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对人生价值观的肯定和追求,它给予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对于难以避免的困难和挫折,要学会积极面对和解决,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成功人士的理想故事,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和鼓励。
参观毛主席故居韶山有感篇一
今年暑假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作为今年建党90周年系列纪念学习活动之一。7月4日我们来到了“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毛主席故乡湖南湘潭市韶山冲。我们循着领袖的足迹,寻觅伟人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学习、劳动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点点滴滴,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先来到广阔雄伟的毛泽东铜像广场,我们庄严地向主席铜像敬献了花篮,向主席三鞠躬。围绕铜像瞻仰伟人雄姿,心中感受着日月同辉、杜鹃竞放的神奇;感受伟大领袖的风采和勇往直前的巨大力量,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对伟人的敬仰。
再来到毛泽东纪念馆,参观“毛泽东生平业绩展览馆”,听讲解员介绍了了毛泽东从立志救国,探求真理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辉煌人生历程,以及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毛泽东同志遗物展”中,主席使用过的几万件遗物,仿佛在细说着领袖八十三载春秋的工作和生活。既有反奢倡俭,清廉如水;又有雅情逸致,坦荡襟怀。“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家庭”就是一本革命教科书,毛主席一家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他们的英雄事迹就如主席诗词中所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最后我们来到毛泽东故居,看到陈列品中有许多当年的旧物,如书桌、衣柜、油灯、石磨等,都曾留下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目睹着主席的这些遗物就像看到主席和他的亲人们当年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场景。
从主席故居出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喜欢画画的我从孩提起就爱画红太阳,看着自己蜡笔画下的天安门、韶山冲熠熠闪光,那种对伟大领袖的无比崇敬早已铭刻在心里。长大成人,由学生到人民教师,了解了更多毛主席的事迹和思想,经历了更多的时代变迁和个人历程,对伟人的崇敬始终不变,而且历久弥新。这次来到久已向往的毛主席故居,睹物思人,感慨颇多。
时至今日,人民所以对他深情怀念,是经过了时间的洗礼,证明无论他的思想、功德、人格、才智、学识还是著作理论或对世界、中国、后人的影响,谁都无法与之相比!
一个大国必须有自己的哲学、文化、价值观、安全、尊严、发展战略以及政治的感召力,仅仅靠冷冰冰的钱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而毛泽东思想、著述正是华夏文明最科学最辉煌的宝库,是振兴中华造福人民和谐世界的指南,我们有什么必要舍近求远、匍伏在西方的洋教条下——?!邓小平说过: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在“纪念毛主席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
欧盟轮值主席奥托利称毛主席“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韶山之行虽然短暂,但一路追寻着伟人的足迹,感受着这个孕育了伟人智慧和风采的地方,感怀着伟人的丰功伟绩和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牺牲,奋斗,奉献。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怀和艰苦奋斗、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所做的巨大努力和牺牲,都将为热爱祖国的炎黄子孙所铭记。
参观毛主席故居韶山有感篇二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来参观厨房,请看这口灶,过去农家的灶多用泥砖砌成。故居复原陈列时,根据老人们的回忆复制了这口灶。1959年,毛爷爷第一次回来时,饶有兴趣地观看了锅灶,故居工作人员随即问:“主席,您看这口灶像不像原来的样子?”毛爷爷点点头说:“像还是像。”但同时他指着当时在灶脚的柴围子说:“这个东西没有,只是有的地方有点现代化了”于是后来工作人员就把柴围子撤除了。
这里是火堂。南方农家一般都有一间像这样在冬天架柴烧火取暖的房子。这上面有一个挂钩,俗称“炉膛钩”,是把壶挂上面烧水的。过去农家没有热水瓶,客人来了,就马上打水挂在上面烧起来。当然这也可挂吊锅,用来煮饭菜,冬天一家人团团围坐在火塘边,边吃边聊,那可是热乎的很呢!
