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化学故事手抄报篇一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他的雇主承包商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去与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他们的生活也能过得去。承包商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便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而易见的是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以这种方式结束他所热衷的事业令人感到遗憾。木匠完工后,雇主来看房子。他把前门的钥匙交给木匠。“房子归你了,”他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很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做事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
我们也是一样。我们每天都在书写我们的人生,往往并没有竭尽全力。那么我们也会吃惊地发现我们将不得不住在我们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我们可以重来,情形就会大不相同。但我们无法回头。你就是那个木匠。每天你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有人说:“人生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你今天做事的态度和所做的选择,筑成你明天要住的“房子”。要用心建哟!这个故事的寓意: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事的态度。
故事二:青蛙的故事
从前,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终点是一个非常高的铁塔的塔顶。一大群青蛙围着铁塔看比赛,围观者为他们加油。比赛开始了!老实说,这群青蛙没有谁相信这些小小的青蛙会到达塔顶,他们都在议论,“这太难了!,它们肯定到不了塔顶!它们决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听到这些,一只接一只青蛙开始泄气了,除了那几只情绪高涨的青蛙还在往上爬。群蛙继续喊着说:“这太难了,没有谁能爬上顶的!”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唯有一只青蛙却还在越爬越高,一点没有放弃的意思。最后,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赛,除了有一只青蛙,它费了很大劲,终于成为唯一一只到达塔顶的胜利者。很自然,其它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胜利者”是怎么成功的?有一只青蛙还跑上去问了那只“胜利者”,你哪来那么大的力气跑完全程?结果发现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永远不要听信那些习惯于消极悲观看问题的人,因为他们只会粉碎你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梦想与希望。而且总是要记住,你听到的那些消极的话语都会影响你的行为。所以,我们总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而且,当有人告诉你的梦想不可能成真时,你要学会变成“聋子”,对此充耳不闻!要总是想着:我一定能做到!
故事三:喝盐水的故事
有一位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报怨的弟子。有一天,派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乐的弟子把买回来的盐放在一杯水中,并让他喝了一口。大师问: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大师又吩咐弟子把这些盐放进湖泊里,并让弟子再尝尝湖水。弟子就尝了尝。大师又问:现在味道如何?弟子答:很新鲜!“你尝到咸味了吗?”弟子说:没有!这时大师对弟子说:生命中的痛苦就像一把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所受的痛苦取决于你放在多大的背景中。一个是我们遇到的痛苦,一个是体验到的痛苦,这个取决于你的胸怀。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应开阔你的胸怀,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也许没有人会知道,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通过一条幽静而长远的梧桐树围成的小道,有这样一所监狱般的寄宿学院,他们的校长冷酷、无情、虚伪而残忍,里面住着的学生们无法避免地成为了一群不学无术、野蛮、冷漠的小孩。他们是使家长无奈,老师烦恼的问题少年。谁也不会在意这些尚未成熟的心灵中所怀着的天真烂漫的梦想:热气球飞行员,建筑家……甚至是拿破仑那样的将军。刻板的校长只能以自己的准则加以暴力来惩罚他们。然而一个被公认为一事无成的人——马修来了,怀着对不良孩子们无私的爱,来了。就这样,放牛班的“小春天”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瑰丽而至。他们的梦想也逐渐开始萌发。
自己总是这么的倒霉,定也在心中暗暗地迷惘着,自己以后应当怎样教育这些孩子呢?答案却是没有的。但是,当他了解这些孩子作恶的原因,当他看见这些孩子对校长的恐惧,当他知道这些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当他见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梦想时,他曾经想要狠起来的心又软了。于是,他竭尽全力以音乐教育他们,他费尽心思对校长建议换种方式教育他们,他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孩子们接受自己,……这种种的种种,无不表明他对孩子们无私、无悔、无怨的爱。或许,在他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去取得成功却最终失败的时候,他是卑微的;当他为了自己心中无悔的爱而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着想的时候,或许他仍是卑微的、是失败的;但是,即使他是卑微的,他的爱却也是伟大的,是平常人无法超越的无私的爱啊!
