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自理能力与方案总结篇一
1、通过活动,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穿脱衣服,鞋袜、系鞋带及叠衣服、被子等基本的生活技能。
2、在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孩子感受自己长大了,引导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通过班级之间的比赛,增强孩子的比赛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发展身体协调性。
5、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时间:xxx年x月x日上午9:20
地点:音乐室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比赛
参赛人员:全体幼儿
衣服:24件,被子:12张,桌子:12张
1、各班1名教师当评委(隔壁班级互换打分),1名教师和保育员负责叫人与照看幼儿。
2、分年段进行,每次每班派出6名幼儿参加,每位幼儿一次机会,参加比赛的幼儿自己拿好衣服、鞋子、分班成一路纵队站好,听到主持人的口令开始比赛,以记时的形式开展。
3、评判要求
(1)参赛幼儿衣服穿好后,要求穿得整齐、领子翻平,钮扣正确、一一对齐。
(2)叠被子方法:左边折向中线,右边这向中线(重叠)
奖项制定小能手奖:4分钟内完成所有规定项目者,衣服、鞋袜正反穿着正确,物品摆放整齐者。
进步奖:4分钟外完成所有规定项目者,衣服正反穿着正确,衣服、鞋袜正反穿着正确,物品摆放整齐者。
幼儿自理能力与方案总结篇二
现在的孩子生活非常的好,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关爱自己的老师,随时如沐春风,父母基本包办了一切,这让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弱,然而我觉得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最为重要,给予他“鱼”不如给予他“渔”。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的体现,也是锻炼技能、培养劳动观念的过程,对孩子今后的学业和生活,对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我是从以下方面做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自理能力与方案总结篇三
被称为股票神童的司徒炎恩14岁便扬名华尔街。9岁时在他妈妈的生日时,司徒炎恩送了一个生日卡给妈妈,写道:“我没有钱买礼物,但我可以教你如何投资。”另外写了一封信,说如果有几十元钱可以买股票,有4000多元钱便应该买房子出租。他十二三岁就想自己买股票,结果,股票行不让儿童买股票,到14岁那年,司徒炎恩用储蓄下来的100美元买了一家电脑软件公司的股票,股票票价大涨,3个月之后,他把股票卖掉,净赚800美元。1993年在父母的同意下,他向家人、亲戚及要好的朋友借钱,共集资2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15岁的司徒炎恩成为这家基金公司的经理。3年之中,他的基金每年均有三成多增长,1996年达到4成增长。后来,他父亲把自己十多万美元的退休金交给他管理,这位年轻的基金经理正管理着20万美元,他打算积极吸纳投资者,5年赚到2000万美元。
幼儿自理能力与方案总结篇四
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孩子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孩子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中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儿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再如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系鞋带是弱项,我们就可以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幼儿吃饭,开始可能会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孩子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四个注意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四个注意
希望孩子早一点自理自立,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所以,我们一直注意从幼儿时期开始,在生活中创造条件和氛围,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初步体会有四点:
1、注意培养愉快情绪。在棒棒学吃饭的时候,我们都鼓励他自己用勺子舀饭吃,当他做了一次之后,不管成功与否,我们总是鼓励他继续做第二、第三次,几乎每个人都用掌声和赞赏的语言来肯定他,让他感到高兴,在愉快的情绪下继续做下去。有时候还需要有意识把我们希望他做的事与他的某种愉快的情绪联系起来,比如对他说:自己吃饭了,就可以快点到幼儿园去了,就能看到升国旗了(棒棒喜欢看升国旗);自己吃饭了,金老师就会奖励五角星的,等等。
2、注意营造宽松氛围。让孩子学会做某件事,首先要让他愿意做,而不是压着他做,不能让他有压力,气氛比较紧张的时候不愿意做的事情,气氛宽松之后,孩子就愿意做了。所以,营造宽松的氛围非常重要。在他洗脸洗手的时候,我们就引导他唱洗脸洗手的歌,把自己洗脸洗手变成一件愉快而光荣的事情,再比一比谁的小手最干净,等等,让他在自理之后有成功和愉快感。
3、注意塑造反面素材。棒棒原先总是不愿意刷牙,到刷牙的时候总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避开。后来,我们即利用反面素材来影响和改变他对刷牙的看法。当他问“婆婆你的牙齿为什么掉了?”我们即回答,“婆婆小时候不愿意刷牙,你现在要是不刷牙,以后也象婆婆一样掉的”。多次强调之后,他逐渐由不接受刷牙到喜欢刷牙。
4、注意运用激励方法。我们尝试着用他熟悉的小朋友或者其他素材来激励他,让他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我们常常对他说,赵哲(棒棒的小表哥)是自己吃饭的,所以他是哥哥,你要想做哥哥,也要自己吃饭;或者,告诉他只有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孩子,晚上才能得到爸爸奖励的五角星,等等。
当然,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一个家庭都有独特的与孩子沟通的背景与方式,所以,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还在于因时制宜,因人而异。
幼儿自理能力与方案总结篇五
1、通过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孩子感受自己长大了,引导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通过比赛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让幼儿感受到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
20xx年11月17日9:30开始(大班每班准备床6张、中班每班准备1张桌子、托小班每班准备1把椅子、6张爬爬垫)放到指定位置。(9:10准备到位,9:30准时开始)
伊洛幼儿园操场。
全体幼儿456名。
1、大班:整理床铺。
比赛规则:6人一组,同时开始整理床铺,要求叠好被子、放好枕头,(枕头放在床的南边)完成后举手示意看那班又快又好。
2、中班:折叠衣服
比赛规则:6人一组,幼儿站在桌子前,比赛口令开始将衣服脱下,翻好衣服,然后在桌子上折叠衣服,完成后举手示意,看那班又快又好。
3、小班:穿鞋
比赛规则:6人一组共6组同时进行接力赛,听到口令比赛开始,坐在椅子上将鞋子脱下放在爬爬垫前幼儿爬过爬爬垫拿上指定物品快速返回快速穿上鞋子,把制定物品传递给下一名幼儿,以此类推,那组完成后班主任举手示意,看那班又快又好。
4、奖项设置
以班为单位,各一等奖一名(自理“小能手”奖状一张,学习本一个);二等奖一名(自理“小能手”奖状一张)。
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们伊洛幼儿园在课程设计中逐步将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置身于快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