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路遥散文作品篇一
我读过好几部佛经,常常为其中的奥义精深而赞叹着,可惜这些佛经总是谈出世的道理,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空的,很难运用到实际的生活里来,对一个想要人世又喜欢佛道的人总不免带来一些困惑。
黄桑禅师说法里有这样一段:“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与众生请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偏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满,光明偏照也。”把一个人的“心”提到与众生请佛平等的地位,稍为可以解开一些迷团。
一个人的心在佛家的法眼中是渺小的,可是有时又大到可以和诸佛相若的地位。在新竹狮头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第,壁上用苍润的楷书,写上“心即是佛”四个大字。同样的,在江苏西园寺大雄宝殿里也有四个大字“佛即是心”;不管是心或佛摆在前面,总是把人的心提升到很高的境界。
其实,这四个字学问极大,它有十六种排列组合,每一种组合意义几乎是一样的,以心字开头有四种组合:“心即是佛,心是即佛,心佛即是,心即佛是”,以佛字开头也有四种组合:“佛即是心,佛是即心,佛心即是,佛即心是”,几乎完全肯定了心的作用,佛在这里不再那么高深,而是一切佛法全从行念的转变中产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可以不再从“空”的角度在经文中索解,有时一个平常心就能在佛里转动自如了。
我最喜欢的讲佛法是“维摩经”里的一段,维摩诺间文殊菩萨说:“何等为如来种?(什么是如来的种子?”)文殊说:“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恙、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人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
文殊并且进一步解释:“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
在这里,文殊把人世间烦恼的意义肯定了,因为有一个多情多欲的身体,有愚昧,有情爱,有烦恼才能生出佛法来,才能生出如来的种子,也就是“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把佛经里讲受,想、行、识诸空的理论往人世推进了一大步,渺小的人突然变得可以巨大,有变化的弹性。
在我的心目中,佛家的思想应该是瘸子的拐杖,顽者的净言,弱者的力量、懦者的勇气、愚者的聪明、悲者的喜乐,是一切人生行为中的镜子。可惜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讲佛法的“有道高僧”大部分忽略了生命的真实经验,讲轮回,讲行云。讲青天,讲流水,无法让一般人在其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过去旅行访问的经验,使我时常有机会借宿庙宇,并在星夜交辉的夜晚与许多有道的僧人纵谈世事,我所遇到的僧人并不是生来就是为僧的,大多数并在生命的行程遇到难以克服的哀伤烦恼挫折痛苦等等,愤而出家为僧,苦修佛道,可是当他饲入了“空门”以后,就再也不敢触及尘世的经验,用这些经验为后人证法,确实是一件憾事。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住在佛光山,与一位中年的和尚谈道。他本是一名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因为爱情受挫,顿觉人生茫然而适入空门,提到过去的生命经验他还忍不住眼湿,他含泪说:“离开众生没有个人的完成,离开个人也没有众生的完成;离开情感没有生命的完成,离开生命也没有情感的完成。”也许,他在孵说里是一个“六根不净”的和尚,但是在他的泪眼中我真正看到一个伟大的人世观照而得到启发,他的心中有一颗悲悯的如来的种子,因为,只有不畏惧情感的人,才能映照出不畏惧的道理。
