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是培养辩证思维和辩证能力的重要环节。辩论中如何发现和击破对方的弱点,如何处理争议和冲突?以下是一些针对热点话题的辩论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思考。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一课时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27页一33页。
教学目标
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性。
教学突破
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弗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一、了解创作背景(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来说已经
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
经接触过许多类型的诗歌,而今天
我们要欣赏的是当代诗人——艾青
的名作。有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作
者艾青的资料?
抽学生简述作者的生平。
2.师:大家回答得不错,艾青的主要作
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
鳗》、《海岬上》等。他的诗运用散文
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
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
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1.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
艾青其人做基本简介。
生: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
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是我
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
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
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
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
1935年10月出狱,次年出版第一部
诗集《大堰河》,受到文坛重视。
2.倾听,作好相应记录。
3.师:1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爱国活
动被捕入狱。在阴冷的牢房中,诗
人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睹物思人,
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大堰
河——我的保姆》。
板书课题。
3.听取老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原
由,以便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字词练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大家在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文
中有一些生字词必须要先掌握了才能
更好的理解文意。
导人随堂练习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随堂
练习,掌握文中生字词。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范读诗歌。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
奏,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
句子节奏,并有感情的朗读。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
的初步印象,并进行归纳。
师: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抒
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
赞美的感情,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
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
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
情。
1.听教师范读,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初
步探悉作者感情。
2.畅谈对这首诗的印象。
生: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诗人的乳
母,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连自己的
姓名都没有的劳动妇女,她勤劳、纯
朴、善良,但生活一直很贫困、艰难。
四、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归纳诗歌层次,
并概括每个层次所抒发的思想感
情。
2.师: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
3.师: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部
分。第一部分是诗歌的前四段,它
主要讲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
感情呢?
点拨:诗歌第4段,诗人看到雪,想
起了保姆大堰河,运用想像和联想,
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
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
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
的排比,在对悲惨气氛的浓重渲染
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
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引出
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4.师:第二部分又讲述了些什么呢?
5.师:回答得很正确,诗歌的第三部分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
遭遇,实则控诉了社会现实的黑暗,
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
6.师:诗歌的第四分部讲了什么?
将上述内容梗概板书。(见课末板
书)
1.按老师要求反复朗读课文,就自己
的理解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层意。
2.生:分为四个部分。
3.生:第一部分交代了大堰河的悲苦
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
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在教师点拨下细细体会作者在该部
分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生:第二部分是从第5段到第8段,
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
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眷恋与
尊敬。
5.生:第10段写大堰河的殡葬。用生
前“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与死后“四
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
方的埋棺材的土地”相对比,深刻而
生动地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
6.生:第四部分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
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
河深情地怀念和由衷地赞美之情。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课末板书设计 参考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探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1.细读诗歌,分析探讨写作手法
3.指导品析《给乌兰诺娃》 3.品析名篇,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一、分析探讨写作手法(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诗歌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和说
明文,其形式不仅具有特殊性,更会
采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内容,抒
发情感。本文除了多处运用联想、
想像和对比以外,还多次运用排比,
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
气势酣畅。另外,为了加强情感和
音节的旋律,诗中大量运用了反复
1.生:本诗通过反复吟咏表现对大堰
河的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的
反复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
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的修辞方法。这种手法有何作用?
2.请学生找出并朗读诗歌中采用多种
修辞手法的句段,并分析其作用。
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3.师:从构思看,全诗前4个诗段从
“今天”写起,“睹雪思人”;最后两个
诗段又回到“今天”,来赞美大堰河。
第4诗段有一句“大堰河,今天我看
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第12诗段有
一句“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
狱里”,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上起了什
么作用?
2.仔细阅读诗歌,找出采用各种修辞
手法的段落语句,并就自己的理解
分析其作用。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四。
3.第4段中“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
我想起了你”,由狱中看到雪,联想
到大堰河的被雪压着的坟墓,勾起
对乳母的怀念,进而追忆她辛劳苦
难,默默奉献的一生。第12段“大
堰河,今天,你的儿子是在狱里”中
的“今天”与第4段中的“今天”相呼
应,从回忆转入现实,使时间线索更
加清晰。
二、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前边我们对整首诗进行了阅读
分析,现在我们选取几个重点章节
来研读,有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第7、8段?
2.师:第7段中用诗人自家优越的条
件,与大堰河的贫困条件相对比,但
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中,我的心情却
是忸怩不安的。“忸怩不安”一词表
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说
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
请在诗句中找出一句相同的话来证
明,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什么?
