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教学经验和教学创新能力。高一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下面是一些高一教案范文的分享,供大家参考。
小班逛超市教案篇一
语言
活动名称
小鸡逛超市
备课人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根据自己逛超市的经验进行理解。
2.通过阅读绘本,感受亲子逛超市最真实逗趣的场景。
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图片见空间。
幼儿活动案
教师导学案
修改案
活动一:观察封面,了解故事名字及主人公。
活动二:逐页观察画面,感受鸡妈妈和宝宝逛超市逗趣的场景。
活动三:讨论
1.说一说鸡妈妈买的是?鸡宝宝买的是?她们买的东西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2.说说自己去超市非常想买一样东西,但妈妈不同意,你会怎么办?
活动一:出示封面,介绍故事名字及主人公。(将封面的故事名字作处理)
1.你看到了什么?
2.这可能是在哪里呢?
3.鸡妈妈带着她的五只鸡宝宝准备去哪里呢?
活动二:和幼儿一起逐页观察画面,引导幼儿领会画面内容,感受鸡妈妈和宝宝逛超市逗趣的场景。(根据故事情节,教师自然转变角色)
1.第1页:今天我们去超市要买些什么东西呢?(强调:每个人买的东西都不一样。)
2.第2、3页:他们进入超市遇到了谁?鸡妈妈和猪妈妈在干什么?这时孩子们在想什么呢?(孩子此时不耐烦,自己走开)
3.第4页:不好,我的孩子们都跑到哪里去了?
4.第5、6、7、8页:鸡妈妈被什么吸引过去了?鸡宝宝去干什么了?
5.第9、10页:鸡宝宝到了收银台了,妈妈来干什么?鸡宝宝为什么哭呢?(强调鸡妈妈买的都是生活必需品)
活动三:讨论
1.鸡妈妈买的是?鸡宝宝买的是?她们买的东西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2.假如你去超市非常想买一样东西,但妈妈不同意,你会怎么办?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总结)
活动反思:
和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很多共鸣方面的一个绘本故事,跟幼儿开展起来还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对于后面将要开展的去大润发超市的实践活动机会来说,更是需要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文本来作指导上的铺垫,才能使外出的实践活动收获到安全而又优效的效果。
由于贯穿进的是倾听课题的研究,因此在孩子们养成的良好倾听习惯的支撑下,阅读效果还是挺好的。
小班逛超市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按大小特征给三个物体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尝试解决简单问题。
活动准备:
1、三只大小不一的玩具小狗。
2、超市布置:陈列最大的.、大的、最小的帽子、围巾鞋子、上衣、裤子、袜子、毛巾、水杯、牙刷等。
活动过程:
一、小狗排排对。
1、有三只小狗要出去散步,它们嚷嚷着要去买帽子。
2、出示教具:三只大小不一的玩具小狗,三只小狗都想排头,结果吵起来了!
3、请幼儿告诉小狗应该怎样走?(排排队走)
4、引导幼儿观察这三只小狗有什么不一样,应该怎样排队?
5、问幼儿谁愿意来帮小狗们排排队?出处“并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帮它们排队的?
二、小狗买帽子。
1、到了超市,三只小狗就抢着试帽子:最小的狗一戴上大帽子,像钻进了黑洞洞,啥也看不见了;最大的狗一戴上小帽子,才遮了一只耳朵……小狗们急坏了!
2、谁会给小狗挑帽子?请个别幼儿为小狗买帽子。
3、引导幼儿知道并说出:最大的帽子给最大的狗,大帽子给大狗,最小的帽子给最小的狗。
三、为小狗买东西
1、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超市里还有什么?
