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案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安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编写一份好的初中教案对于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初中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洲鼓教案中班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书本上的曲目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3、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和乐器“马林巴”的音色。
教学重点
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
2、节奏练习。
教学难点:节奏练习组合
解决方法:单个节奏打会、打熟,然后随教师口令由慢到快练习。
教具音响、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问:班上哪位同学会跳街舞?
学生答:某某某
教师: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一段。
某学生:上来表演
教师:讲评
二、新授板书非洲歌舞音乐
请同学们回答,如果答出来,就表扬;如果答不出,则引出下面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于非洲音乐知之甚少,有必要来共同学习。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首乐曲,请大家注意两点:
1、曲中大量运用了什么乐器?
2、节奏变化程度?(教师不提供曲名),欣赏结束后,请大家归纳。
非洲鼓教案中班篇二
刘晓燕
教学内容:
1、了解非洲概况及非洲音乐的范畴
2、歌曲教学《当太阳降落》。
3、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目标:
1、知道非洲音乐的范畴
2、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当太阳降落》,并能准确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
3、通过欣赏《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总结非洲歌曲的风格特点。
3、唤起学生对非洲音乐文化的感情,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当太阳降落》,总结非洲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唤起学生对非洲音乐文化的感情,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强烈愿望。
教
具:
ppt、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1、用词语导入,提出问题,2、学生讨论
3、老师以导游身份讲解非洲概况;
4、教师总结非洲音乐的范畴。
二、学唱、欣赏非洲民歌
1、学唱歌曲《当太阳降落》;
(2)学生讨论回答;(3)学生跟唱旋律;(4)重难点练习;
(5)教师电子琴伴奏学生合唱1-2遍。(6)部分学生演唱歌曲;
(7)教师指挥,学生完整表现歌曲。
2、欣赏歌曲《阿伊亚——非洲的灵感》
(1)播放音乐,提出问题。(歌曲特点,演唱形式)(2)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通过以上两首歌曲总结非洲歌曲特点(乐句较小,常作反复。)
三、总
结(升华)
非洲鼓教案中班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非洲的地理位置、海陆轮廓与主要地形区
2、非洲南北对称的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3、非洲的主要河流、湖泊及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4、非洲的居民、经济特征及环境问题
能力目标: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病床上发现了大陆漂移假说,他发现哪两个大洲的轮廓相似?(南美洲东部与非洲西部的轮廓相似)
2、世界上有很多大山山顶上常年积雪,在不足为怪,但是,在终年炎热的赤道附近有一座山山顶上也是白雪皑皑,请问这是哪座山?(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
3、在太空中看地球,有两样地理事物特别显眼,一个往上凸出来,那是中国的万里长城;一个往下凹进去,谁知道那是什么?(非洲的东非裂谷带)
一、位置与范围
1、经纬度位置:大体位于20ºw一40ºe及40ºn一30ºs之间),赤道和20ºe从中间穿过。
二、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高原大陆”
1)地势特征:东南高、西北低
2)地形:以高原为主: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等
2、气候-------“热带大陆”
a、炎热: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自20度以上
b、气候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轴,气候带向南北两个方向,分别四由热带雨林气候依次递变为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思考讨论:
地处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是什么气候类型?
提示:东非高原虽地处赤道附近,但由于是高原地形、海拔高等,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是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为什么是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上升,终年降水丰沛,因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位于赤道的东非高原,因地势较高,气温大大降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量减少,因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水文
1)河流: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 2)湖泊:坦葛尼喀湖、维多利亚湖
4、资源------------“富饶大陆” 1)矿产资源:
南非---------黄金产量第一 几内亚------铝土产量第一 赞比亚-------世界重要产铜国 尼日利亚----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2)动植物资源:
承转:师问:非洲有丰富的资源他的经济又是如何,?
