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业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一
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党工委自7月成立以来,坚定扛起“维权、维稳、保护、开发”使命,牢牢扎根南海深处,团结带领岛上群众开拓垦荒、兴建家园,推动七连屿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南海璀璨明珠。
迎难而上拓荒土。三沙市七连屿工委成立之初,工委的4名党员干部踏上七连屿,搭起简易临时板房,克服岛上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多台风的艰苦环境,开始拓荒征程,每年人均驻岛办公200天以上。岛上没有机械设备,七连屿工委一班人放下“笔杆子”、拿起“铁锹子”,与渔民们一起靠人力清理了岛上堆积几十年的海漂垃圾和成山的螺壳。炎热的天气加上缺水的条件,使得岛礁上鲜有树木,工委党员干部们购置植树材料,用渔船载着小树苗一株株运送到各岛屿,几年来累计种植各类苗木共计33万余株,在岛上留下片片绿荫。
树牢党旗保民生。岛上不通电,没有海水淡化设备,物资运送困难,渔民多年来过的是“黑灯瞎火、看天吃水”的日子。党工委一班人来回奔走,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初将发电机和海水淡化设备运上岛礁,并采取租赁渔船接送、岛礁上开垦种菜等措施,解决岛礁渔民人员物资运输和吃菜等实际问题。党工委历经4年为渔民建设了73套定居点保障房,改善渔民居住条件。为丰富渔民精神文化生活,党工委在岛礁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以党员为先锋的理论政策宣讲队、文化体育服务队等四只志愿服务队,开展解读政策、组织文体活动、维修家电、打扫岛礁等工作,让渔民感受到家的温暖。
强化管理护家园。党工委以党建引领率先实行“岛长制”,设立岛长及分岛长,落实生态环保责任。结合岛礁特色,工委举行“爱岛日”活动,设立海龟保护中心,党员带头在渔民中组建“岛礁巡护员”队伍,定期对各个岛礁进行巡视以及清理。在工委一班人的带领下,七连屿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观,海龟上岸产卵由20的52窝到20的近900窝,每年有近10万只海鸟飞来,曾经不毛之地的西沙洲告别了“海鸟不登岛”的历史,七连屿已变成绿树成荫、海水清澈见底、海龟海鸟繁洐生息、渔民居有定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岛礁。
曾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创业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引言(150字)
创业是当代社会中备受瞩目的话题之一,为了更好地探索创业的奥秘,笔者决定进行一系列关于创业人物的访谈。在这些访谈中,我与众多成功的创业者交流了他们的心得和体会。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并对创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段:创业者必备品质(250字)
在与创业人物的访谈中,我发现成功创业者都具备某些共同的品质。首先,他们智慧过人且有着极强的见识力,能够洞察市场趋势,抓住商机。其次,他们乐观向上、勇往直前,能够在遭遇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创业者还需要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不怕失败,不畏挑战,勇于尝试和创新。更重要的是,创业者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自律性,同时善于团队合作和处理人际关系。
第三段: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300字)
创业道路上充满了困难和挑战,让创业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访谈中,我了解到成功创业者并非事事顺利,他们通常会面临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激烈、团队建设和人才引进等问题。许多创业者都表示,最困难的时刻往往来自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团队矛盾、合作伙伴分歧、员工流失等问题常常让创业者左右为难。然而,这些挑战并没有阻止创业者前行,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定地追求梦想,努力克服困难。
第四段:成功背后的经验与启示(300字)
