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中央深改委最近会议简短一
春天,山茶花欣然怒放,五颜六色的花多的数不清。桃花露出红红的脸蛋,就像一位姑娘羞红了脸。小草探出绿色的脑袋,小蝌蚪在水池里欢快地游着。
夏天,柳树在清如碧石的镜子面前梳理着自己秀美的长发。紫滕长得密密层层,挡住了炎热的阳光,同学们可以在下面看书、乘凉、下棋。
秋天,黄黄的桂花,十里之外还瓢着它的香味,让闻过的人心旷神怡。落叶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花园里欢快的飞舞着。
冬天,树的叶子都瓢落了,只有松树、柏树和冬青坚强的屹立在花园里,就像一位位勇士在保卫着我们的校园。
美丽的中央公园可真美啊!
有关中央深改委最近会议简短二
ok3w_ads("s005");主持人语: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不能局限于对某些特定时段和地区论述,而应该更进一步把握各个地区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进程及其特点。西北地区的现代文学史研究,长期以来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期推出“西北现代文学史研究专辑”就是一个可喜的尝试。王鹏程、唐明星对民国时期的西安文坛作了新的较为全面的论述,贾东方对以前鲜为人知的冯振乾及其与40年代西北现代诗歌运动的关系作了梳理,王贺则对40年代后期西北出现的“通俗小说热”作了探讨,都令人耳目一新。
陈子善
摘要:民国时期的西安文坛虽显荒凉,但也并非不毛之地。1930年代张恨水、王鲁彦、王莹等在西安的生活写作,1940年代曹靖华、丁玲、田间、臧克家、宋之的、叶以群、老舍、崔巍、贺绿汀、光未然、李初梨、沙汀、何其芳、卞之琳、端木蕻良、萧红、萧军、聂绀弩、徐懋庸、艾青、舒群、冼星海等的旅居记游,以及谢冰莹主编的《黄河》杂志,都曾给这座闭塞保守的古都带来生机和活力。1950年代中后期杜鹏程、王汶石、柳青、魏钢焰、李若冰等本土作家的涌现,西安始成为百花烂漫的文学之都和众所皆知的中国当代文学重镇。
关键词:民国;西安文坛;报刊杂志
清末民初的西安,由于地处偏隅,交通不便,与外来文化接触极为不易;经济萧条,教育落后,历史因袭沉重顽固,新思想、新文化很难扎根;再加之军阀混战、年馑不断、匪乱滋扰,能活命已实属不易,有条件接受教育者更是少之甚少。因而,五四运动的春风虽然越过了函谷关,但力量及影响大大减弱,只不过在“死水”上一拂而过。除了几个影响甚微的马克思主义社团,以及李桐轩和高培支在西安创办的《易俗白话杂志》(1914年)、陕西省学生联合会在西安创办的《白话报》(该刊为陕西省学联指导五四运动的刊物,创办于1919年)、陕西省议会议员田芝芳(瑞轩)在西安创办的《鼓昕日报》(1920年)等宣传反帝反封建、婚姻问题、教育问题的刊物外,作为思想运动和文学运动的“五四”并没有落地扎根,更遑论开花结果。旅京、旅沪和旅津的受到新文化运动激荡的进步学生深感陕西的落后腐败,他们抱着揭露黑暗、服务桑梓的情怀,介绍输入新思想,积极参加实际事务,力图唤起三秦父老的觉醒,开化三秦风气,促进陕西发展。他们曾主办《秦劫痛话》杂志(陕西旅京学生团,1919年)《秦钟》杂志(北京陕西学生联合会,1920年)《陕西杂志》(北京陕西公益协进会,1922年)《秦铎》杂志(陕西旅沪学生会,1920年)《新时代》旬刊(后改为月刊,在上海的陕西学生联合会创办,1922年)《砺进》月刊(汉中旅京学生砺进会,1920年)《贡献》(天津南开中学的陕西学生屈武、武止戈、崔孟博、刘尚达等人创办,1922年,出刊4期后与《共进》半月刊合并)等,发出与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决裂的声音,“思想再不受古人的羁绊,要解放。我现在要向光明的路上跑去,求新的人生的意义!我不愿瞎活了。”①学成之后,他们大多返回家乡,成为文化、教育、实业等领域的中坚,少数成为左翼革命事业在陕西的奠基人,在新文学创作上并没有取得成绩。
从潼关走出的郑伯奇、王独清、冯润璋等人,呼应时代风气,投身新文学创作,成为新文学社团和新文学创作中较有影响的文学新人。郑伯奇1921年参与发起并组织成立创造社,为创造社元老之一。其著有《抗争》(创造社,1928年,话剧、短篇小说合集)《轨道》(启明书局,1930年,戏剧集)《墙头小说集》(千秋出版社,1937年,短篇小说集)《打火机》(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短篇小说集)《戏剧论文集》(神州国光社,1930年,文艺评论集)《两栖集》(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7年,文艺评论集)等。其中小说《最初之课》和《忙人》,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其最著名的批评文章,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这篇论文是鲁迅和茅盾的《导言》的姊妹篇,也是郑伯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郑伯奇介绍加入创造社的同乡王独清,曾主编《创造月刊》,成为该社后期主要诗人之一。其有诗集《像前》(1927年,创造社)《死前》(1927年,创造社)《iidec》(1929年,创造社)等;话剧《杨贵妃之死》(1927年,上海乐华图书公司)《貂蝉》(1929年,江南书店);小说集有《暗云》(短篇,1931年,光明书局)《独清自选集》(1933年,上海乐华图书公司)《长安城中的少年》(1935年,光明书局)等。王独清诗歌受象征派影响,浪漫主义色彩浓郁,气氛颓废哀伤,少有深沉的理性思索之作。冯润璋曾与孟超等人组织“流萤社”,创办《流萤》半月刊,著有短篇小说集《欢呼》(上海泰东书局出版)等。郑伯奇、王独清、冯润璋等人虽在国内文坛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对于本乡西安的影响几近于无。
1924年夏季,鲁迅、王桐龄、陈钟凡等人的西安讲学,给一潭死水的陕西学术界和陕西文坛带来了活水。鲁迅等人来陕演讲,正如当时的讲座公告所言:“陕西向以交通不便,故名流学者之在西安讲演者,向未有之。”西安至临潼公路竣工不久的1924年7月,鲁迅等7人即应西北大学和陕西省教育厅合办的暑期学校的邀请,赴西安讲学。②鲁迅演讲的题目为《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实际上是《中国小说史略》28篇的缩编和精华,而在某些论点和具体论述上,又有所发展而显得更加丰赡有力。鲁迅此行的另一目的,是为构思的长篇历史小说《杨贵妃》作创作上的准备。到西安之后,满目的颓败和荒凉,看不到丝毫的盛唐气象,他失望至极——“到那里一看,想不到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費尽心机用幻想描绘出的计划完全被打破了,至今一个字也未能写出。”③这当然也同鲁迅的才情、气质有很大关系。回京之后,鲁迅写下了同西安历史文化相关的杂文《说胡须》和《看镜有感》,纪念自己的陕西文化之旅。鲁迅称赞汉唐盛世的“豁达闳放之风”,认为由于汉唐国力的强盛,所以在文化上能够充满自信,“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他说:“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④鲁迅“对近世西安的失望是奠定在对汉唐盛世文化的向往基础之上的,这里面不仅仅包含的是一种类似于古代文人所具有的凭吊、伤感的情绪,更是一种在现代化思想的推动下而诞生的一种渴望民族强大,精神强盛的心理。”⑤盛唐气象的阙如,直接熄灭了他创作《杨贵妃》的焰火,从而留给后人不尽的遗憾和无限的遐想。
