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村残协工作职责篇一
作为一个农村残疾人,我感激生活给予我的希望与坚持。每次我望着阳光洒在麦田上、听到鸟儿歌唱的声音,都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尽管局限于自身的身体条件,但我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上进的态度。正是这种信念和态度,让我能够持之以恒地携手生活的苦难。生命的坚持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让我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第二段:感恩社会给予我的关爱与支持
我要感恩的还有社会给予我的关爱与支持。农村残疾人在社会中往往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阻碍,但是社会的关爱与支持让我们感到温暖与希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助政策,提供了就业培训、康复辅助器具等方面的帮助。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组织各种慈善活动来帮助残疾人群体。这种关爱与支持使我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有人在乎我们,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生活的感恩之心。
第三段:感恩家庭的陪伴与支持
在这里我也要感恩家庭的陪伴与支持。作为一个残疾人,我在生活中需要更多的照料与关注。我家人始终都在我的身边,无论是生活上的照料还是精神上的鼓励都是一如既往地给予我。他们帮助我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我感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依靠家人的帮助来度过。正是有了家人的陪伴与支持,我才能够坚定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有勇气迈向更好的明天。
第四段:感恩帮助我的人与朋友
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们,无论是邻居、朋友还是陌生人。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艰难困苦,但正是这些无私奉献的人们给予了我们帮助和鼓励。他们可能是一个慈善机构的志愿者,也可能是一个无私的陌生人。他们给予的帮助让我们感到温暖与感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人间的关怀与友爱。我要感谢这些人们,因为他们的帮助让我明白了善良与友善的力量。
第五段:感恩一切生活给予的机会与挑战
最后,我要感恩一切生活给予的机会与挑战。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无论是看到美丽的风景,还是遇到困难与挑战,都是生活赋予我们的宝贵机会。正是因为这些机会与挑战,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与进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磨难,不要退缩,要坚守希望与感恩的心,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感恩的心,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力量。
总结:
农村残疾人的感恩之心是源自生活中的一份感激与坚持,它来自于希望与关爱的呵护,来自于家庭与朋友的陪伴与支持。同时,我们也要感谢那些无私奉献的帮助者和生活中带给我们机会与挑战的人与事。感恩的心让我们能够坚定地面对生活的苦难,不断追求进步与发展。带着感恩的心,我们能够拥有更加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与充实。
村残协工作职责篇二
县委、县政府提出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的奋斗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使远安县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城乡建设、生态文明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为全县人民奔向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是残疾人。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相对来说、农村贫困人口不断下降,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逐年减少,解决民生问题已是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日益重视的问题。
一、残疾人的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西山区,是一个山区小县,有各类残疾人17000人,占总人口的8、6%,平均每四个家庭有一个残疾人,全县残疾人按类别划分具体情况为:视力残疾2876人,占16.92%;听力残疾3716人,占21.85%;言语残疾269人,占1.58%;智力残疾1541人,占9.07%;肢体残疾4736人,占27.86%;精神残疾1361人,占8.01%;多重残疾2501人,占14.71%。其中农村残疾人15300人,约占残疾人总数90%。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大部分残疾人分布在边远山区,越是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残疾人比例越大。从经济收入上来看全县残疾人大致可划分为三部分,一是达到小康和正在向小康发展的。这部分残疾人素质较高,有职业、有技术、有自己的产业,多集中在城镇,生活富裕接近小康。在县残疾人中约占20%;二是基本脱离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的。他们残疾程度较轻,辛勤劳动,从事庭院种植养殖、或是手工业修理服务、或是在外打工,能够维持温饱但仍徘徊在贫困线边缘。他们约占50%;三是长期贫困残疾人约占30%。多是重残人或是一户多残或老养残,他们或是看不见、或是不能行走、或是智力障碍,丧失了劳动能力,多年积贫,常年靠救济。
从数据显示、自然分布、自身条件分析,不难看出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与一般健全人相比,差距比较大。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贫困数量大。据统计纳入农村低保5001人,其中残疾人1726人,占30%。随着小康进程的加快,残疾人与健全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相对贫困的人逐渐增多,残疾人受自身综合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制约返贫都会加大贫困残疾人数量。二是贫困程度深。全县1000元收入以下的家庭可以说全部为残疾人家庭。尽管各级逐年加大贫困残疾人的救助、帮扶力度,但对一些无任何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只能维持基本生存。
二、存在的问题
