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一年级教案,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中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请点击链接阅读。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苏教版篇一
教材第33页至第34页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六第1题至第3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根据长方体展开图,能说出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况能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媒体准备
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牙膏盒。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重建表象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
二、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如牙膏盒、粉笔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提问:当你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三、演示操作、建立概念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大家拿出长方体纸盒摸一摸,你能摸到几个面?(6个)
师:把这个长方体的纸盒沿着棱剪开是什么形状的呢?大家想看看吗?教师示范操作。
沿着棱把长方体展开,你有什么发现?
1、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2、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
在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2.初步认识正方体的表面积。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四、学习新知,探索规律
1、明确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
问: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然后讨论: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2、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课件,师:做这样一个牙膏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什么呢?(求牙膏盒的表面积)
请大家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合作完成。
找学生把不同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并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哪个面的面积?
比较几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件出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小结:我们在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一定要求6个面的面积,方法有多种,用喜欢方法做就可以了。
师:要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必须知道它的什么?(长、宽、高)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如右图),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引导学生求微波炉包装的面积,实际上是求包装盒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大家注意到“至少”二字了吗?谁能说说为什么要加上这两个字?
(做纸板箱的时候要有粘合处,这里的“至少”指的是粘合处不算,就光算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好了。)
六、课堂小结想象延伸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采取正确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比如说有的时候需要求6个面,有的时候只要求5个面、甚至只要求其中的4个面。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上、下:长×宽
前、后:长×高
左、右:宽×高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苏教版篇二
授课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基本
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第15页的例4,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四第1~5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学法指导
尝试与教师一同解决问题,积极思考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预习阅读书本15页,了解方程解应用的方法。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复习导入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
二、自主探究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
(4)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才我们刚才我们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作
业1、做“练一练”
2、做练习四第1题
3、做练习四第2题
4、做练习四第5题
板书设
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苏教版篇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作者:徐晰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小学刊名:新课程(教师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苏教版篇四
2.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提问: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先算出哪些面积?
投影出示练习六第l题。
解答练习六第2题,步骤同第1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往往不是算长方体的每一个面的面积,而是需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出示例3。
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让学生看第25页例1下面的“想”,并填好空。然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6×5×2+6×4×2+5×4×2+6×4。
提问:6×5×2、6×4×2、5×4×2分别求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边在算式下标明上下、前后、左右,接着,让学生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算或者重复计算的面,然后让学将计算过程和结果填在书上。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列式呢?
同桌同学讨论,解答。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算式:(6×5+6×4+5×4)×2。
提问:问什么先算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以2?
学生用以长方体教具演示帮助学生回答,然后,将黑板上的原长方体的展开图的前、下、右面裁下,与左、上、后面进行重叠,帮助学生弄清道理。
提问: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第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和,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方法,实现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积再乘以2。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根据乘法分配律变成的。)
提问:哪一种方法更渐变?(第二种)
前左下
的宽找错了)
接着,教师小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关键的事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
三、课堂练习
做例1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然后汇报解法,并说出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
五、布置作业
练习第3、4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苏教版篇五
长沙开福区自安小学石将敏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内容及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经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与宽。
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展开的教具、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
(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上、下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这个长方体左、右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3、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
二、实践探索
1.个别学习-------表面积的概念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学生试着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塑料片的面积
(1)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学生分组研究计算的方法。
(3)找几名代表说一说所在小组的意见。
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
6×5×2+6×4×2+5×4×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解法(二):(是先算出上、前、左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
(6×5+6×4+5×4)×2
=74×2
=148(平方厘米)
(4)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实践
做第26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列式算出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结论: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五、课堂练习
做练习六的第1、2题,学生口答,学生讲评。
六、课后实践
做练习六的第3、4题在作业本上。
旁批:
后记: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苏教版篇六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6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第8页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才我们刚才我们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做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体重的两个问题,再交流结果。
4、做练习二第3、4题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解答。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苏教版篇七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出示长方体,如果想把这件礼物包装一下,你觉得需要知道什么?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这就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你觉得要知道什么?
二、新课教学
1、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出示长方体透视图。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面与面有什么特点?
说说各个面的长与宽。
提问: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先算出哪些面积?
出示例1
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提问:求这个木箱的表面积是多少实际就是求什么?(六个面的面积)
那我们可以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5×2+8×4×2+5×4×2
提问:8×5×2、8×4×2、5×4×2分别求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边在算式下标明上下、前后、左右,接着,让学生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算或者重复计算的面,然后让学将完成例题。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列式呢?
同桌同学讨论,解答。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算式:(8×5+8×4+5×4)×2。
提问:问什么先算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以2?
学生用以长方体教具演示帮助学生回答,然后,将黑板上的原长方体的展开图的前、下、右面裁下,与左、上、后面进行重叠,帮助学生弄清道理。
提问: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第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方法,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积再乘以2。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根据乘法分配律变成的。)
提问: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第二种)
教师小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关键的事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
完成练一练第1题。
你还有什么方法?如果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其它四个面都是一样的。
2、立方体表面积计算
独立完成试一试,说说立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
六、课外延伸:
2、一个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都是正方形,表面积是224平方厘米,正好能截成体积相等的三个立方体,每个立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苏教版篇八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
长方体牙膏盒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教具各一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长方体的牙膏盒,让学生回答出它的形状后,指出它的长、宽和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教师: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2.教师沿着棱将牙膏盒剪开,再展平,让学生看一看展开后的形状。
二、新课教学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教师出示长方体纸盒,同时学生拿出各自的长方体纸盒,教师指导学生沿着上面与前面相交的棱、左面与上面、前面、下面相交的棱以及右面与上面、前面、下面相交的棱将纸盒剪开。
让学生看教师演示,教师将剪开的纸盒展平、合上,再展平贴在黑板上,演示时注意让学生观察原来长方体的各个面展平后各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在黑板的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教师注意订正。
学生将自己剪开的长方体纸盒展平在桌上,并标明“上”、“下”、“前”、“后”、“左”、“右”。
观察展开图,让学生回答: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有几组相等的面?上、下、前、后、左、右各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长方体的什么?(引导学生答出: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担原长方体的长和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长方体的长和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长方体的宽和高。)
学生答完后,将正方体纸盒剪开,并标明“上”、“下”、“前”、“后”、“左”、“右”。教师巡视。(可能有几种展开形状。)
教师: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概念。
学生齐读概念后,教师宣布今天主要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