1930年代以至抗战爆发,西安的文艺界“虽有一度澎湃过,月刊,半月刊,周刊,三日刊,相继的诞生,但终是拓不出一块新兴的园地”。截至1935年,西安的文学社团或文学刊物有:文学十日社,左翼人士主办,出版有十六开旬刊《文学十日》。栏目设计仿佛《现代》的另一种化身,杂志甫出一期,因未能登记,遂即停刊;艺林十日社,陕西西安高级中学学生钱泽深等主编,并由王鲁彦、郭青杰指导,十六开四页,以登载学生作品为主,偶尔也刊载王鲁彦翻译的小诗和散文,内容较好,因为售价低廉,受到欢迎;出路社,出版有刊物《出路周刊》,景梅九、李非凡主办,宣扬无政府主义和张恨水式的文学,销路极少;春光社,出版有《春光月刊》,周望露主编,内容幼稚,销路不佳;春萌社,出版有《春萌半月刊》,省立一师学生宋某主办,月刊,内容乱七八糟,不堪卒读,出版一期后即停止;朝暾社,旬刊,内容无可观,出版一期即夭亡;晓风社,旬刊,中学生刊物,竭力“左倾”以为摩登,印刷质量极差;西北先锋社,负责人刘青原,出版三四期即停刊,内容不错;陕西学生生活分社,总社设在南京,负责人为周遁初,有会员八十余人,出刊为旬刊,不久改为周刊。内容反对风月,反对左倾,反对幽默,刊载少量散文和诗歌;西北画报社,旬刊,主编宋绮云,内容以西北风物为主,偶尔间杂小品诗词;廿四,月刊,由西安教育界有声望的几位人士主办,内容充实;《陕西教育月刊》,陕西省教育厅主办;报纸副刊有:《西京日报》(《西京日报》为当时的唯一大报)副刊《明日》,郭青杰主编,王鲁彦、亚农时常投稿,内容总体不坏,但有时栏目设计令人瞠目结舌。如1934年的《西京日报》的《文学周刊》第2—3期“乌鸦专刊”、第4期“馬路专刊”,专门歌颂“乌鸦”和“马路”,实在匪夷所思;《文化日报》副刊《西北角》,主编曹冷泉,内容充实,多为学生之作;《新秦日报》副刊《新园》,自杜松寿接编后,内容较为充实,有《青年文艺》《佛光》两种周刊;《工商日报》副刊《海涛》《市场》,马靖夷主编,存活时间甚短,内容凌乱,不值一看;《西北日报》副刊《瑁玲》,杨冲屿与贾永琢先后任主编,内容空洞,不知所云;《民意日报》副刊《呼声》,不久易名《轮下》《星期天附刊》《乱弹》等,存在时间不长,内容东拉西扯,不值一提;⑥《西北朝报》,副刊一名《瑁玲》,一名《小租界》,杨重愚接编后,内容有新气象;《民众晓报》,副刊《民众公园》,内容无特色。⑦西安当时的文艺社团和文学刊物,从数量上说可谓不少,但内容空泛,质量下乘,以学生习作居多,很少有佳作。《西京日报》文艺副刊“明日”的主编郭青杰曾在《明日》上表示,西安的文艺创作已有很大的进步,希望“明日”能收到像《申报》“自由谈”那样的软性文字,把“明日”办成“自由谈”那样的刊物,结果期望甚高,收效几无。曹冷泉主办的“西北角”,只有两三年的时间,成绩虽有,但也有限。1933年双十节后,曹冷泉被捕,《西北文化日报》副刊《西北角》与《西京日报》副刊《明日》即刊登起文言作品和旧诗词来。因而当时即有人慨叹——“定期的纯文艺刊物没有一种,就从这一点来估量西京,也算得是一块沙漠!”⑧翻译的成绩也极为有限,在“翻译年”(1934年)的开头,西安文坛上的翻译有小活跃,但多是国内早已译过的作品,如高尔基的《一个秋夜》、川口浩的《题材主题及方法》、高尔基《给青年作家的信》等。⑨境况之所以如此糟糕,一是作为国统区,西安的政治空气比文艺空气更为浓郁,人们对政治的兴趣也远远超过了文艺。二是缺少文艺刊物,桂林出版的杂志和文艺书籍邮寄到这里,“常常涨到数十倍,然而读者还是忍痛当古董一样买回去。”⑩当时西安出版的综合刊物《陕西青年》和《西北论衡》,虽然都有一定的篇幅刊登文艺作品,但水准和质量均极低。
这一时期的西安,因一些著名作家的到来,多少改变了荒凉的面貌,为西安文坛注入了活力。1934年,著名的通俗小说家张恨水以报人的身份考察西安,创作了以西安和西北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燕归来》和《小西天》。在他的笔下,西安和西北民生凋敝、破败荒凉,旧中国的儿女挣扎在饥荒和死亡线上,倒毙街头、卖儿鬻女的人间悲剧随处可见,文苑也是一片荒凉。鲁彦的到来——“蓦然有一个那么有名气的文艺家到西北来,的确是很使人兴奋的。”1934年2月上旬,王鲁彦离开上海到陕西合阳县立中学任教,8月下旬转任西安陕西省立高级中学教师(其间,7月下旬回上海),1935年底回到上海。在陕西期间,他先后创作了《惠泽公公》《车中》《桥上》《鼠牙》《枪》等小说,《新年试笔》《厦门〈地方印象记〉》《叹骷髅选》(又名《巫士的打油诗》)《婴儿日记》《父亲》《西行杂记》《西安印象》《寂寞》《四岁》《幸福的幻影》《听潮的故事》《关中琐记》《驴子和骡子》等散文,翻译了波兰斯文妥珂夫斯基的长篇戏剧《阿斯巴西亚》(连载在《西京日报》副刊《明日》上)等,把新鲜的空气带进来,“把这荒僻的西北介绍到外面去。”11他积极参与西安的文艺活动,扶植文艺社团,指导文学新人,改变了当时西安的文艺生态和文学局面。但他居留西安的时间仅仅一年有余,过于短暂,造成的影响很快被荒漠化的文学现状所遮蔽和吞没。
抗战爆发前后,西安学生运动高涨,文艺刊物也发出了时代的强音。在经济困难和印刷不便的情况下,几乎同时出现了三种刊物,一种是《学生呼声》,由西安学生联合救国会出版,刊登救国言论和诗歌文艺;一种是《学生》,由西安一中文艺研究会出版;还有一种是《沙河》,由西北青年文艺工作者协会出版,刊登的《激动了的民心》《抗战》(独幕剧),产生了较大影响。12抗战爆发以后,西安的文坛振奋了一个时期,担负起了西北文化堡垒的重任,如1937年由文化界发起的鲁迅纪念大会和会后的十万群众大游行,推动了西安救亡工作的火速发展——“上海救亡剧第一大队来西安时,各报纸副刊都一齐出着专刊,同时为了抗战文艺的通俗问题,这里的报纸也出了‘文艺通俗’的特刊,这些特刊的出现虽然如昙花之一霎即逝,然而它留给西安文坛的影响,是潜在的给沉闷的西安以复活的力量;又如西安西北文化界协会,西安编辑人协会,报人协会,西北青年文艺工作者协会的先后成立,计十余种的小型杂志的出版,这一切莫不证明了抗战的西安,已摆出战斗的姿态了。”不过,纯文艺刊物依然很少,只有《街前街后》《沙河》《战时文艺》三种,“其内容之贫乏,技巧的拙劣,更是出人意料之外。”几份报纸的文艺副刊,还差强人意,如以群主编的《西北文化日报》副刊《战鼓》,陈菲主编的《秦风日报》副刊《太华》,以及1937年10月创办的《烽火》,尚能得到读者的赏识和好评,后来因为版面的压缩,副刊也不得不停止了。1938年9月,硕果仅存的只有《国风日报》的《西北文艺三日刊》。在这悄寂荒凉的西安文坛,这些刊物如同沙漠里仅存的几株绿植,很快便根枯叶黄。131939年,郑伯奇应《会报特刊》编者姚蓬子之邀,描述西安文艺现状,撰写了《西安文艺现象点描》一文。他在文中说:“就我个人直觉来讲,在西安,政治空气比文艺空气浓厚得多。任何方面对于文艺都不重视。青年们偶尔也组织什么文艺团体,参加文艺活动,那不是政治活动的一种余兴,便是政治活动的延长。西安的文艺活动大都是外来的文艺界同人推动起来,而参加的也多是外来的青年和学生。成绩方面以演剧和诗歌为最盛。”这主要归功于上海救亡演剧团第一队和第五队、西北战地服务团、政治部第三演剧队和第四宣传队、南京中国戏剧学会救亡演剧队。个人出力最大的应推宋之的、王震之、贺绿汀、欧阳山尊、崔巍、左明、赛克、丁玲、光未然、戴涯、周伯勋等人。演剧歌咏方面的活动,主要归功于西安文艺界抗敌协会。而文艺活动则非常贫乏,叶以群到西安后主编过《西北文化日报》的副刊《太华》,也曾受到读者的欢迎。可是因为主持者对于文艺的轻视和篇幅的压缩,不久,各报的副刊都取消了。郑伯奇主持的《救亡》周刊,因为曹靖华的热心帮助,刊发了不少青年作家的优秀作品,如尹雪曼就是其中崭露头角的一位,可惜因环境关系,《救亡》不久停刊。处于同样境况的,有《西北》,以及李初梨主编的《大团结》等刊物。
