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的撰写可以增强我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反省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典型的培训心得,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导。
教育心得我是老师篇一
炎炎夏日接近,教室里的蚊子也多了起来,冷不叮就有小朋友被蚊子咬到。看着小朋友白嫩的肌肤鼓起一个个又红又肿的“大馒头”,别提有多心疼。于是我找来了风油精给被蚊子叮到的小朋友涂上,减轻他们的痛苦。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只要被蚊子叮到就会找老师来给他们涂,渐渐的我发现颖颖小朋友隔三差五的就会来找我说:“老师我这里痒”,可是每次我顺着她指的身体痒的部位去找,却并没有找到任何蚊子咬过的痕迹。我想孩子比较小,好模仿看见别人来涂也觉得好玩吧。于是每次我也装作找到的样子很仔细地给她涂抹揉开。而颖颖呢,只要我给她涂上后都会很开心的一蹦一跳的离开回到自己位置上去,就像是吃了糖一样的高兴快乐。
次数多了后,颖颖的这一怪异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孩子明明没有被蚊子咬,为什么每次还都要来涂呢?”。颖颖在班级里是一个文静乖巧的小女孩,老师布置的任务都能及时完成,是一个不需要老师太多管教,操心的孩子。这样一个好孩子,为什么要对老师说谎让老师给她涂上风油精呢?回想每次给她涂药水时,我都会细心的轻柔的给她涂上,不时地关心她告诉她颖颖不用怕,一会就不痒了……,而颖颖每次涂完药水后小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脸。难道是这些举措使这个平时内向的不敢主动和老师交谈的小姑娘感到了老师对她的特别关心和爱护,而她想通过这种方式得老师是更多的关注和爱护。
想到这里,自己觉得很惭愧,看来是自己的粗心忽略了对这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了,孩子正用这种方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回想自己对孩子们的关心,似乎自己真的很少把精力花在这些乖巧懂事的孩子身上,因为他们的乖巧,他们的安静,让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很“省心”逐渐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调皮的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就无意间忽视了那群乖巧内向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疼爱和关注,都希望时刻得到老师的关注,活泼开朗的孩子会主动和老师交谈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获得老师的关心。而内向乖巧的孩子他们不善于主动和人交谈,只能通过自己的乖巧听话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但随着班级孩子人数的增多,老师精力的有限,管理那些调皮的孩子都快耗尽老师所有的精力了,这些乖巧、内向的孩子就逐渐被老师无意的给忽视了。颖颖的行为深深的唤起了我内心反思。乖巧内向的孩子他们往往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他们的内心比别人更敏感,他们不会像活泼的小朋友那样跑到老师身边谈心说笑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只会用属于他们自己的特别方式来引起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就如颖颖那样。老师长时间的忽视会让他们感觉老师不再关心爱护他们了,进而使他们更内向更文静。
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提到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幼儿,对他们要一视同仁,然而现实的班级人数的超容量,中国集体教育的模式,使得我们想关注每一个幼儿几乎成了一种不可能。但既然这已经是我们中国的现状,那么在这样的一种现状中我希望自己在教学中不断的深思,时刻提醒自己关注每个幼儿平等的去爱护他们,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感受老师的爱,在老师的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心得我是老师篇二
“请苹果队的小朋友上场。”我扯着嗓子喊着。“1、2、3、4、5······怎么少了一个,谁没有过来呀?”话音刚落,广广便去拉豪豪了,豪豪一脸不高兴的反抗着,两人僵持的一会儿,最终在豪豪的哭声中结束。我忽视掉豪豪的哭声直接问:“豪豪怎么不来排节目呀?”豪豪边哭边说:“不想排节目。”我说:“过几天爸爸妈妈要来看小朋友们表演节目了,你不想表演吗?”“嗯”。豪豪干脆地回答道。我得意地说:“表演节目的小朋友到时候可以戴小红花的哟。”我希望用小红花带动豪豪参加节目的兴趣,可是并不理想。我想了想说:“那你先到旁边休息一下,等会儿再参与进来好吗?”豪豪喊着泪水勉强地点点头。
