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教师读书汇报会总结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各种的渠道来充实自己,而读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我喜欢《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地表述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镇西老师培养"优生"的六大方法:
一是引导"优生"树立志向。他常通过谈心,让"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而现在起就应该比别人多一份努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经常给"优生"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二是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他们超越某些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三是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优生"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和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四是激励"优生"超越自我。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五是训练"优生"的受搓心理。六是培养"优生"的创造能力。以上方法,我会不断地去琢磨,研究,然后不断地去尝试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使它们能受益学生和自己。
同时读《爱心与教育》也给了我另外一种领悟,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让人收获多多。我会一直将阅读进行到底,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方面都有所受益。
最后,我以莎士比亚的话与大家共勉: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愿我们的生活有书相伴,浓郁甘甜!谢谢大家!
教师读书汇报会总结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大家好!
时间总是匆匆,让我来不及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如今静静地回忆这一年来工作中的点滴,心里总会涌起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三百多个日日夜夜走来,其中有快乐与烦恼,有失败与成功……但无论怎样我在失败中逐渐成长着,同时又在成长中体验着快乐。快乐是孩子的权利,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则是幼儿教师的职责。和托班孩子相处了一年,对孩子需要快乐的理解更深刻了。带着“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的信念,我继续向前走着,义无返顾地、坚定不移地向前走着。下面就这一学年的学习、工作进行总结:
一、参加各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终身学习已是形势所向,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神圣的使命,更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于学习。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本领。在平时工作中,我重视自我学习,经常翻阅一些幼教杂志及各种刊物,了解时事形势。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也深深感受到,必须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专业素质,才能为幼儿园的发展添力。平时我也积极为幼儿园献计献策,尽心尽责地为幼儿园做好每一件事。贯纲的浪潮席卷着大地,只有不断的学习深刻领会新纲要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实践,使幼儿真正受益。
本年度我园从新纲要的试行到真正的实施,幼儿园为我提供了许多学习的机会,我也牢牢地抓住这些机会,认真地翻阅查找相关的资料,细致地作好笔记,并经常地反思自己的工作,从中寻找差距。力求完美,精益求精。除此之外,还积极地参加自培活动,认真听取专家对贯纲的认识。并在教研活动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实践的做法,供大家探讨。
二、保教结合,深化教育改革
我努力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兴趣,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通过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等一系列常规,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教育活动中,能根据《规程》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变幼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去“发现”和“创造”。给予孩子一份耐心,撒播孩子一片爱心,你会赢取孩子一种信任和拥待。
三、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取得家长的信任
教师的职业是为社会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孩子服务。“细微处见真情”是我对家长工作的感受。我和家长交流的方式通常采用、家园联系册、电话以及接送时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内容多为生活中孩子的具体表现、孩子的最大特点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交流的方法根据家长不同的心理和个性特点,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讲究沟通、交流的艺术。
四、工作实绩
本学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无论是否当班,都要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计划,使班级的吃饭常规、收拾玩具、排队等常规初见成效。
五、及时反思,寻找工作中的不足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能及时地教导能力差的幼儿,对户外活动的组织有时不够丰富,相对比较乏味,未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性及积极性。
即将翻开新的一页,迎来新学期。在迈向新学期的征途中,我更有一种迎接挑战的勃勃雄心,一种对更大成功的渴望。我将总结经验教训,对不足之处找到补足的途径,把握新时代的机遇,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让每一个孩子从我的手中学到更多,获得更多。
教师读书汇报会总结篇三
据__区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的布置,我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精心组织,认真策划,确保活动取得成效。结合我镇实际情况,__镇开展“4·23”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活动。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4月23日,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不断提高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的社会影响力。
二、“4·23”世界读书日当天组织各村、社区发动村民、居民到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读书活动,全镇共发动了村民、居民到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读书的人次多达100人。
三、加强宣传,利用横幅、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4·23”世界读书日活动,使全镇人民都懂得“4·23”是世界读书日。
四、为了起到领导带头作用,有些村委书记、社区党总支亲自参加“4·23”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活动,通过读书日活动,号召村委、社区居民把读书养成习惯,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积极参与各项读书活动,从读书中获得新知,在读书中品味人生百态!用心灵和书进行交流,让浓郁的书香充盈村、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为营造班级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全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建设学习型的先进班集体,我班开展了主题为“做快乐的书虫”的读书活动,以下是我班开展这次读书活动的总结。
