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游记读后感写篇篇一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小说讲的是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而在众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
孙悟空很勇敢,是我心中了不起的.英雄。在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中,孙悟空必须要借到芭蕉扇才能熄灭火焰山的火,可是芭蕉扇在铁扇公主那儿。天有不测风云,孙悟空和铁扇公主有致命的过节,按照铁扇公主的性格,绝对不会把扇子交给他。他去找铁扇公主借扇,必定凶多吉少。于是他把师傅带到安全的地方,自己一人去借芭蕉扇,多么勇敢,多么有担当!
孙悟空对唐僧的忠诚也令人佩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把白骨精变幻成的姑娘、老婆婆、老公公三人打死后,唐僧念下了紧箍咒,而且与他恩断义绝、把他赶回了花果山。但当他得知师傅有难时,依旧着急地赶回去救师傅。
孙悟空有这么多优点,但也有一个最致命的缺点:鲁莽。
孙悟空经常特别鲁莽,在大闹天宫的故事中,各路比孙悟空厉害的妖魔鬼怪都不敢去天宫闹事,而孙悟空是完全没有考虑后果地去闹,可见他的鲁莽。最后他也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我觉得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孙悟空一样勇敢,却不能像他一样鲁莽。
西游记读后感写篇篇二
这个寒假我独自在家里闲着无聊便阅读了一下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对于这本书我的认识不是太深,也只是在电视剧里面看到过几次,今天有幸读到这本由吴承恩编写的著作心里觉得三生有幸。
在这部著作里,我认识到了聪明伶俐的孙悟空,花言巧语的猪八戒,沉着冷静的沙和尚,榆木脑袋的唐僧。唐僧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的事情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所以我对西游记还是有点印象,毕竟当时电视剧里演的最火的就要属西游记了。于是变怀揣着对西游记的一点印象开始艰辛的取经路程,取经的路上虽然妖怪成堆的出现、困难一个又一个摆在眼前,可我没有看到师徒四人因为一点点挫折就放弃了去西天的念头,然而恰恰相反的是,当他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大师兄孙悟空总是会挺身而出,不为艰险的为师父降妖除怪开辟一条安全的路线。可孙悟空却有时因为自己的师父是肉眼凡胎打死了妖精变得普通人而大念紧箍咒使孙悟空和师父一刀两断。
即使是这样,我也没有看见孙悟空就此放下了去西天取经的想法,然而我只看到了孙悟空自己虽然身在花果山可还想着师父,这或许就足以表明孙悟空和唐玄奘的师徒关系很深。虽然取经路上有很多的误会,可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误会使他们师徒四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这时我突然联想到了自己,寒窗苦读十二年不就是和唐僧四人的取经一样的艰难,到最后的高考才能真正的展现自己不就是他们取得真经后修成正果的时候嘛。
然而在这部著作里最令我敬佩的人物就是唐玄奘了。也许你们会问我为什么会敬佩一个连法术也不会、处处需要徒弟保护有时还错误的认为自己的徒弟杀了人,就这么一个人怎么可能让我敬佩。现在我就告诉你答案吧。唐玄奘虽然自身上有种种错误,可如果没有他,唐朝就不可能派这么一个正直的人去西天取回真经,如果没有他大徒弟孙悟空也许就会永远的在五指山下,如果没有他二徒弟猪八戒或许就会在高老庄里给人家当上门女婿,如果没有他三徒弟沙和尚就会在流沙河里继续当妖怪每天还要手万箭穿心之苦....。总之如果没有唐玄奘他们就不会修成正果,可话又说回来,即使有了唐玄奘可他们没有出现这也是不可能取回真经的',因为路上的妖魔鬼怪太多,凭唐僧一个人是不可能通过一个又一个关卡,所以我认为他们师徒四人是互补关系,谁也离开不了谁,以上就是我对唐玄奘的见解。
现在的我们也许应该像他们一样,即使未来的道路是多么艰难、妖魔鬼怪再多,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阻挡不了我们追梦炽热的心。我们也应该像孙悟空那样有斩妖除魔的本领,这样就在我们三年后的高考里取得优异的成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功德圆满,修成正果。顺利的考进自己喜欢的大学。
西游记读后感写篇篇三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这里面讲述了唐僧师徒经历磨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虽然这些人物都是虚假的,但他们之间的情感是真实的。
孙悟空是他们的中最勇敢的。他身经百战,充当先锋,西天取经他总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是这个团队中重要的一员。
看似懒惰,无用的猪八戒,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面。猪八戒是一个乐观的人,虽然屡遭孙悟空的戏弄,但依然可以和悟空保持良好的兄弟情谊。在经历险阻时,孙悟空这样的精英是必不可少的。而猪八戒这样天性乐观,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我眼中《西游记》里白龙马和沙僧都是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人。白龙马在危难时刻也能挺身而出,平时也任劳任怨。沙僧是个善良的人,他是三个徒弟中最谦虚老实的一个。他既不像孙悟空那样好名气,又不像猪八戒那样贪心,他总是干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如:照顾唐僧的生活起居、牵马、挑水……但却能管理得井井有条。沙僧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我觉得在生活中面对一些小事,我们应该像沙僧那样,发自内心的做出善良的行动。