第二天,早餐后仍不见豪豪的身影,正准备给豪豪爷爷打电话,便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哭声,我急忙跑出去,原来是豪豪,豪豪哭的像个泪人儿似的,嘴里还念着:“我不想上学,不想排节目,呜呜呜······”。我接过豪豪,心想,豪豪肯定是因为排节目的事闹情绪了。我安慰道:“豪豪唱歌那么好听,老师很喜欢听你唱歌的。”豪豪惊奇的看着我,我继续说:“要是豪豪不参加节目,老师会很不高兴的。”豪豪擦掉泪水,说:“我参加节目老师就会很喜欢我,是不是?”我一脸茫然地说:“老师很喜欢豪豪呀,谁说老师不喜欢豪豪?”豪豪低下头说:“我上次唱歌时没唱好,老师批评我了,我以为老师不喜欢我了。”我抱着豪豪说:“老师很喜欢你的,上次老师对你发脾气是老师不对,但是豪豪也要好好表现呀。”豪豪听完我话开心地点点头,一蹦一跳地跑到小朋友中间去了。
豪豪是个很敏感的孩子,平时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豪豪都记在心里,老师对豪豪一句责备的话,豪豪便会很不高兴。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教师要随时端正自己的'思想,不能为了活动的效果而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在平时生活中,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小班孩子更要经常抱一抱、哄一哄,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教育心得我是老师篇三
手工活动时,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进行操作活动,佳辉却拿着剪刀左比划右比划不知该从何下手。他每次手工制作的成功率低得近似于零,不是把虚线的地方剪开,就是剪得曲里拐弯,怎么也粘不牢。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握着他的小手,一步一步地教他该如何剪。看着佳辉紧蹙的眉头,我心想:这孩子动手能力差,总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不如我就帮他剪完吧,说不定有了成功尝试的他在以后的操作中会有所进步。正当我为自己的“英明之举”暗自得意时,佳辉使劲挣脱我的手,很认真地对我说:“老师,请让我自己来吧!我会做的。”只见他又拿起剪刀吃力地剪着,脸上露出的表情却是开心的。
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挣扎了很久,出于好心,就用剪刀把茧剪掉了一些,幼蝶轻易地爬了出来,过了不长时间却死掉了。原来,幼蝶在茧中挣扎是在锻炼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强壮,得以生存和飞翔。没想到旁人的好心却害死了这只本可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故事,细细品来意味深长。幼蝶让我联想到了孩子,而我是否恰恰就像那位好心的旁人呢?我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是想帮助孩子有所进步,但我的好心换来了什么?其实是在更大的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发展。孩子需要鼓励,但却不需要太多的干预。做个旁观者,适时地给予鼓励和帮助,这才是教师应该做的。放开手,让孩子放心大胆地去做自己的事,这才是孩子真正所想要的啊!
在幼儿园《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在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的同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对照《纲要》精神,我们可以发现,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我们不但需要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更需要一颗善于感悟与反思的心灵。我们应多创造适宜的时机,帮助孩子不断学习成长,而不是去“善意”的帮忙,“刻意”的省却。成长中的孩子需要的是我们更有意义的引导与帮助。
教育心得我是老师篇四
我们班有个习惯就是每星期五会评五角星。这五角星不仅是对孩子一星期里的表现给予的肯定,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鼓励他们在幼儿园要表现得好,无论从上课的纪律、发言,还是吃饭、睡觉等各个方面。然而每星期五的五角星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渴望得到的,在那天他们会表现得很棒,很听话。而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回家也会问:你的五角星呢?这星期五角星评来了没有?等等。如果评来了就会说:“你真乖,真能干,真厉害……”如果没评来就会说:“为什么没有啊?是不是你这星期表现得不好啊?是不是上课不举手啊……”