三、人文地理特征
1、黑种人的故乡:“黑非洲”之称
2、经济:南北差距较大,北非经济相对发达、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单一商品经济”明显
3、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非洲鼓教案中班篇四
【活动设计】
本班幼儿年龄在6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和创作念头,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也逐渐增强。本月我班的主题是《我奇怪我发现》,在主题下我们开展了很多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还带领幼儿观看了很多原始森林的视频和图片。在一段非洲原始森林的视频中,出现了一些非洲人生活的画面,孩子们对他们的服饰和生活方式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萌发了让孩子们了解非洲的想法。可是非洲离我们很远,如何能找一个切入点,这确实让我煞费了脑筋。我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了解到了他们独特的打招呼方式。本次活动我以游戏为载体,在音乐的熏陶与提示下,让孩子们感受非洲人的热情和独特的文化。
【活动目标】
1、充分感受非洲音乐的热情奔放,愿意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2、学习按音乐节奏做基本动作,并掌握邀请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3、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感受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重点:学习舞蹈动作并按音乐节奏完成动作。
难点:掌握邀请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活动准备】
1、《非洲舞蹈》视频
2、音乐《热情的非洲》《狮子王》
3、化妆品
4、前期经验准备:大致了解非洲的基本情况,学会一些相关的舞蹈动作。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狮子王》。
(二)学习舞蹈动作。
1、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跳的是哪里的舞蹈呀?对,是非洲的舞蹈。非洲人的个性热情奔放,最喜欢用跳舞的方式来和别人交流。
2、观看视频。
师:今天,陈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非洲舞,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跳舞的?(观看舞蹈视频)
3、教师第一次进行动作示范,引导幼儿学习动作。
师:这个舞蹈有趣吗?你最喜欢哪个动作?(抬腿、耸肩、颤腿并初步练习)
师:他们耸了几次肩抬的腿?我们再来看一看,他们耸了几次肩再抬的腿?
4、教师组织幼儿第二次观看视频并示范,引导幼儿数节奏1——2——3——-抬
师:他们耸了几次肩抬的腿?(三次)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慢节奏练习1——2——3——抬四次,霍——霍——霍——哈四次。)
5、教师第三次进行动作示范,引导孩子加快速度及节奏练习。
师:如果陈老师加快速度,你们能不能完成?那我们加快速度来一次。
6、幼儿第一次听音乐,跟老师复习动作。
师:你们真的是太棒了,加快速度都难不倒你们。那要是陈老师给你们一段非洲音乐,你们能根据节奏把刚才的动作跳出来吗?那好,准备,听音乐。
7、幼儿第二次听音乐,跟着老师做动作。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可是有一个问题,刚才我们的音乐还没完,怎么办呢?
师:老师给你们想了一个好办法,把我们原来学的非洲舞蹈动作加上,好不好!这一次小朋友们一定会跳的更好。(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
(三)邀请舞
1、幼儿学习特别的打招方式。
师:那你们知不知道,非洲的小朋友是怎么打招呼的呢?看好哦,啊……。
师:来小朋友们,跟老师来学一学,啊………。
2、游戏“打招呼”
师:那老师和你们打打招呼,啊………。
师:和你旁边的小朋友打打招呼吧。
3、边做动作边讲解游戏规则。
师:接下来,我要来邀请朋友跳舞了,我看看,谁跳的最热情,最认真,我一眼就能发现他。
师:那没有被邀请到的小朋友该怎么办呢?你可以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跟着跳。
4、师生跟着音乐跳一遍,幼儿在音乐中感受游戏规则。当邀请到一个孩子上台时,音乐停止。
师:老师邀请了几个小朋友呀?对,每次只能邀请一个小朋友。
师:接下来,我们两个会去邀请谁呢?准备好哦。(邀请几个幼儿上来)
5、展示非洲化妆品,再次调动幼儿激情。
师:我有一个好办法推荐给你们,看!这是什么?(非洲化妆品)非洲的小朋友在跳舞的时候呀经常把自己打扮的'很漂亮,很突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我为了能让自己第一个就吸引到朋友的注意,我一定要把自己打扮的最闪亮!(边说边化)
师:怎么样,我美吗?你们想不想也是第一个吸引到朋友呢?陈老师今天也为你们准备了化妆品(出示更多的化妆品,调动幼儿的激情,请小朋友们,自己取化妆品。)请小朋友将筐子带到座位上。
6、幼儿对折镜子开始化妆。
师:开始化妆吧,一定要把自己打扮的最闪亮。
7、幼儿上位,进行评价。
师:让我看看,你们都化成什么样子啦?