1、残疾人生活生存质量差。首先最直观的是住房质量差,农村住房有三种类型,一是预制楼房,二是土木结构的新房,三是多年的老土房。残疾人大都是居住在旧土坯房里了,“危、破、陋”是其特点。近几年来、在全县残疾人危房改造中,已解决了近200户,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改造。其次是生活质量差。按我国贫困线标准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来测算,我县十分之一的残疾人处于极度贫困,十分之二的残疾人处于一般贫困,此外,还有生活虽然有了改善,但脱离了外界的帮助无法实现自我发展仍然徘徊在贫困边缘。走进残疾人家庭,多数是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电视、电话、家庭影院这些当代已普及的'文化生活家常电器,对残疾人来说是奢侈品,因为温饱尚未解决的他们,最有吸引力的是柴米油盐。它们所考虑的是不挨饿,不受冻,如何能吃饱穿暖的问题。其三是看病难。残疾人是不能得病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余钱看病吃药。得了病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这残疾人是家庭主劳,那么又病又残的他们就只能等着救济了。
2、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差。1.7万残疾人中文盲占三分之一,大多是老年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在中青年残疾人中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人还占不到半数;适龄的残疾少年儿童我县统计约250人,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只有230人,入学率占92%,但辍学率高,能接受大中专教育的,15300人中约有大中专学历的也就是近百人,大多是自学成才,而且其中有些是健全人转为残疾人的。真正能够考上高中接受大中专教育的残疾人寥寥无几。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普遍封闭、保守、落后,整体素质低下造成精神贫困。这样因物质贫困造成了精神贫困,又由精神贫困反过来加深了物质贫困。恶性循环的锁链束缚了残疾人,长期不能挣脱贫困。
3、残疾人社会就业难、且面窄。首先是因为残疾人素质低下,又有身体功能缺陷的企业技术残疾人中,实现就业的不足60人,且以自谋职业为主。其次是社会存在偏见,不少单位宁可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安排残疾人就业,有的单位既不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将法定责任和义务置之不理,因此,残疾人就业率和就业保障金收缴率都低。
三、消除贫困的途径及对策
要消除残疾人的贫困状态,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来统筹规划,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组织、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探索切实可行的办法,化解各种难点,带领残疾人共同致富。途径及对策如下:
1、强化残疾人基层工作。发挥残联的组织作用,作为“代表、管理、服务”的基层组织,要强调“理念人性化、职责规范化、工作制度化”。必须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好务,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操作性强,职责明确,工作体系完备,网络健全,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努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目标。
2、加强投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着力改善残疾人身体状况。改善残疾人身体状况是改善其生存生活状况的重要前提。一个人如果看不见,不能行走,你能叫他做什么?要解放他们的生产力必须首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恢复一定的身体功能让他们自食其力。而康复是有时效性的,是一项抢救性的工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康复,那么就会成为国家和社会永久的负担。按照“十五”计划纲要,康复经费应按人口总数0.5%预算,我县只有0.1%,比例偏低。政府应加大投入,培养康复技术人员,建立基层康复网络,逐步使康复社区化,实现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
3、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就业是解决残疾人贫困的根本出路。一要坚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巩固已就业的残疾人的岗位,适当调节一些公益性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让有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建立社区残疾人就业基地,鼓励和扶持残疾人积极自主创业、个体开业。二要加强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和管理,拿出部分资金奖励和扶持安残单位和自强残疾人典型。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培训网络,每年有计划,定期培训服装缝纫、家电修理、计算机、盲人按摩和各类种、养殖业的技能,不断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技能。三是以收促安,对部分单位或企业既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又拒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要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征收残保金,达到以收促安的目的。
4、要加强残疾人文化教育。治穷必先治愚,残疾人文化素质低,必须加强教育提高其文化层次。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没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在竞争中只能处于弱势。必须从青少年残疾人抓起,一要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加强对特困残疾学生的救助和生活补贴,对考入高中和大中专的残疾生实施奖励。二要加强特教工作。扶持扩展特教项目,发展手语教学、语言培训、智力培训、家长培训,扩大就学面,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能进学校接受教育。
5、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缺乏基本生存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纳入低保救济。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如二级以上的重度残疾人)需要家庭成员护理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和城镇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另一方面,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志愿者、社会各界合力扶残。再次,积极探索对精神病患者、智力残疾及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以解除残疾人家庭负担,减少社会危害性。