心有时很大,大到可以和诸佛平等,我们应该勇于进入自己的生命经验,勇于肯定心的感觉,无明如是,有爱如是,一切烦恼也应该做如是观。
更多
路遥散文作品篇二
无以起承,用何转合。但论烦忧,苦自心间。无以为题,用甚情爱。尚无半百,强言赋愁。研世为墨,挥倦而迹。凝秋为忧,温酒为忧。和泪溶溶,尽目花瘦。但问萦怀,欲说还休。
落日楼头,亭连水空,孤鸿渺渺,彩霞悠悠,欹枕烟雨,琴书换日。笛音问询,北城诗客,酒尚卖无,甚时同赋。飞花杳杳,维舟水陌。未解天籁,山岚堪笑。句无新韵,词无新曲。岁月未稠,凌波未行。来世尚梦,往事未醒。兀得心忧,但以苦吟。千篇一题,字迹浅浅。春暮枝头,阙辞依旧。顿为情愁,复得一忧。
芙蓉落尽,日暮沧波。灯花空巷,轩窗澄霜。冰凝泪烛,星斗西斜。漫卷诗书,耳涩目倦。额似坠铅,心乱如山。恨饮醉狂,长夜无眠。
无关音尘,未减清光。无关相思,未消清浅。料得今宵,只因烦愁。醒时乱怀,参差闲幽。恼怨横生,秋又几寸。忧且未名,恍若自来。
月圆相欢,笑点人间。斗酒朝天,觥筹云烟。喜语连连,怎会生厌。愁肠殢酒,道只依然。风流云散,温热呢喃。踏莎南山,芳菲流连。人境悠闲,犹行东篱。花软情懒,疏烟晴暖。莺燕相缠,自绕琴端。欲言缱绻,暮色空尽。虚实怎辩,真假难分。宿鸟归飞,一帘云霁。持酒拨愁,强乐无味。愁容浮现,宛转额前。银线扶摇,悬挂鬓斑。何以堪忧,应待迟暮。
何处仙归,携忧同去。且向花间,怎生美意。无晴无雨,无忧无喜。落寞千里,恼添几许。野哭吟魄,笑问离魂。和曲调愁,与酒同忧。何畏满愁,少年心事。
路遥散文作品篇三
太阳给予我蓝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阅读光明人生。人生就像一本写不完的书。而我们的成长就像是一双渴望的眼睛,不断的领略着四季的传承和前程的开拓,感受着花一样的年华和水一样的岁月。
每一本书都酝酿着一份感动、一种希望、一股超脱……它有着宇宙的空间去阐释着“厚德载物”不管你有什么样的郁闷,或是什么样的困惑,它都毫怜吝的接纳你。把世间万物所有的答案都拥聚一体,就像一把永不熄灭的火把,为我们照亮前程,指点了方向,让我们在航行中感受着一波波由文字铸成的浪潮在不断的鼓动。
阅读每一本书就像是生命的翅膀,永远都是绽放的翱翔。因为阅读,所以我成长。我不觉得风会把我腐朽,更不愿意去相信雨会把我融化,即便是电闪雷鸣我也会化作一只海燕,在生命的顶端呐喊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我只愿点燃自己的青春,让溢出的光芒,在阅读的书海中照亮人生,去读懂每一滴水、每一寸土、每一首诗,让大海不再感到迷茫,让高山不再孤独,让小鸟从此获得自由,不再错过每一片落叶的情絮,不再辜负每一棵草的孤独。
书是我从小就喜爱的朋友,没有人会比书更懂我,虽然书不想人会有嘴巴想你说话,但我更愿意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静静聆听着,书是内心所发出的声音又一种无法表达的温馨,如歌在流淌着那动听的旋律,如诗在诠释着你向往的人生。
如果你迷茫了,请不要在网络里追求一种安逸而无味的生活你;如果你迷茫了,请不要在傻笑中沉坠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迷茫了,请不要借助于酒精的麻痹来伤害自己的身体。不妨让你最忠诚的朋友来开导自己,寻找新的希望,让书的影子永远都在。
路遥散文作品篇四
昨夜的风,经过了我的窗外,轻轻吻上了桃花的蕊,香满了浅浅的梦境,那样安静,又妥帖。
季节的变迁就是这样,无论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迎接它的方式,总会如约而来。
