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报告单篇一
本文采用振动成型法设计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能准确模拟现场碾压方式;通过中嘉湖杭高速练杭段新安连接线工程的应用,分析了振动成型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工艺;实体工程检测结果表明,振动成型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现场芯样结果基本吻合,并有效消除了收缩裂缝.
作者:曹荣富作者单位: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德清段工程建设指挥部,浙江,湖州,313000刊名:城市建设英文刊名:cityconstruction年,卷(期):“”(10)分类号:关键词: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收缩裂缝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报告单篇二
摘要: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基层材料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物理和力学使用性能,并与常规基层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粉煤灰稳定类基层优于其他常规基层材料,具有早期强度高、交通开放时间提前、经济性好等优良特性。
关键词:基层;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强度;使用性能
路面基层是沥青面层铺设的主要承重层,要求路面基层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在保证基层强度与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用水泥来替代石灰,作为粉煤灰的活性激发剂,形成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从而达到早期强度高,稳定性能好,交通开放时间早,成本降低的目的。
1原材料确定
根据工地实际情况,采用以下原材料,并且按照试验规程对以下原材料进行室内试验,得到以下结果。
(1)水泥: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终凝时间大于6h。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中不应采用早强水泥。
(2)粉煤灰:采用浙江省嘉兴热电厂的粉煤灰,经过试验其化学成分中si2、al2o3、fe2o3总含量等于或大于70%,烧失量不大于20%,比表面积大于2500cm2/g。
(4)碎石:采用最大粒径不超过30l,压碎值不大于30%。
2基层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
目前交通建设工地上经常采用水泥、石灰作为基层的.无机胶结料,从而形成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粉煤灰碎石基层三个典型代表,这三大类无机结合料的强度形成理论机理分别为: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矿物与混合料中的水分产生强烈的水解和水化反应,同时分解出ca(oh)2并形成其它水化物,以及水泥石在碱介质中析出、结晶、硬化。
(2)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石灰中ca(oh)2与粉煤灰中活性的alo2、sio2反应生成含水的铝硅酸钙。
(3)水泥粉煤灰碎石基层:水泥矿物与混合料中水分产生ca(oh)2和的粉煤灰中活性aio2、sio2反应,形成铝硅酸钙。
根据三类混合料的特性,以早期强度要求高,收缩裂缝少,施工容易,成本低为目的,进行配合比室内试验。
3试验结果
以室内击实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和实际现场压实度要求大于98%,进行静压法成型,得7天、28天以及90天的试件强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4经济成本比较结果
工程项目总需混合料为35万立方米,对三种基层类型以满足设计强度要求进行经济成本分析,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综上所述,根据试验结果和经济成本比较,结合技术性能、施工工艺等方面比较,认为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是一种强度高、使用性能好、经济合理的基层方案。
参考文献
[1]jtj0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9).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报告单篇三
水泥剂量直接影响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剂量越高强度越高,但剂量越高,干缩变形和温度变形越严重、产生的干缩裂缝、温度裂缝越多,越易导致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的破坏,严重缩短道路使用年限。配合比设计时,水泥剂量应根据规范确定,确定为所选范围的中值。
加强基层的养护,采用覆盖养生布并洒水的办法效果很好,能够减少水分的散失,保证基层表面保持湿润状态,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2.2增大粉煤灰剂量
粉煤灰中的.活性sio2、al2o3与水泥水化过程中析出的cao起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延缓水泥的凝结时间,并有效提高后期强度,减少干缩裂缝的出现。
应当注意的是,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初期常浮有粉煤灰颗粒,妨碍与油面的结合。作3mm―5mm的乳化沥青封层,可有效遏制此缺陷的产生。
2.3预设伸缩缝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具有热胀冷缩性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不规则的温度裂缝,且随强度、压实度、厚度、矿料级配比例等不同而各异。为减少这种现象产生,可采用预设伸缩缝的方法解决。沿纵向每隔20m切割一条收缩缝、深80mm-100mm,宽5mm-8mm。缝深为80mm-100mm时,一般占本结构层厚度的1/2,28天强度形成时均能沿缝产生开裂。缝宽5mm-8mm。既能保证缝内杂物被清除干净,又能使沥青料填充密实。
