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杜甫《绝句》赏析汇总一
- 古诗《春思》的写作背景 推荐度:
- 杜甫的诗 推荐度: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推荐度:
- 杜甫写重阳节的诗 推荐度:
- 春的散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古诗《春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张大。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一定要。凌:登上。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1、朗读;
2、赏析;
3、探究;
4、拓展。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
1、作者简介;
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
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动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
1、给学生2分钟左右,自由朗读;
2、老师范读;
3、学生试读;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诗;
5、集体朗读。
五、拓展活动
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以家书抵万金为话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2、根据老师教的赏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景抒情诗进行赏析。
s("content_relate");【杜甫古诗《春望》】相关文章:
古诗春望杜甫09-02
杜甫《春望》古诗赏析12-30
古诗杜甫《春望》译文及赏析03-14
杜甫 春望10-19
春望 杜甫08-28
春望杜甫09-08
杜甫春望09-08
杜甫《春望》09-01
《春望》杜甫11-13
关于杜甫《绝句》赏析汇总二
- 团结的名言警句 推荐度:
- 谦虚的名言警句 推荐度:
- 勿忘国耻名言警句 推荐度:
- 激励学生的名言警句 推荐度:
- 诚信的名言警句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杜甫名言警句汇总50句精选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下文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杜甫名言警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2、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3、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4、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
5、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6、客心惊暮序,宾雁下襄州。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7、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8、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9、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10、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11、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4、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杜甫《琴台》
15、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16、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7、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1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9、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20、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21、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22、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23、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24、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25、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26、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27、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28、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沈波。
29、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30、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31、昔年有狂客,号称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2、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33、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
34、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35、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36、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37、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38、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9、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40、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1、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42、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
43、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44、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45、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46、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47、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48、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49、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50、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
s("content_relate");【杜甫名言警句】相关文章:
经典杜甫名言警句30句09-14
杜甫名言警句30句精选09-14
经典杜甫名言警句(精选50句)09-14
经典杜甫名言警句(精选30句)09-15
关于杜甫名言警句40句精选09-14
最新杜甫名言警句50句09-14
经典杜甫名言警句(通用30句)09-14
经典杜甫名言警句(通用60句)09-14
关于杜甫名言警句汇总60句09-14
关于杜甫名言警句大全(精选60句)09-14
关于杜甫《绝句》赏析汇总三
- 杜甫的诗 推荐度:
- 杜甫写重阳节的诗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杜甫《小至》
杜甫(712年2月12日[1]~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小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这首诗是诗人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s("content_relate");【杜甫《小至》】相关文章:
1.小至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2.杜甫名句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4.杜甫《登高》说课稿
5.杜甫全文注释
6.杜甫登高作文
7.咏杜甫作文
8.怀杜甫作文
9.诗圣杜甫作文
关于杜甫《绝句》赏析汇总四
- 带月的唐诗 推荐度:
- 杜甫的诗 推荐度:
- 带有月字的唐诗 推荐度:
- 杜甫写重阳节的诗 推荐度:
- 立冬的唐诗宋词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杜甫:成都府唐诗
成都府 杜甫
翳翳桑榆日,
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
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
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
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
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
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
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
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
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
我何苦哀伤。
杜甫诗鉴赏
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从同谷赴西川途中所作的十二首纪行组诗的末篇。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一日,诗人举家从同谷出发,历尽艰辛,终于在年底到达成都。这首诗真实地刻画了他初到成都时喜忧交加的感情,风格古朴浑成,有汉魏遗风。全诗以朴实自然之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迤逦写出,其中却蕴含了深沉的情思,耐人咀嚼。
抒情的深婉含蓄是本诗最大的特色。初读此诗,以为只是一般的纪行写景,吟咏再三,就能体会到平和外表下激荡着的感情波澜。其中有着喜和忧两种感情的'交织,内心微妙的变化,曲折尽致。杜甫举家远徙,艰苦跋涉,为的是寻找一块栖身之地,如今来到富庶繁华的成都,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眼前展开一个新天地,给了他新的生活希望,欣慰之感,不言而喻。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快慰之情刚生,马上又想到了梦魂萦绕的故乡,归期遥遥,但见大江东去,自己只能做长年飘泊的游子了。下面能写成都的繁华、气候的温和,又转悲为喜。然而成都虽美,终非故土,鸟雀天黑尚且各自归巢,而茫茫中原,关山阻隔,自己何日才能回去呢?于是诗人又陷入了痛苦之中。当时中原州郡正陷于安史叛军之手,一句 中原杳茫茫,包含着多少忧国伤时之情!诗人遥望星空,愁思怅惘,最后只能以自宽之词作结。可以看到,全诗写喜,并不欣喜若狂,诉悲,也不泣血迸空,在表面缓和平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喜忧交错的复杂的感情潜流。
作为纪行诗,本诗用赋来铺陈其事,而赋中又往往兼有比兴,因而形成了曲折回旋、深婉含蓄的风格。诗一上来就描绘眼前之景: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诗人风尘仆仆地在岁暮黄昏中来到成都,渲染出一种苍茫的气氛。它既是赋,又兼比兴。桑榆之日同时暗喻诗人垂暮飘零,同时它也兴起了深沉的羁旅之情。继而写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都是赋中兼兴。最后写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暗寓中兴草创、寇乱未平的忧思。诗人妙用比兴手法,使笔下的自然景物都隐含深挚的感情。全诗一一再现山川、城郭、原野、星空这些空间景物,同时也使人觉察到由薄暮至黄昏至星出月升的时光流逝。这种时空的交织使意境呈现出立体的美,烘托出感情上多层次的变化,达到情与景的自然交融。
胡应麟论东汉末年时的《古诗十九首》说: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诗薮》)杜甫此篇正继承了《古诗》的这一风格。而在思想感情上,它又突破了《古诗》多写失意飘泊之士苦闷忧伤的狭小境界,它运用喜忧交织的笔法,表现了关怀祖国和人民命运的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s("content_relate");【杜甫:成都府唐诗】相关文章:
杜甫的唐诗10-31
唐诗哀江头杜甫12-25
杜甫《夜》唐诗赏析11-02
有关杜甫的唐诗11-01
杜甫《野老》唐诗鉴赏10-28
草堂杜甫唐诗词12-22
儿童唐诗大全:杜甫《野望》12-09
《潼关吏》杜甫唐诗鉴赏11-11
《江村》杜甫唐诗鉴赏11-04
《禹庙》杜甫唐诗鉴赏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