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感悟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感悟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十感悟文章篇一
1、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2、挫折可增长经验,经验能丰富智慧。
3、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4、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到另一面世界。
5、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6、等待,是偷懒的藉口,怠惰的推托。
7、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
8、结婚就意味着平分个人权益,承担双份义务。
9、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10、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
11、只要条件许可,机会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恶的。
12、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得只是人的感觉。
13、人类彻头彻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
14、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15、肉欲熄灭时,生命的内核也就消逝了,只剩下空壳了。
16、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17、人生最初的四十年会给我们教科书,而后的三十年是对教科书给予注解。
18、伟大的心灵,在这个世界更喜欢独白,自己与自己说话。
19、如果我们举止有礼言谈有善,我们就能粗暴地对待许多人而安然无恙。
20、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21、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22、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23、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24、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25、读书是让别人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思考,则是自己跑马。
26、一个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27、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
28、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29、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最无足轻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现实性这一优势。
30、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31、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32、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33、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34、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35、疲劳象疼痛一样,它的位置在大脑;与大脑不联结的肌肉(如心脏)决不会疲劳。
36、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
37、当一个人绝对粗鲁时,就好像他脱光了衣服赤裸裸地站在我们面前。
38、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
39、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40、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我们就像田野上的羔羊,在屠夫的注视下恣意欢愉。
41、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
42、人在一生当中的前四十年,写的是本文,在往后的三十年,则不断地在本文中加添注释。
43、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不停地来回摆动,不是无聊,就是痛苦。
44、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为了用有限的时间去抗衡无限的时间而采取了繁殖这一手段,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得以延续。这是人类繁殖的本能。
45、因此,第一个忠告是”生活先于书籍“,第二个忠告是”正文先于注解“,即经验先于思考和认识。
46、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47、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48、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49、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芬芳。
50、如果生是梦死是醒,那麽我把自己看成是——从两者之外被个别划分出来的存在。事实上,这也不外乎是梦幻。
三十感悟文章篇二
2、如果我们仔细考察的话,这一概念(自由)是一个消极的概念。
3、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5、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能够拥有优势,全在于我们对对方没有要求,不用依靠他们,并让他们清楚这一点。
7、值得骄傲的事都是难做的事。
8、所谓学者,就是在书本里做学问的人。而思想家或天才则是径直深入自然之书的人,正是他们启迪了整个世界,并使人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9、一件重大而焦虑的忧虑刚从胸中移去,另一苦恼立刻接替了它的位置,全部痛苦的原料早已准备在那儿。
10、阴郁而充满忧虑个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须克服的困厄苦难多半是想象的,而欢乐漫不经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实在的。因此凡事往坏处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击,反之,凡事只见光明一面的人却常常不能如愿。
11、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苦恼。
12、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13、遗忘比绝望更强有力。
14、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应该看他拥有多少高兴的事,而应该看他是否正为一些小事烦恼着。只有幸福的人,才会把无关痛痒的小事挂在心上。那些经历着大灾难的人是无暇顾及这些小事的。也因此在失去幸福以后,人们才会发现它们曾经存在。
15、虚荣与骄傲间有着下列的不同:骄傲是自己对自身在某特殊反面有卓越价值的确信,而虚荣是引起他人对自己有这种信任的欲望,通常也秘密希望自己有此确信。骄傲是一种内在的活动,是人对自己直接的认识。虚荣是人希望自己在间接地获得这种认识。所以自负的人常是多话的,不然就是沉默而骄傲的。
