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家长教育经验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魅力,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从故事中体会到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体现课文插图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读一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要求。
(1) 了解盲妇人乞讨过程中情况的变化的原因。
(2) 说说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阅读感受。
2、按阅读要求,自读课文。
(1) 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 边读边在课文上做记号,把表现盲妇人乞讨过程中情况变化原因的重点词句画出来。
(3) 把课文最后一段话多读几遍,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把自己的感受用铅笔写在课本上。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有疑难的问题做好记录。
4、教师在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学,集体释疑。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提出疑难问题,要求说清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2、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加以梳理,确定解释重点。
3、学生集体解疑,教师适时点拨。重点讨论: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1) 比较朗读下面这组句子,说说在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我什么也看不见!”“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2) 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边读边想象:春天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
(3) 交流各自的感受,理解“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这句话能打动人的原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以抒情的语调来读,教师可范读最后一段话。 四、相互采访,感悟内化。
1、请一位同学扮记者,其他同学扮采访对象,进行现场采访,深入理解加上这句话的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
2、变换采访角色,换位体验。
五、迁移训练,布置作业。
板书
4* 加了一句话
“我什么也看不见” (不幸)
(风烛残年) (贫困交加)
“春天到了, 我什么也看不见!” (更不幸)
[加了一句话(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家长教育经验篇二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变化的原因。
3、感悟语言的魅力。
重难点、关键: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变化的原因。
2、感悟语言的魅力。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生字词
生字:绅士一枚硬币魔力
词语:
木然:呆呆的样子。
佝偻:脊背向前弯曲。
褴褛:(衣衫)破烂。
俯身:低下身子。
询问:征求意见,打听。
欣慰:喜欢而心安。
魔力:使人爱好、沉迷的吸引力。
风烛残年: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陪衬或对照。
二、导入新课
1、自由读课文,初知文章的内容。
2、讲一讲文章内容。
生讲后师归纳。
中午,一个街头乞讨的老妇人立在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的牌旁,什么也没得到,一个诗人给了她钱,并在牌子上加了“春天到了”,晚上,老妇人收到了许多铜币。
三、理解课文
1、分组讨论:中午和晚上老妇人的所得为什么会有不同?
2、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归纳:“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告诉来来往往的人们:春天来临了,百花齐放,百绿峥嵘,生活是这样美好,而“我”却什么也看不见,“我”能看见的只有黑暗、阴沉,能感受到的是饥饿、贫寒,“我”是多么不幸啊!请幸福地生活在春天里的、能感受花开树长鸟飞水流的人们施舍“我”一点吧。看到蕴含着这样深刻意义的诗句,谁不动恻隐之心呢?谁会不掏出一点钱施舍这位可怜的人呢?所以诗人在“我什么也看不见”之前写的“春天来了”具有催人动心、感人心肺的作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3、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是同情心,什么是幸福?
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同情”是一种美德,它缩短了幸福之人与苦难之人的距离,它是伸出的双手,它是温馨的花香,它是春日的暖风,它给苦难送去幸福,给忧伤送去欢乐,人人都献出一份同情,这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幸福”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比如寒酸的小职员看到“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就会觉得自己看得见春天是多么幸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四、小结
加了一句话,就“让什么也看不见的老妇人”令人同情,这就是衬托的力量,春天的美好衬托出老妇人的悲惨,更令人一拘同情,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读了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要会运用语言,学会用语言去打动人心。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加了一句话(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家长教育经验篇三
教学目的:
1、认识四个生字。
2、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深人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盲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图片、文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学习第4课,齐读课题。
2、小声读读课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黎街头的故事。中午,一个在街头乞讨的老妇人什么也没得到,晚上,情况却发生很大变化,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
二、新授可课
(一)小组自学生字
2、字形注意:
枚:枚的左边是四笔反文。
币:币的第一笔是撇
魔:魔的部首是麻和鬼
3、小组内学习记忆生字并组词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哪几段讲的是这件事情?(1-2段)
3、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找发生变化的内容,动笔画在书上。
4、小组内交流,并添好表格。
5、找出最关键的变化。(人们的态度,木牌上的字,老人的收入以及神情都发生了变化)。
6、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出示投影片。
字:我什么也看不见。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态度:无动于衷慷慨解囊
收入:少多
神情:悲伤笑着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老人的样子,路人的态度。
(2)重点指导读盲妇人前后两次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
8、质疑。
过度: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请你小声读读第3自然段,找找答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诗人添字后木牌上的语句。
2、启发想象
看到“春天到了”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可以结合着自己找到的资料来谈谈。
(1)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2)学生展示
3、理解盲妇人眼中的世界“一片漆黑”的情景。
(1)你有什么感受?
(2)请同学说说这时如果你看到盲妇人会怎么做。
4、自由读第三段,体会巴黎大街上的人们对盲妇人情感的变化。
5、自由读全段,思考语言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6、给出提示,可以结合提示内容进行思考。
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想到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于是对老人产生了__________,是__________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__________。
(四)小结:
诗人正是用“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把盲妇人和正常人拉到了一起,把人世间最美好的景象和最悲惨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让人们先产生了愉悦之情,既而又产生了心酸的感受,像这样能打动人心的语言就叫做“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也证实了语言的魅力。
7、解决“为什么人们开始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
8、再读诗人添字后的话,进一步体会其魅力所在。
(五)学习运用语言
向诗人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别人。
1、出示郁金香图、节水图
2、看到图上的这些现象,你想说点什么?
3、全班面前展示
三、布置作业
1、寻找有魅力的语言
2、找关于让彼浩勒的诗来读一读
[《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家长教育经验篇四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缄、霹、雳3个生字,读读记记缄默、霹雳、铁树开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读一读学习链接,简介作者。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并画出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说说:诗中讲到的一句话是一句什么话?
4、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一句话的`含义。
(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后交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拓展阅读。
祈祷——闻一多。
(五)巩固练习。
1、读一读本课生字,说说自已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背诵课文。
家长教育经验篇五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佝偻” “衣衫褴褛”“乞讨”“漆黑”“魔力”“风烛残年”等词语意思。
(2)读课文结合看图,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3)练习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1)自学讨论,师生合作交流。
(2)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通过读文能体会真情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语言的魔力很无处不在的人间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在人来人往的街头,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人在乞讨。中午,她什么也没得到,晚上,情况却发生了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
2、边读边想:加了一句什么话?谁加的?在哪加的?加了一句化后有什么变化?
三、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四、全班交流: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重点:木然 衣衫褴褛 魔力 风烛残年)
交流自学2的问题
(小组交流,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五、课文最后一段说“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自由读最后一段,把你的体会说一说,在旁边写一写,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交流,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诗人多么善良,富有同情心;人们也同样富有同情心;人间真情无处不在。能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吗?)
学生练习朗读 齐读
七、课堂练习:
摘抄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板书设计;
4*加了一句话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美好----不幸
(衬托)
[加了一句话(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