爱啊,绝对不会是卑微的啊!
即使你爱的是一个遭别人憎恨的罪犯,即使你爱的是一群桀骜不逊的孩子,即使你爱的是一些无人注意的花草、动物,你的爱啊,终究都会带来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啊!
爱是什么?是金子般的梦么?是水晶般的心么?是天使创造的奇迹么?爱啊,像阅读一般,翻乱了邪恶的页码;像春风一般,洗濯了人们的心。荒野上的秃鹰,不再孤寂,因为有天使创造了爱的奇迹。用仙女般的恣肆,创造爱的奇迹;用天使般的心,放飞爱的奇迹。洗去心中的不快,倒空心中的尘埃;用爱填满,填满,直到心扉敞开。大地跳起迪斯科,它的心中充满了爱,因为春姑娘创造了——爱的奇迹。将你的爱,带给身边的人;用你的心,创造爱的奇迹。
来自天堂的声音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电影中孩子们忧郁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始终印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抹不去,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父母的佩皮诺,他的那双明亮的眼睛却时刻显露出忧郁与期盼,他每天都会靠在大门的铁栅栏上,目光眺望着远方,他是多么希望父亲的身影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中啊!可是事实已是无法改变的了。孩子们的心灵被铁血校长严重扭曲,他们没有四季。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有冬季。
可是从这一天开始,一切都变了,一位名叫马修的老师来学校代课。这里的大部分学生都很顽劣,院长一见到孩子犯错就会把他拉去关禁闭,可马修老师不喜欢院长的这种教育方式,他尽自己所能去保护孩子极强的自尊心。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皮埃尔,他经常捉弄别人,还侮辱院长、老师,干了数不清的坏事。然而,马修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他,终于,他发现皮埃尔在独唱方面有着极大的天赋,他的歌声简直是来自天堂的声音。于是,马修老师耐心辅导皮埃尔,最终老师的爱还是感化了他顽固的心灵,他感受到了温暖,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著名的音乐家。
看完电影很长时间后,孩子们那纯洁的天籟之音还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头。这就是法国影片的那种淡淡的,而又回味悠长的味道,使人的心灵受到震动,也受到了洗涤。这部影片形象地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心理,最后在马修老师走的那极为平淡的环境中,纷纷扬扬落下的纸片和从窗户伸出的许多只能看到半个胳膊的小手却让我极为震撼,这就是被感化的心灵。忧郁的小佩皮诺最终也跟着马修老师离开了学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温暖。让人喜悦和感伤。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星期天中午,电影频道播了一本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因为曾在预告中看到过,感觉还不错,于是完整地观看了影片。
影片用倒叙的手法讲了一个老师教育特殊儿童的故事。在一所感化院里,有许多行为偏执、叛逆顽劣的少年,院方的高压政策激化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经常发生严重的冲突。失意的音乐家马修顶替不堪忍受的前任来代课,在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后,他采用正面、积极、激励的教育方法逐渐取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并组建了合唱队,用优美的音乐滋润那些空虚的心灵。孩子们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渐激发出来,音乐方面的天赋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成年后成了著名的音乐家。而马修却始终平凡地生活着。
整部影片的基调很平静,但我却被震撼了。当影片中响起孩子们圣洁、纯净的和声,曾经顽劣的眼神里满是专注与柔情,我的眼睛湿润了。
