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教案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需求,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在这里分享一份经过多次实践优化的二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指导。
诉衷情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2、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3、有感情第朗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初步诵读,揭示词意。
1、出生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这首词的大意。
2、知名朗读这首词,订正字音,知道短句。
3、理解题目的字面意思。
4、对比学习生字衷体会衷、衰、哀字形上的区别。
5、结合课后的注解或结合查找的资料,试着说一说,陆游都倾诉了什么。
6、读了这首《诉衷情》后,谈一谈总的感受是什么。
二、品味词句,入境悟情
1、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字,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
(2)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朗读这首诗。
(4)这两篇诗作中,都有一个梦字,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
(5)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泪,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
3、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
三、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1、同学们,一个梦,让我们想到了诗人的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泪让我们想到了诗人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空让我们想起了死去元知万事空。是这首诉衷情让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后半生,我们再来读读诗人这几首诗吧。
2、当你读了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这几篇诗作后,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3、把你的这种感受送到诗里去。
4、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三个字:衷衰哀其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含在《诉衷情》这短短的44个字里面,衷情衰败哀伤,试着用一段话,说出这三个字。
5、师生共同朗诵《诉衷情》
板书:
诉衷情
衷衰哀
梦泪空
诉衷情教案设计篇二
【作者】:欧阳修——《诉衷情》
【内容】: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消还颦,最断人肠。
【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他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词主要写恋情游宴,伤春怨别,表现出深婉而清丽的风格。词集有《六一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编》。
【注释】:
梅妆:梅花妆,古代妇女的一种化妆样式。
流芳:消逝的时光(青春)。
颦:皱眉头。
【赏析】:
这首词写一个封建社会被除数玩弄的歌女内心深切的痛苦。上片以画眉“画作远山长”来表离恨之深,描写具体、细腻。下片写歌女回忆往事,感叹青春易逝,但又不得不强颜欢笑的可悲处境。
诉衷情教案设计篇三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两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因为在写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它很容易让读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热泪盈眶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是因为,两者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情感真挚,丝毫不见半点虚假造作;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所有这些,使陆游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
诉衷情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理念】
语文课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诉衷情》一词的学习,重点在于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朗读,让学生通过读、研读等多种方法,结合对陆游及写作背景的简介,体会这首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示范朗读及播放影音文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
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幻灯片出示,走近陆游。
猜猜他是谁?(陆游)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曾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而且他的词多以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为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诉衷情》,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做一次心灵的对话。(出示这首词)谁想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师板书:诉衷情)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结合课前预习扫除生字新词障碍。
3.汇报:谁能当老师,教大家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字、组词、解释、造句)
4.学会了生字新词,谁能流利地为大家朗读这首词?
5.生齐读课文。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通过刚才同学们对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张,但屡次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迫晚年退居山阴。这首《诉衷情》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
1.听老师朗读这首词,感受词人写这首词时的心情。(配乐)(生说:悲伤、郁闷、无奈等)
2.这种浓郁的悲愤之情,又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朗读、体会)
3.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一边读课文一边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4.师指出:“觅”:寻找“戍”:(军队)防守“暗”:光线不足,黑暗。
5.师生共同概括这首词的大意。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小组内边读课文边思考:文中哪几句是词人情感的集中体现?
2.生汇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师幻灯片出示)
3.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指导朗读这三个短句。读出词人的爱国情感和悲愤之情来。
4.文中还有哪些词句体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感?深入理解这首词的上词的上阙。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课件出示: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作者以此要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用高昂激荡的语调来读这两句。(指名读,男生齐读)
(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课件出示: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明作者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着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用悲愤的语调读这两句。(谁来试着朗读,女生齐读)
(3)全班齐读这首词的上阕。
诉衷情教案设计篇五
【作者】:李清照——《诉衷情》
【内容】: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作者】: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沉醉:大醉。
萼:花瓣外面的一层小托片。
远《花草粹编》作“断”
悄悄:寂静无声。
依依:留恋难舍,不忍离去之意。《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唐·吴融《情》诗:“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更:又。柳永《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挪:揉搓。
捻:用手指搓转。
得:需要。
些《花草粹编》作“此”
【赏析】:
此词不李清照南渡前的作品,抒写了女主人对远游丈夫的绵绵情思。作者用寥寥44个字,写出女主人种种含蓄的活动及复杂曲折的心理,惟妙惟肖。成功的心理刻划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使读者拍案称绝,惊叹不已。
诉衷情教案设计篇六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赏析:
这首词写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断。上片写清晨梳妆。“轻霜”、“呵手”,点明秋冬结霜季节。从“梅妆”、“远山”之丽妆看,可知这位梳妆者是位容貌秀丽的年轻女子。此词女子因爱侣或夫婿远去,满腹离恨而刻意“试梅妆”,“画远山”,这种反常举动既表现出她珍惜青春的爱美心理,也表现出她作为歌女的生活习惯,聊借梳妆美容慰藉孤独、寂寞的相思情。下片写歌女的悲愁心理。“往事”、“流芳”,写她对往昔青春爱悦的回忆与惋惜,而今成为心灵悲伤的根源。“拟歌”、“欲笑”两个细节极细微地刻画了歌女在歌筵上欢笑歌唱,那种欲献歌呈笑却敛颦悲愁的矛盾心态。此词用白描手法,侧重写人的动作与情态,透露歌女特定的离恨别伤,尽管这伤离感旧之情,只是淡薄的、委婉的,可是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深刻而难忘的。
诉衷情教案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是啊,他的诗充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楚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
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共有三个生字,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学生读,师随机点评:侯、貂裘。
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
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
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和书上的注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诉衷情》。
2、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
(胡未灭……)
一个“白发早如秋霜”的陆游。
(课件出示: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谁对于这两句词还有体会,来说一说?(理解:觅、戍)
c、是啊,当年,陆游也是一名将军,那样的万里沙场,他也曾匹马戍梁州啊!那该是怎样的场面啊!此刻,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陆游呢?(英姿勃发……)读读这句话。
d、可而今这样的场景只能在哪儿能看到了?(板书:梦)你是从哪句词看出来的?