事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小小的一个五角星竟会让家长这么的.在意。家长对于每星期的五角星是多么的重视,不仅是超超这件事上。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的细心!还是要和家长多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教育心得我是老师篇五
那天,是上海市教委的一位官员给我们讲课。
在谈到“教师研究”这个话题的时候,这位官员给我们讲了他儿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案例。这位官员的儿子在上海市的一个重点学校读初中,在他儿子所在的班级,集中了许多重要官员和高级知识分子的孩子。在孩子升初三的时候,这个班级换了一个数学老师。这位官员说,他是在开学初的一次家长会上认识这位数学老师的,而且从此印象就相当深刻。那次家长会上,那些重要官员和高级知识分子都坐在下面听这位数学老师的“就职演说”,总以为会看到一个稍稍拘谨的形象,会听到非常谦虚的言辞。哪知道他们看到的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中年老师,他几乎没有一丝笑意,并没有把这些官员和知识分子放在眼里。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更是使在坐的家长感到难堪:“各位家长,跟大家说心理话,我是非常不愿意教这样的班级的。因为这个班级集中了领导和专家的孩子,他们往往对老师不够尊重,有事情会直接找校长解决,一件比较小的事情会因此搞得十分复杂。”听到这样的开场白,倒使下面的高官和专家有些拘谨了。接着这位数学老师又告诉大家,他不要职称,因为他已经是高级;他不要荣誉,因为他对荣誉看得很轻;他不要过多的奖金,因为他的女儿在美国工作。他告诉各位家长,他会努力教好各位的孩子,可他最讨厌的就是家长对他教学的干涉,除非他们现在就对校长提出,不要他教这个班级的数学。在座的家长听了他的这番话语,都没有说什么,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这位数学老师真的表现出他独特的个性。比如,他在课堂上只用一本数学练习本,从来不像很多老师那样会用两到三本练习本。只用一本本子,这就使他一定要做到及时批改完学生的作业,他因此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天都了如指掌。这使得家长感到非常满意。接着,给我们讲课的那位官员讲了另外一件的事情,他似乎保守地说,他对这位数学老师的如此做法不想做任何评价,让我们思考这样做是否可行。这件事情和上文那位老师的开场白有着一定的联系。给我们讲课的官员告诉我们,在整个初三学习阶段,这位数学老师对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非常严厉,班级中几乎没有一个孩子没有被他责骂过的,而且几乎每个孩子都被他批评得掉泪。因此,在孩子初中毕业的时候,孩子们想搞一个联欢,他们想邀请教他们的老师参加,但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坚决不要请自己的数学老师。尽管讲课的官员说保留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但从他最后的结语中,我还是感受到了他对这件事情的褒贬态度。他说,这位数学老师多么可悲,他的满腔热情没有得到孩子们的承认,他也没有得到孩子们的感激。
听完这个案例,我的第一反映是,孩子们不承认这位老师的工作,家长们不理解这位老师的严厉,但我从心底里敬佩这样的老师,他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的骄傲。有多少教师,自己的班级有了官员或者专家的孩子,他们表现出两种让人生厌的态度,其一,战战兢兢,不敢说话;其二,笑脸相迎,总是想着能否利用好这些“可贵的资源”。这些老师因为班级中的这些孩子甚至没有了一个老师应该有的尊严,没有了一个正常人的骨气。有些家长因此就变得随心所欲,对学校教育指手画脚。我们不否认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共同参与,但在有些环节上,家长是没有发言权的。但有些家长就仗着自己的地位,对学校说着一些不该说的话语。其实,这都是教师或者有的学校领导自己造成的。如果我们都能像上述案例中的那位老师,那些“有权有势”的家长就会自觉尊重学校的教育。至于那位老师的劳动最后没有得到学生的尊重,我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们现在还小,到一定的年龄,他们会感受到这位老师的良苦用心的。这位数学老师知道,他面对的是一课堂比较骄气的孩子,因为他们的父母都不是等闲之流。这位老师深知“富不过三代”的道理,他想,对待眼前的这帮孩子,只有严厉才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严格要求,甚至训斥得哭泣,这才是对这帮孩子最好的因材施教。
教育心得我是老师篇六