从冬到春,仿若,我们只是出了一趟远门,再回来时,已是满园春色关不住。
站在有些空旷的原野,无论望向哪一个方向,迎面而来的,全是和煦的风。
走在绵软的土地上,看着星星点点的绿映入眼底,就会情不自禁的俯下身,想亲吻这刚刚萌动的新芽。
这绿,是蛰伏了一个冬天的希冀,是大地最美的初妆。
熙熙攘攘的陌上,早已经人头攒动,不是留恋于鸟语花香,就是忙碌于田间地头。
那一垄一垄的新植的作物,一粒种,一嫩芽,生机勃勃。
尽管,有些枝头还是荒芜着的,并不影响此刻心情的悸动。
那岸边的柳,早已绿成一条条丝绦,随风飘逸出一幅浅绿的水墨画。
草木在慢慢发芽,溪水在潺潺流淌,梁间燕子在轻轻呢喃。
浅行于悠长的田间小径,不必呼朋引伴,一个人,一身粗布棉麻,浅浅行,款款走,也很好。
这春呀,道是寻常,却无法掩饰它的明媚。
看呀,那些不知名的小草,或者小花,悄悄然,就开满了田间地垄。
山坡上,那片浅浅的黄,或者淡淡的粉,或迎风,或安静,或摇曳。
伫立风中,无论从哪个方向来,无论向哪个方向去,都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而我,便也入了这画中的静好。
“萧萧花絮晚,菲菲红素轻。”向来,都是喜欢春天的,如同喜欢杜甫《春运》中的这句诗词一样。
春天便是这个样子的吧,素生生,红艳艳。
无论是青草离离,还是细雨霏霏;无论是春风十里,还是桃花满园,望向田野,都是令人舒适的温度与和煦。
再过不久,陌上将会被大片的绿与大片的花朵覆盖。
最喜欢最期待的,就是寒冬过后,等着春风拂绿一切。
然后,在盎然中,抽出一朵桃红,或者一朵梨白。
那些,被春风拂过的时光。
也被染了香,或者沁了暖。
就连呼吸,也是清香的味道。
站在春天的风里,静默,回眸。
每一个方向,都滋生着一份美好。
吹面不寒杨柳风,霏霏细雨不须归。
忽然,就想到了“醉。”此时,此刻,也只有一个“醉”字。
才可以表达,内心的喜悦与感动。
眸里,那些红绡,那些翠减,在每一个轮回的四季,永如初见。
十里春风,处处芬芳。
春回大地,草木繁荣,到处一片生机勃勃。
心也被沾染了绿色,绯红,浅粉。
忽然,就醉在枝头的那一抹鹅黄,醉在田边的一株新芽,醉在一缕春风的和煦,醉在一场场霏霏的细雨。
追随着春天的脚步,我只需带一颗诗心与一份悠然,去更远的远方,看更深的春色。
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说这春天呵,却如酒一般醇!不饮,亦会醉。
许多年以前就曾想徒步,邂逅那个叫做杏花村的地方。
沿着一路杏花香,不知,会不会逢着一个吹笛的牧童,告诉我,那里的杏花酒,早已经等你等了很久。
而且,那里还有等你的故人,你们可以不醉不归。
这迷人的春色,依旧那么浅,不禁一掬。
没有人,可以拒绝它的浩荡,与美丽。
那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清新悠然,那是,“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不饮自醉。
红尘婆娑呵,漂泊的脚步无论走出多远,春天总会不期而至,一如,每一个春暖,都会花开。
远方,那安静的'村落里,谁家的炊烟又开始袅袅,飘荡着熟悉的烟火味。
原来,每天穿行于熙攘的人群与车流,最眷恋的还是这朴素而安稳的岁月。
今夜,就让我,枕着老院里的那弯月光白,呼吸着久违的香草气息,就让我慢慢回归到生命的原乡。
再醉一回柳絮轻,再醉一笺花色红。
路遥散文作品篇五
理想,在实现以前,有很多名字,它们是:幻想、妄想、白日梦,和不可能。
可是,就是它,使得一个只能爬行的看鸭子的小男孩,变成了受众人崇敬的学者与勇者。也就是它,使得一个患病二十多年,只有小学学历的女孩写出那么多本喜悦和美丽的书。
我们不能再找借口说他们的成功是因为“得天独厚”了。非承认不可的是: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有理想,并且,坚信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