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道德素质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良好的道德素养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在自己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有了一些关于培养良好道德素养的心得体会。首先,我们应该积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锻炼自己的自律和自制力。最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修养。这些都是培养良好道德素养所需要的。
首先,我们应该积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诱惑和诱惑无处不在,很容易让人产生价值观的扭曲。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我们要对自己有要求,要关爱别人,要尊重他人的权益,要关心社会的发展,要注重环境保护等等。只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我们才能在道德上有所追求,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品质的体现,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拥有责任感,我们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后果负责,才能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去,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奉献精神也是培养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方面。只有懂得奉献,我们才能关爱他人,才能乐于助人,才能担当社会的责任。无论是通过志愿活动参与社区建设,还是通过捐款和赞助来帮助有需要的人们,都是奉献精神的体现。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锻炼自己的自律和自制力。自律是一种持久的品质,是一个人控制自己行为和言语的力量。只有拥有自律能力,才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坚定的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和法规。而自制力是一种修养,是一个人对自己情感和欲望的控制能力。通过锻炼自制力,我们才能对自己的言行感到满意,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避免坏习惯的产生。自律和自制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意志力训练和自我约束。
最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修养。文化素养和情感修养是培养良好道德素养的基础。通过不断阅读和学习,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修养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拥有丰富的情感和善于表达,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情感和需求。
总之,培养良好道德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只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自律和自制力,以及文化素养和情感修养,才能真正培养出良好的道德素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道德素质心得体会篇二
8月22日,为期两天的小学三至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开始了,领导在培训开始前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解读,提醒大家认真学习,通过本次培训对教材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把所学运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从娃娃抓起,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在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划意识、诚信理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用意和整体规划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我通过培训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行为合乎规范,要比记住许多该方面的知识、名词、条例法规更为重要,这门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说出来,而是要他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索、讨论和总结后做出来。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从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体系和较高的公民道德素养,为他们以后在法治社会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道德素质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医护人员,医护道德职业素养是我们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多年的从业经验使我深刻领悟到,医护道德职业素养不仅仅是个人修养和态度,更是关系到我们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下是我个人对医护道德职业素养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广大医护人员有所启示和帮助。
首先,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必须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包括始终以患者的身心健康为首要考虑,以其最大利益为出发点。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忽视个人的私利和权益。当患者需要我们的时候,无论是白天黑夜,无论是充满挑战的工作环境,我们都必须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和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变成患者信赖的坚强后盾,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其次,医护道德职业素养还包括严守职业操守。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医护人员的职责和使命,遵循医疗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严禁任何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在面对疾病和病痛的时候,我们不能对患者的人身尊严和隐私进行侵犯,更不能以权谋私,违反医疗纪律。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三,医护道德职业素养还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同能力。作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我们要学会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愿,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和担忧。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与患者家属、其他医护人员和医疗团队进行良好的合作,形成合力,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服务。良好的沟通和协同能力将极大提升我们提供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医护道德职业素养还需要我们具备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应变能力。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们可能面临工作量巨大、时间紧迫和精神压力大的情况,甚至要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具备冷静的头脑、稳定的情绪和正确的判断力,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自我调节和管理,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避免工作压力过大对工作和患者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医护道德职业素养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医学科技不断发展,新的医疗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作为医护人员,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最新的医疗进展和技术,以提供更先进的医疗服务。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只有保持学习的态度,才能不断适应和应对医疗工作中的新挑战。
总之,医护道德职业素养是我们作为医护人员不可或缺的素质和能力。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严守职业操守,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同能力,同时要保持自我约束和应变能力,并不断学习和进步。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提升,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责任感和担当的医护人员,为患者的健康和幸福贡献力量。
道德素质心得体会篇四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素质心得体会篇五
20xx年3月19日,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认识到新教材基于儿童发展的课程理念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所以,《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反思《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我们让学生学习书中的内容,一直接受成人的观点,成为道德说教的工具,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有时还会起到逆反的作用,这种教学存在不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而《道德与法治》提倡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儿童的个性,尊重儿童的差异,关怀儿童的独特个性。也就是说,课程理念由学生被动说教转变成学生亲近学校,家庭和社会,“我”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体验活动,这要比教师闭门灌输讲解效果更好,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体会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道法课程的积极性。新教材解读与使用讲座提纲,从道法教材的特点,单元主题的指向,教材栏目的组成及法制教育的体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怎样才能将活动园、交流园、故事屋、阅读角、美文欣赏、知识窗、小贴士等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道法教学过程中。这对我今后的日常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认识到联系实际,紧扣主题,灵活使用教材的实效性
通过示范课,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紧扣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实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一分钟有多长,能干些什么,从而认识到要珍惜时间。老师联系实际,让学生大胆,具体说说父母对我们的爱,感受父母的温暖。如果我们面对的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难道他们的父母就不爱孩子了吗?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开发学生身边的、适合的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对教材的学习活动进行再设计,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道德素养,奠定科学合理的道法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