是啊,此时陆游已年近七旬,追忆往昔,他不仅时常让铁马冰河入梦来,还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同学们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时常出现什么情景?你有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词。
梦里的这些情景说明他心里仍有着一腔——(报国之情)可见这梦都是陆游的报国之梦啊!
(同学们,当年陆游在前线仅半年,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就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在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向我们道出了岁月的流逝,道出了人事的消磨,这样的布满灰尘的暗淡画面,也道出了陆游那惆怅的心情。)
f、谁来读读这首词的上阕?(前两句读出陆游的豪情,后两句读出陆游的悲凉)指名读
g、同学们,看,我们就这样读着读着,就读出了那种意境,读出了味道,真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词的上阕。
h、当年的陆游带着万丈豪情驰骋疆场,可如今的陆游却身在何处呢?出示课件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天山是哪里?沧州又是哪里?
是啊,诗人的身虽隐居在山阴,可心却依旧征战沙场,他的身和心有着如此的距离,她该是怎样的心情啊?你体会到了吗?那就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i、看看陆游的昔日与今朝,他由青丝变白发,由单枪匹马、驰骋疆场那英姿勃发的陆将军到这满头白发、老泪纵横、壮志难酬却又隐居山阴的陆游。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容颜变了,但他唯一不变的是什么?(满腔的爱国热情,满腔的报国志向)
那么,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谁而流啊!(引导体会:为自己而流,是遗憾的泪,无奈的泪。)
l、是啊,陆游空有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却一直报国无门,他那理想的梦破碎了,泪流尽了,所以留下了这千古绝唱——读《诉衷情》。(配乐)
四、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看黑板总结)梦,那是陆游的报国之梦;泪,滴洒的是他那报国之泪;空是他理想与现实的强烈落差。诉衷情诉的也是陆游那浓浓的报国之情。
诉衷情教案设计篇八
对于《诉衷情》一词的学习,重点在于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下面提供《诉衷情》陆游教学实录,一起去看看吧!
一、汇报预习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词《诉衷情》,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都预习了吧?那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基本掌握了学习诗词的方法,所以,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根据汇报,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
生:我汇报一下有关词的知识。词,是中国古代诗歌
的一种。有两种流派,一种是婉约派;一种是豪放派。词又叫长短句,词的题目一般包括词牌名和词题两部分,词分上阕、下阕,也叫上片、下片。
生:诉衷情是词牌名还是词题?
师:你很善于发现!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诉衷情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师:完全正确,诉衷情是这首词的词牌名。由于这首词的内容取词牌的本意,所以就没有另加词题。你明白了吗?谁来接着汇报。
生:我查找了有关陆游的资料……
生补充
师:你补充得很有价值,赵老师也给大家补充了一些资料,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出示:陆游的一生以抗金报国为己任,扫除残掳,收复中原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无奈的是他的一生屡遭投降派的排斥、打击,一直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他的诗词大都饱含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比如同学们比较熟悉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写作这首词时,陆游已经年近七十,当时正被迫退居家乡山阴,有志难申。
师:希望以上这些资料,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首词。接着汇报。
生:通过预习,我能把这首词准确地读下来,我给大家读一读。
生:王侯。
师:它表示封建制度中的.爵位,你说的“王侯”就是取这个意思。它还表示什么意思?(生没有举手的,教师提示:赵、钱、孙、李……学生反应过来,回答还表示姓氏。
)字音没有问题了,那节奏呢?有没有问题?那就向他这样,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词。(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准确,节奏也很好。继续汇报。
生:我汇报一下对词意的理解,通过查阅工具书,我知道了几个重要词语的意思。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边疆要塞。梦断:梦醒。貂裘:战袍。
师:你很会学习,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理解,而理解这些词语这是理解整首词的关键,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认为特别重要的词语需要和大家说一说的。
生:我补充一下,觅封侯就是寻求封侯的意思,这里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班超家境贫寒,曾以为官府抄书糊口,后来出使西域,立了大功,被封为“定远侯”。
生继续补充。
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意。
师: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生质疑,请其他同学来解答。)
谁愿意站起来完整地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意?(指名说大意。)
师:第一,我要表扬你的勇敢;第二,要表扬你会学习,既有充分的预习,又掌握了理解词意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词意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师:从刚才的汇报可以看出,你们基本掌握了学习诗词的方法。(通过以上的汇报交流,既落实了解诗题,知诗人,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和理解词的大意等几方面的学习任务,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汇报交流中落实本课的知识要点。)
二、体会情感
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意思是倾诉内心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看看从哪能体会出陆游怎样的内心情感?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交流。
生:从“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这两句,我能感受到陆游的壮志豪情。
师:都来读一读这两句,展开想象,看看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硝烟四起的战场上,陆游穿着金色的战袍,骑着一匹白色战马,驰骋于万里疆场,冲进敌阵,奋勇杀敌,真是英姿飒爽,好不威风!