马修是个好老师,因为他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知道他们的需求。在长期的鄙视与压制下,孩子们迫切渴望受人理解、被人尊重。而马修的教育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人文关怀。马修是个好老师,因为他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当他替某人隐瞒错误并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当他不歧视差生反而分派适合他们的任务,当他为了安慰伤心的母亲而善意撒谎时,无不在传递这样一种理念:满足需求、情感先导;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看完片子的整个下午,我的心情都不能平静,经常地回想其中的片断,回想身边的孩子与老师,回想自己的教育。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教师的价值在哪里?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好的回答。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一个名叫“石池”的学校有着一群特别的学生,他们就像校名一样:掉落在池底的顽石。所有的老师都管不住他们,唯一行得通的便是校长的暴力管理。孩子们就这样活着。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中国博大精深的五个字翻译后,一种隐喻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义。
了我的心,在我眼里那群顽劣孩子让我厌恶,可后来从他们的歌声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什么。它是天籁之音,是爱的天空里最动人的乐章。
不,又不全是爱。影片总让我记得一些凌散的,与主题丝丝连连缠绕,却又无关紧要的片断。还记得那个五音不全,吹口琴,唱着“秃老头,秃老头,你死定了„„”的那个孩子,还记得那个个子很小,不会唱歌的孩子,也还记得那个已经不能用五音不全来形容,让人无法听的孩子„„他们都受到了马修老师的音乐肯定,虽然有点沾不上边:女中音,指挥助理,谱架。但他们都被音乐所震撼,洗礼了心灵。
一位法国音乐教师——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爱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马修在接受校长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要求:不体罚学生,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不透露他们的名字,也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他是在用爱来感化这帮所谓“无法救药”的问题少年。
音乐与爱是紧紧相连,不可分割的。他们都有着净化人类心灵的作用。这让我想到声乐课,音乐欣赏课上,庄晔,陈新坤老师也总反复的强调爱对音乐作用的巨大。以及爱和音乐间的相互作用。是的,伟大的音乐家们在用爱谱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旋律,而人类也在被这些旋律所感化,所提升。
当写满了爱的纸飞机飞满了整个校园,马修的为师之道获得了肯定,同时音乐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览无遗的肯定。这也让我想到另一个于这部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电影《音乐之声》,玛丽亚也同样在用爱和音乐来教育孩子。
读过一些关于该片的评论,许多人认为是法国电影受“新浪潮”影响以来的一次回归。因为该片运用的是最简单最古典的技法,通过走“人性”和“温情”的路线获得观众的青睐。的确,正如一位电影评论家所言:“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剧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法国人的心灵鸡汤。”
化学故事手抄报篇二
我们知道,没有氧气人类就不能生存。然而,是谁发现了氧气呢?在众多讨论发现氧气的著作中,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所著的名为《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最饶有兴味。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在1733年3月13日生于英国黎芝城附近的飞尔特黑德镇。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实际上是当牧师,化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所著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于1766年出版。在这部书里,他向科学界首次详细叙述了氧气的各种性质。他当时把氧气称作“脱燃烧素”。普利斯特里的试验记录十分有趣。其中一段写道:“我把老鼠放在‘脱燃烧素’的空气里,发现它们过得非常舒服,我自己受了好奇心的驱使,又亲自加以试验。我想读者是不会感到惊异的.。我自己试验时,是用玻璃吸管从放满这种气体的大瓶里吸取的。当时我的肺部所得到的感觉,和平时吸入普通空气一样;但自从吸过这种气体以后,经过好多时候,身心一直觉得十分轻快舒畅。有谁能说这种气体将来不会变成时髦的奢侈品呢?不过现在只有我和两只老鼠,才有享受呼吸这种气体的权利啊!”当时,他没有把这种气体命名为“氧气”,而只是称它“脱燃烧素”。在制取出氧气之前,他就制得了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和同时代的其他化学家相比,他采用了许多新的实验技术,所以被称之为“气体化学之父”。
