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进一步消化和思考读到的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以下是一些读者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读后感,希望它们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专业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4篇)篇一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看《水浒传》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剧中人物早已忘了一大半;而且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来就没认真看。迫不得已,只得从网上下了一套好好研读,竟发现:其实水浒传真的是不错。第一点,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是书中那一百单八将。人物虽称不上个个性格鲜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坚石刻技术拔群,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说《水浒传》里108将是勉强凑齐的,就是为了凑传说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认这点,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写多少,那么不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丢失了一百单八将从天而降的意义,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极品。第二点就是《水浒传》中对剧情的刻画描述。
《水浒传》从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到一百单八将聚一堂,从宋江大破连环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间事情的繁琐,人物的众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却用自己优秀的'文笔将如此长的故事娓娓道来却丝毫没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环套一环,使读者不由得继续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实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让人叹服。第三点我要说的是《水浒传》对于历史的记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这样一个类似于"科幻神话"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编,哪有什么真的历史。的确《水浒传》是神话故事,可他对当时民不聊生,奸臣当道,外敌入侵,军队战斗力下降的社会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进行了剖析。你们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适,那么怎么会有100多好汉奋勇起义如果忠臣当道,那么为什么高逑会当宰相如果国家太平,那么金朝来干吗如果军队丰足,那么何必招安呢在我看来,水浒传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说,更是一本反映当时社会的历史书。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没什么用,只不过把《水浒传》好的地方举了出来而已,我还依旧喜欢《三国演义》。所以,每个人心目中的好书是不一样的,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好书。还不错!
专业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4篇)篇二
读了《水浒传》有感:我感谢我母亲给了我生命,感谢老师无怨无悔的教我知识,更感谢我的祖国这么强大,有这么好的条件,让我们无忧无虑、幸福的生活。
《水浒传》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名著,虽然大家读后的感受不一样,收益也不一样,可它全文灌输一个思想:对国家要“忠”,对朋友要“义”,对父母要“孝”,更让人懂得什么叫知恩图报,什么叫忠孝两全。
我在日夜啃读这本书后,感受也非常深刻。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及时雨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武松高大魁梧、单身决斗猛虎的勇猛和豪爽,吴用的足智多谋,更难得的是外表粗鲁的李逵却有一颗非常善良孝顺的`心……。这些情节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放。
读完这本书,我思绪万千,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感谢我母亲给了我生命,感谢老师无怨无悔的教我知识,更感谢我的祖国这么强大,有这么好的条件,让我们无忧无虑、幸福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一定要关心亲人,关心同学,孝顺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我在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认认真真学习,明明白白做人,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