19春,毛爷爷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回到韶山。当时他的父母亲已经去世。2月15日是他母亲的生日,那天晚上,他把弟弟、弟媳和妹妹邀来围炉烤火、拉家常。大弟弟毛泽民和哥哥讲了这几年来遭受的灾难。毛爷爷说:“是的,这些不只是我们一家发生的事,天下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这就叫国乱民不得安生,所以我们要舍小家为大家,出去做一些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工作”。在毛爷爷的谆谆教导下,他的弟弟妹妹相继离开家乡走上革命道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爷爷又总是教育自己的亲人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到最危险的岗位上去战斗,他一家先后有6位亲人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他们分别是妻子杨开慧,儿子毛岸英,弟弟毛泽民、毛泽覃,侄子毛楚雄,妹妹毛泽建,毛爷爷的家庭是光荣的革命家庭。
下面我们来参观下一间横屋。这里通常是家人用餐的地方,1959年毛爷爷在故居参观的时候,打量了楼上楼下说:“这里过去是我们家的客厅和饭厅,那时客人来,总是我父亲作陪,母亲带我们兄弟到灶屋吃饭。我们平时很少能吃荤菜,餐餐吃蔬菜。”他又指着小楼阁说:“我小时候白天劳动,晚上回来就在那里看书或记账。”
谁能想到,这个小小的阁楼竟是毛爷爷宣传革命思想的地方。1925年毛爷爷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时,经常在这里召集父老乡亲,以下棋、打牌作掩护,召开各种小型会议,向农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
1927年1月,毛爷爷回到湖南进行农民运动的考察工作,又再一次回到韶山,这一次竟成了他解放前最后一次回到家乡。他在这里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民运动骨干召开调查会,了解韶山农民运动情况,并对农民运动作了重要指示。他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著作,其中一部分资料就是在这儿收集的。这张桌子和这里的凳子就是当时的原物。1月9日毛爷爷准备前往湘乡考察,临行前,毛爷爷深情地对乡亲们说:“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再搞30年革命,反动派不打倒,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
果然,当1959年6月25日,毛爷爷第一次返回故乡时,离开这里已整整三十二年了。回韶山的当晚,毛爷爷住在韶山宾馆一号楼。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一会儿在卧室踱步,一会儿躺下沉思,一会儿凭窗凝视,通宵未眠,诗兴勃发,挥笔写下宏伟诗篇《七律·到韶山》诗一首: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穿过横“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毛爷爷父母的卧室。墙上挂的这是毛爷爷父母的遗照。清光绪十九(1893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毛爷爷就诞生在这个房间里,因前面两个哥哥都夭折了,为保孩子健康长大,出生不久,外婆就和母亲文氏把他抱到“石观音庙”,烧香叩拜,拜石观音为干娘。因毛爷爷排行第三,小时候大家便叫他“石三伢子”。毛爷爷的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是一位非常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民,年轻的时候因负债过多,逼着没办法而外出当兵。退役回乡后,他一边务农,一边做些贩猪、卖米的小生意,凭着聪明能干,又善于积蓄,很快就积攒了一些钱财。他便陆续购置田地,扩建房屋,让全家老小过上了小康的好日子。可惜,1920年他因患急性伤寒去世,享年50岁。父亲的勤劳节俭和善于持家理财,为早年毛爷爷外出读书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身为毛家长子的毛爷爷并没有子承父业,而是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国革命的政治大舞台,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哲学家和国家领袖。毛爷爷的母亲文七妹,原名文素勤,又名文其美,是著名爱国英雄文天祥的后裔,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十八岁时和毛顺生结婚,共生五男二女,但四个都夭折了,只剩下毛爷爷、毛泽民、毛泽覃三兄弟。她是位勤劳善良、聪明贤惠的农家妇女,性情温和,极富爱心,经常接济周围的贫困乡亲。父母亲所具有的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对少年时代的毛爷爷影响很大。1959年毛爷爷回到家乡的第二天一早,他就来到父母墓前,神情肃穆,深鞠三躬,充满深情地轻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下山后,在参观这间房间的时候,看到母亲这张照片毛爷爷说:“我还是很像我母亲的。”他凝视良久,然后他又对身边人员说:“我父亲得了伤寒病,母亲颈上生了一个包(淋巴腺炎),穿了一个眼,只因为那个时候……如果是现在,他们都不会死的。”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陈旧的木床也是原物。
