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是一次对我们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我们通过不懈努力完成了各项训练任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实习心得范文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实习心得时起到一些指导作用。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而学文。
《弟子规》只有一千多字,却在现在这样受欢迎,值得这么多人去刻苦学会;《弟子规》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作者李毓秀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是一个小人物,只是一个小秀才,他主要的活动就是教书,但他终生研究《大学》、《中庸》,他创办了一个学校,叫“敦复斋”,当时非常受欢迎,被人们尊称为“李夫子”。因为他经常和孩子接触,所以写成了一部书,叫《训蒙文》,后来又经过贾有仁的修订,才流传至今。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订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书,却引起这么大的影响,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的主题也是中国的道理,中国的规范,主要就是说明:仁、孝、悌、爱。它三字一句,既押韵,又精湛。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人民群众,如果行为规范好,这个社会就会非常和谐,而要保持社会的和谐,就要学好行为规范,每个人都要从小教育,而《弟子规》中最有概括力的就是这几句话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现在的`独生儿女的教育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而有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学会了《弟子规》之后,就懂得的感恩父母,这是因为《弟子规》能告诉我们孩子们应该做的事情、懂得事情,告诉我们应该在:言行、习惯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种习惯就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我们现在就应该背《弟子规》、学会《弟子规》,每天背四到八句并不是什么难事,到周末在把前几天背的复习一遍,这也就是古人说的: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会《弟子规》吧!我们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我们一起: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二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经典,它以简洁明了的文字,为人们规范行为、培养品德提供了指导。弟子规最早是由北宋理学家杨时所编纂,后来历代文人墨客都将其视为成长中最具有指导意义的一本书。读弟子规可以使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第二段:阐述《弟子规》第一集的主要内容
《弟子规》第一集以“爱国敬亲、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文中告诫读者,爱国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不得忘记要保持忠诚和耿直的品性,尤其是不能欺瞒贪污。敬亲要志在孝敬,要面对父母的过失贡献自己,而不是反过来埋怨父母。诚实守信则要建立诚实守信的习惯,积极遵守各种规矩法律,珍贵信用。
第三段:理解《弟子规》第一集带来的启示
读完弟子规第一集,我深切感受到爱国敬亲、诚实守信的精神内涵,感觉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具有深刻的含义。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深入发掘了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我始终记住“宁死不屈”的信念,培养和坚持好行为,持续学习穿透咀嚼四字真言,一步步为自己的人生定位。这些都是《弟子规》第一集带给我的启示。
第四段:关注现代人对《弟子规》知识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弟子规》的深刻内涵。但对许多现代人来说,要花时间专注于读书已经成为不可行的任务,他们的生活已经被繁忙和复杂的现实压得喘不过气。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弟子规的精神,不停地提醒和启发他人,不断唤起人们对道德、文化的关注。
第五段:强调坚定信念和培养美好品质的重要性
在读完《弟子规》的过程中,我深刻感悟到坚定信仰和培养良好品质的必要性。这种精神不仅仅源于古代文化的影响,也与现代社会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密不可分。我们必须承认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存在,然而,我们也必须十分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瑰宝,为培养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能不断坚持美好品质和道德规范,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成功地生存下来。
总之,读弟子规可以使我们不断接收精神上的正能量,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最终为自己的人生进程铺平康庄大道。我深深相信,只有通过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奋斗不息。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三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家庭教育的课本。它是以圣贤之道,来指导我们的生活。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人人通过学习圣贤的教诲,落实圣贤的教诲,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而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
许多人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大人就不用学习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弟子规"三个字"规"是规矩,"弟子"是什么意思?是学生的意思。谁的学生?圣人的学生。
《弟子规》是根据孔老夫子《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作为整篇的纲目来进行开解的。《弟子规》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学生们必须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子贡、子路、冉求都不是小孩子,他们都是成年人,都是大贤大德之人,都是力行《弟子规》的典范。我们想要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生活规范方面去扎根,而《弟子规》就是扎根的教育,是让我们能够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成圣成贤的根基。因此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要学习,也都应该落实到生活中去。因为祖国的未来就掌握在孩子的手里。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德行,纵然他有科学知识,将来必定会形成让社会混乱的一种力量。而且他越有科学知识,但是没有品行就越危险。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才无德是毒品",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德、有才的好孩子。现在的社会普遍都强调功利、强调竞争,都以"利"作为行为的.准则。如果这个事情有"利",大家就趋之若鹜去做了。如果没"利"可图,大家就都不愿意干。久而久之在"利"面前,人们就会忘记了道义。的悲剧。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只有利、没有义,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中国古代的经典《礼记·学记》篇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对我国的国民重要,对世界人民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在利与义面前,一定要懂得分辨清楚,如果脚跟稍微不稳,就容易堕落。《孝经》上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顺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都从孝开始教起。而《弟子规》从头到尾,就是教一个孝字。孝是根基,一个人懂得了孝,他的德就展开了,他的人生态度就能得到提升了,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四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经典教材,在中国家喻户晓、历史悠久。课程是大学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在这个过渡时期,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的不同情感,以及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在悄然地影响着大学生。
第二段:弟子规的精神内涵
弟子规是从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孟子》中摘录的训诫学生的课程。弟子规通过精简的语言传达了一种道德修养的精神,它告诉我们,人生除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外,还需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做一个有品德和良好行为的人。这是现代大学生需要理解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段:课堂的体验
在课堂中,教师引导我们通过一些细节和例子来理解弟子规的规范。课程的教学方式以互动为主,这有利于学生更积极、更深刻地体验和学习道德规范。我们通过自身的经历来实践弟子规中精神准则,思考道德规范如何植根于我们的生活中。
第四段:课程所带来的改变
课程的学习使我们逐渐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也进一步发展,我们成为了积极行动和具有创造力的人。课程的实践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彻底理解和接受,但它肯定能引领大学生的思路的变革,让人们成为道德进步的引领者和社会完善的牵引者。
第五段:结论