抗战爆发以后,到过西安的文艺界同人很多,有曹靖华、丁玲、田间、臧克家、宋之的、塞克、叶以群、崔巍、王震之、贺绿汀、左明、光未然、李初梨、沙汀、何其芳、卞之琳、叶鼎洛、端木蕻良、萧红、萧军、聂绀弩、徐懋庸、艾青、舒群、庄启束、方土人、吕骥、冼星海、向培良、吴奚如等。不过,“大家对于西安似乎都无甚留意。滞留的期间大都很短。留下影响的因此也不多。”他们离开西安,或者去延安,或者去山西,或者去重庆,很快活跃起来。因而,“到现在,西安依然是文艺上的一片荒原!”14正如郑伯奇所言,抗战爆发后,西安文艺界热闹了一阵,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很快又落入了沉寂,原因是:一、先前到西安的几个知名作家,有的去了延安,有了去了山西,有的去了重庆或其他地方,没一个留下来;二、日军进抵风陵渡后,中等以上的学校全部向外疏散,文艺失掉了广大的读者群;三、敌机屡次轰炸以后,纸价疯涨,机器大半搬家,印刷困难,办刊极不容易。据统计,西安当时有报纸八家,有副刊的只有两家,分别是《国风日报》的《十字街头》和《西安晚报》的《火炬》,刊载诗歌、杂文、报告文学等,题材多与抗战有关。《阵中日报》的副刊《军人魂》,偶尔也刊登一些成熟的作品,不久即因改版取消。纯文艺刊物只有全国文艺抗敌协会西安分会主办的《西北文艺》月刊一种,出版六期。作品多半是诗,其次是散文和报告文学,短篇小说有时几期也没有,内容也谈不上精彩,主要是人力和作者的限制。文艺刊物主要有《老百姓周刊》,主要用陕西方言土语出版;还编印了许多通俗文艺读物,形式有秦腔、大鼓词、歌谣等,计有《抗战歌谣》(第一辑)《保甲长三字经》《抗战建国纲领曲》《委員下乡歌》《委员长告军民歌》《王二爷当兵》《陕西冷娃》和《江北老儿》等数种。15
1940年代的西安文坛依然如旧。1941年,《西北文化月刊》(西安)从第1期开始刊登西北作家小传,稿件向社会征集,以来稿先后顺序刊登。第1期介绍的西安本土作家是周焕、段象武、樊仰山、李芝亭、高树基、徐孟开、汤化府七人。周焕是陕西省政府参议、政论家,著有《刍议集》《政治问题论集》《地方自治》等;段象武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后任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部下,曾任兰州警备司令、汉中城防司令等职。他早前曾在北大旁听,对哲学、文学等甚感兴趣。抗战后,“由前方归来,作些反侵略文字,藉以提高抗战情绪,增加抗战力量”,并无文学作品;樊仰山,早年从军,后厕身报界,曾任《青门日报》及《更生》半月刊社长、《西京平报》笔政等职,以敢言著称,编著有《抗战五部曲》《梅花岭》《李秀成》《杨贵妃》《红梅扇》等国防戏曲;李芝亭,毕业于北大政治学系,任职于陕西省教育厅,以敢言著称,创办《西京平报》,对西安新闻事业贡献甚大;高树基,即高培支,易俗社发起人之一,对秦腔编剧、导演和人才培养贡献甚大;徐孟开毕业于东北大学经济学系,1936年春到西安工作,任职于陕西省财政厅等,从事工商统筹管理工作,有文名,但很少发表;汤化府,曾留学于日本明治大学,主攻行政学,1936年来西安工作,曾主编《大路周刊》,文章散见于报纸杂志。 周焕、李芝亭、徐孟开长于政论,段象武长于书法,樊仰山、高树基钟情于秦腔,他们之中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作家。16西安文艺界也曾努力,想改变一片荒凉的局面。1942年10月,西安成立了“西京市青年文艺自修社”,有社员50余人。自修社请社会各界人士和老作家予以指导,包括小说、朗诵诗、话剧、音乐等17,一定程度活跃了西安的文艺气氛,但对西安文坛的现状并无明显的改观,也没有出现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
与西安文坛的冷漠和荒凉相衬的,是剧团的活跃和热闹。西安自抗战后,“不但成为西北中心,也成了华北中心,因此特别显得繁荣”,如周伯勋、戴涯、李次玉等负责的“中国剧艺社”,成绩卓著;“铁工”“邮工”两个业余剧团,以及军委会政治部抗敌宣传队第四队(简称抗宣四队),演出活动也很频繁,演出的剧目有戴涯导演的《战干第四》《我们的故乡》《敌忾同仇》,李次玉导演的《前夜》,以及“抗宣四队”的《献金救国》《军民合作》《矿山》《壮丁》等,成绩均尚佳。18“中国剧艺社”因为经济问题和内部分歧解散后,戴涯又与冷波发起了中国戏剧学会,演出频繁。西安剧坛活跃的局面,一直维持到1944年前后。据统计,单是1944年,西安演出的话剧有:中国戏剧学会演出《茶花女》《杏花春雨江南》《狄四娘》《戏剧春秋》《清宫外史》等名剧;妇运会上演陈白尘的《结婚进行曲》,王曲剧社上演《重庆二十四小时》《朱门怨》等剧,成绩均良好;东南中学校庆上演《这不过是春天》,中央战干团演出《野玫瑰》《归去来兮》《之子于归》等剧;音乐家韩悠编演三幕歌剧《阿里郎》,饰景美丽,剧情紧张,表演精彩,一时称绝。正如当时的评论所言,“在这荒凉的地方,放出一枝花朵,虽然它的力量是很薄弱的,但究竟它是一枝花朵。”19
1940年代初期,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期,西安文坛的荒芜闭塞也可谓空前所有。由于交通闭塞,本地文艺刊物匮乏,读者群又比较庞大,外地来的刊物,价格增至数倍也很难购得。本地的综合刊物寥若晨星,如《陕西青年》、《西北论衡》虽有文艺副刊,但水准极低。纯文艺刊物只有两种,谢冰莹主编的《黄河》和叶鼎洛主编的《文艺月报》。《黄河》1940年2月在西安创刊,由于发行机构的改组于1944年4月第5卷第3-4期休刊。1948年3月出版复刊号第1期,复刊后增加副题名《文艺月刊》,同年8月第6期停刊。该刊由黄河文艺月刊编辑室主编,第1卷第3期起由谢冰莹任主编,第5卷第2-5期由厉厂樵任主编,第5卷第6期起由谢冰莹继续担任主编,由新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该刊栏目有理论、报告、小说、诗歌、散文、随笔、特写、文艺通讯、黄河信箱、文坛简讯等,其内容则偏重于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散文、剧本等。主要刊登抗日文艺作品(包括抗日故事、特写等),分析抗战中各地的文坛状况,报道各地文艺界动态,并对青年作家进行写作指导。柳亚子、冯玉祥、陈鲤庭、姚雪垠、李朴园、梁实秋、丰子恺、沈葆心等人为该刊撰写过大量的作品。由于该刊主编更换不迭、版面不断缩小,再加之内容也愈来愈贫乏,到后来影响也十分有限。叶鼎洛任编委的《文艺月报》只有十六个页面,内容贫乏可怜。他主编的《西北文化》,隔几期出版一个文艺专号。西安的文艺书籍出版得更少,除了冰莹的《给青年作家的信》《抗战选集》以外,诗集有野浪的《奔流》、林岚的《鄂贝尔骑兵队的故事》,剧本有冷波的《梅子姑娘》,石林与安娥合作的《战地之春》,“为西安出版界对于抗战文艺仅有的贡献。”因而有人呼吁——“西安的文坛是如此寂寞和荒凉,作为荒地的开拓者,我们真盼望重庆和桂林的作家和出版家能够分一部份到西安来工作呵!”20到过西安的人,“都觉得这儿不是文艺活动的园地。都说:‘好荒凉呵!’一个一个都被迫着摇着头走开了。”211943年,有人邀请郑伯奇谈谈西安的文艺状况,他失落地写道:“我这样离开故乡已经四年出头了,故乡的文化动态,尤其是文艺活动,无时无刻不惹起我的关怀。从朋友的来信里,从来人的谈话中,从当地报纸的字里行间,我拼命想找出一点有关文化,特别是文艺方面足以使人兴奋的材料。然而,我失望了,没有,什么也没有。想起了汉唐两代的全盛时期,这座城市所发出的文化的光芒,曾经照耀过整个世界,而今竟变成了这样荒凉冷落,这不能不使人悲哀,这不能不使人愤恨。难道这座古城真的永久死灭了吗?难道这里的文化传统真的像顽石一般地硬化了吗?难道这块土地的人民真的已经退化了吗?”他只能寄希望于未来——“我坚决地相信,一到春暖花开的时候,那荒凉的古城一定是百花烂漫的!”22郑伯奇所期待的“百花烂漫”,直到1950年代中后期,杜鹏程、王汶石、柳青、魏钢焰、李若冰等本土作家的涌现,终于得以实现。自此伊始,西安才成为“百花烂漫”的文学之都和众所皆知的中国当代文学重镇。
注释:
①幼石:《我不愿瞎活了》,载《共进》1923年12月25日第52号。
②《陕西省城之學术演讲会》,载《教育杂志》1923年15卷第7期。此次应邀演讲的学者第一批于1924年7月初到达西安,有北大教授美国人柯乐文、史学系主任朱希祖、哲学系教授陈百年、理科教授王抚五、哲学教员徐旭生,美术专门学校教务长吴新吾,女高师哲学部主任傅佩青;第二批7月中旬到达,有南开哲学教授陈定谟、人类学教授李济之、西洋史教授蒋廷黻,北师大教授王桐龄,北大教授周树人,东南大学教授陈钟凡等。被邀学者部分因故未到,实际来陕者和预告有出入。
③鲁迅: 《致山本初枝》,载《鲁迅全集》(第十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 556 页。
④鲁迅:《看镜有感》,载《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207页。