师:现在我们都准备好了,我们的舞会马上开始了,来吧。
(四)结束部分
完整音乐响起,舞会开始,幼儿和老师一起舞蹈,激发活动至最高潮。
【课后反思】
《热情的非洲》这节活动我自觉得这算不上一堂非常完美的课,但这节课的结尾却给了我一个惊喜,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去表现自己,通过化妆舞会充分体验舞蹈动作和非洲人的热情。
上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感受律动动作”的环节,孩子们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争着抢着说自己所知道所看到的动作。这一过程都是孩子们自己感受,自己看,自己做,老师只是在前面引导着。
这节课,给了我很多的感受和启发,当然也有遗憾和不足之处,那就是:自己准备活动的时间太匆忙,对音乐节奏把握的不是很好。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有待改进。
非洲鼓教案中班篇五
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非洲音乐文化的欣赏与介绍,让学生感受非洲神秘的音乐文化色彩。
2.通过小组的创编活动,让学生体验非洲音乐的独特节奏、了解其特点,并能进行相应的律动活动。
3.了解非洲音乐对美洲音乐所造成的深远影响,深刻理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教学难点:
一、正确把握节奏型以及力度的强弱变化。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能即兴表演。教学重点: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鼓、铃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舞蹈,让学生去判断属于哪个国家、哪个洲风格的舞蹈。
2、出示课题:走进非洲。
3、看地图,讨论印象中的非洲,播放非洲风光片。
二、新课教学
中非民歌《阿伊亚—非洲的灵感》 1,观看马塞族人演唱形式。
2,欣赏《阿伊亚—非洲的灵感》(采用先听再讲解的方式)
1)歌曲简介:《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是由“黑色之音”演唱组演唱的一首中非民间歌谣。全曲没有语义性歌词,只有“嗨呀,嗨呀”一类的衬词。表达了一种相互呼唤的情景。
2)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它是属于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无伴奏女声三重唱)
1、欣赏一首原汁原味的乐曲,请大家仔细听,感受一下这段乐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2、我们都知道,旋律是音乐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可这两首乐曲几乎没有旋律,请同学们想—想,这首乐曲的情绪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呢?——节奏。
3、最重要的节奏乐器----鼓。
4、观看《厨房里的节奏》
5、分四小组配合打节奏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打击乐的魅力。
6、每组选派代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阿伊呀》伴奏。非洲乐器的分类及特征
1、在许多的人的印象中,似乎都认为非洲人只会演奏鼓,其实非洲乐器不仅种类繁多,其丰富的程度也十分令人惊讶。非洲的乐器按它的发声原理也可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和弦鸣乐器。
2、将所例的非洲乐器进行正确的归类。
老师为大家搜集了几种非洲的传统乐器,大家一起来猜一猜他们分别属于哪一类乐器好吗?
