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关爱他人,它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写一篇完美的文明礼仪总结,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出教益。看看下面这些建筑物门前的仪式感和规矩,让我们开始思考文明礼仪的魅力所在。
励志经典的短篇故事篇一
中午吃过饭,钱老师走进一家书店,挑肥拣瘦地遴选,终于选定了一本书,站在那里看了起来。
“哎哎哎,这位先生,您不要看睡着了,会着凉的。”循声望去,隔着几排书架的一角,店里的服务生正蹲下身子,提醒一位顾客。那人盘腿坐在地上,脑袋耷拉着,原本捧着的书已滑到了膝下。钱老师觉得有些好笑,在这里看书看睡着了,还真不多见,要么是皓首穷经、整日与书为伍的学人,或者是捧书就困、以看书装门面的假读书人。
“哦,真对不起,对不起,我——我——”那人一个激灵翻身爬起,复又弯腰捡书,脸涨得通红,连向服务生道歉。那人黑黑的脸庞,头发也有点零乱,眼里满是困倦和歉意。他的穿着看上去像个典型的民工,上衣沾了很多灰尘,裤子皱巴巴的,脚上一双老式的旧旅游鞋,鞋面上还沾着些水泥灰。
“这里的空调真暖和。”他对着身旁诧异的目光,说了句自我解嘲的话。话音刚落,周围立刻爆出一阵哄笑声。他的神态越发显得窘迫,手足无措的样子。钱老师有些得意,果然不出他的预料。夏天的时候,他就见过民工们齐刷刷地躺在敞口的楼板上面午休。这位民工还算聪明,找了这么个冬暖夏凉、避寒祛暑的地方,改善他的小憩环境。
笑声和目光散了,他又捧起书,很专注地看起来。钱老师移身走近,想看看他读的什么书。原来是一本厚厚的《土木工程图学》,上面全是横直竖平的复杂线条和各种标注。
不一会儿,他从口袋里掏出本子和笔,是那种小学生用的学习簿和一支秃铅笔。就着书架边上,他一笔一画地临摹。画的是一幅建筑平面图,还挺像,看得出来有些美术功底,线条不用尺打居然笔直。见他这么专注,钱老师也转过身去看书。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钱老师瞥了一眼,他还站在那里,低头用功。钱老师觉得自己先前的判断有点草率。他的样子,应该是个勤奋好学的民工才对。
手机响了,欢快的喜洋洋音乐响起来,是他的手机。“糟了,迟到了。”他嘀咕了一句,掏出来接。这是一个责问的电话,他一边点头,一边打招呼,口里连连说着马上就到。合上书本,他翻过书底看定价,放下又拿起,有些迟疑。犹豫了一阵,他还是小心翼翼地将书放回了原处,三步并作两步,出门,走进寒风,飞也似的跑,消失在人群里。
励志经典的短篇故事篇二
晶晶和圆圆是两个爱画画的孩子。
晶晶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
她告诉晶晶: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看。
圆圆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
她告诉圆圆: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
三年后,晶晶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图完整,人人赞扬。
圆圆没法展览,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掉,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手头上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三十年后,人们对晶晶一墙一墙的展览的画已不感兴趣,圆圆的画却横空出世,震惊了画坛。
励志经典的短篇故事篇三
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十分荣幸地被大名鼎鼎的《泰晤士报》录用。他万分兴奋,他知道,自己能够从成千上万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是因为自己的出色和幸运。
到《泰晤士报》上班的第一天,年轻人兴匆匆地去了。令他奇怪的是,报社大楼的电梯闲着,但没有一个人踏进电梯去,大家都是夹着公文包,顺着报社大楼的楼梯一步一阶地走上楼去。
社长室在大楼的第十二层,如果乘电梯,那是很快的,但一步一阶走上去,那多费力又费时啊。年轻人想乘电梯,但是想了想,还是同其他人一样,踏着楼梯上去了。当他大汗淋漓气吁喘喘地站在社长室里时,正埋头办公的社长头也没抬地说:“你是新到的职员吧?现在请你下楼去重新走上来,记住,待会儿告诉我从一楼到十二楼有多少台阶。”
第一天的第一项工作竟是数大楼的台阶?这真让这位年轻人有些百思不解,但没办法,谁让自己是个刚刚毕业默默无闻的年轻人,而这又是大名鼎鼎的《泰晤士报》呢?下了一个楼层,年轻人忽然灵机一动想,每个楼层的高度是相同的,而每层楼梯每个台阶的高度也是相同的,如果数下一个楼层的楼梯,再乘以12,不就知道了从一楼到十二楼共有多少级台阶吗?何必那么劳心费力地去一层层一级级数呢?站在第十一层的楼道上想了又想,年轻人虽然犹犹豫豫,但还是一层一层地走到了一楼大厅去。