⑤刘宁:《民国作家的西安城市书写及其文化心理分析》,载《人文杂志》2015年第2期。
⑥周微:《西安的文艺界》,载《学生生活》(南京)1935年第3卷第9期。
⑦爱牟:《西安的报纸副刊和文艺杂志》,载《西北评论》(南京)1934年第1卷第8-9期 。
⑧莲青:《西安文坛》,载《国闻周报》1935年12卷33期。
⑨渭阳:《西安文坛近讯》,载《出版消息》1934年46-48期。
⑩郑伯奇:《西安文艺现象点描》,载《抗战文艺》1939年第4卷第1期。
11戴思:《西北作家小志》,载《西北文化月刊》1941年第5期。鲁彦作品多在省外发表或结集出版(以上海为主)。
12《怒吼了的西安文坛》,载《新西北》1937年1卷3期。
13萧仲:《西安文坛简写(通讯)》,载《文艺月刊·战时特刊》(重庆)1938年第2卷第2期。
14郑伯奇:《西安文艺现象点描》,1939年3月27日写于重庆,载于《抗战文艺》1939年4卷1期。
15苟文:《西安文艺动态》,载《新西北》1940年第2卷3-4期。
16《西北作家小传》,载《西北文化月刊》1941年第1期。
17《文坛消息》,载《黄河》(西安)1942年3卷2期。
18钱颖:《西安的剧浪》,载《剧场艺术》1940年第1期。
19《西安剧坛要讯》,载《文化新闻》(重庆)1944年182期。
20陈侠夫:《西安文坛近况》,载《文坛》(重庆)1943年2卷1期。
21江明:《荒凉的西安文坛》,载《光半月刊》1945年第12期。
22郑伯奇:《关于西安的文艺活动》,载《沙上足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8-239页。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民国文学中的西安书写”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jz067)
责任编辑:赵雷
相关热词搜索: 不生 园废年深竹 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有关中央深改委最近会议简短三
市委第x巡察组于今年x月x日至x月x日,对市x进行了为期x天的巡察,并于x月x日向我委党组反馈了巡察意见,实事求是地指出我委党组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委党组对巡察组的反馈意见高度重视,全面认领,并按照市委的规定和巡察组要求,以提升站位强化整改,建立台账细化整改,靶向聚焦精准整改的工作思路,狠抓整改落实。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对市委巡察组反馈的意见和指出的问题,委党组高度重视,以坚决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扎实的措施,不折不扣地抓好整改,切实担负起落实巡察整改的主体责任。
(一)深化认识,精心组织。x月x日巡察组反馈意见后,党组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巡察反馈意见,进一步提高对巡察整改的认识,对巡察组反馈的意见和指出的问题,诚恳接受,照单全收,坚决整改。委党组书记、主任x同志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以巡察组反馈意见为契机,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扭住党建这个“牛鼻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履行各项承诺,强化责任担当,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确保巡察整改工作有序推进,及时成立了市x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委党组书记、主任x同志任组长,x为副组长,各股室及委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抓好巡察整改任务,坚持把做好巡察整改作为当前及今后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将任务分解细化,明确时间节点、责任领导、责任股室,扎实做好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
(二)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巡察意见反馈后,委党组书记、主任x同志切实履行巡察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多次主持召开党组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为巡察整改谋思路、把方向、定标准、想办法。各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主动认领任务,迅速组织分管股室、下属单位将巡察组反馈意见和党组整改工作要求进行传达贯彻。各股室、单位迅速行动,对照巡察反馈意见迅速进行逐条梳理和全面自查,分别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坚持边整边改、立改立行。x月x日,委党组紧紧围绕巡察反馈意见和整改工作要求,制定印发了《市x落实市委第x巡察组巡察情况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整改步骤、组织领导、整改内容和具体要求等,对巡察反馈的问题,逐条逐项细化成了x条整改措施,形成了反馈意见整改清单,逐一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股室、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切实做到了领导责任到位、任务分解到位、安排部署到位,工作机制到位。
(三)从严从实,聚焦整改。巡察组反馈的意见使委党组和全体干部职工深受触动、警醒和教育。委党组成员率先垂范,精心准备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坚持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以“四个意识”为标杆、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尺子,认真对照巡察反馈意见,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反思、剖析根源,制定整改措施。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及时调度、督导检查重点整改工作的落实情况,协调解决整改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或问题。各责任股室、单位严格按照《整改方案》的时间表和任务清单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建立整改工作台账,采取动态管理、台账推进、对账销号的办法严格落实整改。对确实整改到位的问题,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对没有整改到位的问题,责成限时办结,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x月x日,市x党组召开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严肃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和相互批评,进一步查找差距、深化整改,要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对照市委第一巡察组反馈意见,与思想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深入分析,深挖病根,精准发力,综合施策,集中整改,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关于巡察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以巡察成果运用和整改实际成效,推动全委工作再上新台阶。
