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进行掌控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写作规范、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六年级教案范文,供您参考借鉴。
腊八蒜活动教案篇一
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耳熟能详的节日习俗。在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粥。虽然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但是身在江南水乡杭州的一群小伢儿们,也热热闹闹过起了腊八节。
从“什么是腊八节”开始,天水幼儿园天禾园区小班的孩子们走进了这个典型的北方节日。小朋友们知道了这一天要吃腊八粥,做腊八蒜,老师还分享了关于腊八节的有趣儿歌。
小一班的孩子们亲手剥蒜,把洗干净的大蒜放进了装满了米醋、陈醋和白醋的密封罐子里,期待着腊八蒜变成翠绿色。
小二班的孩子们在节日的当天送上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表达着节日的喜悦。小三班的孩子们搜罗身边的材料,通过美工制作的方式,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腊八粥。
腊八节当天,幼儿园特意准备了一碗碗温暖的腊八粥,孩子们美美的吃了起来。希望在这样一个个传统节日中,孩子们能够初探中国的传统文化,体会南北节日的多元化,感受冬天节日的温暖。
腊八蒜活动教案篇二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通过故事,培养幼儿要做一个勤劳的人“感知勤劳和懒惰”。
3、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4、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1、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
2、课前对于春节的了解以及对于腊八节的了解;
3、教学课件ptt准备。
一、活动导入,了解腊八节吃腊八粥
1、我们每天的早餐都会吃些什么呢?(牛奶、鸡蛋、花卷、饼干、鸡蛋饼、面条、包子、粥)
2、那你们都吃过什么样的粥呢?(肉松粥、八宝粥、皮蛋粥、肯德基粥)
3、观看图片,说说粥里面有哪些东西?(强调腊八节、腊八粥)
(小结:这是我们腊八节时吃的腊八粥,粥里面有红枣、桂圆、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栗子、莲子)
二、欣赏故事
1、哪一天是腊八节?
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3、腊八粥里面都有什么呢?
(重点突出:勤劳的'人)
三、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
老师向幼儿逐一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简单了解这些谷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对人体的帮助。
腊八蒜活动教案篇三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3.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4.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5.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6.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7.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1.课件《腊八粥》、
2.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腊八粥
1.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学念儿歌:
腊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煮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全体幼儿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
五、认识卡片上的字。
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米、枣、红糖、豆、莲子、花生、腊八节。
腊八蒜活动教案篇四
文章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学习比较积极,参与学习的面儿比较广。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看图法、合作法、小组活动。
一、看图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四、分析人物特点: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五、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腊八蒜活动教案篇五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4.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1.课件《腊八粥》、
2.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摸腊八粥
1.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学念儿歌:
腊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煮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全体幼儿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
五、认识卡片上的字。
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米、枣、红糖、豆、莲子、花生、腊八节
腊八蒜活动教案篇六
1、听故事,跟着“小燕子”一起观察胖嫂家的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知道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3、体验故事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情感。
1、绘本《屋檐下的腊八粥》、ppt课件。
2、8种腊八食材图片。
一、欣赏封面,引发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对故事人物感兴趣。
提问:封面上有谁?长得什么样子?她在那里做什么?
2、出示图书名字
提问:书名中提到的东西,画面上有吗?猜猜故事里除了胖嫂,还有一个主角会是谁?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教师依次播放绘本内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猜测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讲述
1、出示ppt,提问:
小燕子一家住在哪里?它们要干什么?(观察景色的变化和燕子一家的变化。)
说说燕子为什么要去南方过冬。
2、出示ppt页,提问:
小燕子看见胖嫂在做什么?
胖嫂准备了哪些好吃的东西?为什么?(观察画面,用语言简单讲述。)
3、出示ppt
匾里一共有哪几样东西?你都认识吗?猜猜胖嫂要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食材的'名称、颜色。)
4、出示ppt
什么季节到了,小燕子用衔来的八样东西做了什么?
三、记八宝,玩游戏
1、出示实物,分辨和认识“八宝”
小燕子用食材来做项链,打扮自己,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2、游戏:八宝蹲
游戏规则:幼儿每人选择一张食材图片,由一人开始边蹲边念食材名字,被念到食材名称的幼儿需立即回应,继续游戏。幼儿游戏1-2次。
四、自助阅读,自主讲述
1、设疑:胖嫂究竟用这八样食材做什么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2、和同伴一起看画面(从“吃腊八粥咯“到最后。)
胖嫂煮的是什么粥?
看到小燕子,胖婶一家是怎么做的?
这一天小燕子过得开心吗?你知道这天是什么节日?
小结: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腊八节人们都要吃腊八粥、团聚在一起,共享亲情和家庭的温暖。过完腊八就要过年啦!
腊八蒜活动教案篇七
(1)知道腊八节的来历,了解相关的风俗习惯。
(2)能够和同伴较好地合作泡制腊八蒜。
(3)养成爱探索、爱观察的好习惯。
经验准备:幼儿会剥蒜皮。
材料准备:大蒜若干、醋、干净玻璃器皿。
合作完成制作腊八蒜的过程。
1.腊八节话题引入
2.制作腊八蒜
(1)出示泡好的腊八蒜,请小朋友说说制作腊八蒜需要什么。(洗好的玻璃宽口瓶、剥好的蒜、醋)
(2)分发大蒜,请幼儿说说剥蒜皮应该注意什么。(洗干净手;不要用剥过蒜的'手抹眼睛等)
(3)幼儿分组剥蒜皮。(教师用相机记录过程)
(4)往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的醋。(教师用相机记录过程)
(5)将剥好的蒜放入醋中,盖好盖儿。(教师用相机记录过程)
(1)师幼共同设计自然角互动墙,把腊八蒜制作过程图粘贴到墙上。同时,把幼儿泡制的腊八蒜摆放到自然角。
(2)绘制观察记录表格和分组记录单,请幼儿观察腊八蒜发生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腊八蒜活动教案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几天,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小组内自学生字新词。
四、再读课文。
在文中找一找,这是什么样的腊八粥?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什么的心情?
三、结合文章中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
五、课外拓展,找到《腊八粥》原文,继续读一读,从中深入感受一下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
腊八粥
孩子天真可爱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