1783年,拉瓦锡的“氧化说”已普遍被人们接受。虽然普利斯特里只相信“燃素学”,但是他所发现的氧气,却是使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各国人民至今都还很怀念他。
化学故事手抄报篇三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根据国务院《危险化学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天津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津政令第11号)和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使用、存放、处置以及相关的安全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腐蚀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等。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
(一)以危险化学品为主要实验原料、辅料的;
(二)使用剧毒化学品的。
第五条我院危险化学品实行学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职责分工如下:
(三)各使用单位须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和运输
第六条危险化学品采购必须通过具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资质的单位购买。危险化学品采购,必须执行公安部颁行的《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58-93),严禁私自从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或者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公司采购。
第七条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装卸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严禁违章作业。需单独运输的决不能混载;不允许暴露运输的,运输过程中必须装入安全器具。货到要逐件检查,防止漏、丢、错等事件发生,办好交接手续,及时入库。剧毒化学品的购买、运输,根据公安部《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77号)执行。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
第八条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实验室需购买易制毒品、剧毒品的,须经学院批准,经网络及实验室管理中心审核汇总,报保卫处备案后,到公安部门统一办理许可购买手续。需购买麻醉品的,须经学院批准,经网络及实验室管理中心审核汇总,报保卫处备案后,到药监部门统一办理许可购买手续。
第九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责任书,做到安全管理责任到人。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一条各单位应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并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二)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人员经本单位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
(四)使用危险化学品进行实验的学生,在实验前,应接受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
第十二条使用危险化学品必须做到“四无一保”,无被盗、无事故、无丢失、无违章、保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进行实验时,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操作。实验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做好实验记录并备案。
第十三条使用危险化学品进行实验时,实验人员要严格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化学性质、特征、毒理等,做到细致准备,规范操作,避免可能造成的燃烧或爆炸事故。发生化学品撒漏,应采用适当方法,及时清理。