这里是毛爷爷的卧室,也是他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床头上还摆着一盏小油灯,当年,毛爷爷同志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青少年时代,他常常在这里熬夜读书,《盛世危言》、《左传》、《三国》等书,都是在这里读的。墙上挂着一幅照片,这是毛爷爷和他母亲及两个弟弟于19春在长沙的合影。毛爷爷身穿件白纱布长褂,身材魁梧,眉字间流露出一种英俊和坚毅的神情。当时毛爷爷在长沙工作,小弟毛泽覃在长沙读书,因母亲病重,毛爷爷便让大弟毛泽民送母亲去长沙治病,住在长沙河西刘家台子蔡和森家里。所以他们母子年有有机会留下这惟一的一张合影。文七妹就是这年10月去世的,这张珍贵的照片由于在毛爷爷的外婆家珍藏而得以保存下来。
参观毛主席故居韶山有感篇三
在这次的高档课上,我们出发去张闻天故居进行参观,经过了这次参观,我感触良多。
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我们在他的故居那里对他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我们观看了一部仅长达20分钟的电影,了解到了张闻天同志生平的一些经历,以及他对中国共产党的付出。当然了,光看影片,不足以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张闻天同志的一生,毕竟那还是比较片面的.。之后,我们实际参观了陈列着与张闻天同志有关的物件的博物馆,手写的笔记、当年的报纸的记载和一个又一个那个年代留下来的物件,等等,它们都用事实告诉着我们张闻天同志为中国共产党付出了许许多多,为人民做了许多事。没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就是我们党的宗旨,张闻天同志作为一个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把这点做得淋漓尽致,毫无保留,值得我们这群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同学们好好学习。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居所。那是一个很有当年年代感的房子,房子并不是那么大,院子里也只够种几亩地而已。但在当年这已经算是比较好的条件了,但是就算是在好的生活环境下,张闻天同志也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心,时刻为党全心全意地付出,付出自己的一切,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故居,我们看到很多,也学到很多,我们要时刻铭记,化为自己的行动。
参观毛主席故居韶山有感篇四
这间是毛爷爷的大弟弟毛泽民的卧室。毛泽民生于1895年。1921年春,毛爷爷回家教育亲人干革命,重点是做毛泽民的工作,因为毛泽民当时已成家。毛爷爷教育他,不能只看到这个小家,应该看到大家,想到大多数人的痛苦。毛泽民在兄长的耐心教育下,毅然舍弃小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他一直从事党的财经和后勤工作。1931--1934年在江西瑞金,他担任中华苏维埃政府的中央银行行长等职,为中央苏区的财政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去新疆从事抗日民族战线的统战工作,先后担任新疆财政厅和民政厅厅长,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时年47岁。1991年时任_书记的江泽_同志参观到这里深情地说:“毛爷爷一家很了不起,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间是毛爷爷的大弟弟毛泽民的卧室。毛泽民生于1895年。1921年春,毛爷爷回家教育亲人干革命,重点是做毛泽民的工作,因为毛泽民当时已成家。毛爷爷教育他,不能只看到这个小家,应该看到大家,想到大多数人的痛苦。毛泽民在兄长的耐心教育下,毅然舍弃小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他一直从事党的财经和后勤工作。1931--1934年在江西瑞金,他担任中华苏维埃政府的中央银行行长等职,为中央苏区的财政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去新疆从事抗日民族战线的统战工作,先后担任新疆财政厅和民政厅厅长,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时年47岁。1991年时任_书记的江泽_同志参观到这里深情地说:“毛爷爷一家很了不起,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是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是因为有这些一心为着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着实现中国共产党伟大目标,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们无私无我的英雄壮举,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的日子。所以,我们更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把握好现在,为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的讲解就到这了,感谢大家的配合,祝愿大家在日后生活美满,家庭幸福。谢谢您的参观!
参观毛主席故居韶山有感篇五
毛主席的故居是一间灰瓦砖木房子,里面有许多房间,以前里面是毛主席和他的弟弟、父母住的,他们睡的床是木制的,不是很大。房子前面有一个很大池塘,后面和左右三面环山,那上面种着许多昌盛的树木。导游告诉我们这风水好叫做“前有照,后有靠,两面山环绕。”
后来我们去毛主席纪念广场,广场很大,长183米,是主席身高的100倍,广场两边有许多各色各样的石头,上面刻有毛主席手书的诗词,旁边还有毛主席纪念馆和家族祠堂。之后我们瞻仰了毛主席铜像,铜像高10.1米,象征着十月一日国庆节,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广场上,人们有的读诗词,有的在和铜像合影,还有的在欣赏周围的美景。
来这里的人很多,毛主席在我们心里是永远不落的红太阳。大家读者毛主席的诗词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一定要按毛主席的话去做!
