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游戏力读后感篇一
孩子的成长是要给予自由,但这种自由是规则之上,只能遵循规则才能脚踏实地的成长。
自由的漫天行空只会让孩子恐惧,失控的感觉让他们如坐山车,玩游戏也是如此,有时需要父母的主导,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进行游戏。
游戏中的基本原则是:“先跟随,后主导”,在跟随孩子一段时间后,才能找到介入游戏并加以引导的机会。
主导孩子的关键:轻推一下
这里的轻推一下:如建议一个游戏主题,或者仅仅制造一些身体的碰触,然后观察孩子如何反应。
轻推一下可以是:“我们来玩吧,“如果孩子喜欢看电视,你可以说:”我们去踢球吧”,对于存在无力感的孩子,建议来一场摔跤比赛;如果发生了什么事,那就试试角色置换,给女孩更多力量,给男孩更多联结。
轻推的另一种形式,是加入孩子的游戏,然后再把游戏进行一些改变,如果孩子在蹦跳时没笑哈哈,那么你可以先跟他们一样跳起来,然后边跳边唱等;如孩子玩玩具,总是拿一个丢一个的,这时最好不要讲一通专注力道理,而时捡后一起给他,让他从头开始。
尽可能的在游戏中找些乐子,比如看孩子没精打采的坐在那儿,就说我来给你当毯子吧,然后倒在他身上。
有时孩子们游戏时不知从何开始,有时是孩子一个人不知如何提议游戏,这时需要我们家长轻轻推时一下,便会引入游戏,或让游戏玩的更有效果啦!
主导孩子的时时法则:联结
孩子在婴儿时期,经常会做“可爱状”和“可怜状”,让父母情不自禁地去安抚和照顾他们,所以联结是时时都在,但随着孩子的长大,需求超来越隐晦,有时也不愿意于与父母对视、拥抱这些动作,与父母的`联结可能会出现断裂等问题。
为人父母多年,有时确实感觉到与孩子的距离感,比如出差一段时间,或者错怪了孩子等,只是那时不懂,只是为了孩子与自己的生分而焦虑,为曾经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却被推远而无措。
原来孩子的认知不足,他在感到孤独、愤怒、委屈时无法用语言告知,只有在行为上表现出来,这时我们应该注意,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在游戏中孩子会释放自己的情绪,也恢复了自信,找回了安全感,与父母的联结也能重新建立起来,所以主动联结是为人父母的重要任务。
读懂了游戏力后,才知孩子表面的对抗与不端言行,其实他内心深处,是渴望更多的关怀和抚慰,如作者中文中举例:
他妹妹黛安去曾经一个学生的家里,这个小朋友和黛安关系非常亲近,只是现在小朋友从幼儿园毕业了。当黛安去看她时,小朋友妈妈就告诉她黛安来了,但小朋友还是专心画画,还淘气的问:“谁是黛安呀?”一阵嬉戏谈笑之后,两人很好地重建了联结。那个淘气的问题,包含了小朋友如此多的含义:我想念你,但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再回来,我不知道该不该亲近你,因为我又会想念你,所以我要捉弄你。
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平时孩子内心渴望我们的关注,可我们放下一切同他玩时,他却拒我们与门外,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是由于之前的孤独感而生我们的气,当我们关注时,他就把内心的感受呈现给我们看。这时的我们要耐心,坚持陪在孩子周围,用温和的力量推动联结。
有时温和的推力不起作用时,我们需要进一步的介入游戏,可能会导致孩子哭泣、尖叫、或拳打脚踢来释放痛苦情绪,这样的释放父母不要着急哄逗,而是让其发泄,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我们只需静静的拥抱他或陪着他,等他扫清了障碍,也会与父母重建了联结,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自信!
联结是个抽象的词,执行时主要是与孩子的拥抱,而且是紧紧的抱住,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要挣脱,建议家长试着多抱他一会儿。
当然也要以实际情况而定,沟通、对视、拥抱、游戏都是联结的重要方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法则用到亲子教育中,也是受益匪浅,养儿育女中,不再是你授业解惑,而是如《阿凡达》中男女主角,在最美的意境中说:“iseeyou!”
我懂你是至高至真的理念,对父母、对爱人、对孩子,皆是如此!