从一楼数到三楼,年轻人便大吃一惊,原来一楼和二楼的楼梯台阶数相同,但三楼就不同了,竟多了两个台阶,数到第十二层的时候,年轻人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原来有许多层的楼梯台阶数都是不同的,如果自己不去一层一层地一一细数,而是偷机取巧地回答给社长一个简单的乘法答案,那将是多么一件危险的事情啊。
当他气吁喘喘又站到社长面前,准确报出从一楼到十二楼台阶的准确数字时,社长笑了,社长说:“恭喜你被我们正式录用了,有许多像你一样的年轻人,他们走进这里,但因为没有准确无误地数出楼梯台级,所以马上就又从这座大楼里永远走出去了。”社长顿了一顿又解释说:“上班第一天第一项工作就是数楼梯,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数梯是《泰晤士报》最秘密的一种测度和提醒,它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知道一个人是否诚实可信,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人,不管是人生或工作,你都必须从自己的脚下做起,每一步对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
这个年轻人被成功地录用了。
在我们的人生中是否也有这种泰晤士报的楼梯呢?思维的定式和经验有时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开僻出一点点捷径,但也常常会因一级之差甚至一字之差让我们痛失成功。
从自己的脚下做起,一块一块砖才能筑起万丈高塔,一步一步前行,才能奠基出最坚实的人生。
励志经典的短篇故事篇四
遇见她是在一次笔会上,她穿了件白底蓝花旗袍,婉约如一首宋词,举手投足间透着清雅之气。随后的两天,我发现吃自助餐时,很多人盘里堆很多,结果又吃不完,而她从不浪费一米一菜,还似乎很喜欢吃苦瓜。
面对众多美味佳肴,她为什么独恋苦滋味?同在一张桌上就餐的我,跟她渐渐熟络起来,趁着聊兴正浓,抛出心底的疑惑。她盈盈一笑,讲起一段往事。
她出身于贫寒的农家,为了供她上学,父母节衣缩食。可是,自从到了一所重点高中,她心里有说不出的失落。别的同学吃的穿的样样好,只有她衣着陈旧,甚至为了省钱,每顿都买最便宜的菜。
同学们议论的时尚话题,她一句也插不上嘴,那些对她来说太遥远。她成绩平平,很少有人注意到她。她觉得像流落到一座孤岛上,四周是漫无边际的寂寞,渐渐消磨去她的信心。
到了高二这年,她以为日子仍会流水般静静淌过。有一天,新来的语文老师说,有位同学的作文,写得实在是好。他大声诵读,没想到是她的文章。第一次得到这样的夸奖,她低着头,笑意一点点漾开。
这以后,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读她的作文。他还跟别的班的老师说,我们班有位女生文章写得飘逸,有灵气,能写出那些词句的学生,很不简单呢。
老师不知道的是,每到周未,同学们都出去玩了,她独自到校阅览室看书。在孤单的日子里,读书,成了她唯一的快乐。她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莲一般的心事,泅开在纸页上。
不久,老师发现每到单元测验,她的成绩并不理想。她清瘦的脸庞,漫不经心的眼神,让老师心里五味杂陈,觉得应该跟她谈一谈。
老师热情地招呼她,吃菜吃菜。她伸出筷子,夹起菜,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微苦。老师说你吃得惯吗?她说,这在乡下是家常菜,可清热解暑呢。
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苦瓜虽苦,却是一道好菜。生活原本也如此,要学会苦中作乐,以苦为乐,苦是人生的良药。她怔住了,低头思索着。老师接着说,你冰雪聪明,老师相信你会很出色……老师的话,句句敲在她心上,她的脸红了。
从那以后,她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成绩有了很大提高。那年高考,她顺利地考上了一所外地的大学。跟随通知书一起到的,还有一封信和汇款单。信是老师写的,他说,祝贺你考上大学,并获得了助学金。
她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书本如张着白帆的船,带她遨游知识的海洋。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找了份工作。她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再后来她结婚成家,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时隔20余年,在一次同学会上,她又见到了老师,说出藏在心里的话: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此外,我还要感谢母校,给我发放了助学金[]。
老师脸上浮起温和的笑容,有同学忍不住说:哪有什么助学金,老师把自己积攒的钱拿了出来,同学们知道后,也都或多或少的捐了些。
望着一张张亲切的面孔,她心里溢满了感动,朝着大家弯下了腰,深深地鞠了一躬。片刻后,周围响起如雷的掌声。
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绝不要因为贫穷,而甘于平庸,失去乐观向上的心。当你把贫穷当做一种砥砺,它不再是心灵的包袱,将化做坚强的动力,引领你更好地追求尊严和幸福,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
