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草房子十一章读后感篇一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草房子》。我很疑惑,这是一本有关房子的书,有什么好看的,不枯燥才怪呢!但是,当我翻开书的那一刹那,我就像一块磁铁一样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故事讲的是天真可爱的桑桑在六年小学的种种经历。这些故事个个有声有色,我的心情竟随着书中的情节而一起变化着。当主人公桑桑高兴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哼起小曲;当桑桑伤心时,我也跟着垂下头来。
我翻着这本书往下看,我看到桑桑脱去衣服,在河里一边洗澡,一边大声唱着滑稽的歌声,我笑得前仰后伏。当我看到桑桑洗完澡穿上的.竟然是草鞋,我觉得很奇怪:草鞋?这是当时流行的鞋子吗?带着疑惑我向妈妈提问:“妈妈,为什么桑桑他们那个时候穿的都是草鞋啊?”妈妈告诉我那个时候很穷,孩子们都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她说,外公当时也是穿着草鞋去上学的,走路的时候双脚经常会被磨出水泡。听到这里,我猛然想起了那双被我遗弃了很久的运动鞋。因为是紫色的,我一直嫌弃它的颜色,觉得只有女孩子才穿紫色的鞋子,我不愿意穿。我想如果我把鞋送给桑桑,他一定会欣喜若狂穿上它蹦来蹦去吧。忽然,桑桑仿佛出现在我的眼前,看着我。我的心里顿时充满了内疚。我把这双紫色的运动鞋从床下拿出来,呀!鞋面上已经积满了灰尘。我细心地把它清理干净,穿上它出门跑步。那一刻,我似乎能感到桑桑在为我加油,我也跑得特别快。
就这样,我和故事书里的桑桑、杜小康、纸月、蒋一轮、白雀、温幼菊、细马、桑校长一起度过了一个充实、有意义的暑假。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一定要多看书,沿着这个阶梯向上攀登。
草房子十一章读后感篇二
当读到这篇文章的最后一点时,随着文章的起伏,我也流下了泪水,是的,我被秃鹤感动了,但是我却连自己也不明白,这份感动?从何而来!
泪水呵,流到了我心里,经历了这么多坎坷,少年秃鹤战胜自己,嬴得了别人对他的认可,埋怨是不会战胜任何人,跟自己比,战胜自己,以德服人!
草房子十一章读后感篇三
这本小说描述了一位14岁的少年坐在草房子的房顶上看着油麻地小学,回忆起了自己的一个秃头的同学——陆鹤的成长的故事。
陆鹤最开始很快乐,生活过的无忧无虑。他在油麻地小学上学,虽然同学们都叫他“秃鹤”但是他还是很高兴的回答了,好像他本来就叫“秃鹤”……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三年级,可是有一天,他却对自己的秃头重视了起来,他甚至为此而不想上学了,于是他的父亲教给他了一个偏方:只要用生姜擦头皮七七四十九天,就可以长出头发来。于是,他每天都擦拭自己的头皮,原先光溜溜的头皮上有了血色,很快,七七四十九天就过去了,可是,陆鹤的头上还是没有什么动静,当时正值盛夏,当人们尽量从身上脱去什么的时候,陆鹤的头上却多了一顶雪白的薄帽。有一次汇演的时候,要求是附近的五所小学一起比赛,地点是油麻地小学,大家都很认真的排练,陆鹤也不例外,可是,他的班主任死活也不愿他参加,因为他是一个秃头,可是陆鹤很固执,执意要参加,班主任没办法,只好答应了,但是前提是他要戴一顶帽子。一切井然有序的进行着,当操做到三分之二的时候,陆鹤却将帽子摘去了。因为陆鹤长得很高,所以他的光头吸引了许多同学的目光,于是大家都心不在焉的,操也没有做好,原来挺好的动作被他们做的软弱无力,结果不用说,当然没有拿到奖了,而陆鹤也被校长桑乔给收拾了一顿。很快,风波平息了,陆鹤的观念也改变了,他心想:我本来就是一个秃头,没有什么好掩饰的。直到有一次又要表演的时候。
其实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不气馁,努力的拼搏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
草房子十一章读后感篇四
当读完一本名著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房子第一章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第一章后,我既同情他又佩服他,因为陆鹤他是个秃子,别人给他起外号叫“秃鹤”,总是嘲笑他、冷落他,但他自己却不泄气,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让别人刮目相看。
桑桑是校长的儿子,他是个活泼、可爱、善良又调皮的孩子。他觉得自己住得好,也要让鸽子住得好,所以用自家的碗橱给鸽子做房子,结果被妈妈打了。可过了几天,他又用自己的蚊帐做成渔网打了鱼给家里人吃,结果自己被蚊子叮了,他却很开心。
在学校,同学们总爱去摸秃鹤的头,开始时他很快乐,可到后来,别人总是嘲笑他、疏远他、轻视他,为此他很不开心,不想上学了。这时桑桑却让人把秃鹤的帽子放到旗杆上作弄他。为了报复,在汇操比赛时,秃鹤故意捣乱,让学校丢了荣誉。这以后就更没人理他了,没人愿意和他分在一组。文艺汇演时,为了集体的荣誉,大家和秃鹤共同出演《屠桥》,演出非常成功,为学校找回了面子。大家又和好如初了。
秃鹤因为被人嘲笑而报复,可最终他认识了错误,而且不泄气,让人敬佩,我要向他学习,知错能改,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泄气,反而要更努力。
草房子十一章读后感篇五
这几天,我读完了《草房子》一书,这本书里有桑桑和他的同学、老师,还有他们家长的故事.