游戏力读后感篇二
读完这本书,萦绕在我脑中的就是两个字:联结。
与时下大热的亲子阅读相同,这本书中所提到的亲子游戏,其实也是联结的一个方式。
不管是亲子阅读,还是亲子游戏,都是借由一个方式,一个载体,来达到与孩子从身体、语言通往心灵的联结。
而联结,是人类最宝贵的关系。
忘了从哪儿看过一个统计,决定人生是否幸福的关键不是金钱、不是大房子,而是与家人、与朋友良好的联结关系,我相信这个统计结论。为什么没有金钱房子大家会觉得不幸福,我认为是因为这些东西的匮乏,让人的心灵被物质缺乏堵塞了与家人朋友联结的通道,所以不幸福。
岂止与孩子之间需要联结,与爱人之间,与父母家人之家,同样需要联结。只是针对不同的对象,联系的方式不一样。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联结就是游戏,这是由孩子的`天性决定的;而与爱人,可以共同看完然后讨论一部电影,可以共同看完然后讨论一本书,可以共同做一顿饭,可以共同手拉手逛一趟街,可以来一场酣畅的性爱,这都是联结;而与父母,讨论他们喜欢的电视剧,讨论他们关心的菜价肉价,这也是联结。
即使面对谈判对手,面对上司同事,找到可以联结彼此的点,也会让你的生活好过很多。
所以,联结,这两个字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收获。
游戏力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买来搁置了很久,因为总觉得女儿还小,还无法展开游戏。最近仔细读完,受益颇丰。父母通过与孩子之间展开亲子游戏,可以有效加强亲子联结。我大致总结了一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肢体类游戏:推挤、强夺、枕头大战、抢袜子大战、爱之枪、拥抱、击掌、互相注视
2、单纯的斗智:各种情景下的找和藏(藏猫猫,超市购物)、讨厌鬼(孩子叫大人讨厌鬼,大人夸张地说“你怎么知道我的小名!”)
1、孩子拒绝做某事:
(1)肯定孩子正在做他拒绝的事情(孩子拒绝参加舞会,家长模仿孩子旁观的动作假装这就是孩子的舞蹈)
(2)夸张拒绝的后果:大人扮演或加入玩偶(孩子拒绝出门,大人夸张表演迟到的后果)
(3)假装忽视孩子的拒绝,转为另一个缓和气氛的游戏(孩子不让大人出门,大人假装孩子不存在,把孩子当作一个枕头)
(4)反转教育(大人假装对孩子生气,但把惩罚的后果加给大人,比如“你再淘气我就把牛奶倒在自己头上!”)
2、孩子有特定需求:夸大需求的`后果(比如孩子要求母亲不要老是看着弟弟,母亲对孩子进行夸张的注视;孩子在吃饭时想吃冰淇凌,大人说“不如我们今天的正餐就来吃冰淇淋吧!)
3、孩子与第三方(动物或人)有冲突:
(1)幻想游戏:大人与孩子幻想正处于冲突的场景内进行模拟(孩子害怕学校,大人与孩子模拟一个奇怪的学校)
(2)角色置换:大人或孩子扮演与孩子有冲突的一方(比如孩子害怕蜜蜂,大人扮演一只笨拙的蜜蜂)
4、锻炼孩子专注力和控制冲动
(1)专注力
让孩子做任何重复性的运动,然后父母指定频率(快慢、超级快、超级慢、左右上下等等)
让孩子给积木分类(大小颜色形状)
让孩子尖叫(大声小声静悄悄)
(2)冲动控制
游戏力读后感篇四
王甘老师举了一个她看电视的例子,她说有一部美国的家庭情景喜剧叫康斯比一家(thecosbyshow),说这个剧中的父亲啊,有五个孩子。有这么一个情节:有一天呢,这个爸爸让他小女儿到厨房去帮忙,可是他小女儿啊,很不情愿,纠缠着问:“是现在吗?”父亲说:“我还得说明是现在吗?”这小姑娘呢,就固执地点点头。哎呦喂,你看看这个场景,哎呀,跟孩子发生争执了,哎呀,有点要对抗了!哎呀,要是换我,我可能也不知道怎么做,甚至可能批评她一顿:“这还用说吗?!肯定是现在!”可是这个喜剧中的这个父亲呀,非常的智慧。这个父亲就一把抓住这个小女儿,假装一脸的愤恨,无声而夸张地做出了:“n—o—w”的口型,就是“现在”,做出这样的口型。他的小女儿呢,立刻也同样的无声的方式,说了“o—k”,然后非常满意地去厨房去帮爸爸了。这根本就是一种通过假装、通过游戏的'方式,迅速化解了大人和孩子之间的一个当下的、小小的一个争执吧。这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亲的一个呵护、一个爱、一个尊重。好,这是王甘老师说的第二个要点,就是说大人得要用孩子喜欢的、能够感受到的、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大人的爱。
