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语文课本有感篇一
什么,你才考了这么一点成绩!妈妈吼道,你瞧人家,多聪明,能歌善舞,哪像你,天天不求上进,别人都去上补习班,你却天天在家无所事事,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学的,哼!言罢,妈妈气呼呼地走出了书房。
我沉默着,心里愤愤不平,凭什么说我比别的孩子差,他们比我好了多少?不就是小时候聪明一点而已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再聪明,再厉害,也总会有缺点的。虽然他们成绩比我高,本领学得多,但他们的想象力不一定比我丰富,灵感不一定比我多,毅力不一定比我强!
读语文课本有感篇二
今天我读了《悬梁刺股》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汉朝时的孙敬和战国时的苏秦都很刻苦学习,非常了不起!
孙敬的家里非常穷,纸和笔都买不起。他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练就了手一好字。孙敬读书还十分刻苦,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深夜。他为了避免瞌睡,就把头发栓在房梁上。最后他终于成了一个着名的学者。看到这儿,我觉得我有笔有纸,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还没有把字写得很好,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字写好!
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不发奋图强、刻苦学习,就不会成才。
读语文课本有感篇三
一、笔顺
一个字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叫做笔顺。汉字的笔顺有一定规律,一般是:
先横后竖十一十
先撇后捺人丿人
从上到下主亠
从左到右川丿
先外后里再封口田
先中间后两边山
从外到里向
二、汉字结构
独体字:天、木左右结构:说、你上下结构:忠、秀
左中右结构:谢、做上中下结构:意、喜全包围结构:国、园
半包围结构:同、凶品字结构:森、晶
三、查字典
查字典一般采用音序查字、部首查字和数笔画查字三种方法,以哪一种为好,这要因字而定,一般说来,熟字查音序,生字查部首,没有部首用数笔画查。查字典要注意选择义项。给多义字定义项要从词的整体考虑,有时需联系上下文。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
课外知识知多少
岁寒三友:松竹梅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京剧五行当:生旦净末丑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官:耳目口鼻舌
预见未来的话(预言)
应允别人的话(诺言)
假不实的话(谎言)
含有教益的话(格言)
诚恳劝告的话(忠言)
开玩笑的话(戏言)
宣誓时表示决心的话(誓言)
规劝告诫的话(箴言)
为陷害人或挑拨离间而说的诽谤的话(谗言)
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精炼的话叫(格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
宣誓所说的话叫(誓言)
临走写下的话叫(留言)
不满抱怨的话叫(怨言)
生前留下的话叫(遗言)
最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最渊博的知识——博古通今
越的条件——得天独厚最虚幻的事物——海市蜃楼
最成熟的思考——深思熟虑最严重的病情——病入膏肓
最难得的机会——千载难逢深的医术——妙手回春
明的计谋——神机妙算最宝贵的时间——一刻千金
有钱的人家称——豪门贫穷的人家称——寒门柴门蓬门
儒家.称——孔门佛教称——佛门空门
守门人称——门房门者
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技巧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读语文课本有感篇四
你知道西点军校是什么吗?美国西点军校全称为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建校已经有200多年了,在此期间,它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其中包括两位总统、四位五星上将、三千七百名将军。简而言之,西点军校是一个铁血男人的熔炉,所有能从这里毕业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优秀的男人。
西点军校的校训只有六个字:责任、荣耀、国家。虽然我还并不能透彻地去理解这六个字的意义,但是,读了这本书,我确实感受了责任两个字的重量。
西点军校认为,责任感,是一个人发挥潜能的基石,更是一个人的崇高品性,责任感,对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我是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也许我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还不能去担负责任,但是,对自己负责,是作为即将成为青少年的我,需要努力的。
记得我以前经常在吃过饭放下碗后,跑去看看电视,然后又会回到饭桌去吃些菜,爸爸对我这样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你把碗放下了,说明你已经决定吃饱了,你可以去做别的事情。但是,你做了其他事情后又回来吃饭,说明你对自己的决定不负责任。”其实最开始我并不能理解爸爸的话,总是任性地觉得我改变了自己地想法又回来吃饭,也没什么问题啊。
可是,有一次,有一个钢琴比赛我需要决定是否参加。我考虑后告诉妈妈,我不参加了。可是没多久,我就后悔了,小心翼翼地询问妈妈,能不能报名参加呢?妈妈告诉我,报名的时间已经过了,我已经没有办法参加比赛了。
这个世界是没有后悔药吃的,我们确实要为我们自己的决定去负责。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要经过深思熟路,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一但下定了决心,就要努力去做好,一旦承诺就必须负责到底。
读了《西点凌晨两点半》这本书,我希望我可以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真正的男子汉。
读语文课本有感篇五
作为叙述性文学语篇的一种独立类型,寓言故事格局中体现出转喻思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寓言故事。
牧人发觉自己的羊数少了,并认为可能是一群狼所为。于是他在一个洞口附近挖下陷阱,要活捉狼。
“在我离开这陷阱之前,朱庇特啊!您要是能让这家伙在我面前跌进网里,”牧人这样说着,“让我解心头之气的话,我愿在20头小牛里挑一头最肥的作为供品献给您。”
语音刚落,从洞里窜出一头雄狮,把牧人吓个半死。牧人蹲下去蜷缩着身子念叨着:“唉呀!真不知自己犯了那门子邪,为了找到残害羊群的小偷,并亲眼见它跌进我的网里,神王朱庇特,我曾应允献头小牛给您。
但现在假若您能使这头该死的狮子马上离开我,我千恩万谢,情愿献给您一头大牛!”