第十四条使用危险化学品进行实验时,必须在实验室的通风橱内进行,实验人员要按规定穿着防护工作服,佩戴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购买、接收、转让易制毒品、剧毒品。
第四章危险化学品的存放
第十六条危险化学品应在存储容器外加贴带有品名的标签,根据其特征分类保存。存储容器较多时,可将盛有同一类危险化学品的容器集中存放在一个盒子内,并在盒子外加贴标签,用毕及时放回原处。不允许未加贴危险化学品品名的试剂瓶随意摆放;不允许危险化学品露天存放,不得在高温、潮湿、漏雨的环境下存放。
第十七条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同一处存放。
第十八条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要严格按类别存放保管,并设置明显标志,严禁在实验室内超量存储。
第十九条实验人员要定期对实验室存放的危险化学品进行检查和清理,防止因变质、泄漏或被盗而引发安全事故。危险化学品的存放保管应由专人负责,加锁存储,并建立危险化学品使用台账。
第二十条移动危险化学品一定要将包装瓶放置在完好可靠的容器内搬运,防止因脱落、碰撞而引发事故。
第二十一条严禁在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动火。需动火作业的,须报保卫处审批。动火作业前应进行风险分析,制订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设置监护人员。
第二十二条实验室使用高压气瓶要套有防震垫圈,直立放置并用固定链固定稳妥。要远离热源,避免暴晒和强烈振动。气瓶每次使用完毕后都要进行漏气检测。
第二十三条存放高压气瓶要分类保管,合理放置,易燃气体和助燃气体钢瓶必须分开放置。一般情况下,实验室内存放的高危(易燃、易爆或有毒)气瓶数量不得超过2瓶。
第二十四条在搬动高压气瓶时,应装上防震垫圈,旋紧安全帽,以保护开关阀,防止其意外转动,并减少碰撞。在搬运充装有气体的高压气瓶时,可用特制的小推车或用手平抬及垂直转动。严禁用手执着开关阀移动气瓶。
第五章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处置
第二十五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处置本单位产生的废弃危险化学品。无法自行处置的,应委托天津市环境保护局认可的专业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丢弃危险化学品废弃物。
第二十六条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由相关系派专人负责回收处理,严禁将实验产生的危险化学品残渣、废液倒入垃圾箱或下水管道,严禁将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在室外随意堆放。
第二十七条实验产生的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按环保规定分类处理。实验室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种类分别设置废液桶,并将有机溶剂类、氯族类、重金属类等有毒有害物分开存放,集中处置。
第二十八条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暂存、运送和处置,要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不得非法转移和运送。
第六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生产、使用、销售、贮存、运输危险化学品。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安全隐患的,学院将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理;造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进行处置。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学院保卫部、网络及实验室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化学故事手抄报篇四
最近这几天买下了塞林格的格拉斯家族故事集,具体来说是这么几本:《九故事》《弗兰妮与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这几本书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我挺喜欢这几本书的装帧风格,我觉得对这几本书来说,任何花哨的外观都是可笑的。去年大概六七月份的时候,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短篇小说《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之后的某个时候我知道了这篇小说是《九故事》里的第一篇,也是整个儿的格拉斯家族故事的第一篇。