我非常喜欢《水浒传》这本书,更喜欢书中教会我的做人道理!
专业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4篇)篇三
作为一名学生,我非常喜欢读书。我读过很多课外书,每本书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去探索里边的奥妙。今年暑假,我读了《水浒传》这本名著,被故事中的各路英雄好汉所折服。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妇孺皆知的“武松打虎”。
武松年轻力壮,机智英勇,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有一天,他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在一家酒馆喝了十八碗酒,醉后想要继续赶路,被店家告知,冈上有老虎出没,危害百姓,劝他不要从那里过。但是武松不相信,继续前行。
太阳快落山时,他来到一座破庙前,见庙门上贴了一张官府告示,才知道冈上真有虎,想返回酒馆,又怕店家笑话,所以继续向前走。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然一阵狂风呼啸,一只大老虎朝他扑了过来,武松急忙起身躲了过去。反复几次,老虎急了,向他发起猛烈进攻。武松与老虎搏斗起来,最后瞅准机会,摁住老虎头,举起铁锤般的'拳头,使出全身力气打了六七十拳,打死了老虎。
武松这一壮举,显示了他的英雄气概。他那敢于挑战,为民除害的精神,让我感触颇深。
我们应该像武松一样机智勇敢、勇于挑战难题,多做对人民、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作为青少年,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专业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4篇)篇四
当我将《水浒传》全看完时:
却并不是百感交集的情绪,而是迷迷茫茫地了无头绪。
也许是对最后结局的恍惚,仿佛这不是原本应该有的。
我再看看那些醒目的字眼,悲壮的场面又再脑海上演。
恍然才知道这原就是结局,心不知怎么地随泪水伤心——题记。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它主要讲述了一百零八个好汉因为各种原因陆续上了梁山泊并且不断壮大,渐渐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王庆、灭田虎、除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但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最后只得剩下寥寥无几。
《水浒传》描绘的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大义凛然的及时雨宋江、耐不住性子的急先锋索超、性烈如火的黑旋风李逵、贪图女色的矮脚虎王英、深明仗义的小旋风柴进、热情豪爽的花和尚鲁智深……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虽性格各异,却也为乱世之中的“知己”。志同道合的他们终究汇聚于梁山泊上开始了他们的对抗当时腐败黑暗的朝廷的起义。屡战屡败的朝廷被迫向梁山好汉们抛出“橄榄枝”———招安。其实这正是梁上好汉们的众望所归。尤其是宋江,这更是他最为希望看到的结果,毕竟为官比为贼要好名声啊!然而!这却让他们走向了“不归路”。他们帮朝廷扫除了障碍,让王朝得以巩固,得到的回报却是战死沙场、颠沛流离、惨遭谋害。原本在梁山春风得意的好汉们如今的晚景凄凉。不由得让人心中唏嘘不已———身处乱世的他们,原本可成为乱世中的英雄,可惜最后一步走错了。其实是“造化弄人”啊!他们原本为落草为寇,身为“义盗”的他们最令当时朝廷“黑暗的昏庸者”所恐惧。当他们的实力渐渐减弱、分散时,在原本是“敌营”的朝廷中里必然有诸多“仇家”虎视眈眈,这般情况下怎能有好的结果呢?这便是他们的可悲之处———“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全书最令我感伤之处在于“宋江与李逵饮毒酒一事”。当中兄弟们纷纷离世,自己与李逵即将不久于人世时,脑子里浮现出一个又一个昔日的美好时光时,宋江似乎也才知道自己恐怕做错路,投错主了。当如此悲壮的场面在上演时,我想恐怕愤慨之意最深的并非是我,而是此书的作者———施耐庵和罗贯中。毕竟宋江这等英雄们落得如此下场,真叫人抱打不平啊!其实这样的悲剧也可反衬出当时朝廷的黑暗,世道的混乱。我想当作者写完这本书时,恐怕会感慨万千。即为宋江等人之死惋惜,也为如此乱世唏嘘。作者此番也必会想到当世,何谓乱世又何谓安世?自己身处的朝代可否为清明之朝?当世可否为太平之世?自己的晚景是否也会凄凉?种种疑问油然而生。
其实不然,当我看完此书时,些许茫然后,也概叹今朝的中国虽不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清明,但也可谓为太平之世,身处之中还算幸福。这不由得想到前阵子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整治斗争,想到了前不久被处死的文强。文强等人这般“重臣”也会因贪黑腐败而“落马”。可见当今我们的“朝廷”是不会有“烂根基”的,中国的共产党总体作风清明廉洁,不会有《水浒传》的悲剧再上演了。同时,作为未来中国的接班人的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争取创建祖国的美好未来。
我只希望《水浒传》永远只是传说,而不是现实!
