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传承中医药文化思想感悟篇一
诵读经典,传扬文化。经典诵读课程既能在不断的朗诵中锻炼学生的普通话能力,更能让他们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面是关于传承文化经典诗朗诵稿的内容,欢迎阅读!传承文化经典诗朗诵稿
(男)天地变化,圣人效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女)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我们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是天地的语言。我们的哲学观是天、地、人三才的哲学观。
(男)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读《易》。
(齐)《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男)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读《诗》。
(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女)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读《道德经》。
(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女)很久以前,我们读《论语》,聆听至圣先师的教诲。
(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男)值得庆幸的是,今天,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在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涌现出诵读中华经典的热潮。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必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女)珍贵的东西,我们弄丢了。在沮丧中,我们没有停止我们的寻找。我们找了很久很久。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
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液中流淌;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民族的脊梁。
(男)承前是为了启后,(女)继往是为了开来。
(男、女)现在,我们诵读中华经典,以传承圣贤们的思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传承文化经典诗朗诵稿一、开场白
主持人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主持人b:齐风韶韵,流传四方。
主持人a:灿烂的文化丰盈着我们的童年,主持人b:沁人的书香浸润着我们的成长。
主持人a:我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自诗经开始,中国古典诗文一直洋溢着独具魅力的灵性风韵。唐诗更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主持人b: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尤其是李白的绝世才华,他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财飘逸隽永,美如清水荚蓉。现在请听李白的《古风》。
二、感受经典的魅力
诗歌朗诵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主持人a:下面请听朗诵《兰》。
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主持人b:名著不仅具有不朽的本质,而且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伴侣与慰籍。名著是怎样伴我成长的呢?请聆听《论语》同我行。
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主持人a:《论语》中的“孝敬之道”,塑造着我们高尚的灵魂,它的“智慧之道”,启迪着我们的思维,它的“治世之道”教会了我们仁爱,书籍是这样的神奇!同学们还给我们带来了有趣的经典故事呢!
学生1:《孔融让梨》
学生2:《凿壁借光》
主持人b:经典名著的博大精深,真令人回味无穷。
主持人a:走进经典,我们走进生活的四季。
主持人b:走进经典,我们走进人生的四季。
主持人a:底蕴深厚的《老子》可吟读,可朗诵,主持人b:能从耳朵钻入心中,如同一股泉水涓涓流淌,与大自然相融合。
主持人a: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
主持人b: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
主持人a: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
合:我们为了感激经典——今天在此展示自己。
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我们要像孟信一样,做人诚实守信,经商公平交易。
主持人a:听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孟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见没见过和他不一样的人呢?(通过小故事和同学们的评论,让孩子们明白怎样做人。)
主持人b: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主持人a: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传承中医药文化思想感悟篇二
近年来,中医药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各种中药也在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中得到了应用。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药文化却在逐渐消失和流失。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够保护和传承中药文化呢?本文将分享我个人的一些传承中药文化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重视中药文化的传承。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应重视中药文化的传承。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一些中药的基础知识,如何鉴别中药原材料、如何制作中药饮品等。在学校和社会上,也应该加强宣传和普及中药文化,举办中药文化讲座、展览和活动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中药文化。
第二段,提高中药使用的能力。 了解中药文化只是第一步,真正传承中药文化需要我们提高中药使用的能力。我们可以阅读相关的中药书籍,学习中药的功效和用法,也可以参加中医药培训班,提高自己的中药使用技能。这样可以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使用中药,为传承中药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段,珍惜中药文化的历史价值。 中药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理论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它所蕴含的哲学理念,如阴阳、五行、气血等,不仅影响到了中药的使用,也影响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我们应该珍惜中药文化的历史价值,将其传承下去。
第四段,推广中药文化的创新应用。 中药文化的传承不应仅仅局限在它的传统应用上,我们可以将中药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寻找新的中药应用。比如,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精华直接提取出来,制成更为纯正、好操作、更便携的中药制剂;或是将中药文化与大数据结合,探索制定更科学、更精准的中药应用方案。
第五段,关注中药文化的保护工作。 中药文化的传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我们需要关注中药文化的保护工作,尽可能地减少其受到的损害。为了保护中药文化,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中药材的乱采滥挖,鼓励有关部门完善中药材种植、保护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总之,传承中药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和持续不断的关注。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中药文化的传承工作,力求让中药文化传统不断创新,并为传承中药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传承中医药文化思想感悟篇三