整改期间,市x党组对巡察反馈的问题逐条逐项进行对照检查,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推进整改。具体情况如下:
(一)党的领导方面
1.“四个意识”落实有偏差
①政治意识淡薄,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力度不够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为认真贯彻党十九大精神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制定了《市x季度工作计划》,结合我委工作实际提出了具体季度工作安排。二是召开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了《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习近平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晰、充实了委党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计划。三是及时召开了巡察反馈民主生活会,完善了巡察反馈民主生活会材料并装订成册,进一步规范了民主生活会流程,提高了民主生活会质量。
②大局意识不强
整改落实情况:xx选任工作,x月xx日召开党组扩大会对班子成员分管业务进行了重新分工。督促班子成员认真履行职责,压紧压实班子成员工作责任,形成职责分明、各司其职、人岗相适的协作机制。同时牢固树立“一盘棋”的观念,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切实了增强党组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③工作作风不实
整改落实情况: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带头改进作风,每月带队下基层和企业调研,以身作则,以上率下。2019年,班子成员下基层和企业调研xx余次,并针对乡镇服务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
2.党的领导弱化
①“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执行有偏差
整改落实情况:制定了《中共x市x委员会党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委党组集体决策机制,规范了党组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以下简称“三重一大”)的决策行为。
②干部队伍干事创业、创新的氛围不浓
整改落实情况:制定了《市x干部职工鼓励激励办法》,建立健全了全委鼓励激励机制,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有实惠、受重用。
③超职数配备股级干部
整改落实情况:我委认真对照机构改革后市编办下发的“三定”方案,明晰机构设置,坚持定编定岗到人,制定科学的选人用人计划,出台了《市x选任股室长工作方案》,通过个人意愿填报及民主测评,经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了x位股室长拟任职人选,目前已上报市委组织部,待组织部批复同意后任用。
④干部分工不规范、人员交叉任职,干部职责不清
整改落实情况:结合股室长选任工作,及时调整了领导干部分工及干部职工工作,合理安排了人员,明确了分工、定岗到人,最大程度不再出现干部分工不规范、人员交叉任职,干部职责不清等问题。
3.推动深化改革的力度不大
①“一站式”受理难以到位
整改落实情况:我委主动对接市行政服务中心,目前已全部实现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进驻行政服务大厅,且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同时正在积极配合市行政服务中心完成“一链办理”事项的流程梳理工作。
②“保姆式”服务需要加强
整改落实情况:我委加大了对驻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审批业务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审批事项的办事效率。
③“只跑一次”的要求难以达到
整改落实情况: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印制了市x“全程网办”宣传册。截至目前,共发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指南x余份,进一步扩大了群众对“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的知晓率。
4.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谋助手作用不凸显
①调研不够
整改落实情况: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带头改进作风,每月带队下基层和企业调研,以身作则,以上率下。2019年,班子成员下基层和企业调研x余次,并针对乡镇服务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
②项目储备前瞻性不够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制定了《市x推进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重点建设项目储备机制。协调和督促各部门、各项目单位按要求上报重点建设项目,报送项目进展相关信息,不断充实重点建设项目储备。二是组织股室长开展项目储备知识业务学习,由饶明峰主任带领大家学习了《政府投资条例》及《x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着力提高了全委抓项目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③对政策扶持的预判性不高
整改落实情况:根据上级安排,组织了全体干部职工集中收听收看国家x《政府投资条例》专题培训会,提高了全委对国家政策、产业政策的分析研判力度。
④“三争”工作的力度有待加强
整改落实情况:2019年以来,我委进一步加大了“三争”工作力度,对照国家、省预算内资金项目支持方向,指导各单位筛选好项目、大项目申报,截止目前全x市向上争取项目合计x项,争取上级资金x万元,其中x项目合计x项,争取上级资金x万元,占x比例x%。
5.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较薄弱
①理论学习抓的不紧
整改落实情况:制定了《市x2019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计划》,我委严格按照中心组学习制度,切实做到了学习有计划、有执行、有监督、有落实,确保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2019年以来,召开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6次。