专业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4篇)篇五
这个暑假我读了《水浒传》。由明朝的施耐庵所著,大家都知道是四大名著之一。
这本书主要写了:宋朝时,奸臣高太尉得道,不是亲人就不提拔,仇人就刺配远恶军州,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起义,打下了许多城池,尤其是北京的大名府!后来受了朝庭招安,奉旨攻打大辽和方腊。后来,人们在楚州(今江苏)南门外廖儿洼处建了一个祀堂,人人祈祷,无一不灵。
在《水浒传》中,我最崇拜的有这几个好汉:行者武松,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打虎英雄;智多星吴用,因为他机智无比;张清,因为他用飞石伤人,百发百中,曾经还连伤梁山泊十五员大将,活捉了赤发鬼刘唐;双枪将董平,因为他在跟随宋江打东。
昌府时,只有他躲得过没羽箭的飞石;黑旋风李逵,因为他想娘都想哭了,非常孝顺。
在《水浒传》中,宋江的名声很好,而且他还被称为‘及时雨’宋公明呢!及时雨就是:在别人很需要这样东西时,他给予了这样东西,就像久旱逢甘霖那样,助人为乐的意思。说起助人为乐,我也深有体会:那一天,我开开心心地来上学,却发现自己忘记带笔盒了,没办法啊,只好像同桌伸出求援之手。同桌很快就借给我了铅笔和尺子,但他只有一块橡皮啊,我看到他犹豫了一下,然后竟然掰了一半给我。我连忙不停地说谢谢,他回我一个微笑,说不用谢,并提醒我下次要注意。
《水浒传》是一本好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推荐大家一起来阅读。
专业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4篇)篇六
提起林冲,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保护不了自己的妻子,最终还无奈的被逼上梁山,他——懦弱,只懂得“忍”。而我却觉得这并不是完整林冲,这,只是从前的他;这,也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况且,从他开始决定投靠梁山那一刻起,他就不懦弱了,不是吗?这,是他一个“反”的开始,反抗这个黑暗的社会的开始。
他的意志坚定同样让我佩服不已:招安那时,他坚决抵制、反对投降,还成为起义军的一员。他不像宋江那样放弃目标、迷恋功名。他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声音:他要改变这个黑暗凶残的社会。他早已不再软弱,他就是一头豹子,一头决心咬着猎物不放的豹子。
虽然,他最终失败了,带着抑郁离开人世了,但他那种救世热情,那种冷静镇定却永远留在我的心里,而我对他尊敬也不禁油然而生。
回头看看自己,考试时剩下最后几分钟还有疑惑就紧张了起来,一觉得困难目标就摇晃了起来。我,或许也该学学林冲的那种镇定,那种坚定吧。
林冲,你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个真正的“豹子头”。
专业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4篇)篇七
这个暑假我参加绿色阅读节活动阅读了水浒传,在这中间得到了一些启发。
书中最后,宋江未走自己的路,而是向宋朝皇帝招了安,从而走上了末路,最后英雄好汉们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悲剧中结束了。
但是,历有许多人物走上自己的路,获得了成功。
伟大的达尔文幼年沉醉于大自然中,父亲因此十分生气,让他去学神学,但是他选择了走自己的路,他对神学的“神造论”十分的不满。经常利用平时的空余时间去听自然科学讲座,并对生物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1831年12月17日是,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坐船环游了世界,之后发表了《物种的起源》,成为一名伟大的博物学家。
我国的天才军事家粟裕大将,1948年_让他来江南打仗,他说不行,他走自己的路,在江北把__的主力消灭,他立下了军令状,在江北消灭__10万人以上,结果在第一场战役----七战七捷,就消灭了__9万人之多,在后期的豫东、淮海,消灭了10万人,灭了蒋家王朝,获得了成功。由此可以看见,走自己的路,只要不断的去追求,不断的争取,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才可以成功,我们也要吸取宋江失败的惨痛教训,不可以轻易离开自己的“路”。
专业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4篇)篇八
读过《水浒传——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后,我对梁山好汉充满了敬意。他们的性格不同,本领也各不相同,他们各有各的特点,不过,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鲁智深。
因为身上刺着花纹,所以人称“花和尚”鲁智深。因为打死了镇关西,便上五台山当了和尚,因为他喝酒吃肉,犯了规矩,被迫到寺院中看菜园子。我很欣赏他的路见不平,对邪恶的憎恨,而引起了“拳打镇关西”和“大闹桃花村”的事。我还很欣赏他对朋友的仗义,而引起了“大闹野猪林”的事,看见自己的朋友饱受磨难,自己看不过,而拔刀相助,这一点很使人感动。
在征方腊之后,因鲁智深不愿去做官,在六合塔寺坐化圆寂。
我想也就是因为有对正义的维护,对朋友的仗义,才使得这108将,同心合力效忠于朝廷,也就是有这种上下一心的.感情,才使人更加佩服这108将吧!