师:你的想象很丰富,语言也很生动,那就请你一边想象画面,一边给大家读一读。(生投入的朗读。)
师:在你描述的画面中,陆游是那样英姿勃发。是不是应该读得再高亢一些,再大气一些。你再来试一试?(生再次投入地朗读,激昂了一些。读诗中想画,画中赏诗,凭借丰富的想象,让诗中画面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让学生的想象与文本、与生活链接,勾画出更丰富的形象。)
生:他坚信自己也能像班超一样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师:就请你带着这种坚定、自信读一读。有几分自信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坚定自信?(指名读)
师:此时的陆游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可以说是豪情万丈,一班的所有的男子汉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还从哪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生:从“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这两句,我体会到了路由梦想没能实现后的绝望,痛苦。
生:我从“旧”字体会到了陆游内心的凄凉。
生:这个“断”字可以看出作者梦想破灭后的绝望。
师:“梦断了”表面上是说梦醒了,实际上却隐含着梦想的破灭,你能理解到这种深层次的内涵,那就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给大家读一读。
师:应该读得再沉重一点,想象此刻你就是陆游,你向往的战场只能在梦中出现,你“报国欲死无战场”什么心情?谁愿意来试一试。(一生读得特别好。
)就像她这样,一起读。
师:当年意气风发陆游,如今却只能“僵卧孤村”,陪伴他的只有尘暗的貂裘,凄冷的梦境。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词的上阕,感受这种强烈的对比!(齐读)
师:你还体会了怎样的情感?
生:从“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从这三句我体会到胡人还未消灭,陆游现在已经两鬓斑白,他想报效祖国,可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内心充满了悲愤之情。
生:你说得特别好,这就是陆游当时的处境。放眼西北,胡虏未扫,再看看自己,两鬓斑白,空有一腔报国志,雄心虽在,壮志难酬,能不心生悲愤吗,就请你把这种悲愤之情读出来。
同学们都读一读这几句,体会一下,连续运用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连续运用短句在表达上的好处,从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中,更深入地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
生:表达的情感越来越强烈。
师:那怎样读才能把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出来呢?先自己练一练。(指两名学生读
)你读得和前面的同学不一样,但同样表达出了强烈的悲愤之情。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法,在下面读一读。(练读、齐读)
生:苏轼的《水调歌头》;岳飞的《满江红》(重点朗读了《满江红》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师:还有吗?具有这样特点的词还有很多,同学们以后读词时,注意体会。
(通过出示具有相同特点的诗词,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加深对这种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感悟。)
师:同学们看看下阕,这几个短句之后,紧接着又是三个连续的四字短句,谁能把这三个短句也读好?(指名读)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是陆游对自己一生的慨叹,此时,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已达到了顶点,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读?先自己练练。
师:正像几位同学说的一样,时间在变,陆游的容颜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他的那颗——爱国心。我们所体会到的,无论绝望也好,悲愤也罢,这都源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师:下面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这首《诉衷情》。此时,你可以仅仅作为读者来品读这首词,你也可以就是陆游本人,尽情地宣泄和倾诉你的衷情。(指名配乐读,通过配乐朗读,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三、积累背诵
师:你真正走进了陆游的内心世界。读得这么好,想不想背下来。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词背下来吧。(学生练习背诵,集体背诵)
四、拓展延伸
师:陆游还有另外一首《诉衷情》,想读一读吗?(出示另外一首《诉衷情》,教师范读)词的上片是忆旧,回忆了早年积极抗金的军旅生活,下片也是抒愤,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感受一下。
师: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陆游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陆游的其他作品读一读,感受其雄浑豪放的特点,体会其中浓浓的爱国情怀。还可以用一段话写一写陆游留给你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