游戏力读后感篇五
游戏力是什么呢?游戏力就是基于游戏的亲子沟通方式,它是重建亲子间申请连接的桥梁。游戏当中所激发的活力,所产生的亲密感,可以缓解父母的压力。游戏不仅帮助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且帮助我们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亲密。
所以这本书在教我们,如何像一个孩子那样玩游戏。
我们大人不会玩吗?会,我们会各种方式去放松自己,看电影,玩手游,唱歌等等,但让我去想自己最开心的时候,还是童年里的玩泥巴捉蚂蚱,无忧无虑的那段时光。觉得那个时候好像不管做什么都特别开心。有时候看着四岁的女儿,感觉让她开心好像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一颗糖果,一句夸张语气的.话,或者简单的一个小动作,都能让她高兴的飞起。
我们觉得孩子不好带,太任性,无法沟通,让人崩溃抓狂,其实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因为把自己局限在了大人的层面,所以无法理解他们的感受。举个真实的例子:诺诺特别喜欢吃糖果,之前给她规定了每天不能超过多少的量,可是有的时候她就是要多吃,以前就会出现一个吵着不能吃,一个哭着喊着要吃的画面……看了书之后,我用搞笑的语气跟她说,好吧,妈妈可以让你假装吃一颗,然后我就假装拿出来一颗糖果,放到她的嘴巴边上,她也假装自己吃糖果,我还夸张的演了一下,哎呦,你不是吃糖果吗?怎么连妈妈的手指也吃掉了,她就在旁边哈哈大笑,我们接着开始玩咬手的游戏,很快就把吃糖果这个事情忘记了。
科恩在书里写到:有些学习只要人活着就会自动地进行,但是更多的学习,是在游戏中发生。人类童年的时间之所以也越来越长,为的就是使人们拥有更多的游戏时间就是学习时间。游戏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为孩子喜欢玩游戏,也是由于即使是最平常的游戏其中也蕴藏着非常非常多的深意。
学着像孩子那样游戏,其实对于大人来说真的非常难,我们一路从孩子成长为大人,却丢失了最宝贵的游戏能力。
游戏力读后感篇六
一张牌可以睡个懒觉,一张牌可以逃学一次,一张牌可以在上课时吃东西……读了这句话,你是不是会想到这是一个懒惰的学生写出来的愿望清单?我刚开始读《扑克游戏》这本书时也是这样想的,可当我读完这本书,才知道这其实是乌伯特·盛旦老师发明的奇妙、有趣的扑克游戏。
开学第一天,盛旦老师便发给同学们每人一些神奇的扑克牌,从此,同学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有了扑克牌,同学们便用扑克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有的逃学,有的在课堂上吃零食,有的'睡懒觉……大家都非常喜欢上乌伯特·盛旦老师的课。
然而女校长佩雷兹夫人却不这么想,终于,女校长被激怒了,她大发雷霆,把盛旦老师开除了,盛旦老师很伤心。他在给同学们上最后一节课时,举行了一场扑克派对,查理送给老师一张大扑克牌,上面用金笔写着一张牌可以快乐的享受退休的日子这几个大字,当盛旦老师看到这些字后,开心的笑了,他笑得那么甜,那么香。
读完《扑克游戏》这本书,我明白了:在你被别人爱的同时,要学会怎样去爱别人,学会生活,学会忍耐,学会沟通,学会开心,学会独立,学会自己去做决定,学会书本上并不见得有而生活中又必须面对的一切。
每个人从一出生手里就有一副扑克牌,我们要做的不是积攒这些扑克牌,也不是把这些扑克牌一下全部都用掉,而是合理的使用这些扑克牌,让扑克牌在我们的一生中体现出它们的价值。
我多么希望有一些盛旦老师发明的扑克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