创业人物的访谈让我深刻体会到成功的背后是付出和努力的结果。他们成功的经验为我所借鉴: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规划,要有远大的愿景和坚定的信念。其次,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此外,创业者要有正确的心态,面对挑战时不气馁,要有应变能力和灵活性。最重要的是,创业者要善于倾听他人建议,并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
第五段:总结与体会(200字)
通过这次访谈,我深刻地认识到创业不仅仅是一种事业的选择,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创业者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与他们所具备的品质和态度密切相关。不论是坚韧不拔的毅力,还是智慧见识的洞察力,都是创业者所必备的品质。同时,创业者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他们更加勇敢和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对于创业者来说,成功绝非易事,但只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不断努力和学习,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成功的创业者。
创业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三
张莹莹1992年进江苏省体校学习,1995年入选省乒乓球队,两年后入选国家青年队,入选国家队。技术特点,左手直握球板,快攻打法。前三板技术出众,发球出手快,抢攻速度快,命中率高,正手进攻杀伤力强。下面为大家带来张莹莹人物介绍,快来看看吧。
性别:女
出生地:内蒙古海拉尔区
身高:166cm
体重:45公斤
项目:田径
奥运会报名项目:田径
最好成绩:第六届城运会10000m第一名
身份:运动员
位置/职位:女子5000米、女子10000米
教练:王咏梅
注册单位:内蒙古
个人爱好:音乐、游泳
教育背景:本科
运动经历
-进入内蒙古海拉尔胜利街小学训练,教练是时德翔。
207月进入内蒙古体工二大队,教练是王咏梅。
主要成绩
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女子3000m第四名
北京国际马拉松(半程)第一名
20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3000m第一名
2007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10000m第二名
2007年全国田径冠军赛女子5000m第二名
2007年全国田径冠军赛10000m第二名
2007年第六届城运会女子5000m第三名
2007年第六届城运会女子10000m第一名
2007年北京国际马拉松亚军
厦门马拉松赛冠军并打破赛会纪录
20好运北京2008中国田径公开赛女子10000m冠军(成绩31分38秒35)
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女子5000米、10000米比赛
第四届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暨2009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女子组冠军(成绩1小时11分01秒)
北京国际马拉松女子组冠军(成绩:2小时31分19秒)
8月2日到8月8日,第45届世乒赛单项在荷兰埃因霍温举行。全部由年轻选手组成的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五个单项的冠亚军。此次世乒赛,中国派出了一大批不到20岁的年轻小将参战,他们在首次参加的世界大赛中表现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也涌现出了如马琳、张怡宁等一批未来的乒坛明星。在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里面,有一位年仅16岁,长得很可爱的小女孩,名叫张莹莹。张莹莹是左手直板正胶近台快攻型的运动员,打起球来非常有灵气。张莹莹,右手直拍正胶快攻打法.是中国队里最年轻的一名队员,但是其球龄却已长达10年。她的父母为其成长可谓含辛茹苦,尽管家境贫寒,仍支持她从事乒乓球运动她在江苏队的教练靳鲁芳曾经这样评价张莹莹:“她的内在气质和外在表现都体现了一名优秀乒乓球选手的天赋。张莹莹是我国直拍快攻打法的新生代力量,她是那种比赛型的球员,打球速度快、前三板突出,特别具有凶狠的搏杀性。这也许是缘于她那泼辣的性格.
运动生涯