川东地区,位于中国四川省东部,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我多次游历这片土地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川东文化的魅力与韵味,并且对其传承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参观古迹以及学习传统技艺,我对川东文化的传承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历史传承的重要性
川东地区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是许多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美食、独特的乐器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消逝的危险。因此,传承川东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传统技艺的学习和积淀,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片独特的土地上的文化精华。
第三段:当代川东文化的传承实践
在我与川东地区的居民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人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了解。他们热衷于学习古代建筑的历史、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以及民间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了传承这些传统技艺,当地一些机构和学校还专门设立了相关的培训班,吸引着年轻人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活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并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
第四段:传承带来的红利
传承川东文化不仅仅是在维护历史遗产和传统技艺,更是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红利。例如,许多古建筑、文化遗址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制品和美食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和追捧,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通过传承川东文化,当地居民也更加自豪和自信,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地方认同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第五段:个人体验与收获
在参与川东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传统美食的制作,我不仅能品尝到美味的佳肴,还能了解美食背后深厚的文化意蕴。同时,我还学会了制作传统乐器,通过演奏传统曲目,我感受到了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和感动。通过交流和互动,我也结交了许多热爱川东文化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见证着川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些个人体验不仅让我对川东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同,也让我明白了传承川东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总结:在川东地区的游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传承川东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丰富红利。当代川东文化的传承正在得到广泛关注和参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了解、学习和参与其中来推动川东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传承川东文化的责任落在我们的肩上,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川东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传承中医药文化思想感悟篇四
当我们站在壮伟的布达拉宫,或是广阔的高原,歌声娓娓飘来,伴着韵律,仿佛来到了美丽天堂,神圣又淳朴。这是民歌,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情感历史,是一个民族走向世界的名片。我们的脚下是广袤的国土,我们回首历史的长河,有轻歌曼舞,还有粽子的香气,那些都是记忆的延续,它们是我们身边的文化。
我们忘不了春节时那份喜气洋洋的氛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们带着节日的喜悦,带着家人的祝福,围坐在桌前享受着团聚的温馨。很久以前,人们封春节为驱赶恶兽的节日,红色和爆竹声,可以吓跑它们,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种民俗,于是代代流传,被历史所铭记。
民俗,也要与时俱进。
今天的春节,很少有人提起当初可怕的传说,人们只是欢聚一堂,给予家人新一年的祝福和期盼,红色代表活跃,代表温馨,爆竹声代表喜悦,代表烦恼的抛却,但“春节”这两个字,依然带着历史的气息,沉淀着民族的精华。民俗,是我们身边的文化,在一代代的传承与发扬中,记忆得到了延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民俗一大类中,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等均榜上有名,而同批列入的少数民族民俗节日则更多。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田青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同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其精神文化内涵。
正因为不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和文化内涵,而更多关注与物质形式表面,很多年轻人在传统节日来临时已经习惯于只关注该吃什么,以至于中秋节被称为“月饼节”,而端午节则被称之为“粽子节”。加上商家出于商业目的的推波助澜,使得传统节日“物质化”趋势掩盖了其精神实质。事实上,我们身边的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仅代表了历史的源远流长,更是一种时代的发展,记忆的延续,所以,只有体会它,珍惜它,而不是表面性的、物质性的“履行”它,它所承载的情感才会更浓,发展的时间才会更长。
有一句话叫“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身边的文化各式各样,我们应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它在历史的洗礼中逐渐升华与发展,因为这些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记忆的延续。
传承中医药文化思想感悟篇五
中医中药是中国千年文化遗产之一,自古以来就具有很高的地位和重要性,现在也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应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财富,中医中药的传承和发扬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中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在逐渐增加,在我对传承中药文化的体悟中,我深深感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中医中药文化在新时代持续发展。
第二段:传承中药文化需要明确目标
中药文化的传承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断推进创新,构建中西医结合的新型医疗体系。在这个新体系中,中药作为一种独特疗法,和西药配合使用,进行更加科学的治疗,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传统的中药在现代人的眼中,可能会被看作是老古董,但是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开发出具有更多新功能和更多用途的中草药,实现中药文化的新发展。
第三段:传承中药文化需要强化培训教育
作为中药文化的传承者,生发与阐释中医中药精髓的大学生, 学习中药文化的必要性日益增加。因此,加强传承中药文化的教育,是中药文化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透过开设中医药课程、加强中药文化田野考察等方式,让年轻人对中药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药文化。
第四段:传承中药文化需要注重创新研发