2、老师请一部分幼儿做售货员,要求售货员必须将物品整理好(物品可从大到小排;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另一部分幼儿扮演顾客帮助小狗买东西。要求售货员要热情,顾客要有礼貌。
3、教师观察售货员能否正确排序,观察顾客能否帮助三只小狗买到合适的物品,如我给最大的狗一条最长的围巾;给大狗一条长围巾;给最小的狗一条最短的围巾。教师观察顾客能否运用语言来表达排序结果。
4、给狗儿们送礼物。
5、送完礼物后跟狗儿们道别。
活动反思:
为了把教育的出发点从教材转向幼儿,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出发,挖掘其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幼儿的数学探究活动,不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置换了角色,以宝宝自己“逛超市”的游戏形式开展活动。
小班逛超市教案篇三
设计思路:本班幼儿前期画人的经验很少,但有过圆与不封闭圆组合的经验,由于小班孩子手部小肌肉发展不够,不灵活协调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表现上不够理想。借小司机这一主题活动,来画画小司机及乘客既巩固组合的表现,又给予用单线条表现手脚的方法。整个活动通过乘汽车的情景来让幼儿进行圆形与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的一个组合,并用梳梳头、洗洗脸、穿上衣服等形象化的语言引导幼儿画出五官等细节的地方。活动目标:1、初步尝试用不同的图形与线条组合画人,感受车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活动准备:作画工具、纸剪车厢活动过程:一、介绍内容——引发兴趣1、嘀嘀嘀,开来了一辆面包车,它要接我们小朋友去旅游喽。二、演示与讨论——情境化的语言介绍组合方法表现人物。1、教师示范:小弟弟上了车,头是什么形?(圆形)身体是什么形?(长方形)2、小妹妹也上车,小妹妹穿裙子,身体该是什么形?(三角形或梯形)请幼儿演示裙子。3、留个空座位给胖胖,胖胖的身体该是什么形的?(圆形或椭圆形)请幼儿演示胖身体。4、教师粘上车轮:嘀嘀嘀,出发了!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尝试用不同的图形与线条组合画人1、许多汽车都来接小朋友,快快乘上来。要求:1)从左边开始画——留些地方给别人。2)想一想谁上车?(弟弟、妹妹和胖胖)启发幼儿变换身体图形。谁还没有上车?3)梳梳头、洗洗脸、穿上运动服——添画头发、五官与衣服上的细节。4)准备出发:粘贴车轮。四、引导评价——体验汽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1、检查人数:弟弟上车没有?(请幼儿检查自己的作品上有没有画弟弟)2、妹妹、胖胖上车了没有?大家上了车,一起出发了。(可模拟开车动作)
小班逛超市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能将相同数量的物品归放在一起,并用1——5的点卡进行匹配。
2、复习5以内数,巩固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胸饰:点卡;货物架三个;拖盘、食品盘各五个(上面带有数字);吃的东西:饼干、糖果、果冻、山楂片、荔枝。
活动过程:
1、电话铃声导入“叮铃铃,叮铃铃”
(1)师:喂,你好,你是谁?是小熊呀,哦,我知道了。
(2)对幼儿说:“刚才是小熊打来的电话,它要请我们小朋友到它家去作客。
2、复习5以内的数
(1)开汽车到小熊家去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开汽车到小熊家去吧!“屈,老师。教,案,网”到小熊家汽车要经过5站路,让我们一起来数数吧!一边开一边出示5以内的点卡牌子,表示5个站头。
(2)帮小熊整理超市
师:看,小熊家到了。我们一起来敲敲门。
幼:小熊我们来了。
要求:水果送到相应的柜台上,水果背后的点卡与拖盘点子相同。
(1)幼儿分水果
3、游戏:
师:小熊说谢谢小朋友帮它整理好超市,它要和小朋友一起做一个游戏呢!
(1)相同的点卡做朋友
(2)排队:红旗处排队,按1、2、3、4、5的顺序排队。
4、结束活动:
师:小熊今天超市开业,它还要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吃东西呢。
要求:去吃的`时候要看好自己胸前的点卡是几,然后到相应的拖盘里去吃东西,吃时也要注意自己是几的点卡就吃几个东西。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班逛超市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2、正确判断并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手偶、不同花纹的(帽子、裙子、水杯)、幼儿购物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活动难点: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老爷爷手偶导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为爷爷买帽子。
请幼儿找出到爷爷的购物单卡片,提问“爷爷想要买什么?”
3)师:“爷爷想要买的帽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一模一样的帽子?”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帽子的特征
2、为奶奶买杯子。
3)师:“奶奶想要买的杯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杯子特点
3、逛超市
1)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买东西。教师出示购物清单,让幼儿了解购物单的使用方法。
2)教师介绍超市,讲述物品的摆放,幼儿根据购物单的要求购买商品,引导幼儿自管观察,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来。
3)引导幼儿回座位将物品匹配好,再次观察是否一模一样。
4)同伴之间互相查看。
三、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创设了去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帮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购物,整个活动的`安排自然紧凑,活动一开始,孩子就进入角色,激起了愉快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紧扣目标“发展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比较和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别”。同时又十分重视每个孩子的思维过程,反复提问“你是怎么找到的?”“为什么说这是xx想要买的呢?”从中隐含着让孩子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明显到不明显的)。在方法上也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先集体帮助爷爷、奶奶购物,后个别操作,最后大家自由选择,为老师购买商品,幼儿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的语言尚且不够规范、简练,“一模一样”这个词组应该多重复,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