那篇小说给我的印象极深刻,一是塞林格高超的笔法,他用漫不经心的基调写出了这整件事情的发生,一直到最后那令人心神震颤的一幕,丝毫没有波动。放在其他一些二流作家手上,大概这故事会充满刻意安排的悬疑气氛,让人心烦意乱的各种情绪副词和胡乱堆砌的悲伤心情。可是塞林格没有费丝毫的笔墨去做这些,他只是慢悠悠地把这件事描写出来,不带一丁点儿的慌乱,一切情绪都没有显露出来,但是这不是说这篇小说里就没有这些,它们只是若隐若现地让人捉摸不透。末了,这一切元素都在读完了这篇故事之后整个儿地浮现了出来,它们不是突然来到了这里,而是本来就在那里,只是现在隐藏了它们的迷雾散开来让我们突然发现了一样。在我读过的作家中,有这样功力的人寥寥无几,一时间我只想到两个,海明威和卡佛。当然后来读了其他故事之后,我确信那两位绝对干不出塞林格完成的伟业。
海明威还是挺照顾读者的,虽然他的写作中也能做到不带任何情绪,却会在中后段就把一切都明明白白的给读者交个底。卡佛他的兴趣永远是男男女女,结婚离婚,失业、破产、外遇、搬家,整个儿一个闲人马大姐,他绝对没有这样的眼界和胸怀去写出这么又宏大又深刻的一系列小说。倒不是说他们不如塞林格,而是说塞林格所写的这些东西在看似平淡和不动声色的背后有着鲜明的个性,命中注定只能由他来写出。
关于这一点,我还是在后面说吧,在这说好像超前了点。我没打草稿也没准备腹稿,要是由着自己在一开头就信马由缰地扯下去会把自己弄晕的,那样也许就会漏掉些什么,这可是我不想看到的。所以我还是平铺直叙,渐进地写下来为妙。
回到去年初夏,我看完《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之后,当即就认定《九故事》一定是本不错的短篇集,往后要抽时间认真地读一读。那会儿我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格拉斯家族。虽然对“看见更多的玻璃”这个人以及他的经历充满了好奇,却在心眼里觉得他的故事就这样完结了,我还为此遗憾了一阵儿,觉得这简直是不可饶恕的浪费。
可那时候我并没有立即就把那本书里另外的八篇找出来读完,这主要是因为那会儿我的日子正过得焦头烂额混乱不堪,我看到《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这篇小说纯粹是出于无聊之余的机缘巧合。另外一个事实就是当时我计划要看的书目列表上还有一长串的大部头(其中还包括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不过我没读下去,后面要说到),我总是自欺欺人地想着要照顺序按部就班地把它们一个个干掉才好,破坏这顺序就像走路时绊到了自己的脚,总得手忙脚乱一阵子,把整个儿的读书计划毁个完。
过了几个月,我打小箭那儿借了好几本书打算慢慢看,顺便就借了本《九故事》,因为他恰好买了这本书。常言道:“书无借不读”,可这句话在我身上就是个屁,彻底作废。直到离开合肥之前把书还回去的时候,我也就只翻开这本书重温了第一篇而已,后面的压根就没看。那批书里其他的基本我全都看完了,唯独这本《九故事》没怎么动。我想大概是由于我对同样是塞林格作品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印象不佳的缘故吧。那是塞林格最有名的一本书,可我觉得那书里脏字儿太多了,让我读起来觉得有点不舒服。我得说,惹我烦的不是“脏字儿”,有时候我觉得这挺亲切的,可是我烦的是脏字儿“太多了”。这连带着就使我对他的期望值一下子掉下来一大截。
前两个月我看完了几本结结实实的大部头,它们的确很棒,但是再继续读上那么两本的话,我估计会吐出来的。再者说,目前我还是只能写短篇,而看这些大部头对写短篇来说能带来的帮助挺有限的。于是我决定在每天晚上十点钟之后到睡觉之前的几个钟头里读一读短篇小说。我就这么着读完了《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和《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接下来就开始读起了《九故事》,这个pdf文件在我电脑里可躺了有半年多了。
这一读我可就陷进去了,没等这本《九故事》读完,我就在网上兴冲冲地找后两本的电子版,免得这本读完了之后断了顿,结果却一无所获,这么一来我就打算把这一套实体书都给买下来。我觉得这三本书的封面都很不错,摆在一起看挺显眼的。我看了卓越、当当和京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版《九故事》全部无货。恰巧我看到人文社去年出了英汉双语版的《九故事》,搜了下发现另外两本却没出新版。我猜这个新版大概是借着去年塞林格去世这个由头重出的吧,看起来是很棒,可是没出全。而我却是已经迫不及待了,决定想办法买全07年的那一版,新版出来后估计老版的就不会再重印了,也就是说再过上一段时间就绝版了。幸好《九故事》刚刚绝版不久,在一些淘宝店里还可以买到,并且他们普遍没发现这本书已经绝版了,折扣依然很大,用钱晨的话来说“有便宜干嘛不捡呢”。我在一家淘宝店里买了全套,加上十四块钱的邮费,总共花了四十,我估计在卓越上买的话也差不多就是这个价,反正挺划算的。
实体书拿到手之后我很快地读完了《九故事》和《弗兰妮与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里的前一篇我也读完了,现在正在读《西摩:小传》,估计明天就能全部读完了。在网上还能找到一篇从来没出版过的《哈普沃兹16,1924》,这篇的内容是西摩7岁的时候在一个夏令营里往家寄的一封好几万字的长信,翻译得非常糟糕,简直像是直接扔谷歌里翻译得一样,我也在某个晚上用手机磕磕绊绊地把它读完了。