中国国家队是所有乒乓球运动员向往的地方,很少有人会想到离开,但张莹莹就这么做了!重返国家队之后,受伤病的影响,张莹莹的状态一直不是很好,所以从一队降到了二队,而今年年初,二队引进了“竞争上岗”的改革措施,提高二队的整体水平,所以像张莹莹这样的老队员要想继续留在二队,就必须在队内比赛中获得前12名。但是,在这个队内比赛没有开始之前,有伤在身的张莹莹主动写了一份退队报告,就这样从此告别了国家队。对于退出国家队,张莹莹现在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遗憾:“我今年才22岁,可是我打乒乓球已经多了,现在颈椎伤势比较严重,如果用力过大,执拍手就会失去知觉。
但是,在国家队训练量是非常大的,我的国家队教练问我能不能坚持,我说能,之后训练量马上就大了很多,我身体实在受不了。”而回到省队之后,张莹莹训练时间比队友短一些,然后利用这些时间用来治疗。昨天在训练期间,队医也不停地为张莹莹按摩放松,看来她的伤的确很严重。十运会后可能出国打球说起张莹莹,江苏女队主教练靳鲁芳显得十分惋惜:“张莹莹绝对是块打乒乓球的好料子,但是身体实在太差了!”的确,除了伤病,张莹莹自身的直拍打法的局限和40毫米直径大球的使用都对她的成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次主动退出国家队回到省队,也意味着她很难在自己的乒乓球事业上有更大的突破了。本次十运会,她的任务主要是和男队的朱江组成混双,争取为江苏队拿到成绩和积分。靳鲁芳指导对此还是有点担心:“张莹莹的确有伤,但她才22岁,并不是说不能打了,关键是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而十运会之后,张莹莹很可能出国打球,这是她本人一直以来的想法,而这件事也在酝酿之中。靳指导对此也表示理解:“可能她也需要出国打打球吧,当她知道在国外俱乐部打球有多么艰难的时候,才会知道现在条件的优越,吃点苦可能对她的成长有好处。
创业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篇四
1994年,张松高中毕业后南下广东打工,由于没有技术,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工作。打工6年多的工,张松不仅没有存下一分钱,而且由于创业失败欠了老乡的钱,加上长期的劳累,张松于就先后患上了腰肌劳损、咽喉炎、肠胃炎等疾病。20,张松的母亲已有50多岁,父亲60多岁,加上经常生病,已无法再干农活种地。而比他小3岁的弟弟,也由于疾病久治不愈对生活几近绝望,不仅精神几乎崩溃,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一个原本贫穷的家,就像一座处在风雨中摇摆的木屋,随时都会倒塌一样。
在这样的环境下,张松没有沉沦,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绝望没有放弃。2002年11月,张松带着打工6年多的所有积蓄——1600元,踏上了回家的路重新开始创业。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长子,我应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打工,我不可能再有出息,再打下去,带给我的将可能是厄运和悲剧。”
20春暖花开的时候,张松想起了在打工时候见过的蝴蝶书签,他决定利用不要什么本钱的野花野草创业。由于没有技术,没有看到了做过,一切都得自己钻研,张松常常钻研到深夜。
张松白天一边干活一边采撷花花草草,晚上钻研制作,然而制作好的真花书签、卡片销售却成了难题。为了把制作好的产品卖掉,,张松在怀化二中附近花80元钱租了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既是卧房,也是工作台,吃住都在这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
20春天,还没见过张松的刘燕飞不顾家人的反对,从深圳只身来到湘西山区和张松一起创业。他们晚上钻研花草干燥、变色等技术,设计图案,制作产品,白天摆地摊、跑销售。劳动终于获得了回报,2004年5月,张松和刘燕飞一起解决了花草发霉变色等难题。一些旅游景点和学校的学生用品店开始向他们要货,永不变色的真花真草书签、贺卡受到了城里人的喜欢。2004年8月,张松和刘燕飞结了婚,没有鲜花,没有祝福,没有新衣裳,一对为事业而奋斗的年轻人,把赚来的钱都投进了事业中。
3月,中央电视七台“致富经”采访了张松和刘燕飞的创业事迹,他们的押花、原生态画等产品不仅走出了湖南,还走向了全国。
,猪价一路飙升,,疯涨的猪价引起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张松不仅尽所能养猪,同时培训了一大批养猪能手,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自己也赚了不少钱。赚了钱后,张松并没有买车买房,而是在养猪的同时,把赚来的钱全部拿来投资,张松在中方荆坪建立了一个占地100多亩,集养猪、养鱼、黄鳝、鳅鱼、冬桃、无公害蔬菜、餐饮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庄。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成功创业,2012月底,张松携手《创业》杂志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一个“媒体记者、读者、企业”见面交流会。也就在这一年,中央电视一台“科技博览”采访了张松夫妇的创业经历。