参观毛主席故居韶山有感篇六
董兴宝
7月的那天,湖南大地,艳阳高照,热浪滚滚,中午的气温已升到40度。在长沙百公里外的韶山,同样酷暑难耐,然而,夏日的炎热,挡不住人们参观毛主席故居的热情,络绎不绝的人们,前来参拜一代伟人。
在长沙朋友的陪同下,我们先来到了“故园一号楼”。当年,为了接待毛主席回长沙,湖南省委安排修建了这座总建筑面积600多平米的楼,毛主席1959年6月25-27日曾经居住过,还在这里开会,接待其他中央领导人,创作了《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尽管这是当时国家领导人的居所,是为全国领袖建造的,但用现在的眼光看,确实太稀松平常了,看看当年毛主席的主卧室,1米左右宽的床上,支着蚊帐,在那个年代,别说空调,就是电力供应也是用临时发电机解决。而今,在空调已经普遍走进寻常人家的今天,炎炎夏日,打开空调,又凉快,又防蚊,蚊帐自然用得少了。
在这座楼里,有个特别小的房间,里面只有一张小床,是周恩来总理居住过的,当时,周总理为了接待来韶山的外宾,将大房间都留给了他们,自己居住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这就是一代伟人们过去的传统。共和国的总理,为了接待好客人,自己宁可住小房子。
在这个故园里,还播放着当时某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毛主席回韶山的珍贵视频资料,通过观看这个7分钟的片子,让人感受到毛主席回韶山的那情那景。
参观了故园,接着我们来到了毛主席铜像广场。这座铜像高6米,铜像重3.7吨。主席身躯伟岸,双手握书卷,身着中山装,双眼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
这天午后,太阳特毒,我们从广场的入口,抬着鲜花,走向主席铜像。近距离观察这座铜像,给了人们雄壮、铿锵、振奋的感受。讲解员边走,边给我们讲述着毛主席为了革命,牺牲了自己的'多位亲人,此时,在庄重的铜像前,在艳阳的照射下,汗珠子从额头上滚淌下来,几颗带有咸味的汗珠子,侵入眼帘,一种特别酸涩的味道,涌上心头,不知道是汗水的盐分带来的涩味,还是讲解员动情讲解伟人付出的往事感染了人,幸好,那是正午的阳光下,是这份汗水掩饰了泪水,不然,让同去的朋友见笑了。
向主席像献了鲜花,我们来到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据介绍,该故居建于中华民国初年,为南方农宅形式,坐南偏东,土木结构,泥砖墙,青瓦顶,左右辅以厢房,进深二间,后有天井、杂屋,共13间半,建筑面积223平方米。
到故居参观者络绎不绝,人群涌动,在狭窄的屋子通道里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老人,有孩子,还有许多青年人,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相互交流和感叹着,感叹着一代伟人曾经居住过的房屋。这些房屋和里面的陈列品,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百年前湖南人的生活场景。
在故居的对面,则是池塘和盛开的莲花,碧绿的池塘里,朵朵的莲花正在绽放,池塘边上,人们把已经采摘好的莲子,摆了出来,邀请游客们品尝。新鲜的莲蓬,才2块钱一个,买了几个,剥出莲子品尝,香脆可口。
或许,若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参透佛家常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诗曰:
伟人出韶山,
平民参故居。
盛夏艳阳毒,
难挡观者趋。
7月27日
作者董兴宝,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先后在山东某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从事过行政、法律、合同等工作,在广东从事过6年旅游地产开发、营销,现就职于某央企下属投资公司,从事基础设施项目(ppp模式)投资工作。兼任广东清远市人民政府顾问、清远市文联副主席,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全经联特聘讲师。
参观毛主席故居韶山有感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参观韶山毛爷爷故居。
“韶山”的名字怎么来的呢?据史书记载:相传舜帝南巡到此,见风景优美,遂奏韶乐,引凤来仪,百鸟和鸣,又传“韶氏三女得道于此,有凤鸟衔天书到,女皆仙去。”韶山故此得名,被它环抱的一块狭长的谷地便是韶山冲了。
韶山冲过去居住着600多户人家。韶山虽大部分人口姓毛,但韶山并非是毛家世代祖居,毛爷爷的祖籍其实在江西吉安市吉水县八都镇,这个古代叫龙城的地方。元朝末年,红巾军反元起义轰轰烈烈,当时天下大乱,在江西吉水,有一个叫毛太华的青年农民因避乱迁至云南澜沧卫(今丽江市永胜县),后来明军平定云南后,为巩固领地,确保一方稳定,留守北胜州的明军就地招募了一批军士扩充队伍,毛太华应招从军,开始了农耕、练兵、作战的屯戍生涯,后来他娶当地纳西族王氏为妻,安家落户,因构筑澜沧卫城有功,毛太华被朱元璋嘉封为武德将军,据《毛氏族谱》中记载,后毛太华“以军功拨入楚省”,他带着妻子及长子毛清一和四子毛清四来到今天闻名天下的韶山定居,而毛爷爷就是毛太华的第20代后世子孙,所以毛太华就是后来韶山毛氏的祖先。
在大家面前的这栋古朴的农舍叫“上屋场”。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爷爷同志就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961年3月,国务院就把这栋故居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韶山山水溢清气,故居钟灵毓伟人”,独特地政治优势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故居成为世人瞻仰的革命圣地。