一个暴君举行婚礼,皇宫内外欢腾庆贺,平民百姓则是借酒浇愁。伊索这时十分地冷静,他认为这些兴高采烈的人再愚蠢不过。
伊索说:“从前太阳曾有过结婚的打算,沼泽地里的青蛙听到这一传闻,马上为自己的性命揪心,它们异口同声地呼吁:‘如果太阳有了孩子,我们青蛙可怎么办?’它们向命运女神投诉道:‘现在一个太阳大家还可勉强对付,要是天空出现中半打太阳,大海也会晒干,这世界上的居民全都没了活路。
一切都完了,芦苇、沼泽,我们濒临着死亡,您很快就会看到我们只能在斯提克斯这条地狱之河聚会。’”应当说,可怜的青蛙推论是正确的。
一只最小的老鼠看到一只最大的象,它嘲讽这只出生高贵的大象那舒缓的动作。大象背负重荷朝前走,在它那好似三层楼高的象背上,坐着一位闻名的土耳其王后,大象还同时驮着她的猫、狗、猴子、鹦鹉、年迈的女官和其它一些东西。
她们此行是去朝圣,人们齐聚路旁欣赏着这个庞然大物。
见到这一情况,老鼠很不理解地说:“以身体的大小决定我们的高低贵贱,真是不公平。难道因它个子大,孩子们看了就怕?虽然我们个头小,但我们觉得一点也不比大象差。”
老鼠本来还想作长篇演说,但这时从笼子里钻出了一只猫,打断了它的雅兴。然而就是这只猫让它明白了:一只老鼠是如何不如一头象。
读语文课本有感篇六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1】获取四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四年级英语电子课本资源。
什么是人教版
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版本名称。人教版教材涵盖小学到高中的内容,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可见所谓“人教”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所谓“版”指的是教科书版本,而非“出版社”的“版”。因此,“人教版”指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版本。比如我国中小学教育辅导报刊中,《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学苑新报》等均有着不同版本的教辅报纸,诸如人教大纲版、人教新课标版等。
人教版有哪些版本
北师大版、冀教版、苏教版、语文版、鄂教版、鲁教版、沪教版、浙教版、河大版。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出版的教材版本名称。人教版还包括的版本有:北师大版、冀教版、苏教版、语文版、鄂教版、鲁教版、沪教版、浙教版、河大版。人教版教材涵盖小学到高中的内容,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四年级语文的重点和难点
1、打牢四年级语文最基本学问。会正确运用逗号、句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会改写字句、被字句、反问句、感叹句、双重否定句等,能够正确修改病句。了解说明文,能够掌握一定的文章表达方法。背诵优秀的诗歌40篇。
2、能够依据指定的字,组词、组成语、写语段字词,掌握字词在差异语段字词里的感情基调,运用近义词、反义词来进而加深掌握语段的大意。了解四年级语文学习重点,加强词句量,造就规定天天识字的规划,并定期对词句的了解基础实施考查。
3、日常排比方法的精确运用,创立差异的学习景况,让孩子们进入到学习中,学习四年级语文学习重点,加强实践,激发孩子们学习的自主性,在实践中了解使用的方法。
4、古诗歌、古文的学习指引,掌握诗歌中重点语段的大意,能够依照掌握重点语段,学到古诗歌的方向,体味写作者展示的心情,并能够在接下来的平常生活和撰写能力中正确运用。古文中,不论是实词还是虚词,其含义也是在详细的口语景况中产生出来,因此,长时间积累语段是不能不理解就去背诵,需要用到接连“语言所处环境”去体味。
5、如何列出1篇优秀的记叙文,第一,先审标头,依据标头采选记叙文的题材,要密切联系平常生活,关注平常生活热门话题,写出来的诗歌才可能活力;二,想法有创造性,有自己比较好的建议,想法清晰,要适应真正,适应科举之学;第三,口语展示要简洁、灵动,能够精确运用成语、励志故事、典故等。
读语文课本有感篇七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六年小学生活中最难忘的是小伙伴们的笑。
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格格格”,这是余晓的笑声,笑得很有感染力。她正一边笑着,一边给同学念作文呢。作文里有趣的情节和对话,特别是她的笑声,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大队长鲁珊的笑很文雅:眼睛一弯,嘴巴一抿,不管同学间有什么矛盾,同学心里有什么疙瘩,只要听到她“嘿”的一声,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嘻嘻嘻!”这是大个子方萍的笑声。一听到这样的笑声,就知道她又在捉弄人了。原来她正在嘲笑王羽,说她讲的是“川味普通话”,王羽气得眼泪汪汪。这时鲁珊走过来抿嘴一笑:“嘿,‘积雨云’来了,要不要我发表一个天气预报啊?”逗得大家都笑了,王羽也笑了。
“呵呵呵!”这特别洪亮的笑声是陈立的。陈立是班上数一数二的淘气包,在组建小队时,别的小队都不肯要他。鲁珊一抿嘴,朝他“嘿”了一声,我们小队就接受了他。从那以后,我们经常听到陈立“呵呵呵”的笑声。笑声中,陈立在为班里修桌椅,修门窗。
这时,我的耳畔又响起了队员们熟悉的笑声:野炊时的笑声,春游中的笑声,智力竞赛得胜的笑声,早会评比获奖时的笑声。
啊,快乐的笑声,团结的笑声,充满理想
读语文课本有感篇八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有幸聆听了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关于2022年版新课标的专题讲座《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温教授的讲座强调了新版课标的一个重点突破就是凝练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并重点从新旧课标的衔接点、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整本书阅读以及统编教材如何使用等几个方面重点讲解。
温教授特别强调了新课标中凝练了语文核心要素,让核心素养更加明确、定位更清晰化。它包括四个方面三个层次,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自信是第一位,思维能力的训练应重点关注,而前两者都是以语言的构建为基础,四个方面应该协调发展,不可割裂。
另外,关于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温教授也为老师们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我们可以进行单元教学为主,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教学,落实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学习的经验,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这对我们高段的老师来说需要高度重视,应做到理念先行,依据新课标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化碎为整,带领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真正让学生的“学”落到实处,促进学生思维的真实发生,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统编教材的使用应建立在尊重教学规律,根据不同的学情和实际中进行。语文要“以文化人”,担任国家文化的传承重要使命,用文化来养育、滋养学生,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读语文课本有感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分组学习、讨论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