201月,张松踏上了怀化学院的讲台,他的创业演讲,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春节刚过,中央电视一台采访报道了他的养猪农庄,报道了他的养猪企业。
20,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突然来临,看着回乡无事可做的乡亲,张松开始了返乡后的第三次创业(人生中的第11次创业)——把原本打算买房的钱拿来开了背篓人家“康师傅锅巴饭”餐厅,解决返乡农民工20多人。
创业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五
她80年代毕业于省粮校,一直在我市粮食部门工作;她曾在广州一家私营企业任财务经理,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她回乡历尽艰辛成功创办蛋鸡养殖场,去年又投资20万元将规模做成全市最大,并为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她就是粮食部门下岗职工**。为了生活,不惑之年外出务工
xx年,年近40、工龄快的**成了一名下岗职工。虽突然间有点难以接受,但**只是淡然一笑:没什么,有一双手就能养活自己。于是,她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无奈。一个中年女人,想找份收入高点的工作难上加难。经人介绍,**来到广州市,在一家私人营销企业当起了出纳,开始月薪不足1000元,还要自己掏钱住宿、吃饭。为了立住脚,她起早摸黑,勤奋工作,总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她不但认真干好自己当天的工作,而且力所能及地多做份外事。由于她工作认真肯干、责任心强,三个月后,老板就每月发给她1500元。半年业务熟悉后,她一人干起了两人的活,而且当天的事即使加夜班(没有加班费)也一定完成。**有十多年腰背痛的老毛病,工作时间长了,疼痛难忍,她就靠着门框或“按摩”。寝室的女孩见她太劳累了,常常帮着按揉解除痛苦。由于勤奋敬业,不到一年,她的工资增加到xx元,并从出纳升任主办会计。一年之后,月薪又涨至3000元,并升任财务经理。
为了创业,历尽艰辛回乡办鸡场
xx年底,在广州有一份不错工作的**做出了一个令大家不可理解的决定――辞工回家办养鸡场。此言一出,家人和亲友无一人赞成,打定主意的她谁劝也没用。在亲友处筹措了几万元钱,一天鸡也未养过的她,靠啃书本、拜师学艺,在白杨镇檀山村办起了自己的企业――檀山蛋鸡养殖场。
一般人只知道养殖业脏、累、苦,苦到什么程度,只有业内人自己知道。刚进鸡苗时,幼小的生命出壳当天就运到鸡场,开始要30多度的室温。装空调是省事,但成本太高划不来,没钱就只有多吃苦了。开始十几天,她吃住在鸡舍,日夜与小鸡相伴,因为烧柴火保温,时刻要添柴。若想偷懒,一下子添多了,火太旺,温度太高不行,只得日夜守护,丝毫不敢怠慢。这样她每天被热浪熏得口干舌燥,半个月下来,鸡是稍微长大了,可以适应自然环境了,但人却瘦了一大圈。为了节省开支,**一个人既要购料进料,又要喂水喂料,挑粪出粪,忙得不可开交。丈夫要上班,所以她总是一个人默默辛劳硬撑着。
更令人担心的是进鸡场的路太陡了。每逢下雨,拉料出粪的车都不敢来,所以饲料就卸在几百米之外,靠自己一包包地扛到鸡场。饲料不能淋湿,否则发霉则不能用。碰雨天她得抢着扛,有时累得直不起腰,却仍不敢多耽搁一分钟。
如果说苦和累还可以顶过去的'话,那么意外风险就令人难以承受了。xx年,由于鸡苗紧张,原来一家种鸡场老板的鸡苗供不应求,他就从山东进了一批鸡苗给**。谁知这批鸡苗品种不行,刚到产蛋高峰期,产量就急剧下降,越养越亏本。无奈之下,她只好把鸡卖掉,一次足足亏了4万多元。家人劝其就此打住,她却坚决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为了梦想,扩大规模发展事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的梦想就是办一家属于自己的企业,为家庭也为社会做点事情。虽然养鸡场办起来了,并初尝成功,但她并不满足。,**又努力扩大养殖量,继续她的“辛苦之旅”。这既是因为她的事业梦想,也是形势所迫。如今办养殖业,苦、脏、累不说,由于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唯有做大做强才能生存下去。三年的摸索实践,她经历了风险,也积累了经验,在家人积极支持的同时,**为自己的养鸡场规划了一个万羽规模蓝图。在市畜牧水产局和白杨镇的支持帮助下,她说干就干,一个月就东拉西借凑了20万元资金,并将原来的鸡舍全部推倒重建。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操劳,一个万羽新型规模化养鸡场已经建好,并成为我市蛋鸡养殖业规模最大的养殖场。目前,养殖场还安置了多名返乡残疾农民工就业。
回首过去,**十分感慨。展望未来,她更加信心满怀。下一步,她将用心把养殖场办好,为事业做大做强、为瑞昌科学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