虽然奸臣当道,皇帝听了他们的谗言,才使这些梁山好汉一起魂举寥儿洼的。但他们的美名是受人们千古传诵的,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故事。
专业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4篇)篇九
八百里水泊梁山,英雄聚义;众豪杰一百单八,替天行道。——这就是元末明初的作家施耐庵用其毕生精力写就的传奇《水浒传》。每当我捧起这本书时,就会心潮彭湃,思绪激昂,有两个大大“?”萦绕在脑海中:何为英雄?英雄为何?兄弟义气,英雄之性情也!儿女情长乃私情也;尽忠报国乃豪情也;惟独兄弟义气,才为英雄之真性情也。
一部《水浒传》可歌可泣地道出了英雄豪杰之性情:兄弟义气、国家忠义。替天行道,英雄之信念也!
梁山英雄们正是秉承了古人所说的:“大丈夫生天地间,应以天下为己任,终生不移。”梁山英雄们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杀富济贫,乃真英雄也!梁山好汉个个集正义和公理于一身,他们疾恶如仇、除暴安良,所作所为,人们无不拍手称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的是解救金氏父女;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等人义劫生辰纲,为的是接济贫困。
读完《水浒传》,我的耳边久久回响着歌星刘欢那高亢激昂的歌声……。
专业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4篇)篇十
一朝英雄拨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一本厚厚的《水浒传》,承载着浓浓的英雄情。
更深的思想我不懂,但在我心里的那些疑问,在这里我恍然大悟,英雄好汉是为了忠义、正义而得罪了朝廷之人,被迫逼上梁山,寻求一方自由和平的水土田地,这使我为他们打抱不平。在书中我看到英雄好汉的正义,看到了奸臣们的老奸巨猾,还看到了皇帝的昏庸无能,武松打虎,三败高俅,这些又让我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勇敢与正义。在那时候,英雄好汉们只想要一个平等,他们不想要多么奢侈浮华的生活,哪怕皇帝与他们交流,也不会酿成最后的悲剧。
可与满朝多数的奸臣匹敌,梁山英雄又怎么能是对手呢?所谓“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起义最终失败了,但他们身上的机智勇猛、向往自由和保家卫国的理想从来没有消失,因为那是永恒的。
无论失败还是成功,关键是在于拥有勇于抗拒,敢于反抗,不向恶势力低头、追求自由的理想,这样即便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专业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4篇)篇十一
《水浒》是一本以“坏人”为“好人”写的书,作者是施耐庵。在主要人物梁山108将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宋江。
他在108将中排行第一,有机智的`头脑和极好的人脉。即使不会武功,也能排行在第一位,可见所有人都很敬佩他,人称“笑面黑三郎”。
宋江是一个很想当老大的人,他不管到哪,都想将第一把椅子拿来坐坐。即使是强大无比的梁山泊,他也想当个老大。
但是他不轻易上山,而是分三次上山,第一次没成功上山时因为没有人家厉害;第二次是因为他要寻找帮手,所以也没上山;最后一次他终于上了梁山并强过了当时的老大。
通过三次上梁山,我明白了,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冷静思考想想对策。不能一味的横冲直撞,因为最后它带来的就是失败。
专业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4篇)篇十二
最近,我在读《水浒传》,其中有一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智取生辰纲”。
这一节讲的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准备了给东京蔡太师蔡京的生日礼物,要青面兽杨志押送。运送途中,在一个叫黄泥冈的地方,晁盖,公孙胜,刘唐,阮氏三雄和白胜设计劫了生辰纲。杨志不敢回京复命,只得逃避江湖。后遇操刀鬼曹正和花和尚鲁智深,三人合力杀了二龙山强人,杨志和鲁智深在山上做了大王。
读了这篇,我受益匪浅,做什么事都得用计谋,要全方面考虑。在什么时候经过,也要安排得让人信以为真。还要配合好,如果没有配合好,计谋再好也要被别人识破的。
梁中书送给蔡京的生辰纲都是金银财宝,这些钱都是哪儿来的呢?不是梁中书辛勤劳动得来的,而是从老百姓手中剥夺来的,这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可惜杨志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一心想要当大官。没有和他的手下配合好,但晁盖,无用等人就配合得天衣无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与人合作的时候,一定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专业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4篇)篇十三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之所以称之为英雄故事,是因为里面的人物太英雄啦。英雄们的豪情壮志,英雄们的高尚精神使我感受颇深。