励志经典的短篇故事篇五
1945年,冈德·哈格就创造了4分零1秒4跑完一英里(约合一点六千米)的成绩,但多数人认为,这超出了人类的生理极限,甚至连生物学家也纷纷提出假设,说明这确实是人类身体和心理的极限。渐渐地,四分钟一英里演变成了体育界著名的“四分钟障碍”理论。
在那之后的九年里,一英里跑的纪录始终徘徊在略微超过四分钟的位置。
然而1954年罗杰·班尼斯特以3分59秒4的成绩打破了这个“不可逾越的极限”,奇迹终于出现了。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四分钟障碍”的神话被打破后的四十六天,又有一名运动员打破了班尼斯特的纪录。从此四分钟极限一次又一次被超越,不到一年,就有二十六名运动员,六十六次突破了四分钟障碍。今天世界上能够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的人有数百名。
班尼斯特比哈格仅仅快了两秒钟吗?不!班尼斯特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他突破了人类心理定势的束缚。他的两秒钟证明,长久以来制约运动员速度的不是生理极限,而是人类的心理压力。没有班尼斯特的这两秒钟,就没有后来数百个突破四分钟极限的人。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四分钟障碍”,如果你敢于挑战自我,跳出心理怪圈,就会发现没有突破不了的极限。1945年,冈德·哈格就创造了4分零1秒4跑完一英里(约合一点六千米)的成绩,但多数人认为,这超出了人类的生理极限,甚至连生物学家也纷纷提出假设,说明这确实是人类身体和心理的极限。渐渐地,四分钟一英里演变成了体育界著名的“四分钟障碍”理论。
在那之后的九年里,一英里跑的纪录始终徘徊在略微超过四分钟的位置。
然而1954年罗杰·班尼斯特以3分59秒4的成绩打破了这个“不可逾越的极限”,奇迹终于出现了。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四分钟障碍”的神话被打破后的四十六天,又有一名运动员打破了班尼斯特的纪录。从此四分钟极限一次又一次被超越,不到一年,就有二十六名运动员,六十六次突破了四分钟障碍。今天世界上能够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的人有数百名。
励志经典的短篇故事篇六
告诉你一宗意外。这是一个早上,妈妈正在厨房清洗早餐的碗碟。她有一个四岁的小孩子,自得其乐地在沙发上玩耍。
不久之后,妈妈听到孩子的哭啼声。究竟发生什么事呢?妈妈还没有将手抹干,就冲出去客厅看看孩子去了哪里。
原来,孩子仍坐在沙发上;但是,他的手却插进了放在茶几上的花樽里。花樽是上窄下阔的一款,所以,他的手伸了入去,但伸不出来。母亲用了不同的办法,把卡着了的手拿出来,但都不得要领。
妈妈开始焦急,她稍为用力一点,小孩子就痛得叫苦连天。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妈妈想了一个下策,就是把花樽打碎。可是她稍有犹豫,因为这个花樽不是普通的花樽,而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不过,为了儿子的手能够拔出,这是唯一的办法。结果,她忍痛将花樽打破了。
虽然损失不菲,但儿子平平安安,妈妈也就不太计较了。她叫儿子将手伸给她看看有没有损伤。虽然孩子完全没有任何皮外伤,但他的拳头仍是紧握住似的无法张开。是不是抽筋呢?妈妈又再惊惶失措。
原来,小孩子的手不是抽筋。他的拳头张不开,是因为他紧捉着一个十元硬币。他是为了拾这一个硬币,所以令手卡在花樽的口内。小孩子的手伸不出来,其实,不是因为花樽口太窄,而是因为他不肯放手。
感情的事,很多时都是盲目的。
你曾为他做的事,当日,你是多么的觉得天经地义;今天,你却感到荒谬到极。盲目是幸福的,只要盲目能维持一生一世。问题是,有一天,我和你都会像小孩子一样,发现自己被感情问题卡住了,动弹不得。
问题出现了,你烦得天都要倒下来。你希望寻求方法解脱,但全都徒劳。别人说:「问题不是你所想的复杂,只是你肯放手就解决了。」你却偏偏不肯放手。
这时,你不会想:「这样值不值?」你只会自问:「我还爱不爱?」只要是爱,你觉得再没有甚么要犹豫。你会很努力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你一直守下去,你不会放手。
其实,放手就立刻解决问题,只是大家都逃避这个事实。你宁愿受着牢笼,都不愿解脱。「这段感情值得这样磨下去吗?」你的朋友会劝你放弃。
你不相信,这份爱,只是一枚十元硬币。你忍痛执着这份感情,不惜代价,消耗了许多眼泪,虚度了不少的岁月,粉碎了很多机会。
放手,带来更大的释放。为了区区十元,打碎了一个古董花樽,小孩子当时不会了解,也不会后悔,因为那时信息全。他不了解他执着那个硬币的机会成本是那么大。他长大了之后,才会了解花樽的价值,才会明白自己昔日的愚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励志经典的短篇故事篇七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成功的基石