3.师:诗歌第8段写道“大堰河为了生
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手臂劳动
1.深情地朗读诗歌第7、8段。
2.跟随教师讲解理解重点段落,试着
分析并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生:“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
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
却说成是“新客”,表明了对大堰河
的深厚的感情,以及对自己亲生父
母的陌生。
3.生: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以
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了”。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
像第5段那样为自家干活,而是到地
主家(“我”的家)干活,从而取得报酬
养活自己一家。劳动是繁重而多样
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这表明
了她的什么品质?
4.师:联系第6段所写“我”离开大堰
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第8
段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
层的含义,请问是什么含义?
4.生:表明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
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
这是真正的母爱!是超越了一切功
利关系的爱。
三、赏析《给乌兰诺娃》(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通过对教材所选诗歌的学习,我
们对艾青的诗歌有了初步印象,为
了加深对其风格和思想的了解,提
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我选取了他的
另一首诗让大家欣赏。
板书诗歌《给乌兰诺娃》,抽学生朗
读。
2.指导完成随堂练习2。
1.充满感情的朗读《给乌兰诺娃》,体
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感受诗歌
的意境美。
2.回答问题,听取教师评讲,在教师的
常导下体会诗歌的荨杏特色与思想
情感。
四、本课小结
五、课末板书设计 参考
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像云一样软。像风一样轻,比月亮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诗段,说说有什么作用。
练习设计
的艺术效果。
(4)诗中“不是……却是”是什么关系?诗人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个性练习设计
试着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身边劳动者的形象。
教学探讨与反思
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j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j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一课时篇二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突破
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
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导入课文
1、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资料
2、字词练习
2、完成字词练习
3、范读并引导学生感受文意
3、初步感受文意,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特色
4、指导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4.反复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一、了解创作背景(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类型的诗歌,而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当代诗人――艾青的名作。有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作者艾青的资料?抽学生简述作者的生平。
2、师:大家回答得不错,艾青的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1、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艾青其人做基本简介。
生: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1935年10月出狱,次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受到文坛重视。
2、倾听,作好相应记录。
3、师:1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爱国活动被捕入狱。在阴冷的牢房中,诗人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睹物思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
板书课题。
3、听取老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原由,以便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字词练习(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师:大家在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必须要先掌握了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意。
导人随堂练习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随堂练习,掌握文中生字词。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范读诗歌。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奏,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感情的朗读。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印象,并进行归纳。
师: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赞美的感情,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情。
1、听教师范读,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初步探悉作者感情。
2、畅谈对这首诗的印象。
生: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诗人的乳母,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的劳动妇女,她勤劳、纯朴、善良,但生活一直很贫困、艰难。
四、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归纳诗歌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师: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
点拨:诗歌第4段,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运用想像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引出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4、师:第二部分又讲述了些什么呢?
6、师:诗歌的第四分部讲了什么?
将上述内容梗概板书。(见课末板书)
1、按老师要求反复朗读课文,就自己的理解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层意。
2、生:分为四个部分。
3、生:第一部分交代了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在教师点拨下细细体会作者在该部分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生:第二部分是从第5段到第8段,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眷恋与尊敬。
5、生:第10段写大堰河的殡葬。用生前“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与死后“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相对比,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
6、生:第四部分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地怀念和由衷地赞美之情。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第一层(1~4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5~8段):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9~1l段):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同情与控诉
第四层(12、13段):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讴歌与赞美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探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1、细读诗歌,分析探讨写作手法
2、深入理解
2、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
3、指导品析《给乌兰诺娃》
3、品析名篇,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一、分析探讨写作手法(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生:本诗通过反复吟咏表现对大堰河的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的反复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请学生找出并朗读诗歌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句段,并分析其作用。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3、师:从构思看,全诗前4个诗段从“今天”写起,“睹雪思人”;最后两个诗段又回到“今天”,来赞美大堰河。
2、仔细阅读诗歌,找出采用各种修辞手法的段落语句,并就自己的理解分析其作用。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3、第4段中“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由狱中看到雪,联想到大堰河的被雪压着的坟墓,勾起对乳母的怀念,进而追忆她辛劳苦难,默默奉献的一生。第12段“大堰河,今天,你的儿子是在狱里”中的“今天”与第4段中的“今天”相呼应,从回忆转入现实,使时间线索更加清晰。
二、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师:第7段中用诗人自家优越的条件,与大堰河的贫困条件相对比,但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中,我的心情却是忸怩不安的。“忸怩不安”一词表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说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
请在诗句中找出一句相同的话来证明,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什么?