②重视不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不力
整改落实情况:制定了《市x党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员干部培训、党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活动的重要内容。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重要内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
③管理不严,教育引导不力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加强了理论武装,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各级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纳入干部职工理论学习计划,及时召开了全体干部大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二是制定了《市x2019年机关干部理论学习计划》,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在学习中要紧密联系本职工作实际,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于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截止目前,我委共安排全体干部开展集中学习6次。三是广泛开展谈心谈话。结合今年以来的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在全委广泛开展了谈心谈话,及时与干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实时掌握干部在思想、生活、作风、履职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做到及时引导思想、快速查摆问题,实现了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管理。
(二)党的建设方面
1.党组抓党建责任意识不强
①党组会议召开不经常,研究党建工作少
整改落实情况:制定了《市x党建工作制度汇编》,完善了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切实增强了责任主体抓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就全年发展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等召开了党组会议专题研究。
②班子成员对党建工作过问较少
整改落实情况:班子成员带头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围绕增强党性、提高素质目标,认真做好党课课件,带领和督促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党规党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委党组书记、主任x以《xx》为题给全体干部职工上了一堂专题党课。
③党建专职力量薄弱
整改落实情况:加强了党建专职力量,结合机构改革,在内设机构中专门设置机关党委,明确了党建专职人员,并按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党建记录会议内容,确保记录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同时做好了会议记录的管理存档。
2.组织建设不规范
①干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整改落实情况:委党组高度重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定了《机关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完善了选人用人机制,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项规定,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坚持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制度。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等有关文件规定的程序,切实做到履行程序不走样。
②党支部凝聚力、号召力发挥不够
整改落实情况:委党总支不断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加大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党的历史的学习,不断充实党员干部队伍,我委干部x于x月份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③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
整改落实情况:委党总支严格按照党章和发展党员的有关规定,在培养、考察、政审、审批等每一个环节上严格要求,严格把关,坚持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我委干部x于x月x日通过征求党内外群众座谈会意见并经机关支部委员会审议,于x月x日经党总支审议通过,同意列为党的发展对象。
④支部换届不严肃
整改落实情况:委党总支切实规范支部换届工作程序,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等要求,确保整个工作依法、依规、依程序进行。x月x日,离退休支部召开了离退休支部党员大会,根据有关规定,严格按程序要求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共x市x委员会离退休支部委员会委员。
⑤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抓常抓细有待加强
整改落实情况:委党总支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督促各党支部加强党务培训,定期开展党日活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好党建引领带动作用。截止目前,机关党支部开展党员主题活动x次,离退休党支部开展主题活动x次,并建立了主题党日活动台账。
3.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谨
①民主生活会召开不严谨
整改落实情况:x月x日,及时召开了巡察反馈民主生活会,完善了巡察反馈民主生活会材料并装订成册,进一步规范了民主生活会流程,提高了民主生活会质量。
②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开展不经常
整改落实情况:委党总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党员政治生日等制度规定为关键环节,把制度建设贯穿机关党的建设全过程、全维度,将党建工作融于业务工作当中,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带党建。x月x日集中开展了党员政治生日活动,为党员发放了政治生日贺卡。
③民主评议党员程序不到位