如今,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我们正处于创新研发的黄金时期。为了推动中药文化不断发展,应当注重增加研发费用和投入,通过加强创新研发,对中药进行提炼和深加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使用价值。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引导人们理解与传承中药文化,并将中药文化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管理当中去。
第五段:结论
传承中药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为了将传统中药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必须明确目标,加强培训教育,注重创新研发,把中药文化发展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品质的医疗资源。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中医中药文化在新时代持续发展。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中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将会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科技进步和人类福祉的重要支柱。
传承中医药文化思想感悟篇六
川东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著称。我有幸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和学习,深入了解并体验到了川东文化的魅力。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接触和走访传统艺术家,我对川东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川东文化传承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川东文化以其丰富的历史和人文遗产吸引着我。这里有许多古老的文化遗产,如建于南宋时期的双流古镇、创立于明代的川藏公路等。这些遗产见证了川东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文化。在参观这些历史古迹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川东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当地博物馆和文化中心,我看到了许多有关川东历史和文化的展览,这使我对川东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川东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而闻名。在川东地区,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如川剧、蜀绣和木版年画等。这些艺术形式通过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和独特的表演风格,传达出了川东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观看川剧的演出和亲自参与蜀绣的刺绣过程,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些传统艺术对于川东人民的重要意义。川剧的表演形式充满了热情和活力,蜀绣的刺绣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通过学习和参与传统艺术,我更加珍惜这些独特的艺术形式,并深深被它们的魅力所吸引。
而川东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传承,更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传承。在川东地区,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川东人民对于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对于劳动和勤俭的崇尚等。这些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代代相传,成为川东人民的文化基因。在我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和观察中,我发现他们对家庭的重视和对劳动的敬业精神是川东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这让我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感受到了川东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后,川东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年轻一代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作为川东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年轻人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川东地区,许多年轻人加入到各种传统艺术团队和组织中,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活动。他们通过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形式,将传统文化注入到现代社会,并以新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在我参观川东地区的艺术团队和工作室时,我看到了年轻人对川东文化传承的热情和努力。他们的付出和创新让我对川东文化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总结起来,我通过近年来对川东地区的学习和观察,对川东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川东文化以其丰富的历史和人文遗产、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传承,以及年轻一代的积极参与,展现出了川东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川东文化的见证者和传承者,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承川东文化,将其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川东文化的魅力得以发扬光大。
传承中医药文化思想感悟篇七
日益繁忙的`都市,偶有几处静谧幽深的街道,街道两旁的老房子都有些年头了,隐隐透着一股历史的沧桑,古典的韵味和少有的充实。
老房子,在内居住的多是老苏州,少见精美华丽的日历,而大多只惯用老黄历,可能是认为那一本厚厚的小黄历会记录下一年内的功德,每天一早撕下一页,那么昨天才算过的踏实。老房子门前总会有三三两两或站或坐的人在聊天,聊的多是自己的儿女,或者就是些新闻热点。也正以为如此,老房子里的消息总是最为灵通的。
推开老房门的一霎那,门板“咯吱”作响,似乎要勾起沉睡千年的回忆。从门口走到门前虽只有短短几步路,似乎有什么要从脚下那凹凸不平的青砖间渗出。绕过第一幢房子,墙角有一个煤炉,即便已经很久没用了,它却一直在那,似乎可以看见从前老人在煤炉边忙碌的样子。转弯便是一条幽深的走廊,顶上三三两两有几个天窗。白天,这条走廊总有几处是明亮的,夜晚却漆黑一片,那明亮处通向的是一个个小院子。走廊中两边的墙十分粗糙,双手贴合墙面,依稀可辨掌下的花纹。顶上的横梁不再精美,却充满古老的气息。老房子里的人家大多都还没有装衣架,几根竹子横跨放两户人家的屋檐,竹子上挂着衣服,同时联络着两户人家的感情。前院房子里的人家,每每听到院子里的人在聊天,会搬着凳子到院中,有时还会捎上些新的点心。每逢过节,一家有好货,几天后家家都有。
苏州的老房子和北京四合院不同,而很多老人依旧愿意绕到房后的院子中,打磨时间。小孩子就直接趴在窗台上,害怕错过好戏。院子中总有几户养花草的人家,老人们或是相互帮忙养着,或是相互交流经验,以至于园中的花草总是那么美丽,那么动人。
许多老苏州不愿搬离老房子,因为这里有一份怀念和寄托。他们不愿离开相伴多年的好友,不愿住进只有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冰冷的房子里,那种没有人情冷暖的生活是他们所不喜的。他们不愿有住了十几年却不认识邻居的感觉。他们要的是如纳兰容若心中“小构园林寂无哗,幽篱曲径仿人家。”的生活。
当灰黑的砖瓦开始泛红,老头老太便相互搀扶走进厨房,商量着晚上的伙食。苏州人烧菜总按人头算,每个人爱吃什么菜,都刻在老人心中。每天他们都期盼着接到儿女的电话,又害怕听到儿女有事不回家吃饭的消息,害怕面对一张张空椅子,一个个空碗。淡黄色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的情景,总是老房子里最温馨的时候。
每当到俗称“过节”的时候,老房子中的人家都会聚在一块折锡箔。有时小孩也会来凑热闹,学着长辈的样子,可谓有模有样。大人大多不愿从外买现成的,只是默默围坐在一起,怀着一颗对先人的怀念的心。那是老祖宗的日子里,老人心中会不断牵出无限牵挂和思绪。
就是在这样平淡的日子里,苏州人平静地传承着千年的思想和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