故居的前面是荷花塘和南岸塘。毛爷爷同志一生酷爱游泳,南岸塘就是他年少时练习游泳之处。毛爷爷的这个善游泳的好本事,还在1927年的9月初救了他一命,这就是毛爷爷的铜鼓涉险的故事,1936年毛爷爷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还曾谈到过这次遇险。
大家请看,整个故居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面临绿水,背依青山,呈“凹”字型结构,所以,这里老百姓形象把它称为“一担柴”,与韶山其他地方的房子没什么两样。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爷爷家的,西边4间茅草房是邻居邹四阿婆家的,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占地总面积566平方米,建筑面积473平方米。清光绪四年(1878年)的时候,毛爷爷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5间半茅草房,十年后的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毛爷爷的祖父毛恩普带着儿子毛顺生、儿媳文七妹一家人迁居于此。历经毛家几代人几十年的改建和扩建,到19建成现在大家看到的规模。可惜的是,房子建成仅一年多,毛爷爷的母亲、父亲便相继去世。毛爷爷在父母去世后就将弟、妹们带出去参加革命,这些屋子就由当地农民居住。1927年“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没收了毛爷爷的家产,把这栋房子租给农民,年深日久,房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部分家具遗失。解放后,韶山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子,并对它进行修缮,基本恢复了原貌。大家今天看到的样子就是按1918年的原貌,那时,也是毛爷爷家里经济状况最好的时期,当时家里除了拥有这13间半瓦房,还有22亩田地,在当时来说,算是家境还不错的人家。故居大门的顶端挂着“毛爷爷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这是邓小_同志在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当时还数易其稿。邓小_同志1973年10月曾来参观,这也是他唯一一次来到故居。
现在请大家进堂屋参观。这里就是前面提到的两家共用的堂屋,相当于现在我们家里的客厅。它的前面是摆酒席、宴请客人的地方,这里的方桌和板凳都是原物。这是神龛,是供奉神佛、祖宗牌位的地方。1959年,毛爷爷由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陪同第一次回家乡时,就曾对神龛作了个揖,并风趣地对陪同人员说:“这是我小时候初一、十五工作的地方。”
穿过堂屋这扇小门的后面就是“退堂屋”,一般湖南民居中,此屋都是用来放置杂物。这个大锅灶是煮猪食用的,右边的脚盆是用来洗澡和洗衣用的。毛爷爷小时候经常在此帮助父母劳动,用水桶挑水,这个大水桶就是当年保留下来的原物。这是南方农家一般都有的天窗,它是用来通风、透气、采光的,天窗下面有暗渠,用来排水。
参观毛主席故居韶山有感篇八
毛爷爷从小就天资聪慧,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较多,他就在床边放条凳子,凳上放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看书,冬天,他常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刻苦攻读。毛爷爷有句著名的格言“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对他爱好学习最好的写照。
请大家抬头看,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在这间房的上方还有一个小阁楼,也就是在这个小阁楼上建立了中共韶山第一个党支部。1925年毛爷爷同志回来开展农民运动时,在楼上开过秘密会议。在革命斗争中,毛爷爷培养的积极分子毛新枚、李耿候、钟志申、庞叔侃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毛爷爷在这座楼上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由毛福轩担任第一任支部书记,这五位同志后来都为革命英勇献身。
这里是故居放农具的地方。毛爷爷6岁开始参加劳动,13岁到15岁时,又因家里缺少劳动力,他便休学在家从事农业劳动。这里放着的水车、石磨等都是他当年用过的原物。这间小屋是碓屋,是农作物加工的地方,这里有加工大米用的推、碓和风车。1959年,毛爷爷还饶有兴致在这里亲自为公安部长罗瑞卿等陪同人员表演如何使用碓,他说,“我小时候在家干过这话,我父亲讲,我家就是靠它致富的。”
这里是谷仓。谷仓的小斗上还刻有“毛四端”三个字。1959年,毛爷爷辨认后说:“这是我太公的名字,是他惟一的遗产。”过去,遇上收成好的时候,全家最多能打80多担粮食,除去自家用30余担外,粮食还有许多剩余,可以进行买卖。这里是牛栏,这里是柴屋,毛爷爷小时候常常帮助家里放牛、割草、打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