3、师:诗歌第8段写道“大堰河为了生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手臂劳动了”。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1.深情地朗读诗歌第7、8段。
2、跟随教师讲解理解重点段落,试着分析并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生:“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却说成是“新客”,表明了对大堰河的深厚的感情,以及对自己亲生父母的陌生。
3、生: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生:表明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
这是真正的母爱!是超越了一切功利关系的爱。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手法及该诗的艺术特色。
五、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诗段,说说有什么作用。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词注音释义,并用它们造句。
典押、忸怩、冰屑、悉索、凌侮、叱骂、漂泊
2、阅读诗歌《给乌兰诺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芭蕾舞姿的比喻句。
(2)说说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和好处。
(3)诗的语言是形象的,试分析头两句把演员翩翩的舞姿用自然界的云、风比喻的艺术效果。
(4)诗中“不是……却是”是什么关系?诗人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个性练习设计
试着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身边劳动者的形象。
教学探讨与反思
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大堰河,我的保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一课时篇三
学习、把握诗中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
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应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诗人在构思诗篇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这一点较难捉摸,应作为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作者及作品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澄,19出生于浙江。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这首诗是艾青在狱中写的。
2、播放朗读录音。
3、课文分析:
〔明确〕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与我的关系。感情:怀念与痛悼。
第三部分〔9―11〕: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感情: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感情:讴歌与赞美。
诗,是十分讲求意象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说,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所谓“意象”,用艾青的话说就是“纯感官的,具体化了的感觉”。是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这四部分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诗中作者的情感是通过记事写人来抒发的,而这些事又是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表现的,这一系列的意象又写出了人物形象。
〔问〕在第一部分中,作家用了哪些意象来写?
〔明确〕描写了一系列图景,有“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园地、长满青苔的石椅”,给人创造一种孤独、凄凉、冷落的意象。
〔问〕在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大堰河对我的爱抚,作家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
〔明确〕诗人不惜笔墨进行了铺排,先用8个排比句刻画出8个细节,这8个真切、动人的意象,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写得非常具体、充分。还写了自己回到家中的陌生、忸怩,来衬托出大堰河对我的爱。大堰河为了生活,到地主家干活,劳动是极繁重的,作者用了6个排比句写出来,然而她却是“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真正的母爱。又通过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的描写,有切糖、夸画、赞儿,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问〕在第三部分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写大堰河的葬敛之薄?
〔明确〕用了“同着……”五个意象,犹如五组电影的特写镜头,给大堰河这一勤劳、善良、普通农村妇女的一生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也升华到了极致。这与前三段中通过塑造大堰河形象来进行抒情不同,作者抛弃了具体的叙述或描写,直接喧泄自己心中火山发似的激情。
4、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时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这都是以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艾青曾经多次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他还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这首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塑造一系列真切动人的意象,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这点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四、板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段落大意诗人感情大堰河形象修辞手法
一、大堰河与我的关系怀念与痛悼身世悲苦低微反复
二、大堰河勤劳、善良、悲苦的一生眷恋与感激勤劳、善良、无私反复、排比、对比
三、大堰河身后的悲凉和一家人的不幸同情与控诉命运悲惨反复、排比
四、对大堰河的怀念和礼赞讴歌与赞美灵魂高尚呼告、排比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一课时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2、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
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提高朗读自由体新诗的能力,进一步了解新诗的特点。
教学时间:
教学步骤:
一、初度课文,体会诗歌。
二、介绍作者与背景资料
三、听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在听的时候注意字词 。
四、结构层次 :这首诗一共13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11~13节为第三部分。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五、主题全解 :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
在阶级斗争年代里,文学作品往往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政治解读,在这种方法指导下,这首诗的主题解读,就变成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对自己所属阶级阵营的背叛和对被压迫阶级的同情,并坚定地成为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因为诗中也提到,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是吃了劳动人民的奶而长大的,所以是与中国大地上的农民有着割不断的情缘的农民的儿子。作为地主儿子的诗人,彻底抛弃了自己的出身,把大堰河的儿子称为“我的兄弟们”。在新的时代里,阶级分析方法渐渐过时,至少已经不是惟一的文学分析方法,而是众多方法之一种。但是,是否可以因为它只是众多方法之一种就否定它呢?回答是不能。首先,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年代,也正是那种阶级意识非常鲜明的时代,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为了革命理想,抛弃自己富有的家庭,告别自己良好的出身,投身革命运动,站到被压迫者一边,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这是普遍的现象。艾青也属此例。他的诗中表现出来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观念,也是非常真诚的,不是空喊口号做出来的,所以,这一点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其次,当今时代,社会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公,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却又命运悲苦的下层人比比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帮助这些弱势人群,所以,适当用阶级的眼光来看这首诗也是需要的,至少可以唤起一些人的良知。
六、写作特点
1、《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由诗。
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
七、关于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蒋海涛)
1关于《大堰河——我的保姆》。
(选自《艾青研究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有删节)
2、创作回忆(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1933年1月写于狱中的一首抒情诗。
(选自《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3、《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吴思敬)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一课时篇五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分析
一、 导入 :
(板书课题)
二、 分析全诗诗人感情的变化:
提问:浏览全诗,思考,作者在这首诗表达了那样的一些感情?