17、“现在”尽管是如何的稀松平常,也总优于过去的最高价值,因为前者是现实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有”之对于“无”。
18、嫉妒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道坚厚的墙;同情则使这道墙变松变薄;有时候,甚至彻底把它推倒;于是,自我与非我之间的区别便消失了。
19、在生时被立有纪念碑的人,后代都不会相信这种评价。即使有人侥幸在生前看到了自己真正的荣誉,也多半是年老之时了,只有少数艺术家和音乐家是例外,但哲学家却很少例外。以其作品著称于世之人的肖像也证实了这点,因为肖像多半是在成名以后才画的,而我们所见到的肖像,大半是描绘着灰发的长者,尤其是以一生经历著写成书的哲学家的肖像。从理性幸福的观点着眼,这种平衡的安排的确很恰当,因为让一名凡人同时享有青春和名声实在太多了些。
20、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不停地来回摆动,不是无聊,就是痛苦。
21、理性也应该称为预言,因为,理性向我们展示未来。
22、闲暇使人面对自己。
23、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最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24、人生幸福的`首要的最本质的要素就是我们的人格。
25、然而人们在致富上所费的心思要比提高教养的用心大出何止千百倍,“人是什么”比“人有什么”对于幸福显然要重要得多。
26、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27、睡觉是向死亡的借贷,睡得越多越长,那么还款期也越长。
28、死亡时给予哲学灵感的守护神和它的美神。
29、越是内心里有欠缺,他越是希望在别人眼里被看作幸运儿。
30、一个人只要可能就应该像伟大的天才那样思考,而像普通人那样说话。
31、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32、一个人心灵的宁静越是不为恐惧所侵扰,就越是可能为欲望和期待所骚动。
33、人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34、人生最初的四十年得益于教科书,以后的三十年是注释教科书的内容
35、人是什么,他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质是什么,用一个字来说,就是人格。
36、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37、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38、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得只是人的感觉。
39、生活中值得嫉妒的人寥若晨星,但命运悲惨的人比比皆是。
40、换言之,幸福与满足,就痛苦定归于消灭之情景而言,常常含有欲望圆满的意义在内。
三十感悟文章篇三
1.强制的信仰只会唤起反感。
2.只要你有耐心,总有成功的机会。
3.我们身上有某种东西比头脑更聪明。
4.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
5.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6.我们若凭信仰战斗,就有双重的武器。
7.无知和富有在一起,就更加身份大跌了。
8.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
9.宗教就像萤火虫一样,为了发光而需要黑暗。
10.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三十感悟文章篇四
作为一个平凡而且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平凡的人,本以为只能读一些小说或是科普杂志之类的,没想到有一天还会去看哲学思想,还发现不是全不懂。只能将此归功到我热爱哲学的心。
下边以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对叔本华思想的一点小见解、对叔本华看待个体的感受来讲。
万事开头难一点没错,最前边的两页书怕是花光了我所有的耐心才读完,到了后边感觉还阔以。读了书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些人确实是了不起,能达到一般人达不到的高度,但还有一丝小确幸,伟人怎么了?不照样是人吗,照样有局限性。好!那就具体谈一下这俩感觉得来源。
首先,万物都有意志这样的说法把我给惊到了,敢于重新定义一个旧的概念本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其次,能建立一个自己对社会乃至万物的认识体系,无疑就是伟大的,无畏是非,所以这个人了不起。在这里我不具体引用他的那些看法,只因对错本就是相对的。
接下来讲一下为什么觉得他有局限性,其一就是他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与那个时代巨大部分的人一样,将男性放到了更高的位置上;其二就是他对死亡的看法,他认为自然只注意种群的生死,而不在意个体的.生死,并告诉大家要平和的看待这件事情,以及关于人们畏惧死亡,他认为并不是因为害怕痛苦,说实在的我特别怕死,因为我特别怕痛。
虽然有些地方有不同看法,但是大体上我还是非常赞同他的思想的,像是顺其自然的处世之道、通过细节来观察一个人、活在当下(暂不管他说的死亡是虚无的我不太赞同)、历史只能部分的反映现实,故事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些现象,以及我宁愿相信的命运。
细思极恐,我开始觉得我还是要多睡一下的,熬夜什么的还是很可怕的,但是叔本华告诉我睡觉和死亡其实是很像的,差别只是一个醒的过来,一个醒不过来而已。瞬间还有一种心落地的感觉。
还有就是老生常谈的“人生来就是痛苦的”,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观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跟这个人的想法很接近,虽然我们相隔很远,但我在精神上喜欢上了这个人。
最后简要谈一下他对个体的看法。在此之前,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主要是唯物主义,感性理性都有,偏理性,包括别人对我的评价也是这样。
但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不是的,我其实是一个感性的人,好像是唯心主义,意识到之后,内心有一点小失落,在看到他描述一个人的死亡是,那种云淡风轻、无关紧要的态度,让我愤怒了,当然我也深刻意识到我的这种情绪也许是不对的,但我控制不住,我把一个人的生死看的很重要,社会乃至世界都是有一个、一个的生命组成的,不能说一个生命不可或缺,但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这里,每个人的诞生或是消亡都会影响世界,只是大小而已,对于死亡释怀无疑是一种好的状态,可是对于别人的死亡太释怀难免让人寒心,一个人若是知道他死后其他人都没所谓想着都觉得悲哀。
三十感悟文章篇五
1.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2.荣誉并没有绝对的目的,并不能超过生命的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3.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4.当一个人绝对粗鲁时,就好像他脱光了衣服赤裸裸地站在我们面前。
5.人生最初的四十年得益于教科书,以后的三十年是注释教科书的内容。
6.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处,我们必须允许每一个人保持其个性。
7.如果我们举止有礼、言谈有善,我们就能粗暴地对待许多人而安然无恙。
8.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最无足轻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现实性这一优势。
9.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
10.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