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建议的价值在于它们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能够为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简历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一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课时,对以后的计算和后面乘法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是对知识的迁移。
二、教学目标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计算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在运用已有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分析题目提取有用信息:
1、这台面粉机每小时可以磨面粉58千克。
2、一天是24小时,而不是我们平时说的8小时。
求: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时教师进行指导。
同学列式计算解答:
58×24=1392(千克)
58
×24
232
116
1392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1392千克.
教师请学生回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说对意思即可。(对回答较好的同学用掌声鼓励。)
教师出示应用题2
教师请学生找出与第一题不同之处,很明显是58变成了158.由于上面题已经分析,所以很容易直接列出算式:
158×24
算式列出了,那又该如何进行计算哪?
2、知识教学
教师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结合复习的知识自己试着计算,计算完毕可用计算机验算,看自己做对没有。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158×24=3792(千克)
158
×24
632
316
3792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3792千克.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地方教师指导。
好的,同学们非常优秀,我们再看一题:用竖式计算345×76
(过程同上略)
好的,通过上面的两道题,你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了吗?同学们可以前后桌进行讨论,有答案后可以举手。(同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多名学生向教师汇报方法,教师跟随同学演示方法,必要时予以指导。教师提醒同学注意末尾和那位对齐。
五、知识的巩固
教师出示通告:今天,“数学国”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数学状元”大赛,让我们一起参加吧!也许今年的“数学状元”就是你。
教师出示初赛试题:六道竖式计算题,六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通过初赛,并予以掌声。(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出示复赛试题:三个改错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两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又通过了复赛,并予以更加热烈的掌声。
教师出示决赛试题:一道应用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获得了“数学状元”,并予以最热烈的掌声。同时希望获得称号的同学不要骄傲,安慰未获得称号的同学继续努力。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思考回答。
七、课后思考
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232×211的积吗?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全班28名同学有18名同学习题全部做对。剩下的同学除3名同学没有掌握本节课内容,其余几位同学均是不细心造成的。因此还要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本人方面还要继续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重点知识,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教学反思
存在很多问题,这让我想到了:
学生层面上,他们的细心程度还远远的不够,计算能力还欠缺。这就需要在平时上多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做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的层面上,还需要本人方面还要继续研读数学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把握住重难点,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多向老教师学习和请教,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去探索,去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二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一、激情导入
1.激情导入
谁来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呢?你们计算对了吗?
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我们让他来说说它的计算过程。说的很清楚,值得表扬!
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
这节课,我们就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明确目标
请看今天的.学习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我们找一名同学来读今天的学习目标。
3.预期效果
通过刚才的表现,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达成今天的目标,你们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请看任务一
师:根据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如何列算式呢?
生:145×12
师:为什么要这么列算式呢?
生: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从该城市到北京用了12小时,求该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就是求12个14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你的表达很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谁来说一下145×12大约是多少呢?
生1:150×12=1800
生2:150×10=1500
生3:145×10=1450
师:看来145×12的积大约在1500至1800之间,更接近于1800.那么145×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现在进行小组讨论,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准确的算出计算结果来。好,开始吧!
2.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
师:今天的讨论很激烈,小组意识很强,参与的人数很多,老师为你们有这样的表现感到骄傲。下面我们先请最先举手的小组来说。
组1: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拆分成10和2。计算结果如下:
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
师:你们组的创意很独特,把掌声送给你们组。其它组还有吗?
组2: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写成2×6的形式。计算结果如下:
145×2=290290×6=1740
师: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问题。还有吗?
组3: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写成3×4的形式。计算结果如下:
145×3=435435×4=1740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妙,我很佩服你们。
组4: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00拆分成100+45,计算结果如下:
45×12=540100×12=1xxxx200+540=1740
师:你们的表述很清楚。还有吗?
组5:我们是用列竖式的方法写出来的
你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师:同学们挺清楚了吗?哪位同学也看着竖式说说计算过程呢?生说。
师:你真勇敢。大家看着这道题把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好吗?
法2和法3是有局限性的,有的两位数就拆不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比如137×13,这样的算式很多。
法1实际上和法5是有联系的。
列竖式的好处是方便,好用。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笔算,通常是列竖式来计算的。
你听清楚了吗?