(2)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这一闻名世界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
(4)巴西总统在主持葬礼时那饱含深情的.话语说明了什么?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大瀑布昔日的雄奇景象?请你找出并读一读。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课文的哪部分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后的样子?指名读一读。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3.由此你想到什么?
4.巴西总统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何在?(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5.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扩展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曾经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而巴西总统的行动,也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五、布置作业
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附:板书设计
28*大瀑布的葬礼
昔日雄伟壮观
如今逐渐枯竭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
教案点评:
文章通过对绝无仅有的葬礼的简介及大瀑布前后不同景象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要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和爱护地球的主题。教学设计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采用“读―画―议―说”的自读方式,先快速阅读课文,就课文内容和写法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小结。
读语文课本有感篇十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自从知道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要重新修订的消息后,我渴见其新颜的思想,就潜滋暗长着,虽与之未曾相见,却心心念念。
终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2022年的春天,长春疫情正是关键的时候,它问世了。
“课标要修改了。”2022年4月21日清晨,一位老师给我发来信息。我也知道,在这一天,教育部要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
没想到,中午的时候,她就发来一条链接,打开,里面竟然是新课标的文字版。
当时的我,是有些许激动的,对它期盼已久,终于与它相见,自然心绪难以平静。
就是在这样的心绪里,我浅观新课标。新课标,的确是“新”的,它在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改动,而这改动,既有守成,也有创新,和旧版相比,是一次极大的进步。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新”的东西很多,比如,在课程目标里,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在课程内容里,新增了“主题与载体形式”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
还新增了学业质量,新增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在一些具体内容上,语言的表述也有所不同。
这些改变,对于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是极大的信息冲击,需要慢慢消化。
而以我之愚钝,也不能瞬刻尽识其庐山。那,就像蚕咀嚼桑叶一般,慢慢消化吧!
今日,我要说的是新版语文课标里,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个表述,和旧版基本相同,而又不完全相同,区别就在于,和旧版相比,它多了四个字———“国家通用”。
这四个字的补充,是一种进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研究的就是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因所处地域不同,所说的话,地域性很强。也就是说,方言很多。甚至,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拥有自己的文字。
语言和文字的不同,给各地的文化交流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语言文字的统一,是一种趋势。
旧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的表述上,虽然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但在语言文字的定义上,却缺乏准确的限制。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语言文字的前面加上了“国家通用”,就突出了普通话和规范字的重要性。
在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里,明确提出了对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而《语言文字法》里所说的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就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旧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定义太模糊,新版加上“国家通用”后,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就具体得多,明朗得多了。
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融合,文化的融合,最需要的,是语言文字的融合。让语言文字在国家范围内通用起来,就会避免区域交流的时候,因为地域差别,话说千言,不懂一字的现象发生。
语文课程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教好国家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在“听”与“说”上,突出普通话的重要性;在“读”与“写”上,突出规范字的重要性。
让我们的学生,在言语中,吟诵出普通话的美来;
让我们的学生,在书写中,流动出规范字的魅来。
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