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在别人开的一爿商店当伙计。一次,一个妇女买纺织品时多付了几美分,他步行10公里赶上那位妇女退还了这几分钱。又一次,他发觉给一个女顾客少称了四分之一磅茶叶,他又跑了好几公里给她补上。他在当邮务员的同时,还替人劈栅栏木条挣零花钱。一个寒冷的早晨,他走出家门时,看见一个年轻的邻居用破布裹着光脚,正在劈一堆从旧马厩拆下来的木料,说是想挣一块钱去买双鞋。他便让那青年回到屋里去暖暖脚。过了一阵子,他把斧子还给了那个青年,告诉说木柴已经劈好,可以去卖钱买鞋了。有一次,他当测量员在彼得斯堡测量后,故意把一条本可以笔直的街道设计成为弯的,是为了保全一个穷苦的孤儿寡母家庭的住房。如果把街道建成直的,这可怜的一家人岂不要露宿街头!这位一贫如洗、地位卑微的年轻人在25岁时通过竞选当选为议会议员。1860年5月,51岁的他参加总统竞选,在全国代表大会上,“拥护者阿伯,拥护劈栅栏木条候选人”的呼声终日不息,最终他击败了对手,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他便是被马克思誉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的亚伯拉罕·林肯。应该说,除了他的不屈不挠、坚持不懈、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外,同情弱者、无私善良的崇高美德,为他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突破时间
有人调查了100位世界名人的成功经历,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的成功经历并非按照一般的成功模式进行,在成功者眼里,时空限制并不能左右他们。
这些名人包括莫扎特、肖邦、爱迪生、奥斯汀、福特、丘吉尔和尤比·布莱克。
莫扎特3岁已能弹奏古典钢琴,并能记住只听过一遍的乐段。
肖邦在7岁的时候,创作了g小调波罗乃兹舞曲。
爱迪生10岁那年,在父亲的地下室建立起一个实验室,开始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
奥斯汀在21岁那年出版了世界巨著《傲慢与偏见》。
福特在50岁那年采用了“流水装配线”,实现了汽车大规模生产,使汽车售价大幅下降,开始在全世界普及。
丘吉尔在81岁从首相位置上告退,回到下议院,但又获得一次议会选举。他开始学画,并成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
100岁的爵士音乐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尤比·布莱克还举办了自己的专场音乐会,在逝世前的5天,他对别人说:“早知道我能活这么久,我会更加努力些。”
很多人都认为人在年轻时,因为精力充沛,常常朝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年纪大了,精力不够旺盛,常常力不从心,安身立命是的选择。实际情况却是,成功对一个人来说,并没有时间的限制,处于各种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大有作为。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心态,心死了那么一切都远去了。
励志经典的短篇故事篇八
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他的爸爸:“爸爸,为什么白人坐车可以进头等舱,我们黑人就不行?为什么白人的孩子可以去英国留学,我们黑人的孩子只能上黑人学校?”
“没有办法呀,孩子。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已经实行了上百年了,黑人和白人属于不同的等级啊。”
“不,爸爸,我要结束种族隔离政策,让黑人和白人平等起来。”
父亲笑了:“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我一定行。”孩子坚定地回答。
十年后,当年的孩子已经长成了健壮的青年,他参加了当地反抗种族歧视的组织,并很快成为了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他发动群众性的游行、示威,都被政府镇压。但他并没有灰心,而是不断激励自己,为实现种族平等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为此,他曾经被反动政府关押长达二十七年,但是在狱中,经历了短暂的彷徨以后,他又在心中燃烧起了梦想之火。出狱后,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之中,终于在1993年建立了以“非洲人国民大会”为核心的南非民族团结政府,实现了南非的种族平等。他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并在当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他,就是南非人民的骄傲,他的名字叫曼德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