好了,我总算是把话说到这一步了,这一个月来我还没有认真地写点什么东西,今天我正是打定了主意要胡诌一点什么。换句话说也是我故意的让自己絮叨这么一回,要写对塞林格的感想的话,也非得这么写我才能满足自己那微妙的吐槽心理。
这几本书我还只是初看了一遍,就像囫囵吞枣儿一般急切,还不及细品。可是这也不妨碍我搜肠刮肚地写点妄言,这些日子以来我成天看塞林格在书里不厌其烦地絮叨,我自己再不嗦嗦的话就要憋坏了。
塞林格老爷子去年翘了辫子,这个悠闲隐居的犹太小老头儿低产得令人吃惊。这辈子他出版了的`书只有四本:《麦田里的守望者》和三本格拉斯家族故事集。这样一看,格拉斯家族故事对他的重要性就一目了然了,然而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里,格拉斯家族的老二巴蒂也有出场,而这个巴蒂同时也是所有格拉斯家族故事的讲述人。这下子,塞林格所有的书都与格拉斯家族扯上了关系,看来他这辈子除了鼓捣这个也就没干过别的了,而这样的结构正是我今天想说的重点。
也许看我这么说还没什么感觉,我试着看能不能换个把这回事讲得更明白些的说法。
格拉斯家族故事讲的是在纽约的格拉斯夫妇与他们的七个孩子从1924年到1955年间的一些事情,主要是写那七个孩子。这整个故事并没有一个主线,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不言而喻是大哥西摩。而这个西摩在1948年与妻子在佛罗里达海边度假时自杀了,也就是《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这篇小说所写的事情。这个西摩是家里头最年长也最聪明的一个人,他深深地影响着一大家子人,然而却在整个儿一系列格拉斯家族故事的第一篇中就自杀了。可是在之后所有的故事中他都有出现,几乎全是侧面描写,一点一点地为读者勾勒出一个轮廓。
事实上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格拉斯家七个兄弟姐妹中第一个死去的并不是西摩,而是双胞胎之一的沃尔特,在驻军日本时死于1945年。《九故事》的第二篇《威格利大叔在康涅狄格州》里在两个女人的对话中由他生前的女朋友透露了他的死亡详情,而且并不多,就短短的几句话。他也在其他的故事里影影绰绰地出现,他的死亡在家人眼里似乎一直是个谜。
《九故事》里其他所有的篇章都是只有只言片语提到格拉斯家族的成员,在以格拉斯家族为中心的这样一本书中,关于他们的直接描写真是少得可怜。而正是由这一些毫无关联的人,在毫不相干的故事中一点一点地给读者透露关于这几个年轻人的信息。
后面的两本书倒是直接写到了这些格拉斯家的孩子们,不过这手法也是空前的诡异。
在《弗兰妮》中,弗兰妮心神不宁以及最后晕倒的原因实在是透露得太少了,他们只是在谈话,弗兰妮一直在挑刺,一直不舒服,一直在胡思乱想,最后就莫名其妙地晕了过去。
而在《祖伊》中才给读者揭示了弗兰妮反常表现的原因。虽然这两篇故事在同一本书里面,时间上也是相连的两天,但是《弗兰妮》发表于1955年,《祖伊》发表于1957年。那时候的读者在两年的时间里一直摸不着头脑,这事现在想想就叫我觉得好笑。
而这两个中篇的中心却并不是这两个年轻人,而是大哥西摩和二哥巴蒂。
最后一本书的第一篇《抬高房梁,木匠们》,说的是1942年夏天,在军队医院里养伤的格拉斯家的老二巴蒂,被迫赶回纽约参加大哥西摩的婚礼这件事。可是全篇从头到尾西摩没出现过一次,他逃了婚礼。这篇小说里只有西摩的日志的一些片段能让我们稍微了解一下西摩这个人。
最后一篇小说《西摩:小传》总该要详详细细地给我们写一下西摩了吧,这篇我还没看完,但是就目前的势头来看,巴蒂还要絮叨一阵子,而且可以想见,不会给我们透露出多少东西的。
未出版的《哈普沃兹16,1924》是西摩7岁时写的一封信的全文,虽然他那时只有七岁,却在信中显示出了惊人的早慧,作为成年人的我在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也不免自惭形秽。之前在一些评论里说西摩自杀是因为二战中受到了心灵的创伤,可是看完这封信后我觉得这得打个问号。7岁的西摩在信中就已经预言了自己的死。信中还开出了长长的书单,从中也可以窥见一些西摩的思想脉络。
化学故事手抄报篇五
在文具大家族里住着文具盒、花铅笔、削笔刀和橡皮擦子。他们之间都很友好,但有时也会闹出一场**。
这一天,他们又在一起争吵。仔细一听,才知道他们在争论谁的功劳最大。文具盒依仗人高马大先一本正经地开了腔:“我的功劳是最大的,要不是我,你们这几个早就在外面冻成冰棍儿了。还有……”不等文具盒说完,花铅笔就抢先打断了文具盒的话:“别说了,应该是我的功劳最大。因为我不仅能帮助小主人做作业,还能帮他写字,画画。所以呀,我的功劳才是最大的呢!”“呸!”削笔刀不屑地吐了一口痰说;“我说花铅笔老兄,你快别在这里自吹自擂了。要不是我整天帮你修理领口,你的'脸早就被衣领遮住了。那样你再想想看,你还能见到天日吗?你还能工作吗?你还能见到我们这些好伙伴和小主人友善的脸吗?所以我说呀,还是我的功劳最大。”削笔刀一口气说完了这么多。“这,这……”花铅笔回答不上来了。大家也都默不做声了,很显然,他们同意削笔刀的说法。正在这时,突然脚下传来一阵尖声尖气的叫声:“应该是我的功劳最大,因为有的时候花铅笔老兄粗心写错了字,还是我帮他修改呢。你们瞧,为了帮他修改错别字,我的身子都变矮了。”大家往地下一看,原来是橡皮擦妹妹发话了。
这时,夜晚来临了,月亮听到他们的争吵,笑眯眯地说:“你们都有各自的好处,不是吗?”他们听了,羞愧得低下了头。从此,他们再没争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