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教育局我们的节日志愿活动总结篇一
9日上午,100多名福州盲人院以及福州市第二福利院的失明老人及孤寡老人,收到了一批来自一支爱心车队送来的“虾油味”拗九节礼物,包括拗九粥、鸭蛋、线面、肉燕、袜子、鱼丸、毛巾和茉莉花茶。
市慈善总会送蛋糕给“五老”代表
9日,市慈善总会与于山老年大学在于山老人活动中心举办拗九节敬老感恩活动。
活动现场,近200名老人喝上了香香的拗九粥,市慈善总会还为96岁的“五老”代表赵振武、邹良耿等几位组织于山老人活动中心的原负责人送上大蛋糕。
建华社区老人边喝粥边看演出
9日上午,市退管中心和水部街道建华社区在晋安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了拗九节退休人员走进社区文艺演出活动。《贻顺哥说亲》等节目赢得了老人们阵阵的掌声。节目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不仅为现场的老人们端上拗九粥,还把拗九粥送到了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家中。
九层拗九糕献老人
9日,福州市委文明办与罗源县文明委在罗源闽星广场举办“浓浓拗九节深深感恩情”活动,现场除了精彩的文艺表演,还准备了一个九层的巨型拗九糕献给老人们。。
教育局我们的节日志愿活动总结篇二
“拗九节”又称“后九节”,这一天,福州人都会煮一碗拗九粥孝敬老人,以求长辈们长寿平安。为进一步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今年的拗九节上,福建省中老年人养生协会的工作人员用糯米、红枣、花生、桂圆等食料,烹制出了一锅醇香四溢的拗九粥,并在活动现场邀请每位老人年进行品尝。精致可口的甜粥引得众人赞不绝口,大家纷纷表示,拗九粥寓意着亲情与感恩,让老人们是吃在嘴里,甜在心头。
活动期间,主办方还送出了1000份“敬老礼包”,礼包内包含了近期由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提供的拗九粥、五谷杂粮、纯天然土鸡蛋、养生香囊、健康体检券等物料,内容十分丰富,每份礼包价值约300元。家住华大街道的赵阿姨兴奋地说,“敬老礼包”分量十足还非常实用,她和小区内的许多老人都领到了,希望今后能够多举办几场类似的活动,使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据了解,本次活动原定送出1000份敬老大礼,但活动实际到场的老人多达位。由于“拗九礼包”数量有限,为了尽量让每一位到场的老人都能领到一份爱心礼,主办方详细登记了未领到礼包的老人的个人信息,并在现场对这部分老人另外补发了“礼品券”,请他们数日后再来领取。
除了品粥送礼外,本次活动还邀请了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传承研究分会的多位名老中医以及口腔专家前来义诊,他们为老年朋友提供了测量血压、健康咨询、口腔检查等多项服务,帮助许多不方便就医的老人得到了贴心的服务,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从我做起让关爱老人成为一种习惯
“拗九节是福州传统的孝顺节,在福州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我认为,孝敬父母、长辈,也包括多陪陪父母,而不仅仅是拗九节的一碗粥。”福建省中老年人养生协会会长郑祖平坦言,希望通过这次敬老活动的举办,将对老年人的关爱从一家一户推广到全社会,倡导全社会孝老敬老,让每个人为身边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呼吁全社会共同奉献爱心。
福建省中老年人养生协会执行会长、博医汇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福表示,未来,福建省中老年人养生协会还会定期举办四季养生节,努力将其打造成一个为中老年朋友提供养生、医疗、娱乐的全方位服务平台,为福建中老年群体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此外,当天下午在福建省军区第十干休所组织的“孝道之粥,拥军情深”活动中,部队里的许多老军人也品尝了省中老年人养生协会特别献上的“敬老粥”。
教育局我们的节日志愿活动总结篇三
福州历来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起,福州市委文明办将“拗九节”提升打造为引领孝亲敬老、邻里守望社会风尚的节日。十几年来,节庆活动从一家一户的儿女感恩之行,升华为千家万户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
志愿服务情暖人心
22日上午,由福州市委文明办、鼓楼区文明委主办的福州市“我们的节日·拗九节”鼓楼区专场活动在南街街道杨桥河南社区举行。300名老人代表欢聚一堂共迎佳节,活动现场为10户“敬老孝亲”家庭颁发了证书。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拍摄“最美生活照”,为老人定格美好的节日记忆。各级文明单位和社区志愿服务队开展医疗保健、免费理发、理财咨询、福乐家园义卖等服务,并上门为高龄老人送上祝福。