要想知道大家算的结果对不对?我们可以用计算器先来算一下。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当正人,用计算器算出结果。
看来大家笔算的结果都很准确,我们再做较大数的运算时,可用计算器来验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实际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非常多,谁来举个例子。生说。
列竖式计算以上题目,观察积是几位数?可以找其中的一道算式的计算过程讲给大家听吗?想想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
现在开始核对答案。我们找一个小组说说他们的结论。
任务二
实际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在生活中的用处还是蛮多的,大部分同学了解摩天轮,其实摩天轮里也有数学问题,请看任务二。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请拿出检测题卡,时间为3分钟。
2.结果反馈。现在同桌互换,核对答案。全对请举手。错的知道自己哪儿错了吗?不会的请对的同学帮忙。
3.反思总结。
课已结束,现在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吧!短短的四十分钟,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大家带着自己的收获去数学王国里追寻属于自己的乐园!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三
一、导入:
李叔叔想让同学们帮他一个忙,你们愿意吗?(出示;练习题)
请同学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独立列式计算)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二、新授
1.结合导学案列式
2.观察45×12与145×12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3.你认为合肥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尝试估算。
你是如何估算的?和大家分享
4.合肥到北京到底有多少千米?怎样才能知道准确结果?(尝试笔算)(指生板书)
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揭示课题:板书(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5.讲解计算方法
6.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联系吗?
7.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8.巩固练习:先课件,后动笔(总结计算中出现的问题)
9.当堂达标检测
三、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的迁移能力,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进一步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
师:今天先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口算能力吧,请看大卡片出示的口算。
(卡片顺序出示口算题、生作答)
12×3 500×7 15×4 60×70 350×2
卡片出示197×5≈
师:大家看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生:估算
师:那约等于多少呢?
生:100
师:你是如何估算的。
生:把197看成200来估算,200乘5等于1000,所以197×5约等于1000。
师:通过刚才的口算和估算,我知道了大家的口算和估算掌握得很好,我们的笔算掌握提如何,来,做一道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竖式45×12的竖式)
师:来,你做得最快,请你上黑板板演,请注意书写工整。
师:好,大家都做完了,我们一起来检查黑板上的这道题。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方案一)
生:她计算错了。
师:哪里出错了,他是如何错的。
(生具体回答)
师:你观察真仔细,老师帮他改过来。
师对板演的学生:以后可要注意,计算要处处细心。
(方案二)
生:她做对了。
师:谁来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第一个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师:你说得真清楚,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生鼓掌)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看来大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板书:乘法)请看大屏幕。
(1)引入例1。(课件出示)
例1:李叔叔从海南乘火车去广州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师:李叔叔从哪到哪去?
生:从海南去广州。
师: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生:火车
师:你还知道什么?
生:12小时李叔叔可以到广州。
生:火车的速度的每小时145千米。
师: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海南到广州有多少千米?
师:你能列出横式吗?
生:能
师:请列出模式,不用计算。
(生列式)
师:列完式的同学想一想今天我们列的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请一个同学告诉我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145×12(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生:12×145(师板书)
师:这两种列式都正确。
师:会计算吗,请动笔试一试吧。
(学生计算)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说一说她计算的过程,我来板书。
(板书:145
×12
生:0
师:谁与谁乘得0。
生:二五得十,写零进一。
师: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接着说。
生:二四得八加一得九、一二得二,一五得五……
师:五写在哪?
生:写在十位上。
师:也就是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是吗?
生:是
师:请接着说。
生:一四得四,一一得一。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个位是多少
生:个位是0,十位写4进1,百位6加一得7,千位上的1移下来。
师:她说得怎样?
生:她说得很清楚,完整。
生自觉鼓掌。
师:这道题的笔算过程。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
生:这是十位上的1去乘145,乘得的145是指145个十,所以这个5要与十位对齐。
生:这次是十位上的1去乘5,一五得五,是指5个十,所以这个5应该与因数十位上的数对齐。
师:说得好,要是声音再大点就更好了。
×12
290→145×2=290
145→145×10=1450
1740→290+1450=1740
师:1450的0在竖式中为了简便就省略了。
师:刚才这样列式的(指黑板上的算式:12×145)同学,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竖式的。
生:列的竖式一样,也是145乘12。
师:大家都知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所以可以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交换位置与不交换位置来乘,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比一比,请看小黑板。(出示两种竖式)
师:你觉得哪种好些,为什么?
生:交换位置乘好,因为这样节约纸张。
师:还想到节约能源上去了,想得真细致。
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内容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概括、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算理。
教学资料:
例题插图、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的乘法有哪些?