(一)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一层,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一节的内容朗读一下。
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勤劳、充满母亲般慈爱的大堰河
问:为什么会这样?(补充背景介绍)
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全班女同学齐读六个含着笑的句子。
问: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问: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
吗?(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一课时篇六
湖南省资兴市黄草中学:黄晨铭
第5课 第1课时 课型:点拨法、讨论法、朗读法、体会法
编写日期:20xx年2月28日 执行日期:3月4日 总序号:09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体会诗歌真挚的感情(2)揣摩诗歌语言艺术,培养诗歌鉴赏力(3)训练朗读能力
重点:把握诗人感情和思路发展脉络,体会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和赞美之情。
难点: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朗读的声调,节奏的处理。
教具:多媒体
教程:
一,布置预习
收集有关艾青的资料,做好文学常识卡片,读好预习提示了解本诗创作背景,
听配乐朗诵寻找诗歌表达思路和感情线索。
二,导入新课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大叶荷(大堰河)的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三, 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多媒体画面)
显示课题及具有雕塑效果的怀抱乳儿的大堰河的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
显示学习目标
a, 体会诗歌真挚的感情
b, 揣摩诗歌语言艺术,培养诗歌鉴赏力
c, 训练朗读能力
四, 速读全诗
(1)点拨研讨作者的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河及所有劳动人民。
研讨诗的诗体特征
明确: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
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把握诗的感情脉络,完成思考和练习一
明确:显示多媒体画面
第一部分(1——3节) 怀念与痛掉
第二部分(4——8节) 眷念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节) 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节) 讴歌与赞美
五,朗读研讨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概括主要内容:突出我与大堰河之间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着重体会第三小节:
a,景物描写的意境 特征:凄凉,衰败,荒寂。
b,"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一诗句反复的作用: 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怀念之情。
c,揣摩这一小节朗读的声调 (低沉,缓慢)重音及停顿的节奏
六,点拨研讨第二部分
学生概述第4 节主要内容
显示多媒体画面
搭好灶火之后
拾起鸡蛋之后 抱 拍去炭灰之后
掐死虱子之后 抚摸 尝过熟饭之后
包扎伤口之后 放好酱碗之后
补好破衣之后
明确:增强了语气,丰富了内容,突出了重点,突出了大堰河慈爱,勤劳的形象。诗人回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以"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为中心描画了8个生活镜头,表现出大堰河对乳儿深切的母爱。
(4)出示多媒体画面:(大堰河怀抱乳儿,深情,凝重的画面)
(5)学生想象描述大堰河的双手:粗糙,黑,骨节粗大,但非常温暖。
(6)激发联想:大堰河勤劳慈爱的双手使一个贫穷的家庭充满温馨,使这个被亲生父母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母爱。这双手就成了母爱的象征。请同学回忆,联想一下自己母亲双手的形状,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细节让你深深感到母爱的深广。
朗读研讨第5,6小节
明确:仅有物质生活但没有爱。
b, 研讨诗人如何借助对比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
明确:鲜明的对比更能显示大堰河家是贫穷的,但充满了爱;我的家是富有的,但缺少爱。想起这些,诗人心里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作业:
后记:
湖南省资兴市黄草中学:黄晨铭
第5课 第课2时 课型:点拨法、讨论法、朗读法、体会法
编写日期:20xx年3月6日 执行日期:3月7日 总序号:10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体会诗歌真挚的感情(2)揣摩诗歌语言艺术,培养诗歌鉴赏力(3)训练朗读能力
重点:把握诗人感情和思路发展脉络,体会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和赞美之情。
难点: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朗读的声调,节奏的处理。
教具:多媒体
教程:
继续研读诗歌:
第7小节,讨论:大堰河在忙碌,贫困的生活中为什么总是含着笑?