三、课堂小结
1,非洲音乐的作用。2,欣赏舞蹈《祭舞》 3,非洲音乐特点
四、教学拓展
1,非洲人民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很好的保存了传统音乐文化。不仅如此,他们对美洲的音乐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2,20世纪初,在美产生了本土的爵士乐,他是源于美国黑人音乐的基础,jazz乐很快地便融入了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它不但对美国音乐、对美洲音乐、也对世界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欣赏爵士乐。五,下课
1,"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艺术才能在世界文化宝库里占据一席之地。
2,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非洲鼓教案中班篇六
1.导语: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造就了彩色的非洲艺术。
2.学生交流最令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彩色的绘画、彩色的工艺品、彩色的音乐、舞蹈,来体现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4.引语:人们常说,非洲舞蹈是非洲艺术的灵魂,非洲的舞蹈质朴、清纯、火热。请同学们朗读这句话,一起来感受非洲舞蹈的魅力。
5.学生朗读:“如果你有幸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旁那穿着花衣裙欢跳的人群,不,那是流动的、五彩的旋律,你就会更深地领悟非洲彩色的美,非洲彩色的涌动与无限的活力。”
6.这就是激情似火的非洲舞蹈:课件展示非洲舞蹈的录像片断。
7.这就是非洲舞蹈的魅力,它让人激情洋溢,热情似火。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共同传递这份豪爽,这份激情!
非洲鼓教案中班篇七
1、 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感悟非洲风情。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非洲的多姿多彩。
学习非洲多姿多彩的写法。
一、谈论非洲,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聊聊非洲。板书:非洲(同学们交流以前对非洲的了解。)
2、在人们的印象里,恐怕非洲是要和贫穷、落后、灾难、疾病、干旱联系在一起的。其实那是非洲政治、经济落后所导致,今天,老师却要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非洲(师板书:彩色)请大家读一下,有什么疑问吗?是啊!孩子们,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呢?大家想知道吗?3.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者彭仁一起走进彩色的非洲,去感受非洲那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大家坐好,非洲之旅已经开始了。
二、带入情境,走进文本
1、这次旅行,除了观赏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文化以外还有几个任务:(出示幻灯)
a.默读课文,注意生字和新词,不熟悉的反复读。
b.游历了彩色的非洲,你有什么感受?哪几句表达作者的真切感受?
c.课文分成几个方面来写?
注意:快速默读,可以写写画画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交流感受。说一说,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4、读出表达作者对非洲真切感受的两个句子。
5、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都是感叹句,表达出了作者对非洲的赞叹之情;前后呼应,与课题照应)
6、讨论:“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
7、(课件出示)填空题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那里的 骄阳蓝天 是彩色的,
那里的 植物世界 是彩色的,
那里的 动物世界 是彩色的,
那里的 艺 术 是彩色的,
那里的 日常生活 是彩色的。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8、同学们找的真迅速,读了这些句子,能说说课文的结构吗?(总—分—总)。
9、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的,找出这些句子。
(课件出示)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说说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三、研读重点词语句段,感受彩色非洲
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课文里的语言也是丰富多彩的。
非洲鼓教案中班篇八
一、咿唷嘞啦:是一首刚果民间歌舞曲。中等速度,其显著特点是极富节奏感,但是,它的节奏和旋律颇具特色。
二、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是一首中非民歌。由“黑色之音”演唱组演唱。演唱形式为无伴奏女声三重唱。这首歌从头至尾都采用了领唱和合唱相交替的非洲传统呼应歌的形式。
三、寻找朋友:是一首几内亚民间歌曲。演唱形式是非洲歌唱中常见的应答歌。演唱中,比较简单的旋律不断有所变化。
四、非洲民间乐曲片段:由(西非民间音乐)、(巴玛亚)、(战士的舞蹈)等组成。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非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知识与技能。
二、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刚果歌舞曲《咿唷嘞啦》,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特点,能够根据歌曲情绪编配节奏型,并为歌曲演唱作伴奏。
三、聆听非洲民间歌曲《阿伊亚―非洲的灵感》和《寻找朋友》,感受、体验这两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四、知道马林巴、非洲鼓等代表性非洲民间乐器,并能辨认这些乐器的音色。
五、能够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民间音乐中,辨别其中具有非洲风格特点的音乐。
让学生对非洲音乐有初步的了解。由于学生对非洲的音乐较陌生,教材所提供的歌曲较难唱,因此教学重点可放在体验听赏音乐。感受体验非洲鼓乐。
钢琴、多媒体课件、口琴、录音机
三课时
聆听非洲歌曲看地图了解非洲音乐。(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观看非洲野生动物片段(启发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充分的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2、请学生讲述对非洲的感受、谈谈自己所了解的非洲。(学生讨论回答)
观看有关非洲影片的片段(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体验作品节奏。
师:刚才同学们看了影片都不由自主的动起来了,那么现在还想么?