一、基本做法
为保证读书活动取得明显效果,我们对活动认真设计,科学策划,具体落实。期初,每个人根据自己学习要求和兴趣爱好,明确各自所读书目,汇总制定了全班读书学习计划;平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有效时间认真读书,小组长负责对大家读书进展情况加以督促和检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每人用二至三分钟左右的时间汇报自己近阶段的读书收获和体会,让大家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和喜悦。
二、主要收获
从大家交流的情况来看,读书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学校要求及班级制定的读书计划进行了选择性阅读。
——有学生谈到,读课外书对自己帮助很大。读课外书能丰富课外书能丰富课外生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有学生认为,看了课外书使他了解了很多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好方法。——有同学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后,感受比较深,她说:我们从小就要爱学习,有志气,在遇到困难时要挺身而出,失败时也不能气馁,要不断探索。只有经历了种种困难、又在不断探索的人,只有凭着智慧、又不懈努力的`人,才能像鲁滨逊一样做出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情。我们现在还处在人生的学习阶段,还没有能力取得像鲁滨逊那样的成就。我们能做到的是像鲁滨逊那样刻苦学习,勇于探索。只有现在掌握了丰富的知识,长大了才能为国家效力。
三、几点体会
这次读书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活跃了紧张的学习气氛,大家都觉得收获很多,体会也很深。
一是大家普遍感到“开卷有益”。大家觉得,人的知识主要还是从书本中得来的,平时读书没有制约,往往少有目的,比较随意,比较盲目,学习效果也不怎么样,今年采用这种读书方式,有目的,有检查,这对大家很有促进。
二是大家逐步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有组织的读书活动,大家觉得还是读书有意思,培养了读书的兴趣,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不论是为“嗜好”读书,还是为“学习”读书,都会给人带来乐趣,成为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使人受用终生。
三是大家分享了每位同学的学习成果。两个人交换思想,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大家都从他人那里获得学习收获和体会,大大拓展了学习效用,使得学习收获取得最大化。
四是大家表现了积极的参与热情。组织大家学习,每个人都很重视,平时学习再忙,还是抽出空来看看书、读读报,不断充实自己的课外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多方面、多渠道开展学习,向成为学习型个人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当然,我们这次活动还有不足的地方,从设计和组织来说,还是初步的,刚刚起步;对活动本身,有学生认识比较深刻,有学生还不够深刻;读书交流的表现也不是很平衡,有同学不仅平时读书认真,而且交流准备也很充分,撰写了发言提纲,有同学则有任务观念,表现出比较被动的态度,为了任务而读书。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主题读书活动,进一步规范读书活动的组织,培养大家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培养学习型个人,建设学习型的先进班集体,为争创“书香班级”而努力。
教师读书汇报会总结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服饰上,会使服饰带有生气;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的人的心紧紧抓住;这种东西贯穿于《新建议》中,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有保障。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质条件,这一点众人皆知也无需多说。幸福的第二层楼是艺术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唱歌、听音乐、看电影的方式使自己开心、满足,作者认为这就是艺术在发挥其作用,因为艺术能净化心灵,释放心中郁闷,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达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获得幸福感。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作为教师,如有艺术的眼光与心灵,那你会发现,面对学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所以,作者希望老师能造起幸福的二层楼,丰富生活,享受生活,永葆年轻之心。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一个人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应该是一种较高的境界。作者说“完全幸福的人在前两层楼里几乎没有,惟有思想,独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让人完全自由”。对教师来说,思想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可以思考关于自己的工作,怎样努力,怎样干得更好,怎样从工作中发现和获得乐趣。教师要迈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就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经常思考教育问题,为什么而教,怎样教。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一定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你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因此,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通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教师读书汇报会总结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读书人",这是一种召唤,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各种的渠道来充实自己,而读书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我喜欢《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地表述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镇西老师培养"优生"的六大方法:
一是引导"优生"树立志向。他常通过谈心,让"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而现在起就应该比别人多一份努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经常给"优生"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二是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他们超越某些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三是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优生"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和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四是激励"优生"超越自我。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五是训练"优生"的受搓心理。六是培养"优生"的创造能力。以上方法,我会不断地去琢磨,研究,然后不断地去尝试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使它们能受益学生和自己。
同时读《爱心与教育》也给了我另外一种领悟,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让人收获多多。我会一直将阅读进行到底,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方面都有所受益。
最后,我以莎士比亚的话与大家共勉: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愿我们的生活有书相伴,浓郁甘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