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的使用可以使教学更加有序,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以下是一些成功的阅读教案,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备课及教案参考篇一
1、自由读读,边读边想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再互相说一说。
2、指名回答,你读懂了哪一句,就先说哪一句,不懂的句子或词儿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看图想象一下大雪的场景,指名学生说。
是呀,那雪多大呀!每片雪花儿都有鹅毛般大,不一会儿,世界就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我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积雪一定(很厚很厚),天气一定(很冷很冷)。
可是,就在这冰天雪地里,在这寒风暴雪里,却挺立着一棵青松。(指第一句)谁来读好这一句诗?(指名读。读出雪很大,天很冷,雪压在身上很重的感觉)
这么重,这么厚的雪压在身上,青松有什么反应呢?(生:青松挺且直)
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意做青松?(学生表演)
通过这么一演,我们都知道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其实在这里挺和直意思相近,中间用且连接起来,且就是而且、并且的意思。
在狂风暴雪里,在冰天雪地中,青松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时还挺直自己的身体,这种挺直多么不容易、多么令人敬佩啊!让我们一起再读读第一句。
闭着眼睛再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青松?你想对它说什么?
说得好!风雪有什么可怕!困难在勇敢者的心中,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寒风吹不倒!大雪压不弯!昂首挺立于风雪之中,这就是青松!让我们都做一名勇敢者,一起再来读好这一句诗!
4、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生:雪化后的青松更高。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更绿了。
生:青松一定更好看了。
生:青松在阳光下可能还闪着光。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挺得更直了。
生:被雪洗过的青松,可能更干净了。
师:更干净了,就是洁,更挺了,就是高。又不仅仅如此。雪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更挺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这就是松的高洁之处,不同于其它树木之处。
师:那现在你知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意思了吗?学生说。
备课及教案参考篇二
1、生自由读古诗,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谁来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生字。
3、诗中的生字都认识了。读古诗肯定不成问题了,谁来试一试?
学生朗读,师相机正音。
4、要想读好诗,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读出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那么这首诗该怎样读出它的节奏和停顿呢?你们做老师来读,我来画好吗?(生读师画)
再次练读,读出诗的味道。
备课及教案参考篇三
2、板书:青松
你们见过青松吗?你认识的青松是怎样的?
出示:松竹梅岁寒三友指导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3、你们喜欢青松吗?陈毅爷爷也非常喜欢青松,你们知道陈毅爷爷吗?
陈毅爷爷不但会带兵打仗,还非常有才华。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大雪纷飞,陈毅披着衣服走到屋外,看到灯光下的青松,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师饱含深情朗读古诗)
备课及教案参考篇四
生:青松不怕寒冷,不怕大雪压,真叫人佩服。
生:青松被大雪压着,还挺得那么自信,那么勇敢,真厉害。
生:我也要向青松学习。
生:青松在困难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的五十年代,中国连续三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的大部分田地都收不上来粮食。没有粮食可以吃,这让无数的中国人民,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可是,坚强的中国人民没有害怕,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很快地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师:此时,你想说什么吗?你觉得中国人民怎么样?
生:中国人民真了不起呀!
生:中国人民真坚强呀!
生:中国人民不怕困难,不管多苦,都是勇往直前的!
师:是呀!中国人民面对困难,毫不屈服,多么坚强,多么了不起呀!不就像这高尚、纯洁的青松嘛!于是,在1960年的那个冬天,陈毅爷爷提笔写下了《青松》这首诗(师生齐读)。
师:这首诗赞美的是勇敢的青松,更是坚强的生齐答:中国人民!