3、让学生根据刚才听到的音乐试打节奏,并在学生打节奏的过程中放《咿唷嘞啦》音乐。
4、教师范唱歌曲前八小节,学生继续打节奏。
5、教师带动学生在打节奏唱歌的过程中舞动身体。(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
1、歌曲背景简介:在非洲刚果,每当夜晚,月亮出来,人们借着月光,边唱边舞。歌词多是唱一些规劝人们应该如何做事的话语,通过歌声向人们述说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经验。《咿唷嘞啦》是一首刚果民间歌舞曲。“咿唷嘞啦”(yi-you-lai-la)是刚果民歌中一种欢乐的衬词,本身没有什么具体含义。
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唱(领唱+齐唱)
3、全、班再次演绎曲子的前八小节。
4、分组用口琴吹奏歌曲前八小节。(激发学生的群体协调能力)
5、聆听整首歌曲,为下节课教学歌曲的下半部分做准备
节奏在非洲音乐当中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咿唷嘞啦》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在《阿伊亚―非洲的灵感》的音乐声中开始上课。(为新课教学作准备)
回顾上节课内容:《咿唷嘞啦》歌曲前八小节。
1、练习节奏。根据节奏加进旋律并加入歌词“啦”。
2、注意区分相似旋律。等旋律熟知以后,加入歌曲歌词,完整的演绎歌曲。
3、欣赏(采用先听再讲解的方式)
1、歌曲简介:《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是由“黑色之音”演唱组演唱的一首中非民间歌谣。全曲没有语义性歌词,只有“嗨呀,嗨呀”一类的衬词。表达了一种相互呼唤的情景。
2、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它是属于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无伴奏女声三重唱)
4、根据已经听过的两首非洲音乐,可得出它的一个特点――一人领唱,众人应和,为多声部音乐。
5、欣赏《寻找朋友》出示马林巴、果拉琴图片。(简介非洲民间乐器)
6、实践与创造二
1、学生模唱欣赏曲的片段。
2、挑出易学的乐句让学生试着模仿学习。
3、小声跟着哼唱。
寻找有关于非洲鼓的知识。
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
1、谈话的方式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继续在非洲的音乐王国里漫游,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教师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动作,结合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状态)。
2、复习歌曲《咿唷嘞啦》
3、学生展示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教师关注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并为以下介绍非洲鼓的教学埋伏笔。)
1、《战士的舞蹈》《巴玛亚》《西非民间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应用节奏的相干知识。
1)战士的舞蹈2/4快
xxxx|xxxx|xxxxx|xxx|
2)巴玛亚2/4快
xxxx|0xx|
3)寻找朋友2/4快
xxxx0xxx|xxxx0xxx|
2、比较《战士的舞蹈》《巴玛亚》和以前所学内容,对非洲音乐的特征进行探讨。
应用比较法,以小组为单位。
3、实践与创造三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节奏创编。(选出优秀的一组)。
2)用学生自己制作的乐器为创编的节奏进行演绎。
4、音乐diy:为歌曲《咿唷嘞啦》编配节奏型或动作(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歌曲节奏型或动作,并进行简单评议,选出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方案,并按其方案进行表演唱)
非洲音乐的特征
第一:非洲有多种特殊类型的音阶,非洲音乐的旋律通常是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骨干音而进行的,有时干脆只由某种音型的不断反复构成。非洲音乐的音域较窄,乐句比较短小,常作反复,很少听到悠长的旋律线和丰富的装饰音和各种变奏。
第二:非洲音乐具有一种自然多声性倾向。经常可以看到两声部结构的歌曲和器乐曲,有的是主调式的多声部,也有的是复调式的多声部。