为了让老人们度过一个温暖的拗九节,元宵节刚过,社区志愿者就忙碌起来,统计老人名单、编排文艺演出、精心熬粥……陈依伯说,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不过多年来他总能吃上料足味美的拗九粥,“很感动,因为能感受到大家的关心,希望这样的‘孝’文化延续下去。”
敬老孝亲蔚然成风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娘家厝门口,告一声依家依妮,囝呢平时间做不够;一碗甜甜的拗九粥,一箸一瓢羹都是孝。”每到拗九节,这首福州味十足的《拗九之歌》便传遍榕城街头。随着拗九节活动的不断开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理念深入人心,敬老孝亲美德蔚然成风。
每年的“孝顺宴”是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拗九节的重头戏,近千名老人聚餐畅聊,其乐融融。据了解,这里的孤寡贫困老人每月还能领到免费的米和油。
教育局我们的节日志愿活动总结篇四
福州市举办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庆祝福州特有的传统民俗节日“拗九节”,传递传统孝道理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拗九节”又称“福州感恩节”,代表了福州人对重孝重爱的团圆美满家庭生活的祈福与向往。活动现场,小孩子为老人敬献“拗九粥”送祝福,文艺志愿者表演了《回娘家》、《送粥送到家门口》、《拗九情深》等“虾油味”浓郁的民俗歌舞节目,倾情演绎儿女对父母的感恩孝敬之情。
民俗专家介绍说,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拗九节”已经演变成敬老爱老助老的“孝顺节”和除病灭灾送走差运的“送穷节”。
据悉,福州“拗九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廿九日,又称“后九节”、“孝九节”。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一天要熬好“拗九粥”提回娘家看望父母。“拗九粥”用糯米、红糖、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食材煮成,女儿回娘家送的“拗九粥”常常还会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
教育局我们的节日志愿活动总结篇五
在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掘与时俱进并赋予时代内涵,有百余年历史的“拗九节”这一福州独特传统习俗,正逐渐焕发出浓郁的现代文明气息,从“拗九节”到“孝顺节”,在政府推动下来旧瓶装新酒,将敬老爱老与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相融合,整座城市也因此显得温情脉脉,福州市打造出了一个道德金招牌。
一碗粥、百余年传承孝道温情
西方有“感恩节”,福建省福州则有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感恩节”——“拗九节”。
“拗九节”至少已有100多年历史。现年87岁的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说起“拗九节”的来历,他神采飞扬,娓娓道来。
方炳桂家中珍藏这么一幅黑白照片:白墙黛瓦的街巷中,一位高挽发髻的妇女,提着一个精致的漆盒步履匆忙。“这就是百多年前,出嫁的女子在正月廿九送粥回娘家的真实写照。”方炳桂拿出一个类似的漆盒说,长期以来,“拗九节”就被福州人注入了孝道加以弘扬,代代相传。
这碗粥,并不普通,做法也十分讲究。一锅正宗的“拗九粥”,选用的食材包括糯米、红枣、桂圆、莲子、花生、荸荠、芝麻、红糖等。熬好以后,用来孝敬父母或馈赠亲友,以祈求平安、健康。
“拗九节”,蕴含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子女对父母的孝心,人们对亲友的关爱。但这一传统节日曾经也一度被遗忘。许多人都已不清楚它的存在或涵义。特别是崇尚“洋节”的年轻学生。
底,方炳桂向福州市委文明办建议,把一家一户的感恩行为变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敬老孝老行为,当即获得采纳。,福州拉开首届“孝顺节”序幕,一直延续至今。
“人心需要道德感化,需要文化滋养。”拗九节作为一个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的节日,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焕发出无限活力并被增添更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