总之,改变残疾人贫困落后的现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那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同心协力才会做得更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下,我县残疾人一定会摆脱贫困和全县人民一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村残协工作职责篇三
尊敬的校领导:
我叫xxx,现住县小区单元楼号,房屋为小叔所有。现年x岁,父母离异,至出生到现在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母亲改嫁父亲不知去向,现因爷爷年龄增大,既将无经济收入,奶奶早以退休在家收入微薄,家中生活困难,特申请低保。我的家庭情况是:我本人,x年出生,在校大学生,无经济收入。光靠爷爷奶奶无法完成学业。在我自强自立的同时,依然需要社会地关怀和照顾。恳切希望领导体恤,为我伸出援助之手。我将不胜感激。
最后,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长大成人后尽自己最大努力来报答社会,感谢各位领导的。谢谢您们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xx年xx月xx
村残协工作职责篇四
尊敬的上级领导:
我叫xxx,男,汉族,出生于19xx年7月25日,今年61岁了,系xx市xx镇xx村六组人。身份证号:xx72527xx。无处安身的我,现居住在八十三岁高龄的老母亲家中。
因身患糖尿病,多年前,我已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因为我的病,已把三间土房卖掉,现已债台高筑。老伴马凤金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两年前,便去大连服装厂打工。老伴也年近六十了,常年在外,辛苦和艰难万般,自不必细说。眼下,寄住在老母亲家,我又啥也不能干,老母亲的一日三餐,老母亲的洗洗涮涮,着实让我受之有愧,寝食难安。
目前,党的惠民政策给予了弱势群体以最大的生活保障,这让我对生活有了信心。几番斟酌后,特向上级领导提出对我个人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请上级领导体察实情,批准为荷!
当然,我相信党和人民政府,会批准我的低保申请,切实解决我的实际困难。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xx年xx月xx
村残协工作职责篇五
尊敬的领导:
你好!
我和我的丈夫都是xx县xx区xx乡xx厂的职工,现寄宿在xx社区公寓,xx年双双下岗以来,我们一直没有工作,也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加些具体家庭情况)。幸好,我听说我们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低保,我异常的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可以救我们的家庭于水火。于是商量之后,我夫妇二人特向您们申请低保,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
我有理由相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相信伟大的政府会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xx年xx月xx
村残协工作职责篇六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农村,残疾人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生活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依然能够抱着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本文将探讨农村残疾人对生活的感恩之心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与思考。
第二段:感恩天赐的生命和健康
农村残疾人经历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他们或因意外事故、或因传染疾病而失去健康,甚至丧失行动自由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然而,正是因为残疾,他们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的宝贵。他们感恩天赐给他们的生命,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体验人世间所有的幸福与快乐。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拥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坚定地面对人生的不幸,从而激励自己过上自立自强的生活。
第三段:感恩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农村残疾人生活中往往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与关爱。他们深切感受到家庭、社会各界以及慈善组织对他们的无私援助。一些社会福利政策的出台,如残疾人生活补贴和就业援助,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同时,社会呼吁关怀残疾人的声音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残疾人的帮扶活动中。无私的付出和善良的举动让他们备受鼓舞,他们怀着感激和感恩的心情面对生活的压力,用自己的努力和毅力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四段:感恩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残疾人也有自己所珍视的幸福时刻。这些幸福来源于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他们感恩大自然无私地赐予他们美丽的春天、绿油油的稻穗,以及宁静时光中伴随的鸟鸣和蝉叫。他们饱览大自然的壮美和春夏秋冬的变幻,品尝农村美食,感受到农村的恬静与纯粹。此外,即使生活在农村的贫困环境中,他们的心灵依然能够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他们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汲取快乐,感受到微小的幸福。
第五段:感恩内心的坚韧与成长
农村残疾人的成长过程并不容易,但他们拥有一颗坚韧的内心。他们相信不管生活对他们投以怎样的磨难,总有风雨过去的时候。在艰辛的道路上,他们呵护着内心的梦想和希望,坚定地绽放出坚毅的光辉。残疾人的成长历程鼓励着我们,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坚守内心的信念,不断努力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
结束语
感谢当代社会对农村残疾人给予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更有力量去感悟生活的真谛。农村残疾人的感恩之心源自对生命的珍视和社会的关怀,它们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与思考。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珍视每一个来自生活的礼物,用感恩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不断追求人生的美好与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