整改落实情况:制定了《市x党建工作制度汇编》,进一步规范了民主评议程序,要求严格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总结点评的步骤开展组织评定,不敷衍了事、不弄虚作假,注重评定效果。
④谈心谈话制度执行不到位
整改落实情况:结合今年以来的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在全委广泛开展了谈心谈话,及时与干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实时掌握干部在思想、生活、作风、履职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做到及时引导思想、快速查摆问题,实现了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管理。
(三)全面从严治党方面
1.党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①主体责任概念模糊
整改落实情况:委党组召开了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大家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两个责任”,切实担当起全面从严治党的职责。
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力度不够
整改落实情况: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压实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了监督执纪问责,为推进我委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作风和纪律保证。
③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不严谨
整改落实情况: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进一步提高述职述廉工作的科学性,对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基本内容、测评方式、结果运用等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建立完成了个人总结、述职述廉、群众评议等配套的工作机制。
2.日常监管不力
①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宽松软
整改落实情况:制定了《机关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并要求全体干部严格执行《市x机关干部职工考勤管理办法》。对全委干部职工是否严格执行了上下班等制度进行了通报。
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不到位
整改落实情况:制定了《关于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实施办法》,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了提醒教育。并严格落实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尽早解决。今年以来,我委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我委干部洪巍、徐天桂、龚磊进行了诫勉谈话,对所有股级干部进行了谈话提醒。
③政务公开不到位
整改落实情况:制定了《市x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定期、定量完成我委子网站政务动态等内容的更新,确保我委涉及领域信息发布的全面性和自产文件发布的时效性,截止目前,已在子网站政务动态栏上更新了x项文件。
3.岗位风险防范不到位
①开展“红包治理”工作不到位
整改落实情况:全体干部职工认真重新填写了“红包治理个人承诺书”,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廉政风险防控手册》等法规制度,加强廉政教育,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制度管理,严格依法行政,规范办事程序,有效杜绝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②轮岗制度执行不到位
整改落实情况:结合股室长选任工作,及时调整了领导干部分工及干部职工岗位,合理安排了人员,明确了分工、定岗到人,按照干部轮岗制度对长期未更换岗位的干部及时调整了岗位。
③财务报支不严谨
整改落实情况:我委财务制度执行进行了再次规范,要求全体干部严格执行市相关文件规定,附件不齐、发票来源渠道不规范的,一律不予报销。同时加强了财务票据审核,严格按照公务接待和差旅费报销标准执行。进一步落实了业务股室对支出事项的真实性负责制,财务部门对财务支出的规范性、准确性负责等责任机制,严格执行财务审批、报销流程,严把支出审核关。
4.对下属单位监管不到位
①对价格认定监测局日常监管较松散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对以委办公室名义下发了整改落实情况督促函,要求下属单位针对巡察反馈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并实地进行了督查。二是加强了对下属单位财务人员的财政预算管理培训。三是制定了《市x关于下属单位监督管理办法》,对下属单位干部职工不认真履职,出现违纪违规问题的,将按照追究委分管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的责任。截止目前,下属单位违规发放的费用已全部上交市纪委廉政账户。
(四)履职不到位方面
1.项目审批把关不严
①项目审批过程缺乏充分的酝酿和研究
整改落实情况:我委制定了项目申报流程图,要求各股室严格执行项目申报流程,认真把关项目资料,对不符合审批政策、重大环保、安全生产隐患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同时按照《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x市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对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把关。截止目前,全市召开了政府投资项目联审会x次,审批通过项目x个。
2.项目监管不到位
①政府投资类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不力
整改落实情况:制定了《市x关于重点项目进度跟踪调度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了项目监管,要求各股室严格项目建设基本程序,深化项目日常管理,继续加强对事前事中事后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为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3.项目实施落地难
①项目落地难或推进难
整改落实情况:制定了我市重大重点项目、省市县三级联动项目、预算内投资项目进展情况表,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月进行一次调度,一个月通报一次的程序,将任务落到实处,保障项目顺利进行。截止目前,今年全市计划安排大中型建设项目x个,完成投资x亿元,完成计划的x%。纳入x市大中型建设项目x个,开工项目x个,完成投资x亿元,完成计划的x%。纳入省大中型建设项目x个,开工项目共x个,完成投资x亿元,完成计划的x%。省市县三级联动项目x个,开工项目共x个,完成投资x亿元,完成计划的x%。