秃鹤是一个秃子,在三年级前,他对自己的光头并不在意,而在有一天,屠夫丁四要摸他的光头,并给他一块肉做交换,秃鹤并没让他摸,而把那块肉丢到了大道上,从此,如果谁想摸他的头,他就跟谁急.有一次,他的同桌将他头顶上的帽子摘了下来,不停的传给别人,最后传到了阿恕的手里,阿恕将它挂在了旗杆上,而秃鹤再也没有带帽子.
桑桑的父亲是油麻地小学的校长,是这一带的名人,他的儿子桑桑,是油麻地小学的一名学生.桑桑非常调皮,有一次,他将家里的蚊帐拆了下来,改装成了一张网,在河里捞了许多鱼虾,结果他受到了母亲的惩罚,就是将他的蚊帐拆了下来,让蚊子把他叮了个满身红包.但桑桑也很勇敢,有一天早上,他要到板仓那去找纸月,突然看见有几个小男孩正在欺负纸月,他奋不顾身,和那几个小男孩打了起来,最后,那几个欺负纸月的小男孩再也不敢欺负纸月了.
纸月是从板仓小学转学来到油麻地小学的,她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还会背诵许多诗歌,人也长的很秀丽.
杜小康家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一家,在油麻地小学,除了老师温幼菊以外,就只有他自己带口罩了,而且油麻地小学只有他自己有一辆自行车,学生中也只有他自己有一条皮带.然而,有一次,杜小康的父亲开船出去卖货,结果不小心撞在了大拖驳上,他被救上来时,双目发直,站也站不起来了.杜小康也只好将自行车卖掉,停止了学业,带着父亲到处治病.
在这本书里,我看见了一个个孝顺、坚强、勇敢的同学们,我要学习他们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草房子十一章读后感篇六
当你读《草房子》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被这本书所吸引。这本书不仅语言生动,而且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比如既聪明又淘气的主人公桑桑、像小大人的细马、温柔胆小的纸月、因秃头而被嘲笑的陆鹤、执着善良的秦大奶奶……每一个都深深地打动了我。而最触动我心的是秦大奶奶。
曹文轩说:“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秦大奶奶的美,那是一种真善美,因为她,乔乔得救了,孩子们更懂得感恩了。
故事一开始,可以说秦大奶奶很惹人恼,她的鸡鸭鹅军团总是向油麻地小学宣战,她自己也像孩子一样在学校种的苗圃地里打滚,学校弄好房子让她搬,而她宁愿睡在艾地,直到学校妥协……这一切都说明秦大奶奶太爱这片地方了,这里的一切都似她的生命,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像她的孩子,所以无论在外面给她好的房子,想让她离开这里,就像让一个母亲离开自己孩子一样,是万万不能的。
自从她奋不顾身救了落水的乔乔,大家都开始喜欢她,尊敬她,经常和她一起说话,还照顾她,这时候的秦大奶奶的心已被孩子的天真无邪温暖了,她的心不再孤单,她觉得她就是油麻地小学的奶奶,任何打扰到孩子,破坏到学校的东西都不行。所以她主动搬走,最后为了学校的南瓜不被水淹没,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秦大奶奶的孤独,让我想到了现在的留守老人,每次回老家,看到的都是老人,年轻人都在外面工作,只剩下他们留守自己的家。他们不愿意和孩子生活在城里,但是又盼望着孩子能回来,这种心理很矛盾,我想他们也是舍不得自己的这片土地吧。所以在外面工作的人一定要经常回家看看,多与老人沟通,这样老人内心不孤独了,家庭美了,社会也会更美。而我的奶奶能够离开自己的家乡,陪我们在异地,不是她就舍得家乡,而是其乐融融的家庭更令人向往,所以她愿意离开她土生土长的地方。
草房子十一章读后感篇七
本书讲述了桑桑即将离开他整个童年生活的油麻地,他回忆着他以前一个个同学,回忆着他养的白鸽,回忆着他以前生活的一点一滴,眼中闪起了泪花。几乎是从一开始,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作者描写的草房子打动了我这个毫不对农村生活感兴趣的人。“油麻地的草房子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这一座座草房子,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
而当太阳凌空而照时,那草房子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想想都是那样辉煌。作者曹文轩把桑桑的生活描绘的淋漓尽致。有些情节甚至好像以前发生在我身上似的。看到有趣的情节,我会一起笑;看到感人的情节,我也会流下一滴滴泪。作者也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纸月这个小姑娘。纸月身子弱,在她原来的板仓小学有人欺负她,所以大费周折的转到了油麻地小学。
纸月很受大家欢迎,她字写得好,学习好,也经常在学校的文艺表演时看到她的.身影。因为桑桑是校长的儿子,纸月的家离学校太远,有什么紧急情况就在桑桑家住下,两人便成了好朋友。后来纸月因病去了别的城市。秃鹤因为秃头每天上学要带个帽子,同学们拿起他的帽子来回乱丢,把秃鹤绕的来回乱跑。看到这儿,我就笑了起来,可我又担心秃鹤能不能找回自己的帽子。
真是复杂的心理呀。作者几乎把桑桑的每一个朋友都写了一个章节,秃头的秃鹤、文静的纸月、可爱的温幼菊,让我感觉到无比的真实。想到就要告别那些美好的回忆,我都替桑桑感到伤心。在桑桑与大家一一告别时纸月去了别的城市,桑桑多么想念纸月呀!看到作者描写桑桑要离开的心情,我都哭了。我想也许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记录着我童年的地方时,我的心情会不会和桑桑一样呢?《草房子》给我带来了感动,带来了快乐,这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