其实,陈毅爷爷不仅仅一首《青松》来鼓励和赞扬中国人民,《青松》只是他写的《冬夜杂咏》中的一首,另外还有许多首,比如《红梅》和《秋菊》(出示小黑板),小朋友们有兴趣课后再读一读。
备课及教案参考篇五
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备课及教案参考篇六
以20xx年江苏高考说明为指向,顺应高考要求,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切实组织好教学和复习安排,力争高考语文取得优秀成绩。加强集体备课,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率。争取在20xx年的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1、强化本年级学生意识,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
3、强化新课改意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高三复习具有知识容量大,信息密度高,思想方法多等特点。教师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的意义是博取众长,拓展思路,发挥集体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因此,有效的集体备课不仅需要教师要有扎实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教师有无私的精神、合作的态度、全局的观念,否则最好的形式也只能流于形式。具体设想:
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每周二进行集体备课,探讨近阶段高三语文教学的教法学法,研究高考动态,要求每位组员都要发言,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备课组长作好集体备课记录。
分工合作,适当减轻工作压力。各个考点负责主备任务的教师务必要提前一周完成自己分到的任务。其他组员一定要帮助主备人查找、搜集资料,认真做好习题的检筛工作,不得马虎应付。
(一)第一阶段
1、时间:20xx年3月份至20xx年5月初。
2、目的:全面铺开、夯实基础。
3、具体安排:7大专题:
(1)语言文字运用(第1-2周)
(2)文言文阅读(第3-4周)
(3)古代诗歌鉴赏与古诗文默写(第5-6周)
(4)论述类、实用类阅读(第7-8周)
(5)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10周)
(7)(作文复习与训练计划单列,贯穿始终每周,由各科任老师轮流命题。)
(二)第二阶段20xx年5月初至6月
1、目的:巩固提高。
2、具体安排:以模拟考试试卷以及选订的资料为主,对语文考试的各个知识点以及各种能力进行巩固提高。
(三)第三阶段
1、时间:20xx年6月。
2、目的:补缺补漏、考前心理指导、状态调整。调整学生应试心理,提高答卷技巧,减少非知识点掌握的失误分。
备课及教案参考篇七
年 月到xx中学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十年耕耘,十年收获,得到了市县教育教研部门和学校的好评,赢得了家长、学生的赞誉。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论文19篇,参与编著校本励志教材1本、教辅资料1本,承担的市级教研课题《如何指导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圆满结题,先后荣获xx县“骨干教师”、“优质课一等奖”、 “师德先进个人”、 “青年先进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十不准》及其他教师行为规范,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做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被评为xx县“师德先进个人”、xx县“青年先进工作者”。
教育培训,从网络培训以来,我在培训网上发表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体内容的文章若干篇,因内容的可读性、思想的含金量得到同仁的充分认可和广泛赞誉,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
进》、《诚信〃备考》、《学会感恩,立志奋斗》等等。整个班会过程全部由学生主持,班主任只是起到参与和指导的作用,当然我在每次班会中是全程为我们同学拍照,为他们在生活中留下行走的脚印。在活动中,同学们挖掘了许多值得全体同学学习的人和事,对刻苦好学的学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品德优秀的同学给予了高度评价,还表扬了一大批学习或纪律有所进步的同学。在热烈的掌声中,同学们尝到了被肯定、被赞赏的喜悦,他们都为付出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同而高兴。
(三)争取任课教师配合,发挥好班主任纽带作用。 针对我班学生学习特点,我主动找任课教师及时了解情况。不定期召开班委会会议,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逐一分析,寻求解决对策。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对于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利用各种机会拉近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针对班内学生的情况,协调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学习动力明显提高。
但亲眼目睹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还能感受整个班级和学校的管理气氛,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情操、扎实知识积累、秉持仁爱之心,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一流的成绩,做一名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的好老师。
备课及教案参考篇八
过程与方法:
1、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2、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台阶》这篇课文的情节,知道了作者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父亲现实的生活画卷,今天我们就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
二、学习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一)、教师分析人物描写
人物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和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1.外貌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核心方法提示:抓住关键,由表及里,综合评价。
(二)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性格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的细节描写,并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
1.教师示范
如:“许多纸屑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是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这一段运用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父亲在众人仰慕时的不自在,表现他谦卑的性格特征。
2.让学生在文中寻找,用圈点批注法分析语段。
以“运用了_________的方法,写出了父亲的_________(内容),表现出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为句式回答。
3.学生细读、思考、讨论、交流。
三、学习通过情节的安排补充人物性格
1.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
2.教师分析
如: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3.学生细读、思考、讨论、交流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四、教师归纳
五、尝试写作
这节课我们领会了细节描写的神韵,文章正是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完成了对父亲性格的刻画。文章少了细节,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让我们也来尝试一段描写。
大家看,小说有这样一段情节:“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作者写到这里,没有将我和母亲展开描写,留下了一段空白。
请大家发挥想象,给小说补充一段情节,对母亲看到父亲闪腰时的心理、动作或神态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50字左右。
(学生写,教师巡视)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