(表内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二、探究互动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自由读题。指名回答: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口答算式:144×15或15×144(师板书)
2、“144×15”与我们以前所学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3、“144×15”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请你用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在自己的本子上试一试。教师巡回指导。
4、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六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地位作用:本课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选取了青岛东西快速公路的情景,经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算利的知识基础。
教材重难点:
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及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迁移
1、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竖式计算
36×6025×4298×23
102×9150×8127×3
【设计意图】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起到知识迁移作用,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我们每人都应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青岛市在道路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准备。
指导学生情境图,仔细的观察你看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一共长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题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新授内容有选择性地板书。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找到相关信息,根据信息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2、列式:213×15
3、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组织汇报:可能有估算、口算、竖式计算等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发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总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多种方法。
4、总结: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可以用估算,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5、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6、板演竖式计算:
2 1 3
×2 5
————
1 0 6 5——————213×5的积
2 1 3——————213×10的积
——————
3 1 9 5
7、总结算法: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要数位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
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8、自主探究: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指名找信息、列式:260×12=?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汇报订正。
260260
×12×12
————————
52052
26026
————————
31203120
9、优化算法,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队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单。
四、巩固提高
321109287180
× 12× 14× 63×14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认识,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2 1 3
×2 5
————
1 0 6 5——————213×5的积
2 1 3——————213×10的积
——————
3 1 9
5《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后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我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使算法与算理有效融合;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独立试做,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课堂气氛活跃;精心设计练习;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1、教学中没有将新旧笔算进行很好的对接。特别是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没有利用好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新知,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没有进一步强调算理,教学中又没有强调好“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二、四八三十六等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
8、54+7等等。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势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在教学中我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竖式的形成、经历、计算的过程。如213 x15先参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格式写出竖式,这里应让学生形成习惯,数位多得数写在上面,数位少的数写在下面,便于计算;再考虑,计算顺序即213x5,后算十位即145x10,并正确写出积的位置,然后计算两个积的和,最后还应检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及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旧知,做好迁移
我的设计意图是: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起到知识迁移作用,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其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谈话,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提问题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新授内容有选择性地板书。
再次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根据信息列出算式,小组讨论如何计算 我的设计意图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发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总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多种方法。
教师总结: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可以用估算,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演竖式计算:
总结算法: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要数位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然后自主探究: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汇报订正。引导学生队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单。
最后巩固提高,课堂小结
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认识,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七
说教材: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如:进位和连续进位、因数中间有0等。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教材在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些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都能在生活找到它的原型。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说教法: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是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节课在教学法指导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借助情境窗创设的情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体现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帮助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口算:
14×3 49×220×30 400×20 14×20
12×5 16×460×40 100×70 21×4
2、笔算
43×12 26×17 32×6070×50
【本环节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
活动二: 创设人文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青岛作为北京的合作伙伴,将承办帆船项目,因此,迎奥工程建设现在成为了青岛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其中道路建设着墨最多。同学们请看(出示情景图)
活动三:自主探究-----发现数学问题:
师:认真观察情景图,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从情景图及文字提示中可能了解到以下信息:
1)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
2)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
3)二期工程12个月
4)平均每个月修建260米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
板上,本节课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数学问题:
1)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2)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一期工程比二期工程长多少米?
4)这条高速公路全长多少米?
活动四:合作交流-----提出并解决问题:
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算法。)
全班交流:出现两种算法:
1)估算:213×15≈200×15=3000
2)笔算:
2 1 3
× 1 5
1 0 6 5-------------213×5的积
2 1 3-----------------213×10的积
3 1 9 5
2、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你想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迅速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
请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板演。
2 6 0 2 6 0
× 1 2 ×1 2
5 2 0 5 2
2 6 0 2 6
3 1 2 03 1 2 0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从而使学生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3、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活动五:巩固练习
1、试试身手:
174×30 348×27308×52180×40
2、火眼金睛辨对错:教材57页第8题
【此环节设计了两道有针对性的题目请学生练习,目的是巩固新知识。】
活动六:拓展应用
请学生做课本56页第4题。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是怎样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八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样的。该课也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一、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时
李叔叔
火车
平均145千米/时
教师:他们是从同一个城市去的么?
学生列竖式计算,交流、汇报。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5×12
1、运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
说一说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用笔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理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几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1 4 5
× 1 2
2 9 0 ――表示什么?(表示2小时行的路程,即290个1)
1 4 5 ―表示什么?(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即145个10)
1 7 4 0
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呢?(一是与估算结果比较,二是通过验算。)
3、讨论交流
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样的,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