孩子说应该给滇池的管理者写信教室炸开了锅。
孩子们的话语是天真的,是朴实的,但这不正唤醒了我们吗?连孩子们都想尽办法去保护动物,保护环境,那大人们不更应该为老人,为海鸥做点什么吗?真的很希望老人在天堂里能微笑着看着自己舍不下的儿女们,因为他的心里永远都是飞翔的鸥群!
优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14篇)篇十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教材人教实验版第十一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前半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半部分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学习老人保护动物的高贵品质。
4.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1、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学习老人保护动物的高贵品质。
2、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讨论法。
有关挂图、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你喜欢海鸥吗?你们见过海鸥吗?谁能说说自己喜欢的海鸥是什么样的?
2.请大家展示你们搜集到海鸥的图片,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海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老人和海鸥”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一读)。
二、引导质疑,指导自学。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会有什么问题?
2.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三、检查效果,整体感知。
1.交流刚才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
2.指名分节读书,教师正字正音。指导理解相关字词。
3.讨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场景。
4.你认为哪些段落写的感人,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一下文章中的感情。
四、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细细地读一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然后说一说老人有哪些特点?
2.抓住描写老人外貌特点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够很容易从人群中找出那位老人。
3.老人从城郊来到翠湖是为了什么?
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从书中找一找。
5、介绍老人的情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人对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学习老人保护动物的高贵品质。
3.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1、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学习老人保护动物的高贵品质。
2、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策略】:谈话法、讨论法、情景创设法、品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等。
【教具准备】:
有关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回顾内容。
1、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用“忘不了……忘不了……”的句式来回顾上节课所了解的课文内容。
小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板书:亲人再读课题。)。
二、读句品词,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亲情。
1、出示自学提示:
(1)快速浏览课文的1——13小节。边读边体会,课文的那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用横线画出来。
(2)多读几遍这个句子,圈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交流。
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4、品读三处重点句子:
a、出示: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感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读一读,边读边想,从“只为了”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谈体会,教师小结。
(3)教师反复引读: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4)齐读。
b、出示: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有声有色”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读出不同感受。
(4)教师小结:老人与海欧之间的亲情在作者的笔墨里被渲染得如此有声有色,美丽和谐。这多像一幅灵动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呀。
c、出示:“海鸥最重情义……你看他那小模样,啧啧……”
(1)齐读。
(2)在老人眼中海鸥是什么样的?
(3)谈到海鸥的重情、心细。老人的眼中有什么样的神情?
指导朗读。
小结:老人的思念、企盼、牵挂都包含在了这个省略号中。
(4)谈到海鸥的吉祥、幸福,老人的眼中又会是什么样的神情?
指名读,读出老人的兴奋与喜悦。
再读,可以把省略的内容读出来。
(5)教师小结:“生动”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人像懂自己的儿女一样了解海鸥。老人那生动的眼睛无不在告诉我们:老人与海鸥像亲人一样。
三、读词品句,感受海鸥对老人的留恋。
1、出示词语:
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急速扇动轮流飞到。
站成两行肃立不动。
扑过来大声鸣叫。
2、齐读。
3、从文中画出这些词语。
优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14篇)篇十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德育目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进行理解感悟,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关于热爱大自然的古诗;2、名言警句;3、小故事大道理;4、海鸥老人的资料;5、人与动物的故事。
二、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2、课文为我们讲述了几个场景,分别是什么?