弟子规是一个很好的道德规范,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这种 精神。我们不但应该学会维持社会秩序是好习惯,也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弟子规的精神准则,这样才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带领社会实现更加进步和完善的发展。在大学生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弟子规中所提出的精神准则,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做一个有道德和品德的优秀人物,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五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
父母的责备、批评,应该虚心、顺从地接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同龄孩子学习不肯用功,非常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及时完成,甚至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要说。粗俗无赖的不良习气,要坚决戒除掉。经常有许多小朋友喜欢说脏话,既不文明也不礼貌,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是老说脏话,长大了就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小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家庭条件如何,从小就要养成谦虚谨慎、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格,团结一致,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弟子规》这本书上的好句很多,意义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六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是孔子的弟子所编纂的一本教育孩子为人处世的礼仪准则,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阅读弟子规不仅能够学习到古人的智慧,更能够让我们深入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谈谈我对弟子规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弟子规的价值在于它所传达的良好品格。弟子规中列举了诸多应该具备的美德,如孝顺、友善、宽容等等。这些品格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尊敬师长和孝敬父母一直都被看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体现了家庭关系的和睦,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阅读弟子规,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到这些美德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地把它们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
其次,弟子规还通过具体的行为要求,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人。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导致了社会上的种种矛盾与冲突。然而,在弟子规中,我们能够看到对待他人的细致关怀。譬如,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当遵循“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格言,即在见到比自己高尚的人时应该思考如何并及时改变自己,而在与自己比较低劣的人相处时,则应先反省自己的不足,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这种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态度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一种对自我的要求和修养。
此外,弟子规还强调了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毅力是成功的基石,但现代社会中却很容易让人产生浮躁的心态。然而,弟子规告诉我们,“爱人者,众人爱之;敬人者,众人敬之”只有具备恒心和毅力,才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同时,弟子规还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力求成为“有礼夫妻”。这种强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事物的持之以恒的态度,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尤其应该被重视。
最后,弟子规还警示我们要慎重行事,守住道德底线。如弟子规告诫道:“行有违者,虽远必诛”。这种道德底线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更是对整个社会的约束。在网络时代,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界限逐渐模糊,很多人容易因为违背自己的良知而轻易犯错误。然而,弟子规中对于道德底线的坚守提醒我们,无论在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中,我们都不能违背良知,必须要时刻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
总之,弟子规是一本古老而有着永恒价值的书籍。通过阅读弟子规,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古人的智慧,更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进行反省和规范。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这种追求美德、恒心、尊重和道德底线的精神,对每一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弟子规中的原则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七
初次接触《弟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听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00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这本书。要报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以众生之苦为己苦,帮助更多有缘人。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八
读《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道了,但他们其中的含义都是通过熟读之后才深刻理解,如果能早知道这些,也许我的人生机遇会大不相同,学习《弟子规》有四点重要体会。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3、为人要谦虚。
4、找准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养人的德行,让我明白了立身处世的'道理,耳濡目染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潜移默化间教会了我们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列的责任感,学习它就是把圣人的教诲融入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获得多么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勤奋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
《弟子规》主要讲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良好品德和生活习惯,博爱的精神,正确的读书方法。时过境迁,岁月流逝,书中的内容同现在的时代形势迥然不同,但书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品德高尚的人,养成良好习惯却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篇九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收集的《弟子规》体会(精选3篇),欢送大家分享。《弟子规》是中国古时的蒙学课本,讲述着古代文明人和平民百姓的故事。它可以让现代人感受到古人对老人的尊重、对父母的孝敬。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待婢仆,身贵端,慈而宽。”这就话讲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东汉时期的一位丞相叫刘宽,他总能体谅犯错的部下,不生气,不发火。有一次,刘宽的夫人想试探一下他,就让侍女给他端鸡汤,在他接鸡汤时,成心失手,鸡汤刚好洒在刘宽刚穿好的朝服上。想不到刘宽竟然没有发火,而是关心是女烫伤没有。
在现代,和刘宽的君子风度恰恰相反,一些单位的上级领导,从不宽待下面的职工,当职工犯了点错误,就会在大会上严厉批评,而不像刘宽那样宽以待人。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人要做到仁慈宽厚,才是完美的。也让我懂得了宽容他人是一种美德。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段话的意思是:纵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亲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亲担忧,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会很伤心。
而我平时就很任性,经常擅自做主。有时候妈妈让我做事,我喜欢了才做,不快乐就不做,让我去买东西,我有时还不经妈妈同意就买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候爷爷奶奶给我的钱,我就藏起来,不告诉妈妈,自己拿去买一些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之类的。我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妈妈其实也不是不让我拿零花钱,妈妈只是让我自己学会怎样正确花钱,不买不合格的玩具或者小食品。现在我渐渐长大了,我知道我有做的不对的,我以后要学会管理自己,这样就不会让父母担忧了。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那么孝》感恩之心表达在一个“孝”字上,“父母照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根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确实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