4.项目稽察工作不到位
①稽查工作对政府投资类项目未做到全覆盖
整改落实情况:机构改革后我委的重大项目稽察职责划至市审计局。在今后我委将进一步加大项目调度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切实有效推进我市项目顺利实施。
5.档案管理不严谨
①资料归档不齐全
整改落实情况:制定了《市x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档案管理,明确了一名档案管理人员,要求每季度进行一次档案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档案清查,切实做好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编目工作,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
(五)责任心不强方面
1.形式主义依然存在
①文件审核把关不严
整改落实情况:在全委范围内开展了行文规范自查自纠工作,要求各业务股室对以往的发文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行文规范及行文内容进行仔细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制定了《市x关于进一步规范各类文件起草工作的通知》,要求文件起草做到稳妥慎重,多级审核、层层把关。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研论证,突出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作风教育整治工作不够深入
①“怕慢假庸散”作风教育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不深入
整改落实情况: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围绕主题教育列出的x个方面突出问题,特别是针对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等x个突出问题,布置开展了作风教育专项再整治工作。
3.“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站位不高
①宣传发动力度不够,基础工作不扎实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挂点村xx进行扫黑除恶宣传,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人心,拓宽举报渠道,加大群众监督和举报力度。截止目前,在挂点村xx张贴公告x余份,发放扫黑除恶宣传单x余份,开展集中宣传x余次。二是制定了《市x招投标领域涉黑涉恶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紧密结合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专项检查,切实履行好线索管理职责,同时协调各方,实行周调度制度。加强了招投标领域涉黑涉恶问题专项整治的线索摸排,发现问题,及时移交。截止目前,共收集招投标领域涉黑涉恶和违法违规违纪线索xx条并全部移交。
经过集中整改,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整改成效,但对照市委巡察组提出的整改要求,仍然还需要持续强化整改认识、持续压实整改责任、持续加大整改力度,切实运用和巩固好市委巡察成果,以整改为契机推进发改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力度不减抓好整改后续工作。坚持整改目标不变、整改劲头不松、整改力度不减,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巡察整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巡察整改后续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对已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防止问题反弹;对还没有完全彻底解决的问题,严格按照整改方案,不松劲、不减压,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按时整改到位;对需要较长时间整改的事项,坚持一抓到底,坚决完成整改,务求取得实效。
(二)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严字当头,着力解决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时刻用党纪政纪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发扬钉钉子精神,对已确定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坚持不懈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不懈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要求,真正将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持不懈改作风,力促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在深入整改的同时更加注重预防,以问题为导向,倒查制度漏洞,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选拔任用等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到治理一个问题、健全一项制度,用机制制度巩固问题整改成果。在完善健全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严肃执纪、严肃问责,运用执法执纪“四种形态”,尤其是第一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格落实谈心谈话约谈制度,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以持续有力的督促检查,传导执纪压力,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四)着力推动发改事业全面提升。以巡察整改为契机,把巡察整改工作与贯彻中央、省、x市和市委决策部署结合起来,积极谋划和推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各方面工作。把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作为推动发展的总抓手,加速打造“xx”,着力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扎实推进“十百千万”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加速建设产业强市。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扭住创新型城市目标不放松,大力培育引进创新人才,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着力抓好创新平台建设,形成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