第三:
1、特殊的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
2、非洲音乐的节奏强烈奔放,复杂多变。
4、非洲音乐节奏可分为自由节奏和固定节奏两种。
5、非洲音乐的节奏有单线型和多线型两种形式。
6、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一种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它通过单线条和多线条的种种变化和乐器的音色的明暗对比,可以产生交响式的音响效果,并表达出多种不同的内涵。
7、非洲的节奏是非洲黑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重大贡献。
8、现代的西方通俗音乐和部分艺术音乐作品,都从非洲音乐的节奏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启示。
在《咿唷嘞啦》的歌声中结束教学。
非洲鼓教案中班篇九
?彩色的非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最后一课。课文向我们讲述了非洲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篇课文在篇章布局、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十分鲜明。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非洲鼓教案中班篇十
1、通过欣赏音乐,了解非洲特有的音乐风格,并学会用非洲语打招呼。
2、能感受音乐中明显的鼓点节奏,并尝试用小鼓拍出节奏。
非洲音乐视频、鼓、音乐
一、热身活动《跟我做操》
太阳高照,花儿在笑,跟我做操,还蹦蹦跳跳,***《***,我每天早上起得早,我永远不会老。
二、看非洲歌舞视频
孩子们,你们去过非洲吗?见过非洲人跳舞吗?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非洲歌舞。
1、他们长得什么样?
2、他们跳舞好看吗?
3、他们都用了哪些乐器?
总结:非洲人最擅长载歌载舞,他们敲起鼓抖动草裙,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们。
三、学土语
1、我们中国人迎接朋友会说什么?非洲人会说什么呢?
2、我说了什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嘛?
3、以前我们教过非洲用土语是alafeiya,fenggaalafeiya就是欢迎到非洲来.(齐念)
你啊你啊,非洲土语是achiachi.(齐念)
欢迎你到非洲来就是fenggaalafeiyaachiachi.(齐念)
四、学动作
1、我们学会了非洲土语,如果你的朋友来了,你会用什么动作来欢迎他呢?(幼儿自由说)比如握手,然后大家一起握手体验中国式问好。
2、非洲人欢迎朋友时,有他们特有的动作:双手摊开
我的眼睛看到你
我的耳朵听到你的声音
我的心里想着你
欢迎你到非洲来
3、非洲人的基本舞蹈姿势就是:双脚分开半蹲
一起把动作再来一遍
4、非洲是个辽阔的'大地,那里的人们热情善良好客,他们载歌载舞,唱起《欢迎你到非洲来》。
(大家跟琴唱三遍)
五、听音乐打节奏
1、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下面我们来听一段非洲原生态的音乐
2、刚才你在音乐中听到什么乐器发出声音?
3、对啊,非洲人最爱用鼓表现音乐,那让我们的小鼓也发出好听的声音。(老师拍出节奏,幼儿跟拍节奏)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欢歌吧!
5、这些小鼓敲出了好听的声音,你还能敲出什么样的节奏吗
6、你们真棒,都成作品家了,那把你们创作的节奏放进音乐里。当我指到你时,你就领头敲节奏,大家跟上哦。现在让我们边唱边跳边敲鼓高唱《欢迎你到非洲来》。
今天感受了非洲文化,你们想不想去非洲,你会怎样去非洲?让我们跑着去吧!
非洲鼓教案中班篇十一
1.导语:这激情洋溢的舞蹈,来自舞者的心灵。它诉说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诉说非洲的热烈与奔放。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2.学生朗读这两个感叹句:“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3.教师点题:是啊!说非洲是彩色的在于它的色彩斑斓,更在于它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再一次赞叹这彩色的非洲吧!
学生再次感情朗读这两个感叹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