2.4加强各施工环节控制防止离析
混合料在输出时,尽量降低出料高度,出料口与运料车厢的高差控制在2m以内,运料车及时移动前后位置,保证均匀装料;运料车在运输过程中,应匀速行驶,避免急刹车和剧烈颠簸;向摊铺机受料斗卸料时,缓慢提升车厢,切忌速度过快;摊铺过程中,使螺旋布料器均匀运转,切忌时快时慢;人工找平时,应扣锹布料,切忌扬锹远抛。
2.5控制好矿料级配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主要由碎石和石屑配制而成,矿料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的抗压强度及均匀性。因此在材料进场前必须严格控制,把好收料关,不同规格的材料分类堆放,杜绝混堆乱放。
常用石屑是由米石(3mm-5mm)、矿粉、粉尘、软石类等组合而成,比例很不规范,不同于规范中所指的石屑。特别是粉尘和软石类材料的存在,会降低水泥稳定碎石层的强度。如果将石屑改换为0.5cm-1cm碎石、米石、矿粉或0.5cm-1cm碎石、米石、中砂,能有效地降低矿料内粉尘和软石类的含量,在施工过程中应控制好矿料级配,其均匀性直接影响路面的强度均匀性。
2.6选用适当的结构层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强度较高,板体性较好,下承层应采用强度匹配、较稳定的结构。且因干缩变形和温度变形、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易出现裂缝。以往采用石灰土作下垫层,雨雪水一旦浸入缝隙,会造成石灰土层软弱,在行车作用下极易出现唧泥,产生冒白浆现象,从而引起结构层的破坏。工程实践表明二灰稳定粒料适宜作为水泥稳定粉煤灰碎石基层的下承层。
3结语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是车辆荷载的主要承担者,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各类病害的产生,提高道路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提高施工企业的美誉度,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道路建筑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报告单篇四
摘要:本文通过对半刚性基层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病害的分析,提出了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病害防治措施的思路,以减少反射裂缝的数量,保证路面的使用性能。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广泛地应用于各等级道路的基层中,它具有良好的板体性和水稳定性,作为沥青面层的下承层,是连接面层与底基层的纽带,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层、路基,是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沥青面层所发生的许多病害,都与其有直接的关系,下面简要分析一下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报告单篇五
水泥材料硬化过程中的干湿变形表现为湿胀干缩。在干燥的空气中,随着水份的逐渐蒸发,水泥的体积也将逐会渐发生收缩。这是由于毛细孔水蒸发,使毛细孔水弯月面曲率变大,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对孔壁的压力增大,产生收缩力;继续干燥会引起水泥颗粒的吸附水部分蒸发,失去水膜的水泥颗粒间距离变小而收缩,进一步发展将会使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产生裂缝,影响基层质量。如果在水中或潮湿条件下进行养护,水泥材料的干缩将会减少,且产生略微膨胀,而湿胀一般无破坏作用。
1.2温度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温度膨胀系数达10?0-6。为了减小温度升降所导致的危害,对线形结构混凝土一般每隔20m~40m应设置温度胀缩缝。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与混凝土具有类似的热胀冷缩性质,导致结构层的开裂。
1.3唧泥
由于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的出现,每当雨雪天、雨雪水沿裂缝浸入下层。若下承层为石灰土,则极易被浸泡而变软。在行车的作用下、石灰土沿裂缝上升,渗透至沥青面层,产生唧泥和冒白浆现象。长期发展下去,基层底部就会被掏空,受到弯拉应力的作用、加剧支裂缝的发展、形成网裂、龟裂等病害,而造成路面破坏。
1.4离析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经常发生离析,即粗细集料集中现象,离析还造成基层强度不均匀,表面不平整等病害。
在施工的各环节都可能发生离析:拌和站发生的放料离析、运输过程发生的颠簸离析、卸料过程发生的卸料离析、摊铺过程发生的摊铺离析、找平过程发生的找平离析。
1.5网裂、龟裂
网裂、龟裂在有些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出不的路面上也会出现。其形成原因可分4种:底基层强度不均匀、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弯拉应力作用。混合料搅拌质量差,造成结构层强度不均匀。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厚度不均匀、高程、平整度控制的不好,造成沥青类路面产生网裂、龟裂。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水泥剂量太高会加剧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出现。此外、矿料级配设计时若石屑含量过大,会降低结构层强度。石屑是由米石(3mm~5mm)、矿粉、粉尘、软石等材料混合而成的,当混合料中粉尘、软石含量高时、会影响水泥的胶凝性能、严重降低结构层强度。为满足强度要求、势必增大水泥剂量,这又使干缩变形和温度变形加剧、引起网裂、龟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