三、品读课文,感悟深情(海鸥对老人的送别)。
师引言:老人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照顾、喂养海鸥,和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可是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当老人的`遗像出现在湖边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想一想,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2、汇报自学所得,教师相机点拨。(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结合课文,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感悟)。
4、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美丽的翠湖边??你想对遗像中的老人说什么对那些海鸥说什么?对地球上所有的人们和动物说些什么?完成下列练习:
我想对老人深情地说:????。
我想对海鸥深情地说:????。
我想对地球上所有的人们和动物说:??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四、拓展延伸,想象写话。
(2)假如你是天堂里的老人,回忆与“儿女们”海鸥相伴的一幕幕,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完成写话)。
(3)有人为这个感人的故事写了一副对联,但是没完成,请你帮忙:
上联:老人爱海鸥如无()无()下联:海鸥恋老人似有()有()。
横批:()与()。
五、开心作业(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完成)。
1、在文中的插图处把自己对老人想说的话写下来。
2、推荐阅读《军犬黑子》、《我的野生朋友》。
3、写一写你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或办一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手抄报。
优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14篇)篇十三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一、激情导入。
2、(让学生介绍查阅到的老人的资料:他叫吴庆恒。十多年前的冬天,他在翠湖与海鸥相遇后,就爱上了海鸥这种可爱的动物。他每天步行20余里,从城郊来到翠湖公园,为的只是给海鸥喂食。他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甚至舍不得给自己买一点好吃的。可他却用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一半以上用来给海鸥买食物。十年来,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发生在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十多年前,一位老人在翠湖湖畔与一群前来过冬的海鸥相遇后,老人每逢冬季,他每天都会到翠湖喂海鸥,他视海鸥为儿女,天天来照顾它们。老人死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大声鸣叫、肃立不动,并站成两行,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
2、分析文章结构。
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三、品读课文,感悟深情。
1、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对海鸥那深深的爱?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3、小结:老人与海鸥构成了人类与动物之间和谐的画面,让我们随着悠扬的音乐在走进这和谐美丽的世界。(配乐有感情朗读3、4段)。
老人无私的付出,都源于老人对海鸥那深深的爱!
(二)、感知海鸥对老人的情。
1、但是当老人去世了,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却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14—19自然段,圈划重点词句体会。
2、汇报交流。
(1)“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2)“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3)“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海鸥对老人的深厚眷恋之情吧。(有感情朗读)。
四、情感升华感受老人形象。
1、老人深爱着海鸥,海鸥眷恋着老人,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动物和人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也知道知恩图报)。
2、老人用自己无私的爱赢得了海鸥深深的眷恋,让我们记住他吧。已故的老人———(引读最后一段)。正是因为老人心里一定是装着飞翔的鸥群,所以老人生前节衣缩食一心为海鸥,生前的老人———(引读第二自然段)。
五、总结拓展。
1、通过学习课文,海鸥和老人之间的情感,作者是通过具体写什么让我们感受到的?
生:是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具体的。
2、小结:是啊,动作语言描写可以写出海鸥和老人之间深深的感情,使文章更加感人。在我们的文章中,也可以运用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丰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世界,使我们的文章更感人。那么课后让我们抓住细节描写的方法去阅读去感受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吧。
优质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14篇)篇十四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褪色”、“亲昵”、“抑扬顿挫”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细读品味、想象画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老人用心照料海鸥的句子,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感情。
3、初步领悟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写实、写具体的方法。
一、立足起点,聚焦亲情。
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智慧。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的人与动物的世界。(齐读课题)这是发生在昆明翠湖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两组词语:
撮嘴呼唤抑扬顿挫亲昵说话啧啧称赞。
翻飞盘旋扇动翅膀肃立不动白色旋涡。
(1)读词;(2)看着这两组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两幅画面?(板书:喂――送)。
二、紧扣细节,感受亲情。
那么,在这一“喂”一“送”之间,能够传达出老人与海鸥之间怎样的深厚感情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扫读课文1――13自然段,从文中找出老人喂海鸥与众不同的地方。
(一)读1――13自然段,划出老人喂海鸥与众不同的地方的句子。
(二)交流:老人喂海鸥与众不同的地方。
出示: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1、抓住“很小心”、“退开一步”、“撮嘴呼唤”、“应声而来”、“立刻”体会关爱、默契、信任、娴熟、熟悉等。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老人的呼唤与一般人还有什么不同?
(2)假如你就是老人,你会怎样抑扬顿挫地呼唤这些海鸥的名字呢?(从学生的朗读评价中体会“抑扬顿挫”的意思。)。
(3)句式:这一声声撮嘴呼唤,这一个个亲昵的名字,分明就是一首歌,在这首歌中,我听出了)。
出示: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抓住“起起落落”,品味节奏的快慢,体会默契。
三、拓展资料,升华亲情。
老人与海鸥怎么能这么亲密无间这么其乐融融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出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1、理解三个褪色:理解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十多年,每天必来。
2、出示课外资料;照片;吴庆恒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资是308元,但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他平时几乎舍不得花1分钱坐公交车,4元5角一斤的饼干,他却毫不吝啬地买给海鸥吃。10多年来,他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2角钱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烟。
3、串读,回味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