显示多媒体画面:
笑
洗衣 洗菜 切菜 喂猪 炖肉 晒麦
明确:大堰河纯朴,宽厚,如同祥林嫂命运悲惨但很容易满足,靠双手吃饭,并无过多的祈求,诗人对大堰河既赞美又同情。
朗读研讨第8小节
用一个词概括本节内容:深爱。
点拨讨论 :诗中哪些细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明确:切糖,贴画,赞儿,做梦。
点拨讨论:为什么说大堰河的梦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七,点拨研讨第三部分
(1) 揣摩朗读的声调与节奏
明确:抑郁,哀伤,沉重,缓慢。
(2)显示多媒体画面:(大堰河的坟墓)
明确:社会的不公道。
指导学生用憎恨的语气朗读11小节
教师点拨:大堰河出身贫苦,地位卑微,但她勤劳,善良,淳朴,仁厚,像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雕像,永远矗立在诗人的心中同时也将会矗立在我们每一位读者的.心中,让诗人及每一位读者情不自禁地唱一曲赞美的诗呈献给这位神圣的母亲。
鉴赏体会第四部分
(1)显示多媒体图画:(大堰河辛勤劳作的身影)
(2)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3) 讨论大堰河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
明确:紫色象征高贵,"紫色的灵魂",热切地赞颂了大堰河高贵美好的心灵。
(4 ) 讨论:这首热烈,深沉的赞美诗仅仅呈给大堰河一个人吗
明确:不仅仅献给大堰河,也呈她的儿子们,呈给千千万万大堰河般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
九, 总结全文
教师点拨:一个地主的儿子却把他心中最深情的赞歌唱给千千万万的如大堰河般的劳动人民,这在30 年代中国文坛实属难能可贵。
显示多媒体画面
大堰河:勤劳 善良 仁厚 慈爱
我: 怀念 感激 憎恨 赞美
教师小结:艾青的这首诗感情真挚,全诗通过一组组意象排列写了大堰河凄苦的一生的片断,构成了由怀念到感激由同情到控诉再到赞美的跌宕旋律,借助于排比,反复,对比等手法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憎。
十,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全诗
课外阅读艾青诗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若娃》《礁石》,谈谈你对艾青诗的认识,写一篇三四百字评论。
后记: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一课时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排比、对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体会诗人感情,分析大堰河形象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品读、捕捉意象、分析细节来认识大堰河的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感恩母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中品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理解描述性意象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层次设计】
第一课时:反复诵读——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第二课时:分析意象——人物形象——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发表后一举成名。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知人论世(8分钟)ppt
1、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岐视的空气里长大”的。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转而从事诗歌创作。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古罗马竞技场》等。
2、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三,反复品读,把握情感(30分钟)
1、自由试读:学生朗读,你喜欢哪些语段?请有感情地读出来。
朗读提示:本文的情感基调可以这样处理。
第1.2节,要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
第3节,感情沉痛悲痛,语调低沉有力。
第4--8节,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
第9—11节,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12节,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节奏要加快。
第13节,诗人的感情已达到高潮,朗读时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2、思考:本诗可分为几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何?
明确:诗歌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3、分组讨论,把握意象,体会情感。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找出相应层次出现的意象,意境,情感具体分析
典型意象:河、雪、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了的园地、青苔的石椅、紫色的灵魂
意境:静谧、凄婉、悲哀、荒凉、遥远
情感:追怀痛悼眷恋感激赞颂讴歌
(一)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一层,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一节的内容朗读一下。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二)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
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是啊,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
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
问:为什么会这样?(补充背景介绍)
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全班女同学齐读六个含着笑的句子。
问: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五)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教师朗读9、10节)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一课时篇八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重点难点:
1、.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
2、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示标(略)
二、检查预习
1、艾青简介:原名蒋海澄,1910生于浙江金华现代著名诗人,《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礁石》《我爱这土地》。
他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所说:是在冷漠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1932年被捕,在冰冷监狱里,看见晓雪飞舞,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这首悼念讴歌之作。
2、解释词语
典押,典当。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三、有感情地全诗。
注意抒情基调,感激与怀念,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四、理清文章的抒情结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