在大多数人眼中,唐僧是个善良的人,但有时却有些啰嗦。我对这个肉眼凡胎的人类可以经历重重磨难,最终走到西天的精神敬佩不已。但唐僧“善恶不分”,总是错把妖怪当好人,这样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需要一双像孙悟空那样敏锐的火眼金睛来辨明是非、辨明真假。
妖魔鬼怪都是奸诈的,他们总想骗取唐僧肉。唐僧总是羊落虎口,但他的徒弟们总能在千钧一发之时,打败妖怪拯救唐僧。天上的神仙,总会给师徒四人给予帮助。虽然得到了帮助,但最终的取经任务还要靠他们。
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一句名言“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我的成长道路中也有妖魔鬼怪,有时是考试,有时是批评,有时是懒惰,但我们要克服困难险阻,最终“修成正果”。
感谢“妖魔鬼怪”们,让我愈挫愈勇,不断锤炼顽强拼搏的品格,遇见更好的自己。
西游记读后感写篇篇四
从猪八戒的角度看,人人都有优点,即使长得难看,也有值得佩服的地方。
在我的成长路上,《西游记》始终陪伴着我,不论是电视剧还是动画片,虽然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仍不过瘾。当看到唐僧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时,不禁对唐僧的执着、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幽默和沙和尚的任劳任怨感悟颇深。但最受感动的还是唐僧对徒弟的谆谆教诲。如今再次细细品味这家喻户晓的名着,不变的是故事情节,变的是我的感触。
小时候看《西游记》总会有个疑问: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可以翻十万八千里,那为什么不直接带着唐僧坐筋斗云去取经呢?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迎刃而解了,这只是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的东西,一切事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就像这句歌词所说的,想要成功不能只依赖捷径,成功的秘诀就是踏踏实实地沿着脚下的路走下去,不管路的两旁是荆棘还是鲜花,不管路的上方是艳阳还是阴云。
孙悟空求学七年才学到真本领。七年间,他只跟着师傅和师兄念着自己不喜欢的经文,但他从未说过放弃,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师傅会将真本领传授给他,他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这也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取得成功的快慢不在于我们消耗的时间,而在于我们为获得成功所受的磨练。一个真正想取得成功的人是不会在意自己为这个目标耗费了多少时光和精力,他们在意的只有自己是否为这个目标真的在拼搏。他们知道:接受的磨练越多,获得的经验也就越多,离成功的大门也就越近。
孙悟空神通广大,却被紧箍咒约束,被佛祖镇压。这就是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是因为这些束缚,孙悟空才不会因为本领高强而胡作非为。生活中每个人也同样,被法律和道德舆论约束着,整个世界也因这些约束才能够有条不紊地发展。若世界上没有任何规矩,对人们没有任何约束,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世界坠入了毁灭的深渊。所以,人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遵守各项规定。
孙悟空保唐僧战妖怪的英雄形象在我们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不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更告诉我们许多生活的道理,给这本名着增添了光辉。
西游记读后感写篇篇五
《西游记》这本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书中唐僧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读来令人为之震撼,同时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在我心中,唐僧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他前世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因为不听教导而被贬到了东土当和尚。后来他受到观音菩萨的zhi意去西天求取真经,中途收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三个徒弟。尽管取经路上困难重重,但唐僧却毫不退缩,凭借着自己超人的意志力,一路和徒弟们披荆斩棘,最后成功取到了真经。
在《西游记》中,当观音菩萨让唐僧去距离十万八千里外的西天灵山求取真经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惊讶害怕,而是为了普度众生接受了下来。唐僧这种心怀天下和无畏的精神使我深深折服,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他才在取经路上没说过半句丧气话,也没打过半次退堂鼓。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八百米赛跑。跑到一半时,我已累得气喘吁吁,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越跑越慢,仿佛前方的`路还有“千米长”。正当我快要放弃时,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心想:既然唐僧都能坚持取到真经,我现在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一股冲劲顿时涌上我的心头,一口气把剩下的路程跑完,冲过了终点。
生活中,坎坷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勇往直前,跨过面前的这一道道坎,坚定地迈向前方,踏上这条通往光明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