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做下啦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好汉们的壮举轰动啦江湖,晁盖一伙做下的这桩弥天大案被美其名曰为“劫富济贫”。他们确实劫富啦,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劫富,他们这种正义行为如果换做现代,肯定会不用经过法庭宣判就被直接赐予枪毙,而且是机关枪扫射,可见他们劫的富是多么的富。至于济贫嘛,就不得而知啦,因为小说里并没出现。我们可以想象: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各种不为人知却又被人了解的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晁家庄园,三阮则“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但是我们如果这样想是绝对的错误,我们不应该有这样消极的思想,我们是要被否定的,至少会被我们的教科书否定。
我们的理解应该更“官”方一些,应该说是更“校”方一些:英雄们得到钱财后商讨着进行一次“大型的捐助活动”,最后定在某某大酒楼,“活动”目的捐助全天下穷苦百姓(前提是全天下一大部分百姓在结束前到达此楼),凡是想要得到捐助的人凭“票”入场。在当天百姓们个个排队入场,大家手中的礼物、红包更是拿了不少不少,因为大家觉得不应该白白的拿英雄们的恩惠,随份子是应该的嘛,因为他们以后还要带领我们起义,他们就是领导我们的人啊!他们就是领导啊!当天英雄与百姓同乐,百姓与英雄同醉,甚至有不胜酒力者成了桌子底下的烂泥,总之,就是大家都很开心、很欢乐。
再看鸳鸯楼上那场血案,武松连杀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揣入怀里带走;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没忘进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银两和几件钗环,全部带走,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但这些沾满了胭脂味的钗环,照拿不误。
但是换做现在绝对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因为纵使穷家荡产,身上有过案子,我们这个公平的社会也会让他们得到公平的保障,因为他们可以去做人民教师。
但是他们也有一点点小小的过错需要改进,因为他们制造了硝烟战火,同时制造了污染,但这一点也不重要,因为这点污染是虚无的,即使真有,在我们现代社会也是微不足道的;即使很大,也大可不必在意,别人吸毒花钱,我们吸毒免费呢。
他们敢于反抗黑暗,他们正义!他们让百姓不受当朝政府的迫害!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即使只存在小说里!他们的精神使我感受到啦我国伟大的教育事业异常强大的影响力波及了不同的时空。
最后,英雄们的豪情壮志,英雄们的高尚精神使我感受颇深。
专业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4篇)篇十四
《水浒传》,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罪恶,以至于农民起义。该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农民起义时的英雄形象,有豁达鲁莽的鲁智深,深沉稳健的林冲,情深义重的武松,单纯狂野的李逵,足智多谋的吴用等等。这些人物集正义于一身,嫉恶如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让我更加敬佩这一百零八好汉。
小说中高球是一个破落户的浮浪子弟,仅因为他踢得一脚好球,得到皇帝的赏识。不到半年时间,便做得帅府太尉的一等高官,他依仗皇权,迫害忠良,与蔡京、童贯之间相互勾结,把持朝政,无恶不作。大小官吏也都是他的群党。这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编织了一个黑暗势力的魔网,笼罩在老百姓的头上,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轰轰烈烈就此展开了。
宋江生性纯良,乐善好施,已被众人推举为首领,本想梁山好汉就此能行义天下,谁料朝廷一纸招安文书,宋江竟不顾众英雄的反对,一意孤行,心甘情愿地扛起“顺天”“护天”的大旗接受招安,聚义厅前竖起的“替天行道”大旗也从此不在升起,梁山每个英雄好汉的生命也因此断送。
《水浒传》的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一百零八条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不畏强权,替天行道。危险时刻紧扣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捍卫自己的使命。
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想了解本书的作者——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名子安,字耐庵,淮安(亦说兴化人)人,祖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有关施耐庵的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存在颇多矛盾。施耐庵于明元宗至顺二年(1351)中进士,曾在浙江钱塘做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根据宋元以来广泛流传的明间故事,说唱话本,戏曲,进行综合性的创作,写成了《水浒传》。
如今,那个折戟沉沙的时代己经远走,现如今见义勇为成为过去,落井下石变为风气,冷眼旁观变得自然,千百年英雄正气磅礴如歌无人欢唱!千百年英雄豪气无人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