第二天,吃饭时间到了,诚诚没有哭,她走过来对我说:“朱老师,你喂我。”我说:“好的,那你先去做好,好吗?”我边喂着她边说:“明天要自己吃喽,你看大家都是自己吃的,自己吃的宝宝最有本领了。老师最喜欢自己吃饭的宝宝了。”她表示点头同意。
片段三:第三天,诚诚又要求我喂,我说:“诚诚你昨天答应了老师要自己吃了,对吗?你自己吃,吃完了,老师请你吃巧克力,好吗?”她吃完后,举着空碗向我炫耀着说:“老师,我吃完了。”我赶紧鼓励:“诚诚真棒,吃饭的本领越来越大了,老师真喜欢你。”
现在家里往往就一个宝宝,家长们对于宝宝都非常疼爱。宝宝们在家往往都是小公主、小王子。诚诚家虽然还有个小弟弟,但是爸爸妈妈对她也是非常宝贝的。看到诚诚不愿吃饭的现象,为了了解她在家里的情况,更好的照顾好诚诚,让诚诚获得更好的成长。我就和她的妈妈做了沟通,希望通过家园合作,帮助诚诚早日习惯幼儿园的饮食。在她妈妈那里我了解到诚诚在家就不太吃饭,平时都是把零食当饭吃的,有时候会吃饭但都是妈妈喂的。于是,我就先和诚诚妈妈取得一致,在家尽量少给诚诚吃零食,让她定时进餐。
教育心得我是老师篇七
老师我不会我们班的孩子们正处于中班下学期,他们喜欢画画,已拥有一定的技能,每个孩子画出来的图画都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在画面中仿佛能够看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但是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在上美术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肯动手,让我十分苦恼。每次上美术课时,一边要在孩子们自己作画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一边还要催促这几个不肯动手的孩子,每次我反复催促,但是效果甚微,不仅孩子不耐烦,产生逆反心理,还会影响课堂纪律和其他孩子的作画情绪。
有一次,我在一节美术课上,请幼儿画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动作快的小朋友已经勾好线,准备用手中的油画棒上颜色了。只有娇娇还手握勾线笔,咬着笔头,托着脑袋在思考着什么,我看到她的画纸上又是雪白一片,虽然心里有点生气,还是克制住自己,走到她旁边蹲下:“娇娇,你怎么又没画呀,赶紧动手,你看,好多小朋友已经画完都在上颜色了,你的画纸怎么还是雪白的呀?”娇娇没有说话,皱着眉头,嘴里的笔头咬的更紧了。于是,我继续问她:“那娇娇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呀?她告诉我是小猫,于是我催促她:“那你把你最喜欢的小猫的样子画出来呀。”这时候,她小声地在我耳边说:”老师,我不会。”我知道她又不肯动手了。
于是,我拿来了一张新的白纸和我的勾线笔,很快的在纸上画出了一只小猫的样子:“娇娇你看,这是什么?”她很高兴的告诉这是小猫,我说:“刚才你看到老师是怎么画小猫的了吗,现在请你也来试试看,等你画完,我们两个比赛,看谁画的小猫又像又漂亮。她点点头,于是我故意走开不去看她,等过了一会儿,我走到她的座位旁边,发现她已经用勾线笔画出了小猫的基本轮廓。于是我大声地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表扬她:“以前娇娇经常不肯动手画画,现在在老师的鼓励下,能完整地画出一只小猫了,你们说她帮不帮。”这时候,我看到她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我走到她旁边告诉她:“老师希望你以后学会自己动手,不用老师催促,自己动脑筋就能画画了好吗?”她点点头,晚上奶奶来接她的时候,当着奶奶的面也表扬了她。从那以后,娇娇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一开始在老师的提醒下,能自己动手画画了,再后来,她能独立的完成一幅绘画作品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懂得了,面对不肯动手的幼儿,反复催促和批评是没有用的,只会让幼儿更加逆反,只有抓住幼儿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才能把问题解决好。
教育心得我是老师篇八
每天午睡后,我都会给长头发扎辫子的小朋友梳头发,帮她们把辫子扎好。每当这个时候,留着男孩子发型的馨然就会站在我的身旁,眼睛里露出羡慕的神情。
象往常一样,我站在门口接待小朋友,只听见很远处传来喊叫声:“老师好!老师,我今天扎辫子了。”等馨然走近仔细一看,原来在她的头顶上扎了两个很小很小的辫子。我故意问道:“谁帮你扎的小辫子呀?真漂亮!”“奶奶,奶奶帮我扎的。”
午睡后,我刚刚拿起梳子,馨然第一个站到我的面前,“老师给。”她把头绳递给了我。我为她扎辫子的时候,看着她边得意边炫耀的眼神,不由地笑了。扎好辫子后,她不停地摸着自己的小辫子,见人就说:“看我的小辫子多漂亮!”还不时偷偷地笑呢!
是呀,每一个孩子都爱美,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有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抚摸,或是一句夸奖的话语,都能让他获得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